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一、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愛美的情趣。多年來,“文道結合”已成爲發揮語文學科教育性的一條公認的正確途徑。在語文課中怎樣才能將“文”與“道”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又能受到良好道德品質的薰陶呢?由於小學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因而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光靠理論性說教是不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是文藝性課文,其中近百篇是關於領袖、英雄模範、科學家等人物故事,這些故事中的藝術形象深受,兒童喜愛。課堂上,如果教師能把抽象的道德標準具體化,通過文中生動、具體、感人的事例來感染學生,啓發學生明理,引導學生以優秀人物爲榜樣,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將大有好處。因此我在《勞動的開端》一課中做了嘗試。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採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複述課文,瞭解吳運鐸少年時爲了解除“飢餓的威脅”過早地走上艱難的生活道路的事實;同時,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把一切獻給黨》,讓學生了解吳運鐸的.一生,使學生明白少年時代的艱苦勞動爲吳運鐸的成長奠定了基礎,從而在學生的心靈中樹立起吳運鐸的高大形象,並以他爲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成從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培養。

二、面向全體,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各有特點的學生。教師要熟知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學習特點,正確對待學生學習中的差異性,真正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允許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起點,鼓勵學生沿着階梯盡力向上“攀登”,使不同水平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在教學《勞動的開端》一課時,爲了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根據學生認知的差異,我設計了階梯式練習。

1、基礎題:課文寫了作者幾次挑煤的事,其中詳寫了哪一次,這樣詳寫爲了說明什麼?

2、彈性題:根據生活實際比較作者與我們的少年生活有什麼不同?

3、發展題:以《我也12歲》爲題寫一篇讀後感。這樣的練習,考慮到了每個層面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三、創設情境,誘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課堂上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其這方面主體意識,讓學生通過內心的體驗,體會到“思”之樂,從而轉變學習觀念。

因此在教學《勞動的開端》一課時,我先創設情境,出示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從圖片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到作者挑煤的艱難,然後再讀課文,把學生帶入作者描寫的情境中去,這樣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教育,讓學生經歷一次由感知文字到感受情感的心理變化過程,促使學生自己品出文章的“味”、悟出文章的“情”來。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我們家的男子漢》是一篇語言風趣生動,富有童趣的文章,王安憶用女作家特有的細膩筆觸將他們家的小小男子漢可愛、陽光的成長片段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在認真研讀了文本後,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確立了教學重難點,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通過幾年語文課的學習,學生知道可以通過查工具書、找近反義詞、聯繫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來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因此,在課堂上,我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已掌握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恰如其分地理解詞語在文本中的意思。例如,在課文第二部分“他對父親的崇拜”中的“無所不能”一詞,我創設了一些情景:家裏的馬桶堵了,他會說——;家裏的畫掉下來,他會說——;看到老奶奶拎不動大米了,他會說——使學生很快知道爸爸是個什麼都會做的能人,沒有什麼做不了,因此小男孩非常崇拜他。對於文中“吃得專心”、“潦草的吃”等用詞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並理解。

二、認識小標題,關注作者的表達。

《我們家的男子漢》一課結構比較特殊----以小標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認識小標題,並告訴學生圍繞小標題組織材料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小標題能很快地幫助我們瞭解每部分的內容。接着再讓學生根據小標題簡要說說對小男孩的瞭解,學生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根據小標題質疑。教學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地思考,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關注作者怎樣選材,怎樣圍繞中心組織材料,收效較好。

三、以讀促悟,培養語感

朗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各種方式讀書,讓學生自讀自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如:第一部分,先讓學生自由讀,想一想從哪裏能看出他對食物的興趣很大?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朗讀指導,讀出他對食物濃厚的興趣。然後讓同桌朗讀“我”與小男孩關於能否去少林寺的那段對話,體會小男孩說話的'語氣、當時的心情,感悟他性格中的執着;總之,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思,在學中悟。

四、複述課文,積累語言

簡要複述課文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所謂簡要複述:即按照課文的順序,刪去那些次要的、解釋性或描寫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東西來複述。學習每一部分時,我通過不同方式,讓學生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爲複述奠定了基礎。

五、以辯論賽,激發情感

課堂上以辯論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課堂討論文章特色階段看出了學生語言素養的不足,雖不時有“一家之言”,但多是從一個詞一個句子入手,還不能從篇的角度站得更高的分析。這個能力還需要今後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

誇男子漢一個環節的一點沉悶反映了孩子們對身邊事的關注不夠,更多的把書本上的主人公當成了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別人,甚至有認爲只有幹出點大事的才能是“男子漢”還沒能從課本走向自身。但“老師,你也是女生,你先帶個頭誇吧!”孩童的智慧給了我引導的最佳契機,在我的啓發下實現了這堂課最主要的一個目標:負責任、敢擔當,做一個勇敢快樂向着陽光奔跑的少年。

衷心祝願孩子們健康成長!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夢想的力量》這篇課文充滿了濃濃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令我們倍受感動,文中還有許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獻上了愛心,這同樣使我們感受到愛的溫暖。在設計教案時,意在教育學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關愛他人,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奮鬥。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談自己的夢想,由此引入話題,然後提出三個問題。“瑞恩的夢想是什麼?”學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爲人善良、有愛心。關鍵是“夢想是如何實現的,從中去體會夢想的'力量”。在課堂上我緊緊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脈絡,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緻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更深刻地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特別是第六小節,也就是描寫瑞恩克服重重困難自己靠做家務活掙錢這一節中,小瑞恩做了那麼多事花了那麼多時間足見他的耐心、堅強的意志。這篇文章語言樸實,但是蘊涵豐富的情感,學生多讀不僅能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讀出感情,而且越讀越有體會。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多讀,學生纔會真正讀懂語言文字背後的意蘊,有所感悟,有所收穫,進而明白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付出艱苦的勞動。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肯定從小瑞恩的身上學到了很多。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曾經,新課標理念撲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風來”,帶來強烈的衝擊,帶來欣喜的期盼,高唱讚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是的,對於一顆尚未準備好的腦袋,一顆沒有自己的思考的腦袋,除了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似乎也找不到第二條好走的路。曾經,我就是這樣一名師。

幾年的實踐運行下來,新課標的真正落實遇到了一些困難,理論站得高實際運作難的缺陷浮出水面,彷徨者有之,困惑者有之,銳意改革創新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也有之。將新課標理念與自己的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腦髓”,我堅信語文學應當讓學生學會感悟語言、運用語言,應當自由靈動、詩意盎然,語文課堂應當是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靈魂的`飛躍,並藉讓學生看得更高、走得更遠。爲,我追求這樣的語文課堂——

二、自然生成的課堂

第十三課《早》學手記片段:

《孩子,請跟我一起飛》

今天學習第十三課《早》。這是吳伯蕭寫的一篇遊記,圍繞自己在三味書屋的所見、所聞、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時時早,做“東風第一枝”。

早讀課已經讓學生聽了課文朗讀錄音,並讓他們自己也讀了一遍課文。

午第一節課,我先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初讀了課文之後知道了什麼。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還有的回憶起以前學過的《三味書屋》一文。

我又問:“那麼你對課文內容還有什麼不懂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嗎?”

學生思考片刻,紛紛舉手提問:

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們在五年級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後竟然還會有這樣的疑問!)

魯迅的老師壽鏡吾是個什麼樣的老師?(學生無知,有這樣的問題很正常)

作者爲什麼要寫梅花?(這個不錯,是全文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作者爲什麼要以“早”爲課題?(與一個大同小異,比較好理解)

三味書屋今天還保存得好嗎?爲什麼它能保存得那麼好?(學生不能明白爲什麼一個若干年前的普通書塾今天還能讓這麼多人津津樂道)

面對學生拋出的這些問題,我理出了今天課的主要任務——介紹魯迅。只有讓孩子們先初步瞭解魯迅其人,獲得對他的一些最起碼的膚淺的認識,纔有可能理解課文中作者提到魯迅所流露的敬意,以及這一個“早”字蘊含的真正的深意。

以往一節語文課,尤其是要好一節公開課,備課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因爲認真,備的都是詳,環環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無縫;因爲擔心課不知道自己應當說些什麼,連學生的回答、回答之後老師的評語都一字一句寫下——卻沒有考慮過,學生一定會這樣回答嗎?於是當“劇本”完成,表演開始,便十分吃力(還要貌似輕鬆)地、想方設法(還要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往自己事先設好的“轂”中趕去,步步爲營,着着緊逼,手中的那根線越收越緊,緊到不但讓學生喘不過氣來,師自己也呼吸困難、輾轉無策。

一連幾次的失敗,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學,如飢似渴的學習,讓我漸漸懂得課堂無需預設的精彩,開始追求“不可複製的高峯體驗”。

走進課堂,師心中應當有最起碼的預設,粗淺的,大概的,有一個輪廓即可,無須精緻細密,因爲課堂本來就是自然生成的產物,不是你想它怎樣它就會怎樣。當一場對話即將展開,當一次思想的旅程即將開始,風景就是我們所未曾見過的,精彩也是無法期待和預料的,也許會翻山越嶺,也許會跋山涉水,也許有小橋流水,也許是大漠荒煙,有多大的力量,我們就能夠走得多遠,有多會欣賞的眼睛,我們就能夠領略到多美的風光——而這一切,我都無法預設,我只能和學生一起,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景陽岡》是五年級第五組課文的一篇閱讀課文。教學開始我就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直觀感受水滸憨憨的高大形象。在授課時,我先讓學生理清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這個問題以後,便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最精彩?學生異口同聲的說:武松打虎。

我順勢就開始了本課最重要的教學要點“武松打虎”,然後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後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當賞析完這段精彩內容後我又問學生: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麼關係。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落在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品讀課文,邊讀邊寫批註,體會人物性格。

學生找到了很多有關武松語言、心理、神態的句子,通過全班交流,集體講讀這些句子,學生對武松的性格特點有了較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教學,我認爲,將激情地、設置懸疑的語言置於濃郁的情感氛圍之中,能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學生的感情一旦進入精神層面,人物的形象就會在他們的心中就鮮活起來。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思想情感纔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能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今天學校組織了“人人用媒體,人人做課件”的青年教師校本教研活動。我在活動中參與了五年級語文公開課的展示——《提燈女神》。

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它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南丁格爾無私奉獻和忘我工作的精神,難點是啓發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步驟來爲我的教學服務。首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交流課文中講了南丁格爾的哪些事?設計這個問題,是爲了今天的第二課時的內容服務。其次,我讓學生充當南丁格爾面對媽媽與姐姐的強烈反對,會如何說服她們。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置換角色想象說話,爲了讓學生更近地走進南丁格爾的內心世界,是爲了更準確地理解她的信念,如此,學生纔可能與南丁格爾一道去道路破家庭的阻攔,體會才更爲深刻。接下來,我讓女生,男生,全班學生讀南丁格爾的信念,這樣是爲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只有學生情感高昂,他們纔會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才更爲理想。緊接着,讓學生從兩組關聯詞:“不是……就是……”,“不僅……還……”中朗讀體會並造句,扣詞品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再次,我用音樂渲染氣氛,營造了適當的氣氛,提示學生以南丁格爾的身份安慰傷者的父母,以南丁格爾的身份代替戰友死沙場的士兵在臨終前向家中的父母告別。這樣提示的話語,能更好發引領學生來到抒情的殿堂。這一切,都是爲了讓學生和南丁格爾一道“出生入死”延緩此保持一致的心跳。“零距離的接觸”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的言語即爲南丁格爾的言語,他們是心意相通的。最後在課文結束時,我配樂朗讀了關於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的感人事蹟,然後讓學生在訴說中激發情感,在朗讀中釋放情感,在歸納中昇華情感,讓學生的心靈在這裏昇華。

讓學生和作者一道“出生入死”,這是我的一種設計姿態。我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教學應該努力追尋這一境界。而在這一點上,我充分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

與音樂做爲我授課的輔助,使課堂更有感染力。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南丁格爾的人格魅力。

我自己認爲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我成功地燃起了學生的感情,特別是結尾我對材料的朗讀,連我自己都感動得想哭,而且有些學生也被感動。我覺得一堂感人的語文課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我的課就成功了一半。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其一,設計學生在音樂中寫話時,時間不充足,以致於有的學生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其二,語言不夠精煉。

在這裏,首先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年輕人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其次也很感謝來聽課的老師,謝謝聽課評課的老師們提出的寶貴建議,雖然這只是校級的一次分開課展示,但是我相信,隨着一次一次的公開課展示,我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會一步步走向成熟!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拓展閱讀課文內容易懂,文章比較淺顯,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我在教《燈塔》時,選用了“談話、引導”的教學方法,選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語言,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勇於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三者互爲一體,又互爲促進。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琅琅的讀書聲貫徹整節課,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2.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時間、思考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把各項語文基本功訓練落在實處。

3.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現自己。

4.讓學生參與板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也暴露出以下問題:

1.學生在朗讀時,我沒有適時加以指導,應在重點之處加以引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2.我認爲還應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加強,能駕馭教材,能駕馭課堂。

3.對學生的賞識不夠。賞識是一種信任,賞識是一種溝通,賞識是一架橋樑,賞識可以使師生溝通無限。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探索與追求。作爲一名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深入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讓我們的課堂成爲高效課堂,成爲快樂課堂。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不夠深入。

草船借箭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基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麼,他的“神”表此刻哪裏?“妙”又體此刻何方呢?能夠說借箭的`過程中處處體現着他的這一特點:算到三天後江面必有大霧,算定曹操不敢出兵應戰,算到船隻的排列,算到歸程的順風順水。能夠說文章處處體現着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只是根據教學的目標,設計了爲目標服務的幾個問題,牽引着學生去思考、分析。顯然,這樣的分析還不夠全面深入。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絲綢之路”這段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沒有感性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如何幫助孩子走近歷史,更好地去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點。

爲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查資料,讀課後資料袋。使他們初步瞭解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知道了張騫的豐功偉績。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收穫,從把握主要內容入手,說說“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如,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一幕時,字裏行間都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來之路:安息國大軍列隊奏樂迎候來使,互贈禮品,彼此彬彬有禮,驚喜連連;這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之路:中國的綾羅綢緞,西方的鴕鳥蛋、魔術表演,都代表着雙方不同的經濟文化發展。……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

爲了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的知識,我佈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瞭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誇獎你的 。將孩子們學習的熱情進一步延伸。相信:絲綢之路會在孩子心中生根,探索西部的熱情會更加高漲。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本篇課文對於學生來說是個難題,特別是文章寫作方法上的指導,學習從正面、側面去描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一個側面人物來襯托一個正面人物形象。教學時結合生活中的事例爲學生降低學習難度都難以讓學生完全掌握這種寫法。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我探究。通過讀一讀、演一演,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整堂課上,學生的.讀書時間還是比較充分的。通讀、默讀、朗讀,齊讀、分角色讀,而且,每一次讀書,我都問:“你們爲什麼這樣讀?”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交流和朗讀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體現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特別是語言的感悟理解,促進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逐步走向深化,從中受到感染。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第一,問題設計的還是有問題。例如“讀了以後,你有怎樣的體會?爲什麼有這種體會?”這是一個可以使用於任何課文教學的問題。但是,就每一篇課文來講,還是應該設計出“個性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探究,這樣,針對性會強一些。在這裏,我們還可以轉變角色,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問題,和學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寫沃克醫生的文字更多,這是爲什麼呢?從學生的問題入手,用“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學生會表現出預期的興趣來,這樣,情緒受到感染的指數也會高一些。

第二,過多地注重了側面的描寫,沒有轉到正面描寫上來,因此就缺少了對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再感悟的過程,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多是教師用激情來渲染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遨遊漢字王國》是一個有關於漢字問題的綜合性學習單元。在這次網課教學中,我承擔了三個課時的授課任務。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中華幾千年的漢字文化,有着豐富的內涵、神奇的魅力。在課堂上,我選擇活動式教學。縱觀整堂課,由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活動構建成。讓課堂在中華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的舞臺上馳騁,讓實踐活動課堂富有文化味。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這是一堂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我把語文知識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地整合。讓它既體現語文學習的特點,流淌着濃濃的語文味,又體現綜合實踐課的'探究性學習特色。活動過程始終把獲取語文知識的研究能力作爲第一目標。課上,學生的交流是主要的,老師的話語不多,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並作出結論,所起的就是總結和過渡的作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真正實現了課堂屬於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三、課堂交流形式多樣。

本設計重在讓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爲學生創設一個互動交流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及展示學習成果的能力,通過組長介紹,成果展示,調動同學積極參與,真正投入到漢字的研究中來。在組織形式上很靈活,既有個人活動,也有小組活動,讓課堂別有一番情趣。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10課《楊氏之子》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難度不小。尤其學生不知道停頓的地方,需要教師的及時指導。我在課上及時讓學生把需要停頓地方用斜線劃出來,並且把個別易讀錯的字的讀音加上,自己帶頭範讀幾次,然後才讓學生不斷地去讀。下面結合《字詞句篇段》書自己學習課文,對課文先有個初步瞭解。我接着提問學生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結果只有個別人能說出來,可見學生們的概括能力太差。在初步理解課文基礎上,我帶領學生們進入句子的學習。儘量讓學生們結合註釋和插圖來自己說出句子意思,我只是簡單的引導,實在啓發不出的就慢慢解釋。感覺講的不好的就是最後一句話,“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是夫子家禽”的'不同。可能課前在這方面備課不夠充分吧!完之後,我放手讓學生們自己來翻譯這篇文章。從批改結果來看。還是差不多的。問題較多的是錯別字和對文中“家禽”的理解失誤,看來沒下勁聽課和應付任務的人不少啊!

自從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帶領學生們又學習了練習冊《何晏故事》,又把教學用書中小故事兩則抄在黑板上。我自己也對《世說新語》感興趣了,但一直沒見到買的。爲了教好本課,處理好練習冊題,我買了《古漢語常用字典》。說來見笑,《楊氏之子》中“孔指以示兒曰”中“以”的意思在課堂上並沒講,書上也找不到。可是練習冊有這個題,當時我根據句子意思翻譯成楊梅,誤導了學生們。後來終於查到資料,以:來,以便。趕快給學生們糾正我的失誤並道歉,卻發現學生們的表情怪怪的.......

12課《半截蠟燭》和13 課《打電話》儘管是略讀課,但我仍然想把它講好。但是總感覺不好講,一個是劇本,一個是相聲。課前不知道研讀教材和教參以及教案設計多少次?仍然沒有一個好的個性化教學設計方案,心中愁苦萬分,只好順其自然了。12課《半截蠟燭》堅持讓學生自己分角色朗讀和自由讀爲主,我所做的就是不斷地閱讀指導。後來,學生讀熟後,我根據學生情況安排六名學生排演了本課,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從學生代表的精彩表演中,全體學生體會到了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語言的機智勇敢和麪對德國佬時的鎮定自若,尤其是扮演的小女生把傑奎琳真的演活了。13課《打電話》屬於相聲,學生們你、並不陌生。我大膽在課前播放了馮鞏和牛羣的相聲《兩個弄潮兒》,讓學生體會相聲的特點,也給學生們帶來了歡樂。給學生們一定時間分角色朗讀後,我和學生們互換着演相聲中的甲和乙,然後上學生代表來演。最令我出醜的是我也不會唱歌劇《劉三姐》片段,有個別學生會。羞得我無地自容,看來語文教師確實的多彩多藝呢?學生們學了《打電話》後知道了打電話要抓住要點簡潔明瞭,不囉嗦,但現在不能體會這樣做的後果嚴重程度。我問學生們,小王會不會和他繼續做朋友了?將來會和他結婚嗎?學生們竟然無人發表意見,也許他們還不小,不知道這方面知識.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我在初讀《與象共舞》這篇文章時,被泰國人與大象之間的種種友好行爲深深打動,人與動物如此和諧共處,太美了!所以,在處理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朗讀貫穿教學始終

朗讀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標誌。本課的教學以朗讀爲重要內容之一。緊扣重點語句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默讀、自由讀、引讀、男女生比賽讀、個別讀等,精講多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是這節課最大的特點。

二、注意教給學生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能力

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入手,整體把握,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重點精讀、品位賞讀;指導學生採用“讀、找、畫、思、議、寫”等方法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涵。感悟課文中心。

三、注重讀寫結合,提高表達能力

這節課重視聽、說、讀、寫、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抓住精彩語言重點訓練,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部分允許學生有個性表達,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難度,也給了啓發。不到十分鐘,學生寫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又有大膽奇特的想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充分相信學生、充分相信學生

首先要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交流,有時間動手,有時間討論。提出問題之後,我爲學生留出了較爲充裕的思考與實踐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多種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在互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充分挖掘學生們的潛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隻“潛力股”。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多次嘗試,並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優化。要讓學生理解“只有老師和接到通知的學生都參與到打電話中,所用的時間纔是最少。”這一點並不難,難的是實踐證明學生有很大的潛力。在比較、交流中,學生們的思維活躍了,方法優化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鑰匙。

三、預設與生成間的矛盾

每次課前我總會認真的去備課,但課堂上總會有生成,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今天的課堂也不例外。課剛開始,學生洪就想出了最節省時間的方案,我不打算迴避,,順着他的`思路往下講,可是這樣一來一般的方法就沒有展示,需不需要回頭呢?這樣一來時間也非常緊張,於是我立即調整教學,捨去了那一部分。有得必有失,在課後的交流中,有同事建議我應該再多展示些學生的方案。哎,預設和生成永遠也劃不上等號,但我想只有認真、充分的去預設,才能生成更好。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語言雋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經過反覆研讀,我將課堂教學聚焦“望月”,以“情”貫穿全文教學。通過品讀“我”、詩人、小外甥眼中的月,體會“我”對月的讚美,詩人眼中月的多情,小外甥對月的喜愛,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望見的月亮也就不同了。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心中就有一輪怎樣的月亮。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整篇課文的教學思路還比較清晰。

教學中,我注意了情境的創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賽詩、聯繫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月下江景是迷人、恬靜的,表達了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小外甥與“我”賽詩的情景,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自信而聰明,“我”是沉着穩重。聯繫生活實際展開對“我們”眼中月的想象,是生動有趣的。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與文本對話,感受“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的含義。

一、學生順流而下,教師隨彎而轉。

在學習“月光”這一段時,原先的教學設計是在聽讀欣賞後,學生先自由練讀,再交流自讀感受,最後再配樂集體品讀。

當第一個學生交流時,讀到了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讀得挺不錯,卻說不出好在哪裏。經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體會“安詳”的意思和朋友來時的心情。再讀這一句時,學生們讀得很有味兒,並順流而下,自然地一直讀了下去,把這一段都讀了,讀得也還不錯。

這一讀,把原定的逐句評析的教路打斷了。這個突發的情況使我意識到,字斟句酌的品讀方法,不合我們班這羣男孩子的口味。要整體讀,有什麼不好呢?於是,我利用解決學生問題“剪影爲什麼會伸展、起伏”的機會,讓學生再次欣賞月色圖,再次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整體品讀,最後纔回到第三個教學環節——配樂品讀,學生果然一次比一次讀得投入、動情。

二、學生節外生枝,教師激趣延伸。

在品讀外甥語言時,原先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品讀外甥的語言,體會小外甥幻想的獨特和優美。通過細讀第十九自然段,體會外甥愛觀察的特點;通過對改造後的課文插圖(課本插圖上的.月亮在小外甥的背後,這樣的畫面對體會小外甥望月的專注不利。)中人物眼神的觀察,體會小外甥愛月亮的情感。沒

想到,第一個學生談自讀感受時說:“我覺得月亮像眼睛的比喻不美,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天只有一個眼睛,哪兒美呢?”

節外生枝,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稍稍停了停,穩了一下神之後,首先讓全班學生爲他向課本提出挑戰的勇氣鼓掌;接着瞭解到班上有不少人贊同它的說法,讓他做組長,帶着這些學生在課後研究這個問題;還發動不同意他看法的別一部分同學,也組織小組,與他們展開辯論。那個學生很有成就感,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將這個突發事件處理過之後,才又回到賞析外甥幻想的教學環節上來。

三、學生歪打正着,教師順勢而上。

在演讀外甥的“幻想”,放飛學生的想象這一環節,原先的教學設計是,先由師生演讀課文,再讓學生續編小外甥的童話,最後讓學生放飛想像,表達自己對月亮的獨特感受。

第一,學生上臺與老師一起表演時,並沒有把自己看成文中的小外甥,在老師問他“你覺得月亮像什麼時”,直接說出了自己對月亮的幻想——像變形蟲。

這一來,又一次打亂了我原定的教路。當時,我想:也許是這個學生特殊了一點,再問一個試試。沒想到,越問,學生說得越好、越多。整個環節原定的三級跳,學生一步就到位了!原來一直擔心教學時間不夠,沒想到教學時卻有餘了。真是歪打正着。

這是怎麼回事呢?竟出現這樣令人驚喜的情況?課後,我想了又想,估計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有這個幾個:第一,通過“月光”、“古詩”的沐浴,學生入情入境,加上我“沐浴着眼前的月色,吟誦着古人的詩篇,你們不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嗎”的引導,學生已經將自己融入了月色與詩境之中,自然的像小外甥一樣,用自己的心靈來說話;第二,在賞析外甥語言時,對那位節外生枝的學生又是“封官”,又是發動全班參與,給足了“面子”,求異求新的種子在這兒已經種下;第三,那個歪打正着的學生,得到了“詩人”的榮譽證書,強烈的刺激引爆了學生幻想,他們競相展示,靈氣四射,把老師爲他們精心設計的坡度和階梯丟在一旁,直奔教學目標的終點。

本次教學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機智的調控能力。今後的課堂教學,還要多實踐、多反思,深入研讀文本、瞭解學生,開發有效性問題,靈活運用教學機智,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自主體驗與感悟,得到最大的發展,實現真正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