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1

教學完《桃花心木》一課,充分切實明白了是“用教材來教,不是教教材”的真正含義。

由林清玄的文章說起,感悟小事,獲得啓示。今天學習的《桃花心木》也是這一類文章。。圖片認識桃花心木,有什麼想說的?課文是怎樣描寫桃花心木的,讀句子感悟桃花心木的外形特點。在這些體驗下再讀題,學生對桃花心木的形象就更深刻了,學生也更有意願學習課文了。

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到種樹人奇怪之處,做上批註,交流知道幾個“不定時”。真奇怪,有什麼疑惑想對種樹人說,自然學到種樹人的話語,朗讀,體驗交流中明白道理。一種啓示自然顯現在學生的腦海裏,還得紮下根來,延伸到生活中的“不確定”,圖片情景再現生活中不確定的事例,學生看着思考着,再說一說今後生活中的不確定,在說中,啓示已慢慢扎進學生心裏。再進一步讓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天”。一顆“不確定”,面對困難,做好心理準備,鍛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的思想。已經成爲一顆種子深深種在學生的心裏。

用教材教,教會學生去學,去思考,去生活。多好啊。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校推行“高效課堂”,在實施摸索過程中,老師們都在進行嘗試,這無疑又是一次推動教師素質提升的大好時機。

我在教學《桃花心木》一課時,我針對理解、領悟“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確立了這樣的預習思考題: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麼?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麼?

2、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爲什麼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第一題學生能通過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題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經過引導,有的學生還能從反面談到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裏的花草”,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兩相對比,最後歸納到第三題的問題上“爲什麼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生通過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艱苦環境的人,接受的考驗和磨練更多,爲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爲了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只有在這個過程中,纔會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等產生切身的感受,纔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鬥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後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纔會有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本領,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得到生存與發展。反之,長期在確定中生活的人,依賴性強,生存能力差,甚至會成爲廢物,被社會淘汰。 由於我備課充分,再加上我提前給了學生預習題目,因此,課堂上我所費時間不多,卻使學生從文和道兩方面受到啓迪,既學習了語言,又受了教育。所以,我想:“高效課堂”其實是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備課要求,只有我們教師對教材吃透了,我們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抓住知識點去訓練,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學目的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3

《桃花心木》是一篇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林清玄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層層鋪墊,深挖中心

我先讓學生找出種樹人是如何培育桃花心木的段落,並讓學生聯繫自己種花養草的經歷談如果換成你會怎樣培育桃花心木,得出種桃花心木的人培育桃花心木沒有規律性,這一鋪墊讓學生產生了矛盾心理,種樹人這樣做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在此時,我利用課件出示重點段落,讓他們邊讀邊悟種樹人說的一番話,讓學生談出種樹人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並讓他們聯繫實際談談“不確定”指的是哪些因素,樹的“不確定”及人的“不確定”分別指什麼,讓他們自己從文中找到答案,領會出文章的寫作用意,教師此時只起到了牽針引線的作用,把發言權完全交給了學生。

  二、注重朗讀,讀中感悟

在課前我就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朗讀,學生用奇怪的語氣朗讀澆水的句子,讓學生相互評價朗讀結果,在語氣不到位的情況下再及時點撥。對種樹人說的一番話,也讓學生反覆揣摩語氣來讀,讓學生讀出並感悟出作者的寫作用意。由於朗讀充分,學生在聯繫實際生活的基礎上自然的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教學重點也就順利得以解決。

遺憾之處學生談體會時淺嘗輒止,聯繫實際挖掘中心時,讓學生談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正面事例,學生尚能談出體會,若能從反面談談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等反面事例,學生深悟中心的效果會更好。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4

《桃花心木》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成功之處

1.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交流,組內展示”這一環節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2.適當牽引。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並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麼不理解?並讓學生聯繫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引導學習。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指導寫法有一定的難度,因爲直接指導容易顯得生硬,間接指導又怕效果不佳。最後我想出藉助談話引出《白楊》課文,由此及彼,讓學生既學會閱讀方法中的相關聯想,又不露痕跡的進行了寫法指導。

二、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應的句子,卻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2.朗讀指導不到位,針對重點環節,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朗讀,提升空間有限。如果能夠砸實一段的朗讀,對於朗讀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改進措施

在授課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孩子們進行適當地引導。提出的學習要求應該有層次,這樣纔會對全體學生都有教育效果。

今後我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5

今天教學《桃花心木》時,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當學生明白了種樹人的心願後,我設計瞭如下的練習:聽了種樹人的心裏話,

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

如果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

以小組爲單位,選擇其中的一種情況練習說話。要求:小組成員每人湊一點,小組長整理、彙集,組成一段話。我一聲“開始”,各個小組立刻“躁動”起來。膽怯的李靜手舞足蹈,害羞的李研指指點點,平時根本不發言的朱偉也動嘴了,平時發言吞吞吐吐張紀齊鎮定自若。大家都“動”了起來,看來今天的小組學習有戲了。

大約過了三分鐘,教室裏仍然迴盪着孩子們的說話聲。我招呼大家停下,請小組派代表彙報。教室裏卻鴉雀無聲,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我一番鼓動後,一隻小手舉了起來。下面是小組展示的片斷:

李慶:我們小組選擇的是第一種情況,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多虧了種樹人,你讓我學會了自己找水源。放心吧,我會把根深深扎進泥土的,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師:一棵感恩的桃花心木樹苗,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張曼:我們小組選擇的是第三種情況,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現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過,我不會放過最後一絲希望,我要自己救自己。

師:嗯,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會怎麼想?

沉默,再沉默。原來,沒有一個組選擇這種情況。我用期待與祈求的目光掃視全班……

喻正醐: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我想說:我即將枯萎了,如果我早明白種樹人的心就不會這樣。不過“浪子回頭金不換”,我一定要把握最後一點時間,努力紮根生長。我要自己救自己。

師:(我特別激動,要知道他屬於膽小的那一類學生。)謝謝你,你是我的`知己,你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患難之處見真情。(教室裏一陣鬨堂大笑。)

上面發言的有兩位優秀的組長,也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膽小鬼”。如果他們的發言還不能代表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且看下面幾位後進生的作業:

朱偉:我是那棵經得起風雨、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我想說:謝謝你,你讓我茁壯成長,讓我沒有依賴的心。我還要努力成長,長成參天大樹,報答你對我的養育。

李洹: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想說:謝謝你,育苗人,你給了我生命,是我沒有好好珍惜,我不恨你。

張紀齊: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想說:再見了,種樹人,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你對我的養育之恩。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怎麼會辜負你的良苦用心?

周志祥: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樹苗,我會想:如果不是你像老天爺那樣給我澆水,我就不會自己紮根找水源,我就不會茁壯成長。

我們班的學生底子薄,最怕的就是寫作文。當然,說話訓練也頭疼。閱讀課上,常是幾個優秀生的獨角戲。由於剛接任這個班,小組學習基本沒有起步。聽了李炳亭先生的報告,我的負罪感油然而生,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慾望在我心中燒得實在難耐。今天這節課,孩子們在小組中你湊一點,我拼一點,大家再合成一句話。結果表明,這種“大家唱”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

美國國家教育實驗中心有個調查數據:從學習24小時後的檢測結果來看,只通過講授法獲取知識的鞏固率大約是5%;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鞏固率大約20%;利用多種視聽手段,比如多媒體獲取知識的鞏固率大約30%;而通過交流討論後知識的鞏固率可以達到50%以上。

實踐和理論都證明:小組學習是最有效的。李炳亭先生指出,按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纔會有生命的狂歡。現在備課時,我總是這樣告誡自己:給足小組學習的時間,才能讓學生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語文《桃花心木》教學反思6

《桃花心木》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整節課我覺得有幾處比較滿意:

1.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交流,組內展示”這一環節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2.適當牽引。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並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麼不理解?並讓學生聯繫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引導學習。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指導寫法有一定的難度,因爲直接指導容易顯得生硬,間接指導又怕效果不佳。最後我想出藉助談話引出《白楊》課文,由此及彼,讓學生既學會閱讀方法中的相關聯想,又不露痕跡的進行了寫法指導。

當然,這節課由於課堂調控不當,也有很多失誤。

1.小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應的句子,卻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2.朗讀指導不到位,針對重點環節,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朗讀,提升空間有限。如果能夠砸實一段的朗讀,對於朗讀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

改進措施:

今後在授課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孩子 們進行適當地引導。提出的學習要求應該有層次,這樣纔會對全體學生都有教育效果。今後我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