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六年級課件 >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通用9篇)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課件要具有可教性。製作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所以製作的課件要與課堂內容有密切聯繫,具有教導積極向上意義。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通用9篇)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槓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槓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對槓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準備】

槓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槓桿類和非槓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擡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二、認識槓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鬆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槓桿。

什麼是槓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爲“槓桿”。

2、示範用槓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槓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槓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着槓桿,使槓桿能圍繞着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槓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槓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槓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槓桿,哪些不是槓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三、研究槓桿的祕密

1、 剛纔我們用槓桿輕鬆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槓桿都是省力的呢?

2、 對槓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槓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槓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槓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 老師剛纔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槓桿尺平衡呢?

5、 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麼情況下,槓桿省力?

2) 在什麼情況下,槓桿費力?

3) 在什麼情況下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

2、會查閱資料,並對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

3、對研究關於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在教室或活動室裏進行教學活動,採取先分組再集中的方式進行教

2、電焊目鏡片或墨水、臉盆,最好爲每4人小組至少準備一套這樣的材料。

3、教師課前蒐集關於太陽的音像、多媒體資料或圖片資料等。

4、學生課前收集關於太陽的資料,可以在課前製作一些簡單的小報。

第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交流關於太陽的信息

1、引入

“同學們,清晨窗外鳥兒的第一聲歌唱和縷縷陽光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大地萬物幾乎對從夢中醒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一天又開始了!是什麼在精心呵護這世間萬物?是什麼這個藍色星球顯出它的美麗和青春般的朝氣呢?它就是萬物之靈——太陽!現在請大家圍繞你所知道的太陽的信息以故事的形式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吧!”

2、指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小組內的個別交流,並深入到活動小組聽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交流內容。

3、在小組內個別交流的基礎上組織那些有表達慾望和那些信息交流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班級內的交流。並引導聽故事的同學對聽到的故事做出評價,談談自己在聽了關於太陽的故事後的啓示與收穫。

4、教師從信息交流內容的豐富性和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兩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小結

二、觀察太陽

1、談話:“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到戶外使用簡單的器材對太陽進行一次實地觀察吧!”

2、簡要介紹觀察太陽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使用電焊護目鏡片用肉眼觀察太陽表面,用臉盆裏面盛放的墨水觀察反射在水面上的太陽影像),並提出戶外觀察在組織紀律方面的要求,同時向同學們強調安全觀察太陽,保護眼睛的基本要求——不用肉眼直接觀察太陽。

3、組織同學在戶外分小組進行觀察活動,指導同學觀察太陽外形特徵和表面黑子的大小情況(在太陽表面活動頻繁時,用肉眼就可以辨認出較大的黑子)。

4、組織進行完太陽觀察的學生回到教室,就剛剛進行的觀察活動進行簡要的記錄工作,吧相應的內容填寫在教材第30頁上面的表格中。

5、提出課後收集更多的關於太陽的文字或圖片資料的要求,爲下節課開展活動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閱讀太陽資料,整理太陽基本情況檔案。

1、指導學生以獨立閱讀的方式,瞭解教材第30頁上所介紹的科學家經過觀察研究,發現的有關太陽的

2、組織同學個別彙報閱讀資料後掌握的信息,教師以板書的形式進行簡要記錄。

3、引導學生對板書中的簡要記錄進行歸類整理,如太陽的直徑、體積、溫度等。

4、組織同學根據資料中獲取的資料填寫教材第31頁的“太陽基本情況檔案”。

二、繼續收集整理太陽的資料,設計製作以太陽爲主題的小報。

1、提出製作以太陽爲主題的小報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製作這樣的小報,可以選擇怎樣的專題?”

2、學生個別彙報各自打算,教師給予充分肯定。

3、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展討論:“圍繞自己選定的專題,我們應該收集或選擇哪些資料和圖片豐富我們的小報?爲了讓我們的小報特色更突出,在內容選取和形式編排上要注意什麼?”

4、學生小組討論商量後進行班級內的交流,並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完善小報的製作前的設計工作。

5、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製作以太陽爲主題的小報。

6、根據學生主題小報製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三、 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四、 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的保護,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爲工具。

過程與方法:

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瞭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剪繩、剪指甲……)

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範(提供工具)。

4、小組彙報: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啓後)

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老師這裏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衝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纔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並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將國旗掛到旗杆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科學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八個,其中,分組實驗有:第3課《饅頭髮黴了》,第5課《蠟燭的變化》,第6課《食鹽和水泥》第10課《距離和時間》,第20課《蚯蚓找家》,演示實驗,分別是:第7課《鐵生鏽》,第8課《牛奶的變化》中,第14課《白天與黑夜》既是演示實驗又是分組實驗。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共有七個班。這些學生不僅喜歡學習科學,而且特別喜歡做實驗,從上學期的實驗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並能進行自主實驗。但也有個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參與實驗。本學期還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指導。

三、實驗目的

1、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和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鍊能力。

4、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五、實驗安排(略)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5

輪軸的祕密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瞭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瞭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

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出示閥門式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嘗試回答)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這裏主要培養學生的協同分工能力。

4、小組成員彙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掛在輪上

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遊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遊

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纔我們通過實驗和遊戲瞭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請學生進行大膽推測)

2、 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滑輪組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遊戲活動並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

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起省力的大小關係和規律。

【教學準備】

鐵架臺、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並說說自己有些什麼問題)

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 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麼什麼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觀察結構圖P14,理解滑輪組的構造。

2、 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a) 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b) 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請學生猜想,

c) 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並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麼?

(實驗要求:1、明確分工。

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後實行。

3、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

(4)彙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裏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於省一半的力)

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1)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怎麼變化?

(2)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並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遊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遊戲規則見教材P15

1)出示遊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遊戲。

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遊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3)、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遊戲中明白了什麼?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爲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 根據觀察到的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認識到邊實驗邊思考,對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爲小組準備:做拱形的紙,鐵墊圈若干。

教師自己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

學生自己準備: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讓學生看一些拱橋的圖片。問爲什麼橋要做成拱形,特別是在古代,材料還不是很多,強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裏?同學們原意和老師一起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嗎?

二、 拱形承受壓測試

1、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壓力嗎?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分工與記錄)

3、要求:測試紙拱能承受多大壓力。

觀察紙拱隨着壓力的增強,形狀有什麼變化。

4、分組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三、 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1、怎樣使紙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2、提示:根據拱形受壓變形的現象,尋找克服變形的方法。

3、學生組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工,並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變的。

四、 長壽的石拱橋

通過資料讓學生感受我國曆史上豐富多彩和發達的造橋工藝。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18個分組實驗有第一單元全部第二單元1課《抵抗彎曲》2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3課《拱形的力量》5課《做框架》8課《用紙造一座“橋”》第三單元1課《電與磁》2課《電磁鐵》3課《電磁鐵的磁力》4課《神奇的小電動機》第四單元1課《校園生物大搜索》2課《校園生物分佈圖》。12個演示實驗分別:第二單元4課《找拱形》6課《建高塔》7課《橋的形狀和結構》第三單元6課《電能和能量》7課《電能從哪裏來》8課《電能從哪裏來》第四單元3課《多種多樣的植物》4課《種類繁多的動物》5課《相貌各異的我們》6課《原來是相互關聯的》7課《誰選擇了它們》8課《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髮言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3、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實驗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實驗安排(略)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爲。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措施。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瞭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 、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聯繫,形成了複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 、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 、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 、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並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爲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 、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 、模擬生態平衡。

( 1 )製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 37 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 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 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並便於觀察。

D 生態瓶的採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爲好,不能採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 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 2 )製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爲什麼要密封?

( 3 )預測一下,:

A 不給魚餵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裏,情況會怎麼樣?

B 不打開瓶蓋,瓶子裏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裏的東西、瓶子和瓶子裏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 5 )學生製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 、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後果。

( 1 )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繫着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係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 2 )討論書上 38 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爲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爲會造成什麼影響?爲什麼?

( 3 )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 4 )啓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 5 )閱讀書上 39 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麼關係?

是什麼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麼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 、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 1 )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着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 226 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 2 )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藉助圖片錄像資料)

( 3 )討論:國家對於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麼我們同學自己對於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 、談話:現如今國家爲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 、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佈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模擬實驗研究地球的公轉和自轉。

2、能調查本地動植物受四季變化的影響情況,並進行記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完成調查研究。

2、、願意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模擬實驗。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解釋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概念。

2、能解釋四季變化與地球的公轉有關。

3、能舉實例說明四季對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的影響。

環境目標

1、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轉與四季變化關係的概念。

2、能用文字或圖的形式把四季的顯著特點生動地表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證明地球公轉是引起一年四季變化的根本原因。

教學準備

繩子、手電筒、地球儀、橡皮泥、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景——激趣引入

師(課件演示--遨遊太空):同學們,如果有機會在太空旅行,欣賞宇宙的奇觀,你們願意去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太空旅行,我們所乘坐的“宇宙飛船”就是地球。你們知道這艘“飛船”是這樣運行的.嗎?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產生探索太空奧祕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認識地球公轉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1、閱讀、理解地球的自傳和公轉。

師:(展示課件: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指導學生觀看視頻、閱讀書上資料,並指導學生初步填寫課本87頁表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看、閱讀、資料整理、分析來加深對自轉和公轉的認識。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提煉、歸納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有序、有效的“思”,爲下面親身模擬實驗的“行”做好準備。

2、猜想地球自轉和公轉導致的現象。

師:提出疑問: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導致什麼現象的發生呢?

生:思考、猜想、交流、修正。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注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已有生活經驗來解答問題。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的習慣。

3、模擬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過程。

師: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假設,請動手來進行模擬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吧。

教師指導學生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1)模擬實驗中用什麼來模擬地球公轉的軌道、用什麼來模擬地球和太陽、用什麼來模擬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

(2)地球的自傳和公轉都是自西向東逆時針旋轉,千萬不能轉錯方向呦!

(3)在地球的公轉過程中,應保持地軸始終指向同一方向。

學生進行模擬試驗。分工合作、記錄實驗結果。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和及時記錄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能夠通過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假設。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擬實驗中去。

4、交流與表達。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通過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了,看那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及想法,嘗試解釋其中的原理。其他同學聆聽,並加以評價。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別人交流。通過質疑與評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彙報中要學會尊重別人,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5、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特點、意義。

師:(展示課件:四季的產生。講述地球的自轉導致晝夜的產生;地球的公轉導致四季的產生。指導學生繼續填寫表格。)學生觀看視頻、瞭解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並填寫表格。

中心 方 向

(順或逆時針) 周 期 特點

地球的自轉 地軸 逆時針 23小時56分4秒 引起晝夜的變化

地球的公轉 太陽 逆時針 365、25天 引起四季的變化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零散的認知之間建立聯繫,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意義。

6、知識鞏固與遷移。

請同學們再次模擬地球的公轉,驗證公轉與四季產生的關係。

提問:假如地軸不是傾斜的,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會不會有變化?地球上還會有四季的變化嗎?爲什麼?

學生首先進行模擬實驗,驗證公轉與四季產生的關係。

學生再模擬地軸不傾斜的公轉情況,觀察、思考、假設並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1、鞏固、驗證地球公轉的意義。2、培養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討論問題的逆向思維。3、在新問題情景中能運用已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提高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回顧——讓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板書設計】

18、地球繞着太陽轉

中心 方 向

(順或逆時針) 周 期 特點

地球的自轉 地軸 逆時針 23小時56分4秒 引起晝夜的變化

地球的公轉 太陽 逆時針 365、25天 引起四季的變化

【總體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設計運用觀察、演示、操作等教學方法。通過觀察,引導學生髮現事物運動的特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實例圖片講解,使學生掌握知識。通過完成模擬實驗的任務,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用來評價學生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完成練習,給學生提供自評、互評的機會,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素養的同時,滲透德育。

【評析】課程標準中提到科學課教學應力求讓教學貼近生活,用學生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突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的基本理念,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布魯納說過:“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他想到這門學科值得學習”,小學科學教育就是要利用“科學未知”的不竭魅力,吸引學生走入到科學的殿堂。基於此,新課伊始,就課件演示讓學生欣賞遨遊太空的情景,這勢必會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他們探索宇宙奧祕的願望。

地球的自傳與公轉學生很難理解,爲此,教者運用課件模擬了地球自傳與公轉的情景,這比教師空洞的講授不知要強多少倍,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就是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在教學地球自轉與公轉會導致什麼現象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採取了大膽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記錄實驗過程,最後再抽象實驗結果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六年級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過程與方法:

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學準備】

1塊搭斜面的平木板,4個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鉤碼、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結合影視導入新課

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

提問:“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麼區別?爲什麼要這樣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麼作用

1、 提出一個簡單任務:老師要把這個大木桶搬到講臺上來,有什麼好方法?

今天老師就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機械叫斜面。(示範用木板把木桶滾上講臺)

2、 斜面概念引入:像這樣搭在高臺邊緣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3、 跟據老師提出的情境得出的問題:斜面能省力嗎?

4、 分組研究斜面是否能夠省力。

實驗要求:

1)、指導如何用測力計測斜面上的拉力。(當測力計處於勻速運動時,讀出其讀數)

2)、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反饋交流實驗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體

4)、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並取其正確的值,做好記錄。

5、 對研究結果作出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發現同一物體從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於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問:剛纔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和其他組的數據相比較,你還發現了什麼?

(發現每個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這是因爲有的小組坡度高,有的小組坡度低)。

那麼坡度不同對於沿斜面拉物體所用的力也不同嗎?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證明?

2、分組設計實驗,並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