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顧茅廬》課文教學反思

《三顧茅廬》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文中第二自然段寫的是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張飛嚷着要用繩子捆來,劉備生氣責備。劉備爲什麼“生氣地說:‘你一點也不懂尊重人才……’”?什麼叫尊重人才?怎樣才叫尊重人才?諸葛亮是人才嗎?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如果學生不明白,就無法理解當時劉備爲什麼“生氣”。那怎樣幫助學生解惑呢?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仔細讀書,從課文中找到“人才”的解釋——文中第四自然段,進而觀察劉備是怎樣對待人才的——文中第三自然段“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同諸葛亮見面”。最後,回到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再去解答先前的種種疑問。此時,學生對此處劉備的虔誠、張飛的粗魯已能把握的入木三分。

《三顧茅廬》課文教學反思

文中寫劉備第三次見諸葛亮時,表現得極爲虔誠,總是“輕輕的”。

(1)到諸葛亮的家後,劉備“上前輕輕敲門”。此時,劉備並不知道諸葛亮在睡覺,除了說明劉備一向有這種好習慣望,更能說明文章後面的他和諸葛亮之間的“魚”“水”情誼,心有靈犀。

(2)當得知諸葛亮正在午睡後,“劉備輕輕地走進去”,等候諸葛亮,則是進一步寫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3)等候多時的劉備終於等到諸葛亮醒了,於是“快步走進”草堂。既說明劉備求才心切,也隱含着劉備怕耽誤諸葛亮的時間之意,充分表現了劉備對人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