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作文10篇【推薦】

文言文作文10篇【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爲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作文10篇【推薦】

文言文作文 篇1

在紫鈴閣裏,紫鈴和9個甜心正去爺爺的智慧閣裏,爺爺有重要的事情要宣佈,紫鈴進去時,看見露露在喝奶茶,紫鈴疑惑的說:“露露?你怎麼在這?”爺爺嚴肅的說:“露露是冰雪家族的三小姐,當時你和露露受人追殺,我只好把你送到日乃森和山本家,離音和暗夜當時在美國,才逃過一劫。另外,黑暗界有重要的事情,所以,暗夜回去了。最後,就是你和離音,露露組成一個“冰雪ve”組合,成爲偶像,知道了嗎?”3個少女異口同聲的說:“知道了,爺爺。”

守護者這邊

漓茉哭着說:“我們真錯了,只是可惜,現在再說對不起太遲了,真的應該相信亞夢的.。”唯世發狂的說:“不,不是的,亞夢傷害了海里,是這樣的。你說,海里,是這樣,對嗎?”海里看着唯世發狂,心縮成了一團,她用顫抖的聲音說:“對不起,我欺騙了大家,對,是我傷害了大家和亞夢。”唯世瘋狂了,他說:“你,你太過分了,枉我還相信你,你,你給我滾!”一巴掌過去,海里狠很的摔在地上。她難以置信唯世會打她,就因爲一個日乃森亞夢,心裏嫉妒的火焰在燃燒着,這時,她變了:酒紅色的長髮,紅色的眼睛。”一個甜心出現,和她一個樣。灰不見了。海里問:“你是灰的進化邪嗎?”甜心點點頭,沒有說話。守護者看見了,他們很吃驚。

文言文作文 篇2

呱呱墜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歲,還不知道牛的樣子。幼小的豬,(小孩)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豬的公母。人們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終卻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個時候,兔子從洞穴裏出來的神態,不是街市之中能夠看見的。

現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塵埃飄拂,遮天蔽日。土地乾裂,縫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遇到這樣的`水災,草舍都被沖走。想修繕而不能,人們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這樣的異象,並非上天的罪過。

你難道看不見砍伐樹木焚燬森林,草木蔥鬱的山變得荒蕪。極目遠望,萬山都光禿禿的。百尺高的竹子,都做成了竹筷子。對於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與)劇毒蛇王,都成爲盤中美味。工廠黑色的廢氣蒸騰上升,上達瑤池。貧窮之地招徠商賈,以增加他們的財富。然而方圓千丈之內,連蘿蔔都不能生長,九天之上,星河也不能看見。

哎!人們漫山遍野地設下捕獸的機關和抓兔子的網。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河海里的水已變得漆黑,各種廢水還在不斷向其中排放。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砍木伐竹,張弓等獸,以至鹿不能奔跑,鳥不能自由飛翔,螞蟻不能羣居,野獸鬃毛豎起也不能看見。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

人們呼吸着濁氣,整天昏昏沉沉。天不再藍,水不再清澈。沒有烏雲,天空爲何陰沉?旭日升起,太陽光彩明亮的樣子也不復存在。看人間,鳥飛而不敢落下,很少能看見野獸成羣奔跑,在這樣的時候,到哪裏去能乞求到青天?

慶幸的是人知道這種災難,人能夠改變這樣的狀況。然而,國家制定法令,民衆有幾個能遵守執行,就無法知道了。

現在天下多災多難。北國井枯,(即使)陳後主再次到來,(也只)當與姓孔與姓張的兩個妃子一齊死在井底;南疆大水,(即使)大禹還活着,(也)只能扼腕嘆息。人們不歸罪於自己而歸罪於造成旱災的鬼怪,不責備自己卻責備共工。不可這樣做啊!城市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應當考慮到子孫後代。人們已經知道後果的嚴重性。然而力行改變,則是那些當權者要思考的。阿諛奉承的小人,捨棄而不要憐惜;國家的蛀蟲,捨棄而必定要追究。

我所夢想的是,河流邊上,楊槐青翠叢雜,舍邊空地上,柳樹榆樹稀疏而均勻地排列着。芳香的蘭花和野草長得十分茂盛。看見柳枝,但人們不去折斷它;看到草坪,但衆人不去踐踏。在街巷之間徘徊散步,眼睛不再迷茫,鼻子不再堵塞,鳥悠適而不怕人,鯽魚偶爾被水邊的動靜驚走。

人是天地所生。現在反而殘害萬物,這(如同)是生下來就吃母親的野獸。現在不應當目光短淺,遺禍子孫。應當作長遠之計來福廕萬代。

今天我執筆於此,所想的是,屋旁長有早蟠桃一株,如今應果實累累。桃樹的枝丫斜伸向水面,我想再駕小舟,拾起它落入水中的桃子,扔進豬圈。坐在銀杏樹下,觀看兒童在樹下嬉戲,在磚鋪的小道上閒適地散步。扼腕嘆惜水中沒有種植菱藕幾株。夏天炎熱的時候,就可以摘菱聚蓮,燒煮成粘稠的粥,侍奉親長。

文言文作文 篇3

煌煌京洛,昭代文治。周公定鼎,事燦星馳。衣伊闕兮帶洛水,開金谷兮倚翠微。西扼三秦之咽喉,東收齊魯之漁鹽,北鄉燕趙之廣闊,南匯湘楚之肥饒;且依黃河,以爲映帶,澤萬畝之良田;伏牛橫亙,以爲眉眼,造千里之廕庇。偉哉運河,溝通南北之豐產;雄哉絲路,濟輸東西之瑰麗。復有聖明,危坐明堂,來九夷之梟首,御天下之烝烝。百家臣子,鹹集於此,授百姓以教化;陶竇大富,齊擲萬金,築亭臺與樓閣。絕國使者,來覲聖明,斐中原於海外;公倉私廩,俱以豐盈,小戶樂足,大家殷富,章臺折柳,金谷攀樹,別情憂愁,不知何物。玉石沙礫,金銀作木。此東都之極盛日也,其景萬端,極盡筆力而不逮十一;潘江陸海,亦難全述。

惜哉惜哉!沖天一炬,舊景全非。牽子負老橫道哭,橫門淚作傾盆雨。墟里餘煙,百里不散,黎民百姓,爲禽獸食,王侯家女,允爲私婢,舊時妝鏡,日日顏煥,今止十日,海獸葡萄皆漫滅也!太倉所藏,上陽所妝,橫行太液,恣意未央。斫析官柱,傾倒籬牆。御園舊物,十世所珍,九代所藏,經營持愛,置之幽廊。一旦傾頹,毫不能有!白骨蔽野,千里無煙。漢魏古都今作古,隋唐千城化塵土。僭用太廟,以爲狸祠,列祖列宗,盡蒙辱。詩人身死,能度盛唐之曲?梨園寥落,可作霓裳之音?教坊子弟,白髮俱新,路人問焉,徒揮鋤而不顧。比洛邑之極衰日也,疇昔神都,湮滅青蕪,中州耗敦,榮華難復。

數代烽硝,攻伐不己,其爲要衝,地在中都,舊丁未去,新兵既來,珍器貴玩,遊弋一空;不可奪者,烽炬置之。如此以往,洛邑之富饒,三世而斬。明元以來,新都於燕京,突兀崢嶸之士,舟車載之北上。舊城以東,言皆離黍;昔日金城,遍穴鼯鼬。洛陽橋下,盡蕎麥青青,春秋逝盡,歲月崢嶸。惟餘伊闕之殘佛,馬寺之清鍾,冷清自持而已。

然自傾頹以後,文化豈不興邪?雖非都邑,亦爲大郡,數代豪傑並起,隋唐之風,亦未遽衰。及至近代,解放中原,重興建設,齊鑄偉篇,實未有之功業。飛樑新構,輪車急轉,齊雲落星,直搗青天,彩虹穿帶,橫絕洛水,芳園喧妍,佳客留連,豈不安居,遠遊思旃,季鷹歸未,江寧冰寒。

吾輩吾儕,忝爲國才,雖無仲墨之賢,亦應具孫匡之專。國之有命,豈不盡力,天將降任,奚復敢言?淥水法法,青山茵茵,諸君勉勵,齊築偉勳。古今之事,西周之後三千年之興替,何也?維人心之鄉爾。後之冢宰,豈能不鑑之而參省乎?

浮生若夢,百代匆匆之過客,萬物一瞬而已,朝菌晦朔,蟪蛄春秋,何以狎歡?惟披甲策馬急報效也。某年月日,洛陽王某記。

文言文作文 篇4

吾十又三歲,父念吾孑然居家,恐孤無趣,遂養一貓。初臨,懼生,蓋幼稚,無奇,性乖,故倍愛之。其脣紅齒白,毛髮如雪,斑點隱約,額有灰影,體玲瓏妖嬈,約二寸,重不足一斤,然鳴聲清脆,堪比天籟。苦思妙詞,命之,然才疏學淺,無一合意,終擱置,呼其曰“喵咪”。

朝夕相伴兩載,吾貓秉性甚奇,唯從吾,高呼必至,親如摯友。一日居家,喚之未至,以爲異。遂出門,吾貓其目偌大,定神專注,伏地躡聲挪步。吾虛聲掩門,靜待以觀。許久不見動靜,乍撲身,健步如飛,一躍半米,張利爪,露獠牙,擒一鼠。吾雀躍大喜,以爲矜。爾後行甚詭,既擒鼠,然久久不食,驅之,繼逐之。怠,放鼠自由。吾觀之,不解。數月後,四屋竟無鼠輩之亂耳,家人皆喜。時翩躚兮與玩具共舞,忽俏皮兮與靈長同樂。猶寒冬投窗之陽,似炎夏沁脾之冰,大慰人心。

未幾,因求學,離家,倍感思之。以爲無朝夕相伴,貓定相忘。歸家似箭,喚之,翹首擺尾,神情欣喜,吾抱起,不捨放之。吾貓懼冷,常染風寒,屆時必呵護有加,不敢怠慢。

年末歲尾,正值吾十又六歲。貓身漸豐,略顯臃腫,大腹便便。數日,產五仔於舊箱之中。倍感欣喜,常常蹲身,靜觀之。恐其無飽食,親臨廚,偷得大魚,喂之。爲其子命名,待如寶,親密無間。數次曾欲吾貓取一愛名,終不得,甚沮。

歲月匆匆,轉眼十又二載有餘,吾多年求學外地,愛貓一如既往,貓待吾始終如初。然天有不測風雲,貓有旦夕禍福。問詢赴家,覓貓數日,終無果。悲憤欲絕,吾貓天性乖巧可人,人皆憐之疼之惜之。然何人如此喪心病狂,毒害吾貓致死?俗事之擾,遽爾無蹤。生何匆匆,猶隔夜之明曇;死何茫茫,如短命之孤魂。追憶往昔,不禁熱淚盈襟,嗚呼哀哉!虔首叩拜,冀爾享歡顏之樂!

學畢,形單影隻,每每孤獨,必念貓。奔波乏累,曾謀養新貓,陪伴一旁。然失貓之痛,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終不捨忘懷,遂未再養。今書此文以表緬懷,徒增感傷。

文言文作文 篇5

薄暮而曀,雲歸而萬物暝,鱗雲蔽天,或明或暗。倦鳥歸窠,雲隙窺天。倏爾狂風漫卷,作則飛沙走土,措手不及,爲風所制。樹影婆娑,沙沙起浪,若乳虎嘯林。如麻雨腳,紛至沓來。點樹,擊石,融水。悄然來去,潤物無聲。空氣清潤,雨絲微涼,微風拂面,其喜洋洋者矣。若夫雷鼓聲響,竟有豔日撥雲,天見鈞分,東墨西赤,晦明交融,電閃雷鳴。至若霞光溢天,霶霈傾盆,忽有一虹飛誇南北,明滅可見。

夜至,皓月當空。厚雲歸,爲朵,爲盾,唯近月處留葉狀闕處。月明如洗,靜如鏡,若魚眼。遠天澄如水。風起,雲動,月遮。蔽月處,雲熠燿。天若河,雲似岸,鉤月作帆使。惟嘆無星波光見。

觀天之樂何極!

文言文作文 篇6

撥開歷史的煙雲,靜心傾聽來自過去的迴音,那個隨歲月而陷落的文明猶現。

——題記

曾幾何時,那一篇篇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文言文如秋風掃落葉般在語文教材中逝去了蹤影,讓人感到百般惋惜。可想而知,這雖然減去了我們的負擔,可是又有誰真正過意得去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文言文所處的年代與我們相隔甚遠,在當下早已落後,單從學習困難的層面上來說,這就造成了文言文字詞難解,讀來費口舌,讓人力不從心。可是,但憑這些,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選擇讓文言文自生自滅了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文言文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的思想與內涵深植於民心。從《論語》《詩經》,再到《離騷》等,這當中每一篇讓人稱讚叫絕的著作不蘊含着古人的智慧?這當中的思想對如今仍有借鑑意義,它所帶來的.影響是持久的,是不可磨滅的。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的傳統文化便開始沿着這一主線,在各種思維的碰撞中展現出一副朝氣蓬勃的景象,在長期的積累之下有了豐富的色彩。

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瞭解古代的民風民俗和政治格局,同樣也能提升自身的道德輸氧。諸如“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些千古流傳的語句總是給我們啓迪,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擴寬了我們的思維,爲身處在嘈雜的世界中的我們指點迷津。以上便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他們沒有身處於如今物資條件充裕的年代,但他們具有精神上的富足便足矣。但思想上的匱乏卻成了現代人的通病,這讓身處在物質條件充盈的社會背景下的我們自嘆不如。

再如,歷史上記載重要史實的文獻多以文言文的形式來記載的。因此,學習文言文可以幫助我們再現歷史,從那一篇篇集無數智慧於一體的文章中挖掘出深刻的內涵來。文言文是最耐人尋味的,當中的一字一句都不能放過,懂得個大概之後,若再次攤開卷書定能有所得,感悟到其中的人文情懷。也相信我們每個人定能被其中大不同的風格和高尚的情趣所吸引,在此過程中提升自我。

歷史留給我們的這筆寶貴的財富不能丟棄,我們更應該充分學習,瞭解其中的內涵,再將其發揚光大。也相信我們在細讀文言文,領略到古人的智慧之後,努力提升自我,終能竭力書寫下常人難以企及的波瀾壯闊。

後記:這本是在考場中的一篇離題之作,但倘若沒有主題,倒還值得一看。也因我字寫得難看,葛老師在批改時便在文末留下了紅色的一排小字——“你的一手字在高考中會吃虧,如果不寫‘端正’點”。讀過這段樸實的忠告之後,我倍感溫馨,說明他對我還是比較認可,寄予期望的。也就讓這篇文章讓我銘記這次教訓,從現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文言文作文 篇7

據透露,這個作文題一共有1700多名高一學生作答,只有這篇高一年級12班路海月同學寫的文言文作文得了滿分。這篇爲何脫穎而出?文言文這種文體,是否已成語文作文高分的砝碼?東北師大附中語文教研室主任、這次作文閱卷總負責人劉立權老師對這篇作文做了點評。

高一就能辯證分析很難得

“這個文言文作文寫得不錯。”劉立權認爲,從這篇作文中,能夠知道這個孩子讀過很多文言書,“一是作文中用了一些典故以及成語,可以看出這個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定的積累,比如文中引用了韓愈的.文章,還有鴻鵠和鳳凰涅盤的比喻;二是學生能夠做出辯證分析,能夠從利和弊兩個角度辯證地去分析。”劉立權透露,對於高一學生來說,辯證分析能力還不太成熟,所以這篇作文能夠辯證分析很不錯,語言流暢。“也不是說十全十美,只是相對好一些,打滿分來鼓勵學生。”劉立權說。

半數文言文作文“弄巧成拙”

那麼,面對高考作文,學生是否可以寫文言文“衝高分”呢?

劉立權認爲,文言文、白話文都可以,但建議絕大多數學生寫白話文,“如果學生文言文基本功不紮實,還很可能弄巧成拙,所以不建議許多同學寫文言文。”劉立權老師透露,“前幾年我省高考作文中,也有過用文言文寫獲滿分的例子,但在我省高考試卷中很少見,高考作文文言文出現頻率大概約爲千分之一。”而在這些千分之一的高考文言文作文中,劉立權認爲寫作的效果是“50%還可以,50%弄巧成拙”。

絕大多數學生都沒跑題

那麼,文言文的寫作方式,是否是現今學生作文所推崇的一種高分作文的文體呢?

劉立權認爲,這個作文題比較簡單,絕大多數學生都不跑題,“有的同學把材料內容改了,有的同學完全把材料拋開,而大談特談代溝問題、選擇問題、中國教育的急功近利問題,這就有一點偏了。這個作文應該寫對網遊問題的認識,或者剖析截然相反的原因。如果拋開這個問題去寫課外班、去寫偶像,去寫家庭收入等方面,那就是完全跑題,這次答卷大概也有1%~2%的學生跑題了。”

文言文作文 篇8

我輩作文,必幾經刪潤①,而後文成。聞歐陽文忠作《晝錦堂記》,原稿首兩句是:“仕宦②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再四改訂,最後乃添兩“而”字。作《醉翁亭記》,原稿處有數十字。粘之臥內,到後來又只得“環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爲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聞吾鄉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於壁,逐日熟視,輒④去十餘字。旬日以後,至萬無可去,而後脫稿⑤示人。此皆後學所當取法也。

①刪潤:刪改和潤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進士。④輒:總是。⑤脫稿:(著作)寫完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富貴而歸故鄉A.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B.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小題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於壁,逐目熟視,輒去十餘字。

【小題3】“此皆後學所當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體指什麼?(3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2】每寫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貼在牆壁上,天天仔細閱讀,每次總會刪除十多個字。(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後成文。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例句中的“而”起連接作用,把兩個動詞連在了一起。A表修飾,B表連接,C表並列,D錶轉折。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

點評:平時學習中,對於文言虛詞、多義詞要多加比較,知道它有幾個意思,並分別舉出例句,積累下來。遇到多義的文言虛詞、實詞後一定要加以聯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該詞是什麼意思,這樣熟能生巧。考試時再遇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區別開了。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有“成”“ 熟”“ 去”,根據語境理解這幾個字,分別譯爲“寫成,寫好”“仔細”“刪掉”。瞭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後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在原文中找到題幹中的句子,到它的前面去尋找答案,因爲代詞一般指代前面的內容,句中的“此”即是題幹所說的“法”。理解可知,指前面的“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後成文”這一概括性的語句。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提取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點評:審題後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找到相關的語句,進一步精讀之,確定哪些語句與題幹要求相符,提取出來即可。題幹中要求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必須用原文語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語句。

文言文作文 篇9

也許是因爲剛剛開學,對於課程還有那麼些許的新鮮感......

打開課本,兩則文言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細預習,翻譯,瞭解,學習後,我彷彿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懂得讀課本的一,二年級的學生了,而是可以通過文章本身,看透它的本意的大孩子了!

《學弈》,在仔細地進行自學後,其實它的本意是告訴我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其實這些道理我們很小就明白了,但是隨着年紀的增長,我學到的不止是學習的道理了!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啊!人生就像是公共汽車的司機,你的一生就是公共汽車的路程。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站牌,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有的過客是要和你共度一生的,有的過客則是到此爲止的。只有你小心翼翼地開車,看好前方的道路,你纔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停在適當的`站牌前,至於停留的時間......你自己是最清楚的......

還有一篇是《兩小兒辨日》,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仔細觀察,無論什麼建議,反駁,都應該是有理有據的。還有一點是說,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只有觀察生活,你纔會有一個美滿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這兩篇文言文的作者孔子以及孟子都是在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獲得人生啓示的。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啓發。

你會

發現

生活,不過如此

幸福,不過

是看自己希望幸福的人

幸福......

文言文作文 篇10

時光不會倒流,時光穿梭機也未製成。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回到歷史的驛站,去感受祖先們的生活,去領悟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繼承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呢?這就只能靠書面語言,靠閱讀我們祖先用文言文寫就的書籍。文言文,是我們走近古代,走近歷史的橋樑。

閱讀文言文,可以讓我們感受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

春秋時奔馳的戰車,戰國詞鋒犀利的說客,秦始皇修築的萬里長城,劉邦英雄氣短時的無奈,項羽烏江自刎的悲歌……通過閱讀文言文,我們的腦海中還原了這些歷史的生活場景。如果不閱讀文言文,我們就不會知道先祖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愛情嚮往;如果不閱讀文言文,我們就不會了解那“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元宵盛會;如果不閱讀文言文,我們就無法知道那歷史深處的真相,我們就無法走近先祖們昔日的生活。

閱讀文言文,可以讓我們認識中華民族的精英。

勇退秦師的燭之武,臥薪嚐膽的勾踐,冒死說理的觸龍,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孔子,不爲五半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陶潛,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是文言文,讓我們知道了我們民族的這些精英,讓我們看到了他們高大的形象,讓我們理解了他們高尚的品質,如果我們不讀文言文,不讀用文言文寫成的《報任安書》,我們就不可能知道拘而演《周易》的西伯,厄而作《春秋》的仲尼;逐而賦《離騷》的屈原,盲而著《國語》的左丘明;我們不讀《史記》,就不可能感受到太史公忍辱負重,“隱忍苟活”,“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

閱讀文言文,可以讓我們繼承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儒家的悲天憫人,仁義爲先,堅守心中的月亮樹,寧願“曳尾於塗中”,而不肯與權

勢苟合,這是道家的逍遙自在,潔身自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是浪漫主義的唐代華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盛唐現實主義的詩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婉約詞的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浪人物”,這是豪放派的高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這是王安石的諄諄告誡;“世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是蘇軾的千古一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是歐陽修總結的歷史教訓。我們如何知道這些古代文化遺產?靠的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文言文,靠的就是他們用文言文寫成的那浩繁的卷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