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

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2

作爲一個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語文教師,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有趣的場面: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下新課本時,教室裏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 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以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那麼主動,你會得出結論說:“學生是愛學語文課的”。因爲語文 課文的美,深深攫住了同學們的心。但是,我們也同時會失望 地發現,隨着教學進度的推移,學生中的大多數是越來越不喜 歡學語文課了,問其緣由,學生會一言以蔽之之:“沒勁!”因 爲語文課本身固有的美,全叫教師們的繁瑣而肢解式的“分 析”分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更叫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 是沒完沒了的作業練習,把課文中的美,沖刷得蕩然無存了。更有甚的是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專業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每節語文課就要像一篇散文,讓學生欣賞其中。

幾十年來,我的語文課總是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每一節課都像散文一樣,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課堂上我喜歡放開,說這說那,東拉西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但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也要收得回。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每一種版本的語文課本,我常常自己認真研讀,確定先上什麼,後上什麼,做到心中有數。先上同學們喜歡的以及優美的課文,後上其他的。對於學生喜歡的美的文章,上得仔細全面,說不定一篇文章上它個把星期。對那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文章、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只是蜻蜓點水一般。這樣,學生喜歡,我也輕鬆。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兩課作爲示範,剩下的讓學生舉一反三閱讀自學。語文課每課一定要有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都要服從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篇語文課要達到多少教學目標,一定要做到心中明白。如《背影》就可能有這些目標:1感受並理解文中表達的父子真情。2理解真實、真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3學習選擇生動的細節、運用樸質的語言表情達意的方法。4理解文章前後部分寫家境慘淡和父親老景頹唐對於表達父子感情的作用等。當然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這也不假,但我們不能因爲這就不要課堂目標,這是不對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按目標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必須要有目標。否則什麼也完不成。

以課本爲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體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頭腦清晰,一學起來,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開闊開闊眼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我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3

本學期我繼續在五班教語文。在第五年級,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閱讀語言,理解文本材料,體驗思想感情。因此,閱讀教學應從“閱讀”轉向“閱讀”。教學方式由“教師教學”向“學生自主學習”轉變。

在過去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做到了這一點:;主要是學生,主要是自學,主要是閱讀。

一、學生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學應服務於學習&學習始於思考,思考源自懷疑。任何想法都是從懷疑開始的。懷疑是獲得知識的先決條件。有了懷疑,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新知識“小懷疑導致小進步,大懷疑導致大進步”。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不僅是思維活動的表現,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始於問題。每次發現一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子鉤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有必要把學習變成一種自願的心理願望,從“想讓我學習”變成“我想學習”。因此,在教學之前,我讓學生自己學習,並提出困難和困惑。然後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減少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更有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注重自學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人才素質的標誌。好習慣有益於人的一生。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提出並鼓勵學生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無用。要理解材料,你必須邊讀邊思考,同時理解和理解。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4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儘管我已從教十多年,可是面對課改新形勢,面對個性紛呈的中學生,感到的不是駕輕就熟,而是更多的心虛膽怯。我的經驗也算是日益豐富,我的教學也算是日漸成熟,我的課堂風格也一貫以分析透徹、語言精彩、旁徵博引、洋洋灑灑深受學生好評和喜歡,可爲什麼教學效果往往並不理想,考試成績也是差強人意?我也由原來的氣定神閒變得心浮氣躁?我不服氣,當然也不理解。最終,在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改革標準》,閱讀了大量的素質教育文獻後,我再三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爲,終於發現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我想,也許許多語文教師都普遍面臨如此現狀吧。

一、缺乏學生主動思考的體驗

課堂一直是展示我個人才情的舞臺。我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我自以爲我的課講的很精彩,因爲,學生反應良好,課堂氣氛活躍。但我終於發現這些“良好”“活躍”,這僅僅是學生被我的熱情感染而已,殊不知我讓學生當了旁觀者、局外人,他們被動的接受着我的理論,被老師牽着鼻子走,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感悟,長時間的單邊訓練,使學生們思維僵化,而且滋生了依賴思想,久而久之,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巧母拙女”,母親心靈手巧,包攬一切,女兒自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老師的講解全面透徹,越俎代庖。雖曰愛之,其實害之。當然我也曾經試圖開展探究似的教學模式,可是一個問題提出,下面死水一般沉默,幾番哄、誘、騙,眼看一節課白白流走,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便只好又開始滔滔不絕。於是,就這樣惡性循環,囿於老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就是單一的要求他們,認真聽講,認真作筆記,課下認真做作業,哪敢有獨立思維的要求,更談不上發現和創新。

事實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關注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人皆可爲堯舜。“堯舜”,傳說是上古時期我國的君主,後來泛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聖人。這是說任何人都有成爲聖人的可能,但是要培養、造就。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刺激學生自覺學習,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因爲人皆有腦袋,皆有學習知識、探求真理的物資條件,如果有善於播火的教師,定會燃起他們求知的聖火,定會照亮矇昧、驅除愚蠢,獲得智慧探究的碩果。如果教師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識”的東西硬塞給學生,學生學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形鸚鵡”,或者是讀了幾本書的“兩腳書櫥”,而離一個有創造意識、繼往開來的“現代人”則相去甚遠。

二、缺乏學生與書本的直接對話

除了在預習中,學生粗粗的讀遍課文外,一般老師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畢竟教時有限。然而,一篇文章,詩歌的意境,散文的靈氣,小說的底蘊,在學生對課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課文的前提下,怎能被領會?老師在上面縱然講的天花亂墜,殊不知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缺乏學生與書本的密切接觸,缺乏學生的主動深入思考,再優美的文章對他們來講也只是霧裏看花。老師的架空分析,只能把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就像把金魚從水裏撈到桌面上來供大家欣賞一樣,語言文字的那份韻味、那份靈氣蕩然無存。這就是爲什麼優美的課文上不出優美來的課來。以前,我們總認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講能行嗎?那是對不起學生,不負責任,老師講不出是沒水平。一次,心血來潮,想起讓學生獨立閱讀,培養自學能力,結果學生一致抗議,認爲老師是在偷懶。同樣又是無功而返其實許多情況下,老師都是費力不討好。

古人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自子自知。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在讀中,沿坡討源,批文如情,神遊其中,增進理解。應該放手發動學生自己閱讀思考,不應該有老師苦口婆心的反覆強調。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的理解和迴應,書本潛在的意義才能處於不斷的被創造性的流動之中,學生的心靈才能於書本中的世界融爲一體。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三、缺乏新鮮的有活力的課題

多少年來,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伴隨着我。教材千變萬化,學生性情各異,可是,我的教法卻基本沒有多大長進,慣性思維和惰性思想使我在新舊教材的變軌中,一切跟着感覺走。所謂得成熟就是在教參的詮釋上更高明一些,所謂的經驗無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作文如何開頭?說明文如何寫得生動些?應試課外閱讀文要分幾步走:整體把握文體,粗知文章大意,對號入坐問題,回答力求詳細……都是抽象的理論,冷冰冰的原則,全是準備好的條條框框,讓學生去裝去填。偶爾,也安排一些對課文初步感受的討論,可最終還是自覺不自覺的引導他們衆口一詞迴歸或靠攏、遷就教參的標準答案,什麼個性化、人文性、情境性、創造性均難以體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帶着更多問題,而非更多答案去學習。”理想的教學應該是: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帶着更多問題走出課堂。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爲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了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展開,即教學以“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啓發,促使學生自主解決原有問題,並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善於設計那些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而教參上未必涉及的新鮮問題,激發他們自主探索的興趣,使他們思維的火花進一步燃燒、擴展。

四、缺乏對學生真正的尊重

曾幾何時,我們居高臨下的在講臺上,盛氣凌人的發號施令,板着面孔捍衛我的師道尊嚴,不允許他們對我有一絲不恭。我認爲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要求他們動作整齊化一,回答異口同聲,抓紀律促學習,我把貪玩淘氣學習不好的學生統統斥之爲差生,絞盡腦汁的轉化他們循規蹈矩勤奮好學,我甚至希望他們像鴕鳥,一頭扎進書山學海。學生一不聽話,便感到“煩、難、厭”,把他們視作另類,有時甚至巴不得除之而後快,師生之間缺乏共同語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學難有成效。

贊可夫曾經說過:“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都能只有的呼吸。”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創設一種結構模式,讓學生處於無拘無束暢達的狀態,纔會盡情的參與與自由的表達,創新思維才能孕育誕生。”而我們一貫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用價值尺度規範着活生生的生命,是在複製生命嗎?實在太狹隘了,其實是扼殺學生的靈性。窒息了民族的生機最後,培養出來的不再是有個性有發展潛力的人才,而是在鋼模下鑄造出來的產品,人的價值、地位、情感已經可怕的消失了。身爲教師,應該儘快轉變角色,走下聖壇,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愛他們的優點,也愛他們的缺點,親近他們,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注意十分謹慎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想方設法爲他們獲得成功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係。

五、缺乏自我素質的提高

多年來,我們常教導學生:“不學則退,不思則惰”,可從沒對自己說:教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慣於嚴格要求學生而疏於自我提高,在紛紜複雜的事態面前,我們是那麼孤陋寡聞,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又總是固步自封,學生需要什麼,他們在想些什麼,更是茫然無知。按理語文老師應該愛讀書、多讀書,可是有幾個老師通讀四大名著,有幾個能寫出一手好文章,更有幾個能自覺鑽研相當教育理論,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也許我們的確太忙了,一天到晚圍着學生轉,還有辦公桌前作業堆成小山,可是,這一切都是原諒自己的藉口罷了。慚愧的很,讀書對於我已是很遠的事情了,終年相伴案頭的是各種教參,各種題集,雖天天與語言打交道,可並不深愛語言,,雖然在作文課上把學生的作文批的頭頭是道,可自己卻述而不作,很少用一支筆把生活中的點滴思考和思考記下來,把寫作中的甘苦拿來與學生共享。粗略算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教給學生的至多不過五十篇文章而已,而其中他們又有多少收穫呢?身爲人師,才疏學淺,誤盡蒼生,實在汗顏。更讓人難以置信的的是,我這個一向和藹可親的老師居然也學的河東獅吼,因爲春風化雨式得教學管理根本吃不開。一次,我把幾個搗亂學生教導辦公室教育,不料,幾個孩子卻私下議論,語文老師不會罵人,不厲害,不用怕她。平日,你也崩想用自己的學識贏得,他們對老師及語文的重視,小小年紀的他們非常圓滑勢利,哪課老師兇,逼得緊,便乖乖的在這一科用功。沒辦法,我只好跟跟厲害老師學整學生的厲害辦法,橫眉冷目,出言不遜。另人悲哀的是這一招非常奏效。我分明看到的是自我師德的淪喪。我更加痛心不已。

捫心自問,孩子有什麼過錯呢?是所有的老師耳提面命,叫他們聽話乖巧,否則要挨批評、歧視甚至變相體罰,他們在老師的威嚴和壓力下,過慣了缺少尊嚴、沒有自由、看人眼色的日子,當然也漸漸失去就純真的天性和童心,開始習慣於順從、低眉俯首、察言觀色,甚至陽奉陰違,養成了魯迅先生說的“人+家畜”的奴性人格,而缺乏獨立、自尊、自信的品格和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東西,更沒有學到寬容、博愛、人本主義這些最美好的東西,人是教育的產物,是老師自身素質的落後,造成學生靈魂扭曲,並且惡性循環。

我們是計劃經濟時代成長的老師,學生是受市場經濟的薰陶,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適合學生需要,在教師中必須進行繼續教育。從知識的領域上,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條潺潺不息的小溪,從教育的角度看,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要搞素質教育,教師相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素質。

總之,以上種種不足,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對自己教育生活中的遺憾,總是不斷反覆反省,最終成爲世界級的教育家。而我們語文老師真應該重新深思,發現自己,昇華自己,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路漫漫任重道遠,讓我們上下求索。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5

本次全市統測的語文試卷,試題的靈活性大大增強,與實際生活聯繫的內容比重加大,考查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廣大教師反應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語文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是一份比較不錯的試題。針對我班考試情況,下面對本次考試的收穫與失誤做一個小結。

一、命題目的、範圍及特點。

通觀五年級的語文試卷,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目的、範圍及特點。命題人員希望通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試卷力求通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成績統計:

我所教學的五年級語文,此次考試:18人,總分:1482.5分,平均分:82.36分,及格:18人,及格率:100%,優生:8人,優秀率:44%,最高分:95分,最低分:63分。

三、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大致可分爲三個層次:

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看拼音寫漢字、辨字組詞、錯的較多的是多音字“率”的注音。靈活性較小的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得較好,各題得分率平均可達95%。對於一些較規範的題目答得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學生積累課內知識,積累語言的情況還是較爲可喜的。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第四題第4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定自由空間,且答案多元;要求學生“找近義詞、反義詞”,既考察了對每個詞語的正確理解,又考察了學生對詞語間邏輯聯繫的正確把握如第五題第

(3)小題這學期你讀的一部文學作品是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

你最喜歡的人物是

喜歡的理由是

第六題“閱讀”部分:第3小題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全班全做錯,非常遺憾。對於靈活性強,學生回答更差。如(2)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體會,請寫下來。學生有的體會不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讓寫知道哪些有關名人的故事,學生沒寫出詳細的事來,只是一點而過。第七題作文部分,讓學生寫心中喜愛的小動物,語文來源於生活,必須迴歸生活,必須服務於生活。作文雖然人人都能寫,但是個別學生寫不深,寫不出新意,條理不太清,得分率較低。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略大,但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詞語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於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近義詞反義詞、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於我在教學中注重教材的系統講解,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歸類、整理及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由於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學生的綜合訓練見效慢,收效不明顯,以至於學生審題能力較差。有的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邏輯思維能力欠佳。

本次質量檢測作文素材雖都來源於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但由於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我班學生還是較爲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以後將本着一顆積極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行。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