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反思1

在教學本課之前,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就應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透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我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樣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明白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戰時自我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願意站起來讀,還透過小教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我練習讀,發現自我讀得不正確的能夠請同桌幫忙。然後透過與“字娃娃”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用心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十分喜歡。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教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爲止。

古詩教學反思2

美術作品裏的敗筆會使作品黯然失色,課堂上語文老師繪畫的敗筆卻能使課堂變得更美。下面這節課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杜甫的一首古詩《絕句》,纔剛把詩句理解完,就有孩子提議:老師,這首詩那麼優美,讓咱們把它畫成一幅畫吧?說實在的,這個提議我在備課的過程中也設計了,本想在學生學完和背熟古詩後才進行的。但又一想,既然是孩子們提出的,我何不隨了他們的意呢?於是我便讓他們根據理解把這首詩“畫”出來,孩子們這回可興奮了,齊刷刷地拿出紙筆認真畫起來。五分鐘後,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我一激動也拿起了粉筆,在黑板上畫了起來,不料畫到屋子的窗時,幾個孩子就忍不住在下面叫了起來:“老師,你畫錯了!”這回可輪到我納悶了,我結合詩句左看右看,就是沒有發現破綻,於是就問他們爲什麼說老師畫錯了呢?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老師,你的窗畫錯位置了,那扇窗應該畫在雪山的前面,不應該畫在它的旁邊。”我還沒來得及問清原因?一位平時就很活躍的小男生索性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雪山前畫了一扇窗,接着便問我:“老師,書上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含’應該是把雪山裝在窗框裏,您說對嗎?”我聽了,帶頭鼓起掌來,不爲別的,就爲學生們已經自己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之一——體會“含”字的意境。更讓我興奮的是,接下來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就在詩畫濃濃的氛圍當中,我和孩子們順利完成了一次“詩畫之旅”。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話: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容表現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確如此,無意中窗戶“裝”錯了地方,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探究的心理,熱情高漲,興致盎然,思維火花在歡樂的氣氛中碰撞。文本與生活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最佳的融合,感悟也如泉水般在學生心中噴涌而出。

感謝這筆敗筆,要不是它,學生最多也是在我的引導下去發現、去領悟“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的“含”,因爲我在預設的目標中有這樣一個環節,但我知道肯定不會有今天課堂上這樣的效果,因爲那樣的主動權在老師的手中。感謝這筆敗筆,使我看到了學生潛能的如雨後春筍、似火山噴發。以前總擔心離開了我的引導,學生無法理解文本,時刻都想着該如何牽着學生走,現在我覺得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課堂上把握互動和交往的時機,喚起孩子們心中的求知慾。

古詩教學反思3

本課的三首古詩詞在內容上是有聯繫的,都是寫童年生活的。在教學三首古詩詞時,我首先讓學生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大概的瞭解。

然後結合註釋,通過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

古詩教學反思4

學習古詩,讀出韻味是最難的,又是最重要的,說它難是因爲不好讀,說它重要是因爲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懂,才能體會到古詩的魅力。秉着這一觀點,在課文的感知環節中,我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好好的.讀書。

學生初讀課文語速過快,停頓不準確。於是我採取教師示範朗讀,並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詩時,要注意停頓,語速要慢。然後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讓學生再讀。然後我又範讀。

我會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

在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後,我適時問道: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於是,我播放背景音樂,學生很快地投入進去,既讀出了喜歡的感受,還讀出了古詩的韻味。

沒有注重學生的發散思維,如果能讓孩子們演一演朋友分別的情景,這節課的效果會更好,孩子們對古詩的學習也會更感興趣。

古詩教學反思5

古詩的教學對於我來說總是覺得枯燥無味,備課時無從下手,上課時又覺得沒有內容可講,每次的古詩課上都是老師的一言堂,總是覺得這種文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內容又單調,自己給學生說說,學生會背會默寫就算了。在我讀了《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做小主人》中“古詩教學”這一章以後,我對古詩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該文從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理解能力、總結提高三個方面,全面、系統地講解了古詩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文章中經典的理論、生動的案例、具體的指導,猶如一盞指路燈,使我豁然開朗。重新審視古詩教學我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

一、學習古詩必須改進教學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古詩用字凝練意境深遠。小學生學習古詩重在積累,從積累中感悟,從積累中培養語感。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記憶力特別強。所以在學習中重在讀,而不在於“懂”,教師在課堂上重於指導,而不在於“講”。學生會背不一定理解得準確,但在腦子裏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終生受益。 2.開展多種活動

古詩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點,教學時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如根據詩意,組織學生表演、繪畫、改寫等,把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還可以定期開展背詩比賽,通過活動,增進對詩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鼓勵學生仿寫

這裏的“仿寫”並不是讓學生寫古詩,而是讓學生躍躍欲試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嘗試着寫詩。古詩講究格式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好奇心強,樂意模仿。可以引導學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模仿詩人的樣子寫下來,對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古詩是語文教學的好教材

通過學習這一章的內容我從新品味詩句深深地體會到古詩經典無一不是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的集中體現,因此學生學習這些古詩,無疑是爲他們提供良好的寫作範例。 1.學觀察

如《題西林牆=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詩人觀察廬山所獲得的直觀感受。“橫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大嶺;“側看”廬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峯。“遠”、“近”、“高”、“低”,都是指詩人觀察角度的變化,“各不同”則是對廬山千姿百態的概括描述。詩人從不同的觀察點不僅寫出了廬山的突出特徵,而且還從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認識事物的原則: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質,必須擺脫限於一時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後的學中我可以讓學生通過品味這些詩句體會到觀察事物不僅應細緻,而且要邊看邊想,在寫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2.學想象

創新源於想象。學習古詩中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長,氣勢磅礴,讀後憾人心魄,如臨其境。學習這樣的古詩,讓學生體會古代詩人的立意的新奇、構思的巧妙、想象的豐富、意境的深遠,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而且對於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起到積極的作用。 3.學語言

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範本,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歷來受到讚歎,把這個字換成“來”、“到”、“入”、“過”、“滿”等字也通順合理,但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綠”寫出了春風有色,它染綠了江南,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讓人彷彿看到綠茸茸的細草鋪滿江岸,看到萬物爭春的生動場面。引導學生領會詩人對用字的精心選擇和設計,對他們作文的遣詞造句,無疑有很大幫助和啓迪。

三、古詩是品德教育的切入點 1.通過學習古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首首精練的古詩,不僅是詩人才華橫溢的結晶,也是他志向高遠的體現,在我們熟知的'唐宋詩人中,有立志爲國馳騁沙場的辛棄疾、王維;有憂國憂民的杜甫、陸游;有藐視權貴的李白、蘇軾??他們的作品處處體現着高尚的情操和愛國的情懷。生活中的南宋詩人陸游,臨終前寫下了《示兒》這首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短短的八個字,道出了詩人對抗戰事業的滿懷必勝信心,其殷殷的愛國之情懷,讀了無不使人動容。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正是現代小學生品德教育中需要加強的。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詩詞,無疑是在學生心目中,植下了愛國之根,注入了民族之魂。 2.通過學習古詩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古詩是一種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對淨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品位,培養審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中華文化向來崇尚清高雅潔之美,古詩中也注入了這種尚清意識。“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託物言志,表現了堅定的志向,歌頌了高尚的品格。引導學生讀這樣的詩,爲他們提供了擺脫低俗文化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提高了審美水平。

總之,我要在以後古詩教學中充分借鑑“古詩教學”中的教法與學法,緊扣語文課標的精神,努力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書聲琅琅,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充分地寫,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到讀書、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使古詩教學生動有趣,異彩紛呈。

古詩教學反思6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當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在語文教學中,由於古詩距離現在生活時代久遠,語意、語法等都有很大變革,且內容少而空洞。常常會出現教師沒動力教,學生沒興趣學,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古詩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廣的語文教師一直探索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教學要求中提出:

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巧用推想,不失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

我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在理解第二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一句時,學生的意見有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爲,鐘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爲,是鐘山與瓜洲隔着數重山。而且堅持第二種說法的學生人數居多,這是我備課時萬萬沒有想到的,教參中也未作重點、難點涉及到。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難點,我先讓學生各自闡明觀點,展開辯論,結果同學們爭論得面紅耳赤,勝負難分。這時,我抓住機遇巧用推想,對學生說:剛纔你們的辯論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讓老師也不知所措了。這樣吧,讓我們置身於畫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會想些什麼?弄清鐘山到底與哪兒隔着數重山。同學們各個學着作者背起雙手,挺起胸脯,翹首遠望。教室裏鴉雀無聲,他們都進入了詩的意境中,靜靜的進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間,他們驚奇的嚷道:老師,老師,我知道了,是鐘山與京口只隔數重山。我乘勝追擊,你怎麼體會出來的,快告訴告訴老師?他們爭先恐後的說:因爲作者站在瓜洲遙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離京口不遠的家鄉鐘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太好了,經你們這麼一說,老師也明白了,來,讓我們爲自己鼓掌。(掌聲不斷)

分析:

本來乾巴空洞的內容,經同學們這麼身臨其境的推想,便變得情趣盎然,這一糾纏不清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學生將保持這種高昂的情緒,順利學完此詩,這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巧妙運用推想不僅能解決一些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難點迎刃而解,還能體會詩歌主旨,昇華主題。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社會在變革,知識在更新,時代在前進,新世紀賦予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爲自主、發展的人。

古詩教學反思7

這樣的教學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纔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可是將近三年的實踐,不禁讓我們思考:有時候爲什麼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接受和引以爲豪的。(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教案的實施過程中,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課堂注意力很集中。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感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說:“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說:“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着,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悅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表達上的,當你要學生回答一個爲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繫的着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說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着急地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且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像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像欣賞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直觀形象。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受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像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非常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古詩教學反思8

古詩兩首歷來都是可難可易的教學內容。說它難,是因爲做老師的既想把作者背景、古詩大意、重點詞語、詩的意境都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有個全面細緻的瞭解,又想把詩的背誦、默寫同時完成。

說它易,是指完成古詩的背誦、默寫即可,應付考試、作業絕對沒有問題。

就我班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對於背誦都能在較短的時間段內完成,即使後進生也能在一天之內追上其他同學。但是以往的測試中,古詩的默寫是個難點,總有一部分學生掌握不住某些字的書寫,究其原因是以爲對易錯字的意義掌握不牢。

結合這種實際,我在教學時把兩首古詩用大字板書在黑板上,講到重點詩句、字詞時我就在黑板上相應字詞的旁邊寫上意思等知識點,同樣要求學生和我一樣在書上記筆記,這樣我纔可以覺得踏實。記完之後,我在課堂上不斷地強化提問他們,以增強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

對於書寫,我先教他們按照詩歌的格式在本子上抄寫,等背會之後,再教他們默寫。

我想這種方法,能夠使他們對古詩的學習有新的理解。

古詩教學反思9

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追《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這個節目的點擊率很高,在詩詞熱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人那顆跳動了千年的詩心,心動不如行動,公開課就選詩詞。

爲了讓學生讀懂《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爲了能讓學生通過文字看到詩歌的本真,我選擇了以下策略:金文猜字,感受漢字魅力。一個金文的送字,讓大家看到了中華文字之美以及古人造字的智慧。化詩爲畫,品味文字之境。抓住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風格,引導學生將詩歌繪製成一幅圖畫呈現於黑板之上,再由圖畫進入詩歌,讓同學們講述畫中元二與王維難捨難分的離別情景,感受詩人與友人的深情厚誼。吟誦,體會古詩韻味之美。過去我也知道詩歌是可以成誦的,但到底怎麼誦?是個難題。千課萬人之行給了我答案,我大膽嘗試,課堂效果不錯!經典送別詩多篇連讀,感受情感變化。送別詩有很多,其情感表達不盡相同,抓住同類詩對比,感受不同詩人寫送別時的'情感表達的不同之處,打開眼界看世界,只爲讓我們的孩子走到更遠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風景。

好課在於多磨,這節課還有許多需要琢磨之處,細節仍需精修,教學機智仍需加強,個人素養仍需提高,教學之路其修遠矣,吾願上下而求索!

古詩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爲媒,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誘發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知作者的同時瞭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着輕快流暢的朗讀,學生埋藏於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涌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與畫面相關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白描畫面,引入詩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爲媒介,爲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畫”僅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後,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反覆吟誦,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盪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昇華了詩情

四、適時拓展,豐富閱讀

本課教學文本中只有一首絕句,但在講課時,我卻讓學生接觸了杜甫所寫的六首絕句中的五首,並且還出示了一些有關顏色描寫的詩句,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積累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

五、模仿寫作,開拓想象

在教學中,藉助古詩形式,我適當設計了一次小練筆環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表現一下自己,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和習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創作意識。

總之,一切成功都屬於有準備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遠伴隨在身邊。

古詩教學反思11

《村居》是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在學習過《春曉》一詩,體驗了詩人孟浩然帶來的對春天的喜愛、珍惜之情後,再來體會在詩人高鼎眼中的田園鄉村中的春天。

在課前預習中已經安排範讀,安排學生對生字進行圈畫,注音,這對課堂上對生字的認讀打下了基礎。在上課時,首先進行範讀,讓學生再次體驗對詩句韻律的把握,而後讓學生自讀。但在安排自讀過程中,學生總是齊讀,這方面要多加訓練,讓學生明白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讀法,以更好的進行朗讀訓練。

詩中“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前半句的意思學生可以理解。而後半句不好理解,這部分採用了直接講授。但是整體來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生的體會很泛泛,雖然通過想象進行啓發,學生對春天的美麗有所感受,但不夠強烈,說明平時的情感積累不夠,也說明情感昇華還不到位。

在生字講解中,對會認字和會寫字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進行了區分,學生能夠加深印象;在識字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組詞及時增加同音不同字的`區分,多音字的積累,這些有助於學生對生字加以掌握。但在生字教學中存在練習不夠的問題,只是在詩文中讓學生認字,而沒有單獨考察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在會寫字的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多參與,讓學生自己體驗字的書寫,建立寫字的結構觀念。

在整首詩文的講解中,教師主導地位太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沒有讓學生真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詩文體驗中。而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設置的問題沒有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在今後的課堂上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需要注意的。

在習慣養成方面,還需要不斷強化,在課堂上學生的坐姿、舉手、回答問題等課堂表現有所改善,而寫字的正確姿勢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習慣養成不能單單看這一節課的表現,還要經過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另外需要加以關注個別學生在課堂上走神的現象。

古詩教學反思12

一、思維引路,學會用“秋風在……”說話。

第二小節:秋風在田野裏打滾,秋風在小路上奔跑;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塗掉……

先和孩子們一起感受了秋風的調皮和可愛,爲了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我問孩子們:秋風像我們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那麼他們還會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鋪墊,有了自己平日的調皮經歷,有的孩子們想到了果園、公園等,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問孩子們,在果園我們能看到什麼?孩子們回答:看到紅通通的蘋果、黃黃的'柿子等等,接着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爲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秋風在……”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於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引導,孩子們的寫話比較順暢,寫出的句子很真實。小小展示一下:

秋風在果園裏追逐,秋風在池塘裏嬉戲;

秋風在公園裏散步,秋風在農田裏忙碌;

秋風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氣,把秋的氣息佈滿人間。

二、興趣激發,學會用“……嚷着……,要……”說話

第四小節:蘋果嚷着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讓孩子們仿寫這句話?我先讓他們來說說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種水果成熟時是什麼顏色的?起初,孩子們舉手的不多,原因是他們對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瞭解。於是,我給孩子們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顏六色的水果圖讓孩子們激動,好多小眼睛亮起來了,發出了“哇”和咽口水的聲音。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開了,學習興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發,表達一下子就變得容易了:

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紅襖;

桔子嚷着冷了,要披黃袍。

古詩教學反思13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採白蓮”的鄉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麼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採蓮的原因、採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問題的感悟與質辯:小娃去採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後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麼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採”、“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覆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啓發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困難時,藉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生內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

古詩教學反思14

在上赤壁賦之前有點忐忑,文言文歷來是最難上的,沒上好的話就會學生上得無趣,老師教得費勁,因此準備功夫一定要做足,備了很長時間的課,由字到詞,由句到文,一字一句都細細琢磨,準備了四個課時,希望能面面俱到。今天,終於上完了,在計劃內完成教學。再回過頭來反思這幾天的教學,收穫多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

首先是引入背景介紹,但是對背景卻沒有作過多的解釋,感覺背景被放置的目的性不強。

“教師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導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發者,方法的指導者。”打個比方,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作用,應不是《焦點訪談》式的獨白,用一個個材料證明主持人一個個觀點,讓你接受;而是《實話實說》式的對話,話題選定以確立目標,問題引動以產生體悟,對話交流來呈現思想,點撥梳理來滲透觀點! 正如葉聖陶所說:教師之教,不在於全部講授,而在於相機誘導。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幫助者、促進者,起主導作用。作爲教師,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時點撥學習目的,引發學習動機;學生難以把握自己時,點撥學習心理,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生學習出現疑難時,點撥學習疑難,幫助跨越障礙;學生學習方法欠佳時,點撥學習方法,交給鑽研鑰匙;學生不能學以致用時,點撥知識運用,體會收穫樂趣。但在課堂上,在某些關鍵句子上我的點撥還不到位,比如就“變”和“不變”的理解上,學生不能理解爲何“自其不變者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我的解讀有無力之感,這說明自己在文本的'研讀上還存在缺憾。

高一的學生正是培養習慣和打地基的最佳時期,所以老師一定要在抓基礎上落實好。再有對文言基礎知識點的落實。對於文言文教學一方面要注重文,但是基於文言文的特殊性,就要注意對言的處理,只有言的內容落實好了,文言文教學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言的梳理上我用了三個課時,這樣在第四個課時理解全文時學生纔會事半功倍。

在課堂裏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教師才真正起到了主導作用。(葉聖陶)在高效課程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更要注意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爲體驗者; 教師積極引導,讓學生成爲發現者;教師精心組織,讓學生成爲探索者;教師巧妙設計,讓學生成爲創造者;教師靈活調控,讓學生成爲反思者。課堂上用加分來刺激學生積極思考,回顧前面學習過的兩篇文言文《勸學》《師說》中的文言現象,踊躍發言,這一點收效很好,學生不但學會舉一反三,還學會了積累整理相關知識點。

幾點反思,多多積累,爲接下來的教學作好充足準備,加油!

古詩教學反思15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在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本冊是全套教材的倒數第二冊,前面十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古詩詞,掌握了一些瞭解古詩詞大意的基本方法。教學這10首古詩詞,我不像以前教學古詩詞那樣詳細講解,而是讓那些學有餘力的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學習,瞭解大意,背誦古詩,複習古詩並能積累運用。在學習這十首古詩詞的基礎上,爲了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我還採用了趣味學古詩的方法,教學這部分,有收穫也有失落:

一是提高了自學能力。學習了10首古詩詞,大體瞭解意思,回顧以前背誦過或者學習過的古詩詞,還可以請教老師家長和同學,通過反覆的.讀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是給了學生一個交流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還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在展示課上,通過看圖吟古詩趣味填空和詩中故事等環節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背誦過的古詩詞。介紹了時代背景和作者,講述關於古詩詞的逸聞或故事。如:曹植的故事,于謙的故事等。

三是注重實踐,根據一些填空提示或圖片提示讓學生領會古詩詞的深刻的含義,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同類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

四是加強古詩運用,結合六年級語文期末複習冊中的積累運用部分進行練習。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詩中不僅油水、山、鳥……還有春夏秋冬……,並能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於運用。

但在教學中,我明顯地感覺到部分學生的依賴性,讓同學老師牽着鼻子走,缺乏自我學習自我總結和自我積累能力,學習效果不佳。還需要在不斷地教學中改進方法,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