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望嶽》說課稿

《望嶽》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望嶽》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嶽》說課稿

《望嶽》說課稿1

一、教學目的

1、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背誦此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二、教學過程

(一)知識鏈接⑤⑥⑦⑧⑨⑩

填出下列相應的山名:

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二)一讀全詩,瞭解詩體

1、律詩:①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頸聯必須對仗);②押韻;③韻腳;

2、節奏:音節劃分0000

(三)二讀全詩,讀準字音。

(四)三讀全詩,掌握字義。

岱(泰山)宗(首,大)齊魯(泰山北爲齊,泰山南爲魯)

造化(天地自然)陰陽(山之北爲陰,山之南爲陽)

蕩胸(心頭滌盪,胸襟爲之開闊)

會當(應當,一定要)夫(虛詞,無實義)青(指泰山之色,青翠蒼鬱)

鍾(聚集)入(收入眼裏,看到)眥(眼眶)

凌(登臨,登上)覽(俯視)曾(通“層”)

(五)四讀全詩,瞭解詩句含義

1、解題

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嶽而望,並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

2、詩句理解

①首聯:首句遠望,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

以誇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鬱,綿延不絕。

泰山北爲齊,泰山南爲魯。“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鬱,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狀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的高。

②頷聯:是近望,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曉”的景象寫泰山高聳雲端、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

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③頸聯:是細望,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雲氣層生,一定會震盪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

④尾聯:由“望嶽”想到了將來的“登嶽”。寫有望嶽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餘而後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

最後一句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忍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六)理解性默寫:

1、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2、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4、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爲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七)背誦默寫

《望嶽》說課稿2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後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爲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爲“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爲故齊地,之南爲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爲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爲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衆山小”,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爲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爲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望嶽》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知識。

2、朗讀詩歌,瞭解大意,領略泰山雄偉壯麗的景色。

3、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4、學會賞析名句,領悟詩歌的哲理。

【重點、難點】

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賞析名句,領悟哲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文學常識:

1、關於作者:

《望嶽》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他有“詩聖”之稱。他的詩被譽爲“史詩”他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這是一首詠東嶽泰山的詩。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瞭解“五嶽”:東嶽泰山(xxxx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xxxx米),位於陝西華陰縣。南嶽衡山(xxxx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嶽恆山(xxxx米),位於山西渾源縣。中嶽嵩山(xxxx米),位於河南登封縣。(東西南北中泰華衡恆嵩)

三、朗讀詩歌

初讀詩歌,強調字音,把握節奏,明確體裁。

(1)學生自己默讀詩歌,教師則強調一些字的讀音,如“岱”、“夫”、“了”、“眥”等。

(2)學生劃分詩歌停頓的節奏,同桌互讀,指名讀,教師總結、評價,最後,再集體朗讀詩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讀詩歌,理解詩句含義。(學生藉助課下注釋逐句理解,小組內同學間互相交流,掌握詩句的含義。)

完成後,教師再點名檢查、集體點撥自學情況。學生集體複述句義,再讀詩歌。

2、細讀詩歌,哪些詩句是寫景?前六句詩句具體描寫了泰山景色的什麼特點?

3、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虛有實。那麼每句分別

五、背景介紹

六、品情感,賞名句

1、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溫馨提示:賞析名句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1、分析內容

2、抒發情感

3、蘊含哲理

4、運用修辭

5、煉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峯,舉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麼的矮小。表達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頂,俯視羣山的意願。

2)表現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

七、拓展延伸

1、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2、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詩人細望泰山而時間之久,表現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的詩句是(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爲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詩主旨並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爲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

附:板書設計

望嶽

杜甫

寫景:巍峨高大神奇秀麗

抒情:凌雲壯志遠大抱負

《望嶽》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通古詩,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能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錄音,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營州歌》

1.出示古詩,聽錄音

2.簡介作者高適

3.小組學習

(1)讀通全詩

(2)理解詩意

4.大組交流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

營州少年從小就習慣了茫茫的原野和叢林,曠闊的原野孕育了他們粗曠豪邁的性情。在城外的郊野上,時時可以見到他們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騎在駿馬上奔馳獵射的矯健身影。這種崇尚通武的精神真讓人歎服。聽說,他們個個好酒量,千鍾萬杯也修想灌醉他們,而且,十歲的孩子,就都會騎馬奔馳了。這可真叫我們中原人感到驚奇,甚至不可思議了。

5、朗讀,試背

二、學習《望嶽》

1.聽錄音

2.自由朗讀,理解意思

3.詩意:

號稱五嶽之首的泰山究竟是什麼樣的?告訴你,在整個齊魯大地,你都可以看到他清脆的山影,雄偉綿延的山勢。正是由於大自然的偏愛,才使泰山集中了神奇秀麗的`景色。日光照射下的山峯拔地參天,使山北和山南像黑夜和白天那麼分明。望着層層繚繞的雲氣,不禁使我胸懷激盪。我睜大眼睛,久久地望着這迷人的景色,甚至連黃昏時歸巢的鳥兒也盡入眼簾。啊,總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最高的山頂,去領略那眼底的羣山變得低矮、渺小師的雄偉景象。

4.對照詩意,朗讀理解,嘗試背誦

5.積累:你還學過哪些杜甫的詩

三、佈置作業:背誦古詩

《望嶽》說課稿5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嶽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視頻及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言。簡單點評後轉入杜甫的《望嶽》)

二、教學新課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出示幻燈)

(二)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嶽》(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教師範讀,學生輕吟。

(三)瞭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學習小組交流,有否疑難及互答)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加幻燈圖片),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嶽的情景,出示問題,小組研討。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嶽而望,並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研討後,師生共同賞析:

“岱宗”兩句:“遠望”(補充背景常識:此句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

問(1):“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

問(2):此句寫出了泰山的什麼特點?詩人是如何寫的?對你有何啓發?(沒有抽象地說,而是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兩句:“近望”問:能否通過對這兩句品度,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蕩胸”兩句:“細望”問:展開合理的聯繫和想象,用你的語言再現當時的畫面。

“會當”兩句:由“望嶽”想到了將來的“登嶽”。

(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後遊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後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麼?(詩人熱情讚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繫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配樂)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爲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什麼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並說明理由。

示例:1、煉字。鍾--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哲理美。

3、虛實相生

(七)背誦古詩。(齊背)

三、拓展補充《春望》,試比較兩首詩風格的異同。

(《望》--形象高大,已經壯闊,顯示出氣勢磅礴,雄放健拔的風格。

《春》--感情凝重,景象悽清,風格沉鬱,具有悲愴美。)

四、佈置作業。

寫出《春望》的賞析感言。(100-200字)

《望嶽》說課稿6

一、導入

介紹泰山:

1、展示泰山圖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山,古稱東嶽,又稱岱嶽,被尊爲五嶽之首。自古有許多吟誦泰山的詩作,而以杜甫的這首《望嶽》最爲著名,因此被刻於碑碣,立於山麓。

教師可補充;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爲道教所繼承,被視爲道教名山,它們是:東嶽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市。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嶽恆山(20xx米),位於山西渾源縣。中嶽嵩山(1440米),位於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嶽看成是神的象徵。東嶽泰山爲五嶽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曆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界。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

2、背景:

杜甫20—35歲時曾遍遊中國的大江南北。《望嶽》這組詩就是在他24歲時寫成的。這組詩共三首,分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書上這首詩即東嶽泰山,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裏行間洋溢着青壯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二、介紹杜甫

杜甫,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人稱爲杜少陵。開元后期,舉士不第,漫遊各地。後居長安近十年。及安祿山軍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後曾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現存詩1400首,這些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展現出廣闊的生活畫面,成爲唐代社會的歷史,歷來被稱爲“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爲“詩聖”。代表作:《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別”。

杜甫詩歌創作歷程:

1、讀書和壯遊時期《望嶽》。

2、長安十年時期《哀王孫》、《春望》。

3、戰亂流離時期“三吏”:《石豪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4、漂泊西南時期《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三、朗讀詩歌

1、利用工具書,自主查找並標註生字字音。

2、聽範讀,學誦詩歌。

3、自讀詩歌。

四、整體感知內容

提問: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的.內容。

參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峯,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羣山們,一覽無遺!

五、詩句賞析

1、文題是《望嶽》,在詩中哪些詩句寫了詩人望到的景色?

明確:前三聯。

2、最後一聯和前三聯有什麼區別?

最後一聯是詩人的想象,前三聯是實寫。

3、提問:分組研討,理解詩句內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

首聯:泰山的雄偉壯闊——遠望。

頷聯: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頸聯:詩人的胸懷浩蕩、眼界開闊。表現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細望。

尾聯: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願望,表現了詩人想要實現人生遠大抱負,登臨人生頂峯的雄心壯志。

六、交流啓示

自學交流學習本詩得到的啓示。

明確:胸懷雄心壯志。不怕困難,勇於攀登。

七、拓展

誦讀並積累杜甫的詩《春望》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作業

1、積累杜甫詩歌名句。

2、背誦並默寫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