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案例2篇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案例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司馬光》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案例2篇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新詞。會寫“別、到”兩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悟司馬光一樣勇敢機智的品質。

【學情分析】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於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沉着、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爲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新詞,指導識字、寫字。

2、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司馬”。

師:這節課咱們要學習司馬光。把小手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邊念筆畫。)這也是一個人的姓名呢!齊讀課題。

師:那你知道他姓什麼嗎?

師:像這樣兩個字組成的姓叫複姓,那麼司馬就是他的姓,光就是他的名。(師用橫線和波浪線)。因爲司馬光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在光山這個地方做官,所以給他起名,叫“司馬光”。咱們再讀一次。

  二、學習字詞,初知課文。

師:你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吧?讀過一遍的舉一根手指頭,讀過很多遍的舉一個拳頭。

師:既然你們都讀過了,咱課文就不讀了,來回憶一下這個故事:(出示圖片),這就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公園裏有(假jiǎ山),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裏裝滿了水,小朋友就是掉進了這樣的水缸裏。當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來,再讀兩個詞(別的,慌了),請女孩子讀一遍,男孩子,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只有司馬光沒有慌,他拿起(一塊石頭),(使勁)(砸破)了缸,再找同學來讀(使勁)(砸破)。

(指名讀→齊讀)

師:在司馬光的幫助下,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現在圖片去掉了咱們再讀一讀

假山、水缸(紅色)

別的、慌了、嚇哭、叫着(藍色)

一塊石頭、使勁、砸破(綠色)

師:現在拼音也不見了,誰來讀一讀?

(生讀紅色的詞:假山水缸)。師:讀了這兩個詞,你就知道故事發生的(地點),發生在一個花園裏,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有(水缸)。

(再請一個小朋友讀藍色的詞:別的、慌了、嚇哭、叫着)。師:藍色部分讀完了,你就知道了(別的小朋友怎麼樣)

那綠色部分呢?指名讀。

師:就可以知道(司馬光是怎麼救他的)。咱們現在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師:現在咱們來做個遊戲。(出示本課生字,同時出示單立人、口字旁、石字旁的三口缸)。第一口水缸裏的字誰能找到?(使、假)假,在這裏讀作假jiǎ,還有一種讀音呢!(假四聲)組個詞。(放假)小朋友最喜歡放假了!比如,寒假、暑假。

師:口字旁誰能一下子在找到兩個,生答。

師:一個嚇,一個叫。觀察一下,想一想它們爲什麼是口字旁?

師:是呀,嚇也是口字旁,管不住嘴了是吧。咱們一起讀讀這兩個字。

師:石字旁呢?舉手的小朋友一起說吧。

師:砸,破,想想爲什麼是石字旁?

師:課文裏司馬光是用石頭砸的,現在我們砸破一樣東西不一定要用石頭。我們看看古代,人們製成的工具一般是用什麼製成的?(出示石器圖)。難怪後來也用這個工具。連起來讀讀。

師:能裝進水缸的字,都找出來。剩下來的,老師說偏旁,你們讀字。

師:剩下一個缸字,說說它是什麼偏旁?

師:缸,是什麼旁?缶字旁。想看看嗎?出示圖片,口子小小,肚子大大的。用來裝酒的,也可以用來當樂器。這在古時候是好東西。出示古時候的字,上面的是形狀,下面是模具。這是象形字,古時候就是這麼造出來的。缸這個字,缶代表意思,工代表讀音。工的音在古代發音和缸一樣。也有很大的缸,故宮門前的缸,可以裝很多的水,是用來救火的,所以叫(“門海”)。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缸。水缸。花缸。魚缸。浴缸

師:做遊戲:聽音標號。

師:下面拿出鉛筆,請一個同學報,有錯的,圈出來。圈出的生字要特別注意一下拼音,再讀一讀。全對的站起來,讀一讀。動作真快。

 三、重點學習第4、5自然段。

師:剛纔的聽音標號遊戲平時可以玩,同桌之間也可以玩,讀錯的字要特別地去學一學、記一記。這些生字大部分都跑到這兩段話裏了,有沒有信心讀正確?試試看。

師:聽了剛纔的朗讀,我要豎起大拇指,老師沒教就會讀了。咱們看看這段話,稍稍有點毛病,有點拖。這是我們一年級小朋友很容易犯得朗讀病。怎麼能治好拖音病呢?生答。

師:治好拖音病,老師這兒有一招,看看我從這段中找出了這些詞,想聽我讀讀看嗎?

師:你聽,有什麼發現。師範讀:別的 慌了 有的 嚇哭了 叫着 喊着

師:你發現了嗎?像這樣的詞就是輕聲詞,輕聲放在最後一個字。讀的時候,前一個讀重一點,後一個輕的。還發現了什麼?凡是“的、了、着”大部分都要讀輕聲呢。我要加大難度了,出示:別的小朋友 有的嚇哭了

師:誰想讀?想不想讀的更好?師引讀。

師:現在更難了,我把它放到句子裏,看能不能把拖音病治好了。咱們合作讀,我響亮的讀,你們輕一點。以後我們可以用讀好輕聲的辦法去治好拖音病。今天你們已經有進步了,把掌聲送給自己,表揚一下。

師:下面一段有點長,誰願意讀?讀的非常流利。你發現了嗎?這麼長的句子只有一句話,我給改改標點符號,把逗號去掉,讀讀看什麼感覺?你感覺一下怎麼樣?

(生答)

師:好聽嗎?看來逗號雖小,作用很大。它幫我們——停頓,換氣。所以,平常寫句子的時候,寫長得時候,要加上逗號,緩一緩氣,而且這樣講起來清楚。咱們讀好逗號。

(齊讀)

師:這樣讀的輕鬆,清楚。只講了2件事,舉起石頭砸了缸。我把他寫的簡單一點,出示。怎麼加逗號?可以通過朗讀,試試。(指名答)

師:他加的對不對,我們也要通過——朗讀來檢查。齊讀。同意嗎?加了一個逗號事情就講清楚了現在在我們把這部分連起來讀讀,讀好逗號。生讀。在司馬的幫助下,小朋友終於得救了。

 四、瞭解長大的司馬光。

師:預習課文之前就聽過這個故事的舉手。看來司馬光在中國很有名。不過有名,不僅僅是因爲他小時候砸過缸救過人,而是長大後也是很了不起的人,老師這裏有三張照片,你看哪位長大後的司馬光?

(1)先說哪個絕對不是?請你用手指表示。說說原因。(第二幅)

朝代:課文裏怎麼說的?出示課文第一句,明確時間是宋朝。

(2)第三幅

師:看他小時候勇敢,就覺得長大了也是大將軍。

(3)司馬長大後沒當將軍,當上了宰相,出示“宰相”。宰相就是幫助皇帝管理國家的.呢!還是“歷史學家”。還寫了有名的書《資治通鑑》,生讀,師讀。很難讀,讀三遍。把這書名記住了,現在看不懂,等長大了一定得看看,這是很好的一部書。

  五、寫字指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寫兩個字,別急着寫,先看老師寫,舉起小手,跟我一起寫,他們都是左右結構,“別”左邊是“另”,要瘦瘦的,右邊先寫小豎,再寫豎鉤。“到”,下邊一筆是什麼,提,觀察,橫多距離等,就好看,然後寫利刀旁。端端正正寫兩個。

師:先檢查寫字的姿勢,字要寫好,姿勢很重要,左手也要幫忙,腳也要幫忙。

品鑑:老師來發現小書法家。同桌可以相互欣賞,相互提提意見。

  《司馬光》教學案例二

  [教學案例]

師:司馬光在當時的情況下,舉起大石頭把水缸砸破,讓水從缸裏流出來,救出了小朋友。如果你那時也在現場,你還能想出其他什麼好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

生:我就去找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扔進水缸裏,讓缸裏的小朋友抓住繩子,我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把他拉出來。

師:他的辦法好嗎?

生:不好,找繩子要花時間,時間一長,就是繩子找到了,小朋友也早就淹死了。

生:水缸很大,又裝滿了水,繩子很輕,浮在水面上,小朋友夠不着怎麼辦?我覺得他的辦法不好。

師:還有什麼辦法嗎?

生:要是我,我就和小朋友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就能救出小朋友。

師:他的辦法怎麼樣?

生:這個辦法不怎麼好,水缸很大,又裝滿了水,裏面還有一個人,小朋友怎麼推得動?

師:你說得對。誰還有好辦法?

生:我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手拉着手,像小猴撈月亮一樣,把小朋友拉上來。

師:這個辦法行嗎?

生:不行,剛纔那個小朋友就是從假山上掉到大水缸裏去的,假山上可能很滑,站不穩,其他小朋友也會掉進水缸裏的。

生:我也認爲不行,就算小朋友拉住了缸裏的小朋友,也不像大人那麼有勁,不僅拉不上來,弄不好還會被缸裏的小朋友拖下去。

師:到底是誰的辦法好?

生:還是司馬光的辦法好,石頭地上就有,用石頭砸大水缸,能及時救出小朋友。

師:你講得很好!司馬光能就地取材,及時救出了小朋友,說明他很聰明,能急中生智,我們要向他學習。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在課堂教學的結尾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這時學生正處於疲勞期,讓他們設身處地,想辦法救危難中的小朋友,一下子激活了思維,提高了參與意識。第二,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發散思維,設想出各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避免了一上來就告訴學生司馬光的方法最好,克服了思維定勢,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水平。第三,通過對幾名學生設想的方法的爭議,鍛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運用聚合思維,從衆多的方法中篩選出最佳方法,那就是司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方法,突出了司馬光過人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