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徵文打過交道吧,通過徵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徵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廉家風故事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1

我們家有許多家風,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家的家風。

爸爸經常對我說:“人要勤勞,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是的,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做什麼事都是盡心盡力。我受到影響,也學着“盡心盡力”。慢慢的,我體會到了快樂。勤奮寫作,稿費不斷地寄來,每當拿到收款單時,我是多麼興奮啊!勤奮學習,每當一個個鮮紅的100分在眼前出現,我是多麼開心啊!勤奮,勤奮,再勤奮!當看到同學們投來“羨慕嫉妒恨”的眼光時,我是多麼得意洋洋啊!

每當我犯了錯誤,膽怯地說出“對不起……”時,媽媽總是寬容我,從不生氣。“沒關係,下次注意。”媽媽的寬容不但平息了怒氣,更鼓勵了我不斷向前,最終換來大家的高興,何樂而不爲呢?公交車上,我被人踩了一腳。對方向我露出歉意的微笑,我學着媽媽的做法,也寬容地對他笑了笑,竟意外得到衆人的稱讚。不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學會寬容別人,纔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嗎?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2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爲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爲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爲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梁啓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樑思禮。另外,四兒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啓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爲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啓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啓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啓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啓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樑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着用去”。

同時,梁啓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樑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樑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樑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着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樑培寬、樑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樑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樑濟的影響有關,樑濟對他就是 “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樑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樑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着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樑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羣、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鍊他過獨立、合羣、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纔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杜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祕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爲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爲“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裏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3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5000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的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同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家風家規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也是對後輩人的一種鼓勵和鞭策,好的家風家規,是經歷了很多事情形成的,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每個家風家規都有很多刻骨銘心的事情記錄,他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文化的積澱和傳承。

我家有個木質小方桌,四四方方,端莊大氣,看上去很有時代感,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在這個小方桌上吃飯、寫作業、玩遊戲,可以說這個小方桌記錄了我們一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考試完數學,家長在輔導我修改述學試卷的時候,很認真的對我說,“你是個小馬虎,很多錯的題目,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不認真審題寫錯的,分數不應該這麼低”,聽過後,我還很生氣,不服勁,認爲自己考的分數還不錯,於是給媽媽說我們班的某某某比我還低!家長聽了,馬上就說別忘了我們的家規“謙爲貴、信爲本”,做任何事情要謙虛,不懂就要問,絕對不能驕傲自滿,同時要講誠信,有信心,腳踏實地,勇攀高峯。聽了家長的話,自己內心一陣,低下了頭認真反思,“謙爲貴,信爲本”,本以爲六個簡簡單單的字,卻有這麼深奧的內涵,家規的力量原來這麼給力,當你驕傲的時候他會提醒你,當你迷茫的時候他會鼓勵你。從小到大我經歷了很多事,但是始終沒有忘記這六個字。這件事情雖然已將過去很久,但是當時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家規就是告誡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要走正道,匯聚正能量,不斷前行,不斷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在已經成爲父親的我,更爲深刻的感受到家風家規的重要意義,有責任和義務把這六字家風家規繼承和傳承下去,讓下一代知道家庭的歷史、國家的歷史,做一個有目標、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一是讓孩子多看書,快速的掌握知識和了解歷史,增強對國家發展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讓孩子多參加實踐活動,多到黨的革命聖地、博物館參觀,瞭解中國的歷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三是以身作則,將“謙爲貴、信爲本”以實際行動讓孩子去用心感受到六個字的內涵。四是加強引導,孩子在成長中要加強引導教育,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規家訓的形成是伴隨着每個家庭每個成員經歷的很多事情不斷演變而形成的。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看似雖小,但是隨着不斷的經歷和總結,家規家訓逐步形成。而且內容精闢,深入人心,不斷流傳,鑄就一個人的成就、一個家族的輝煌和一個民族的復興。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4

還記得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果果洗漱完畢乖乖的躺在牀上,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喊我給她講故事,我正納悶呢,走進臥室一看,果果把頭蒙在被子裏小聲抽泣着……我連忙拉開被子,看她眼角還掛着金豆豆。

“怎麼了,是不是太累了?”

這些天兩場演出同時排練,可能是把孩子累壞了,白天要上學,放學去排練,晚上回家還要趕作業,如此強度,別說是六七歲的孩子,就是大人也吃不消啊,想想難免有些心疼。

“我,沒事,不累。”果果好像特別委屈。

“那你怎麼哭了呀?是有什麼事不開心嗎?還是在學校和同學鬧彆扭啦?”

“都不是,我,我是看你太累了!媽媽……”一邊說着,一邊就大哭起來。

我的天啊,聽了這話,我的心都快化了,我以爲她要說我想要什麼你不給買;或是覺得太累不想堅持排練;或是乾脆說肚子疼……我還在琢磨着怎麼與她鬥智鬥勇呢,她竟然,竟然是說“你太累了”!

……

後來,當然是我抱着她一起哭了起來。

我們都不是因爲累而哭,果果看我每天接送她上學,準備一日三餐,還要陪她上各種學習班,陪她排練,陪她寫作業,我想,她也在心疼我。

在我上高中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擺脫我媽的管制,還時不時和她對着幹。現如今我也當了媽,真真切切能感受到,媽媽的愛是純粹的無私。

我想,如果我的孩子長大結婚了,我也會給她的孩子洗尿布,不讓我女兒沾一下涼水;也會幫她們帶孩子,不讓我女兒受一點累;還會每日三餐每週不重樣的伺候,生怕孩子們太忙顧不上好好吃飯;到那時候,只要我還能幹得動,我會傾我所有,盡我所能。就像我的媽媽對我那樣對待我的女兒。

有一次,我和老媽聊天,不知怎麼就聊到老媽百年之後。

老媽說:“等我死了,你們也不用買什麼好風水的墓地,就把我的骨灰往海里一撒,或是乾脆把我身上這些還能用的`老零件都捐了……”

我當時就繃不住了,眼淚大顆大顆的往下掉,還氣急敗壞地喊着:“那我想你怎麼辦?我連個祭拜的地方都沒有,我要去哪裏找你啊?”

“看,看,我就是說說嘛,還抹上眼淚了,行了行了,我不說了好吧!”

我當時真的是很激動,可是老媽卻不以爲然。我知道,她是怕給我增加負擔。以前家裏條件不好,想吃的東西不敢買,想出去旅遊怕花錢,可是現在我工作了,我有能力爲您做些事情了。每年兩次的旅遊地點由老媽隨便選,每週一次下館子更是雷打不動,老媽還時不時向鄰居阿姨炫耀我又給她買了什麼。老媽嘴上說太花錢了,可是臉上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儘管皺紋日益增多,儘管背脊不再挺拔,她在我心中依然偉大。

前些天過端午節,老媽給果果送來親手做的香包和五彩繩,還有一大袋子的糉子,這些都是老媽親手包的。

我迫不及待的撥開還有餘熱的糉子,邊吃邊說,“現在誰還包這些啊,太麻煩了,超市裏都有賣的。”

老媽不緊不慢的說:“那能一樣嗎?哪有自己做的好吃,反正我閒着也是閒着,你們先吃點,要是覺得好吃,我再包些豆沙的。”說着就把剩下的塞進冰箱裏。

想起一句老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我和老公從相識到現在已有十六載,感動常常有,最讓我難忘的要數前年我爸住院的時候。我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和我媽離婚了,之後也不怎麼聯繫,我結婚的時候也沒參加,所以老公對這個陌生的岳父也沒什麼好感。

一天,我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來電。

“宏宏,我是爸,我,我最近身體不太好,醫生說要做手術……”

“……”

經過和醫生的談話,我爸確實需要做心臟支架手術,手術風險未知,還面臨着一筆高額費用,我必須要和老公商量一下。

介於我們家的複雜關係,我思量了許久,戰戰兢兢的告訴老公實情,爲了能讓老公平緩的接受我爸,我還做了些現在看來根本多餘的鋪墊。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是打電話告訴老公的。當我絮絮叨叨的陳述完,電話那頭只說了一句:“沒事,有我呢,先治病!”

“有我呢!”也許別人根本無法理解,他的語氣好平淡啊,卻是那麼堅定,所謂愛屋及烏,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之後,老公一直陪我照顧老爸,直到老爸康復出院。

我一直認爲,我們的生活已經平淡到沒有心情再說“我愛你”了,其實不然,是沒有必要說,都在心裏裝着,而且越來越濃。

我的家庭沒有制式的家風,也沒有祖宗幾輩傳下來的家訓。我只知道讓果果快樂健康的成長,讓父母公婆安享晚年,做老公的賢內助,這是我爲人母,爲人女,爲人妻的責任!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5

最近在寫完教育無痕後,繼而研究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進而深知家風是最無痕的教育。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爲人嚴謹,爲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着。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着自己!”

所以,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圍,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

上面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是極端的例子,但無不說明家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體現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風是最值得玩味的。

一般來說,“家風”是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所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6

我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雖然爺爺奶奶住在老家,不能經常陪伴我照顧我,雖然我和爸爸媽媽住在縣城不能每天回家照顧爺爺奶奶,可是我們一家人還是過得很開心很幸福。你想知道原因嗎?那我就來告訴你吧!

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平時工作忙,沒有太多時間回老家照顧爺爺奶奶,可是再忙週末節假日都會習慣性的趕回老家,哪怕只是跟爺爺奶奶吃一頓飯聊幾句心裏話。奶奶的身體不是很好,所以每次爸爸一回家都會把幫奶奶買的藥拿出來,仔仔細細的給奶奶講解,把每一天藥吃的藥用紙包好。奶奶愛乾淨,現在奶奶病了不能自己洗頭洗澡,每次趕回老家爸爸媽媽都會幫奶奶洗頭洗澡,一個忙着張羅弄熱水,一個忙着幫奶奶洗,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的臉上都會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在一邊寫作業看書的時候都會感染這種幸福。吃飯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都會爭着給爺爺奶奶夾菜,每次她的碗裏的飯菜都會很多很多,奶奶吃的不多,因爲夾的菜多都會剩下一些,等奶奶吃飽爸爸都會默默端起奶奶的碗把剩下的飯菜用筷子夾到自己碗裏,然後吃的`乾乾淨淨,這時候奶奶就用安詳的目光看着爸爸,滿是皺紋的臉上都是笑容,原來讓爺爺奶奶開心的笑就是我們一家開心幸福的祕密

六年級的我課程會越來越緊,學習任務會越來越重,可是我知道我們一家還是會跟以前一樣再忙都會抽空回老家看看年紀越來越大的爺爺奶奶,因爲他們的笑他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希望爺爺奶奶永遠健康快樂開心!我愛我的大家庭,我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7

家庭風格,又稱門風格,是一個家庭或家庭所追求的道德典範,高尚正直,獨特的家庭文化氛圍構成的一種風格,具有家庭特色,稱爲家庭風格。

作爲世界上歷史最爲悠久的民族,中華民族是非常注重家風培養的,因爲家庭是國家的基石,社會的小細胞,每個人都會從家庭走向社會,家庭如何將會從根本上導致社會發展。家風正則世風正,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一生忠孝節義,恭儉正直,他以儉爲樂的品德,一直被後世傳頌。他常常通過教育作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爲了使兒子沒有認識到我們崇尚簡樸的重要,特意爲一個兒子司馬康撰寫《訓儉示康》一文。表明企業自已簡素爲美的價值追求,他要求以及兒子,不但可以自己要節儉,還要進行教導子孫後代,讓他們能夠堅持並牢記革命先輩已經建立的簡樸家風。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其他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簡樸,表面上雖然看起來發展不是經國大事,實際上是興家繁國的大事。正是因爲這些問題看似比較簡單社會道德傳統作文教學品質匯聚,才能達到修身、齊家,乃至國家治國平天下。

愛國詩人陸游則特別注重對兒孫的愛國教育,諄諄告誡兒孫要憂國憂民,忠君報國。他在《示兒》中說: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的一片忠心盡在其中,陸游寫過一百多首教育兒子的詩,他以這種形式傳遞家風,把他的愛國思想深深印在了兒孫心中。

是啊,古人不僅如此一個崇尚儉樸,注重學生德行,家族就越來越發展興旺,子孫就越來越有出息。而作爲教育後輩的我們,也要積極倡導綠色節儉,以儉爲榮,以奢爲恥,杜絕資源浪費,節約每一粒米、每一分錢、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從身邊一些小事開始做起。而愛國主義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義務,爲自己作爲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在關注體育賽事、國內外新聞時,心中始終堅信我是一箇中國人,爲了國家的'繁榮和不懈的努力。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家風有什麼樣的後裔。作爲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恪守和銘記優良的家庭作風,建設一個清潔健康的社會!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

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裏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今天分享:廉政家風故事。讓我從這些人身上,汲取到傳統家風映射出的正能量。

唐家正在副局長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論資歷、論能力他早該扶正了,和他一起提拔的大多早已做了局長。一些朋友也勸他“跑一跑”,可他僅是笑呵呵地答應着,沒有任何行動。這次調整幹部,他憑藉過硬的工作能力,終於被提拔爲局長。

趁着星期天,兩個月沒回老家的唐家正決定帶着妻子和兒子回去一趟。爲了表示孝心,他還特意買了一條軟雲煙和兩瓶汾酒。

唐家正的老家在農村,是個離縣城較遠的小山村。唐家正每次回家,看着有些破舊但乾淨整潔的小院,都會有一股暖流從心底油然而生。長時間的分離,一家人見面格外親熱。唐家正看着父母臉上的笑容和他們還算健康的身子骨,感覺心安了好多。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妻子起身進了廚房,幫母親做飯。兒子專心地看起了電視。光他們爺兒倆的時候,唐家正注意到父親的神色漸漸地凝重起來,手裏捻着他剛纔遞的香菸久久沒有點燃。看到父親這個樣子,唐家正的心驟然緊張起來,他從小就怵父親,這種心結一直延續到現在。父親雖是一個農民,但身上與生俱來一種剛正之氣。父親的爲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他剛正不阿的工作特性與父親的這種秉性有很大關係。

過了一會兒,父親開口說話了:“家正,你現在當局長了,按老話說是掌了印把子了。我和你媽都爲你高興,可今天爹要給你潑點冷水,咱可千萬不能幹違法亂紀的事啊!”

父親的話讓唐家正一頭霧水,他本能地反問了一句:“爹,我怎麼違法亂紀了?”

父親舉起手中的香菸,說:“你現在都抽上這麼好的煙了?你一個月多少工資,抽得起這樣的煙嗎?要是公務應酬,那是工作需要,爹不反對。要是公私不分,那不是違法亂紀又是什麼?你給我帶的好煙好酒表示的是兒子對老子的一片心意。要是你自己花錢買的,爹接受。要是佔公家便宜,爹還能心安理得地吃喝下去嗎?還有,你在門口停放的小汽車,今天你回來看我和你媽,肯定不是辦公務,這不是謀私又是什麼?”

父親的話像鞭子一樣猛烈地抽打着唐家正的心,他對父親說:“煙和酒是我買來孝敬您的。用單位的車不算什麼,現在大家都這樣……”

“人家行,你不行,這是家風!”沒等他把話說完,父親就打斷了他的話,“別人怎麼做爹管不了,可咱們老唐家這樣做絕對不行!咱們老唐家祖祖輩輩靠勤儉過日子,對別人寬,對自己嚴,識大體,講正理,從沒出過一個讓人戳脊梁骨的子弟。咱家雖沒出過什麼大官,可活得本分、實在。你爹我在村上管了一輩子事,別的沒落下就落了個好名聲……”

在回縣城的'路上,唐家正的腦海裏不時地浮現着父親那語重心長的教誨:“公與私是相對的,根本沒法兼顧,要講公就不能爲私,要謀私就肯定要損公。你是掌印把子的人,大家都在看着你,你只有不貪不佔,處事公道,大家纔會尊重你,你說話才管用……我和你媽都老了,沒有什麼大的期盼,就盼着你們平平安安,希望你把咱們老唐家的良好家風傳下去……”

想着想着,唐家正的心漸漸敞亮起來,前面的路也變得寬闊平坦了許多,他的目光更加堅定了……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

家風是一股無形的道德力量,寄託着對後代的期盼,鞭策着我們成長,爲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家的家風家訓都在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中,是祖祖輩輩用言傳身教影響着一代又一代。古人說:“百善孝爲先”,意思就是一切的善行是從孝做起的。我的爺爺奶奶是這麼做的,爸爸媽媽是這麼延續的,我又是被他們的行爲引領着。

去年,奶奶身體不好,長了甲狀腺瘤,需要做手術。因爲爸爸是獨生子,所有的重擔就落在了爸媽身上。奶奶擔心我沒人照顧,對媽媽說:“你不要去醫院了,孩子小需要你,學習還需要輔導,讓你爸爸陪牀就行。”媽媽堅定的搖搖頭,說:“術後是需要精心調養,誰在我也不放心。孩子的功課落下了能補,對老人虧欠是無法彌補的。”我在姥姥家一住就是七天,那幾天我學習特別用心,心想爸媽已經很累了,不能再給她增加負擔,照顧好自己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心。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勤儉節約,不捨得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爸媽時常給他們買質量好,價格高的東西,卻把價格說的很便宜,我知道這是善意的謊言。水果店的服務員都認識媽媽,每次買東西都是來上三份一樣的,給奶奶、姥姥各送去一份。媽媽經常說,“對待老人想對孩子一樣,一定沒錯”,“老人有事找子女,一定要儘快去做。但凡他們還能有辦法是絕對不會向兒女開口的`”……孝敬不一定是感天動的事蹟,而是要有一顆時時事事裝着老人們的心。孝敬就是聽爸媽的話,讓他們少一些牽掛;孝敬是多一些陪伴,讓他們少一些孤單……

父母用言行教導我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我也一定會用行動把家風承傳下去,影響一代又一代。從孝做起,做一個有正直、善良、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