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3篇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家風家教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3篇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

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都離不開家風這個詞,每家有每家的原則,每家有每家的習慣,每家有每家的家教,總結一下就是兩個詞“家風”,就像我家有我家的家風,家風直接影響我們個人的成長與性格,良好的家風有利於我們的自身發展,反之,則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關於家風是什麼這個話題很值得我們交流,一定會很有意思,前不久在中央電臺看到採訪家風的.公益廣告,我感到很好奇,於是想到我家的家風,我們家家風淳樸,老爸是天,老媽是地,從小家裏人告訴我做人要懂得寬容理解,這樣人活着纔不會累,還能培養一定的胸懷,胸懷寬廣才能決定未來,現在社會虛僞的人太多,所以說做人也得真誠,以真心換真心,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我們家本着以人爲本的理念爲基礎來建立我們家的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我家的家風以“孝”爲標準,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爲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2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在農村長大,作爲會計的`爸爸會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爲口頭禪,作爲全職媽媽的媽媽會時常唸叨“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這兩句話也時常縈繞在我的耳邊,讓我受益無窮。

別人喜歡逛名勝古蹟,逛商場,而我的爸爸最愛逛書店,還經常拉着我一起買書、看書,常常花一大把錢,買一堆書。雖然爸爸買書時大手大腳十分奢侈,但是在買衣服時卻十分“小氣”。他總是說:“人不需要華麗的衣服來裝扮自己,要用知識來裝扮自己。”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3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着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爲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裏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爲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爲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爲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爲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爲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衆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4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是一個家庭的行爲準則。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的形成,是靠長時間的習慣形成的。我家的'家風就是:好習慣伴我成長。

每天早上,鬧鐘6:30叫我起牀,然後我疊好被子去洗漱,吃完早餐便去上學,媽媽經常說:“在學校裏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每個人做朋友。”

下午放學回家,完成作業後,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摺紙,畫畫,唱歌,跳舞,打球,騎腳踏車,下棋,玩魔方都可以,等待着吃飯。

吃完飯呢,還要背15分鐘英語或練15分鐘字帖。然後讀課外書一小時,讀課外書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生活,讓我知道了好多和我一樣同齡的小朋友們的喜怒哀樂。

幾年前,我還在幼兒園時,讀到一些小主人公勇敢的故事,比如:《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她讓我變得勇敢,能夠體諒父母,並照顧家人。從那時起,我和姐姐開始獨自睡覺,不用媽媽陪伴了。

我還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她吃了藥,還是很難受,沒有力氣給我們做飯。於是,媽媽給了我錢讓我們出去買份飯回來,我和姐姐順利買了回來。這次經歷,也讓我變得更加勇敢了。

這樣就到了8:30了,我們該去洗漱了。媽媽規定我們洗漱完要毛巾,牙具歸位。經過長時間的堅持,我們也能夠整理好自己的書包和書桌了,讓我們養成了整潔的好習慣。

週六,我報了個課外班,它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陶冶了情操。

週日,是我最快樂放鬆的日子。因爲,這一天沒有作業和壓力,讓我盡情的呼吸室外的清新空氣,接觸大自然,我很快樂!

以前,媽媽剛定下這個規律時,我們還有些反抗。現在,我們接受了,適應了,並快樂的實行着。他讓我變得有計劃,有規律,有目標,有動力。這就是我的家風堅持好的習慣。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5

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家風和家訓,當然我家也不例外了,但家風和家訓的意義又有多少人說得出來呢?

家風家訓是什麼?家風家訓是指家族前輩們對後世子孫如何待人接物,立身處事、持家立業的相關教悔;家風是已經形成家族大多數人處事的態度與方式;而家訓是指家族成員及後輩規範思想與行爲準則。

我家也有家訓: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卻少之又少。而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爲先。一定要孝敬父母、長輩。

我聽說過一個關於家規的小故事:一天,一個人和他的師兄聊天,師兄說:“你張口閉口‘您’‘您’的,讓大家覺的`我們很生疏。”那個人反問:“對大師兄不是應該的嗎?”大師兄說:“是,只是覺得你太客氣了。”他又對大師兄說:“從小家裏是這麼教的。”“說的是,現在的孩子淨不懂規矩。”聽了師兄的話,他愣住了,細細品味“規矩”這二字,是啊,大有國法,小有家規。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中,父母制定了許多家規,也經常管教我,要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勤儉持家。而我的父母就給我做了一個好榜樣。外公外婆年紀大了,經常爲了一點小事爭吵而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地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儘管外公外婆有時表現得很無理,但爸爸媽媽絲毫沒有頂撞他們的意思。爸爸媽媽總是說,要孝順、孝敬,所以首先要順從他們,沒有“順”,哪來的“敬”,漸漸地,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意思。

既然家裏制定了家風、家訓,就要執行起來,不能只說不做。我一定會努力,把這些家風家訓執行起來。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6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教育已經給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而我從小就沐浴着好的家風。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絆絆,但他們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記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還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饞,已經想吃了,拿起筷子準備夾菜,媽媽一把奪過我的筷子,並適時對我進行餐桌禮儀教育。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現在我要感謝媽媽,是她讓我明白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媽媽經常教導我:“自古,中國人便十分重視餐桌禮儀,中國人的餐桌禮儀體現在禮、孝、德、讓、教。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像你這樣,菜沒上齊,客人沒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禮儀。”

現在我長大了,如果我吃飯只用一隻手拿筷子,另一隻手放在桌子下面, 媽媽依然就會批評我。她認爲這樣的儀態是不妥當的,他堅決表示有教導的必要。

其實,懂不懂禮儀、會不會禮儀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怎麼動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當、與宴會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談、雙手如何擺放, 這些禮儀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更是“爲他人着想”。試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

當看到你不懂禮儀,他們的感受如何?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信息的傳達,或許身爲當事人的我們並不在意,但這樣的行爲一方面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另一方面傳達出外在的素養。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貪圖名、利,也不去羨慕別人家多麼有錢,有權勢,只是默默地爲我們這個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發生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他的同學聚會。待我精心“梳妝打扮”一番後,看到爸爸,他還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衫。“爸爸,你不換衣服嗎?”“不換了,穿那麼好看幹什麼。” “哎呀,我們不要和別人比,我們只要過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在聚會時,爸爸遇到了一個和他曾經很要好的同學——張叔叔。張叔叔的兒子小時候成績很差,長大了也不誤正業,遊手好閒。於是他們便聊起了家風、家教對兒女的影響。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怎麼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說道。

“說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關心着、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會怎麼樣。”張叔叔嘆了口氣說着。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這個孩子纔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爸爸對張叔叔說着。

張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

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夫妻關係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會大相徑庭!”

現在我參加工作了,作爲班主任,研究班裏的學生髮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問題家庭中,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常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 父母還經常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他們就是我們家裏的一面鏡子,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說:“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牀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並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父母經常說:“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溫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製冷時,爸爸說:“設定溫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於澆花,擦傢俱;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衝坐便器;媽媽經常囑咐我說:“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着,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溼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乾淨”;爸爸經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看似嘮叨的瑣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個好習慣。是呀!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爲人處世態度。

父母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爲儉以養德呀! 作爲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爲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爲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託、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7

有關家風家教的作文四:我的家風家教

姥姥姥爺從小就教導我“承前祖德勤和儉”,讓我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姥姥他們的教誨,我一直記在心頭,可卻一直沒有明白節儉是什麼,總覺得它好像離我很遠。直到我9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才讓我深刻地瞭解了節儉的含義。那天,媽媽叫我買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錢交給了售貨員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進我的衣兜裏,還把找的一角錢塞到我的手心。回到家,我把醋遞給媽媽,順手便把那找回來的一角錢丟進了垃圾桶。媽媽問我怎麼那樣做,我說:“一角錢留着有什麼用,什麼都買不了,還是扔掉算了。”媽媽說:“那可不行,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聚少成多,它將來就會是一大筆錢。你要學會珍惜和節儉。”說着便把那一角錢撿起來,放進了一個小盒子裏。從此,我便和媽媽一起往小盒子裏放零錢,我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節儉,總的來說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儘量讓它避免損壞。同學們,你們的家風是什麼呢?是和我家一樣的勤儉持家,還是有其他良好的家風?不論是什麼,都請你把這些優良家風傳承下去吧!

有關家風家教的作文五:家風、家訓、家教

老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家的家風家規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孝”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爸爸媽媽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每次吃飯時,我都是最後一個坐下,因爲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先坐下後,我再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坐下。有一次,家裏留客人共進晚餐,當時我在外面玩得累了也餓了。於是回到家裏也顧不上跟客人打招呼就去廚房吃了點東西,沒有想到,客人走後,爸爸狠狠地批評了。

介紹完我家的家風后,我再來介紹一下我家的.家規吧,我們家的家規是:“事不過三”同樣的事情不能重犯,也許是我每次出去玩時都超過了媽媽規定的時間,因爲這緣故,我們家的家規就誕生了。

有了家規家風,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8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們家兄弟姐妹4個,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條件好了,仍一直傳承着母親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我們全家人都信守“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

我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七十年代初,家裏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的工資收入,爲了讓我們兄弟姐妹4人有衣穿、有飯吃,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多少個夜晚,一覺醒來,我們還看到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兒。當時我們穿的衣服可謂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老大穿完了給老二,老二穿完了給老三,衣服打着補丁,但收拾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有時還能穿上新衣服,內面的衣服,母親憑自己手藝裁剪;外面穿的衣服,就請裁縫師傅到家來做。我現在對裁縫師傅還有印象,他是上海人,也是單位的職工,文質彬彬的,有着裁縫好手藝,趕到休息的日子,在家裏忙活一天,量身、裁剪、縫紉、熨燙,一件嶄新的衣服就做成了。當時生活比較拮据,爲了感謝師傅的辛勤勞動,母親把家裏省吃儉用的雞蛋拿了出來,款待師傅。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感慨萬千,母親爲了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的辛勞。

那時候,家裏比較窮,但母親過日子會盤算,在母親的倡導下,我們也開始幫家裏做一些事。

那時不像現在,燃氣通到家裏,又幹淨又方便,升爐做飯是每一個家庭每天必備的事。我們家有兩個爐竈,一個是燒柴的,一個是燒煤的。我們住的附近,就是農民的村莊,有很多樹,放學的時候,我們順便去村莊撿一些樹枝,打成捆,帶回家裏儲存,作爲燃料。記得燒柴的'竈主要用來蒸饅頭、貼餅的,都是用傳統的發麪方法制作的,是又軟又好吃。那個時候,我們很少在外面買現成的面製品,節省了很多開支。煤必須要到煤場去購買,但我們也是想辦法節省支出。我們一般不買成型的煤,價格高,我們買散煤,回家後自己做煤球;我們家附近有單位的公用澡堂,有兩臺小鍋爐,當時鍋爐的燃燒技術還不是很好,燃燒後的爐渣裏含有大量未燃燼的焦炭,渣場就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常常是帶去的籃子裝得滿滿的,又可以解決一週的燒煤問題。

小時候放暑假的時候,我們是很忙的,除了要完成暑假作業外,我們還要做一些補貼家裏的事情。那時候不像現在擔心禽流感,城鎮是允許養雞、鴨的,我們家裏也養了一些,這樣家裏的雞蛋、鴨蛋就不需要再買了,逢年過節還有肉吃,可以解解饞。我們的任務就是給雞、鴨準備一些食物。清晨我們帶着做好的工具去河裏撈浮萍,河裏的浮萍很多,很快就可以裝滿籃子。晚上在路燈下,我們又忙開了。那時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炎熱的,由於家裏沒有空調,大人孩子在離路燈不遠的地方乘涼聊天,看着滿天的繁星。路燈下吸引了很多的蟲子,有一種蟲子我們那裏稱之謂螻螻狗的,又大又肥,是雞、鴨的好飼料,一晚上我們可以抓滿滿一瓶,第二天雞、鴨也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

七十年代國內物資比較匱乏,糧油、豆製品、豬肉、布料等都是憑票據購買,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花錢外,我們家在其他方面的花費是很少的。母親掌握着全家的財政大權,但從不亂花錢,家裏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候週末還有肉吃。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定下了許多規矩,比如說,吃飯時要吃得乾乾淨淨,碗裏不剩一粒米。

1981年,我考上了大學,從家鄉來到武漢求學,由於從小在家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除了在學習用品和書籍上需要花錢外,其他花銷非常少,生活上一直非常節儉;再趕上國家的好政策,給我們提供助學金,大學四年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

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艱苦樸素,勤儉持家”之道我們仍然保持着。我們家勤儉持家的內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比如,衣服舊了,把它變成收拾家務的工作服,廢物再利用;有的衣服不時尚了,找裁縫改改,換個式樣,可以繼續穿;鞋子壞了,找修鞋師傅修修,換個底,打點蠟,照樣穿得出去。在家注意節水節電,購買馬桶我們會選擇節水型的;購買冰箱、洗衣機我們會選擇節能型的。早晨上班之前,一定會認真檢查,把無用的電源關掉。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不論今後多麼富有,“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優良品格一定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一定會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9

良好的“家教”之於良好的“家風”至關重要,良好的“家風”之於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和睦、和諧、文明、進步也是不可或缺,這個綿延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說它是中華民族的一條根,也毫不爲過。

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源是很豐富的,家訓、家教、家風就是極具價值的一個系列。《大學》裏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正是個人與國家、社會之間最重要的連接點。每個人都是由“家”走入社會的。毫無疑問,良好的家風、家規、家教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標準、操守品行,乃至生活習慣的形成,有着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社會由個人組成,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

良好家風的形成必須靠家教。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已經不自覺地將“教育”窄化爲“學校教育”,以爲“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們並沒有將“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這種語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補課的同義詞。這難道不讓人擔憂嗎?曾國藩晚年在《與弟書》中寫道:“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我們真應該三思其言。

在傳統中國,幾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訓,通常在匯聚族人祭祀祖先時,由族中長老領誦,敬謹恭讀,這就讓族中子弟從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這一優良傳統曾經被我們自己摧毀並且遺忘;可喜的是,近年來,它已經在民間復甦並且復興。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誨、訓誡,又重新在子孫後代的耳畔響起,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種子。

“家訓”不僅是每個家族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家教”不僅關乎每個家族的子弟,也關乎社會整體。良好的“家風”,非常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

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不等同於教養,文化不等同於文明。教育必須體現爲教養,文化必須落實爲文明,纔有真實的價值與意義,否則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都是令人懷疑的。從教養、文明的角度看,家訓、家教、家風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0

我家的家風,只能用兩個字來代替——嚴格。也正是這個家風,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句名言經常被媽媽當口頭禪。每次寫完作業拿給父母檢查的時,若是由於自已的粗心做錯了,必定會把我的耳朵聽出老繭來才肯罷休。

一天,表組她們來我家玩,媽媽臨上班時交待我們打掃衛生——拖地和抹灰,一個小時後,幹完了所有的活。我們各自幹自已的事,我寫作業,云云看電視,軒軒上網。下班後,媽媽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當面檢驗。忽然,媽媽問道:“是誰抹的灰,是誰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靜軒說道,剎那間,媽媽怒氣沖天,大聲說道:“‘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務,你看看,這就是你抹的灰,爲什麼書櫃書下面沒有抹?還有,爲什麼地上還有灰塵?”話音剛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聲來,但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媽媽不等我回答,又衝着她們使出了獅子吼:“軒軒、云云,你們怎麼回事,妹妹沒幹好活,你們當姐姐的,居然幹得比妹妹還離譜,瞧瞧,這茶几跟沒擦一個樣,軒軒你居然連被子都疊不好,你們還怎麼當紫怡的榜樣?……”唉!可憐我們三的耳朵。

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改正,不能撒謊。

星期五,放學回來的我衝回家,打開書包,拿出筆和作業就努力奮鬥,想快點寫完作業好出去玩。可樓下不時傳來的笑聲使我寫不下去,心想:“反正今天星期五,沒寫完還可以留到明天寫,我還是下去玩吧。”就這樣,我和樓下的小朋友去玩耍,不知過了多久,媽媽回來了,看見我在玩,沒寫作業,就把我拎回了家。一到家,媽媽就嚴厲的問我:“紫怡!你的'作業寫完了嗎?拿來給我看。”“還……還沒,今天是星期五,我明天寫。”媽媽聽了生氣的說:“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有明的功課,明天何其多,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怎行?現在立馬去寫。”我不敢怠慢,立馬跑進房間……

其實,嚴格只是我們小孩對大人的代名詞,實質上蘊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們不愛學習,大人怎麼辦;我們有了判逆心態,大人怎麼辦……我原本不愛英語,爸爸堅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讀,現在我的英語很好,經常在比賽中獲獎。我的作文原先也不好,爸爸總是讓我在作文網或報紙上投搞,開始寫作時,爸幫我寫好提綱,經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過爸爸這關,慢慢地我的作文有質的提高,經常在作文網徵文中獲獎,報紙也多次刊登了我的習作,還有兩篇習作入選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同步作文。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讓我受嚴格的家教,受愛的呵護,受心靈的洗禮……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1

我生長於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我。一家人都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卻很好的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勤勞與寬厚。

出生於五十年代的爸媽,他們身上流淌着的全是勤勞的血液。經歷過年少時的飢餓,從結婚時的“一窮二白”起勤勞就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身上。記得媽媽曾多次跟我講起他們的事情,結婚當初除一間可以居住的平房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當時的狀況,可以說毫不誇張,家裏做第一頓飯的米也是向鄰居家借來的。多年來,靠着他們勤勞的雙手,起早貪黑,培養了我和妹妹兩個大學生。比起早些年,如今我們家條件逐漸在改善,但我也很少能看見媽媽停下來的腳步,她總是忙完家裏忙外面。她經常說種地得有種地的樣,不能讓莊稼雜草叢生,所以每年地裏的收成在村裏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產。媽媽沒讀過幾天書,認識的字不多,她的許多智慧點子,卻讓我深深的佩服,她手巧、心靈,各種美食、各種廢物利用、各種巧妙搭配,總會讓我瞠目結舌,讓我這個自稱在家學歷最高的人也是自嘆不如。我想這一切都和媽媽的勤勞分不開,人們常說做的多了,自然懂的就多了。如今,我也已成家,我也將一以貫之,秉承媽媽的家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我家農民出身,也不富有,爸爸的觀念中卻不會把錢看的太重。與人交往做事中,從來不會讓別人吃虧。爸爸有一手木匠手藝,人們做事也願意用爸爸,因爲做事紮紮實實要的價格又合情合理。村裏有什麼公益行動,只要爸爸能做到的,他從來不會推辭,完全沒有一點不情願。說到家務事,也許這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話題。家中姥姥也是有兒有女,我看到的是十幾年來只有爸媽在全心全意照顧老人的生活,所謂十幾年如一日。如今姥姥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生活上更是離不開人,媽媽奔波於她的各個外甥之間,是爸爸一日三餐爲姥姥做飯送飯,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而爸爸從不會因此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去計較什麼,用爸爸的話說,“各人盡各人的一份心吧,強求不得他人,孝敬老人永遠都沒錯,對父母問心無愧就好”。街坊鄰里也爲爸爸的這份孝心豎起了大拇指。我真的爲有這樣的父親而深感驕傲與自豪。我想寬厚的品德已深入父親的骨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沒有任何做作的成分。

當今社會,在諸如求職簡歷中、年終總結中、工作升遷中等等的許多情況下,勤勞與寬厚已成爲概括一個人品行的代名詞了。有時我總在想,之所以把勤勞與寬厚放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層面上講,必定有它的可貴之處。此刻,我也深深意識到爸媽用一輩子去踐行勤勞與寬厚的內涵,這不正是其可貴之處嘛——這就是實踐與堅持。

當我看到以“我的家風家教故事”爲主題的徵文活動時,也是與我多年來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總想寫一些東西講講我的父母,所以藉此機會,雖不能說一氣呵成,也是很順暢的就完成了初稿,因爲其人其事確實是真情流露,沒有半點摻假。在這,我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同時也感謝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給我樹立的榜樣,祝福我可親可敬的父母,願我們的家風家教故事永駐心間、代代傳承。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2

家是圃,我們是那鮮豔的花朵,家風如同春雨,是它滋潤我們茁壯成長!

勤勞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每當太陽剛從東方升起的時候,我奶奶便起牀了,她先幫我們準備好豐盛的早餐,然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奶奶是個特別愛乾淨的人,她會拿着拖把仔細地把房間的每個角落都拖得乾乾淨淨。早餐後,她會戴上她的草帽到菜地裏去拔草,地裏的每一根雜草都逃不過奶奶的眼睛,一畦畦蔬菜長得特別喜人,鄰居們都誇奶奶是種菜高手,但我知道這都是奶奶用勤勞的雙手換來的。

說到“夜貓子”和“工作狂”,非我媽媽莫屬,她就是這特殊的合體人,我管她叫“夜貓工作狂”。我的媽媽非常辛苦,她每天下午4點開始上班一直熬到凌晨1點多,夜晚我常常聽到媽媽因爲腰疼發出的呻吟。每當這時,我就會幫媽媽錘錘腰,媽媽臉上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特別高興。

爸爸也是個非常勤勞的人。我家種植草菇,每天天亮以前爸爸都必須準時把一車的草菇送到南京,同時還要負責草菇的種植和管理以及其他小客戶的批發……雖然稱不上日理萬機,倒也晝夜不息。一年到頭,他總是爲整個家庭四處奔波,從來沒說一聲苦叫一聲累,一個人默默承擔一切。在我心目中,爸爸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把自己的汗水盡情灑在學校。除了勤奮學習,我更注重愛護集體的一草一木,願意爲集體付出自己的勞動。每次做值日,我都會自告奮勇幹最髒最累的活,老師表揚我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心裏別提有多美了!

奶奶勤勤懇懇是一家人的`楷模,父母任勞任怨是我學習的典範,和家人相處時,我的心中總會滋生出一種正能量,一種鼓舞,我想,作爲家庭成員,我應當傳承併發揚勤儉持家的光榮美德。勤勤懇懇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是這個階段我該做的。

我的家風家教徵文13

我們這個家沒有明文的家風。但可以從發生大大小小的事裏看出來。我有一個妹妹,比我小六歲,因爲是兩姐妹,平時肯定少不了口角之爭,有時會愈演愈烈,有時會熄滅。但是一家人不管誰聽到都會制止我們,不會讓我們進行下去。爺爺如果聽到了,後果可是十分嚴重的。他會大聲呵斥我們,停下來還會生氣,因爲他老人家耳根子里根本聽不進這些東西。更實質的.說是他想讓這個家和諧一些,不要吵架。這是家風之一,和諧。

爺爺一向來身體不是特別的好。可能是因爲前幾年的那場手術所造成的。後來爺爺得了更重的病。但是我無論怎樣,我媽媽她也不說,但從她的神情上我可以知道,這病可不簡單。爸爸和伯伯一致決定帶爺爺去杭州大醫院看看。在杭州之後就去新安江住院,然後又轉院去了梅城。爺爺幾乎到死之前都住在那裏。我們兩家爲了給爺爺看病都表示可以傾家蕩產,但到最後一次我去看爺爺,爺爺整個人很瘦,但是全身浮腫着,裏面都是藥水了,醫生對我父親與伯伯說,把爺爺帶回去,準備後事。他已油盡燈枯了。如果不是醫生說的話,我們倆家還會給爺爺治病,這也是家風之一,孝順。

我們家的傢俱是要自己去體會的,或許他們認爲這樣才更有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