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上高年級的課文,只要認真琢磨,總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切入點,也總是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流程,但是一年級如此簡單的課文,卻總是難以設計出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過程。這一課也同樣,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先把生字在課文中圈起來,就用了近八分鐘,然後認讀生字,雙線線上的生字用了近一節課,雖然讀的形式多樣,自己都感覺非常乏味,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正在慢慢流失。在這節課接近尾聲時,還有部分孩子不能正確的認讀這些字。於是我只好再次讓孩子們在組內進行學習,讓他們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更好地記住這些字。我給他們進行了示範:“‘變’字的下面部分就像一個人交叉着腿,他在做什麼呢?原來,他正準備轉過身來變魔術,所以這個字讀bian。其它的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呢?跟小組裏的同學一起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組像模像樣地開始聊起來。幾分鐘後,有的孩子開始發言了“因爲媽媽‘洗’菜要用水,所以看到這個三點水,我就知道它讀‘洗’。”還沒開始講偏旁,就有孩子會用它來記生字了,真讓我感到高興,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舉手的孩子更多了。“因爲‘叫’人要用口,所以我知道這個字讀‘叫’。”“‘陽’字的左邊像雲彩,右邊的‘日’就是雲彩裏的太陽!”孩子的想像真是豐富!還剩下一個“成”,這個字從形上來說,還真是不太好記,本來打算再讀一讀就過去了,可是有個孩子一直執着地舉着手。“老師,這個‘成’是‘成龍’的‘成’,想到成龍,我就認識它了!”我發出了發自內心地驚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能根據自己的喜歡的人物名字來記住我們今天學習的漢字!”看來,孩子們的潛能真是個寶庫,平時,只是由於我們自己講得過多,沒有給他們機會,在認讀漢字時一味乏味地讀來讀去,想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讓孩子們接受所學的.內容,結果使得老師累,學生煩。這節課這個小小的環節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下課鈴聲響了,我收拾好課本,開始整理這節課的得與失:這節課前面的內容,如將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自己藉助拼音讀一讀,耽誤了課堂太長的時間,這兩個內容可以以預習的方式在家裏完成,課堂上給兩分鐘的時間再來重溫一下,就可以開始認讀了。記字形可以在預習時進行思考,課堂再與同學交換意見,以此獲得最佳方案。這樣,我們課堂上的效率就能提高不少了。一年級的孩子尚沒有自學的能力,也許獨立完成預習工作還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今天的課堂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有潛力的,從現在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養成他們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也許會將我解放出來!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兩隻鳥蛋》,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教學本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1.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開課時出示一個魔術盒,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把裏面東西的大小和形狀描述給大家,讓大家來猜一猜。學生猜出是“蛋”。老師板書“蛋”字,指名讀字音並組詞。出示課題《兩隻鳥蛋》進入到新課的.學習,學生對於這樣的開課特別有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讀通、讀準課文,總結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對於由問題的字詞、句進行全班的反饋及引導,突出了學生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及合作能力。

3.深入學習,朗讀理解。

通過拿兩個鳥蛋讓學生玩一玩,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體驗文中小朋友對鳥蛋的喜愛之情;創設情境理解“焦急不安” “捧”在反覆朗讀中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在學完課文,理解課文後,讓學生拿出自己蒐集的關於鳥的資料讀了讀,有創設情境讓學生續編故事,在故事中傳遞自己對鳥兒的愛。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決定要上這課時,我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我希望教給學生什麼知識,什麼能力?

經過再三思量,我決定以學生能複述故事爲突破口,課堂上爲學生搭橋鋪路。

一、內容上的理解

爲了學生能儘快釐清思路,我利用看圖猜地點的形式,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瞭解小猴子下山經過的幾個地方。同時,進行量詞的鞏固訓練。再讓學生用上量詞,串講小猴子下山經過的.地方。第二步再讓學生讀課文,釐清每一個地方,小猴子都幹了些什麼。通過板書讓學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先來到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來到桃樹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來到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來到樹林,扔西瓜,追兔子。

二、用詞精彩的解析

文章用詞也是呈現結構統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我主要學生採取動作演繹的方式和用圖理解的方式進行,而後,請學生將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三、句子結構的訓練

文章每個自然段都是採用“走到……看見……就……”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9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國王在選擇繼承人時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法: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最後,被選爲繼承人的卻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下面我摘錄了一些教學片段並寫了相應的教學反思。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片段

老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終成爲受人尊敬與愛戴的國王是因爲他誠實,那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嗎?誠實的你有什麼高興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學生1:我在家裏撿到了十塊錢,當時想偷偷藏起來,自己留着以後買零食吃的,後來還是主動交給了爸爸,爸爸媽媽都誇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並獎給我買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興!

學生2:有一天,我在門前踢球時,將鄰居家的窗戶給打碎了,我馬上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買了一塊新玻璃賠給了鄰居家。鄰居阿姨說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並要我以後踢球時注意些。

學生3:老師,我覺得不是做什麼事都要誠實,有時候也可以不誠實。

老師:哦?那你說說看,當你遇到什麼事的時候可以不誠實呢?(師驚奇地問)

學生4:當遇到壞人時就可以不誠實。

師:張演瑜小朋友說得真好!當我們遇到壞人時就要狡猾些,想辦法保護自己,這不是不誠實,反而是聰明的表現。

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性、動態的過程。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行發現,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備課時沒有設想到的,非常獨特的想法。這時,我及時的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學生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學會隨機應變。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發揚了他們的個性。還延伸了課後的安全教育,我覺得這可說是一舉兩得呀!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上述摘錄的教學案例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張演瑜小朋友獨特的想法,就沒有了“有時也可以不誠實的”的“創舉”。而我只是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堂課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啓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這一案例中,我認爲主要體現在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爲“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有生機,纔有活力。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本課的一個重點是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的意思。在學習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的非常好:有的說是沒有朋友玩,有的說是孤獨,有的'說是寂寞,有的說無聊,沒意思。看來,學生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那麼聯繫上下文怎麼理解?讓學生讀課文,從哪些詞語看出“孤單”的意思?學生在老師啓發下,找出了“只有,一隻一棵一個”,看出樹和喜鵲真的很孤單。看來,一年級的孩子也真不簡單。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獨的。理解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纔會很快樂。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等爲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下面摘錄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二課時的教學片段和相應的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片段:

老師:同學們知道最後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學生(齊聲回答):七星瓢蟲

老師:對。在課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訴我們這個答案,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的第5自然段,並想一想應該怎麼把吧表演出來呢?

(學生自己練讀,師出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老師:這段話裏,有多少個角色?

學生:三個。

老師:那幾個角色?

學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蟲還有一個導演讀敘述部分。

老師:我們學習小組有六人,三個人一組來一次表演,怎麼樣?

學生:好

老師:請三人小組長分配角色,趕緊演一演吧!

(學生三人一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蟲,有的讀敘述部分)

老師:哪一組想上臺來演一演?

(三人上臺)

下面的小朋友要認真聽,注意看,如果他們演得確實很好,請給點掌聲;如果你覺得還得改進的話,請你來當導演指導一下該怎麼演。待會兒我們要評選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

生表演後,臺下學生有的鼓掌。

老師: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爲他們鼓掌了,他們到底演得怎麼樣呀?

學生1:我覺得七星瓢蟲飛的時候還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來。

學生2:我覺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問七星瓢蟲的時候很驚奇。

老師:你是說她臉上有驚奇的表情吧?

學生2:是的。還有,導演那個“圓圓的”讀得不夠圓。

老師:那,你覺得應該要怎麼讀?

學生2:“忽然,一羣圓──圓──的小蟲飛來了……”

老師:(對着七星瓢蟲):導演,能接受嗎?

學生(點頭):能。

學生3:導演讀“飛來了”讀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飛那麼快。

學生4:七星瓢蟲應該從遠處飛來。

學生5:七星瓢蟲在問棉花姑娘的時候要邊飛,要不回掉下去的。

老師:小演員們,你們能改進嗎?

學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聲)

老師(小結):棉花姑娘的表情還是那麼驚奇,不過,老師要對七星瓢蟲提個建議,很快吃光動作要快些,行嗎?

學生:行。

老師:我們的'最佳演員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棉花姑娘,應該評給導演。

老師:老師要給這兩位最佳演員戴上小紅花,我們的七星瓢蟲還要加把勁呀!最佳評委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立昊、應該評給怡昕!

老師:老師也要爲他們戴上最佳評委花。

老師:小朋友會演,會評了,能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嗎?誰來讀?

學生:讀

老師:誰來評一評?

學生:不要讀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這兩個詞讀得快點就行了,要不就沒感情了。

老師:要怎麼讀纔是有感情,你能來讀一讀嗎?

(學生有感情地讀)

老師(指着屏幕):她讀得真好,我們也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學生:(齊讀)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爲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爲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錶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爲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爲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悅。<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經過前期精心地設計,我認爲這篇課文執教時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情境激趣,質疑導學

我們的孩子對壁虎不是很瞭解,爲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出示小壁虎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麼名字嗎?”從而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壁虎”兩個生字。這樣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在揭示課題後,我問孩子們:“通過讀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然會質疑:“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學生的這些問題其實是能夠通過朗讀解決的,這樣可使學生明白會提問也是會學習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在讀書中自己解,從而品嚐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實現了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行爲方式。

二、以讀爲本,識字學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讀書,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變“聽學”爲“自學”。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出聲讀、合作讀、默讀、分角色、齊讀等,求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每次讀書都有明確的要求,並在讀書中自然引導識記生字,在反覆讀書中掃清了生字障礙。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後,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語感。

三、增長知識,擴散思維

學生了解到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之後,我問孩子們:“你知道這是種什麼能力?”繼而通過聯繫人體明白什麼是“再生能力”。在學完課文後我佈置了課下去了解動物尾巴的妙用,到課堂上來講一講。引導孩子們去豐富自然科學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喚起了他們的求知熱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面對個別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習引他進入學習狀態不成功後,就沒有再理會他的行爲。課中儘管他大聲搶答,但好幾句話都是與我提問有關的,我沒能適時引導。在課堂教育機智方面還需改進。

二、課堂設計環節有些多,使整節課的教學任務進行了47分左右。說明一節課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捨。

三、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要繼續進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現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決的問題。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學習目標:

1、就身邊的垃圾進行交流,能說清楚垃圾是從哪裏來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就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展開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具有自覺美化環境的行動。

課前準備

1、生活小調查: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是從哪裏來的?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學校、家附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園的垃圾進行觀察。)

2、佈置蒐集資料: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義烏正在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嗎?那你覺得義烏城乾淨嗎?(可以播放義烏的風光或校園風光,讓學生感受城市的整潔美)

城市裏的垃圾到哪裏去了呢?今天我們的口語交際課要談的話題是:

我們身邊的垃圾

二、小調查的彙報交流

(1)每人在小組裏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互相幫助,互相補充。

(2)每組派代表交流。

(3)教師小結:

垃圾的果皮紙屑、塑料袋、各種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園垃圾)

廚房垃圾。

三、開展活動,處理垃圾

小朋友在學習生活中,少不了出現垃圾,但是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仍然這麼美麗乾淨,你們知道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嗎?

1、讓學生自由說說,交流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學生可能會說扔到垃圾桶裏、垃圾房裏去了,那麼老師就追問:“垃圾房裝滿了怎麼辦?)

2、該怎麼處理垃圾呢?今天我們來成立“點子公司”,爲處理垃圾出出點子吧。

(1)學生自由組合,成立公司,動腦子,想辦法。

(2)分組彙報。注意評議:

誰聽的認真?誰的點子好?好在哪裏?

你認爲還有哪裏不夠好?可以提出問題要求解答。

四、介紹科學的垃圾處理方法

1、義烏的處理辦法:塔山垃圾填埋場。

2、焚燒法。

3、積肥法。

五、討論質疑,求真創新

1、你認爲哪種方法最好呢?請說出理由。

引導學生從環保、廢物利用等方面談談看法。

2、介紹美科學家研製出用人造閃電出來垃圾的新方法。

六、導行

我爲創建出力,攜手共建全國衛生城。

成立環保小衛隊。

資料:

處理垃圾的方法:

衛生掩埋法:顧名思義,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來。

焚燒法;將垃圾分類後,送入焚化爐裏燃燒。

積肥法;把垃圾堆疊起來,使廢氣物的纖維質和有機質腐化,變成肥料來改良土壤。

美馬薩諸理工學院等離子物理實驗室宣佈,他們成功利用人造閃電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熱量能將垃圾熔化,待冷卻後,有害廢物可以變爲沒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鄧小平爺爺植樹》介紹了1985年的植樹節,81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松柏的經過,帶着老人的希冀和心願茁壯成長,“小平樹”已成了天壇公園的一道風景。

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就聽其他老師說這課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鄧小平爺爺的時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麼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於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要跳一跳才能讀上來。於是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儘快體會感悟,我只能先佈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課堂上我簡單介紹講述了鄧小平爺爺的一些故事,激發情感,然後針對這一課的四字詞語比較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時設計“四字詞語競賽”,看誰積累的詞語多。同學們個人躍躍欲試,因爲是自己喜歡的活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他們除了把課文中的四字詞語找出來,還有許多同學把平時積累的成語也說了出來。這樣抓住時機將重點詞語“興致勃勃、佈滿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來,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麼?這樣富有挑戰性的做法,既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慾望,又使學生創造性的積累了詞語。同時我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已跟不上每天認識十幾個字,閱讀那麼長篇幅文章的學習了。雖然,他們提出許多問題?這是學生的發現,說明他們也在參與學習,也在主動地思考。但連“人羣”這個詞都不能理解,從側面反應了我們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確實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識字教學。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對學生說:“大家應該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對於老師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些天我們學校組織了語文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我認真閱讀了教師用書和語文課程標準,在網上也查閱了相關課文的資料,認真準備執教了《識字5》一課。

現針對《識字5》一課,做一簡單分析如下:

(一)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本節課我設計在識字後感情朗讀課文,本以爲能讀得很令人滿意,但是學生學的不是很感興趣,沒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朗讀,讀出來總令人感覺乾巴巴的,沒有一點生機。如果能做一個優秀的課件,讓學生感知金色的沙灘,蔚藍的海面,紅色的晚霞,相信朗讀效果肯定會更棒!

(二)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太小,跳課文教學,使他們難以“消化”。

《識字5》是第四單元的識字課文,挑出來放在剛學完拼音後上,他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課上我引導學生把“沙灘”舒服的感覺讀出來,學生就讀得很輕很拖,以爲這樣就是“舒服的感覺”。而在生字教學“浪”字時,對這個左右結構的字,他們怎麼都擺不準位置,雖然我多次強調“左窄右寬”,學生寫得也很辛苦,但寫出來的字還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辦公室,自己反覆的琢磨思考,思來想去,終於豁然開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鑑別人的教學設計,究竟是爲了模仿還是借鑑?如果一味的把別人的教學設計的種種環節,甚至是一句話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不但不會見效,反而還會事倍功半。還記得自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領導對我說過: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備教參,更重要的還要備學生。不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適用於任何一名學生。作爲教師我們應該針對孩子們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識能力,爲他們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三)鼓勵學生,方法多樣,要適合學生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上課很活躍,一個問題問下去,搶着回答,或者舉手時發出“我、我、我”的聲音,這是就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很好,但要遵守課堂紀律,如果你能安靜的舉手,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有些學生很內向,上課不敢舉手,但是坐的很端正,這時就要引導他們,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膽子大一些,勇敢的舉手發言,就更好啦!有些學生回答偏離了問題,我就說:你的想象力真豐富,試試看。經過老師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過對這堂課的反思總結,我學到了許多教學中的知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總結經驗,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從引入開始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各種手段,千方百計的爲學生創設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的學習情境。教學中教師把音樂引進課堂,製作精美的課件,創設語文園地等等,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慾望,和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卻道出了“施”與“受”之間的真諦,充滿了溫馨,也略帶一點憂傷,讓我們深深地感動。愛心樹就像我們的父母以及不斷爲我們付出的人們一樣,因爲對孩子的愛而不斷地給予,也因爲給予而感到真正地快樂。

在本次繪本教學中我力圖做到:

1、發揮圖畫的張力讓學生的想像插上翅膀。

雖然繪本和傳統的兒童讀物有些不同,但孩子們喜愛故事的天性卻是不會改變的。正因爲如此,講故事也就成了繪本永恆不變的主流。不過因爲可以藉助圖畫的表現力,繪本中所講的故事往往想像飛揚,許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場景和情節可以用畫面輕鬆直觀地表達出來,還能讓學生髮揮無窮的想像。如:在設計《愛心樹》中一幅畫,有一棵大樹,小男孩緊緊地擁抱大樹,樹上還刻着一顆心。我問:“孩子們,你看懂了什麼?”有的說:“看出小男孩很愛大樹。”也有的說:“大樹也愛男孩。”我抓住時機問:“從哪看出來的?”這樣的閱讀,不正是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時所追求的目標嗎?同時習慣了閱讀圖畫故事書的孩子,不但想像力能夠得到培養,審美情趣也能慢慢地提升。

2、在互動中交流情感。

繪本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小學生,這些孩子的表現及表達的'慾望又是非常強烈的。看着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故事,孩子們的交流需要也變得強烈。而在課堂上,繪本也成爲老師與學生情感交流的平臺。整節課中,偶爾停下來與學生體會圖中樹與男孩的情感變化,或讓孩子們猜測一下故事接下來會怎樣發展,更可以交流彼此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比如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與學生生活相聯繫的問題:孩子們,在生活中,有誰也像這棵愛心樹一樣給你快樂,給你幸福,給你愛心呢?同時通過播放《感恩的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讓學生在理解大樹的同時,也在回顧自己的生活,從而使繪本與生活相聯繫,指導學生的生活。在這樣的氣氛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也在流淌。繪本讓孩子們和老師之間有了更親密的交流,使孩子真正地走入閱讀中,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

本節課隨着故事一點點的展開,孩子們會深深的被感染,讓他們在淡淡的憂傷中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繫,從而思考自己與父母、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種種關係。讓理解了這個故事的孩子們,會隱約地感受到自己與親人的關係和男孩兒與大樹的關係有相似之處。於是有關“索取”與“付出”、“獲得”與“感恩”的話題在孩子們的心中得到昇華與凝鍊,讓孩子們通過本次閱讀懂得“愛與被愛,索取與感恩”的道理。並把這種情感滲透到我們的作文教學之中。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讓學生當堂寫一寫想對父母說的話,互相交流一下效果會更好。

總之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讀繪本中的文字,更是指導他們讀懂插圖,通過仔細觀察插圖,讀懂文字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使繪本的內涵更豐富了。課堂並沒有因此而結束,而是由這本《愛心樹》引出一系列作者的繪本讀物,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期待閱讀成爲孩子們的生活,成爲孩子們的享受。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烏鴉喝水》這節課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難看出,這節課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在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們在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了知識。知識的獲取並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教師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就大膽地交給了學生。老師的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從學生的相互辯論中不難看出學生在情境中,熱烈的情緒,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織在一起,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認知活動中。親身經歷的探究爲主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老師讓學生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鮮花和星星》是一首兒童詩。全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

我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未揭題前,讓孩子們先通過觀察圖片,引出這首的名字和內容。利用孩子們對圖片直觀的感受,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用觀察圖片,回答問題的方式倒入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課文,從而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課文的`學習。

注重學生的讀書實踐。整篇課文都是通過讀來感悟,揭題後,我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的方式感悟課文,隨後又運用了自讀、指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靈活多樣的讀法是相當重要的,體現了《課標》所要求的“讓學生充分地讀”。

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並不是同步的,爲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所以創設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實際上就是開發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這樣進行訓練學生的潛能較爲充分地發揮出來,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了語言的積累,又實現了語文學習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課堂也因此而美麗起來。

回看這一課的教學,學生增加了語言積累,能讀善思會說。事實證明,孩子的思想在課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這能量的體現就是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讓課堂變得精彩紛呈。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在導入環節,應用了一個猜“棉花”的謎語,形象地描寫了棉花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學習關於棉花故事的興趣。接着引導學生讀課題,發現“花”和“娘”的輕聲讀法。

在第二個環節中,分別從圖和文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以圖爲載體,讓學生看圖猜講故事,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小組中講,看大屏幕上的畫面講,最後做到集思廣益,完善自己的講法,把四幅圖連起來用完整的話講。注重鼓勵有創新的講法。接着,圖文對照。先聽看課件的`視頻範讀課文。通過說一說講了一件什麼事,也可以評價教師朗讀的形式初步感知課文。然後正確流利地練讀課文,找出與每幅圖相對應的自然段。做到圖文對照讀文。在初讀中還要重視通過多種形式檢查生字,理解生詞。讓學生介紹對詞語的瞭解,並提出不懂的詞語。遇到難理解的詞如”“蚜蟲”師生交流資料,並補充課件中相關圖片與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提高了學習興趣。

下一個環節是細讀感悟課文。這一環節通過老師提出的重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瞭解故事情節,體會角色內心活動。選擇感興趣的一部分分組商討怎樣讀好每一個角色的語氣,在讀中悟,悟後又讀,並結合圖畫,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聯繫生活實際,入情入境來體會。結合多媒體資源,讓學生跟着配樂,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理解,讀出發自內心的情。最後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商議扮演文中角色把課文演一演,後在全班展示。通過這些環節設計,已能讓學生把文學透,內化爲自身的才學了。

在“昇華主題”一環節中,第一步的設計,起到了總結的作用,在學生總結收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出本節課認識的捕蟲能手,進一步引導學生擴充還知道哪些益蟲和益鳥,在此教師也爲學生補充相關資料,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他們愛護益鳥,保護益蟲的意識。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實到行動中。第二步爲佈置課下實踐任務。通過向別人請教或查閱資料,繼續尋找一些益蟲和益鳥,並瞭解關於它們的知識,可畫成圖畫或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待以後交流。這樣,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不知不覺產生了對益蟲和益鳥的愛,願意和它們做朋友,保護它們。這一課的教育作用在此更徹底地落實和深化了。第三步講故事的設計,再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聽的能力,並在聽後說說知道了什麼,認識了哪些益鳥?既檢查了聽的效果,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到此,本課也結束了,整堂課的設計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目標,在豐富的學習形式中練了讀,悟了情,增長了知識,思想受到了教育和薰陶。課內外相結合,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證了學生始終能以很高的興趣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