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1

  “一”:

一個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二”:

兩個觀點:1、環境改變人。例: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又如:《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2、而周敦頤認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說: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兩種手法:1、託物言志;2、襯托(正襯、反襯)。

  “三”:

三種花、三種人、三種情、三句式。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隱逸者(有德者)——鮮——惋惜——(正襯)——陳述句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高尚者)——無——慨嘆——託物言志——疑問句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富貴者(趨利者)——衆——諷刺——(反襯)——感嘆句

三種人生觀:消極避世的人生觀;貪圖富貴的人生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觀。

蓮的形神的三個方面:生活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衆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像自己這樣鍾情蓮花。

三種表達方式:描寫、議論(對三種花的評價)、抒情(“噫”)

  “四”:

四種修辭手法:(1)反問: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七”:

七個短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2

過去,在教文言文時,我往往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後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後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是考試時千萬別因爲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於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複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覆強調一定得注意的。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那一課(《愛蓮說》)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蓮嗎爲什麼我把這稱之爲“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接着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爲什麼要寫這些特點對於第二問,我原先以爲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繫到剛學的《陋室銘》。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再接下來是第三步驟:評價課文。這裏有兩層含義:課文裏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爲課文哪裏寫得最好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爲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讚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的醜行,說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至於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一開始,學生確實想不到。選入課本的文章,都是典範文章,哪裏敢懷疑靜場片刻以後,我啓發大家:作者所處的年代,距離現在近一千年,難道到了現在,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發生變化,還完全同作者的觀點一樣這幾句話激起了同學們的不滿,於是立刻有人反駁:陶淵明反對追求富貴,我認爲不對,追求富貴有什麼不好,難道應該追求貧困在文章的結構上,有的同學提出:作者三次寫到三種花,前兩次的順序都是“菊—牡丹—蓮”,而到了第三次,卻變成了“菊—蓮—牡丹”。因此,應該把“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調到文章最後。這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爭得 面紅耳赤。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又由於是初次上這樣的課,非常遺憾,我沒敢讓學生再繼續爭論下去。

最後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爲題,口述一篇託物言志的短文。由於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學生的發現爲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作文來,並不犯難。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捨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其他的課文,我也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3

這節課,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開始,我放了《荷花頌》的歌曲將學生帶入情景。接着,學習課文.先聽錄音,再聽錄音跟讀,然後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三個字音讀不準:“滌”“蔓”“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音.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我點撥一下即可。

從蓮花的形象分析君子的品格,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基本能概括出來。對於菊和牡丹的襯托作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先說出運用的是襯托手法,然後適時作了比較,這種手法的運用是爲了突出了蓮的高貴品質

關於託物言志的寫法,我用:“我特別喜歡……”句式說一段話來實現的,很多同學都能夠說出自己所喜愛的事物。

這堂課,學生預習紮實,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4

在教學課文《愛蓮說》時,爲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處污濁環境,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莊重質樸,不譁衆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態度,我組織了學生展開大討論,後來我提出:學習這篇文章有沒有現實意義呢?請聯繫實際談談你的認識。有的說:“做人要隨和,要親和,否則會被社會淘汰,因爲社會需要的是胸懷大志,無私奉獻,能與人和睦相處,誠實敬業的人。”有的人說:“本文在當今生活中還教育和鼓勵人們在浮躁的現實中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還有的說:“我認爲有意義,但很難做到。堅守獨立的人格,需要有堅強的毅力。”

當大學生們爭先恐後討論到此,我就告訴他們:“是的,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一定要保持寧靜,揮別浮躁,否則學到的知識就不紮實。你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暫時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訴我們,不管現實社會怎樣,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有獨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絕不能隨波逐流,要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做一名堅強、自信、自尊、自愛的人,在逆境中同樣健康成長!”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