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小學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圓明園的毀滅》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4課的課文。用反襯手法寫是爲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下面給大家分享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小學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它的教學主要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了解圓明園的輝煌歷史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並且能背誦課文。而通過朗讀、學習,想象當年圓明園的輝煌景觀,瞭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是這一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第一課時總體上就一個“讀”字,讓學生反覆讀通讀順文章,並且能在流利地讀後說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經過讀這一個階段,學生對於課文能做一個整體的感知,因此都有話可說。由於第一課時所打下的基礎,到上第二課時時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感受圓明園惜日的輝煌歷史。在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過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上圖文結合的方法來讓學生了解、感悟。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發出由衷的讚歎時,我順勢引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同樣的,也是運用朗讀重點句子和出示圖片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一國恥,同學們通過朗讀和觀看錄象,對於圓明園的毀滅基本能產生較大的感觸,並且對於侵略軍的可恥行爲紛紛表示憤怒。接着,我問道:“從當時的璀璨文化,到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課文插圖上的幾段殘垣斷壁。回首歷史,讓我們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幹什麼呢?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點什麼?”從中引導學生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最後,我提出要求:讓我們回到剛纔同學們都感受頗深的句子上,進行對比讀,再一次的見證圓明園由輝煌到毀滅的轉變。整一節課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結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2

今天上午講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通過朗讀、學習,想象曾經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瞭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是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這部分的講讀內容時,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讓學生依序朗讀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在讀中思考、想象。

因爲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圓明園,並思考課後練習題。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後展開想象,瞭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後,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認爲,只有充分了解圓明園曾經是一座怎樣宏偉與豐富的建築,對孩子纔會有震撼力與感染力。因此該課時主觀的朗讀與課件直觀的音像圖片資料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傑出藝術品發出聲聲由衷的讚歎時,再順勢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課前蒐集準備的資料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學習有關圓明園被毀滅前的前期準備工作,經過讀與看,充分的醞釀後使學生完全地領悟了爲什麼老師說,圓明園這三個字是國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紹說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

學習完第5自然段後,學生紛紛表示對英法聯軍的憤怒恨,與對當時國力軟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設計再次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看現在的圓明園是什麼樣子。告訴學生們回首歷史,讓人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幹什麼呢?對於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昨天,今天,與明天,還能做些什麼?由此引導學生記住國恥,明白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複上演。最後,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着胸前的紅領巾,對着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節教學課,針對我班學生朗讀平讀,唱讀的不良習慣。我注重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找出重音、停頓、快慢與情感的變化。並親自示範朗讀,使學生較快地瞭解到朗讀中如何將情感的滲透與讀的技巧相糅合,逐步養成良好的朗讀意識。並在教學中,注意教師引導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形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係。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3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爲“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本文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學效果

1、題眼入手,激情朗讀。

首先板書課題,在學生的朗讀聲中我質疑:哪個詞語你非常不願意看到?對,毀滅。這意味着什麼?損失慘痛,非常悲傷。好。帶着作者的情感再讀課題,讀來作者命題的內涵。

2、披文入境,感悟內涵。

爲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內涵,此環節分兩步走:第一步,出示課件——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標畫相關的語句,並在旁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進一步和作者的情感融爲一體。第二步,出示課件——圓明園之前是什麼樣的呢?標畫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用兩個詞語簡單概括它的地位。學生在讀書交流時發現了“舉世聞名”“衆星拱月”,引導通過抓住描寫圓明園的佈局,園內構建的重點句子去理解,去感悟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在對比中去薰陶感染學生,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從課堂交流中和他們的眼神中這一情感目標都得到了實現,對八國聯軍的強盜行徑可謂是義憤填膺!

3、啓發想象,繪製藍圖。

圓明園可謂是匯聚了中國園林特色的舉世聞名的有着不可估量價值的名園。歷史不會再現,如果今天讓你重新勾畫,你會做哪些設計呢?此問題一拋,全班立刻沸騰起來,在一聲聲出謀劃策中將本文的教學推向新的高度,將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的宏偉藍圖進一步勾畫出來,家國情懷得到很好的詮釋!

4、熟讀成誦,豐富語感。

學生積累的優美句段越多,感受會越深,到達一定量時表達會更得心應手。所以我指導學生積累背誦描寫輝煌的句段,先自己練習背誦,最後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誰背得又快又準。學生背得興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準確率也很高。爲將來描述美景奠定了語言基礎。

二、成功之處

由課題入手直接激發情感,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們的心。聚焦問題,自讀自悟,自能讀書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最得意的地方便是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將情感推向高潮,接着在創設他們創意的環節,讓他們暢所欲言,價值觀更加明朗。

三、不足之處

整堂課下來都是以本爲本,沒能借助相關資料進行體會。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課前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真正將編者的意圖落到實處,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4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通過朗讀、學習,想象曾經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瞭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教學本課之前,我首先依據教師用書,通過研讀教材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鎖定在“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採用的是抓住關鍵句,以問題爲引導理解課文內容。這三個自然段的關鍵句分別是:“它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把這三個自然段讀正確、流利,然後邊讀邊想:

①爲什麼說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②爲什麼說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僅僅藉助文字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把課前蒐集到的圓明園的資料和照片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完了這些珍貴的影印資料之後豁然開朗,馬上答出了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

二、藉助資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僅僅通過文字學生是無法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的。如果無法想象當年的輝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圓明園”這三個字在國人心中的痛有多深,這三個字帶給過人的屈辱有多大。因此,我除了上一個環節的通過大屏幕展示蒐集到的資料之外,還通過課件與之相得益彰。學生在這種直觀的影像感染下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傑出的藝術品不由得發出聲聲由衷的讚歎。

三、因勢利導,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生受到震撼的時候,抓住“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產生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然後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回顧祖國的歷史,我們能夠爲自己的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麼呢?然後讓孩子們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彙報,老師歸納:我們要牢記國恥,明白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複上演。最後,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着胸前的紅領巾,對着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雖然本節課似乎取得了完滿的成功,但是靜心思考發現,自己還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學生的朗讀習慣沒有及時地進行糾正。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不但要注意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而且還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教學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形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係。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5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爲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一、思路清晰,前後呼應。

(一)走近圓明園——從雨果給巴萊特上尉的信入手,讓學生談感受,激發情感。

(二)走進圓明園——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學習“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的毀滅”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走出圓明園——學完課文,配樂出示圓明園殘址,拓展昇華,想象寫話:假如你就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會說些什麼?最後再以雨果的話結束本課。教學思路簡明清晰,前後呼應。

二、感性認識,激發情感。

爲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爲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愛之深”,纔會“恨之切”。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步使用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式傳播;二是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三是在初略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結合朗讀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學生和教材的距離,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驚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後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三、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人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惋惜之情。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爲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讚歎之情。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讚歎。圓明園建築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圓明園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讚歎之情溢於言表。

三、仇恨之情。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6

《圓明園的毀滅》是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勿忘國恥”爲主題,讓學生用心感受字裏行間中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同時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資料,初步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

對於圓明園,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陌生,而且這座曾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早已不復存在,大多數圖片都是斷壁殘垣的遺址圖。如何能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並在毀滅後激發起他們內心的愛國熱情成了教學的難點,這也正是本篇課文作者匠心獨用的地方——題目爲《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很多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

教學設計中,我共設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衆星拱月”、“金碧輝煌”、“不可估量”等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3.瞭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它是如何被毀滅的,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4.體悟文章表達特點,初步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這樣既融合了單元教學目標,又將本課重難點突出了出來。那怎麼逐一突破這些目標呢?我率先開始了多種途徑的資料蒐集。

先是參考已有的教學課件,再是大量文字資料的蒐集,最後爲了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又到網上搜集更精美、貼切的照片和視頻,試圖通過多種形式來展現出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及被毀滅的過程。但第一次的試課後,我的備課思路就被打擊了......

試課是在三班進行的,在學生完全沒有預習和蒐集資料的情況下兩課時纔講完課文內容,這其中暴露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教學任務怎樣用一課時完成?我幾乎對課文的每一個部分都做了資料補充,雖然內容豐富充實,但信息量過大,短短四十分鐘,根本沒辦法一下接受,學生在體悟情感上會太偏重於感受美好。於是馬上調整課件內容,大膽將文物部分捨棄,只用舉例說明其跨越年代之長,數量之多來說明價值珍貴。同時爲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空間更大,將主導問題也進行了調整。

第二次試課時課堂環節進行得順利多了,時間也基本夠用。這一次的試課也讓我的授課思路更加清晰了。在最後正式講時,雖然也有細節不盡如人意,但總體和孩子們的配合是比較默契的。問題探究、朗讀感悟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孩子們的熱情參與。授課後很多孩子都對圓明園產生了濃厚興趣,自己又再次蒐集資料,看相關視頻和電影,對於侵略者們的無恥行徑也是恨之入骨,愛國熱情被悄悄點燃。

通過本次備課和授課,讓我真切體會到了課堂教學的真正作用,它並不是把所有知識都涵蓋其中教授給學生,而是要通過課堂真正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學生真正去思考,去行動。教與學是互動的,教師充分備課很重要,但學生主動去學更重要,所以以後備課要把方向和重點更準確地把握好,把功夫下在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7

學生朗讀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時,讓學生採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來理解第二段,通過學生朗讀,學生能夠自然的把本段的四個意思分給四人小組來讀,這樣的分工就呈現出朗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所以,本學期創意朗讀的設計對今後的生本教學很有益處,要保持下來。

這是一篇大家對於我來說比較熟知的一篇課文,雖然時隔多年,但讀到這篇文章還能讓我記起當年教學的一些點點滴滴,一篇老課文,如何教出新意,如何讓學生在生本課堂的的暖風下激揚起生命的風帆,我想這是本節課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吧。在教學一開始,我就採用視頻導入,讓學生未學文情先起,鋪好了情感,孩子們一開始就能在思想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之中。接下來學習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由於前置性作業的佈置比較完善,學生憑藉着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對當年圓明園輝煌的景觀有了大致的瞭解,特別是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觀看《火燒圓明園》的音像資料,對圓明園有了更多、更形象的瞭解。這篇文字優美,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們邊品讀,邊想象,邊感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的景觀。尤其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情感起了變化,帶着歷史的悲憤,朗讀時體現出痛惜、仇恨之情,聲調提高。152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能夠親眼目睹,那如何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僅靠語言文字的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藉助紀實片,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爲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名族自豪感。

在教學中,可愛的同事們與我產生了意見的分歧,關於圓明園是有誰來建造的問題。在一開始,我也認爲應該是帝王所造,可後來我想了想,它應該屬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爲何這樣講呢,我們可以聯繫到《長城》一文,都深知秦始皇建築長城,課文最後結尾卻說:多少個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修築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不就是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嗎?同樣,能讓人很容易深感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