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創新課外活動論文 會議發言

創新課外活動論文 會議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創新課外活動論文 會議發言

創新教育的學生髮展觀認爲,學生的生命本體能否不斷獲得健康發展,特別是能否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素質,主要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學生是在實踐活動中實現發展的,離開實踐活動,學生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二是學生的發展是由自己自主決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創新教育視野下的教育就特別強調要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自主建構。基於創新教育的學生髮展觀,我們提出了“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課題,希望通過課外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2002年,我校作爲全縣重點教改實驗學校,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我們的研究課題“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被確定爲湖北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初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子課題,並將此項工作確定爲學校“二五”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科研項目。圍繞這一科研課題,我們在近三年的時間裏進行了全面、系統、有效的嘗試,在實驗整體構思的“準備啓動——全面推進——總結推廣”三個階段中,現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去年,接受了市科院課題專項檢查、考察,各位領導、專家給予了“機制全,特色明,工作實,效果好”的評價,學校先後被評爲“湖北省創新教育課題研究先進單位”、“縣教改先進單位”、“課題實驗先進學校”。
在此,就前段課題實踐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確立實踐活動目標
我們的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進行目標設計過程中,特別關注實踐性特徵。積極提倡運用調查、採訪、觀察、實驗等行爲方法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實踐活動目標的確定必須根據評估的需要來確定。主要是根據學校培養目標,評估學生的發展需要,評估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要,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方面。因此,我校確定瞭如下實踐活動目標:
學校研究目標:
通過創新教育實踐活動研究,探索出一套創新教育實踐活動模式,研究出創新教育實踐活動評價標準。
教師目標:
更新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爲本思想,促進學生自主研究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價值觀、學生觀、評價觀,學習相關理論,提高業務研究水平。通過課題研究,把創新教育實踐活動研究內容、形式、結果總結形成實踐指導經驗。使教師真正成爲科研型教師、反思型教師。
學生實踐活動目標:
情意目標。情意目標是開展初中課外活動的主要目標,它包括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接觸社會,瞭解我縣的域情、人文地理、環境等,瞭解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效,增強學生的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的感情,通過小組合作研究問題,增強學生的羣體意識,培養學生刻苦鑽研的作風,實事求是的態度。
認知目標。包括調查、訪談、瞭解某些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有用的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對某些事物的探究能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
操作技能目標。包括通過測量、識圖、設計、科技製作、市場調查、上崗實踐等活動,初步學會某些操作技能。
能力目標。包括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加深對學科語言、符號的理解,培養自學能力;通過資料蒐集、整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信息的處理能力;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索研究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將上述目標分解爲三個年級的階段目標。
初一主要是培養以交往爲主的實踐能力。這種以實現人的社會化爲目標的實踐,重在培養學生的合羣性格、協作精神、開朗個性等社交能力及品質。
初二年級主要是培養以認識世界爲主的實踐能力。這種實踐重在獲取知識,拓寬視野,培養興趣,發展科學,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選擇、構建能力等,培養實際操作與科學實驗能力。
初三年級主要是培養以改造世界及價值實現爲主的實踐能力,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想象、創造、發展,能運用它認知解決實際問題。
二、構建實踐活動模式
經過三年的實踐,我們探索出實踐活動操作模式,根據本校實際,將模式的實施步驟分爲三個階段,八個步驟(見表一)。
1、問題生成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創設問題情境、確定研究主題、制定研究計劃。“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生成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設計並提出;二是學生自主發展並提出。無論哪一種方式提出的問題都必須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論證,形成活動主題,即“發現——論證——生成”。主題論證要注意三點:首先,主題是否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其次是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包括學生實際經驗和實際操作的達到度;再就是主題切口要小,選題時應小而精,容易操作的,重在科學研究的方法的掌握。
表一
活動主題確定後,要指導尋找主題研究的切入點,制定活動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步驟”、“預設成果”等幾個方面。如丁志娟老師指導學生撰寫“我的家鄉地方特產”的主題研究方案爲(見表二):
創新教育課題實驗活動指導方案
表二
2,實踐體驗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包括收集分析信息、調查研究、初步交流,形成一定的觀念和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要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必須建立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只能給必要引導,引導的特點應該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也就是說不能包辦代替,讓學生在活動中有一個自由開放的心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進行下一步的驗證。這個階段主要採取一是資料式,即學生通過、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材料,經分析、概括而得出結論;二是實驗式,即針對課題動手做實驗,通過分析實驗和總結實驗結果,看課題是否成立、有效。在活動實施前,要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料,針對學生活動的具體任務,滲透關於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的專題講座。
3、表達交流階段即總結階段。先是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撰寫活動報告,並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和交流。其表達方式有陳述式結論表達、辯論式結論表達、競賽式結論表達、研討式結論表達,以及個性化表達(即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或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在表達交流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着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對結果的反思是問題解決學習的最後一個步驟,這也是學習者常常感到困難的一個階段。學習者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急於求得答案,而忽略了這個階段,但這卻是積累經驗、避免以後再走彎路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因而是不容忽視的。
三、建立實踐活動的評價
實踐活動的實施,強調學生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評價應貫穿於實踐活動的全過程,評價的內容和形式,都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價值取向,促進實踐活動目標的達成。其評價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收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科學實驗能力、創造能力及社會交往、協調能力和反思能力,還有教師指導能力與反思能力等。評價模式採用多元化評價,包括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反饋形式的多元化。
我們對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評價是採取多元評價,其依據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評價時不是“一把尺子”量學生,不是單一看學生是否將問題解決,而是看他怎樣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思維、創造能力及個性特徵。同時,強調多元化主體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和教師互評、家長和教師互評,學校與社會評價等等。
1、學生評價。我們採取問卷評價法、促進者評價法、實際操作評價法、成果展示評價法、小組評價法和反思評價法等方法進行評價主體。
問卷法評價:在實踐活動後,教師可運用調查問卷的方法瞭解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評價。
促進者評價法:促進者包括教師、家長及其他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社會人員。評價形式是多樣化的,哪怕是送去一個微笑,伸出一個大拇指,爆出一個掌聲,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要鼓勵學生創新,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天馬行空的設想,允許學生對知識的懷疑,允許學生做他認爲有意義的活動,允許學生自主選擇,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持學生的探求欲,準確把握學生的閃光點,予以恰如其分的延伸,於平淡處尋精彩,讓學生始終處於向前、向上的追逐中。
實際操作評價法:通過實際操作展示學生的活動過程,這是活動評價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成果展示評價法:當一主題或某一階段活動結束後,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相互評價。學生成果展示形式多樣,可展示實踐報告,可展示反思日記,可展示創作成果,通過展示,充分表現了學生的創造力。
小組評價法:即活動小組成員相互評價,便於集思廣義,相互啓發,同時培養學生的羣體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
反思評價法:反思就是回顧已進行了的活動,把握既定目標、評估進展,提出改進方案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反思的起點是問題的生成。我們要求學生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反思:一是參照過去對現在的自我進行反思和評價。二是根據他人的評價來反思評價自己。三是通過和同伴的比較來對自己進行反思評價。反思結果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獲得結果的整個思維過程進行檢查,檢驗推理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確;二是每解決一個問題後,應反思從該問題中可得出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以後借鑑。反思的有效方法有:(1)找出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和關鍵,搞清楚自己是怎樣尋找思路的。(2)對解題方法重新評價,找到最優解決方法。(3)思考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是否有某種技巧值得吸取,是否有某種技巧在以後類似的場合用得上。(4)弄清楚從當前的問題中,可以得到哪些結論或吸取什麼教訓;概括出問題的一般結構、特點,總結出運用該問題解法的條件範圍,以便把該問題的解法推廣到同一類型的所有問題。在活動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將注意力指向研究的過程上,而不只是結果的正確與否;要鼓勵學生按照他們所掌握的對這個世界以及這個問題的認識,來評價自己的答案,評價自己操作方案的有效性,評價自己在問題解決中學到了什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及時性、階段性的自我反思評價,“讓每個人的頭腦颳起風暴”,發現自己的心靈所需,認識自我,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揚長避短,不斷創新發展,完善自己,在自己的發展極限內達到卓越。
我們從袁盼同學關於《當前農村環境保護狀況》的研究報告看到,他這樣寫道:“我無法阻止人們亂砍濫伐爲數不多的森林資源,但我可以節約每一張紙,可以抑制自己家中要換傢俱的慾望,我可以愛護花草樹木;我無法阻止人們亂捕濫殺珍稀動物,但我能做到不捕、不吃國家保護的所有動物;我無法阻止鋪天蓋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環境,但我可以儘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無論在哪裏不亂扔廢棄物。雖然我無法阻止破壞環境的事情太多,但我能做到保護環境的事也不少。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這樣做,那麼我們生活環境就會減少一些污染。爲了我們自己、爲了我們共有的家園,保護環境應該成爲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爲。”通過對活動研究的反思,袁盼同學向全校同學發出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倡議,得到了全校師生的響應。
2、教師評價。就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活動而言,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
一是從問題的生成到指導方案的撰寫的評價,看是否科學、合理;看是否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和社會科學原型;看是否研究了學生實際,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生的已知經驗、學生的發展潛力,是否對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估計並設計了應急預案。
二是在實踐活動中對教師的評價着重評價三個方面:價值追求(即在價值取向上應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爲核心目標)、過程特徵(即在過程特徵上應以促進學生個體和諧地發展和創新個性的充分張揚爲根本宗旨),模式選擇(即在模式取向上應以構建高度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着眼於“以生爲本”的多樣化的指導方法、途徑和模式爲根本追求)。
三是教師的自我反思評價。在每次實踐活動中反思不斷貫穿整個活動進行的始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真正發現問題,不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同時能更大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例如:一位教師設計了一次主題爲“我們的環境怎麼了”的活動。設計了一張表格(見表三),讓學生帶着表格去調查。
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