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答案1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1.選出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親

B.一則羨其不孤 羨:羨慕

C.二則羨其得學 其:代詞,自己

D.師惻然曰惻 然:悲傷或同情的`樣子。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寫了兩個人物,邴原和老師,請任選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你對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童子如果有志向(或志氣),我只相教,不祈求錢財。

3.“略”。(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閱讀答案2

閱讀並回答問題。

靖郭君將城薛①,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爲客通。”②齊人有請者日:“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日:“海大魚。”因反走。君日: “客有於此。”③客日:“鄙臣不敢以死爲戲。”君日:“亡,更言之。”對日:“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④,奚以薛爲?失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君日:“善。”乃輟城薛。(選自《戰國策》)

【註釋】①將城薛:將要修築薛地的城牆。②謁者:主管傳達通報的官吏。無爲客通:不要給納諫的人通報。③有於此:留於此,猶言留在這裏繼續說。④陰:庇護,蔭庇。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益一言,臣請烹( )

(2)靖郭君因見之(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臣請三言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鄙臣不敢以死爲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四處)

君 不 聞 大 魚 乎 網 不 能 止 鉤 不 能 牽 蕩 而 失 水 則 螻 蟻 得 意 焉

4.前人在評論選文時對“海大魚”三字連連稱妙,通讀全文,你認爲妙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你概括總結客的諷諫藝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增加;(2)於是

2.(1)我請求只講三個字。

(2)我不敢拿生命開玩笑。

3.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

4.造成懸念,使靖郭君對客所講內容產生了興趣,打破了進諫的限制。(意對即可)

5.用打比方講後果的方式去進諫。(意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答案3

原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

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

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閱讀題

9.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特:

(2)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宜:

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1)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翻譯:

(2)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翻譯:

11. 世俗與作者判斷“士”的標準是否一樣?請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回答。(5分)

12.文中三處使用雞鳴狗盜這一成語,分別強調了什麼?(5分)

參考答案

9.(1)只,僅僅 (2)應當 (共2分)

10.(1)而孟嘗君終於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逃脫出來。

(2)這就是(真正的)士不歸附他的原因。(共4分,意思近即可)

11.不一樣。世俗認爲“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而作者認爲“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見,世俗判斷“士”的標準比較低,能幫助孟嘗君脫離危險的便是“士”;作者判斷“士”的'標準比較高,能幫助孟嘗君稱王制秦的便是“士”。(共5分,判斷1分,理由4分,理由每個要點1分,意思近即可)

12.①第一處特雞鳴狗盜之雄耳,強調孟嘗君得到的不是真正的士;②第二處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強調孟嘗君的門客不能擔當起使齊國強盛的責任;③第三處雞鳴狗盜之出其門,強調真正的士不歸附其門下的原因。

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

文言文閱讀答案4

忌②數與齊諸公子③馳逐重射④。孫子見其馬足不其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及臨質⑥,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⑦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三千金。

【註釋】

①孫臏:春秋時大軍事家,在魏國受到龐涓的迫害,成了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協助下達到齊國,受到器重。②忌:田忌,齊國王侯,大將。③諸公子:指齊國王室子弟們。④馳逐重射:以重金賭注賽馬。逐,競賽。射:dubo,比賽。⑤弟:同“第”,但,只。⑥臨質:臨場賭賽。質:對抗。⑦輩:等級。

1、翻譯劃線句子。

答: 。

2、田忌取勝的前提是什麼?

答: 。

3、田忌取勝的關鍵是什麼?

答: 。

4、從賽馬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答: 。

5、從賽馬這件事可以看出,孫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文言文閱讀答案5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爲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爲死,或以爲亡。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爲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爲然。(節選自《陳涉世家》)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字。(2分)

①會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爲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與例句中劃線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記》)C.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等死,死國可乎?

【小題4】陳勝、吳廣爲什麼要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用簡潔的語言回答)(2分)

答案

【小題1】恰逢 、 首發

【小題2】C

【小題3】同樣是死,還不如爲國事而死,好嗎?

【小題4】略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詞彙的理解應注意:“會”在這裏是“適逢、恰巧遇到”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是多音字,有多種含義,常用來表示會議,會計等。“唱”是個通假字,通“倡”,“倡導”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實詞的識記與理解能力。

點評:識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之一。具體要求有準確理解實詞的常用義;辨別通假字及其本字,並解釋其意思;正確理解一詞多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準確理解古今異義詞的古義等。當然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能用已學過的文言詞語的意思,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

【小題2】試題分析:“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中的“以”是“因爲”的意思。A項中的“以”是 “比得上”的意思;B項中的“以”相當於“而”,表承接,不譯;C項中的“以”是“因爲”的意思;D項中的“以”是“憑藉”的意思。所以,選C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能力。

點評:考查文言文的虛詞,一般有“之”“於”“而”“以”“其”“爲”“乃”“焉”等,平時我們要結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熟知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不離句,理解文言虛詞也是這樣,把它放到句子裏翻譯翻譯就感知出來了,這樣纔不至於死記硬背。做本題的思路是:首先要理解例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然後分析幾個備選項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最後選出符合要求的選項。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字詞的理解,如:等→“同樣”的意思,不能理解爲“等着”;死→“爲……而死”的意思,不能理解爲“死亡”;國→“國事”的意思,不能理解爲“國家”。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語句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爲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4】試題分析:陳勝是一個洞察時局,敢於並善於鬥爭的人。爲了能有更多的人來響應起義,也爲了進一步發動衆人,陳勝、吳廣採用了一些起義策略,即他們抓住了人們對“扶蘇”“項燕”的懷念及遭遇的不滿,“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發動羣衆起義。

考點:考查學生篩選提煉總結文中信息的能力

點評:初中階段文言文閱讀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是在讀懂文言語段的基礎上對考生的進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側重於要求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尋篩選提取信息,找出原句並學會總結和概括,學生精讀文章,初步篩選,看清方向,明確方向,仔細分辨,識別障礙。

文言文閱讀答案6

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

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爲?”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王曰:“必爲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爲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鬆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①不可謂知類( ) ② 吾義固不殺人()

③ 請說之( ) ④ 子墨子九距之(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 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小題3: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①子 墨 子 聞 之 ②舍 其 粱 肉

小題4:用原文語句填空。(3分)

①墨子與公輸盤一見面,就向他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的請求。之後墨子又提出“________________”是想讓公輸盤答應他的請求。

②表明墨子與公輸盤假想的攻守戰結果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題5:墨子是用什麼辦法說服公輸盤的?請結合原文概述。(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明白事理②善良堅持道義(答“堅守道義”、“講道義”也可)③解說,解釋,說明 ④通“拒”仁

小題2:①墨子說:“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不停止攻宋呢?” (2分,重點考查 “胡”“已”的理解,1分,語言表達1分)

②雖然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好了雲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2分,重點考查“雖然”“爲”的理解,1分,語言表達1分)

小題3: ①子 墨 子 /聞 之 ②舍 /其 粱 肉

小題4:(1)“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請獻十金.”(2)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圃有餘.

小題5:示例一:採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墨子用激將法誘使公輸盤說出“吾義

固不殺人”,與下文中公輸盤“義不殺少而殺衆”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使公輸盤陷入自相矛盾之

中,使公輸盤理屈詞窮.〔答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自相矛盾”給1分,答出“吾義固不殺人”

和“義不殺少而殺衆”各1分.)

示例二: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先誘使對方說出自己正確觀點,然後指出對方的行爲

與觀點相悖,使他陷入自相矛盾無法爭辯。

示例三:墨子先設下圈套,誘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接着墨子抓住這句話做文章,

從各個角度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爲,讓公輸盤無法爲自己的行爲作任何辯解,斷了他的退路.

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知類”等字的釋義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第一句注意“然”。第二句注意“雖然”。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句讀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讀該句,讀出含義,然後斷句。

小題4:

試題分析:注意橫線上有引號,要用原文回答。就是“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請獻十金.”; ②根據選文內容填寫,“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圃有餘.”。

小題5: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能力。注意要求,結合原文回答。

文言文閱讀答案7

甯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爲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學。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甯越曰:“請以十五歲。人將休,吾將不敢休;人將臥,吾將不敢臥。”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矢②之速也,而不過二里,止也;步之遲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爲諸侯師,豈不宜哉? (10分)

(選自《呂氏春秋》)

【註釋】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單位,三十里爲一舍。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苦耕稼之勞苦:

(2)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達:_________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何爲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

小題3:.文中劃線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題4:.從選文看,甯越身上有哪些優點?(2分)

小題5:.小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對你有何啓發?(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1)以……爲苦 (2)顯達

小題2:(2分) (1)怎樣做才能夠免除這種辛苦呢?

(2)(學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師。

小題3:(2分)對比,通過對比突出堅持不懈的意義。

小題4:(2分)①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②勤奮刻苦(或認準目標,堅持不懈)

小題5:(2分)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略

文言文閱讀答案8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爲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爲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選文寫了趙普_____________的事,表現出他是一個“________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2.解釋下面加粗的字詞。

(1)普性深沉有岸谷 岸谷:__________

(2)嘗奏薦某人爲某官 嘗:____________

(3)普顏色不變 顏色:__________

(4)卒用其人 卒: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選文的一處細節描寫,說說趙普進諫的.感人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奏薦人才;能以天下事爲己任(或答“剛毅果斷”)

2.(1)形容人嚴肅剛正;(2)曾經;(3)臉色;(4)終於

3.(1)在宰相職位上的人許多都拘謹顧小節而遇事沉默不言,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跟他相提並論。

(2)過了些日子趙普把這些舊奏章補綴起來,重新像當初一樣拿去上奏。

4.示例一:太祖“碎裂奏牘擲地”,已是發怒至極,但趙普不怕觸犯龍威,“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的這種鎮定沉着令人感動。

示例二:“補綴舊紙,復奏如初”,趙普爲國家“奏薦某人爲某官”,不畏個人安危屢敗屢奏,這種耐心與決心、以天下事又己任的精神令人感動。

(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答案9

文言文閱讀。

晉文公伐原①,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②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爲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後返,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爲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爲功大矣(節選自《呂氏春秋》)

註釋:①原:古國名。②士:兵士。

1.與文中“與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造欽輒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B.爺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陳涉世家》)

C.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

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爲功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晉文公“攻原得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月}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爲功大矣

3.七天過去了,但是原國還沒有攻下來,(晉文公)命令撤離原國。(須補充出“晉文公”,翻譯意思對,語句連貫即可)

4.請求誠信,贏得人和。(信,國之寶也;文公之信爲至矣)

文言文閱讀答案10

人虎說

莆田壺山下,有路通海,販鬻者由①之。至正②丁未春,民衣虎皮,煅利鐵爲爪牙,習其奮躍之態,絕類。乃出伏灌莽中,使偵者緣木③而視,有負囊至者,則嘯以爲信。虎躍出,扼其吭,殺之,或臠其肉爲噬齧狀。裂其囊,撥④其物之尤者,餘封密如故,示人弗疑。人競傳壺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婦守巖穴。聞木上嘯聲急,意必有重貨,皮而搏之。婦質脆柔,販者得與抗。婦懼,逸去,微見其?⑤,人也。歸謀諸鄰,噪逐之。抵穴,獲金帛無算。民竟逃去。

嗚呼!世之人虎,豈獨民也哉?

【註釋】

①由:經過。

②至正:元惠宗年號。

③緣木:爬樹。

④撥:挑選。

⑤?(zhì):足跟,腳掌。

【翻譯】

莆田的壺山之下,有路通向大海,販賣(貨物的)商人(都必須)經過那。至正丁未年的春天,有一個村民,穿上老虎皮,鍛造出鋒利的鐵器作爲爪牙,練習老虎跳躍的動作形態,特別像(了)。就出來躲在灌木草莽之中,派探察的人爬到樹上觀看,有揹着行囊的人,就(學動物)嘯叫作爲信號。(便像)老虎一樣地跳出來,掐他(路人)的喉嚨,殺了他,有的就將其肌膚刺成被噬咬的樣子。打開他的行囊,挑選那裏面最好的東西,剩下的密封如初,給人看了不起疑心。人們競相傳言壺山有老虎,不吃人,專門吮吸人血,並且傳得神乎其神。

後來(有一天)民偶爾出門,他的'老婆守在巖洞裏。聽到樹上嘯叫的聲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貴重的貨物,穿上虎皮去搏殺路人。婦女的體質單薄而軟弱,商人得以有和她反抗之力。婦人害怕了,(就)逃跑,(商人)稍微看到(一點)腳掌,(原來)是人啊。回去和鄰居謀劃,(便來)呼喝着追逐她。來到巖洞,繳獲金銀錦帛無數。民終究還是逃跑了。

唉!世上的人僞裝成虎的,又豈止一個民嗎?

【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畫線字

(1)絕類 ( )

(2)有負囊至者 ( )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人競傳壺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2)聞木上嘯聲急,意必有重貨,皮而搏之

3.“民竟逃去”說明了什麼道理?

4.“世之人虎,豈獨民也哉”這句話能否刪掉?說說理由。

【答案】

1.(1)像 (2)背

2.(1)人們競相傳言壺山有老虎,不吃人,專門吮吸人血,並且傳得神乎其神

(2)聽到樹上嘯叫的聲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貴重的貨物,穿上虎皮去搏殺路人

3.用欺詐的手段迫害他人的人終究會被人識破,他們絕沒有好下場

4.作者矛頭直指那些當權者,說明那些統治者纔是真正的“人虎”,使這篇文章具有了批判的力度

文言文閱讀答案11

元祐①初,山谷②與末坡、錢穆父同遊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於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山谷心頗疑之,自後不肯爲人作草書。絡聖③中,謫居涪陵④,始見懷素⑤《自敘》於石楊休家。因借之以歸,暴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已⑥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於涪陵,恨穆義父不及見也。(選自曾敏行《獨醒雜誌》)

【註釋】①元枯:來哲宗趙煦年號。②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四大書法家”之一,下文的“錢穆父”、“石場休”都是人名。③紹聖:宋皙宗趙煦年號。④涪陵:地名。⑤懷素:唐代大書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書跡《自敘》對後世影響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誣:不假。

題目:

1.用“/”給文中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

與元祐已前所書大異

2.解釋文中加粗詞語。

(1)罷:( )

(2)從:( )

3.說說“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於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兩個詞語鮮明地表達了山谷對穆父之言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谷草書從“近於俗”到“下筆飛動”,是哪三個重要原因促成?請根據文中信息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與元祐已前所書/大異

2.(1)結束(完了,停止);(2)跟隨

3.所以山谷曾經自己認爲是在涪陵深得草書的真諦,遺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書法。

4.疑;信;異鄉孤征(意思相同即可)

5.(1)錢穆父的批評、指點;(2)得到了懷素的《自敘》帖;(3)自身的努力

文言文閱讀答案12

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小題。(6分)

義田記

錢公輔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方顯貴時,置負郭①常稔②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爲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③,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爲斂④,子無以爲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也。

註釋:①負郭:距城很近。②稔:莊稼成熟。③歿:去世。④斂:收斂屍體。

小題1: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鹹(全、都)施之B.置(放棄)負郭常稔之田千畝

C.嘗(曾經)有志於是矣D.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留給)其子也

小題2:下面句中加點的.“而”字與“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記》)

C.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十則》)

D.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2:試題分析:“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中“而”字表轉接,A表順接;B表順接;C表順接;D錶轉接。

文言文閱讀答案13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選出下面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又何間焉(參與)

B.必以信(相信)

C.雖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獄(案件)

2.選出下而各組中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

A.未能遠謀/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C.雖不能察/老嫗力雖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詳細介紹了曹判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表現,而對於交戰的具體過程則略寫,這樣安排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A

3.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己經枯竭了。敵方的士氣已經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

4.因爲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不是記敘這次戰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其他內容與中心關聯不大。這樣處理,表現了軍事家曹劌的遠見卓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文言文閱讀答案1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陽人。傅氏舊屬靈州,漢末郡境爲虜所侵,失土寄寓馮翊,置泥陽、富平二縣,靈州廢不立,故傅氏還屬泥陽。晉武帝太康三年,復立靈州縣,傅氏悉屬靈州。弘之高祖晉司徒祗,後封靈州公,不欲封本縣,故祗一門還復泥陽。曾祖暢,祕書丞,沒胡,生子洪,晉穆帝永和中,胡亂得還。洪生韶,梁州刺史,散騎常侍。韶生弘之。

少倜儻有大志,爲本州主簿,舉秀才,不行。桓玄將篡,新野人庾仄起兵於南陽,襲雍州刺史馮該,該走。弘之時在江陵,與仄兄子彬謀殺荊州刺史桓石康,以荊州刺史應仄。彬從弟宏知其謀,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殺之,系弘之於獄。桓玄以弘之非造謀,又白衣無兵衆,原不罪。

義旗建,輔國將軍道規以爲參軍、寧遠將軍、魏興太守。盧循作亂,桓石綏自上洛甲口自號荊州刺史,徵陽令王天恩自號梁州刺史,襲西城。時韶爲梁州,遣弘之討石綏等,並斬之。除太尉行參軍。從徵司馬休之,署後部賊曹,仍爲建威將軍、順陽太守。高祖北伐,弘之與扶風太守沈田子等七軍自武關入,僞上洛太守脫奔走。進據藍田,招懷戎、晉。晉人龐斌之、戴養、胡人康橫等各率部落歸化。弘之素善騎乘,高祖至長安,弘之於姚泓馳道內,緩服戲馬,或馳或驟,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觀者數千人,並驚惋嘆息。初上馬,以馬鞭柄策,挽致兩股內,及下馬,柄孔猶存。

進爲桂陽公義真雍州治中從事史,除西戎司馬、寧朔將軍。略陽太守徐師高反叛,弘之討平之。高祖歸後,佛佛僞太子赫連瑰率衆三萬襲長安,弘之又領步騎五千,於池陽大破之,殺傷甚衆。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於寡婦人渡破瑰,獲賊三百,掠七千餘口。又義真東歸,佛佛傾國追躡,於青泥大戰,弘之身貫甲冑,氣冠三軍。軍敗,陷沒,佛佛逼令降,弘之不爲屈。時天寒,裸弘之,弘之叫罵見殺。時年四十二。

(選自《宋書》,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曾祖暢,祕書丞,沒胡 沒:陷身於……之中

B.以荊州刺史應仄 應:策應

C.從徵司馬休之,署後部賊曹 署:隸屬

D.又義真東歸,佛佛傾國追躡 追躡:追擊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弘之果敢、勇猛的一組是(3分)( )

①桓玄以弘之非造謀,又白衣無兵衆,原不罪

②弘之於姚泓馳道內,緩服戲馬,或馳或驟

③初上馬,以馬鞭柄策,挽致兩股內,及下馬,柄孔猶存

④於青泥大戰,弘之身貫甲冑,氣冠三軍

⑤略陽太守徐師高反叛,弘之討平之

⑥時天寒,裸弘之,弘之叫罵見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桓玄認爲在這場陰謀刺殺中傅弘之並不是真正的主謀,既沒有官職,也沒有士兵跟從,於是就寬恕了他,沒有處罪,只懲治了主謀庾彬而已。

B.時任梁州刺史的.傅韶派遣自己的兒子傅弘之討伐石綏等人,把他們一起斬首,傅弘之也因此被擢授爲太尉行參軍。

C.高祖北伐時,傅弘之同扶風太守沈田子等七路軍隊從武關攻入,僞上洛太守脫身逃跑;晉人龐斌之、戴養,胡人康橫等各自率領部落歸順。

D.晉軍戰敗,傅弘之被俘,佛佛軍強迫弘之投降,儘管天氣寒氣逼人,但還是脫光了他的衣服,傅弘之大聲叫罵,最終英勇就義。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彬從弟宏知其謀,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殺之,系弘之於獄。(5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歸後,佛佛僞太子赫連瑰率衆三萬襲長安,弘之又領步騎五千,於池陽大破之,殺傷甚衆。(5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C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C項,署:掌管。

5.C 本題從分析人物品質的角度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①是說桓玄的做法;⑤只是陳述傅弘之平叛這件事;⑥是說傅弘之不屈不撓的品格。②③④均表現出傅弘之“果敢、勇猛”。

6.A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項,原文中桓玄寬恕了傅弘之沒有治罪,但對庾彬文中並沒有說懲治他,前文已說被桓石康殺掉,所以“只懲治了主謀庾彬而已”有誤。

7.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時涉及到一詞多義、重點虛詞、詞類活用及省略句、狀語後置句等。(1)句中重點詞語爲“其”“系”,注意“以告石康”是省略句,而“系弘之於獄”爲狀語後置句。(2)句重點詞語爲“襲”“領”“破”等。

答案:(1)庾彬的堂弟庾宏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把這件事告訴了石康,石康拘捕了庾彬並殺了他,將傅弘之關進監牢。

(2)高祖東歸後,佛佛僞太子赫連瑰率三萬人襲擊長安,傅弘之又率領步兵騎兵五千人在池陽迎戰,大敗赫連瑰,殺死殺傷很多敵兵。

【參考譯文】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陽人。傅氏祖籍隸屬靈州,漢末郡境被少數民族侵佔,失去國土寄寓到馮翊,設置泥陽與富平二縣,靈州廢棄不再設縣,所以傅氏回來後歸屬於泥陽。晉武帝太康三年,重新設立靈州縣,傅氏全部歸屬靈州。傅弘之的高祖晉司徒傅祗,後來被封爲靈州公,不想封在本縣,所以傅祗一家仍舊歸屬泥陽。曾祖傅暢,曾擔任祕書丞,陷沒於胡,生子傅洪,晉穆帝永和中,胡地大亂得以歸回。傅洪生傅韶,擔任梁州刺史,散騎常侍。傅韶生傅弘之。

少年時倜儻有遠大志向,爲本州主簿,被推舉爲秀才,未成行。桓玄將要篡權,新野人庾仄在南陽起兵,襲擊了雍州刺史馮該,馮該逃跑。傅弘之當時在江陵,與庾仄哥哥的兒子庾彬謀劃殺死荊州刺史桓石康,以荊州刺史之名來策應庾仄。庾彬的堂弟庾宏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把這事告訴了石康,石康拘捕了庾彬並殺了他,將傅弘之關進監牢。桓玄認爲傅弘之不是主謀,沒有官職沒有士兵,就寬恕了他,沒有處罪。

高祖起義時,輔國將軍劉道規任傅弘之爲參軍、寧遠將軍、魏興太守。盧循作亂時,桓石綏在上洛甲口起兵,自稱荊州刺史,徵陽令王天恩自稱梁州刺史,襲擊西城。當時傅韶正任梁州刺史,派遣傅弘之討伐石綏等人,把他們一起斬首。弘之被擢授爲太尉行參軍。隨同出征司馬休之,掌管後部賊曹,後來仍爲建威將軍、順陽太守。高祖北伐時,傅弘之同扶風太守沈田子等七路軍隊從武關攻入,僞上洛太守脫身逃跑。晉軍進據藍田,招安戎人和晉人。晉人龐斌之、戴養,胡人康橫等各自率領部落歸順。弘之一向精於騎術,高祖到長安時,弘之在姚泓修建的馳道上,穿着寬綽的官服以馳馬爲戲,有時快跑,有時慢跑,在來回二十里的路上,很有姿態。羌族、胡族圍觀的有數千人,都驚詫長嘆。他剛上馬的時候,將馬鞭挽在鞭柄上,放在兩腿間,等到下馬,鞭柄的痕跡仍然存在。

傅弘之任職桂陽公劉義真雍州治中從事史,又被升遷爲西戎司馬、寧朔將軍。略陽太守徐師高反叛,傅弘之率兵討伐,平定了叛亂。高祖東歸後,佛佛僞太子赫連瑰率三萬人襲擊長安,傅弘之又率領步兵騎兵五千人在池陽迎戰,大敗赫連瑰,殺死殺傷很多敵兵。赫連瑰又在渭南搜劫財物,傅弘之又在寡婦人渡打敗他,俘獲賊寇三百人,奪取七千多人。等到劉義真東歸,佛佛盡全國之兵隨後追擊,在青泥大戰,傅弘之身穿盔甲,勇氣冠於全軍。晉軍戰敗,傅弘之被俘,佛佛軍強迫弘之投降,傅弘之不向他們屈服。當時天氣寒冷,佛佛軍脫光傅弘之的衣服,傅弘之大聲叫罵,被佛佛軍殺害。時年四十二歲。

文言文閱讀答案15

虎丘記

(1)虎丘去城可六七裏,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爲尤勝。

【譯文】虎丘離蘇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沒有高聳的山岩幽邃的溝谷,只是因爲接近蘇州城的緣故,(達官貴人)裝飾豪華、滿載聲歌的遊船,沒有一天沒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遊人來來往往,紛繁錯雜得像織布一樣。中秋時節(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鬥;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爲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譯文】每到這一天,蘇州城家家戶戶傾城而出,肩挨肩,人擠人,接踵而來。無論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還是平民百姓,沒有誰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邊,用墊子擺上酒,席地而坐。從千人石到山門,密密麻麻緊挨着的遊客多如魚鱗。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積得就像山丘,酒器裏盛的酒如雲彩一樣奔瀉不停。遠遠望去,就像無數大雁落在平坦的沙灘上,又像彩霞鋪在江面上。即使用電閃雷鳴也無法形容那熱鬧的場面。剛擺上酒席時,唱歌的人成百上千,聲音像蚊蟲齊鳴,分不清(唱些什麼)。分部安排好後,都競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爭高低,雅樂俗樂都有,唱得好壞也自有分別。過了一會兒,搖頭踏腳按節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數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懸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練,所有粗俗之樂,都悄悄停了下來。應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個了,他們伴着一隻簫,一隻笛,一人舒緩地敲着歌板歌唱。管樂和人的歌聲一起發出,清幽嘹亮,使聽衆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樹影斑駁,這時,連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個人登場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靜息地傾聽。他的歌聲細如髮絲,直衝雲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時間。飛鳥彷彿也爲這舒緩悠長的歌聲所感動,徘徊不忍飛去,壯士聽到這樣的歌聲,也忍不住要落淚。

(3)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雲(山名)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面北爲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餘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餘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譯文】劍泉深不可測,飛聳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樣峭立。千頃雲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巒溝壑秀麗無比,這裏最適合饗宴賓客。但中午過後,陽光強烈,(遊客在此)無法久坐。文昌閣(景色)也好,傍晚的樹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只有遠處的虞山一點遙遙在望。平遠堂荒廢已久,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它,想在這裏建個祠堂,祭祀韋應物、白居易等先賢。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經請求辭官歸去,恐怕江進之修復平遠堂的興致也大減了。(可見)山川景物的興盛荒廢,確實是有時運的啊!

(4)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餘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皁隸(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餘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餘言否耶?

【譯文】我在吳縣做了兩年縣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後一次是和江進之、方子公同去的。我們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來。唱歌的人聽說縣令來了,都躲開藏了起來。我就對進之說:官吏的.橫暴,差役的庸俗,也太過分了啊!以後我辭官後,一定要在這生公石上聽曲,以月爲證。現在我幸好解免官職,客居吳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還記得我當年的話嗎?

23、白樂天指的是詩人白居易。(1分)

24、第二段對鬥歌場景寫得極有層次:(2分)

環境由喧鬧到到寂靜

感情由熱烈到淒涼

25、第二段沒有運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層層烘托 B.誇張借代 C.點面結合 D.對比反襯

26、請分別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點? 並簡析作者寫景的角度。(4分)

劍泉之深;千頃雲之高、秀;文昌閣之佳,平原堂之曠。(任寫出2點得1分,3點得2分)

先山水後人文;俯仰結合;遠近結合。(寫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請作簡要評價。(4分)

表達對官場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與民同樂的真性情。(1分)作者認識到官民之間的尖銳對立,這種對立使得他無法領受聽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於是他甘願以吳客的身份來遊虎丘,這種走進人民的姿態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間的對立關係具有批判意義。(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