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檢測試卷(附解析)

高二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檢測試卷(附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一、 語文基礎知識66分(每小題3分)

高二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檢測試卷(附解析)

1.下面句子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 舉:發動

B.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舍:築舍定居

C.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 歸寧:出嫁女回孃家省親

D.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樂

2.下面各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①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罵 ②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當道:在路上

③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案:文件、公文④蓋嘆酈元之簡、李勃之陋也 陋:淺薄

⑤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忽微:極微小的事

⑥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 原:原來,以前

A.① ② B. ③ ④ C. ⑤ ⑥ D. ④ ⑤

3.下面句子加點詞古今基本同義的是( )

A. 吾社之行爲士先者,爲之聲義。

B.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C.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

D. 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多而竅

4.下面句子加點詞古今意義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 酈元以爲下臨深潭

B. 與風水相吞吐,有款坎鏜塔之聲

C. 明月半牆,桂影斑駁

D. 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5.下面句子加點“殆”的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

A.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B.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C. 勾踐棲於會稽,修政不殆

D. 思而不學則殆

E. 酈人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6.下面句子加點詞不作人稱代詞的一句是( )

A. 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

B. 桴止響騰,餘韻徐歇

C. 古之人不餘欺也

D.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7.與成語“完璧歸趙”加點“歸”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知其幸與不幸,則其歸書必速

B. 田園將蕪,胡不歸?

C. 後五年,吾妻來歸

D. 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此織也?

8.下面加點詞與“軒凡四遭火”中“凡”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大凡讀書之人皆然也

B.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C.臣是凡人,偏在遠郡

D.已爲牆,凡再變矣

9.與例句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A.餘固笑而不信也

B.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C.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D.斯固百世不遇也

10.與例句“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加點“卒”意義相同的一項( )

A.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誅連

B.倉皇東出,未及見卒而士卒離散

C.初,魯肅聞劉表卒

D.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

1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B.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出於人歟

C.本末倒置,吾未見明也

D.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12.與例句“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加點“望”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

B.縵立遠觀,而望幸焉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與客泛遊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13.下面句子“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 佯狂不知所之者

B. 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

C.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

D.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14.下面句子加點的“於”不表示被動意義的一句是( )

A. 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B. 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C. 函樑君臣之首,入於太廟

D.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15.下面句子加點的“乃”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16.下面句子加點“而”的用法、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

A. 某所,而母立於茲

B.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C. 微風入焉,涵淡澎湃而爲此也

D.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E. 汝妹在吾懷,呱呱而泣

17.句子加點“其”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 其孰能譏之乎?

B. 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

C.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D.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18.下面句子加點詞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半山居霧若帶然

C.天若有情天亦老

D.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

19.下面句子加點“焉”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倥倥焉,餘故笑而不信

B.於是,餘又嘆焉

C.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D.五人者,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20.與例句中的加點詞活用情況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買五人之竇而函之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

D.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1.下面一組句子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哪一句與其三項不同(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

B. 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C.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

D.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2.與例句中的加點詞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人皆得以隸使之

A. 吾得兄事之

B. 安得屈豪傑之流

C.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D.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題。(12分)

豐樂亭記

歐陽修

修(歐陽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漪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爲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爲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②幹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爲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親歷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陽修記。

【注】①淆(wěng然:水盛大的樣子。②涵煦:滋潤化育。

2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俯仰左右,顧而樂之 顧:向四周看

B.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間 介:處在中間

D.掇幽芳而蔭喬木 掇:採摘

2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因爲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B.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

闢病梅之館以貯之

C.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爲魏之私人

D.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

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

2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以樂生送死

B.休養生息,涵煦於百年之深也

C.因爲本其山川

D.幸生無事之時也

26.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敘述作者治理滁州,開地建亭的事,開門見山,緊扣文題。也爲末段的點明中心埋下伏筆。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敘寫五代戰事頻繁,唐朝豪傑並起,這正是爲了烘托當時“豐樂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豐樂”二字貫穿其中,但意義則有轉換,第一段的“豐樂”意爲豐山美景可樂。第三段的“豐樂”則爲豐年可樂。這種暗換概念的寫作技巧,堪稱絕妙。

D.《豐樂亭記》與《醉翁亭記》均寫於作者貶謫滁州時。文章開篇雖有貶謫荒涼之地的酸楚,而隨後則是爲朝廷歌功頌德,並抒發與民同樂的思想。

  三、譯句、默寫、鑑賞(22分)

2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

譯文:

(2)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

譯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譯文:

28、閱讀下面一篇唐代散文,然後回答問題。(8分)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①;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爲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②。況陽春召我以煙景③,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④天倫之樂事。羣季⑤俊秀,皆爲惠連⑥;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⑦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⑧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注:①逆旅:旅館。②良有以也:真是有道理啊。③煙景:春意朦朧的景色。後文“大塊”指大自然;“文章”指爲寫詩文提供的絢麗情景。④序:談論。⑤羣季:諸位弟弟。⑥惠連:即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之弟謝惠連,幼聰敏。後文“康樂”指謝靈運。⑦羽觴:文中指酒杯。⑧伸:抒發。

有人說這篇文章傳達了一種人生如夢,應及時行樂的消極傷感的思想。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爲什麼?(8分)

29.(6分)按提示語在橫線上填上正確內容

﹝1﹞.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併力西向, 。

﹝2﹞.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

﹝3﹞.思厥先祖父, , , 。子孫視之不甚惜。

 參考答案與題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ADBBAEBADBCADBACDADCAB

1920212223242526

CDCBABABD

23.B(按,查看)

24.A(均爲動詞,探求。 B.助詞,襯音作用/代詞 ,指“病梅”。 C.連詞,表並列/介詞,表憑藉 D.轉折連詞,可是/表修飾關係的連詞。)

25.B(休養生息,指國家大動盪或大變革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發展生產。 A.送死,古義是送終,今義是找死。C.因爲,古義是因此替,今義表原因的連詞。 D.無事,古義是沒有戰事,今義是沒有事情。)

26.D(文章沒有流露“貶謫荒涼之地的酸楚”。)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飲到滁州一處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聽,在州城南百步遠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它的上面有豐山高高地獨自聳立,下有溪水幽靜地深藏山谷,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勢盛大,向上噴涌。我上下左右觀看,非常高興。於是鑿開岩石,疏通泉流,開闢出一片地方建築亭子,與滁州的人們前往遊樂。

滁州在五代戰亂的時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當年,太祖皇帝曾率領周朝的軍隊在清流山下打敗李壕的兵馬十五萬人。活捉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於滁州東門之外,於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當地的山川形勢,研究地方誌,登上高處嘹望清流關,希望能找到皇甫暉、姚鳳被擒的地方。但當年親歷戰事的人都不在了,因爲天下平定已經很久了。自從唐代政治頹敗,海內四分五裂,天下豪傑並起,相互爭奪,到處都是敵對政權,數也數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聖人出世,四海統一。過去憑藉山川險阻稱王稱霸的人,有的被剷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間,冷清清地只見清流山依舊高聳,清流河仍然清澈。想問當時戰爭情況,經歷過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於江淮之間,地方偏僻,是船隻車輛、商賈遊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情,安心於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誰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如雨露滋潤、陽光普照達百年之久呢!

我來到這裏,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閒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擡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蔭涼於茂密的喬木,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衆也爲年年穀物的豐收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於是爲他們推求這裏的山川形勝,敘述這裏風俗的美好,使民衆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爲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衆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便寫了這篇文章,並給亭子起名爲豐樂。

27.①百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情,安心於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

②我來到這裏,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閒適

③使民衆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爲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28.示例1:不同意。文章以天地宇宙爲廣闊背景,在展示博大胸襟、蓋世才華之中,慨嘆人生短暫,激勵人們珍惜時光,努力奮進,其基調是積極的、健康的,有一種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感染力量。

示例2:不同意。面對天地之大,作者雖有“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的感慨,但文章主體部分描寫的李白和他的兄弟們歡聚桃李園的圖畫(在朗月當空、景色宜人的春夜,在桃李芬芳的名園,李白和他的兄弟們歡聚一起,圍坐在花蔭下,飲酒當歌,撫琴賦詩,暢敘天倫之樂),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美好,能夠激發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因此全文傳達給讀者的是珍視現時幸福、熱愛美好自然、熱愛生活、不斷進取的積極健康的情緒。

學生回答“同意”,且大體能做到自圓其說,亦可。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