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脹冷縮》說課稿(通用12篇)

《熱脹冷縮》說課稿(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熱脹冷縮》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脹冷縮》說課稿(通用12篇)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1

一、說自己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號參賽選手樑xx,來自xx學校。我本次說課的主題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選材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二、說課標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前言的課程性質部分就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是啊,國人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不能再讓外國人說我們中國的學生都是高分低能。而要提高國人的科學素養,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難道我們能讓這決定性作用的一環在我們手中荒廢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上好科學課呢?

另外,課標裏還提出了科學課程的六條基本理念,因時間關係,我不能一一解讀,我想強調其中一點,那就是“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徑就是實驗。所以,在此我鄭重說明我的一個觀點,也是我本次說課的主題,那就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熱”的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爲例說說爲什麼上科學,就要做實驗。

三、說教材

《液體的熱脹冷縮》在“熱”這個單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對前一課的延伸,又是爲後兩課作鋪墊。前一課《給冷水加熱》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冷水加熱後由沉變浮,但重量並沒有變化,那變化的只能是體積。由沉變浮,體積應該是變大了,而通過給加滿水的試管口套上氣球皮加熱觀察,發現氣球皮會鼓起來,但液體受熱膨脹的現象並不是非常明顯。而我們這一課將通過另一個實驗來明顯看到水受熱後,體積在逐漸膨脹。當我們通過這個實驗研究和認識了液體的熱脹冷縮後,下兩課再研究氣體和固體的熱脹冷縮就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了。

四、說目標

通過本課的活動,要讓學生得到以下收穫:

科學概念(也就是知識與技能)方面:

1、知道水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受冷時體積要縮小(4℃以上),我們把水的這種體積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都具有和水一樣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科學探究(也就是過程與方法)方面:

1、引導學生改進和利用實驗裝置,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瓶裝水爲什麼不裝滿等現象。

科學態度(也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意識到嚴格地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2、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是常的生產和生活中。

五、說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水和其它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而教學難點則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裝置來驗證液體的熱脹冷縮,並能通過改進實驗裝置來達到讓實驗現象更加明顯的目的。

六、說學生

《科學課程標準》六條基本理念的前兩條都是關於學生的。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指導。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解訓練更有效。

鑑於以上理念,我們在上課以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情況和科學知識儲備情況(前概念)。如果是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以多讓他們自己思考和設計,而對於沒有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能就要多作指導了。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我們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我班上一共有72人,我就分爲12個組,每組六個人,一位組長(即總監督和協調員),兩位操作員,一位記錄員,一位彙報員,一位記時員(需要計時的實驗中,不計時就是觀察員)這讓每個孩子就都能有效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了。

七、說教法

前面已經說到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所以在本堂課上,我主要的方法是實驗探究法,另有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而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則主要是親自實驗,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彙報評價。

八、說準備

我校很多老師都不願意上科學課,因爲科學不像語文數學那樣只拿一本書就可以去上課了。不說分組實驗,就是演示實驗一般都要提一籃子,甚至要請學生幫忙才能去上課,這可見科學課是最需要準備也最難準備的課。如果你不準備,就這樣去空講,那還叫科學課嗎?我要把這節實驗課上好,我事先就要爲我的12個組每組準備一個1000ml的大燒杯,一個燒瓶(最好是平底燒瓶),一個帶孔橡膠塞(大小能塞燒瓶口),一根玻璃管(最好插入橡膠塞中),一個水槽,一小瓶紅墨水,一根橡皮筋,一支溫度計,一瓶酒精。而老師除了要準備一套上面的器材來演示以外,還要準備兩到三壺開水,一盒未喝帶管的牛奶。

九、說過程

因爲本課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不能孤立地進行,應該先複習聯繫前一課的內容。

(一)、複習引入

上節課:給冷水加熱→上浮→膨脹→不明顯那怎樣才能明顯地觀察到水的體積膨脹了呢?

(二)設計實驗裝置

爲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先指名請學生說一說他是怎麼想的。然後老師口渴了喝牛奶,可一不小心,只輕輕一捏,牛奶就從管裏流出來了,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啓示嗎?我們能不能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在裏面裝水(引出燒瓶),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管,讓瓶裏的水膨脹一點,管裏就能明顯看到(引出玻璃管),那就這樣直接把玻璃管放入燒瓶中行不行呢?當然不行,因爲這樣要漏水,所以還要用一個橡膠塞,讓玻璃管從中間穿過去。結合桌上現有的器材,引導學生得出畫出實驗裝置圖。

問學生,水是透明的,方不方便觀察,如果不方便,可以怎麼力,引導學生想到給水加色(如滴紅墨水)。教師把瓶塞塞在裝了水的燒瓶口上,注意不要漏水(檢查一下)。這時問學生,爲了便於後面觀察液麪有沒有變化,我們應該怎麼辦,可能有學生說作記號,然後就在玻璃管液麪處作上記號(系橡皮筋),最後放在大燒杯裏。

(三)用水做實驗

因爲老師不示範,可能很多學生在組裝器材是會遇到困難甚至產生意外,所以老師先示範了,然後讓每組的學生像剛纔老師那樣把實驗器材組裝好,放在桌子上。而開水是很燙的,不能讓學生自己倒,以免發生意外,所以讓學生把組裝好的器材放在桌子邊上,老師一組一組地加熱水,請孩子們觀察並記錄下來。加熱水前讓同學們把溫度計也放入燒杯中觀察,並指導學生可用畫圖的方法記錄,也可以用文字和數字來記錄。

(四)交流討論

實驗一段時間後請幾個組的彙報員來彙報小組實驗的發現和收穫。儘可能引導學生說準確,說清楚。(開始不面慢慢上升,然後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後來停止上升,最後慢慢下降。)

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體積變化,那我們能不能從水的體積變化推測水的冷熱呢?例如:把同一個裝置放入甲燒杯中和放入乙燒杯中液麪高度不同,那液麪上升高的溫度應該高些,液麪低的溫度就該低些,這就非常像我們用來測溫度的溫度計了。

最後形成科學概念: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五)用其它液體做實驗

剛纔我們研究了水的熱脹冷縮,水研究了之後,你們有什麼問題和想法嗎?可能很多同學就會提出想研究其它液體,如酒精,牛奶,食用油等。那我們就選擇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進行再次實驗(每兩個組做一種)。

實驗之前觀察裝這些液體的瓶子,爲什麼沒有裝滿呢?引導學生用本課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液體熱脹冷縮需要空間,所以不能裝滿的結論。那是不是真的這樣呢?馬上用實驗進行驗證。(這時燒杯中的熱水已經變冷,所以應該倒入水槽中,由老師重新加熱水。)

(六)總結

我們做了水、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的實驗,它們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是不是可以說所有的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那我們應該怎麼說呢?(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十、說評價

請同學們自己說說自己這節課學到了什麼,學得怎麼樣?你認爲哪一組學得最好?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空氣的熱脹冷縮》,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我來說說教材,《空氣的熱脹冷縮》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研究了液體的熱脹冷縮之後,讓學生開始關注並研究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教科書將該課知識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第二部分是怎樣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二、說教學目標

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學生們的好奇心以及動手的慾望會讓他們對本課的學習內容很有探究的熱情。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科學概念: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2、過程與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準確描述和交流實驗現象,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三、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有着積極的探究欲,課堂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本着這樣的宗旨,我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比較法、啓發引導法。

爲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參與性,我本節課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驗和模擬活動,去發現、去體會、去揭示性質。

四、說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錐形瓶、氣球、燒杯3個、熱水、常溫水、冰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設施一套、空氣與水熱脹冷縮對比設施一組、滴管、紅水、冰塊、熱水瓶、課件等。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將本節課設計爲四大板塊。

(一)複習舊知,引出主題

我先出示一個裝有紅墨水和玻璃細管的裝置,詢問學生這個裝置老師在研究什麼問題時用過?這樣能夠喚起學生上節課所學的“熱脹冷縮”知識,既是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也爲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埋下伏筆。接着我把瓶子裏的水倒掉,並擦乾,詢問學生:瓶子裏還剩什麼?在學生回答還有空氣之後再問,你覺得空氣也像水之類的液體一樣也具有熱脹冷縮的現象嗎?學生進行猜測後,進入新課的學習:到底空氣有沒有熱脹冷縮的現象呢,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證實我們的猜測呢?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如何才能讓學生通過探索,得出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因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主要採用了實驗演示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突破的,讓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動手驗證的方式來進行。

1、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首先,爲了把學生引入探究中,我有目的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該如何設計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後體積的變化情況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解決三個問題,課件出示:

(1)準備藉助哪些材料幫助我們“觀察”空氣的體積有沒有發生變化;

(2)準備用什麼方法讓空氣受熱、受冷;

(3)猜測可能產生的現象。

然後我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通過討論,初步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並集體彙報“要把空氣裝到瓶子裏,讓瓶內的空氣受冷(或受熱),然後觀察空氣的體積變化情況,再根據現象推斷空氣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通過小組討論和閱讀課本提示,學生還想到了,要看到原本看不見的空氣體積的變化是需要藉助其他的物體的,想到了在瓶口上套一個氣球,皮膠等多種方法來試一試。這時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嘗試,來進行實驗操作。我從旁指導,並強調學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很快學生就有了結論,並填寫好了實驗記錄:空氣受熱時,氣球會鼓起來,說明空氣體積膨脹了;空氣受冷時,氣球會凹進去,說明空氣體積收縮了。

2、比較水和空氣的熱脹冷縮

在觀察了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後,還希望學生能對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現象作一比較。因此教材內容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要學生思考:“與水相比,空氣的熱脹冷縮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

在兩支相同型號的試管內分別裝進紅水和空氣,再在試管口都塞上一個帶玻璃導管的橡膠塞,並在裝空氣的試管上端的玻璃導管內注入一段紅水,調整紅水的位置,使其與另一支試管中紅水的液麪頂端相平。

請一位學生分別用兩隻手握住兩支試管一會兒,用手心熱量給試管內的水和空氣加熱,觀察比較兩支試管液麪上升的速度有什麼不同?

當實驗演示完畢後,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空氣受熱後膨脹,將水擠了出來,而且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比水更明顯。通過以上的幾個環節,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模擬遊戲,解釋現象

當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活動建構起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後,會產生“爲什麼空氣受熱會膨脹,受冷會收縮”的問題。而“解釋空氣熱脹冷縮的原因”是本課學生認知上的一個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建立這樣抽象的概念呢?閱讀教材P35,瞭解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遊戲,嘗試在班級內完成。討論交流:

(1)同學們都緊挨着站在教室中間不動的時候,和每個人都起勁兒地跳躍時,哪種情況下佔據的空間大?

(2)從遊戲中,你們明白了什麼?你能解釋水和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嗎?

(3)物體的熱脹冷縮是怎樣引起的?我們能建立自己的假說嗎?

這時我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模擬活動,把一種抽象的運動用直觀的“模型”表達出來。在遊戲中,我注重讓學生體會“微粒”的運動、“微粒”的距離、和圈的大小、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在遊戲中體會、感悟、理解其中的含義,從而加強直觀感受和對空氣熱脹冷縮的本質的理解,建立起學生自己關於“熱運動”的認識。最後用課件展示:原來,常見的物體都是微粒,而微粒總在那裏不斷地運動着。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溫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問的距離增大,物體就膨脹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縮小,物體就收縮了。

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從讓學生動一動,由體驗而感悟,由感悟再遷移,完成了學生思維的提升。

(四)鞏固落實,拓展延伸

科學課取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指導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也是科學課的重要任務之一。爲了體現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課件出示:

1、乒乓球被踩癟了,你能幫助老師讓它恢復原狀嗎?

2、夏天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時,氣不會打得太足,爲什麼?

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得到了落實,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以上幾個教學環節,我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想象的能力,整節課自始至終不脫離學生的嘗試與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並領悟到了空氣的熱脹冷縮的應用價值。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既有我的一些小小體驗,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3

《液體的熱脹冷縮》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底三課的內容,這節課承接了前一節課《給冷水加熱》的內容,對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進行研究,同時本課結論的得出又爲後面《空氣的熱脹冷縮》做好鋪墊,因此本課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本課使學生不僅獲得了液體的熱脹冷縮這樣的認識,而且使他們通過觀察水的熱脹冷縮現象,體驗到不段改進實驗方法和觀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體系上看,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場面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熱脹冷縮”雖然學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會去研究,更不會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基於教材和學生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科學概念: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製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和生活。

我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定位如下

教學重點: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難點: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

爲了完成探究活動,我需要如下材料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膠帶,放大鏡

下面我來談一談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一瓶礦泉水,提出問題:“這瓶水都沒有裝滿,這是什麼原因呢?”這裏我從一種生活現象引入,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冷熱會對液體有影響嗎?你們想知道嗎?那我們下面就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我們先從大家最熟悉的液體——水開始研究。”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很自然的過渡到自主探究階段—觀察水的體積變化。

二、自主探究

探究“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將準備以學生自主探主線:“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紅墨水、滴管,膠帶,放大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放大鏡,膠帶,有什麼作用?學生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然後我再出示一套組裝好的儀器,讓學生觀察儀器討論組裝儀器的注意點(1.玻璃管內的水不能漏出來,所以瓶口要用膠帶封好,2.爲了方便觀察水體積變化,要在吸管原來的液麪做記號3.液麪變化不明顯時,可用放大鏡觀察,4滴加紅墨水,可以讓實驗現象更明顯)。只有讓學生有目的去實驗,才能讓他們既動手有動腦,提高實驗的效率,並使實驗後的交流更有效。

接下來是水的熱脹實驗,我先提出實驗要求,“做實驗之前,先和大家提幾個要求:

①小組要分工合作。

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想想是什麼引起水柱的變化?

③做好記錄。記錄紙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

④注意安全,小心熱水。”學生實驗,我巡視、指導。實驗結束小組彙報實驗情況,彙報結束,教師因勢利導:“剛纔彙報的小組觀察到的共同現象是什麼?”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水受熱,體積膨脹。(板書:水受熱,體積膨脹。)

接下來是水冷縮的探究,我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如果水受冷會怎樣阿?這次實驗應該怎樣做呢?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學生彙報,根據前面水熱脹的方法做水的冷縮實驗。小組彙報實驗情況,教師因勢利導:“這次的實驗現象和剛纔的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爲什麼不一樣。”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水受冷,體積縮小。(板書:水受冷,體積縮小。)

有了水熱脹實驗的基礎,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彙報時,引導學生對比受熱和受冷的實驗,分析得出:水受冷,體積縮小。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提問:“通過剛纔的兩個實驗,誰能說說水受熱的時候體積有什麼變化?受冷的時候體積又有什麼變化?能不能用四個字來概括水這種的性質?”學生彙報:熱脹冷縮

(板書:熱脹冷縮)

在已經瞭解水探究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我出示紅茶、果汁、牛奶,要求每小組選擇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實驗完畢,教師因勢利導:“你們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板書: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探究小結

總結,首位呼應,“現在誰來和大家說說瓶裝的液體爲什麼都沒有裝呢?”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瓶裝的液體爲什麼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爲了鞏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並將科學知識學習致用,我還佈置了延伸探究任務:“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製作運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科學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通過此節課的學習,相信學生對液體的熱脹冷縮有了深度的瞭解。

板書水受熱,體積膨脹

水受冷,體積縮小

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內容

本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自然常識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九單元《熱脹冷縮》中關於水、空氣(氣體)和銅球(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它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前一單元《加熱和傳熱》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熱脹冷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如加熱的水壺會溢出來;熱水瓶蓋有時會跳起來;大熱天自行車車胎會脹爆;冬天的電線會縮緊而繃直。本單元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爲例,喚起學生探究物體熱脹冷縮現象的興趣,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實驗方法研究水、空氣、銅球熱脹冷縮的性質,並能推測一般物體都有這種的性質。因而在生產上和生活中要注意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影響,想法利用這一性質。

安排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認識日常生活中水、空氣(氣體)和銅球(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使學生的認識逐漸由具體向抽象過渡,推理出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還能爲學生今後進一步認識物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運用實驗和推理的科學方法進一步認識事物等知識提供鋪墊;更能使學生深切感知到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學了科學知識又可以運用於生活實踐,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用好科學的興趣,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深入認識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我設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②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樂於交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③用較爲清晰的語言表達出個人想法,描述本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科學探究目標:

①在情境中發現問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初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②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制定方案、實驗驗證、歸納分析。

3、科學知識目標:

①在活動中感受水、空氣和銅球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②能夠運用一些身邊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驗證,認識一般情況下,物體受熱膨脹,遇冷收縮。

三、說教學對象

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探究自然奧祕的願望,相對於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經歷了一系列有系統的觀察活動,他們對自然科學課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氛圍比較濃厚,敢於提出不同見解,願意合作交流。通過一次次的親歷活動,學生的科學態度得以不斷端正,科學探究能力得以鍛鍊和不斷提高。

然而,熱脹冷縮現象雖然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且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於熱的三種傳遞方式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由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對此方面觀察不夠,甚至很少去思考。爲此,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從他們的思維發展情況上看,學習理解尤其是使學生的認識逐漸由具體向抽象過渡,推理出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就存在一定的難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更強烈”。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對於兒童來說,態度的形成需要實踐的過程,技能的培養需要反覆的模仿練習,而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兒童常常依賴動手操作來認識和理解世界,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用豐富多彩的學生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就顯得十分必要,教師通過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並內化,有利於學生抽象概念的理解。這樣的學習也符合增強學生主體性學習的要求,並能使科學探究活動成爲新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有所體現,而不再是口號。

四、說教學策略(方法)

建構主義認爲,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主行爲建構而獲得的。結合這一理論,以及根據學生素質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採用了情境教學、啓發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對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十分典型的“實驗觀察——發現——推測——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和感悟水、空氣和固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這些問題。這對他們形成科學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有很大的幫助。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了以下環節:

1、創設問題情境,別有匠心。滿滿一壺冷水,放在火上燒,水還沒有開,壺水卻溢出來了。通過提供感知,產生認知失衡,爲什麼水沒開就溢出來激發思維、爭論,培養探求慾望。

2、探究學習,關注體驗。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在課堂活動中,要讓學生真正成爲探究的主人,通過學生的親歷活動,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解決問題。帶着這樣的理念,我重點引導學生對固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進行探究。

空氣、固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我們肉眼看不出來,但是通過啓發引導利用一些科學的方法讓這些細微的變化呈現出來,針對前期的實驗現象,大膽進行推測其他固體的熱脹冷縮性質。我以爲,大膽的猜測並不等於“瞎蒙”、“亂猜”,它是建立在學生認識了水、空氣和銅球熱脹冷縮現象的認知經驗和觀察、感知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小組同學的合作,充分自主地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加強交流,不斷完善;從而讓學生的探究活動達到高潮,體驗到探究的樂趣,享受實驗成功時的喜悅。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把握“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突破“教師中心”,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有結構的學習材料,給與充足的活動時間,放手給學生,在強調動手實踐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得失形成理性的思考,以突出交流活動的結構性探究作爲基本教學方式。

探究實驗中,引導學生不僅注意發生的現象,還要進一步作出思考和分析,最終形成自己的認識。

實驗結束後,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回報,並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彙報,在交流中就探究的過程進行一定的闡述,從而,提高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因爲在尋求科學表達的同時,也是學生在進行科學的思考。

3、解決問題,拓展延伸,解釋生產生活中熱脹冷縮的現象。目的是爲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科學知識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因爲科學探究的意義在於實踐應用,而不是停留在發現和理解上。

課堂是一個緊湊的空間,每個設計都應該不露痕跡,每個活動都要給學生帶來思考和觸動。我努力這麼做。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設計實驗、交流,瞭解水和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通過推理、驗證活動,認識銅球和其他固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3、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描述等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4、通過探究實驗、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設計

探究水、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觀察:加熱的水壺。

思考交流:爲什麼水沒開就溢出來了?

討論設計:你能用什麼方法來驗證你的推理?

交流:

水遇冷體積又會怎樣呢?

實驗:實驗驗證自己的預想,並做好實驗記錄。

交流:交流實驗結果。

自行歸納:

出示媒體教師進一步歸納總結。

誰來說說水還沒有開,壺水卻溢出來了的原因?

能想個法讓大家每個人看清楚空氣會不會熱脹冷縮?

討論設計:

探究驗證:

交流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滿滿一壺冷水,放在火上燒,水還沒有開,壺水卻溢出來了。並由此產生問題:水受熱時,體積有什麼變化?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探究實驗方案,自己探究,經歷提出問題,進行預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的過程。

在交流實驗方案過程中要讓學生說出理由。

在交流之後應引導學生完善實驗方案,提高實驗的說服力。

在驗證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巡視指導。

交流驗證結果時,要讓學生完整地交流實驗過程的發現。

(二)探究固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趣味過渡:1825年,英國鋪設的第一條鐵路鋼軌,是一根連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結果,到了炎熱的夏天就變得七歪八扭,左右彎曲,甚至還會朝上拱起;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鋼軌竟凍裂成幾段。

交流: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用線脹儀演示,銅球會熱脹冷縮。說說看到了什麼?說明什麼?

自行歸納:銅球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鐵和鋁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嗎?你又有什麼猜想?準備怎樣去研究?

討論設計: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預想,設計驗證方案。

交流:交流實驗方案,並說明理由。

修改設計:修改完善實驗方案。

探究實驗:實驗驗證自己的預想,並做好實驗記錄。

交流:交流探究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根據相關信息思考猜想:鋼軌會不會什麼熱脹冷縮?

培養學生利用現有知識,對周圍信息作出正確判斷,獲取知識的意識。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探究實驗方案,自己探究,經歷提出問題,進行預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的過程。

在交流實驗方案過程中要讓學生說出理由。

在交流之後應引導學生完善實驗方案,提高實驗的說服力。

在驗證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巡視指導。

交流驗證結果時,要讓學生完整地交流實驗過程的發現。引導學生認識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解決問題,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可以做哪些事情?

觀看:生活場景中的問題

思考解釋:水泥中面爲什麼要用切割機切割成一段段的?爲什麼新拉的電線很鬆很鬆?

除了這些你們還能想出在生活中人們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做的事情嗎?

學生交流

教師預先拍攝一些生活場景,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

思考解釋常見生活現象是遷移、應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液體的熱脹冷縮》。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和生物變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物質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列舉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四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樂於動手實驗。本課即是通過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現象,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整理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並應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等科學探究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歸納出液體受熱受冷的規律,並列舉常見的液體熱脹冷縮現象。

能力目標:

能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假設。

情感目標:

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難點是指導學生探討實驗條件的控制。

本着以學生爲主體,優化課堂的思想,我爲本課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下面將逐一進行展示。

1、情景引入

2、實驗探究

3、實際應用

4、拓展延伸

(一)情景引入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趣的現象,你注意觀察了嗎?播放夏天充滿氣的輪胎容易爆裂、水沒燒開就從壺裏溢出等視頻短片。雖然物體的熱脹冷縮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由於這種體積的變化比較微小,所以學生對物體的熱脹冷縮真正的感受很少。利用多媒體不受時空制約的優點,以影視形式創設出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實驗探究

爲什麼還沒燒開的水就從壺裏溢出呢?

學生普遍認爲是因爲生了氣體。猜想偏離於預設。於是我讓學生將裝滿了染色的水的實驗裝置分別放到熱水和冷水中觀察。讓學生思考:實驗過程中有氣體產生嗎?試管中的水有什麼變化?

然後對酒、果汁、醋、醬油,受熱受冷情況進行猜想,實驗探究。

學生通過一年半科學學習,接觸的實驗儀器少,使用傳統儀器操作麻煩。燒瓶容量大,要一定時間實驗效果才明顯。因此我改用了簡易的實驗裝置,操作方便,現象明顯。因爲簡易裝置小,如果用常規手段直接實驗講解,學生看不清楚,耗時長。動畫演示在此派上用場,它使複雜的實驗步驟、方法變得簡單、直觀,學生在短時間就能學會。起到了優化課堂的效果。保證了充足的實驗和討論時間。此課的意外驚喜是:因爲實驗充分,有小組對同種液體做了兩次實驗,發現同種液體在不同情況下熱脹冷縮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小組將實驗數據填寫在表1,老師將小組數據彙總在表2。通過觀察分析數據,學生很容易歸納出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圖表分析能力在此得到了培養。

(三)實際應用:

讓學生列舉液體熱脹冷縮現象及其應用。例如超級瓶裝液體不裝滿,溫度的原理等。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建立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四)拓展延伸

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科學探究不能侷限於課堂。所以我增加了拓展延伸這個部分,鼓勵學生在課堂探究中發現新的問題課外進行研究。

學生通過觀察數據發現各種液體的熱脹冷縮程度不一樣。但這些數據是在沒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情況下所得,合理嗎?從而引發了實驗條件控制的探討。

我採用媒體展示對比圖,圖象直觀。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找出:實驗必須控制起始體積以及起始溫度。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本課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相關的影片、動畫、圖像合理地加以組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多媒體課件呈現在最佳時期,既吸引學生,幫助學習,又省時省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有3頁,分兩個部分。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活動二:其他液體也熱脹冷縮嗎。

活動一延續了前一節課的話題。前一節課學生已經發現,冷水在加熱過程中體積增大了,本課我們將和學生一起進一步研究“水在受熱或受冷後的體積變化”問題。這一活動,不僅僅是爲了使學生獲得水具有熱脹冷縮性質這樣的認識,而且要他們通過觀察水的熱脹冷縮現象,體驗到不斷改進實驗和觀察方法的重要性。在活動一結尾,安排了一個讓學生“依據水的體積變化,推測水的冷熱變化”的活動。這項活動將前面的學習成果再次提升,從實驗的現象引導學生關注身邊溫度計的原理。這個設計是水到渠成的一個環節,不僅可以讓學生新的認識得到鞏固,而且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

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其他的液體也有這種性質嗎?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急於做出回答。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開展相應的觀察實驗予以證實。當學生對其他液體進行研究之後,是否就可以肯定所有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了呢?在這還要提醒學生,還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因爲我們只研究了幾種液體,只能說明我們研究的這部分液體有這樣的性質。活動二設計的“其他液體是否有熱脹冷縮現象”的活動,把學生們的探究活動向着更廣闊的方向拓展,也是對嚴謹科學態度的培養。

【學情分析】

通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樂於動手,善於操作。本節課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因爲“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趣的實驗活動是科學教師引領學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節課教師要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教學策略】

科學課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解釋,強調過程中的觀察、發現、預測和假設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嘗試着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並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發現問題,在交流、比較中發現最佳方案,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觀察——實驗——發現問題——選擇最佳方案——修改實驗方法——探究發現一系列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能力得到了提高,科學素養得了到培養。在教學中應敢於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真真正正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而不是“驗證”新知的過程,在過程中不斷髮現,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教學立足點】

探究性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主體性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個性在教學中能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進行創造的教學,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並能根據實驗效果修改探究方法的初步能力。

2、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方法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2、意識到要把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教學重點】

觀察及描述水的熱脹冷縮現象,經歷對水等多種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設計觀察水受熱體積膨脹的實驗。小組實驗時,學生之間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材料準備】

分組實驗:小瓶子、紙杯、細吸管、紅墨水、小水槽、暖瓶(內裝熱水)、溫度計

另備牛奶、食油、白醋、黃酒等易分辨的液體。

演示實驗:試管、紅水、酒精燈、氣球皮、橡皮筋。

【教學過程】

課前實驗:噴泉實驗。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祕決是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科、學習內容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那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引導學生猜測

1、教師操作: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水。

提問: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或問題?爲什麼水面會升高?(重在爭論增減和水面、體積等變化)

觀察思考討論:水爲什麼沒開就溢出來了?

從一種生活現象引入,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問題情境下讓學生猜測,提供感知,產生認知失衡,激發思維、爭論,培養探求欲。明確本課要探究的內容—冷熱對水體積變化的影響。

2、演示實驗:試管裝滿水用氣球皮蒙緊,放入熱水中。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現象?看清了嗎?能想辦法讓大家看清楚嗎?

初步觀察感知熱脹冷縮的現象,給學生空間,討論思考如何改進探究方法。

二、水熱脹冷縮的探究

1、設計水熱脹冷縮實驗

(1)老師給大家提供材料。

提問: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能更明顯看到水受熱會發生變化什麼嗎?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麼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麼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3)出示一套組裝好的儀器

把儀器組裝好後,調節細管上的黑色小圈,使它與水柱相平,再放到熱水中。這樣我們就能對比出水柱是否發生了變化。

出示實驗材料,激活學生的思維,並通過小組的討論和生生交流,完善實驗方案,並引導學生思考材料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從而突破該課的難點。而用黑色的小圈來標明液柱的起始位置,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也難以通過探究討論得出,所以這裏採取講解的方式。

2、水的熱脹實驗

(1)做實驗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呢?

提出實驗要求:A、注意安全,小心熱水,小心別把玻璃儀器打破。B、實驗時,小組成員要互相合作。C、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想想是什麼原因引起水柱的變化?D、小組長負責填寫好實驗記錄卡,並負責小組內的紀律管理。

(2)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3)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剛纔彙報的小組觀察到的共同現象是什麼?

水柱上升說明水受熱後的體積和原來的體積相比有什麼變化?

在科學上我們的表述是“體積膨脹”。是什麼引起了水的體積膨脹呢?

(4)歸納總結

水受熱,體積會有什麼變化?(水受熱,體積膨脹)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後體積會膨脹。

實驗前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在實驗過程中觀察什麼,並思考實驗現象說明什麼問題。只有讓學生有目的去實驗,才能讓他們既動手又動腦,提高實驗的效率,並使實驗後的交流更有效。

3、水冷縮的探究

教師: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如果水受冷會怎樣?

(1)這次實驗應該怎樣做呢?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

(2)學生做水的冷縮實驗

(3)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這次的實驗現象和剛纔的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爲什麼不一樣?

(4)歸納總結

水受冷,體積又有什麼變化?(水受冷,體積縮小)

有了水熱脹實驗的基礎,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彙報時,引導學生對比受熱和受冷的實驗,讓學生分析得出:水受冷,體積縮小。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活動一小結。

1、通過剛纔的兩個實驗,誰能說說水受熱的時候體積有什麼變化?受冷的時候體積又有什麼變化?

2、水的體積變化反應水的溫度變化

大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水有熱脹冷縮的特點,那生活中我們知道了這個特點有什麼用呢?結合教材指出水的體積變化反應水的溫度變化,就像溫度計的雛形。

學生思考相互討論,深入理解水的熱脹冷縮與生活實踐相系,讓學生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探究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提供了食油、白醋、黃酒等易分辨的液體,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要求實驗多做幾次,反覆驗證。

4、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你們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5、歸納總結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屬於同種物體(液體),這些液體加熱或者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不僅如此,許多液體都能熱脹冷縮。通過今天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準備一些液體供他們選擇,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飲料等,在實驗之前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猜測,之後用較多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討論。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們的探究活動向着更廣闊的方向拓展。在探究活動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嚴謹科學態度的培養。

五、聯繫生活,啓發創造

1、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麼原因呢?

2、現在你能解釋一下,燒開水時,壺裏的水爲什麼會溢出來?那麼我們在燒開水時,需要注意什麼?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瓶裝的液體爲什麼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熱脹冷縮是指物質遇熱膨脹和遇冷收縮的性質。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時候會裂開;茶壺裏滿壺的水在燒開時會有水溢出來等等。熱脹冷縮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乒乓球踩癟了,可以浸在開水裏燙一下,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壓力變大就會重新鼓起來;果醬瓶的鐵蓋子擰不開,我們只要把瓶子倒過來放在熱水裏浸泡一會,玻璃瓶和鐵蓋子放在熱水裏都會膨脹,但是玻璃膨脹小,鐵蓋子膨脹大,瓶口和鐵蓋子之間的縫隙就會變大,瓶口就容易擰開了。一般物體都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只是有些物體不是變化比較小,我們很難看出來;有些物體變化比較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來。

中班的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不斷增強,他們會很驚喜地發現這個世界很神奇:爲什麼袋鼠爸爸會生孩子,我們的爸爸不會?爲什麼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外星球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等等。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以“爲什麼”爲主,他們關注現象,更關注現象後面的科學道理。他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動機去探究周圍的世界,他們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會積極主動地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中班孩子對熱脹冷縮的現象在生活中有遇到過,但是對於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的經驗還不是很系統,很科學,因此在中班開展“熱脹冷縮”的科學探索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梳理、提升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一種啓蒙教育”理念。

●說目標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教學活動內容,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

2、知道熱脹冷縮與生活的關係,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其中“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我將提提供各種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猜測、操作、記錄和交流來解決重難點。

●說準備

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提供人手一份的癟乒乓球三個、杯子三個、記錄紙一張,每人兩個笑臉貼紙,大記錄紙一張,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癟乒乓球、杯子,是爲了讓幼兒進行實驗,感知熱了能使物體膨脹的現象,這份材料很好地體現了《綱要》所提倡的“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記錄紙的設計很簡單,但是它的提供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記憶實驗的結果,讓孩子有據可證,更讓幼兒學會尊重科學的實踐和真理。

2、笑臉貼紙是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或是實驗結果展現在大記錄紙上,便於教師和同伴的統計。大記錄紙可以將幼兒的猜測和操作結果進行彙總,便於幼兒直觀地瞭解同伴的想法和實驗結果,並便於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

3、Ppt的內容是由一個生活錄像短片“怎麼辦”和“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應用”圖片組成的。錄像短片是爲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圖片是爲了幫助幼兒擴散思維,瞭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說過程

第一個環節:引出課題

採用看錄像短片的形式,將生活中現實的場景展現在幼兒面前。通過一個小朋友的困難,激發幼兒幫助他的願望,繼而激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使乒乓球變圓。通過這一個環節幼兒的交流,教師能較好地瞭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節:猜測實驗

通過幼兒的猜測,讓幼兒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在同伴和教師面前,允許孩子出錯。

接下來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崇尚科學,形成讓事實來說話的觀念。當然,實驗的過程是一個發現變化的過程,需要孩子仔細觀察,從而發現“熱脹”的現象。

通過記錄實驗結果,讓幼兒嘗試簡單的記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記錄表。

在交流中,讓幼兒瞭解同伴的想法和經驗,促進幼兒間的交流。

教師的小結是對生活現象的科學提煉,讓幼兒初步感受科學的嚴謹性,瞭解物質的這種現象是“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個環節:討論交流

通過同伴間的交流,讓幼兒對自己觀察到的生活進行表達,教師能從中瞭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也能引發幼兒對生活更積極地觀察和探究。

通過ppt的展示,圖片的直觀性更能讓幼兒瞭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這麼廣泛,科學無處不在。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8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空氣、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過程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設計、體驗和自己動手進行空氣及固體的熱脹冷縮的實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享受實驗成功時的喜悅心情,意識到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的存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對空氣、固體熱脹冷縮性質探究的過程。

難點:引導學生運用材料,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

三、教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1)、分組器材:

⑴號箱:2只癟的乒乓球;

⑵號箱:1只充氣的氣球、1只和充氣的氣球同樣大小的鐵圈;

⑶號箱:自制的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帶氣球的平底燒瓶1只、自制的氣體熱脹冷縮演示儀、攝子鉗、棒狀溫度計。

(2)、演示器材: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有關熱脹冷縮投影片。

(一)、遊戲導入新課,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

1、大家都玩過吹肥皂泡。誰有本事來吹一個大肥皂泡?

2、請一同學吹肥皂泡,大家要仔細觀察肥皂泡的變化。想一想,肥皂泡爲什麼會慢慢變大?傾聽學生髮言後(板書:空氣)

3、剛纔同學們用嘴吹的方法造肥皂泡,現在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打氣筒之類的器具,你們能再造一個肥皂泡嗎?請在小組中討論一下,準備怎樣造?等會兒把方法介紹給大家聽,比一比哪組方法能成功。

4、教師演示:老師也有一個辦法,看能不能造出肥皂泡?(老師拿出帶吸管的燒瓶,管口上繞有一些棉線,在管口上蘸一些肥皂水,然後用手在燒瓶上一捂,吸管上口就出現了肥皂泡。)

5、誰能揭開老師利用了什麼科學知識?請動動腦筋,說得讓大家都聽得懂。熱的手與肥皂泡之間是誰在起作用?怎樣使肥皂泡更大?(老師演示,把帶吸管的燒瓶放入有熱水的水槽中,肥皂泡漸漸變大。)

6、如果老師把燒瓶放入冷水中,這肥皂泡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師繼續演示,肥皂泡漸漸縮小了。)

7、大家明白這個遊戲中的科學道理嗎?

(二)、利用多種材料,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

1、剛纔老師用手捂、用熱水使肥皂泡變大;用冷水冷卻使肥皂泡縮小,同學們能不能利用這冷熱的變化來設計幾個有趣的實驗?

2、我們準備了一些工具,有熱水瓶、水槽、鐵盆、鹽水瓶、氣球、鐵圈、乒乓球等,大家可以藉助這些材料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各組先確定研究的問題,然後考慮一下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方法。

3、小組討論。

4、小組彙報: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組的實驗方案。

5、分組實驗:請1號同學主持實驗,其他同學配合。如果你們的實驗驗證了你們的假設,組長可到黑板上給你們小組加一個紅五星。

估計學生會設計以下實驗:

(氣球先放入熱水中、然後用鐵圈套;接着再把氣球放入冷水中、也用鐵圈套。)

(燒瓶上套氣球,然後分別把套有氣球的燒瓶放入盛有熱水、冷水的500毫升燒杯中。)

(把2只癟的乒乓球,其中一隻乒乓球刺有小孔,先後放入盛有冷水、熱水的500毫升燒杯中。)

6、彙報交流:小組裏先交流一下,然後挑選一個你們認爲做得最滿意的,想想怎樣彙報?哪個組先來說說?

7、播放“空氣熱脹冷縮課件”,讓學生形象地看到空氣熱脹冷縮的變化過程。

8、小結:剛纔大家設計了、做了實驗,你能綜合一下說說實驗的結果嗎?

事實證實了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氣體受熱,體積會增大;氣體受冷後,體積會縮小。(板書熱脹冷縮)

(三)、探究固體是否能熱脹冷縮。

1、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液體、空氣都能熱脹冷縮,那麼固體是否能熱脹冷縮呢?

2、你準備怎樣設計實驗。

3、讓學生打開⑶號箱,用“自制的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一個鐵做的墊圈,一塊釘有2枚小鐵釘的木板,2枚小鐵釘之間的距離與墊圈的直徑相等。)做實驗。

4、教師用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做演示實驗。

5、彙報實驗現象及結果。

6、小結。

(四)、鞏固應用:同學們知道了熱脹冷縮的性質後能幫老師解決問題嗎?

1、看投影片思考:

(1)、爲什麼夏天自行車車胎容易爆裂?

(2)、出示南京長江大橋圖。爲什麼橋面上要留“脹縮縫”?

(3)、爲什麼冬季電線拉得緊緊的,而夏季卻會下垂鬆鬆的呢?

2、嘗試:用溫度計分別測試熱水、冷水的水溫;然後猜測一下:溫度計是利用什麼原理製成的?講講你的理由。

3、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熱脹冷縮現象。

(五)、總結:

通過學習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六)、課後延伸:

鋼筆帽擰不開時,你想什麼辦法擰開它。

板書熱脹冷縮

氣體有熱脹冷縮性質

固體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9

教學目的:

指導兒童通過實驗自己認識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物體熱脹冷縮給社會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危害,瞭解人們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利用和對危害的防止;

培養學生應用科學技術爲人類服務的意識和科學創造的本領。

教學方法:實驗法即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經過思考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檢查引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和學習知道了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課後老師佈置的作業,要大家回去自己做實驗來試一試空氣和固體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你們的實驗都做了沒有?

生:做了。

師:今天都帶來了嗎?

生:帶來了。

師:現在,請大家先分小組裏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是講一講你做的是什麼實驗?怎樣做的?實驗的結果怎樣?(教師巡視)

生:(小組交流)

師:現在請部分同學到講臺上來,向全班同學進行實驗彙報。先說明你做的是什麼實驗,再邊講邊做實驗,說明實驗的結果。

現在,請一位同學來彙報空氣的實驗。

生:我的實驗是用乒乓球來做的。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時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癟了。後來,我帶回家去,放在開水裏一燙,結果乒乓球癟的地方鼓起來了。這證明乒乓球裏的空氣受熱以後,體積脹大了,把癟的地方推出來了。

師:下面再請一位同學來向大家彙報。

生:爲了查明空氣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拿來一個塑料瓶,把它捏扁以後,擰緊蓋子,再把它放在熱水裏(邊講邊實驗),捏扁的地方鼓起來了,放在冷水裏,中間又癟了下去。這兩個實驗說明了空氣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會縮小。

師:他的實驗做的很好。現在再請一位同學向大家彙報。

生:我用一個套有塑料袋的瓶子(邊講邊實驗),把瓶子放到熱水裏,塑料袋鼓起來了(鼓得不明顯),把它再放進冷水裏,塑料袋就癟下去了(也不明顯)。這說明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這位同學的實驗設計是對的。但是它的裝置太小了,而且有漏期的地方,同學們不容易看清楚。現在,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實驗,它的構造同這位同學的設計差不多,可效果更明顯一些。現在,就讓他再給大家做一遍(教師出示實驗裝置)。這是一隻玻璃瓶,瓶口套了一隻癟的氣球,實驗時請大家注意氣球發生什麼變化,想一想,爲什麼會這樣?

生:(把玻璃瓶放入熱水裏)

生:氣球鼓起來了。

生:(把玻璃瓶放在冷水裏)

生:氣球癟下去了。

師: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了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剛纔同學們彙報的都是有關空氣的實驗。現在老師也來爲大家做一個空氣有沒有熱脹冷縮性質的實驗(板書:空氣)。

大家看這個實驗裝置,這根細玻璃管裏有一滴紅墨水,玻璃瓶裏是空氣,現在老師用手掌的熱來加熱玻璃瓶裏的空氣,請大家注意玻璃管裏紅墨水滴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邊講邊演示)。

生:我看見原來在下面的紅墨水滴上升了。

師:誰能講一講,這滴紅墨水上升的原因是什麼?

生:因爲老師的手捂住了玻璃瓶,瓶裏的空氣受了熱,體積脹大了,推動了紅墨水,使紅墨水滴的位置上升了。

師:對的。現在老師再用冷水使瓶裏的空氣受冷,大家再看紅墨水滴的位置發生什麼變化(邊講邊演示)?

生:看到玻璃管裏的紅墨水滴下降了。

師:你能不能講一講,這是什麼道理?

生:老師用冷水使玻璃瓶受冷,瓶裏的空氣受冷體積縮小,所以玻璃管裏的水滴的位置下降了。

師:對的。我們一起做了四個實驗,實驗的結果都看到了一個相同的現象:空氣受熱以後,它的體積脹大了;受冷以後,它的體積縮小了(板書:體積脹大、體積縮小)。同學們,通過對空氣的實驗,告訴了我們什麼?

生:它告訴我們,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除了空氣以外,科學家也對其他的氣體做了實驗,實驗結果也是這樣;它們受熱以後體積脹大,受冷以後體積縮小,這些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下面請一位同學向大家彙報固體有沒有熱脹冷縮性質的實驗。

生:我的實驗是爲了查明固體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有一支鋼筆,筆套擰不開了,我把它泡在熱水裏,過了一會兒,把鋼筆拿出來,輕輕一擰就擰開了。這證明固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

師:再請一位同學來做實驗。

生:我有一粒鋼珠和一隻玩具鐵鍋(邊講邊演示),我在鐵鍋中間打了一個孔,這粒鋼珠剛好能通過這個孔。現在我把鋼珠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再放到鐵鍋的孔裏,它通不過去了。把鋼珠放進冷水裏受冷,再放到鐵鍋孔裏,鋼珠有能通過小孔了。

師:你的實驗說明了什麼?

生:我的實驗說明了固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他的實驗設計得很好,同學們一定看得很清楚。現在老師再請一位同學來爲大家做實驗彙報。

生:我的實驗是爲了查明固體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有一個鋁環(邊講邊實驗),我把它放在紙上,再在鋁環的邊上畫上兩條線,然後把鋁環放在火上烤,等熱了以後再放到紙上去比較。

師:這位同學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用畫好的兩條線來比較受熱後的鋁環體積是否脹大,坐在下面的同學看不清。老師也有一個用鋁環做的實驗,但是不用畫線比較的方法,而是在木板上釘兩隻釘子(出示實驗裝置),釘子間的距離剛好能讓鋁環通過。用這個方法來檢驗鋁環體積的變化,同學們看起來會很明顯。下面就請這位同學把老師設計的實驗做給大家看好嗎?

生:好。

生:現在把鋁環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邊講邊演示),再放到鐵釘之間,鋁環通不過去。把鋁環放進冷水裏使它受冷,取出來放到兩釘之間,鋁環又能通過了。

師: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生:這說明鋁環受熱以後體積脹大了,鋁環受冷以後體積縮小了。

師:你們做了幾個固體熱脹冷縮性質的實驗。現在老師也來做個實驗給大家看看(出示實驗裝置)。這是一根鋁條(板書:鋁條),它也是固體。老師把鋁條放在架子上,一端是固定的,另一端是不固定的,鋁條可以在這裏滑動,並且它頂着一根指針,如果鋁條受熱後體積脹大,指針就會怎樣?

生:指針就會被頂起來。

師:如果鋁條體積縮小了,指針又會怎樣?

生:指針就會下降。

師:同學們,現在指針在什麼地方?(演示實驗)

生:指針停在紅標記上。

師:現在老師給鋁條加熱,指針會發生什麼變化?

生:我看見了,指針在向上升。

師:指針上升,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鋁條受熱後體積脹大了。

師:對(板書:體積脹大)。現在老師用冷水冷卻鋁條,指針會發生什麼變化?

生:指針下降了。

師:這是什麼原因?

生:說明鋁條受冷體積縮小了。

師:說得很對(板書:體積縮小)。我們做了鋁條的實驗,同學們做了鋁環和鋼珠的實驗,大家想一想,這些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了固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對(板書: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們經過兩節課的實驗和研究,做了水、酒精這些液體的實驗;也做了空氣的實驗;又做了鋼珠、鋁環、鋁條等固體的實驗,這些實驗,能不能給它下一個總的結論?

生:液體、固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誰能把這個結論再簡化一下?

生: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師:這個結論下得好,既簡潔,又概括了主要內容(板書:一般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請大家一起讀這個結論。

生:(朗讀結論)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比如我們平時用的體溫計(出示體溫計),它就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生活中,有時瓶蓋擰得太緊了,我們可以把瓶蓋放在熱水裏泡一下或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輕鬆地把它擰開。這就是利用瓶蓋受熱以後,體積脹大而做到的。

這裏有兩張圖(出示掛圖),一張是夏天畫的,一張是冬天畫的。你們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張是夏天畫的,哪一張是冬天畫的,並講講道理。

生:這兩張畫的不同地方在電線杆上,上面一張畫的電線是下垂的,下面一張的電線是繃緊的。由此可以確定上面一張是夏天畫的,因爲夏天氣溫比較高,電線遇熱後伸長,電線杆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所以,電線下垂。下面一張是冬天畫的,冬天氣溫比較低,電線受冷體積縮小,結果電線被繃緊。

師:你說得很好。我們這節課學習了熱脹冷縮的知識,還自己設計驗證了熱脹冷縮的實驗。熱脹冷縮的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是很有用處的。這種現象也是到處存在的。我們今後要經常注意觀察,哪些地方有熱脹冷縮的現象?哪些工作要利用熱脹冷縮的性質?哪些地方要防止產生熱脹冷縮而造成危害?不僅要觀察,而且要思考。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爲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後,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後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後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預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我們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氣的體積變化是需要其它物體的,可以用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設計各種可能想到的實驗方法,所以教師要充分準備一些實驗材料如氣球、液柱、紅墨水......)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空氣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別)

二、怎麼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1、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怎麼回事?當我們緊挨着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裏跳躍時,哪種情況下佔據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遊戲。

3、交流:從遊戲中我們明白了什麼?

建立我們的假說。

(預設:這個遊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體積脹大

空氣熱脹冷縮

受冷體積縮小。

教學後記: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11

一、觀察銅球的熱脹冷縮現象

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後,你還想知道什麼?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裏有一個銅球,這裏還有一個金屬環,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

3、你們認爲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什麼現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交流討論,確定實驗方法。

5、按學生彙報的方法演示實驗。

6、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預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摸加熱後的銅球等安全問題。)

二、觀察鋼條的熱脹冷縮現象

1、師: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了圓形的金屬墊圈或鋼絲條,根據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裝置,觀察它們的變化。

2、學生交流實驗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現象。

5、小結:我們發現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有了前面觀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讓他們根據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

三、金屬熱脹冷縮嗎

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

2、閱讀教材38頁的資料。

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象,並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

《熱脹冷縮》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二、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製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爲什麼不裝滿)。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和生活。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爲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

爲全班準備:

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後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

(學生看現象進行描述)

再出示同樣的兩套實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同的兩個大燒杯中應該可以看到什麼現象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描述)

請兩位同學上來看一下,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根據現象描述)

師:換過來看一下,你們能不能從看到的現象判斷出哪個燒杯的水熱呢?

(預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麼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麼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師:那在做實驗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呢?

(①小組要分工合作。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③做好記錄。④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3、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4、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後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麼水遇冷後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裏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彙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有了水熱脹冷縮實驗的基礎,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麼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爲什麼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