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拒絕拖延症演講稿精選大綱

拒絕拖延症演講稿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拖延症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個名詞,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演講稿,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拒絕拖延症演講稿精選

  拒絕拖延症演講稿一

開場:同學們好,老師好。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新名詞——拖延症。顧名思義,所謂拖延症,就是指事事都會無意識的拖延。也許本來做好了詳細的計劃,一到實行的時候,就想着,再等一會 ,等一小會。等着等着,這件事就那麼過去了。

曾經有一位叫做錢鶴灘的學者寫過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某一方面來看,拖延症無疑壓制了一個人的執行力。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日積月累下來就做不完了。說到這裏,我想做個小調查。各位同學認爲自己有拖延症的,請舉一下手。那請問,這些舉手的同學,你們是否認爲拖延症阻礙了你們的計劃,壓制了你們的執行力。

其實,根據調查發現。拖延症大多來自一定的時間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給你10天去完成,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選擇拖延,因爲大家都認爲,這件事既然無足輕重,一定很容易就辦到,等期限快到的時候再去做也不遲。結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纔去做這件事,本來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並且輕鬆的完成任務,卻因爲拖沓導致任務完成倉促,虎頭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幫助去草草解決。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症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裏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在這個時間段做什麼,我要幾點起牀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鬆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願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更多的情況是,假如今晚數理化政史地六科作業,肯定有一部分同學這麼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寫這些吧,數理化我要留着好好做。可實際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業,看向鐘的時候發現,啊,都這麼晚了,算了,數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計劃好哪怕作業不交也要認真寫完,可實際上,在倉促的交作業熱潮中,不聽話的手還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後,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譴責中。

所以,綜上所述,拖延症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多的表現在給自己帶來壓力,負罪感,效率低下,還有人們對你不能完成任務的不良評價。而且,在這樣的負面作用下,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爲。

通常情況下,人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或者是追求快樂,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覺得上學無趣,所以會遲到,但是你跟喜歡的人約會就不遲到;老師來檢查,你就不會遲到,老師一不來,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訂鬧鈴,或者鬧鐘沒有響。對於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對於你事關重大的事情,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

當然,有時拖延症也有積極地一面。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們乾脆就不做了。這也是拖延症的價值: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是自動選擇了“拖延”這樣一個方式,以來激活自己的創造力。我現在就制定好複習計劃,可實際上,我到了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背書。但往往這種抱佛腳的行爲卻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認爲,我不怎麼努力不怎麼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正確,我的知識也沒有努力的人鞏固,可我還是忠於這種想法,這就是拖延症。

對於拖延症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戰拖=信心*價值/衝動*回報延遲。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願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拒絕拖延症演講稿二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世界上最苦的水果是什麼?答案是“當初如果”。雖然這只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但這是一個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問題,因爲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患有一種病,叫做拖延症。拖延症的定義自然不用多說,大家患病那麼久,應該接觸過各種不同的病發症狀。

但是也不要因爲拖延症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爲每個人都是在有選擇地拖延。比如你會在一個無聊的會議上遲到,卻不會在跟男神女神的約會上遲到;對於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事關重要的事情,刻意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們就乾脆不做了。其實這也不錯,你能夠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症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裏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在這個時間段做什麼,我要幾點起牀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鬆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願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

在表面上看來,拖延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做和任務相關的事情,我們刷朋友圈吃零食聊天,忙裏偷閒中,潛意識裏必定會不時地想起還沒完成的事情,這種焦慮感會讓我們慢慢開始計劃起來,哪怕只是不靠譜的一些設想,也是行動前的蓄力過程,至少在你開始做的時候不會毫無頭緒。

更令人開心的是,拖延有時候會帶來價值。

而且,拖延還能帶來創造力!很多作家會常常拖了一週沒有寫稿,卻在最後期限突然引發頭腦風暴或是靈感爆棚。廣告圈裏面也有句話說,牛逼的創意,都在最後一秒出現的。

聽到這裏,大家大概已經開始原諒自己的拖延症了,那麼,我只能說你們真的是資深拖延症愛好者。如果沒有強大的頭腦風暴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那還是着手開始治療吧。

畢竟很多人都愛說,當初如果早點準備,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其實你已經盡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費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慮上面,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在截止前不久的行動力爆棚。無論怎樣,是你自己選擇,要現在的結果。

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拖延症啊,我一直都在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這類人有一種情況也很可怕。他會先花十分鐘挑一支最想用的筆,然後思考寫在哪個位置比較好看,最後慢慢地把一天的計劃列出清單,結果根本沒有按清單去做,這種看似強迫症的行爲就是標準的花式拖延時間。

拖延症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結束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完成這件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我們熟知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看到一個目標就走過去了,別人卻是看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計劃,然後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折騰了半天最後哪兒也沒到達。 對於拖延症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願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