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開學至今快2個月了,在每天的語文課常規教學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一些教學方法。在每次實踐過程中,都能和學生一起體會語文的美,感受語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在以前的教學中,對學生正確朗讀課文沒有把好關,使得一部分同學沒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久而久之他們失去了讀課文的興趣,養成了不認真預習、敷衍了事的習慣。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指名分段落讀課文會是什麼效果呢?當天上課我就點了平時讀書較好的學生來讀,效果好,找不出他們的不足,都能達到要求。在其他同學聽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少部分學生心不在焉,眼睛也不看書。課下我反思:應該給他們做什麼呢?其實,把字音讀準,不填不漏字,不回讀,不讀破句這是學習課文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了,接下來的學習才更加上手,才談得上研讀課文內容。

在接下來的每次初讀課文時,我都有針對性的請讀書不夠流利,比較不自覺,對讀書不敢興趣的同學來讀,讀得正確、流利的就讓他自己給自己加分;讀錯時馬上讓他自己或其他同學糾正,我只在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做出特別的指明就行了。

一段時間訓練下來,不重視讀書的同學愛上了讀書,敢於主動舉手要求單獨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後進生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得認真,讀得忒賣力;有一定朗讀能力的學生,不間斷的鍛鍊了他們的聽力,注意力越來越集中,耳朵越來越會聽,反映也快了很多。

接下來我該思考的是,能力都提高了,該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提出哪些不同要求呢?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後心存怨恨。後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初讀課文,感受不是很深刻。唯一讓我感受印象深刻的內容就是“父親打我”“父親給我送東西”兩個場景,這兩個內容作者寫得較爲詳細,是本文中的精讀內容。但是這篇課文我已經思考了好幾天,相關的資料和教學設計也看了近十個,但是卻一直不敢走進這篇課文的教學。

因爲我對於這篇課文該教給學生們什麼仍然並不是很明朗。精讀內容的教學倒是並不模糊,就是品文析句,藉助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品讀出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感受到如山的父愛。可是這篇課文所在的單元主題是錯誤,在教師教學用書裏邊,很清楚的指出學習這組課文,要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感悟對待錯誤要敢於面對,勇於改正;要善於反思和自省;要引導學生髮現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客觀和主觀的因素都很重要。

這個單元的主題似乎還不如這篇文章的父愛主題更明顯。再有就是既然是語文教學,我總要在每一篇課文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們哪怕是一點扎紮實實地語文東西。讀好課文,我們班應該沒問題,經歷過兩年多的美讀訓練,孩子們的語感應該說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們也會讀得有聲有色。在這個年級段我感覺練筆纔是最主要的,可是我沒想出來該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小練筆,於是困惑依然還是困惑。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其中,課文第三自然段從“住”這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A指名介紹松鼠是怎樣搭窩的。B從中畫也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語,體會這段話是按照事物的先後順序來介紹松鼠搭窩的,C從這一自然段,你體會到松鼠的什麼?D指導感情朗讀。教學後,我發現學生還不大能夠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松鼠做事聰明、認真的特點。如果我先引導學生齊讀重點句子“它們帶着兒女住在裏邊又暖和又安全”,接着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窩搭得暖和又安全,然後請學生談談對松鼠的感受,效果可能會更好。因爲學生抓住重點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體會動物的可愛,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我在教學《松鼠》這篇說明文時,在學生讀文之後,研究課文分爲幾部分,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每部分內容,並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後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分細分爲: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接着,抓住本文重點部分,瞭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麗和可愛,如何地討人喜歡,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並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並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這樣,對學生進行說明文習作訓練大有裨益!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爲話題。既爲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去年10月,到杭州參加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活動,曾經聽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藉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藉對小說佈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當然,我也還記得在聽完他的課後汪潮教授的點評指導,他說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是半獨立閱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於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爲“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爲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於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捨,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後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橋》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語言簡練生動,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應該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所以題目“橋”有着深刻的含義。也是教學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橋》是本組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它不同於《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人》是通過典型事例來體會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橋》則是通過人物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來體會思想感情的,領悟表達方法的。

在教學時,我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兇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爲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合,學生纔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讓學生觀看一段黃果樹瀑布的錄像,對瀑布有了感性的認識,讓他們說說觀後的感受,並讓他們找出一句作者讚美黃果樹瀑布的話,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二)學文感知。想想作者是從哪裏體會到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的?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寫瀑布聲音響、形態美、感受深的句子,組織交流,並指導朗讀好這些句子。然後播放錄像片斷,給學生視覺上的感受,進一步感知瀑布的壯美。

(三)說話訓練。出示瀑布美景圖片,我設計讓學生當“導遊”,把黃果樹瀑布的美景介紹給他人的環節。這樣既是學生對所學課文內容的.整合,又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最後讓學生讀一讀開課時出示的那句話,又迴歸到整體。

《黃果樹瀑布》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根據課文的特點,教學時,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即“寫瀑布聲響和形態”的句子重點品悟,品味瀑布的特點,感受作者的用詞之精、之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謀篇的匠心。之前我和學生還到多媒體教室專門欣賞了一下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學生朗讀起來就更加有味了。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集中目標,引領學生緊緊圍繞“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特點”品詞析句、誦讀感悟。集中教學力量,抓住教學主線,把文字、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識、能力、情感等“轉化”爲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益和進步。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一、抓思路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

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啓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理解白楊的象徵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爲“突破口”,並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訓練,以讀爲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抓關鍵詞句即“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來歸納白楊的特點。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得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真正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遵循這一原則。在教學《假如沒胡灰塵》一課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語文教學就要創設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體驗。在課堂上我花了許多時間讓學生去“讀”,讀懂讀透。因此,爲後邊的交流打下了基礎。

2、放手讓學生去“問”: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能主動去提問題,通過提問,通過思考,不僅讓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更帶動了其他學生去思考、提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通過“讀”和“問”,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我讓學生放開膽,主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有了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4、放手讓學生去“評”: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參與評點、爭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5、放手讓學生去“練”:課後練筆很重要,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筆——以第一人稱寫寫灰塵。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張揚。

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手讓學生去做,雖然本課教學過程還有很多遺憾,但是也帶給我許多啓發,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繼續前進。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泊船瓜洲》一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此詩對字的錘鍊被人稱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形象鮮活,春意盎然,讀來彷彿有陣陣春風撲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二、咬文嚼字學推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詩句不僅寫出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話。於是我抓住“綠”字進行教學,使學生不僅爲詩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還爲他咬文嚼字的創作作風所感染,在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及教師過渡語言的激勵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不時地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對“自由填詞”的推敲,確實有了學生獨特的見解。通過這一教學,相信學生在今後的古詩文學習中一定不會忘記要“咬文嚼字”。

三、將“讀”貫穿始終

這節課的教學我將“讀”慣穿始終,注重培養學生自由讀、默讀、齊讀和教師引讀。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詩句,讀出節奏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讀、看畫面讀等形式讀出詩詞蘊含的獨特情感,達到與詩人情感共鳴的目的。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學生自識字以來一直都在閱讀,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爲專題,其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閱讀中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學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受益終生。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做到了統籌安排,加強了教材的整合和課內外學習的結合,努力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一邊讓學生學習課文,一邊讓學生收集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同時開展了“讀書是否有益”的辯論會,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讀書和寫作方法,特別是加強了對反覆讀書的意義和方法的學習,學生深受感染。對習作中要寫真實的事,學生受益非淺。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還注重了這高年級識字教學的探討,在教學《竊讀》一文的第一課時,我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做到了識字教學與其它各個教學環節有機結合。這一課時教學中,貫串課堂的始終是——讀,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高年級要以閱讀爲教學重點的要求,將識字教學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了:在導入時教寫字,在讀書中識字,在具體語境中知意,抓重點指導寫生字,並展開了各種訓練,打破了目前高年級板塊式的識字教學模式。

這堂課“寓識於讀,識讀結合”,彰顯了識字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閱讀,使識字和閱讀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不過,我思考過:這樣讀時停頓,並摻着講解,是否影響閱讀時情感的體驗。通過我的反覆實踐,由於是初讀課文,好像沒有什麼影響。還待各位行家予以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