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文明生態村創建經驗 會議發言

文明生態村創建經驗 會議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文明生態村創建經驗 會議發言

固安縣林城村從四個方面
加大文明生態村建設力度
固安縣林城村於2003年5月份由原林城一村、二村、三村三個行政村合併而成,新班子上任伊始,轉變觀念,大膽創新,修路、建廠、助學、扶貧,搞綠化、興文化,僅用一年的時間,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文明生態村。
建班子——發揮能人效應。林城村隸屬固安縣牛駝鎮,有780戶、3100口人,5046畝耕地,年人均純收入4980元,以傳統濾芯產業遠近聞名,擁有一批固定資產百萬元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大戶,吸引了各地千餘名打工者。隨着個體私營企業的迅速增加、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引發的新矛盾成爲經濟發展的桎梏。一是原有的三個行政村村務管理各自爲政,村民居住混雜、地塊交叉、街路共用,給村街的整體規劃帶來難度;二是原有企業大都是一家一戶的作坊式生產,沒有發展空間,缺乏有效管理,信息封閉,無序競爭現象嚴重;三是位於村主路上的集市秩序混亂,阻塞交通,管理難,搬遷更難。面對這些問題,在縣鄉領導的支持引導下,決定取消分立格局,成立林城村黨總支和林城工作委員會,對原三個村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003年5月1日,經過村民選舉,由15人組成的林城村黨總支和工委正式成立。新班子在保留原三個行政村班子的骨幹力量外,選舉兩名本村的企業家爲林城村的帶頭人。齊潤連,是一個擁有恩康醫藥化工原料有限公司、馨綠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的農民企業家,也是一名具有28年黨齡的老黨員。剛過不惑之年的張海橋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拼搏,建立了金海橡塑製品有限公司、康益泉度假村等省內外知名企業。在林城村黨總支和工委選舉中,他們衆望所歸,分別當選爲總支書記和工委主任。面對黨組織的信任和父老鄉親的厚愛,面對十六大提出的發展文明小城鎮戰略帶來的大好機遇,他們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這一歷史性的重任。以“辦實事、求發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爲工作準繩,一心撲在事業上。爲保持村班子的先進性和連續性,村裏又新發展了5名年輕的班子候選人,由現任工委副主任負責傳幫帶。一年來,一班人團結一心,以身作則,帶領全村羣衆緊鑼密鼓,大幹苦幹,諮詢、規劃、設計、施工,以驚人的膽識和超強的魄力使林城村徹底變了樣。
抓經濟——扭住第一要務。沒有經濟的大發展,其他無從談起。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堅強的領導班子爲林城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何在全縣的經濟發展大局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如何使林城村在更高的品位上實現更快的發展,村班子成員首先想到的是規劃。他們邀請鐵道部規劃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園林景觀系專家來爲本村描繪“藍圖”,制定規劃。在衆多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策劃下,充分依託106國道、京九鐵道、京開高速縱貫全村的交通優勢、長期從事濾芯規模加工的產業優勢和地熱、礦泉水豐富的資源優勢,完成了全村的產業定位和發展規劃,確定了建設林城現代生態農業溫泉旅遊區的構想,以“農村城市化、工業規模化、農業公司化”爲目標的現代化生態新村應運而生。目前,他們先後與北京工商大學、清華大學等13所首都高校簽定協議,在林城村西部開發建設佔地2000畝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實行公司化管理,訂單化銷售;同時,由中國民生銀行投資建設佔地800畝的中國飲食文化博覽園,由外企投資建設佔地1200畝的高爾夫球場已達成協議;佔地500畝的生態別墅家居園、300畝的跑馬射擊場、320畝的金海度假村文體中心完成規劃設計。
揹負着全村幾千父老鄉親的重託,齊潤連、張海橋上任後幾乎沒睡過一個整夜覺,沒有吃過一頓踏實飯。爲了使村裏傳統的濾芯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形成規模競爭優勢,他們召集全村黨員代表會、村民代表會反覆商討、論證,通過村民集資160萬和每畝租賃費2萬元,在村東部規劃出580畝地用於建設工業區,把全村200多戶從事濾芯生產和汽車配件生產的個體企業全部遷入,實現了規模效應。目前,全區水、電、暖、通訊等配套設施已經完成,70戶企業開始入駐建設,其他企業也已達成意向,實現了工業生產由家庭作坊式向現代企業化的轉變。
邁出了第一步之後,他們又開始籌建奶牛場。爲鼓勵沒有從事工業生產的農戶加入牛奶生產行列,村集體主動投資150萬元建設養牛基地、飼料倉庫等基礎設施,聯繫引進國外優種母牛,負責提供技術服務、保證青儲飼料,由村集體出面爲每戶入場農戶聯繫50%的投資貸款,並確保牛奶銷路。半年過去了,場內的奶牛由200頭髮展到300頭,入場經營戶只提供勞動力和部分資金,負責奶牛飼養和管理,其餘的就是踏踏實實、毫無顧慮的等待回報。
重生態——大搞形象建設。形象不僅直接關係招商引資,而且可以影響人的思想,改變人的行爲。林城村投資400萬元,修建了長5000米的高標準環村公路和長1000米通往京開高速公路出口的景觀大道,並啓動了佔地100畝的北京943路公交車站工程,真正實現了“一個小時進京下衛”。爲改變村街原來柴草亂堆、垃圾亂倒、私搭亂建的混亂局面,林城村投資200萬元對村內42條橫街、63條衚衕全部實施硬化,投資50萬元安裝路燈600盞,在所有道路兩側栽植法桐等觀賞樹3100株,在環村公路、景觀大道兩側綠化帶內栽植楊樹四排、12000株;同時拆除、取締所有亂堆、亂建現象,實現道路通、路面清。爲保持硬化和淨化成果,村集體又投資15萬元在各條街路設置高標準垃圾箱130個,購置專用環衛清理車2輛,灑水車1輛,組建了13人的專職環衛隊伍,村內生產、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全天候保潔。另外,投資50萬元建起了佔地20畝的集貿市場,成立4個人的專職管理小組,負責維護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現在,全村大力發展青儲飼料,總量已達650萬斤,既爲奶牛場提供了優質飼料,又避免了秸杆、柴草入村,保持了村街內整潔、美觀。
樹新風——精神與物質並重。林城村在短短時間內徹底大變樣關鍵在於羣衆的積極參與,而羣衆擁護的關鍵就在於新任班子的感召力。在每次班子全體會議上,村黨總支書記、工委主任都在強調:一定要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羣衆不能致富,就是我們無能。住在村子一公里之外的張海橋一年來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5點準時起牀到村子、到正在建設的工業區、到剛剛利用廢舊坑塘改造搬遷的市場走一走,聽一聽村民的呼聲,看一看工程的進度。村工委副主任姚賀光也和書記主任一樣,每天開着私家的車,忙着公家的事,聯繫小區入住企業,協調地塊、清運垃圾,籌建奶牛場等。村幹部的奉獻精神時時刻刻感動着村民。在籌集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齊潤連、張海橋每人率先捐款30萬元,之後不到10天時間,就有210餘戶村民自發捐款25萬元,其中多的上萬元,少的三五元,既有古稀老人們捐的兒女們的孝敬款,又有孩子們積攢的壓歲錢。在清理侵街佔道過程中,村班子兩名成員率先拆除了自家有礙規劃的影壁和院牆,而村民尹和則硬是把新建的住房主動拆除了,損失了10多萬元不說,還爲村裏修路捐款1萬元。在建牛場、建工業區、修環村路過程中,涉及200多戶村民的耕地,但在調整地塊時沒有一名羣衆提出反對意見,完全服務村集體的安排。另外,在村裏修路的四個月時間裏,沒人拿過集體一塊磚,沒人提出一句要工錢,體現了羣衆全力支持集體發展的決心。
爲活躍羣衆業餘文化生活,林城村由集體投資完善了原有的70人的梆子團、60多人的秧歌隊和30餘人的乒乓球隊,新添置了各種器材和服裝。節假日,村民們組織在一起扭起秧歌、跳起現代舞,表演精彩戲劇,把羣衆的生活渲染的豐富多彩。爲鼓勵和支持教育事業,村集體決定對村裏考上大學、大專、中專、高中的學生分別獎勵10000元、8000元、6000元和3000元獎學金。今年高考結束後,村裏就支出7萬元用於獎勵大學生和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並組織秧歌隊敲鑼打鼓把錢送到學生家,受到羣衆的熱烈稱讚。村民齊國強是一個光棍漢,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爲救濟他,今年村集體無償出資爲他蓋了三間門臉房,並將他安排在村環衛隊,每月發給工資300元。像他這樣的特困戶,村裏還幫扶了3個。爲優化社會風氣,村裏將原有的一個紅白理事會發展爲三個,全村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交由理事會負責統一籌辦,杜絕了大操大辦現象。同時,在村東規劃了佔地70畝的公墓,將全村分佈在各地塊的土墳全部遷入公墓內,並在其間栽植了松柏等觀賞樹,既寄託了親人的哀思,又達到了移風易俗、美化環境的目的。
今後,林城村還準備爲村裏建一所高標準的學校和農民培訓中心,爲村民通上寬帶網和有線電視,打幾口深水井讓家家戶戶喝上純淨的自來水,使每人都享受醫療和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