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1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一、選擇題:

1、選出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困於心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誠

C、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舜發於畎畝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選出加點詞義相同的一項 ()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上使外將兵

B、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C、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恐前後受其敵

D、徵於色,發於聲 野芳發而幽香

二、翻譯下列句子。

3、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4、必先苦其必志,勞其筋骨

5、行拂亂其所爲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6、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人恆過,然後能改

8、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9、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10、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11、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三、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2、本文的論點是什麼?

13、本文開頭所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14、文中由個人昇華到國家,論證“死於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麼?

答案:

1、B

2、D

3、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經這樣的人

4、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5、行拂亂其所爲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6、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7、人常犯過失,然後才能改正

8、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後纔能有所作爲

9、(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歎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爲人們所瞭解。

10、(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11、這樣,人們纔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1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3、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1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2

文言文閱讀。(11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

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字的含義(4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勞其筋骨

(3)困於心衡於慮 (4)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小題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小題3:文中所舉舜、傅說等六位名人有什麼共同特點?(2分)

小題4: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文章後有什麼啓發?(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被選拔 (2)使……勞累(3)通“橫”,梗塞、不順(4)明白,瞭解

小題1: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小題1:都是出身低微並歷經磨難,後來受到重用幹出了大事業。

小題1:能聯繫生活實際談,如要成才就要經受磨練,遇到困難時要經得起考驗;要有憂患意識,不能貪圖安逸等。

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分析六位名人的共同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題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及生活實際來談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子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選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 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爲庵,削荊爲筆. 刻樹汁爲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淨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選自王嘉《拾遺記》)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所以動心忍性 ( )

(2)曾益其所不能( )

(3)更以淨衣易之 ( )

(4)門徒悅其勤學 ( )

2.下列各組中加粗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告之於帝

B.人則無法家拂士/則何以成

C.舜發於畎畝之中/或依林木之下

D.以記其事/不以物喜

3.翻譯下列句子。

( 1 )人而不學,則何以成?

(2 )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之行屍走肉耳!

4.乙文表現了任未的什麼精神?請寫出甲文中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句子。

參考答案:

1.(1)用來……的方法(2)通“增”,增加(3)交換(4)喜歡

2.C

3.(1)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成就事業)呢?

(2)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仍然活着;不學習的人即使活着,稱他爲行屍走肉罷了。

4. 表現了任末勤奮好學和求學不怕艱辛的精神。“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4

閱讀文言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回答文後的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與在文中的意思。

(1)行拂亂其所爲( )

(2)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

(3)管夷吾舉於士( )

(4)入則無法家拂士(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組句子中國,加點詞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衡於慮 左手倚一衡木

B.舜發於畎畝之中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C.國恆亡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D.行拂亂其所爲 爲宮室、器皿、人物

4. 《論語》中孔子曾稱讚他的弟子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結合本文,談談顏回的故事能說明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行爲、行動 (2)瞭解 (3)獄官 (4)通“弼”,輔助,輔佐

2.(1)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強他不具備的才能。

(2)這樣,人們就可以明白:憂患(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3.C

4.圍繞“痛苦和磨練可以造就人才”回答;答“生於憂患”亦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5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步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鋨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3)人恆過,然後能改( )(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小題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指出其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通 ,意思

【小題3】將畫線處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譯文:

【小題4】 唐代名臣魏徵認爲: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

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2分)

【小題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B.本文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

C.論證死於安樂是全文的重點,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

出作者的觀點,然後從理論上加以說明。

D.全文從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方面論說人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經過艱苦的磨鍊。

 答案

【小題1】 ⑴被舉薦 ⑵這樣的 ⑶常常 ⑷在外面(外國)

【小題1】⑴曾 增 增加 ⑵衡 橫 阻塞

【小題1】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

【小題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題1】 C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小題2】此題考查學生對通假字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記本文的通假字及含義即可。

【小題3】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

【小題4】此題考查學生對次阿聯的理解,聯繫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回答即可。

【小題5】此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本文論證的重點是生於憂患故C項錯誤。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6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溪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家喻戶曉B.舜發於畎畝之中/後發制人C.管夷吾舉於士/舉世無雙D.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無可忍小題2:翻譯下面的語句。(3分)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

小題3:第二段中作者認爲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課文語句回答)(2分)

小題4:下面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B.作者認爲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練。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從國家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的層次顯得清楚。D.本文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1: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纔能有所作爲。

小題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小題1:C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詞義要結合具體句子理解。A項兩個都是“知道”;B項前一個“被任用”,後一個“發動”;C項前一個“被舉薦”,後一個“全”;D前一個“使……堅韌”,後一個“忍受”。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爲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篩選信息的能力。從所在語段找到適合要求的語句即可。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能力,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從個人說到國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7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稿,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節選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解釋下列詞語。

(1)犧牲:_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何以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恆過然後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齊魯長勺之戰,魯國如果沒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取勝,這個事例恰恰證明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文中集中體現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體現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分別抄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甲文或乙文中,選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通“橫”,梗塞,指不順。

2.(1)(您)憑藉什麼作戰?

(2)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後才能改正。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乙】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5.示例:“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表明了每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當我們敢於面對並勇於改正錯誤時,就會不斷進步。(答案不唯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8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學習文言文要隨時注意積累。請寫出例句中加粗字的詞義。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________

②草色入簾青《陋室銘》________

③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麼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在國內 ②映入 ③進入

2、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3、共同點:都出身貧賤,歷經磨難,最終都有所作爲。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9

【甲】《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鄭人爲蓋》

鄭之鄙人學爲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爲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爲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爲兵,則老矣。

越有善農者,鑿田種稻,三年皆澇。人謂宜泄水種黍,弗聽,而仍其舊,乃大旱連歲。計其獲,則償歉而贏焉。

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選自《郁離子》)

16.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①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 ②未幾盜起 ▲

③鮮用蓋者 ▲ ④勞其筋骨 ▲

17.下列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3分)

A. 鄭之鄙人學爲蓋 爲壇而盟

B. 入則無法家拂士 行拂亂其所爲

C. 越有善農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人謂宜泄水種黍

18.翻譯下列句子(3分)

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9.【乙】文中鄭之鄙人無論是學習爲蓋,還是學習爲桔槔,總是事到眼前纔去想怎麼辦,結果都沒有派上用場。而越之善農者卻在大澇三年時想到有澇必有旱,堅持種水稻,結果豐年彌補了歉年,這說明了 ▲ 。 個人如此,國家也同樣,【甲】文中孟子就提出了 ▲ 的觀點。(2分)

20.根據兩則文章主題,你覺得以下哪篇文章內容很好地印證了甲文的觀點?請簡要分析。(4分)

A、《陳涉世家》 B、《鄒忌諷齊王納諫》 C、《出師表

選( ▲ ) 理由: ▲

答案:

16.(4分)①被選拔 ②不久 ③少 ④使……勞累(一格一分)

17.(3分)B

18.(3分)因此說:“天旱要準備船隻,天熱要縫製裘皮衣。這真是世間的名言啊!”(譯出判斷句式特點;譯出“故,所以;具:準備”的意思。少一點扣一分)

19.(2分)做事需要有前瞻意識,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格一分)

20.(4分)

選B,鄒忌從比美一事中得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的結論,由此類比推理及威王被宮婦、羣臣、百姓矇蔽很深,因而勸諫威王頒佈法令除蔽,最終使得齊國大治,各國朝齊。生活安樂時,鄒忌卻能從比美事件中想到國家治理的弊端。這正印證了甲文所言,在國內有輔佐君王的大臣時常諫言,使君王產生憂患意識,從而讓國家得以生存。

選C,諸葛亮率師北上伐魏前,感蜀漢危急存亡,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後主提出了開張聖聽、刑賞分明、親賢遠佞三條建議,以史爲鑑,激勵後主勵精圖強。這正印證了甲文所言,在國內有輔佐君王的大臣諫言,使君王產生憂患意識,從而讓國家得以生存。

(具體內容佔兩分,結合甲文的觀點佔兩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言文閱讀答案1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3)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舜發於畎畝之中 (2)空乏其身

(3)行拂亂其所爲 (4)人恆過然後能改

(5)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6)人則無法家拂士

2.下面各項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舜發於畎畝之中 ②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B.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亂其所爲

C.①人則無法家拂士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②溫故而知新

3.用“/”劃分出下列句子的節奏。(每句劃分兩處)

(1)故 天 將 降 大 任 於 是 人 也

(2)人 則 無 法 家 拂 士,出 則 無 敵 國 外 患 者

4.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

(2)

(3)

5.孟子認爲,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6.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闡明承擔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須經過艱苦磨鍊的道理。

B.開頭連用六個事例,對比鮮明,排比的句式增強了文章氣勢。

C.第二段由個人說到國家,從反面論證了“死於安樂”的觀點。

D.本文以論點爲標題,眉目分明,主旨清晰。

1.(1)起,指被任用 (2)資財缺乏,這裏指受貧困之苦 (3)違背 (4)常常 (5)通“橫”,梗塞,不順 (6)通“弼”,輔佐

2.B (B.均爲“他的”。A.從; 因。C.如果;是。D.所以;舊知識)

3.(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原本)不具備的才能。

(2)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纔能有所作爲;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歎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爲人所瞭解。

(3)這樣,人們纔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注意關鍵字詞的翻譯要字字對譯、處處落實,並且句子要流暢、通順。)

5一是在國內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二是在國外有足以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先找到與回答問題相關的原文語句,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答此類題目,務必看清題目是要求用原文回答,還是用自己的話概括。)

6.B (文章首段通過列舉舜、傅說、膠鬲等六人出身低下而後成大業的事實,巧妙得出了“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結論。連用六個事例,是同類並舉,而非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