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一年級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一年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一年級,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一年級

《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有難度,因爲這是他們與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這篇課文教學設計的時候,第一個立足點便是立足三年級,關注學情。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學生第一次與文言文接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朗讀,通過教師的兩次範讀,示範正音以及詞句間的停頓,幫助學生熟悉古文的語感,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感覺舒服,從而願意去親近古文。之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經歷多次朗讀後,幾乎可以背誦,至此,完成課後的第一題要求。一方面,學生在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弘揚人文精神,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推薦了一篇簡短的小古文《孔融讓梨》,同樣也是學生熟悉的故事,讓學生學以致用,保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課後推薦了兩篇帶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一是司馬光的另外一則小故事,一是稍微長一點的學生熟悉的古文,讓學生自讀自賞,體驗閱讀的樂趣,激活繼續深入瞭解的願望。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從教學的方面上,第一個環節——朗讀,本班學生從低年級就有進行經典誦讀,如《論語》、還有本學期的《道德經》,學生對於古文並不是一張白紙,若是可以讓學生先自由試讀,隨後再是老師的範讀、帶讀,給學生較爲充分的自學自悟的空間會,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其二,在於課文的講解上,比較零碎,講解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做到以讀代講。若是換爲一個問題“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進行彙報,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收穫會更大,對於課文的理解會深刻;其三,在板書設計方面缺少故事“結果”的呈現,板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簡潔的語言、符號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本節課上缺少司馬光破甕的結果,簡單的故事情節呈現,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有助於學生藉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從而達到本節課的另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學有所獲,但如何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如何培養質疑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尋找出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這方面還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