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村居》這首詩完全把鄉村的景色寫的淋漓盡致,那麼小編今天爲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1

《村居》寫的是詩人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的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古詩是一副有聲的畫。在學習古詩時,我首先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似乎聽到了什麼?學生就會大膽交流:看見鶯在天上飛來飛去;小草長出來了;楊柳樹也發芽了,長長的枝條垂下來隨着春風輕輕地擺動,輕撫着堤面;孩子們放學了,在放風箏;煙囪裏冒出了縷縷炊煙。聽到了鶯的鳴叫聲;孩子們的歡笑聲;下課的鈴聲。這樣學生和詩人一起走進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賞那醉人的美景,從而使學生漸入古詩意境,達到人入畫中、人融畫中。

情感是古詩的魂。學生主要通過情感體驗而喜歡讀古詩,在學習“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時,我特別注重創設情境,從情感體驗爲主線,首先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放紙鳶的樂趣。再引導學生交流情感從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對春天的喜悅和讚美。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村居》這首詩,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詩句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春景圖,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美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

我在教學中首先從古詩的題目入手,讓學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麼詩人看到了什麼呢?通過課件演示一組與詩詞有關的春天的景物動畫,如:小草、黃鶯、楊柳、兒童、紙鳶等畫面,藉助這些畫面來學習詩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寫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詩,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是考慮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專門搜尋了一組表現詩詞內容動畫課件,目的是藉助畫,還有鳥聲、風聲、雨聲的音樂,帶學生入情入境,提高學生對《村居》美景的感受。通過畫面聯想到每一句詩詞,還有助於學生背誦古詩,不需要機械的記憶。要學會怎樣從上一句聯繫到下一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生自主探究環節。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識字寫字和理解詩意兩個方面。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兩種方法相結合。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對於集中識字的把握比較的好,但在隨文識字的時候,因爲怕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教學時,基礎打的不夠紮實,沒有采取多種的形式讓孩子反覆讀,反覆認。

課後,理解到識字、認字纔是低年級的重點,需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並在生活中去學習認字、識字,有意的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去發現識字的樂趣。寫字環節我將教師指導書空、示範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前,然後讓學生自己組詞,通過詞語鞏固、理解字的意思。最後在本子上書寫課後六個生字。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知詩詞的內容的環節。這個環節包括:1、學生自由朗讀。2、個別學生朗讀,分行讀,比賽讀,表演讀。3、展示讀,教師點評,並穿插自己的示範讀。4、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背誦。在這個過程當中師生間、生生間互評,取長補短,以達到最好的朗讀效果,再通過肢體的配合增強語感並加深對課文的感知。

遺憾的是學生個別朗讀不夠到位,初次學習朗誦古詩,抑揚頓挫把握不住。背誦有部分學生還不能在課堂完成。詩句的感悟沒有及時讓學生談談想法,從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沒有讓學生從品讀中感受詩歌的美。在今後的古詩教學中還要加強朗誦訓練,讓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悟詩詞的語言、音韻、意境的美。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3

春風楊柳的美麗畫面,配上兒童放學歸來迎着東風放飛風箏的快樂生活,非常富有情趣。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意也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古詩的朗讀上,以培養學生對的古詩的興趣以及對詩意的領悟能力上。

首先我以猜謎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看圖引入詩的意境。然後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讀準字音。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因此我安排了自由讀,讀準字音;同桌互讀,幫一幫,指出哪個字沒讀準;指名讀,及時糾正字音;男女生讀;齊讀等方式來讀準古詩。接着是圖文對照,讀中感悟。對於古詩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背誦,不要求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因此在詩意的掌握上只要求大致理解。所以我用猜一猜的方式來感悟這首詩的後面兩句。如:你們知道詩中哪一句是寫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古時候的人把風箏叫什麼?詩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候放風箏?小朋友們能在輕鬆的`學習氣氛下理解兩句詩的意思。前兩句我是採用看圖說一說的方法,“這幅圖中,除了小朋友在放風箏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春天美麗的景色。然後再來美美的讀,讀出詩的韻味來。在小朋友朗讀不到位的時候,我採用教師配樂朗讀的方法請學生欣賞,來說一說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再來學着讀,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4

漢語言是由一個個富有魔力的的文字構成了她獨特的魅力,在古詩的解讀中我們不妨從一個個的字入手,由字及詞,由詞及句,由句及篇,由字詞的意到字詞所傳達出的神,由表及裏,由外到內,

深入透徹地理解詩所描繪的風景,揣摩詩人的內心情感。

兒 童的語言是稚嫩的,是鮮活的,站在兒童的獨特的視角上,讓他們用一雙明澈的眼睛看周圍的世界,擷取事物所傳達的信息。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既不能用成人的理 解來束縛學生的思維,也不能用輔導用書上的提示來畫地爲牢,只要我們紮根學生的現有基礎,激起學生的思、辨,學生鮮嫩的語言就會如在春雷的呼喚下破土而出 的竹筍。

我們不妨從擴詞入手,以夥伴的身份看詩中的景與物,以善待生命的目光來賞識自然界萬物的動靜變化。

“村”字,孩子可以把它理解成“鄉村、農村、村莊、村子”等。“居”呢,則有“居住、鄰居”等詞,讓學生把它們連起來,則題目的意思就一目瞭然了“在鄉村裏居住”、“居住在農村”等。

作 者是在鄉村居住,那他會寫鄉村中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呢?“草長鶯飛二月天”,“草”學生可以組成詞“青草、小草、草地、草原”,但“草”是“長” 的,那麼正確的理解應該爲“青草、小草”了,這樣是不是精確了呢?聯繫“二月天”來想,這是早春啊,早春二月的草是什麼樣的呢?自然是“悄悄地生長着的小 草”、“偷偷地鑽出地面的小草”,“吮吸着春雨,呼吸着春的氣息的一個勁兒向上長着的小草了”,是“嫩生生的小草”,是“黃綠綠的小草”是“快快樂樂生長 着的小草”,是“陶醉於春的勃勃生機的小草”……“鶯”擴成的詞可是“黃鶯、鶯歌燕舞”等,黃鶯是誰?是鳥中的歌唱家,有一副清脆的歌嚨,唱起的歌兒婉轉 悠揚,鶯在空中翻飛,快樂地飛,自由自在地飛,它是在空中舞蹈,劃出美麗的弧線……“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什麼樣的楊柳,垂下萬條綠絲絛的楊柳,垂下 長長手臂的楊柳,瀉下如瀑長髮的楊柳,楊柳含情,暖風中曼舞、輕歌。楊柳是一位娟秀的女子,恬靜、幽雅,動作舒展輕柔。“堤”是“堤岸、河堤”,在柳枝的 輕拂下,在枝條的撫摸下,堤是酥軟的堤,是朦朧醉着的堤……

這樣的教學,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又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

  古詩村居的教學反思5

高鼎的《村居》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的美麗畫面,配上兒童放學歸來迎着東風放飛風箏的快樂生活,非常富有情趣。對於一年級的小朋 友來說,雖然接觸的古詩不多,但這首詩讀起來琅琅上口,詩意也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古詩的朗讀上,以培養學生對的古詩的興趣以及對詩意的 領悟能力上。

首先我以猜謎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看圖引入詩的意境。然後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讀準字音。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 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因此我安排了自由讀,讀準字音;同桌互讀,幫一幫,指出哪個字沒讀準;指名讀,及時糾正字音;男女生讀;齊讀等方式來 讀準古詩。接着是圖文對照,讀中感悟。對於古詩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背誦,不要求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因此在詩意的掌握上只要求大致理解。所以我用猜 一猜的方式來感悟這首詩的後面兩句。如:你們知道詩中哪一句是寫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古時候的人把風箏叫什麼?詩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候放風箏?小朋友們 能在輕鬆的學習氣氛下理解兩句詩的意思。前兩句我是採用看圖說一說的方法,“這幅圖中,除了小朋友在放風箏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 春天美麗的景色。然後再來美美的讀,讀出詩的韻味來。在小朋友朗讀不到位的時候,我採用教師配樂朗讀的方法請學生欣賞,來說一說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再 來學着讀,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最後是拓展,請小朋友來朗讀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古詩,進行古詩的積累,同時體會春天的多姿多彩,是一個令人喜愛 的季節,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古詩。來源:小精靈兒童網站

自己的一點疑惑:關於題意的理解不知需不需要?原本打算通過給生字組詞的方式,如:村(村子、山村、村莊)居(居住、居民、鄰居)請小朋友理解詩意以後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但實際課堂裏沒有操作。這一點是原於對要求中提出的不要對古詩作過多的分析這個尺度把握不準。

推薦閱讀: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註釋 ⑴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⑵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⑶散學:放學。

⑷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⑸東風:春風。

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

楊柳的枝條輕拂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裏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了。

他們趁着春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裏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着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着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