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一試題 > 高一語文下學期第六單元期末測試題

高一語文下學期第六單元期末測試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

高一語文下學期第六單元期末測試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

A、句讀(du)經傳(chuán)囷囷(qūn)極妍(yán)

B、轆轆(lù)輦來(niǎn)參差(cēncī)勖爾植(xù)

C、謬賞(miù)浚其泉源(jùn)珠礫(shu)剽掠(piǎo)

D、黜(chù)惡直欄橫檻(kǎn)邐迤(lǐyǐ)長人者(zhǎng)

2、下列各句中的“師”的詞義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吾從而師之②吾師道也③師道之不復

④則恥師焉⑤或師焉,或不焉⑥孔子師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②⑥/③④⑤

3、下列語句分類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1)振之以威怒(2)宏茲九德(3)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4)雲銷雨霽(5)早繅而緒(6)或師焉,或不焉

A、(1)(3)B、(2)(4)C、(3)(5)D、(1)(6)

4、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爲度B、不抑耗其實而已

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D、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5、下列各句,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中的“古文”與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古文”同義,即先秦兩漢散文。這句話出自韓愈的《師說》。《師說》抨擊了當時士大夫有疑惑而不從師的不良風氣,論述了要從師學習的道理。

B、《諫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疏是一種文體,指臣下寫給皇上的奏章。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是駢體,但是它一反六朝以來駢文內容空泛、無病呻吟的文風,闡述了當國者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賞罰分明等觀點,很有現實針對性。

C、《種樹郭橐駝傳》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他與韓愈共同倡導了唐代古文運動。《種樹郭橐駝傳》用對比和映襯手法,啓發上層統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使他們休養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

D、《阿房宮賦》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杜牧。賦是一種文體,介於散文與韻文之間。《阿房宮賦》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治者的窮奢極欲,並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

二、默寫(15分)

6、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7、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

9、各抱地勢,。盤盤焉,囷囷焉,,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10、歌臺暖響,春光融融,,。

11、,函谷舉,楚人一炬,。

12、嗚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三、閱讀題(70分)

(一)

嗟乎!!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其可怪與歟!

14、下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理)

B、小學而大遺(丟棄)

C、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低於)

D、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糊塗)

15、在橫線上填上原文中的句子

16、下列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欲人之無惑也難矣(2)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3)句讀之不知(4)擇師而教之

A、(1)和(2)相同,(3)和(4)相同

B、(1)和(2)相同,(3)和(4)不同

C、(1)和(2)不同,(3)和(4)不同

D、(1)和(2)不同,(3)和(4)相同

1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不恥相師

(2)句讀之不知,惑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18、本段中,作者批判了三種錯誤的態度,分別爲(用原文句子回答)

19、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本段古今對比,讚美“古之聖人”,批評“今之衆人”,指出他們在學習上的態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論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還論述了從師的原則,還指出學習不要有門戶之見。

C、本段重點批判了當時恥學於師的惡劣風氣。

D、本段從論證方式上來看,着眼於“破”,從正反兩方面逐層批判了“今之衆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

(二)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人,輸來其間。,,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20、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杳不知其所之也

(2)盡態極妍

(3)縵立遠觀

21、在橫線上填上相應句子並翻譯

(2)翻譯:

22、找出文中三處比喻句

23、對本段文字內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整段文字寫宮女珍寶衆多,表現了宮中統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B、“爲秦宮人”以上幾句寫衆宮人的來源——從六國掠來。其中“王子”“皇孫”指的是六國諸侯的兒子、孫子。

C、“明星熒熒……焚椒蘭也”,這四個分句用多種修辭手法,寫宮中美人之多,在寫法上充分體現了“賦”的鋪陳特點

D、宮中珍寶之多,一方面表現出秦王朝統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出他們搶奪劫掠的行徑。

(三)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源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24、下列加點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②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③戒奢以儉④必竭誠以待下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25、(1)“聞”的對象是什麼?

答:

(2)上述句式主要有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

26、作者認爲,人君應怎麼做?(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

27、從論證方法的角度來賞析,本段至少用了兩種方法,它們分別是論證和論證。這樣有什麼表達效果?(四)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瘻,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植,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勝,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爲哉?”

2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有類橐駝者(2)名我固當

(3)駝業種樹(4)早實以蕃

(5)其土欲故(6)既然已,勿動勿慮

29、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舍其名,(郭橐駝)亦自謂“橐駝”雲

B、皆爭迎取養(郭橐駝)

C、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駝)也

D、有問之,(人)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30、下列加點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雞狗不得寧焉

B、其鄉曰豐樂鄉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C、他植者則不然有穴窈然

D、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斂貲財以送其行

31、根據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勝”,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木之性”?

(2)很多人對樹“雖曰愛之,其實害之”,從文中找出最能表現其危害的兩句。

32、對選文第三段內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本段通過郭橐駝的回答,使人們瞭解他種植樹木技藝高超的原因。

B、本段一方面承上,一方面啓下,既解釋了課文第2段羅列的現象,又爲課文第4段提示主旨做好了鋪墊。

C、“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是總括種樹經驗。在這以下,從幾個層次上作具體論述,先在理論上作說明,次談實踐中種植方法,接着,又從正面論述,敘述了他植者的種植方法。

D、本段郭橐駝將自己與其他種植者作了鮮明的對比,話說得一針見血,但又無絲毫盛氣凌人之感。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

題號12345

答案BBDCD

二、默寫題(每格1分,共15分)

6、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7、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8、師不必賢於弟子,術業有專攻。9、鉤心鬥角,蜂房水渦。

10、舞殿冷袖,風雨悽悽。11、戍卒叫,可憐焦土!

12、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13、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三、閱讀題

(一)(20分)

14、A(3分)

15、(3分)(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官盛則近諛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6、(3分)B

17、(1)(2分)不以互相學習爲恥。

(2)(3分)(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

18、(3分)(1)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2)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3)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19、(3分)B

(二)(18分)

20、(3分)(1)到(2)姿態美好(3)久

21、(1)(2分)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2)(4分)把玉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

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

22、(6分)(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綠雲擾擾,梳曉鬟也。

(3)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23、(3分)B

(三)(14分)

24、(3分)C

25、(1)(1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排比、比喻。(1分)通過比喻引出話題或中心。(1分)

26、(2分)居安思然,戒奢以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7、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4分)

作用:比喻論證,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同一問題正反兩方面論證,說理更加透徹。(2分)

(四)(18分)

28、(6分)(1)類:像(2)名:取名或叫,稱

(3)業:以……爲業(4)實:結果實

(5)故:舊(6)已:通“矣”

29、(3分)D30、(3分)D

31、(1)(1分)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

(2)(2分)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32、(3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