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4篇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4篇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

《酸的和甜的》這篇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嚐嚐,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

在課堂教學中,爲了突破難點,理解“迫不急待”的意思,並用迫不急待說話,我準備了一串紫紅色的葡萄。

教學片段如下:

師:小朋友們,忘記了嗎?剛纔老師不僅帶大家去葡萄架下去看看,還摘了一串紫紅色的葡萄,想吃嗎?現在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你們從座位上迫不急待地上臺摘葡萄吃,快呀!迫不急待地上來吧。

生:衝啊!(摘葡萄)

師:你明白了“迫不急待”的意思了嗎?

生:我激動地衝上來,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生:我很想吃,心情很激動,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師;你能把剛纔的行爲用“迫不急待”說話嗎?

生;老師讓我們上臺摘葡萄,我迫不急待地衝了上去。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迫不急待地去做一件事,你能說說嗎?

生:公交車來了,我迫不急待地上車。

生:上完體育課,我迫不急待地跑到班級喝水。

反思:

這個片段教學結束之後,我便讓學生把葡萄放入抽屜,等下課之後再嘗。課後認真地反思,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夠理想。如果當時我能靈活地結合第七自然段的內容“小猴聽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小松鼠和小兔子見它吃得這麼開心,也嚐了一顆。啊!真甜。”進行教學,讓“小猴子們”把上臺摘到的葡萄分給沒摘到葡萄的“小松鼠”、“小兔子”們嚐嚐,讓孩子們現場品嚐葡萄,嚐出味道,才能真正地領悟到做任何事都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更有效地發揮這串葡萄有作用。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觸到作爲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中,教育機智是多麼重要。而這教育機智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實踐、多摸索、多積累。我想今後自己要在這方面多努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2

本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教材處理、教學設計合理;教學環節連貫、駕馭課堂的能力良好;課堂中能啓發學生想象,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繫來引導啓發學生思考和體悟,同時通過課外詩歌的鑑賞實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師生互動較好,能在輕鬆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實現教學目標;課件製作合理,美觀,能夠爲教學服務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教師應變能力還不夠:要把握學生思維的流程動態,在學生思維火花閃爍的時機及時點撥。比如學生有創意的發言要及時評點而不能貽誤極好的探究時機,要及時調整教學的程序,決不能墨守自己原定的'設計。課堂中有一個地方可以依據學生的感悟或疑問來引導、啓發學生,同時以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卻沒有能夠充分利用;例;課堂質疑環節,有一個學生提了一個問題:“空山什麼意思”,另一個學生主動站起來回答說:“空山就是山是空的”。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說:“錯了錯了,山不是空的,山裏面有人,因爲詩句寫到的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時候如果能夠乘此機會說“同學們講的很好,我們的陳小立同學爲什麼看不到浣女和漁舟呢?”這時因勢利導,以此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並以此啓發學生,將同學們引導到“空山”是“靜”的意思,同時又因爲山上樹木茂密,雖已是深秋,仍然遮住了人們的活動,使人覺得山很安靜。因此,我深刻的感到備課過程中沒有充分的“備學生”,沒有預計到學生會有類似的疑問或可能出現的靈感的火花,而以自己原有的教學設定泯滅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貽誤良好的探究時機。

2、在創新部分,安排了學生討論的環節,但時間不夠充足

3、詩畫音flash的播放沒有播放完,這很可惜,可以將它當做是啓發學生想象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檢驗自己想象的環節,也可以將它當作是學生鑑賞完詩作後的一次昇華或是課堂的**,但可惜擔心時間不夠,沒有播放完。

4、部分教學設計或所提問題可以設計的更好,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在講到這幾句描寫的角度時,學生談到“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靜一動,這是可以讓學生找出這兩句中體現靜和動的字,學生便可找出是;照、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體現動的詞:歸、下;這樣在後面創新部分《鳥鳴澗》讓學生找出以動襯靜的詞時就不會顯的突兀。

5、課堂朗讀還不夠,教師有時可以適時的範讀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3

1、 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瞭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穫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鑽研教材,爲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爲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爲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製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節。課上完後,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的引導,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裏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爲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覆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覆,直到滿意爲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爲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裏,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爲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於課下的鑽研。

4、環節設計優化

爲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於是改畫葫蘆爲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於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裏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節去掉,改爲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驗的積累,相信以後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扣一環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爲大環節裏的每個小環節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環節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瞭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裏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製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4

《畫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有感情的朗讀)中感悟語言、改(動手改畫)中感受語言、畫(動筆標畫詞句)中學習語言等方面,動了腦子,下了功夫,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課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師生在學習課文時,突出了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以師評、學生互評的評讀方式,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學生較好的'體會到了大畫家戴嵩作畫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小牧童敢於提出反面意見的精神。在朗讀指導方面,採取靈活多樣的手段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進而創設了一種想讀、愛讀的讀書氛圍。

2、動手標畫,培養習慣:

教師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自己動筆標畫課文中的生字的生字所連成的詞語,然後同位合作互相學習、交流標畫的詞語。在學習第

3、4自然段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動筆標畫“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教師將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教學思想貫穿於本節課。既注意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又爲注意培養學生養成邊讀書邊標記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3、自覺參與,主動學習:

教師在引導學生看圖時,引導學生主動展開合理的想象,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麼人在誇讚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誇讚”的意思。另外,教師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說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述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5

今日在學習包以及相關的形聲字的時候,我彌補了上次公開課的缺點,請同學們說一說,還明白哪些字屬於形聲字呢?孩子們說出了幾個。那裏是有我的職責的,關於這個知識,我原先沒有滲透過。所以孩子們在舉例的時候,基本上說的都是公開課上的幾個字。印象是深的,可是由於我的失誤,對原先的字不太明瞭。在最近一段時間,我要努力再彌補一些,讓學生藉此機會把這個定義牢記在心中,以利於更好掌握識字規律,更多的識字。

對於成語的掌握我總是對學生沒有信心。在進行日積月累一題時,我請大家再說出幾個與數學有關的成語,想不到孩子們還說出了:一心一意,一劍雙鵰,一帆風順,一路順風,二龍戲珠,三心二意,三羊開泰,四通八達,四面楚歌,五光十色,六六大順,七上八下,八仙過海,八面玲瓏,九九歸一,十全十美。我的心都被他們舉起的小手激動着,都被他們精彩的'回答雀躍着。我激動對大家說,我沒有想到同學們還明白這麼多的成語。雖然我天天的訓你們,責怪你們,可是你們明白麼,你們一向是我的驕傲,我覺得你們聰明,你們有上進心,你們懂事,你們樣樣都比別的班好。我一向以你們爲驕傲。可能是我的激動感染了他們,他們個個坐得筆直。我突然想到,這句話,可能我早就應當對他們說了吧。讓他們明白我對他們的感覺,讓他們明白他們怎樣做,我纔會開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願意做教師或家長喜歡的事情的,他們對我們的看法是十分注意的。我今後要多用用期待的方法了。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6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實借鑑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了學生的親情意識,許多學生通過日記和博客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愧疚意識溢於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出的人文性最爲成功的一面。

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重要。在教案設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這一點,在輔導課安排的測驗中已經表現了出來。另外,古文背誦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現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範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效。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7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帶着一定的情感傾向的,或是積極主動地探究,或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情境,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帶着積極的情緒學習,在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將教學內容設計爲“聰明屋”“貝樂園”“神仙島”三個環節,充分利用活潑的形象、生活化的場景等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將始終置身於“快樂”的學習情境中,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使學習成爲了學生的一種主觀需要。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她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她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番話道出了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髮現、探究知識,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中獲得愉快和滿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帶着教材走向學生,而不是把學生引向教材。·例如在“認一認,讀一讀”這一環節中,教材安排引導學生通過認讀“馬、車、舟”及含有這3個偏旁的5個漢字來學習歸類識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設計本環節時,我將“馬、車、舟”這3個小夥伴融入到“聰明屋”這一情境,學生將和他們交朋友。喜悅之餘,這一情境也很自然地激勵學生接受他們帶來的禮物——含有“馬、車、舟”這3個偏旁的字寶寶,並和他們交朋友,進而探究並發現歸類識字的識記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感受識記漢字的'規律。在教學“讀一讀,想一想”這一環節中,我設計將6個成語安排在“貝樂園”中,6個成語朋友在等着我們和他們交朋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和他們打招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成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髮現藏在中間的反義詞,感受其中的趣味。最後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藏有反義詞的成語?學生智慧的火花迸現,說出了好多藏有反義詞的成語“前思後想、左顧右盼、甘苦與共、南轅北轍、大材小用……”

如果在上前兩題時抓緊一點,在上第三題時就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說的話,那麼效果會更好些。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背誦課文。

2、認識“木”字旁,瞭解不同樹的特點。

3、瞭解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激發熱愛並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瞭解不同樹的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不同樹的特點,熱愛並保護大自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樹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你認識身邊的哪些大樹呢?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認識一下這些樹朋友吧。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做到一準五不。

2、在讀課文,和同桌小夥伴比比誰讀得通順。

3、小聲讀課文,找到課文中出現的樹寶寶,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三、讀認生字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去掉拼音檢查。

3、觀察梧、桐、楓、鬆、柏、樺、杉、桂

有什麼相似點。

他們都是“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你還知道哪些帶有“木”字旁的字?

4、書寫指導“楓”

指導順序:1、筆順。2、壓線。3、起筆。

5、交流識記其他生字

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等識字方法的運用。

四、指導朗讀課文

1、看圖識樹朗讀。

(1)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楊樹高,榕樹壯。結合圖片理解“高”和“壯”的特點。

(2)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梧桐樹葉像手掌。藉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樹葉的形狀。可以說一說,你還知道什麼樹葉,用一個比喻句說說它的特點。

(3)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楓樹秋天葉兒紅。明白楓葉在秋天經霜變紅的特點,可以藉助古詩“霜葉紅於二月花。”來理解。

(4)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松柏四季披綠裝。可以引導學生讚美松柏耐寒的特點,理解其精神。

(5)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木棉喜暖在南方。瞭解南北方不同樹木的特點。

(6)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樺樹耐寒守北疆。瞭解南北方不同樹木的特點。

(7)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銀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義。是指這種樹古老而又稀少。

(8)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金桂開花滿院香。理解桂子花開香飄十里的特點。

2、表演讀課文。

五、我是小詩人。

柳條彎彎____

桃樹花開____

銀杏葉兒____

六、拓展延伸:

請小詩人們課下收集更多樹寶寶的知識,寫一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吧!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9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教學前,我認爲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麼或者你想到了什麼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有的說“書,爲什麼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爲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麼?快讀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岩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麼書上的字是什麼?”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那麼書上的畫又是什麼?”我說。“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着,我引導他們讀着,交流着,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岩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接着,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麼對讀。孩子練習讀後,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儘管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岩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第一次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課改需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應對共同的處境,教師們應當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此刻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僅對教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樣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樣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此刻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齊發表自我的觀點,交換自我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進取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我在語文教學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機,我還異常重視爲學生創設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教育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學習第十一課《我們成功了》時,讓學生觀看申奧成功的`專題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時的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學習第二十八課《潛水窪裏的小魚》一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從中體會小魚的可憐以及小男孩的善良,從而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它們有些是教材中出現的,有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因爲我們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在教學中我也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頭我就列舉一個至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地處山區,社區資源有限,教材中的一些拓展活動很難開展。)

課改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已逐漸成爲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多技能和廣泛的知識面成爲了課改後一名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未來的教師,都將會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應對課改帶來的機遇,我爲一名年輕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戰。

課改恰如一陣春風,帶來新的期望。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1

綜合性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也是一種全新的課型。課堂上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踐性、探究性,還要注重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綜合發展,爲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整和,以及書本知識與實踐運用的結合奠定基礎。

講課前我做了充分準備,上網查了有關“團結合作”方面的名言、諺語、俗語等資料,製作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並根據教學內容以申奧爲主線,由淺入深設計了練習題,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情境中。對於區分形近字,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時,學生的創造力和發現也是我沒有想到的。先接觸的兩組形近字,“腦”和“惱”,“到”和“倒”。課堂上學生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腦”的理解:因爲表示人的身體器官的字多數都帶有‘月’字旁,所以‘月’字旁的“腦”可以組詞大腦、頭腦;而“煩惱、苦惱”多數與心情有關,所以是“忄”旁。對於“到和倒”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倒水”是人倒水喝,所以是“亻”旁;課堂上全體學生髮言積極,學習興趣高漲。

雖然課堂上學生掌握了一些知識,但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總結有以下幾點:

1、要注重學習過程評價

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除了給予學生有效指導外,還應給予學生多一些鼓勵,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哪怕活動過程的一點點進步和收穫,都應充分肯定。

2、課堂上要注重調控

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在這堂課中主要是學生聽和說的習慣不好,只注意自己要說,不注意認真聽別人的發言;今後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注重培養他們的聽說能力;要善於營造氣氛,在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紀律要活而不亂。

這堂課讓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實施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組織教學時,必須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在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將爲之而不懈追求。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2

由於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小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係,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覆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3

在教學中,我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在教學中我既充分發揮範讀與指導讀的作用,又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根據句式特點,設計了引讀、接讀的朗讀方式。“登山則情滿於山,看海則意溢於海。” 在老師飽滿熱情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振臂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 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這篇課文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恢宏的,氣勢是磅礴的。在學生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我適時向同學推薦適合描寫這個情境的成語: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這種設計把課程標準中關於積累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4

《回聲》這篇課文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非常有趣,同時回聲這一現象,學生也有感受。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第4自然段,這一段講媽媽撿起一顆小石子,扔進河裏,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紋,又蕩了回來。課文從這一自然現象入手,引導學生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我運用課件,化難爲易,變抽象爲直觀,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效果。

具體操作如下: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與同桌交流回聲是怎樣形成的,指一名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然後要學生從書上找出描寫回聲的句子。接着,教師打出課件:隨手扔起一顆小石子到水池裏,要求學生觀察、口述水面的變化:池裏的水被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池塘岸邊,又蕩了回來。最後,要求學生朗讀本段,找出動詞,加以體會。口述過程,展示課件,想象回聲並反覆進行。由於學生對回聲原理了解清楚、透徹,很快地就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

展示課件,展示水面波紋活動的景象,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教學難點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