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全詩共分五節。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寫浪花時用了許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問號、稻穗、馬鬃等,對於不是生長在海邊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導入的時候就調動學生平時聽說的或者在電視上書上對大海的瞭解,提問: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樣的?然後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態的幻燈片,由此讓學生心中自然升騰起強烈的親近慾望。

在教學的過程中抓住“孩子想什麼”這個問題切入,由此理解詩歌每段的前兩句,難點理解海水爲什麼要變淡水,在其中穿插海水淡水知識的瞭解,並用圖片展示讓學生體會淡水的重要,然後用“嘩嘩”一詞引入後兩句的學習,學習本詩歌的重難點,浪花像什麼?爲什麼說像稻穗?是作者的一種想象,感受稻田裏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麼的無邊無際,並且讀出這樣的感覺。在這樣形式的教學實踐中,確實我自己也感覺到了內容的零碎,問題的瑣碎,缺少一根主線把它串起來,散散的感覺,整首詩歌學起來就少了那樣整體的美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第四冊第4課,講的是在美好的春天裏,小鹿種了玫瑰,他非常珍愛自己種的玫瑰,天天盼望着玫瑰花開。當玫瑰快要開花時,小鹿卻跌傷了腳,他爲自己沒能看到玫瑰花開而感到惋惜。但當聽到黃鶯和微風對玫瑰花的讚美後,非常高興,知道自己的玫瑰沒有白栽。這是一個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應該很容易讀懂,但理解“爲什麼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課文就從“白栽”到“沒有白栽”這兩句話中引發學生對課文較深層面含義的思考。讓學生體會到在爲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引導學生尋找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教學時,我在學生自由讀通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並圍繞“泡泡”中“爲什麼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呢?”這個問題進行初讀感知。然後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鹿弟弟的話,讀讀這兩句話,想想你會提什麼問題?有的'學生說:“鹿弟弟爲什麼開始說玫瑰白栽了,可後來又說玫瑰沒有白栽呢?”然後我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至三自然段,重點體會小鹿對玫瑰的精心栽種和喜愛。讓學生畫出相關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從“常常、鬆土、澆水”體會到了小鹿種花的辛苦,從“數了數、高興”體會小鹿對玫瑰的喜愛和憧憬。接着讓學生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小鹿把腳跌傷後在家養病時,會想些什麼呢?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小鹿看不到玫瑰的失望和惋惜的心情。接着,請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後面課文,重點討論“爲什麼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呢?”

抓住黃鶯和微風的話朗讀體會,說說:爲什麼黃鶯看到這些玫瑰就想唱歌?爲什麼別人都誇微風是玫瑰香風?並進行說話訓練,微風來到了什麼地方,別人是如何誇他的?充分感受到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並引導學生模仿課文說一說:還有哪些動物欣賞到了小鹿的玫瑰花?答案豐富多彩:小狗跑過來了,他說:小鹿,我見過你家的玫瑰花,真是太香了!我每天都過來聞一聞呢!;蜜蜂飛過來說:小鹿,你家的玫瑰可香了,我和夥伴到這兒採蜜回家後身上都帶着香味呢!;小白兔說:“小鹿,你家的玫瑰可漂亮啦,我還在這兒拍了張照片呢!”然後引導學生說說小鹿聽了夥伴的話後,知道了些什麼?爲什麼高興了?學生知道了是因爲他栽的玫瑰給森林裏的動物帶來了快樂,雖然他自己沒有看到自己的玫瑰花,但別人都欣賞到了,都很高興,很快樂,小鹿也感到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他也感到快樂,因此他的玫瑰沒有白栽。接着在朗讀中領悟到爲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教完本課後,我靜心反思,感覺本節課是成功與失敗並存,困惑與憂思同在。

一、教學重點突破得比較到位,難點的突破稍欠火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朗讀和感悟。

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我把它定位在體驗畫家戴嵩的著名上。爲了引導學生直接轉入正題,在導入部分,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戴嵩是一個怎樣的畫家?學生輕而易舉地就說出了畫家的著名。然後,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默讀課文的前4個自然段,尋找能體現畫家著名的句子或詞語,學生很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答案。然後在反覆朗讀中體會畫家的著名。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引領他們入情入境。

爲了更好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入情入境,我特地創設了三個情景。一是在品味商人和教書先生對畫家的稱讚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也在圍觀的人羣中,你會怎麼誇獎畫家戴嵩呢?假如我就是畫家戴嵩,請你誇一誇我的畫,好嗎?要誇得不一樣,我很願意聽到不一樣的讚揚聲。(生誇讚,師相機點評:謝謝你的誇獎!謝謝你的鼓勵!你真會誇獎人!你說的話我愛聽!你說得我心花怒放!……)此時此刻,多數同學不僅能入情入境,而且還學會怎麼誇獎別人。二是當牧童發出“畫錯了,畫錯了”這一刺耳的聲音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場人的表情並展開想像:那些呆住了的人會怎麼想?畫家戴嵩會怎麼想?如果老師在場會怎麼想?這時,學生想像的野馬在奔騰,不少人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既較深刻地理解了畫家的著名,也爲下文感悟畫家的優秀品質做好了準備。三是師進行情景表演,學生觀看並練習說話。當戴嵩聽了牧童的話後,他會怎麼做?我又當了一回戴嵩,表演瞭如下動作:走到桌邊,鋪開畫紙,拿起畫筆,胸有成竹地做畫,學生看後,我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只見戴嵩……一會兒……一會兒……這一情景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又讓學生活用了課文的語言,可謂一舉兩得。

3、在引領學生感悟人物品質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真正的戴嵩是會有什麼表現呢?請大家讀一讀餘下的內容。你從戴嵩的話中體會出了什麼?從哪些詞上體會出來的?”講課時,我光盯着“你從戴嵩說的第一句話中體會出了什麼”了,忽略了對戴嵩另一句話的重視,而戴嵩的慚愧、道謝與拱手動作的描寫也是能充分說明戴嵩虛心的重要證據。因此,學生說了半天,提不到我想要的點子上,學生雖然也能從“很願意、請、和藹”這些重點詞上體會到畫家的真誠、禮貌與虛心,但在這個地方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因此,我總覺得這個地方處理得不很妥當。

二、細節上關注不夠,教師的過渡語方面應注意衍接和錘鍊。

1、教師的用語隨意性太強,需加以錘鍊,寧少勿爛。

2、各環節過渡語的設計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教師的過渡語不容忽視,它不僅能將學生非常迅速地從一個情境引到另一個情境,而且,還起到轉移並專注學生注意力作用。學生能否非常投入地解決下面要解決的問題,與過渡語的恰當與否息息相關。在創設情景讓學生紛紛誇讚完戴嵩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正當戴嵩被大家誇得心花怒放,有點欣欣然、飄飄然、暈暈乎乎、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時,一個刺耳的、與衆不同的聲音傳了過來。“畫錯了,畫錯了!”(指導學生讀出刺耳、讀出炸雷一般的感覺來)這是本節課中我設計得最爲滿意的一個過渡語。它不僅引領學生由紛紛誇讚的熱鬧局面走向那個“石破天驚”的衆人都呆住了的場面,還自然而然地指導他們對牧童的話進行了有滋有味的朗讀。而在感悟戴嵩的品質時,我的渡語如果按王燕老師所說,“聽了牧童的'話,戴嵩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態度怎麼樣?”可能既節省一些時間,又使難點的突破變得簡單。

三、我的困惑與憂思

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的兩眼一直在關注着所有的學生,關注着他們的一舉一動。但我發現,課堂上,當我激情滿腔地啓發、誘導、鼓勵他們發表個人見解時,有一部分同學基本上沒有舉手的跡像,也沒有與我做眼神的交流,好像這一切都與他們無關似的,多次努力,終未成行。段老師課後提醒我,這部分同學課堂上不發言,課後也這樣嗎?哪是啊?這些小傢伙課後跟他的小夥伴們說得歡着哩!這應該還是教師的原因。怎樣才能使這些沉默者樂於張開金口呢?這是我的困惑所在!我也聆聽了老師們的意見,正在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這篇課文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勞動纔是最大的快樂這個道理,這篇課文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孩子們理解起來不難,可是有些孩子對於我提出的這個問題“波斯貓爲什麼找不到快樂?”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有的說“因爲波斯貓不勞動,所以它體會不到勞動的快樂”還有學生說“波斯貓的'要求太高了,心態不好,只要用心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是快樂。”我覺得只要言之有理,問題的答案可以千百種,畢竟,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嘛~在課堂的最後,孩子們共同唱《勞動最光榮》這首歌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因爲孩子們唱歌的時候無論是表情還是情感都特別到位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開學第一天,我的語文課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我們剛纔進行了‘分組讀字詞,開火車讀詞語’活動。現在我們來欣賞幾幅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大家邊看邊想這一幅圖我們可以用上書上的哪一個詞語?”

我用鼠標點開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學生一邊驚歎於景色的秀美,一邊思考着問題。片刻工夫,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備課時我認爲是“層林盡染”的圖片。杜宇笙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是景色宜人。”陳雅雯說:“我認爲是金秋時節。”我當時想,糟了,學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轉念一想,這不正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嗎?於是我又問學生:“你爲什麼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這一幅圖片?”陳雅雯大聲說:“因爲秋天到了,樹葉、草啊都黃了,這一幅圖上的樹葉都是黃色的,金也是指的黃色,所以我覺得是‘金秋時節’。”孫乾站起來說:“這一幅圖還可以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大家看,這幅圖上的樹木、葉子、花的顏色都好像是給染過的。”看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對大家的發言給予了肯定。

在另外幾幅圖的處理上,我重點點撥了“疊翠流金”這個詞語,其他的幾個詞語;只要學生的感悟、體會是正確的就可以通過。最後我進行了拓展訓練,把學生蒐集的關於秋天的詞語、詩歌、圖片進行展示,培養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反思】

“識字1”是三組關於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於是就決定從網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於是創設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黃山奇石》這課文趣味性很強,有旅遊經歷的學生都會比較喜歡這篇課文的。原先教學這一課的時候,覺得比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來。

今天,再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又做了細細的思考,安排了這樣的第一課時:

1、出示課題,指名讀題。

問學生:你覺得這個課題會重點寫哪個字呢?學生很快就發現“奇”字。課題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畫龍點睛,有提綱挈領,有蘊藏疑問。這個問題,能讓二年級的孩子開始思索課文題目與內容的關係,這對於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繼而問學生,讀了課題,你腦海中產生了哪些疑問?

學生的問題各有層次,有些不成問題,但是有些問得很好。

有個學生問:“黃山奇石”是什麼?

另一學生幫他做了補充:這篇課文寫了黃山的哪些奇石?

我點評:對,這個問題就值得我們去探究。

又一個學生問:“黃山是黃色的嗎?”

我點評:我覺得這是一個猜測性的問題,“黃山”的名字具體怎麼得來的,我不清楚,請你課後去查找資料,瞭解了再來告訴我好嗎?

經這樣一點播,學生問出來的問題就更有價值了。

有問:黃山在哪呢?這是一座怎樣的山?

有問:黃山的石頭究竟奇在哪兒呢?

……

2、師小結承接:

剛纔很多小朋友對黃山非常感興趣。那麼黃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們去看一看。課件上出示黃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紹黃山:

黃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奇鬆、雲海、溫泉、怪石”被稱爲黃山“四絕”。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當學生對黃山非常感興趣的時候,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想想從這段話中獲得哪些信息?學生對“(1)黃山在安徽省南部,(2)黃山景色秀麗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我發現都沒有提到“聞名中外”四個字,於是我提出“聞名中外”是什麼意思呢?學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說:“說明黃山那裏的人很文明,不亂丟垃圾。”

我笑了一下,說:“那是‘文明’(板書)的人做的事,但是‘聞名中外’不是這樣意思。我們先來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聞就是聽,名是名字,聞名聽過他的名字;中是中國,外是外國。中國與外國都聞說過都知道他的名字,說明這個地方非常出名。聞名中外,也可以說‘中外聞名’。”如果僅是這樣,我想學生對“聞名中外”還不是很清楚的。

於是,我問:“我們育才塑膠操場上的樟樹聞名中外,對嗎?”學生哈哈大笑,說:“那隻能說是聞名育才,不是聞名中外。”

我再問他們:“我說杭州西湖聞名中外,對嗎?”

學生想了一會兒說:“那應該是對的吧?”

把球重新踢還給我。我一笑,當然是對的。再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是聞名中外的。學生說了很多,秦始皇兵馬俑、八達嶺長城、故宮、圓明園等聞名中外。這樣,從解意思到運用,一個詞語學活了。

3、再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用橫線劃出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線劃出這些奇石奇在哪兒。

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生字。學生學得很快樂。綜觀這堂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自主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提問,自己讀讀畫畫思思。學生學得快樂,我教得幸福。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課採用兒歌的形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全文共有三個小節,分別寫出了秋天的涼爽、豐收、美麗。

教學本課,我運用了示範朗讀、引導點撥、聯繫生活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秋天的`特點。

教學第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說說春夏秋冬各有什麼氣候特點,然後把秋天和冬天、夏天進行比較,總結出秋天不冷不熱的特點,學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涼爽”該詞的詞義。接着通過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生大膽地用朗讀表現出涼爽的感覺。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師:男生們讀得真涼快啊!爽!你們是秋的使者嗎?(男生們臉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師:女生們是不是有些過於害羞了,讀起來有點像夏末,還帶着些悶熱呢,再讀一次吧,趕快把秋姑娘叫出來!(女生們會心一笑,抖擻精神再讀一遍)

教學第二小節,通過讓引導聯繫生活經驗說說秋天成熟的水果和莊稼,點撥學生想象自己是農民伯伯正在忙着收穫果實,說說自己心情會如何(激動、高興、喜悅、驕傲……),師生共同小結,接着讓學生帶着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第三小節,我運用想象感受、顏色比較、動作呈現三種形式,抓住“寒霜”、“紅”、“黃”、“翻金浪”四個關鍵字眼理解秋天的美麗。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我還是挺滿意的,相信孩子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快樂吧!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坐井觀天》是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的一則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寓意,品味語言呢?

1.藉助多媒體,學習生字詞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爲了能使學生樂於學習字詞,我藉助多媒體課件,營造輕鬆、有趣的學習氛圍。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出現了“井沿”一詞,其中“沿”還是這一課要求會認的生字。對於城市學生來說,“井沿”對於他們是陌生的,爲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口井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直觀理解“井沿”就是井的邊沿,瞭解了“井沿”的意思,學生再來學“沿”字就覺得容易多了。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渴”“喝”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形近字,學生不容易區別。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這兩個字,讓學生仔細觀察,談發現,從部首入手區別這兩個字。之後,我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書寫規律,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抓住關鍵詞語,感悟寓意

要想讀懂故事內容,重點字詞的理解就是關鍵。在本課教學中,我把“大話”“井口大”“無邊無際”三個詞語作爲理解文章的關鍵,引導學生在理解關鍵詞語的基礎上,讀懂故事內容。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出現了“大話”一詞。我先是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的意思,知道“大話”就是吹牛、說假話。接着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了解青蛙認爲小鳥說了什麼大話。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學生理解了這個詞語和青蛙當時的心情。

青蛙和小鳥的看法爲什麼不一樣,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爲了理解“井口大”,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動手實驗,學生髮現天花板變得只有小圓圈那麼大,進而理解坐在井裏的青蛙看天,天也就只有井口那麼大。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通過啓發學生想象小鳥都飛過哪些地方,來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直觀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這樣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受到啓示。

3.入情入境朗讀,讀中理解

這則寓言故事寓言淺顯有趣,十分適合指導學生朗讀,在教學時,我採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理解。

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指名讀等方式,讀出青蛙的疑問,通過抓“一百多裏”讀出小鳥飛得遠。在學習第二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大話”“井口大”“無邊無際”讀出青蛙和小鳥的不同看法,在學生理解完詞語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男女生對讀,並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學生讀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到了第三次對話,我引導學生同桌間一人扮演青蛙,一人扮演小鳥,演一演它們的第三次對話。在學生同桌練習後,我請學生戴上頭飾來表演,又一次點燃了學生的熱情。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入情入境,既瞭解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寓言蘊含的道理,

字詞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只有在每節語文課中,夯實字詞教學,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二年級上冊語文狐狸分奶酪教學反思1本課教學時,我的導入設置爲學生搶答帶反犬旁的動物名稱,從而引出“狐狸”這一動物,再欣賞狐狸的圖片,讓學生更有直觀感受,這樣用遊戲方式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接着,我指導學生通過初讀,瞭解文中講了狐狸是怎樣分奶酪的?初讀課文時提出要求,學生根據提示要求,自學生字新詞,採用開火車、摘果子等方式讀準生字新詞讀音,掃除語言障礙。在掃除字詞障礙後,再通過填空敘述課文主要內容,感受狐狸的形象,總結出狐狸狡猾的本性。《狐狸分奶酪》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我重點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生朗讀課文時注意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更好地感受本課的旨。

一、畫一畫

用不同的線條畫出狐狸的所做所說。通過研讀狐狸的言行舉止,看出狐狸是一個狡猾的傢伙。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狐狸分奶酪》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教學課文的時,我請三位學生分別戴上了狐狸、兩隻小熊的頭飾表演,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餘的學生當導演。學生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現出來。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三、說一說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輸出。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

說一說:狐狸的做法對嗎?狐狸是個怎樣的動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該怎麼做?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敏捷,學生的回答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

當然我的課程設置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如字詞認讀方面和情境朗讀方面,還可以設置更多形式。寫字指導方面,也有很多欠缺,以後要在這些方面改進。

二年級上冊語文狐狸分奶酪教學反思2《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間故事,講的是兩隻小熊撿到一塊奶酪,因無法平均分配而發生爭吵,狐狸趁他們拌嘴時提議幫他們分奶酪。在分奶酪的過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結果整個奶酪被前來幫忙分奶酪的狐狸吃個精光的故事,突出了狐狸的本性。課文雖然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給人很深的啓迪。而且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表演。

一、教學效果

根據本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以及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我以故事的發展爲主線索,以指導學生閱讀代講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其道理所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進行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上,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並整體地從字裏行間內含的意蘊進行感受、領悟和品味。

二、成功之處

1、我把整堂課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

2、課前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收集資料,使學生在學習中中學會了提問題,解決問題。

3、利用多種朗讀形式,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

三、不足之處

1.整節課,時間分配不均,雖然在讀書上,給學生留了的時間,但其他方面的時間就有些少了,其中生字和書寫練習時間不夠,導致對寫字的指導不到位,有蜻蜓點水之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指導仍是關鍵,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重視,還需強化練習。

2.在課上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沒有進行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改進措施

今後備課時要充分,具體,要備好每個環節的時間,緊湊地掌握上課的節奏。同時要能夠把課備得更精練一些,對學生的放手更能操控一些。總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業務學習,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多聽聽別人的課,虛心學習。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後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此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出嫩芽,呈現出了春的勃勃生機。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藉以抒發作者在春回大地時的喜悅、歡快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以及對春天景色的讚美。通過課文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對《詠柳》一詩,我作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讀並能背誦這首古詩。第二,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詩句的意思。

在上課過程中,通過誦讀、讓學生熟悉詩句,結合圖片讓學生在多次的誦讀中感悟詩歌的意境,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二年級學生雖然對古詩詩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領悟詩句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讓學生們通過對字詞的理解來領悟詩文大意,細細品味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揣摩詩歌所要表達的歌頌、讚美之情。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一、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講解詩意的部分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環節過於倉促,沒能真正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感悟作者讚美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個人的朗讀技巧有待提高。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未做到讓孩子從讀中去領悟詩文詩意。

三、在各個環節中,過度語銜接不夠自然,以後的教學中更應規範課堂的語言,做到精煉,銜接自然。

四、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單一的從古詩出發,對古詩的含義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但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方面涉及較少,沒有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會繼續努力,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讓自己成長起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羣蠟筆娃娃,有着不同的膚色。一天,他們爭吵起來。

紅娃娃說:“我的用途,能畫紅花、紅太陽……”

“那算什麼!”黃娃娃搶着說,“我能畫黃梨、黃香蕉……”

“我畫的綠草、綠柳,可美了!”綠娃娃說。

“你們那點本領算啥!我能畫藍藍的天、藍藍的海,誰能和我比?”藍娃娃傲慢地說。

“不要吵了。”忠厚的紫娃娃說,“你們只說自己的本領大,看不到別人的長處。我建議,大家共同畫一幅畫,好嗎?”

“好!”

他們一起畫畫。看,藍藍的天上掛着紅太陽,陽光下的青山格外美麗;小溪像白色的飄帶,溪邊花紅柳綠;山下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麥田裏翻滾着金色的麥浪……

“啊——真是美極了!”他們驚歎道。他們沒有想到,集體的力量竟有這麼大。

“我們大家手拉手,唱一支歌好嗎?”綠娃娃建議說。

“好!”

他們唱着,跳着,又畫了一道彩虹。

啊,那是他們架起的友誼橋!

教學目標

1、能讀準字音,學會12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從理解內容入手,理解內容,並通過朗讀、講解、描述等手段,指導學生體會集體的力量大。教學時要加強朗讀,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進行,逐漸由有感情地朗讀達到背誦。

3、知道集體的力量大,大家齊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學重點:

1、學會等12個生字,會認等9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集體力量大。

教學難點:

知道集體的力量大,大家齊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一、導入

1、你們知道橋是什麼樣的?那”友誼橋”又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2、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要想解開小問號,我們就來學習第2課,請翻開書第4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抽讀生字卡。重點指導。

開火車讀。

指名讀詞。

3、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4、自己讀,和同桌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5、彙報。

三、朗讀感悟。

1、自由讀一讀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2、小蠟筆們爲了什麼爭吵?他們各自都說了什麼?

請你們讀一讀2、3、4、5自然段、然後告訴你的四人小夥伴、

3、彙報,指導朗讀、

知道每一種蠟筆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麼、可美了、那點本領算啥”指多名朗讀,體會小蠟筆的自以爲是、

四、識記生字。

1、抽讀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認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樣認識的。

3、指導。

五、指導書寫。

1、讀一讀今天要寫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寫的'生字,和同桌說一說,你覺得最難寫的是那幾個字?哪些地方應該注意。

3、彙報。

第2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複習生字讀音。

2、回顧上節課內容、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各種顏色的蠟筆有他們各自的用途,他們到底誰的本領大呢?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6自然段,看看紫蠟筆是怎麼說的、自由讀,讀了紫蠟筆的話,你知道誰的本領?

3、他們畫了一幅怎樣的畫,美嗎?請大家讀一讀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說從哪些地方感到這幅圖很美。

(抓住“格外、像飄帶、花紅柳綠、一望無際、翻滾”和蠟筆們自己說的話)藉機指導朗讀。

4、讀到這裏,想一想誰的用途大?(指名)集體的力量不僅讓蠟筆們團結在一起畫出美麗的圖畫還能使蠟筆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讀10-13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三、總結課文

1、我很喜歡課文中小蠟筆們畫的友誼橋,誰能告訴老師怎樣才能畫出美麗的友誼橋呢?

2、這座橋不是用彩筆畫出來的,而是用心用團結一致的精神畫出來的,讓我們在讀一遍課文,體會小蠟筆們齊心合力,在集體的力量下創造出美好的畫卷。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四、指導書寫

1、指導觀察。

2、示範指導

(1)認真看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提示要點。

(3)學生描紅臨寫。

依據低年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瀆自悟中、在合作學習中去理解詞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採取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各種方式讓他們盡情地去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產生獨特的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學生和文本之間要起到橋樑的作用。如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對話情節:“對這幾個蠟筆娃娃你有什麼看法?”“你打算怎樣勸這些蠟筆娃娃?”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提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所以我積極創設情境,在開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活動——猜謎語,利用猜謎語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扮作蠟筆娃娃們“爭吵”的環節,使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傳統節日留存着歷史的記憶,傳承着悠久的文化,體現了親情、團聚,以及偉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禮儀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越來越多的孩子熱衷於過洋節,而對於我國的傳統節日卻一知半解。所以這一主題是爲了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瞭解傳統節日中蘊含的傳統習俗和傳統道德。中秋節在吸引大家吃月餅之餘還傳達着愛家的.信息;重陽節是尊老愛老的節日等等。在活動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採訪、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讓民族精神在活動中表現得更透徹。

本主題主要圍着三個目標進行教學,一是瞭解一年有哪些節日以及影響廣泛的節日,初步瞭解傳統節日的名稱、由來和習俗;是掌握一些查找、收集資料的方式方法,學習對這些資料進行分類和處理;三是強化學生對社會生活、民族文化的關注。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比本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北師大版)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合作,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並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本課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寫金絲猴與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合作。

一、學習生字詞

1.第一課時主要用來學習生字詞。本課生字較多,但對學生來說並不難認識,因此我採用多種方法分批獨立識字。

2.“象、垂、喪”練習查難檢字筆畫索引。“猴、倆、伯、棵、急、摘、呀”讓學生合作練習分析字形。閱讀理解時繼續學習“考、垂、喪、急”。

3.寫字有三個難點:一是“象”的筆畫筆順;而是“考”字容易錯誤多加一個橫,下面寫作“與”;三是“都、考”不易寫好看。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這幾個難點。

4.學生已經學會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查字典組詞,課堂上讓學生畫出重點詞語積累。

二、學習課文

語文課標中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的'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行的,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我抓每一段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如

第一自然段通過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來引導學生讀句子,從而體會梅花鹿和金絲猴對自己充滿信心。第二段重點理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急得團團轉”等詞語,朗讀時要從語氣中表現出梅花鹿由喜到憂的心情的變化以及金絲猴着急的心情。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像。這樣循序漸進使課堂有活力,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

朗讀熱情比較高,學習氛圍也比較好。第三、四自然段通過讓學生合作互讀,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是怎麼摘到果子的,體會它們的心情讀課文,也引出“合作”。

上這節課,我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極力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創設主要問題,激發了學習興趣,課堂充滿活力。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男女分開讀、分角色朗讀來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朗讀能力。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梅花鹿和金絲猴比本領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我今天所上的是二年級《聽故事和畫故事》的第二課時,在這節課裏,我主要定的目標就是:

1、學生能把聽到的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2、能續編故事。發揮豐富的想象,把故事編完整。

3、並用自己的方法把編的'故事記錄下來。

所以我先讓學生聽一段故事的開頭並記錄下來,給他們一個臺階。

接着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續編這個故事。並這個故事記錄下來。

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可能是:以讀引寫的切入點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早在一年級我們全班就已經讀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二年級又讀了《名人故事》、《成語故事》、《木偶奇遇記》等等。他們喜歡讀故事,講故事,平時喜歡編故事,從而促使他們也喜歡寫故事,把自己編的故事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整節課下來,發覺學生都基本能夠清楚完整地根據自己的圖畫或關鍵詞講出一個故事,想象力比較豐富,說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讓學生自覺地發展寫的能力。

以讀引寫千頭萬緒,希望這次的課例能引發大家的思考,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天教學《看雪》這一課,覺得名師教學設計的不錯。於是藉助她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教學。一開始藉助圖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然後叫學生找出與圖相關的段落。再引出課題,學習字詞、課文,並感悟本課文本內涵。結果今天的教學中,我並不是很滿意。似乎學生很難進入角色。雖然對雪景的描寫感覺很美,但他們體會不到臺灣小朋友盼望看雪的`心情,更體會不到文本的內涵。於是,第二節課又重新導入教學,按平常的導入方式、平常的教學模式又再次進行了文本閱讀,通過反覆讀悟,學生讀懂了本課的內在含義——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最後,在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後,通過分角色朗讀文本,小朋友感覺好多了,喜歡讀了,有領悟到了,我上起來也輕鬆多了。看來,名師的教案不一定適合我班學生。以後教學中,我一定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學模式,成爲自己的教學風格。全心全意爲小朋友服務,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讀中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