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0篇)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0篇)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

《飯錢》是一篇智慧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跌蕩起伏,富有哲理,讚賞阿凡提足智多謀,善於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多思考,多用智慧。

在本課中,我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交流體會,領悟文章中心。在教學中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開放。

一、開放性導入。

許多孩子都看過或聽過阿凡提的故事,讓他們談談心目中的阿凡提是怎樣的,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說:“阿凡提是充滿智慧的人。”有的說:“阿凡提是勇敢的人。”還有的說:阿凡提是樂於助人的人。”……把生活與課本有機聯繫起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對阿凡提的瞭解,爲學習下文做好準備。

二、開放性理解詞語。

進入三年級,我們開始培養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理解詞語。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根據字面意思簡單理解詞語的意識,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受知識經驗的制約,學生的理解雜而多,且分散,在上個單元中,已初步學會了:查字典,找近義詞,反義詞,聯繫上下文,拆字法,本單元繼續培養理解詞語的方法,在本課中,生字新詞的中心放在:“懇求、迫不及待、大搖大擺”三個詞上,讓學生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就是最合適的方法,對“迫不及待”這個詞,學生心裏明白,可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給予指導,這時,我適時“抓關鍵字”的方法,使學生有學會一種新的理解方法。

三、開放性朗讀,交流感悟。

每一個孩子從自己的角度讀,那每個孩子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從自己獨特的經驗出發去朗讀。

1、讀窮人的話,理解公道話,研讀:什麼是公道話。

2、多種形式朗讀阿凡提言行的句子。從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了解阿凡提用巧計幫窮人付飯錢,體會阿凡提的足智多謀,感受他火熱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3、讀巴依、卡子言行的句子,談感受。識破像巴依、卡子一樣的壞人,情感上體會並在朗讀中有聲有色地表達出來,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

四、開放性換位思考,想象說話。

1、討論交流,嘗試想象和表達。如果說公道話應該怎麼說?

2、“什麼,啊,聽到了,聽到了。”巴依當時在想什麼?臉上表情如何?

總之,我在全文抓住阿凡提這個主要人物進行開放教學,並通過反面人物的襯托,讓學生們反覆朗讀,交流體會,體會阿凡提的樂於助人和足智多謀,感受他火熱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穫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於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啓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3

《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生動地記敘了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兩束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接着寫到獅子撲來了,鹿四條細長的腿讓它逃脫了,而美麗的角卻讓它差點送了命,課文情節緊奏,前後對比分明,語言非常優美,在生動的故事當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理解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後不同的態度。

2.學習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面前,讓學生說說鹿的什麼地方最吸引你,然後老師話鋒一轉,說鹿自從經歷了一件事後改變了原先的一些看法,那麼鹿到底經歷了什麼事呢?進而激發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2.多層次閱讀,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我們明白學生對文本的明白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層次的閱讀的基礎之上,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齊經歷閱讀學習的全過程,透過四個層次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來生成並建構新的知識,具體說:第一讀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地讀,讓他們掃清字詞障礙;第二讀就是引讀,檢查學生課文讀通的狀況,老師透過語調來渲染氣氛,讓學生整體感知這個故事,瞭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資料;第三讀就是細讀,讓他們運用自己在精讀課文當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邊讀邊想,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當中的有關段落。如“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要讀出自我欣賞,自我讚美的感情。而對腿,則是不滿和報怨:“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要讀出嘆息、報怨的情緒,透過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更加深了對課文的明白。同時運用圖畫而與音樂,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第四讀就是品讀,賞析文中的佳句,並把它積累下來。

3.注重積累,走進生活,學用結合。我們明白語文的學習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務必厚積而薄發,我想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和孩子們一齊把寓言故事當中優美的語句積累下來,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用結合,積累這一課當中所學到的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好正因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好正因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好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一樣的環境和不一樣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也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這樣,讓孩子的課堂學習真正實現與生活的結合,實此刻生活當中真正的好處。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歸納課文主要資料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較爲困難的。因此,我運用了填空的方式降低歸納的難度。同時,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採取了中等生回答,優等生補充,學習潛力較弱的學生複述的方式,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在指名回答之後,我讓學生同桌互說課文主要資料,有效地彌補了指名回答時學生參與面不廣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講述或複述中,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狀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透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多媒體展示鹿的謎語和鹿角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到本節課的課題上。接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生自由朗讀,落實字、詞、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設置相關問題,將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上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由學生分組討論、回答,由師補充作答。品讀重點句子,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逐步明白課文蘊含的道理。最後,內化提升,總結回顧。設置“鹿呀,我想對你說——”的小練筆:藉助板書,總結本課道理。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4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在1節課之內完成。本節課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

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爲“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我通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助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後來各小組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的彙報上,學生能找出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通過指導朗讀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第二個目標達成,一節課解決了所有問題。

我認爲,《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值得反思的是:

1.從學生讀課文的情況來看,課文預習得不熟,從而可以看出,學生對預習不夠重視,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預習得檢查度,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2.學生在讀錯字是應立即停下來糾錯,但讀課文時儘量不要打斷,等學生讀完後,讓其他同學去糾錯,如同桌之間。對子句子的訓練應該放慢一些,引導學生把句子讀到位。

3.教師的語言缺乏感染力,過渡缺乏藝術性,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因此應下大功夫去訓練。

4.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錶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後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於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5.本篇課文選自《伊索寓言》,因此,我還選取了《美麗的公雞》《朋友與熊》《螞蟻和屎殼郎》三篇文章作爲拓展閱讀。重點帶領學生讀了第一篇《美麗的公雞》。讀文是,我主要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引導:

1.公雞都和誰比美?

2.爲什麼它們都不和公雞比美?

你從故事中讀懂了什麼?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如果能把公雞自誇的那幾句先好好讀一讀,對於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會更好一些。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5

《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說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1、你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2、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後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3、你認爲鹿在經過這次獅口逃生後是會依舊喜歡角還是轉而喜歡腿呢?”

孩子們讀完課文後基本上都能將故事內容複述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也能利用課文中的語言作答。但對於第三個問題,同學們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都認爲鹿會喜歡轉而腿,因爲雖然腿不好看,卻很實用,能夠幫助鹿躲避危險。這與我備課的想法不太一樣,我認爲鹿在獅口逃生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長得不漂亮的東西也有它的用處,不能因爲其醜陋而否決它的一切,但也不能否定角,角的美麗我們都不能抹殺,我們應該看到兩個事物的長處和短處,將長處和短處合理有效地利用起來。我沒有通過說理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要全面地去看待問題。我出示了一個情景:獅口逃生的鹿啊,來到溪邊,看着自己映在水裏的影子,越看越生氣,恨不得把那兩隻角給磨平。時間一天天過去,有一天,森林裏召開小動物的選美比賽,好多小動物都去參加了。小鹿這時想起自己頭上美麗的角來,於是就去報名參加比賽了,結果,小鹿因爲有着像珊瑚一樣美麗的.角而贏得了比賽。那你說,這時候鹿又喜歡什麼呢?孩子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不一定要與孩子們據理力爭也能達到教學效果。讓孩子看到另一個畫面,用事實說話,在事實中明白該怎麼去分析、看待問題。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6

《獅子和鹿》是本學期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應在一節課之內完成。因此本節課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略讀課文的教學,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本課立足這一精神,努力讓學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時間自己去讀課文,以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完此課,我覺得值得反思的是:

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聽故事導入,初讀,以及抓兩個嘆氣的句子爲契入點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感受驚險的`過程中,在朗讀上(包括個別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特別是齊讀)花費了太多時間。雖然在設計中強調了略讀課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悟的特點,但在操作中卻沒能很好地突出這一點,導致學生在感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和聯繫生活實際時由於時間倉促而沒能很好地思考,教師給了學生過多的提示,把一些主觀的意念加給了學生。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再安排續寫,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髮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後,鼓勵,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還有十分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7

這篇寓言的教學我主要是圍繞着讀來進行的,請生站起來讀,同桌讀,分組讀,與教師合作讀,然後自己找同伴讀,一圈讀下來,這些小傢伙們讀的異常的起勁,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真是道理十足的。讀了很多遍後,我問孩子們:“你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那個去楚國的人說些什麼呢?”他們紛紛答道:“這個人真笨,楚國在南邊,往北走,這樣怎麼到得了楚國呀?”“這個人真愚蠢,不聽好心的勸告要吃虧的。”“唉,就算你的馬好,時間長了它也跑不動了,這樣你還到得了楚國嗎?”……孩子們的回答已經能夠說明他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我總結到:“是呀,行爲和目的背道而馳,目的'怎麼能達得到呢?”

爲了讓他們結合生活理解的更深刻,我問大家:“我們生活中你覺得你有過南轅北轍的經歷嗎?”他們紛紛舉起手來:“比如說老師要我們認真寫字,有些同學就是不認真,這樣怎麼寫得好字呢?”“老師要我們好好學習,有些同學不好好學習,這樣是學不好的。”“有的同學說要專心聽講,可是一上課卻又開小差,這樣也是學不好的。”就在孩子們的一片回答聲中我結束了課堂。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8

《獅子和鹿》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爲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安排了兩次“閱讀”。第一次閱讀,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和藉助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讓學生能夠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然後我通過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反饋交流,對學生在自學中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決和指導。第二次閱讀,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揭示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此時此刻,獅子會對它的角和腿說什麼呢?學生踊躍發言。他們的發言告訴我孩子們已經能比較鹿的角和腿的優點和缺點,對事物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覺得時機成熟,於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課文中引發的道理。通過讀說到感悟,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爲順應這樣的變化,啓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總體感覺還不錯,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能夠突出,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能夠呈現1個完整的課堂;其次,授課思路比較清晰,條理分明,整節課能夠比較流暢地完成,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也比較自然。特別在安排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通過課件出示了一個填空題,這樣既降低了難度,讓學生能完整而準確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節省了時間。當然,本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情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語文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爲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折射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語文要教學生是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縱橫”交錯,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種能力。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9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尤其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要講出“語文”的味道非常來之不易,爲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我採用談話、激趣、情境教學、自主學習、練習朗讀、背誦等方式交叉學習課文。我認爲以下幾點在課堂上得以較好地呈現:

1.藉助信息資源,放手自主閱讀。

“認真地讀、細細地品味,把你認爲描寫好的句子、詞語劃下來。也可以登陸《海底世界》網站,瀏覽相關內容。一會兒大家交流。”——此環節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邊看書,邊上網查尋資料。這樣,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協作、探究,最終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簡化課堂提問,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可以瞭解到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於是,我就設計“從哪可以看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3.充分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在這節課中,我沒有致力可於講深講透,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賽讀去品味課文的語言美,並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學生感悟語言的過程。我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與課文相一致的情境,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文字,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4.進扣語言文字訓練,逐步形成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成是在一個一個的“話題”中培養起來的,本節課,在賞讀課文語句時,孩子們天生愛說話的潛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聲音;學生對海底星光非常好奇,於是利用網站了解了相關資料——《海底的冷燈》,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是自己短時間內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無比自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欲。“比作者描寫得還要美?”更是激起學生興趣,展開想象,爭先恐後的說出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你說得好,我要比你說的更好!無形中,啓發了學生說的慾望,培養了說的能力,將語言文字訓練延伸拓展,充分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5.學生們自主地上網查閱、下載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海底資料,從而獲得更多課文外的知識,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擴展,提高了認知能力。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拓寬語文課程資源,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不足之處

1、課堂上生生互評較少,使課堂評價較單調。

2、學習小助手中的第二項要求對指導學生學習交流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因此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沒有更好的得以落實。

3、雖然課前家長、學生、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體現了三位一體和開放式課堂的教學理念(例如:蒐集信息——處理信息——上傳信息——資源共享——回帖互評等)但此環節卻無法在40分鐘的課上更多展示。

三年級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指示性極強的知識性童話,文中的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成爲了好朋友,度過了美好而難忘的一天,卻因爲是天敵而註定不能成爲真正的朋友,這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

本課的教學以感情朗讀和角色體驗爲主來引導學生學習,沒有做過多的`分析,但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爲了突破文章的難點,教學中設計了這樣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1、從“小青蛙準備跳到小蛇夠不着的地方。小蛇也準備離開,以防萬一。”中你體會到什麼?(讓學生了解兩個小動物最初的戒備心理)

2、從“他們緊緊擁抱”中體會到什麼呢?(消除了戒備,產生了友誼)

3、青蛙媽媽得知自己的孩子和蛇一起度過了一整天時是怎樣的反應?(體會青蛙媽媽緊張、懼怕、擔心而又有點慶幸的複雜心情,從而體會母愛的偉大)

4、蛇媽媽呢?(從中體會蛇吃青蛙是本性,從而應證了青蛙媽媽的話)在此過程中相機知道學生分角色感情朗讀,學生們真正的融入了課堂,融入了文本,既享受到了童話故事帶來的快樂又學到了知識,課後還讓學生去了解還有那些動物不能在一起玩呢,既拓展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