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通用53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通用5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爲了讓您在寫徵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廉家風故事徵文(通用5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通用53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風好,這個人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教訓是沉痛的。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孟母三遷》和《曾子殺彘》的優秀家教故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注重家教的父親,他在《誡子書》中這樣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告誡那八歲的兒子: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於是像孟子、岳飛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偉人便在這樣的家教中應運而生。

家教,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男不傳女”,已被歲月的流沖走,而那些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中華民族文明的腳步正在新時代的家風中穩步向前!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並且中華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而家風家訓更是重要。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記得那是一個夏天,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一樣的烘烤着大地,周圍的樹木卻意氣風發,在微風中炫耀着自己那綠油油的葉子,做出“沙沙"的響聲。絲毫不向那逼人的太陽低下頭去。而此刻我卻在小歡家的後院的一個陰涼處和小歡玩着泥巴,好不愜意。我們用泥巴捏着一個又一個新奇可愛的小動物,一塊小小的泥巴在我們手中煥發出生機。其中有一個小馬駒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它高昂着頭,兩個眼睛炯炯有神看向前方,小馬蹄用力的奔跑着。讓人有一種朝氣蓬勃,奮起直追的感覺!我們越玩越入迷,天都快黑了我們都不知道。這可急壞了家裏的媽媽,媽媽在到處找我,我卻渾然不知。等夜完全籠罩下來的時候,我這纔想起了回家,這才匆匆的和小歡告別,立刻奔回了家。

到了家門口,我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心裏不斷的猶豫着:我回去該怎麼和爸爸媽媽解釋呢?他們會不會責怪我呢?終於,我鼓起勇氣推開了家門,躡手躡腳的走了進去。進了客廳,只看見了爸爸一個人坐在沙發上,臉色陰沉的看着我,我嚇得立馬低下頭去,站在那裏不敢動,連大氣都不敢出一下。,心裏想着:完了完了,這次爸爸媽媽該收拾我了。爸爸給媽媽打了個電話,不一會媽媽就從外面回來了。我擡起頭看向媽媽,媽媽的頭髮有些凌亂,眼裏滿是擔心和着急,看見我回來了才放下了心來。媽媽將我拉到沙發前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寶貝,以後出去玩一定要按時回家,不然爸爸媽媽會擔心的。你可以玩,但是要有時間觀念的玩知道嗎,不可以一玩就忘記了回家。一個人做事沒有明確的時間來規定自己,是完不成下一件事的,並且這樣的人是做不完一件完整的事情的,答應爸爸媽媽以後出去玩或是幹什麼事的時候,要給自己規定一個可以完成的時間好嗎?”說完,和爸爸一齊看向我,我鄭重的向他們點點頭,並保證以後一定會說到做到的!從那以後,我的家訓裏多了一條“守時”這條家訓時時的提醒着我,不管是去好朋友家玩還是上下學的時候我總會準時的回家或是準時到校,不再讓爸爸媽媽擔心。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了,只是我很愛挑食,不是挑菜就是挑肉、而且還常常剩飯,吃不完就倒掉,每次洗手洗臉的時候都要用大半盆水,媽媽發現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對我進行了批評教育,還給我講了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吃的都是用玉米珍做的飯,做的饃饃都是用大米磨完的米麩子做的,黑黑的。可要吃肉還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每人才能吃上一點。而水就更珍貴了,他們都是很珍惜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每天回家還要幫父母們做農活,晚上還要學習。回想我現在幾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而水就更不用說了,每天將水龍頭一開就可以用水了,我也不用幫爸爸媽媽做農活,回家吃過飯就可以寫作業了。相比之下,我真是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過得幸福多了。可我還大手大腳的浪費着,而勤儉節約還是中華傳統美德,我國又是一個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我如此大肆的浪費食物和水真是不對。這件事情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什麼事情都不在浪費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等。此後,我真的做什麼事都不在浪費了,一塊橡皮用了還剩一點我也要將它用完。作業本沒有用完我用它來打草稿。這便是我的另一條家規“勤儉節約”

好家風家訓從兒時跟着我共同走進了青春,他無時無刻的提醒着我,鼓勵着我。你們的家風家訓又是什麼呢?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

最近在寫完教育無痕後,繼而研究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進而深知家風是最無痕的教育。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爲人嚴謹,爲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着。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着自己!”

所以,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圍,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

上面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是極端的例子,但無不說明家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體現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風是最值得玩味的。

一般來說,“家風”是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所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5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爲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爲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爲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梁啓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樑思禮。另外,四兒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啓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爲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啓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啓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啓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啓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樑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着用去”。

同時,梁啓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樑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樑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樑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着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樑培寬、樑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樑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樑濟的影響有關,樑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樑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樑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着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樑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羣、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鍊他過獨立、合羣、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纔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杜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祕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爲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爲“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裏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6

家風,是一個傳統的家族習慣,它需要我們世世代代一直傳承下去,它體現了一個家族的道德品質,精神風貌。

家風,人文底蘊深厚,民衆素來十分重視家風!因爲,良好的家同,它是多麼的重要!它能引導一個人的進步。

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儉節約。

古人說的好:學古訓有獲,勤以養德,儉以養身。不錯的!

小時候我聽爺爺奶奶說起過:他們從七歲就開始到山上放牛,九歲就開始自己拿着小椅子站在上面燒飯。爺爺奶奶很勤勞,勤勞得雙手都起了繭,並且都不停歇一會兒,爺爺奶奶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了,明天的事情明明可以明天做,但今天他們就要做了,並且是在早上,他們大多是在農田裏幹活,經常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回來之後,只是換了一套衣服,便開始打掃客廳,房間的衛生了,掃了又掃,拖了又拖,總是有忙不完的活。

“勤儉節約”這個好家風,使我也不斷的進步着,我開始變的更勤勞,更儉節,在吃飯時,儘管已吃的很飽,也要把碗裏飯粒吃的乾淨,沒有一點浪費。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謹法,尚謙和,重謙恥,是好人家”我想,我們應該是好人家了吧,我希望,每個好家風都可以延續傳承下去。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7

我家書櫃裏最醒目的就是各種各樣容易證書和獎狀,這些都是我爸爸參加各種比賽獲得的。爸爸告訴我,如果想成爲有豐富知識的人就要多看書。當我遇到不懂的問題問爸爸的時候,他常常用一句話來激勵我:“書中自有黃金屋。”在他的帶領下,我漸漸的愛上了閱讀,其中有幾本是我最喜歡看的,如《史記》、《三國演義》、《福爾斯摩探案記》等。我喜歡《史記》,他讓我瞭解到了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我也喜歡《福爾摩斯探案記》,他讓我充滿智慧。

我覺得爸爸是我的榜樣,我也要成爲一個上進並且有知識的人,爭取任何考試都能獲得好成績。爸爸只要在家都會帶我去買書,這讓我如獲至寶。

夜晚,寫完作業,我和爸爸坐在臺燈下一起讀書。爸爸告訴我,讀書不僅要獲得文化知識,更要學會思考。在書的世界裏豐富我的生活。

從上幼兒園到現在,我讀了很多書。書籍讓我學到很多知識並帶給我很多快樂。這些都要感謝我的爸爸,謝謝他給我樹立了這樣一個家風,能讓我在書的海洋裏愉快的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8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家風,家風如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勞。

每天早上天矇矇亮的時候,房間外面總會傳來一陣椅子移動的聲音,緊接着就有嘩嘩的水流聲和沙沙的淘米聲,廚房裏奏起鍋盆交錯的響聲。我知道,這是爺爺在爲我們做早餐。爺爺幾乎包攬了家裏所有的家務,如做飯,拖地,有時還幫忙洗洗衣服,就像一頭在田裏辛勤耕耘的老黃牛。

要說家裏誰最勤勞,那就要數媽媽了。每天傍晚,我回到媽媽的學校,總能看到一大盤水果放在桌上,媽媽不是在旁邊批改作業,就是去教室輔導學生。雖然已經放學了,可媽媽的旁邊總是圍滿了她的學生,媽媽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爲他們講解題目。夜深了,我已睡下,可媽媽還在桌前備課,燈光下,她的身影疲憊卻顯高大。

至於爸爸,他雖沒有像爺爺和媽媽那樣勤於家務,但他是家裏的頂樑柱,週末總是加班,在我看來也是非常辛苦。

受到大家的影響,我也變得勤快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習上更要加倍認真努力,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勤勞是一種傳統美德,它讓人們變得更加幸福,值得我們傳揚。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9

白色的乾淨桌布上,熱騰騰的飯菜看起來格外誘人,而且都是我愛吃的菜。紅殼的螃蟹新鮮又肥美,讓人見了忍不住咽口水。銀皮的蒸魚躺在盤子中間的一片菜葉上,身上澆着醬油,散發出一股大海的原汁原味。湯裏的菜也是特別的香。

我嚥了咽口水,兩眼直勾勾地盯着桌子上的菜。今年中秋節,爺爺、奶奶兩個人和姑姑、姑父一家人一塊兒到我們家來過節。我知道要按輩分的順序入座、動筷,只能等着。

“大家坐吧!”媽媽大方地說。然後就是爺爺奶奶先,然後是姑姑、姑父、爸爸、媽媽坐,最後是我和兩個妹妹。動筷時,是一個更加難熬的過程,眼睜睜地看着菜被一個個地掃蕩,而又無法做些什麼,真是一種特別難受的體驗,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的吃貨來說。

我等得花兒都謝了——其實也就兩分鐘。終於,輪到我這一輩動筷了,我抓起筷子,對準桌子上的菜,發起了猛烈進攻。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一道道精心擺盤的菜被我弄得一團糟,真是慘不忍睹。唉,多好的家規也改變不了我這隻饞貓的天性啊!

我們林家的家族史我半點也不瞭解,我連家譜都沒見過,但我時刻記着這條家規,它時刻提醒我要禮讓長輩的規矩、美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0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勤儉節約,低碳環保,創造美好環境。說起來是很容易,但是實際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啦!

每個月我們家通常都要來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除舊換新。今天一大早就看到媽媽洗窗簾,擦玻璃,我看到了也不能閒着就主動選擇擦玻璃。我拿好擦玻璃的神器,站到陽臺上,正面吹來了徐徐微風,雙腳開始發抖,看下去大地彷彿變成了魔鬼,發出陣陣恐怖的笑聲,我緩緩地蹲下來深呼吸鼓起勇氣,用力按住神器慢慢的來回擦,我邁着輕微的步伐如同蝸牛般速度向着旁邊慢慢移動,彷彿漂浮在汪洋的大海之中。我仍堅持不懈把玻璃擦的一層不染。回頭看到媽媽都汗流浹背了還再辛苦地拖地,心想:媽媽都沒說累,我又怎麼能說累呢?我要跟媽媽比看誰打掃的既快又幹淨。於是我又認真的打掃起來,把我們家的寶貝們都打掃得既乾淨又漂亮。

看到煥然一新的房間媽媽告訴我:“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愛勞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1

“同學同學要知道,勤儉節約很重要……”,這是在電視上播放的一首關於勤儉節約的詩句,我們家也有這種勤儉節約的家風。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用心做完了老師佈置的回家作業後,我打來鉛筆盒,拿出裏面要削鉛筆,再拿來了卷筆刀,開始削鉛筆。外婆走了過來,她發現兩支短筆,說:“哎呀,這麼短了的鉛筆還要帶到學校裏去,字用這兩支短筆寫出來的會好嗎?”說實話,算上筆尖那一段還有四五釐米長,我自認爲這麼長的筆還能夠寫字。我說:“我覺得這筆還能夠寫字沒關係的,我感覺用這兩支筆寫字和別的筆寫字差不多,反正都一樣。”“不行的,不行的,馬上給我扔掉這支筆是不能再寫字的。”外婆又說。我開始皺起了眉頭。“這又不是握不住筆桿了,”我接着說,“而且電視上不是說過要‘勤儉節約’嗎?這樣扔掉鉛筆不是造成木頭的很多浪費嗎?”我們吵來吵去,外婆做出來讓步,讓我把鉛筆放在家裏寫,我也沒有其他辦法,只好同意了。

我們家的家風“勤儉節約”你覺得我做的怎麼樣?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2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勤儉節約。

記得小時候我總是要買許多新衣服。衣櫥裏都快裝不下了買的新衣服,又穿不過來。這些很好又很實衣服都有可能被扔進垃圾桶。這樣太浪費了。一天我和媽媽正在整理,媽媽看了一下這些衣服長長的嘆了口氣,說:“這些衣服貴的要上千,便宜的也要好幾百,而且你才穿了一兩次,還有九成新呢。”說完便在我跟前坐下,摸着我的頭輕輕的說:孩子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儉節約,你不論有多少錢財,不論有多少財產都要懂得節約,節約是我們家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李嘉誠是一個非常節約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每一件襯衫都穿的十幾年,我希望你能把家風一代一代傳下去。我鄭重地點了點頭,過了幾個星期我和媽媽又經過了服裝店,我徑直走了進去拿幾件衣服,就嘟囔要買,媽媽卻搖搖頭說,你忘了咱們家的家風是什麼了嗎?我忽然意識到了什麼,放下衣服,走了。

勤儉節約是我們家的家風,我一定要把這個加分傳承下去。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3

一戶人家,一條家訓;一戶人家,一種家風。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規。爸爸媽媽告訴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認真精細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對待生活中的小事也要如此,從小就要做一個不浪費的人。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雖然普通,但是這會讓我受益匪淺。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我們不能隨便浪費一粒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一直都記在心裏,在我們家的餐桌上,飯都是吃多少,盛多少,不能隨便倒掉;水電都用得很節省,不把水龍頭開到最大,不用的電燈要及時關閉,我一定要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

每次晚飯餐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守的;媽媽常常告誡我的有這幾點:

1、吃飯時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一邊吃飯一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雖然還有很多規矩,但正是因爲有這些束縛着我,才讓我更好地成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個家庭都樹立和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相信我們這個屹立在東方的中華民族也一定會長盛不衰!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溫潤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這樣的雨露——誠實守信,時時溫潤我,伴我成長。

還記得那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好友相約四點去圖書館看書。正當我準備出門的時候,突然,外面狂風大作,烏雲密佈。頃刻間下起了傾盆大雨。看着窗外,我開始犯難。腦子裏出現了兩個小精靈,一個小精靈說:既然你都已經和好友約好啦,就不能反悔,你必須得去。另一個小精靈說:你別去了,外面的雨下的這麼大,你的好友也不一定會去的。這時爸爸看到我猶豫不決的樣子,便走過來對我說:做人要誠實守信,在元氏世範裏有這樣一句話: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它的意思是答應別人的東西就一絲一毫都不能少;和別人約好了時間,一分一刻都不能更改。走孩子爸爸陪你一起去圖書館。

迎着狂風暴雨,我和爸爸雖然被淋成了落湯雞,但是看到好友如約的站在圖書館門前,我的心一下子溫暖了許多。我和好友在書的樂園裏暢遊,當我再次擡頭,窗外已是晴空萬里,我爲自己和好友的守信點贊。

誠實守信,就是讓我們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這樣的家風需要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去踐行,並且代代相傳。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5

我們生長在中國,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孝、儉、勤這些都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家規、家風、家訓,我們家也是!在我家,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媽媽掛在嘴邊的話:要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水是有限的資源!我每次都在聽,但我每次都把它當成耳邊風。

但是今年我的感觸很深:在我們新密,今年尤其缺水,幾乎十天半月城區就要停一次水,停水的最長時間可達到一這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一身臭汗,洗個澡都不行;上個衛生間,沒水沖廁所;做飯、洗碗、洗衣沒有水;我不禁埋怨道爲什麼老是停水,真煩人!這時媽媽對我說現在你知道我爲什麼要你節約用水了吧?水是多麼的寶貴呀!回想起我平時喝水,明明喝不了那麼多,但總要把水杯接滿,喝不完直接倒掉;洗臉時把水龍頭打開總是先玩一會在洗臉;洗澡時從頭到尾淋浴頭都是打開的,流的遍地都是想起這些,我的心裏慚愧極了!

我深深的知道了水的寶貴!我要呼籲大家不難浪費水,要保護好水資源,並且從自己做起:節約用水!我要把這個傳統美德名副其實的變成我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6

古人說: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一個家庭如果善良仁德,可以傳承十代以上。

范仲淹家族就是最好的例子。

范仲淹是北宋朝廷重臣,他在的時候,救濟學子,減少徭役,善行惠澤天下。別人相中一塊風水寶地,要給他當府邸,他拒絕之後,把這塊風水寶地建成書院。他說: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這塊好風水。北宋土地兼併嚴重,很多的豪門大族家裏土地千頃,平民百姓卻沒有土地,流離失所。范仲淹毅然建立義田,把幾千畝的田地作爲公益田,讓他們免受飢寒之苦。後來因爲戰亂,義田遭到毀壞,他的後代卻毅然扛起義田復興的責任,幾次被毀,幾次重建。範家後代繼承了他的善心,將他的善行延續了幾百年。

范仲淹在家族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他的後代不斷施肥灌溉,直到它變成一顆蒼天大樹,這棵大樹庇護着他的後代子孫,從宋朝一直到清末,整整八百年的時間裏,興旺不衰。

善良是最好的家風。

善良是內心的高貴和堅守,成爲一個好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

一個在寬厚善良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氣質更有親和力,他們有更好的人緣,更廣闊的人脈;

古人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對於孩子來說,善良是最好的護身符。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7

家風,就像一座燈塔,爲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家風,就像一縷陽光,帶給我們溫暖;家風,就像一面鏡子,糾正我們的錯誤。國有國法,家有家風,而我們家的家風是懂得分享、孝順。

說起來,我們家的家風的來歷還是因爲我。由於弟弟的出生,慢慢長大,我們開始經常互相搶東西,不論是吃的還是玩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只有一個的時候,我們倆都會搶得不可開交甚至會大打出手。媽媽說:你們要懂得分享,一起吃東西,一起玩玩具,會收穫更多的樂趣,得到雙份的快樂。從此,我和弟弟開始了分享自己的東西,例如,他有巧克力味的麪包,我有草莓味的麪包,我們會各自交換一半給對方吃,果真,我們收穫了雙份的味道和快樂,懂得分享就成了我們家的家風之一。

百善孝爲先,我經常會在我的爸爸媽媽的身上看到孝順的家風。爸爸脾氣不大好,但是在爺爺奶奶面前,沒大聲說過話。媽媽更是對爺爺奶奶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去年姥爺生病住院,媽媽在醫院全天候的精心照顧着,爸爸白天上班,晚上也會來醫院照顧姥爺,姥爺的身體很快就恢復了。這些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所以我經常對媽媽說:我以後也會這樣孝順你和爸爸的。

懂得分享,養我好習慣;孝順伴我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8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我家是一個擁有7口人的大家庭。談起我的家風,周圍人都要豎起大拇指:孝順、和諧、友愛、是莊間的榜樣。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體弱多病,而爸爸又常年在外,因此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就落到了媽媽那並不寬厚的肩上。無論是冰雪寒天還是酷熱難耐,無論是泥濘難行還是塵土飛揚,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寂寥深夜,一旦爺爺奶奶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媽媽都會第一時間安頓好家裏的事務,飛速去請醫生過來。醫生給爺爺奶奶看病,媽媽在一旁學着看着,漸漸對普通的頭疼腦熱竟會用藥了,成了半個小醫生。

親戚和街坊們也對媽媽讚賞有加。媽媽炒得一手好菜,又烙得一手好餅,家裏儘管並不寬裕,但每當有了新鮮吃食,她總會細心地用小塑料袋分裝好挨家送去。每當有人來家裏做客,她忙前忙後簡直成了陀螺,但她的臉上總會帶着熱情的笑容,毫不吝惜地拿出家裏最好的東西招待。

在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我的心底也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在家裏,我會盡最大努力幫爸爸媽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和家人分着吃;在學校,我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我一定要把“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發揚光大,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好少年。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19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讓家裏的所有人都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陪着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爲止;衣服也是穿到不能穿爲止;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閒暇時間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是一名公務員,每天勤勤懇懇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養成了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0

家,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一個家庭的家風,決定了孩子的一生。丁楷琦的家族傳承至今,祖輩早已立下家訓:耕讀,勤儉,忠信,六個字體現了先祖修身、治家、處事的原則,又寄託對後代的殷切期望。

“耕可致富,讀可榮身。”也就是說既學謀生,又學做人。在週末或者放暑假的時候,丁楷琦跟上祖父去鄉下幹農活,讓他學習種蔬菜,在蔬菜成熟的時候讓他送給鄰居老人,讓大家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將勤儉節約融入家風,彰顯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代代傳承。我們家也倡導這種活動,平時洗完手關掉水龍頭,不開無人燈,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從身邊小事做起,努力做好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忠信,顧名思義,就是忠誠守信。父母不僅讓孩子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不能糊弄孩子,孩子說謊後要有針對性的來解決,增長孩子的善心、愛心。在平時講的故事中讓孩子明白誠實守信,用一言一行的模範勞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感化孩子的心靈,給孩子上好人生重要的誠實守信課。

丁楷琦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着愛心,傳承者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1

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薰陶,結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

由於我家是做生意的原因,去全國各地出差的機會比較多,孩子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跟隨着我們一起東奔西走。最難忘的一次全家旅行是20xx年去的敦煌,孩子在學校裏剛學了“九色鹿”的故事,剛出敦煌火車站,我們遠遠地就在火車站出口的外牆上看到了一幅巨大的“九色鹿”石雕,我趕緊用手機查了一下資料,現學現賣,告訴他這幅壁畫就是課本里說的“九色鹿”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出自我們一會就要去參觀的莫高窟石窟裏面。孩子一下子就對莫高窟產生的濃厚的興趣,從原來被動的知識灌輸,變成的主動要去了解。隨後去了鳴沙山月牙泉,瞭解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去了陽關和玉門關,對“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些詩句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良好的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所以我們要秉承家訓,通過旅遊教育,使傳統的民族文化入腦入心,讓孩子在遊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學以致用,打開心中對未知世界更深的探索。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2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我們生在這個非常重視孝道的中國,也應該有所爲!

父母時刻叮囑我和姐姐要銘記“孔融讓梨”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的道理,所以我們不論有什麼好東西,都先想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絕不會自私自利,因爲只爲自己着想的人是渺小的。

作爲父母,爸爸媽媽也起到了帶頭作用:爸爸經常對爺爺奶奶噓寒問暖,媽媽幫爺爺批發貨物,幫忙看小賣部,和奶奶經常在一起做十字繡……在他們的薰陶下,我和姐姐也成爲了孝順長輩,尊敬師長的好孩子。在家裏,我經常協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幫媽媽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擦桌子、洗碗、掃地、拖地,樣樣都行;幫爸爸沏茶,拿拖鞋,或是幫他捶背捏肩;週末寫完作業後,我和姐姐也會跟着爺爺一起上山幹活,和奶奶一起去公園散步。在學校,我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主動幫值日生打掃衛生。我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遨遊,除了必須掌握的課本知識,我還讀了四大名著,國內外經典!

爸爸時常教育我不能和同學攀比,所以我從不比吃比穿比用。爺爺講他們那時的窮苦年代時,我真的感動不已。我覺得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孝老愛親,銘記父母的悉心教誨和老師們的言傳身教,珍惜當下,砥礪前行!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3

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如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去年冬天,奶奶不小心把手摔傷了,正在上班的爸爸連忙請假帶奶奶去看醫生,那幾天,爸爸每天進出醫院送飯遞水,晚上依舊陪伴在奶奶身邊,盡心盡力照顧,給奶奶說開心話,奶奶也說:“有你爸爸在,疼痛減一半”,等奶奶出院後,爸爸卻瘦了一大圈。醫院裏的護士阿姨都誇讚爸爸是個孝順的兒子,聽到這些話,我既感動又自豪,這些雖然是生活中的點滴,但對我的影響卻頗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持家是我家的座右銘。小時候會看見媽媽把淘米的水,洗菜的水積起來,可以用來沖廁所。會把洗衣服的水來洗拖把。當時小,也不懂,直到現在纔開始漸漸明白這麼做的用意。小時候的飯碗總會剩下許多米粒,媽媽也總會叮囑我把碗裏剩下的飯吃乾淨。現在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花銷也比原來要多得多,所以我們更要懂得節約。

“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讓我們牢記家風,做一個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小學生,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4

家風是一面鏡子,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和家風有關,它映照了我們家庭的氛圍;家風是一種秉性,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留傳下來的優秀品格,是子孫後代學習的典範。

我叫楊昕怡,是五年級二班學生。五歲生日那天,我們全家去飯店吃飯,看着桌上的菜,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筷子,媽媽嚴肅地對我說:“爺爺奶奶還沒動筷子,你怎麼就先吃了,太沒禮貌了。”我不以爲然,繼續津津有味地吃菜。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不聽話了?”爺爺忙說:“孩子還小呢!”媽媽說:“不行,好習慣就必須從小培養。”

這次之後,我逐漸學會了聽爸爸媽媽的話,懂得了怎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媽媽經常勸我多參加集體活動,她告訴我不懂就要問老師問同學,也要主動幫助別人,相互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媽媽還說要做一個對人友善、心胸寬廣的人,不要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爭吵,這樣只會傷了和氣。

爸爸告訴我好孩子必須要懂禮貌,看到長輩要主動問候,他還常常在我耳邊唸叨: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精氣神,不能有消極懈怠、萎靡不振的樣子。

這便是我家的文明風尚好家風,它默默滋潤着我健康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5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稱作門風。我們中華民族有着重視家風的傳統,隨着社會的發展,繼續傳承優良家風尤爲重要。古代人把家風總結爲五常八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關於現代的家風是什麼卻往往衆說紛紜,而我們家的家風是不貪小便宜,懂得謙讓與分享,借別人東西一定要還給別人。生活上有“食不言,寢不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吃飯不剩飯,不浪費,東西不要亂扔亂放等。行爲上父母從小就教育我不說謊話、不佔小便宜,做誠實的孩子;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做懂禮貌的孩子。爸爸媽媽是這樣教育我的,也是這樣做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在言傳身教的同時也在用事情告訴我道理,讓我銘記於心。有一次,媽媽在一個老爺爺的店裏買了些年貨,結賬的時候,那位老爺爺少算了幾十塊錢,媽媽發現後當即把錢給補上了。回家的路上媽媽說:“以後就算店家算錯了那也要把錢送過去的,否則太不好意思了,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的。”於是我明白了,不貪便宜要從每一件事出發爲他人的立場考慮,然後從實際行動體現出來。我的父母就經過這樣一件件的例子潤物無聲的將家風傳承給了我,對我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6

我外公有一種好品質,那就是做錯事不說道歉的話,但是會用暖心的行動來表達愛。你們肯定在想那我是怎麼知道的呢?那就讓我來慢慢講給你聽吧。

我外公是刀子嘴豆腐心。每次我去他家的時候,我不穿鞋就在房間裏跑來跑去,外公看見了就一直罵我,嚇得我都不敢正面看他了。我以爲外公肯定是不喜歡我的,可是在吃飯的時候他竟然多給我了一個雞腿。在他給我雞腿的時候,我的心一下子就暖了起來。我也知道不穿鞋跑來跑去會着涼,着涼是會生病的,外公是擔心我呢,所以在我回家要離開他的時候,我和他說了句:“我下次一定會穿鞋的。”外公摸了摸我的頭,慈祥地笑了。

這件事之後,發現我的性格和他一樣——刀子嘴豆腐心。上次我和媽媽吵架,吵完之後,我覺得我好像說錯話了,可是我又不好意思主動道歉。我就給她煮了一碗麪,問她吃不吃,她說吃,我就屁顛屁顛地給她端到面前。媽媽說,我做的面真好吃真好吃。她笑了,我也笑了。

我感覺我和外公都好面子,誰都不會在吵架之後意識到錯誤就立刻向對方道歉。但是,我們吵架不記仇,我們付出行動愛家人,從外公傳承到我,這應該算是我們家的家風了吧?!我要把這一家風傳給我的子子孫孫。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7

我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家裏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妹妹和我。我們一大家子在一起相親相愛的生活,日子過得和諧又幸福。

平時,媽媽對我的照顧最多,我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媽媽負責的。媽媽經常教導我,要嚴於律己、以禮待人。她經常要求我學習上要認認真真、刻苦勤奮。生活上要做一個人有禮貌的人,不管是家裏來客人還是在路上遇到熟人,都要主動打招呼。媽媽她不是老師卻勝似老師,她一直嚴格要求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幫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這樣做是因爲想讓我成爲一個優秀的人,雖然有時候我感覺媽媽管我管的太嚴格了,但我想到媽媽都是爲了我好,所以我就聽話了。

爸爸的工作就是掙錢,這也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每次我和妹妹惹媽媽生氣了,媽媽就說爸爸不管孩子,爸爸就會說他的任務是掙錢,媽媽的任務是管孩子,我每次聽爸爸這樣說還會想爲什麼爸爸不管我和妹妹呢?爸爸脾氣好,如果他管我們,說不定我就不用捱打和捱罵了。

爺爺奶奶可以說是我的保護神。每次我犯了錯,媽媽對我發飆的時候,都是爺爺奶奶護着我。

我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真的很幸福,我很喜歡我的大家庭,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8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父母的叮嚀,長輩的嘮叨下,我漸漸地養成了一種行爲習慣,這就是所謂的家風吧!

我爺爺是一個非常勤勞、老實的人,以前家,必須要有乾燥易燒的柴火,家裏的大人都有很多活兒要做,顧不上砍柴、做飯。所以,這個活就交給予我爺爺,每次回家,都要先爬上山,那時候不有上山的臺階,找一些乾淨,乾燥的木條,砍下來,背到家裏去。長大以後,由於太爺爺很早過世的緣故,爺爺被迫開始工作。他做過的事可多了,從砍柴開始,先是油漆匠然後是木匠,拖拉機手,當過工人,管過生產,還差點成了廠長。現在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可還是每天六點多起牀,拖地、掃地、整理傢俱。

爺爺奶奶對自己家裏人有嚴格的要求,時常要求我們要守規矩,比如要一家人到齊了纔開始吃飯,我們也時不時“偷吃”點,可免不了被罵,爺爺也一樣,吸菸和打麻將不知被說過多少次。

我小時候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上了幼兒園大班纔去新安江,習慣了彼此的陪伴,於是不由自主的想念,每次放假我們都會去一次更樓,把他們的需要的生活用品拿去,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飯,平時我們也會打電話,一聊就十幾分鍾。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勤勞、誠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29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以看出我國從古至今對家規的重視。

家,是我們成長的根據地,是我們感情的棲息地,是我們物質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安全健康的保證。沒有了它,就像一隻折翼的鳥,再也不能飛翔,就像一片枯黃的樹葉,再也不能重獲新生。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就開始嚴格要求我了。有一次,我看見一次很酷的玩具,我非得讓我爸爸給我買,以至於我最後哭着在地上打滾兒。但是爸爸並沒有因此而心軟。並沒有給我買那個玩具。因此,我懂得了並不是我可以想要的就可以要到任何東西。在我讀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由於外婆在家裏帶我。每次外婆去接我,我就會向外婆要垃圾食品,外婆就會爲我去買。有一次,外婆回老家有事去了,放學自己回家,就由我自己去買。由於人太多,最後我以踉蹌的步伐擠了出來。這時候,我想起了奶奶,那麼大的年紀,還去擠,那是有多困難啊!於是之後,我就從來不讓她爲我去買東西了。我懂了老人比我更需要照顧。

我國古代許多名家都是從嚴格的家庭中走出來的,我相信我的'未來全身其中的一員。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0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助人爲樂,拾金不昧。書本上也能學到許多誠信友善、捨己爲公的故事,我想作爲一名小學生,不僅應該弘揚中華美德,把優良的傳統發揚下去,還要弘揚家風、踐行家訓。

說到家風家訓,我就想到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奶奶常說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能糟踐東西,那時候我還小,不以爲然,而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這一粒糧食飽含了多少艱辛,我懂得這就是奶奶的家風。

姥姥姥爺都是工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媽媽在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常常教育我:要勤奮刻苦,自立自強,不要不勞而獲。在我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嬌慣。

我,我自己洗衣、收拾房間,幫媽媽洗碗、擇菜,給姥姥捶背,給姥爺讀報紙,我通過自己的表現獲得了老師的信任和家長的喜愛。

我們零零後是祖國明天的太陽,我們一定要把祖國“大家”的優良品德發揚光大,把“小家”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1

“做人要誠實守信”是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的一句家訓,這句話我已經深深銘記在我的腦子裏。如果說家是土地,孩子是小草,那麼家風就是春雨,春雨滋潤着大地,哺育着小草,小草才能茁壯成爲疾風中的勁草。爸爸、媽媽就是把我當一株成長中的小草,拿我家祖傳的一些家訓來教育我怎麼爲人做事。那些家訓裏其中就有這麼一條:要誠實,不說謊話。

聽爸爸、媽媽說,我的外祖父曾經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以前,我的外祖父小時候是一個貪玩的小孩,有一次放學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忽然發現一戶人家的屋檐下有一個鳥巢,於是就從地上撿了幾塊石頭,直接扔向鳥巢。沒想到,鳥巢沒有砸到,卻砸破了別人家糊在窗戶上的紙,於是他趕緊跑走回了家。後來,當我的外祖父讀到一段關於做人要誠信的話時,他下定決心下午放學後一定要去向別人認錯。他明明知道去認錯有可能會被那戶人家罵,但是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走進那個人的家裏去認錯,那戶人家看到外祖父那麼誠實,敢於承認錯誤,人家便原諒了他。後來他也把這個當作一個例子經常教育後代。

聽了這個小故事,我更加尊敬和佩服外祖父。作爲晚輩,我們更加應該以他爲榜樣,繼承和發揚家族的優良傳統,恪守家訓。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2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但家風又是什麼呢?家風是指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風尚、習慣等等。我的家裏從祖上就流傳下來一個家風——孝順長輩。

爸爸就是我們家的楷模,他幾乎每天都要給爺爺奶奶打一個電話問候他們,而且一打就是半個小時。媽媽也毫不遜色,每次爺爺奶奶來我們家或是我們去奶奶爺爺奶奶家時,媽媽總是一個人在家裏忙忙裏忙外,做飯呀、收拾屋子呀……因此獲得了不少人的讚揚。我呢,平時也幫不了什麼大事,也就能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刷刷碗或沏兩杯茶。

每次爺爺奶奶有什麼事,我們總是第一時間去。記得有一次,奶奶的腦梗突發在炕上起不來了,爸爸得知這個消息後,急忙開着車“快車加鞭”地拉着我們趕了回去,原本兩個小時的路程這次只用了一個半小時。

到爺爺奶奶家後,我們急忙進了屋,只見奶奶正躺在炕上掙扎着要起來,爸爸見此情況二話沒說背起奶奶送入了醫院,幸虧送得及時,奶奶的病沒有拖得太嚴重。我能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裏而感到欣慰。

我們這一代美好的生活都是靠上一輩辛苦的打拼得來的。正所謂“百善孝爲先”,如果我們連對父母的孝順都做不到,那我們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3

我祖奶奶家堂屋裏掛着一塊棕黃色牌匾,上面雕刻着勤奮、讀書、誠實、節儉、助人、感恩、立志幾個字,媽媽告訴我,上面寫着是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要我們家裏的每個人,都做勤儉節約的,助人爲樂和誠實守信的人,因爲有家風我們家纔出了許多品學兼優的人。

我是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每天吃飯不但慢,而且還會想盡辦法剩許多的飯菜,媽媽就常教育不能浪費,可我就是聽不進去。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郊外玩,經過一片金黃的稻田時,看見農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下辛勤的勞動,汗珠不斷的從額頭上流下來,媽媽指着辛苦的農民對我說:“我們每天吃的米飯就是農民有他們辛勤的勞動換來的,這就是家風裏要我們要切忌浪費,一粥一飯思不易的原因”。

記得小時候,我和哥哥在家裏玩遊戲時,我一小心把家裏鏡子碰碎了,爲了不捱罵,就對媽媽撒謊是哥哥碰壞了,後來媽媽知道了,狠狠的評批了我,還給我講了《狼來了》的故事,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做人最重要的品質在於誠實,不能欺騙人,否則就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這就是家風裏要我們切忌謊言,忠厚自有忠厚福的原因”。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一點一滴的規範家人的言行,樹立家人良好的品德,也培育許多有國家優秀人才。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一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品嚐着美味佳餚,其樂融融……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家四囗和奶奶、外公、外婆還有舅舅,一起吃了一頓香噴噴的年夜飯,雖說沒什麼美酒佳釀,也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是與大家一起吃,增添了許多樂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歡樂與溫馨。

太爺爺盛飯,等太爺爺動筷子了,他們纔可以開始吃,我太爺爺也總是把好吃的菜夾到他們碗中,告訴他們小孩子正是長個的時候,讓他們多吃點。體現了,“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吃飯的時候不能挑食,不能說這個我不要吃,那個我不想吃,什麼菜都要吃,要做到不剩飯,不浪費,要勤儉節約;飯前飯後要洗手,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見到長輩要問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不說慌話,不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每年過年都是讓人回味無窮的,今年更不例外。通過長輩的言傳身教,知道了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無時無刻的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了我們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在“和爲貴、孝爲先、勤爲寶、儉爲德”的好家風的薰陶下逐漸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5

提起家風,就好像是樹上的葉子,每枚的紋路都各不相同。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

我生長在一個勤勞、樸實、善良、和睦的農民家庭。爺爺奶奶靠種地爲生,爸爸媽媽以打工爲業。經過他們共同奮鬥,爲我創造了一個和城裏孩子一樣的富足生活,享受和他們同等良好的教育,家長爲的是要把我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

他們不僅在學習上嚴格地要求我,生活中也管得很嚴。記得有一次我剩飯了,爺爺就給我講《鋤禾日當午》的故事,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剩過飯。在一次與同學產生矛盾時,爸爸因勢利導地教育我爲人要謙和,講義氣,遇事要大度,不要斤斤計較。當我得理不饒人時,奶奶也不失時機地教育我,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奶奶還常說“吃虧就是福”。媽媽更不慣着我,從小就教育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洗襪子、紅領巾,整理書桌書包等……

我以後要向爸爸媽媽學習,做一個孝敬老人,有責任心的人,更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家的傳統、家風,我們家的家風將由我發揚與傳承!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6

如果家是一處草地,家風就是滋潤幼苗的雨絲,如果家是一座花園,家風就如開小花的微風,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風就是點綴藍天的雲朵,在我媽媽身上有着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的美德,我在她的薰陶下,有着同樣的好品質

在我3歲的時候,奶奶就病倒了,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在外掙錢,媽媽一個人不僅要照顧奶奶,還要照顧我們三姐妹。但她絲毫沒有怨言。每天吃飯時,媽媽一定是先把奶奶的飯菜盛好,餵奶奶先吃。媽媽教育我們說:“家裏有長輩,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是不能先吃的,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因爲奶奶長期臥牀,媽媽除了要給奶奶餵飯之外,每天還要給奶奶抹洗身體,每當看到這種情景,我不由自主地當起了媽媽的小助手,一會兒扶着奶奶,一會兒給奶奶捶捶背。有時,我也學着媽媽照顧奶奶,有時和奶奶聊聊天。只要她開心,我們做晚輩的自然也高興,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茁壯地成長着。因爲我的身上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子,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等

我從媽媽的身上學到了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的美德。這些良好的家風將伴隨着我健康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7

孝順是一種美德,是對長輩們一種起碼的尊重和禮儀。其實人並不是一定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傳承好家風,孝順長輩,和睦相處,家家戶戶洋溢着歡樂和幸福,就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

我從父親口中得知,爺爺也是一個人民教師,年輕的時候是村裏出了名的孝順,對長輩說話時,絕不會有半點不尊重。我太婆生病時,爺爺着急萬分,一個人不顧辛苦,翻山越嶺從鄉下老家徒步跑到新昌城裏去買藥。後來,太婆終於得救了,爺爺才發現肚子餓得咕咕叫,腳底也磨穿了一個小洞。

我的父親也是從小在爺爺的嚴格家教下生活的,尤其在對待長輩的禮節上。每次家中只有長輩在時,我父親總是特別彬彬有禮,甚至開車送長輩親戚回家。平常的爸爸總是幽默風趣,最愛開玩笑,但在長輩面前,會收斂,一臉虔誠,和藹可親。

如此孝順的好家風,我也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當母親開始嘮叨,我不會像往常一樣立刻頂嘴,而是仔細聽並牢記在心,領悟其道理,發現錯誤馬上改正,讓她不再天天爲我勞累,如果你問我家的好家風是什麼,很簡單“孝”,這個字裏蘊含着我家代代相傳的美德,有着感恩的快樂!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8

俗話說,有好家風就有好家庭。來看看我家的家風吧。

我的爸爸聰明,善良,勇敢,有愛心。家裏的電視壞了,“啪,啪!”又能看啦!自行車壞了,“嘎吱,嘎吱!”又能開啦!木椅斷了,“吱嘎!”又能坐啦!……瞧,我爸爸是不是很厲害呢?不止如此,我爸爸還是個“設計師”。家裏哪兒不好看,就哪天有空哪天重新裝修。

我的媽媽助人爲樂,幽默,高大。我媽媽在外面玩時,看到別人需要幫忙,只要是自己能做的就一定會做,絕不拒絕!

我的妹妹可愛,謙虛,調皮。班裏的跑步就數她第一,沒人敢跟她比。我的爸爸爲此感到自豪。她的學習並沒有爲此耽誤。

我滑稽,愛做手工,愛爲自己找麻煩,腦袋裏的奇思妙想來之不斷。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巴不得立馬把作業變沒,然後去製作自己的新創意。

而我家的家風並不是這些,是那顆善良,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永恆的心!爸爸是我們家的頂樑柱,媽媽是我們家的榜樣,我和妹妹卻是家裏的希望和那顆心!

外面的天空很湛藍,白雲很輕柔。在“這種家風”中,有誰的家是不溫暖的?我相信,每個人的家風都不是千篇一律,但有一點相同,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39

提起我的家風,那就是四個字“嚴謹、誠實”。

小時候媽媽一直教導我做事要嚴謹,不要粗心大意。有一次我把一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抄到家庭作業上抄錯了。媽媽說:“你一定要重視這個壞習慣,生活中,粗心經常會造成一些重大事故,你沒聽說過嗎?就如一個工程師只要有一點點粗心,就會使房屋倒塌;一個醫生只要有一點點粗心,就會引起重大醫療事故。”我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地說“媽媽,我知道錯了,以後做事一定會嚴謹,再也不粗心大意了。”

媽媽還教導我要誠實。記得有一次,我在院子裏踢足球,一不小心打壞了一輛車子的擋風玻璃,當時我嚇愣了,直接跑回家去。這時爸爸看到氣喘吁吁的我,問:“剛纔是不是你把人家車的擋風玻璃打碎了呀?”我戰戰兢兢地回答道:“爸爸,是我在院子裏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把玻璃給撞壞了。”爸爸竟然沒有責怪我,卻對我說道:“雖然你打壞了擋風玻璃,但你沒有說一句假話。你要記住一個人做錯了事不可怕,只要及時承認錯誤並勇敢地承擔後果,就不算犯錯。孩子就是在做錯事情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後來爸爸帶着我找到車主道了歉並賠錢。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0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旦問到你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時同學們就會傻了眼,不知如何回答。我認爲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着我的成長。

我家的家風有:節儉之風。節儉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節約也是我家的生活習慣。精明的媽媽會將洗菜的水,洗衣服的水,倒入一個大桶裏,用來沖廁所或洗拖布。

愛種花的爸爸說,“用淘米的水澆花,是對花最好的養料了。”爸爸每次都會用淘米的水澆花,爸爸的花兒個個都長得綠油油的。

而可愛的我呢,每次喝完酸奶,我會把酸奶的盒子放進松鼠的籠子裏面,等它舔乾淨了,我又把酸奶盒拿出來,洗乾淨之後種上小花,變廢爲寶。

我家的另一個家風是助人爲樂。媽媽說,助人爲樂是做人的道德規範,助人爲快樂之本。一天早上我起來後發現家裏沒人,有一張紙條上寫着:媽媽有事情,給你三塊錢買早點。

我洗漱完就出發了,路上我看見了一個乞丐,我給了他兩塊錢,他不停的給我說:“謝謝,謝謝……”我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節儉、助人爲樂是我家的良好家風,它會伴我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爸爸告訴我要勤勞,做事不能拖拉。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但是隻要他在家,家裏每天都會叮叮噹噹響個不停,那是爸爸刷鍋洗碗的聲音。爸爸和媽媽每天都很勤勞。他們還專門在一個月中選擇一天來大掃除,全家大動員,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勤勞的家風上,爸爸媽媽給我和弟弟做了很好的榜樣。

媽媽告訴我要自立自強。記得有一次,我從學校回來,媽媽沒有來帶我,我便自已走回了家。敲了門,沒有人在家。我在家門口等了好久,也沒有人回來。於是我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好辦法。外婆家離我家不遠,我一路小跑跑到外婆家,有禮貌的和她說明了我的原因,我急忙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對我說了對不起,因爲她工作太忙,忘記了帶我的時間,並說了會來外婆家帶我。瞧,我解決了一個問題。

家風這個東西是說不完也道不盡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家的家風會被不斷的充實和更新。這些規矩需要每一個成員去踐行,並且代代相傳,千千萬萬條家風的傳承纔會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2

如果家是一盞蠟燭,那麼家風就如蠟燭的燈芯;如果家是一條小路,那麼家風則是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燈;如果家是一條船,那麼家風一定是它的船帆。

我的家風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永遠閃着光芒。在我心中,姥姥就猶如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北斗七星,她時常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在家裏總是能看到姥姥把洗衣服的水倒進大桶裏,一開始我不懂姥姥的用意,後來才知道姥姥是想把洗衣服的水來涮拖布。有一次,在吃飯時我的碗裏剩下了許多米粒。我正在玩,看到了姥姥憤怒的眼神,想起了姥姥曾經給我說的話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就馬上把碗裏的米粒吃了個精光。從此以後我再也沒剩過飯了。

媽媽很愛讀書,我也喜歡。她常常教育我要多讀書,讀好書。媽媽讀過的書似乎要比我們用過的紙還要多,滿滿溢出的書,總是讓人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詩意。媽媽十分愛惜書,每一本書幾乎都有一件花花綠綠的衣裳。

家風可以讓我們形成好習慣,才能時時刻刻爲家庭爭光添彩,爲家庭抹黑的人應該讓他重新做人,改過自新。我們要像長輩學習,懂得感恩,珍惜現在,做一個對祖國有貢獻的人;從小事做起,努力學習,做一個新時代的前進人。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3

還記得上小學時的一件小事。那天放學回家,我和幾個好夥伴一起往家走,走到村頭一戶人家時,看到他家的櫻桃樹下落了有十幾個櫻桃,我們便高興地撿了起來,她們幾個當場都吃了,說有點酸,但可以吃了,我捨不得吃完,就留了幾個拿回了家準備給父母嚐嚐。父親從地幹活回來,一臉疲憊,看到了桌子上的幾個櫻桃,立刻質問從哪兒拿的,我嚇壞了,戰戰兢兢地說在人家樹下拾的,父親立刻發火了:別人家的東西,怎能隨便拿?太沒出息了!然後拉着我拿着那幾顆櫻桃去了那戶人家,說明情況後,人家不但沒生氣,還從樹上又摘了些新鮮的櫻桃給我,擔父親說什麼也不要,我也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鮮紅的櫻桃吞口水。

回去的路上,父親說:記住:任何時候,不是自己的東西,永遠不要伸手拿。這句話一直影響到我現在的生活。任何家長或學生送給我的任何禮物,我都不會收,不管是幾百元的禮品還是兩塊錢的平安果。我廉潔從教20年,是得益於良好的家風薰陶。

我們要建立並遵守好良好的家風家訓並把它傳承下去,在良好的家風中成長是幸福的,願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是這樣幸福地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4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庭幾代人,代代相傳的美德就是家風。

我曾爺爺,隨着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帶領中國軍隊衝進戰火,就再沒回來,屍骨被侵華日軍炸飛。他的堅強、不畏懼犧牲的精神影響着我後輩幾代人。

爺爺帶着地主的帽子,吃不飽、穿不暖幾十年,他時刻沒忘記過學習,直到鄧爺爺提出改革開放,經過他的努力、勤奮,成了企業家。掙了很多錢,可他依然很節儉,有一次從火車站回來,深夜12點,打車回來30元錢,他問了幾輛車,嫌坐車太浪費錢了,最後走路將近一個小時纔到家。他平時買個日用品,總是貨比三家,捨近求遠。有時爲了買個廉價白菜,能跑上1公里,爺爺說自己年齡大了,也沒啥事,多走走鍛鍊身體。不怕苦、愛學習、節儉、勤勞是爺爺這代人傳承給我們的美德。

爸爸經常教育我和姐姐學習講究方法,自律,要有創新意識,迎着創新改革的大潮適應社會。自己把車換成新能源汽車,註冊到一個共享平臺,自己公司沒事的時候,就方便和服務於有需要的人,每天還能掙到200多元的零花錢。

這就是我的家風,堅韌、不怕犧牲、節儉、時刻學習、自律、具備創新精神。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5

汕頭是我的故鄉,是一個美麗的僑鄉。最近,汕頭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文”的春風吹拂着潮汕大地,給我們的城市帶來了新風貌、新氣象。

春節假期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興致勃勃地來到西堤公園遊玩。西堤公園在市區礐石大橋西入口,原來這裏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現在,美麗的公園與波光粼粼的大海、海對面連綿起伏的礐石山、雄偉壯觀的礐石大橋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柔美秀麗的山水畫,也讓老市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觀完西堤公園,我們來到古香古色的同文學堂。爸爸曾在這裏度過難忘的小學生活。爸爸告訴我,這裏以前因爲年久失修,下雨時屋頂經常漏水。現在這裏已經修繕一新,展出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將關於同文學堂的歷史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讓更多人瞭解同文學堂的歷史。

我們的汽車行駛在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馬路上,我一邊吃着零食,一邊感受着創文帶給汕頭的鉅變。吃完零食,我把袋子放進一個小垃圾桶裏,城市環境衛生,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文明人,創文明城!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6

關於這中華五千年中才子佳人、大家閨秀的培養,少不了家風這個常用詞。好的人才起源於好的家風,那我就來論一論。

每一個家庭都有家風、家氣、家訓。而家風作爲三家之首,自然變化多樣。

我的家風分爲三點:安靜、民主和公正。

首先就是安靜,在我的學業生涯中,只要我在家,就一定不會出現大動靜。這是媽媽嚴文規定的,連爸爸接個電話都要去陽臺。大吵大鬧有毀心智,我們都這麼認爲。

其次是民主,只要有一人犯錯就會被民主的批評,這是一個和諧家庭的前提。

再次就是公正,公正是決不偏袒誰,錯了就是錯了,有什麼可狡辯的?

這些家風儘管只是在這紙上寫出來會有人不信,可是在實際上,我們確實在這麼做,這麼改正。

通俗的說,家風是實踐出來的,行文的家風可以好到不行,而現實的家風可不像行文那樣寫幾行字就算完了的。

家風表示行爲。不管是正韜同學的“厚德明理,格物致公”,還是什麼,只要是家風家訓,都有好的意義。在我家的家風下成長壯大,是我一輩子都要感激的。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7

相信每家都有每家的家風,每家的家風都有其特色。而我們家,則有一個很好玩的家風。

我們家,就像一個小國,有“憲法”,“憲法”分爲三條:首先誰都要承擔家務;其次遇到大事集體表決,不得私自決定;再次不許觀看別人的隱私。除了這三條神聖不可侵犯的“憲法”,我們家還有這樣幾條規定:首先完成各自的任務再玩;其次不準逃避責任等等。是不是就像國家法律?雖然沒有那麼詳細,但對我們一家四口來說,已經足夠了。

我爸爸呢,是個不折不扣的暖男,對我的態度:只要不閒着,幹啥都行,這使我活潑樂觀。但一提起我媽,就不好說了,先舉個例子,她的口頭禪是:趕緊去學習了,3、2、1……這個嚴厲的特點讓我有了一個性格——乖僻。有時,她還會給我玩個“突擊行動”,檢查我有沒有認真學習,這讓我變得機敏。因爲我控制能力實在不佳,老愛看書發呆啥的。而我的小弟弟皮皮,最大的特點就是反應慢。這也沒辦法,誰叫人家才度過了兩個春秋呢!不過呀,他的可愛還是讓我耐心的教他說話,也慢慢的對什麼事情都有了耐心。

爸爸的寬容,媽媽的嚴厲,弟弟的可愛,練就了我的性格。沒錯,這就是我們的家風---互相監督,取長補短,互相幫助。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8

“禮誠爲先,勤善爲本。”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過春節的時候,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到姨奶奶家拜年。吃完了美味的飯菜後,我心滿意足地抹抹嘴起身就要離席,媽媽一把抓住了我的小辮,小聲地對我說:“你忘了禮誠爲先,勤善爲本。”我聽到後,小聲嘀咕着:“什麼呀,在吃飯時,我敬過酒了的呀!”媽媽見我疑惑不解的樣子,說:“你忘了咱們家的家風了嗎?禮誠爲先中‘禮’字代表禮貌,吃完飯後要向長輩打招呼。”我頓時恍然大悟,然後畢恭畢敬地走到姨奶奶和爺爺面前說:“姨奶奶、爺爺,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姨奶奶和爺爺笑眯眯地看着我說:“你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再往媽媽那看了看,媽媽很滿意地笑了。

自從我和媽媽一起制定了家規後,我常常把這家規作爲我的行爲準則,它時刻提醒我要做一個禮貌,誠實、勤勞、善良的人。爸爸媽媽也這樣做,成了我的好榜樣。

“禮誠爲先,勤善爲本”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家的家風像一面旗幟指引着我前行,讓我更好地健康成長。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49

說到家風,其實我不明白家風是什麼。所以我就去問了我的爸爸。爸爸說:“家風就是傳家寶。”我們家的家風是:“誠實守信,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和睦相處。”而我,對這幾條家風有自己的認識。

誠實守信就是不要說謊,說到做到。記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在捉迷藏,我怕被發現,快速地跑進我的房間。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我把杯子碰到了地上,杯子就摔碎了。哥哥聞聲趕來,看見這一幕,把哥哥驚呆了。正巧爸爸回來了,爸爸看見了地上的碎片,問道:“這是誰打碎的?”我的心裏一下就有了兩個想法,心裏想:“不能承認。”但我又想了想:“誠實比什麼都重要。”在一番糾結之後,我最終還是說了實話。結果,爸爸慈祥地對我說;“沒關係,只要承認就好。快去,把掃把拿過來吧!咱倆這給打掃乾淨。”我說:“好的。”我們倆不一會兒就把這些打碎的碎片清理乾淨了。

我們家的家風還有很多:譬如早晚洗臉刷牙;飯前便後洗手;每天早睡早起;不能頂撞大人;不愛佔小便宜……

我們家的家風是學習之風,勤勞之風,節儉之風,孝敬之風。它們伴隨我健康成長,願這些家風常駐我家中。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50

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做人要懂得禮貌,尊重他人,人,字好寫,但做人很難。做人必須懂得基本的道理。

說到禮貌,在前幾天我家發生了一件事情今天,我奶奶約了很多人來我家做客,頓時客廳裏坐滿了很多人,真的好熱鬧啊!因爲我怕羞,所以我躲在房間裏,不敢出去,正當我糾結的時候,我想到了兩個問題,雖然我也想出去,但是外面那麼多人,我也不知道怎麼稱呼他們叫什麼,如果我不出去的話,他們會不會覺得我特別不禮貌?不尊重他們呢?我該怎麼辦呢?正當我糾結的時候,奶奶走進了我的房間,對我說:“我知道你有一點害羞,但是做人應該大膽一點,叫我來到廚房,切了一個西瓜,洗了一些蘋果,叫我給他們送過去,雖然我有些緊張,但是我大膽的走出廚房,我把切好的西瓜和蘋果放在了兩個茶几的中間,笑眯眯的說;叔叔阿姨好,這是我家種的蘋果和西瓜,很好吃的,看到幾個叔叔阿姨點了點頭,我整個人都放鬆了起來,其中一個阿姨說“”小姑娘真懂事,真禮貌,我聽到這句話,我笑得合不攏嘴,我連忙說:謝謝誇獎。經過這件事,我發現叫人也是很簡單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

我的家風就是要講文明禮貌,孝敬父母,有了優良的家風,我們一定會更加幸福,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51

教育子女是使一個家庭興旺起來的關鍵,我的家人也非常重視我的學習。由於媽媽工作在外地,我的學習與輔導就落在了爸爸身上,爸爸對我特別嚴厲,因此我也很怕我的爸爸。記得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還不錯,回家後得意洋洋把試卷拿給爸爸看。爸爸一看,板着臉,指着試卷上一個紅叉叉說:這麼簡單的題怎會出錯呢?我以爲爸爸會看我的分數,沒想到他竟會注意這些細枝末節。他讓我坐下,然後和我將那些錯題的思路和答案。在他的幫助下,我終於明白了錯題的解法。我時候在背誦課文的時候也會偷懶,總想混過去,但是爸爸檢查的特別認真,不能錯一個字,因此我也就不敢再耍小聰明瞭。

爸爸經常重視我的學習情況,還經常教育我要想家庭興旺,就一定要重視教育,他還說爺爺在他小時候也經常這麼說他。於是,我明白了不受到教育就不能使家庭興旺,之後我也經常向爸爸問一些學習上的問題,還經常接受他的批評與指導。除此之外,媽媽也經常關心我方面的情況,給我一些好的建議與指導,還給我買了很多課外書,告訴我要多看課外書,這樣對寫作很有益處。在這樣一個教育家庭中,我不斷努力着。

我的家風是我成長的航標,他是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並不斷促使我向成功的道路走去。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52

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節約”。

我家最會過日子了,外婆常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所以我家洗過菜的水是留着澆花的,每天洗衣服的水用盆盆罐罐留着沖廁所。

記得有一天,我剛起牀,朦朧地走向洗手間,擠了牙膏,接着把水龍頭開到最大,一直開到我刷牙完畢才關上。外婆看到了這一幕,走過來皺着眉頭對我說:“你呀,真是不懂節約,你是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你是否計算過,如果你每天浪費500毫升的水,按照我們國家現在將近14億人算的話,一天浪費了7000升。如果你再這樣浪費下去,你的眼淚將成爲最後一滴水。”這時媽媽又走過來和我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我聽了這話以後深有感觸。

我們不光節約水,還節約電。我們家裏每個人都有一個習慣,走到哪裏不需要燈的時候都隨手開,隨手關。這些好習慣是在外婆潛移默化下帶動了全家。

外婆常說,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們家世世代代應該繼承的家風。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篇53

我很想知道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去問媽媽,媽媽說:“每個人的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它影響着我,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我的媽媽和爸爸很孝敬老人,她影響了我,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在我7歲的時候,我的奶奶生病住院了。我的爸爸媽媽聽到這個消息,開着車,像閃電般的速度很快就到了醫院。爸爸媽媽慌慌張張的提着水果,來到奶奶的病房,推開門,着急地問:“媽,你沒事吧?”我奶奶說:“沒什麼大礙,就是有一點頭痛。”爸爸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那就好。”我的媽媽說:“媽,我給你帶來了你最喜歡吃的水果,我現在就去給你洗洗。”奶奶說:“我有點渴。”我爸爸飛快地跑過去,給我奶奶到了一杯熱水,遞給了奶奶。爸爸這纔有空坐在椅子上休息。接下來的時間,爸爸陪着奶奶在病房裏聊天,天漸漸地黑了,我和媽媽才告別了奶奶回自己的家。

“百善孝爲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爸爸媽媽關心奶奶,這就是尊敬孝敬老人,這種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