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古詩兩首》的教學反思

語文《古詩兩首》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古詩教學歷來有板有眼,走得比較規矩,要求清晰,目標集中,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體悟與想象相得益彰。上週學習兩首古詩,也基本沒有太過費勁,預設的任務順利完成。

語文《古詩兩首》的教學反思

鬱悶的是,不少老問題照樣存在。比如學習差距的問題,理解能力強、想象豐富的同學,對着僅有的二十幾個字,能夠迅速在心裏勾畫出一幅相應的活色生香的畫面,並滔滔不絕、有聲有色地在描述中展示自己的思維、情蘊,讓人不得不感嘆其生成的速度和深度。而學習比較困難的同學,哪怕重複前面同學的理解,也是鸚鵡學舌,勉爲其難的,更不要說將整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表述。

再次,是古詩老面孔新內容的問題。怎麼叫老內容呢?當前對繼承老祖宗的優秀文化遺產還是比較熱衷的,三歲小孩搖頭晃腦“秀”古詩的場景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但很多時候,這些孩子的積累都是有口無心的,有些甚至似是而非。但這給了他們資本,看看他們在課堂上面對“老面孔”時沾沾自喜、揚揚自得,迫不及待地張口吟誦的樣子,就可以感覺到他們當前的自滿心理,他們已經在暗示老師:這首詩都已經會背誦了,還有必要再學習嗎?這種狀態下的課堂往往是浮躁的,淺薄的,“小富即安”的。而作爲邁向高段語文的古詩教學,當前更迫切的任務並不是會背會默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詩句所營造的情境,體悟詩人的情感和思緒的問題,甚至是學生自主地解讀古詩的方法和能力的問題。通過這些新問題,我們明顯地感受到課堂上學生思維的差距和不同的情感響應力。而作爲“老面孔”的.負面影響,在課堂上也的確不容小覷。

再者,作爲教學的難點,也即教學的核心環節——關於詩境和詩情的讀悟,沒有恰當的引領方式,沒有跟學生的興趣點結合,也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我們是採用因果溯源、由點到面的方法,從全詩濃郁、深沉的惜別情味出發,在全詩中尋找、感知、咀嚼每一個帶給你這種情味的觸發點、生成點,由此體會詩句凝練、精當、傳神的表達效果。而《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我們則引導學生捕捉詩眼——一個最能體現詩人的情緒和意味的字,“更”,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不斷放大這個“更”字,感受到“更”字背後極爲豐富的意蘊和場景。在這裏,學生讀到了一個又一個舉杯話別的場面,讀懂了一句又一句洋溢着深情的話語。“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中的這句歌詞那麼真切地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藉着複習鞏固的時間,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我又補充延續了一個反扣文字、關注語言的環節:你認爲還有什麼文字可以在詩中替換這個詩眼“更”字?學生提出了“還”“又”“再”三個字。通過對比引讀,學生很快發覺:用“更”字讀起來更加琅琅上口(詩句的音韻感,後鼻音的字比較亮、比較有勁);用“還”字沒有體現詩人非常非常希望老朋友幹完這杯美酒的心意(殷切的希望);用“又”字,跟離別的場景不搭……儘管學生的表達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感覺到學生體悟文字的努力和專注,甚至直覺。總結時我強調了詩人對文字的斟酌,古詩在表達上的凝練和傳神的特點,學生似懂非懂,點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