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清平樂·村居》優質教學設計+教後反思

《清平樂·村居》優質教學設計+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教學目標

《清平樂·村居》優質教學設計+教後反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憑藉朗讀、聯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聯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達到熟讀成誦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準備】

課件 讓學生蒐集辛棄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

1.從小我們就背過許多古詩詞,作爲一名中國人,這些詩詞與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命都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當我們思念遠方的親人,擡頭望着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們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這樣的詩句---------,老師聽到了一股淡淡的鄉愁;當我們要回報父母的恩情,望着地上那綠油油的小草,我們又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這樣的詩句-------,當我們看到田野裏一羣歡快的孩子在放風箏,我們會想到----------

2.同學們,詩人高鼎的這首《村居》大家非常熟悉,詩人以白描的手法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新怡人的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詩詞也叫《村居》,大家看一看,在表現形式上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3.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這首詞--(學生讀題)。

 二、正音吟詠

1.正確朗讀

指名讀,正確朗讀“翁媼”、“剝蓮蓬”,理解“吳音”、“剝”。

2.流利朗讀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

3.傳情吟詠

瞧,同學們讀得多好,眼睛一亮,腦袋一晃,古人那種吟詠的韻味就出來了。古人吟誦詩歌還有一種境界,那就是“手舞足蹈”,先讓我們打着節拍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詞。

“足蹈”又叫做“踏歌”,讓我們踏歌而行,一起再來讀一讀。

 三、想象畫面

1.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人們又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詩詞中每個字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每句詩都是一副優美的畫面。讀着讀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茅檐”--

“青草”--

“翁媼相媚好”-- (重點交流)

“大兒鋤豆”--

“中兒織籠圖”--

“小兒剝蓮圖”--(重點交流)

(1)出示“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小兒子是“無賴”,翁媼怎麼會“最喜”呢?(學生交流)

(2)理解“無賴”。當父母看到你頑皮的時候會怎麼說?小兒子爲什麼最讓人喜愛呢?(學生交流)哪一個字表現了小兒的活潑可愛?指名說一說。

(3)俗話說:皇帝中長子,百姓愛幺兒。前者想到的是責任,後者讓人欣慰。小兒子偷偷地躲到溪邊,躺在那裏嘗新蓮子,可真是個精靈鬼。你看,他一邊津津有味地剝着蓮蓬,一邊還津津有味地數着“一顆,兩顆…… ”,讓我們好好地端詳他剝蓮蓬的樣子。(學生交流,理解“臥”)

(4)一個“臥”字,不僅讓我們想象到有趣的畫面,還引發了大家的感慨:“動”的時候是那麼的隨心所欲、無拘無束;“靜”的時候是這樣的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一動一靜竟然融合在一個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

(5)看到“蓮蓬”,你會想到哪些詩?

小兒可能就是剛剛“偷採白蓮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呢!

2.這麼多人和景,詞人卻巧妙地運用了一處景,將它們像珍珠一樣串了起來,找找看,看看誰是火眼金睛?(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板書:溪)

3.全文三次出現了“溪”字,古人做文章最忌諱重複,這裏一首詞竟然出現了3個“溪”,是不妥?還是有什麼特別的用意?

(因爲這個“溪”字,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讓我們感受到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田園意境)

4.是啊,多麼幸福的一家人。多麼一副美麗的江南水鄉村居圖,看到這樣的畫面,你能用文中的一個字能形容看了這幅畫的感受嗎?(學生交流:醉)

5.在這裏,“醉”可以理解成什麼?(沉醉)在這幅圖畫裏,誰先醉了?讀着“醉裏吳音相媚好”,我彷彿聽見翁(媼)誇讚媼(翁)說--------

6.此情此景,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詞人也醉了。詞人作爲此情此景的外人,爲什麼也會醉了,讓我們來看一看有關詞人的'介紹。

7.簡介詩人。

8. 讀完詞人的簡介,請大家再來讀這首詞,你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誰願意來讀一讀?

9.詞人閒居在上饒老家二十多年,寫了許多詞,形成了“稼軒體”。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卻一直充滿憂慮,憂慮着北方戰場,真是“此生誰料,心在‘戰場’,身老‘村居’”。此時,他陶醉在鄉村生活的淳樸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樂業之中。讓我們也一起來陶醉一番,陶醉在鄉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親相愛之中。

10.我們再來看這一家老小,居住在這樣矮小的茅屋裏,“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別說了。如此清貧的日子,他們卻其樂融融。因爲即使是這樣簡單的幸福,在當時,許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詞人多麼希望這種安居樂業不僅僅是一家兩家,多麼渴望不再有“遺民淚盡胡塵裏”的悽慘。所以說這樣的農村剪影在詞人的心中只是“別調”。他心憂天下,在《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的這一情懷。

四、情景交融

賞析《破陣子 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一)初讀悟“醉”

1.那麼深深地刻在詩人辛棄疾心中的基調是什麼?(媒體出示)

2.想一想,“破陣子”這一詞牌表達得意境是怎樣的?(慷慨激昂)你聽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3.整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洋溢着愛國、報國的激情。)哪一句寫出了理想與現實的尖銳對立,壯志未酬?(“可憐白髮生”。)

(二)探詢“醉”的緣由

1.這首詞開篇就“醉”,它和《清平樂·村居》裏的“醉”一樣嗎?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俗話說“酒後吐真言。”醉酒之後,詩人念念不忘的是什麼?

學生交流,指名讀一讀。

3.詞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樂業,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麼渴望過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詞人多麼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出示村居圖)背誦詩詞。

4.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五、作業

1.背誦《清平樂 村居》

2.想象這首詞描繪的情境,寫下來。

板書: 26 清平樂 村居

醉裏吳音

安居樂業

醉裏挑燈

  教後反思:

《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閒居時,寫的一首表現農村生活的詞作。全詞不用“人在圖畫中”的詠歎來直接抒發主觀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靜處閒看,移步換景,客觀摹狀,攝取了特具畫意詩情的人物活動鏡頭。詞中以“溪”縈迴映帶,意脈連綿,情思不斷,組合成了江南農村的清秋風景畫和勞動風俗畫,字裏行間表達了詞人對安寧平靜的農村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了對安居樂業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由於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詞”,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出示詩人高鼎的《村居》和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的原文,讓學生在自我觀察中發現絕句於詞的區別,從而初步瞭解詞的相關特點,接着通過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讀出畫面等不同層次的吟誦讓學生一步一步走進詩詞的意境中。縱觀全課,我覺得這幾方面做得比較好:1.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吟誦詩歌的熱情;2.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巧妙地理解詩詞中的生字詞;3.讓學生在充分的誦讀後想象詩歌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這首詞的意境,從而走進詩歌,成爲詩中人。

課後,反思這節課我似乎缺失的也不少:1.對於新課標規定的每節語文課的10分鐘寫字練習沒有到位,課堂上只是象徵性的在黑板上範寫了課文中的3個生字;2.對於課文內容延伸的部分,沒有建立在對原課文充分理解、想象的基礎上,所拓展的《破陣子》詩詞內容也偏難,學生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