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書有感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朝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其二》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觀書有感·其二》註釋

蒙衝: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艦名,這裏指大船。

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

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輓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觀書有感·其二》賞析

本詩藉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爲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其中的“蒙衝”也寫作“艨艟”。因爲“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蒙衝鉅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衆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鉅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爲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後寫下來的。

《觀書有感·其二》創作背景

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爲避權臣韓侂冑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爲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併爲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這是組詩的第二首。

朱熹簡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號晦翁,又號遁翁、滄州病叟,自稱雲谷老人。婺源(今屬江西)人,寓建陽(今屬江西)人,寓建陽(今屬福建)之考亭。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歷江西提刑,召除祕閣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寧宗初,除煥章閣待制、侍講,旋以本職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職罷祠。後以守朝奉大夫致仕。慶元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初,諡「文」。《宋史》有傳。事蹟另見黃榦所撰行狀及《皇朝道學名臣言行外錄》卷一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錄續集》卷一三等。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後人所撰年譜、傳略數十種,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譜》較爲詳贍熹得程顥、程頤之傳,兼採張載、周敦頤之學,集北宋理學之大成。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詞有《晦庵詞》一卷。王奕清等《歷代詞話》引《讀書續錄》雲:「晦庵先生詞,幾於家弦戶誦矣。其隱括杜牧之九日齊山登高詩《水調歌頭》一闋,氣骨豪邁則俯視蘇辛,音韻諧和則僕命秦柳,洗盡千古頭巾俗套。」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雲:「《詞綜》所錄朱晦翁《水調歌頭》、真西山《蝶戀花》,雖非高作,卻不沉悶,固知不是腐儒。」

朱熹介紹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後隨母遷居建陽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陽考亭,故後世有“考亭學派”之稱,其遊歷甚廣。南宋詩人、哲學家,教育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理氣一元論的體系。

朱熹爲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紹興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紹興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後5年,經常往來於泉屬各地訪友求賢,尋幽攬勝。同安至泉州相距百餘里,安海地處泉同之間,爲必經之地,因此,朱熹往返兩地,常在安海歇息過夜。每次路過安海,則訪問朱鬆遺蹟遺事,招集鎮中耆儒名士講論經學,對安海文風產生極爲深遠的影響。)任滿後,請求辭官,潛心理學研究,四處講學,宣揚他的“太極”即“天理”和“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思想體系,成爲程(指程顥、程頤)朱學派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