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新課程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小詩。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教學反思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新課程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韻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船,“我”坐在“船”上看着藍藍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韻文想象奇特。

本課教學,內容簡易,易於學生理解,韻律性強,便於朗讀及背誦。我根據這一特點,採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誦方式,在識字和寫字教學上也用了編口訣和兒歌的創新方法來識字。本課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氛圍良好,具體過程如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浪漫溫馨的課堂教學環境,要求學生說話時想像意境美,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這首詩有豐富的想象空間,第一句中“彎彎的月兒”可愛而有趣,在理解月兒和小船之間的聯繫後,立即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這彎彎的月兒還像什麼。同時我用課件展示課文圖片,利用良好的感官感受讓學生體會課文帶給我們的美感享受。識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學習老師給生字編口訣,先編拼音,再談結構,最後組詞,學生課堂積極舉手,都很想給生字朋友編口訣。寫字教學除了編兒歌外,我讓學生寫字過程中注意查找自己和同學的難看的字,通過展臺的展示,大大鼓動了學生寫好字的願望。這一環節鍛鍊了他們自我檢查和反思進步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採用了一些創新大膽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一嘗試,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學生心理特點,和識記規律,積累了更多的教學方法,今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更多的嘗試和鍛鍊:首先是學生識字的集中性,借鑑北京景山的教學案例,通過集中識字減小學生識字的難度;其次是創設更多的趣味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愛好;最後是加大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2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了人的自由發展。在進行《小小的船》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質疑的環節,我問學生:“小小的船“指的是什麼?”“月亮。”“你是怎麼知道的?”在學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有的從圖上知道的;有的從課文知道的……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拋出第二個問題時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着他那急着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很美麗。”聽着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雲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送給他一個大姆指。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此時我趁機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坐在這小小的船裏,你會看見什麼?”學生的回答非常豐富:“看見了流星雨”、看見了北斗七星“、“看見了飛船”、“看見了長城”,大家越說越起勁,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的知識面這麼豐富,觀察得這麼仔細,而且能把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力結合起來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加工創造。

因爲這個環節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3

我們很多老師都是讀着《小小的船》兒歌長大的,它是我們童年的歌謠,而今天的孩子,他們依然用着稚嫩的聲音誦讀着這首兒歌,這讓我不禁在想:是什麼讓它保持着如此長久的生命力?當我打開課本,潛心走進課本的時候,才發現文中所蘊涵的是一種豐富的美,它是無數孩子童年時的一個快樂的夢,是孩子們對美的無限追求與渴求。於是,在對本文的教學中,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設計上“以讀爲主”,教學中採用“以讀促理解”的方式,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又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從談話入手,引發其深入理解課文的熱望,使其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朗讀中,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變成了語言性的“音樂”,學生聆聽着自己朗讀的聲音,真切地感覺到了語言的美。在朗讀時,配上輕柔的音樂,孩子們反覆吟誦,陶醉於兒歌的優美旋律中,彷彿置身於美妙的夜空中,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敏銳感覺,學生成了“詞的音樂家”。

三、遙遠的星空總會給人無數美好的遐想,特別在充滿童真的兒童心目中,那就是一首美麗的詩。在本文的教學中,我運用人催人想象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彎彎的月兒上,看見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接着用上“我看見”“我在藍藍的天上做什麼”進行語言訓練,然後,再啓發他們想象“彎彎的月兒像小船,那麼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呢?”此時,學生一個個的創新思維,便象旭日東昇、霞光萬道,發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美麗夜空的嚮往,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學生對字、詞的感覺和理解。比如,兒歌中多處運用到疊詞:“彎彎的、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老師引導學生將疊詞換成“彎的、小的、閃的、藍的”,讓學生髮現疊詞很有一種韻律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同時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五、根據本課實際和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設計了表演、把想象的星空畫下來等環節,這們能激發他們的表現欲和進取心,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其個性的發展,同時將音樂、美術和語文相互滲透,相互整合,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由於一些環節的處理不當,造成時間的緊缺。比如,課文感悟前的鞏固生字,我採用小組合作上臺“送生字回家“的方式,一生讀拼音,一生找”生字星星“,一生口頭組詞,一生貼生字,其它沒有上臺學生也沒讓他們閒着,當那位上臺的學生拼讀完生字拼音後,讓他們跟讀,如:彎在哪?在這相互交流中,讓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和重要。但是,在課前沒有精心地考慮到本環節可能出現的意外,和學生合作的不當,最後時間用了近半節課,導致後面的課文朗讀和感悟始終有些小小的遺憾。這也讓我深刻地反思到,老師對一節課的推敲要做到細緻、全面,每個小小的環節都要經過潛心地思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