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據文章的特點,我爲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纔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將心比心”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根據教材編排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學法爲:

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說——讀”的方法通過讀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通過說,進行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覆朗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文本的特點及學生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劃分爲以下幾個環節:引導揭題──檢查預習──閱讀體會──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聯繫生活中的實例展開討論,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細讀課文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圍繞“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這一主線問題,學生自主讀課文,做批註,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彙報。

⑴本環節主要抓住人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最使你感動的是什麼?交流,討論後,板書:關心幫助他人,然後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這位阿姨你會怎麼做?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到了嗎?

(4)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幸福的,開始我的心情是這樣的嗎?生:不是,是抱怨的。師: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以爲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我會想到什麼呢?引起學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理解,就要學會去寬容和理解別人。

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真正的閱讀要是使閱讀者披文入情,能透過文字觸到語言的深層內涵,從而領悟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因此此環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4、深入文本,昇華情感

生活中,“將心比心”的表現舉不勝舉,都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思想,這正如作家羅蘭所說:“如果每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麼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畫出心)讓孩子們在這顆心裏裝入一個分量最重的詞,你會裝什麼呢?學生們會寫很多詞,如:幫助,關心,溫暖,理解,寬容,鼓勵,尊重,信任等等,這樣設計能讓孩子們走進文本,產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課文靜態的呈現,針對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

關心 幫助

將心比心

寬容 理解

我爲人人,人人爲我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又有利於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更突出了課文的主旨。

五、教學反思

一堂課結束了,反思這節課我感覺有收穫的是:

學生逐步學會了抓重點句段和詞語體會理解課文的方法,在感受溫暖的過程中,理解了“將心比心”。彙報時雖不夠流暢深入,但卻由心而發,有理有據。

此外,孩子們這節課特別的投入,把心融進了課文情境,並由課文想開去,聯繫生活體驗,感受到要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

但本節課也有遺憾之處,我沒能跳出精讀課的圈子,指導、講解過多,還是沒有把學生推上主角。葉聖陶先生說過,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今後,我要把握好“精”與“略”,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麻雀》是“二期課改”小學語文三年級下的一篇教材,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優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麻雀》的教學重點是:瞭解敘述一要真實,二要具體。學習《麻雀》一課,讓學生在熟練運用“讀課文,想畫面”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着重瞭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敘述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而認識到內容真實、具體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並激發出熱愛生活,懂得母愛的偉大和愛護弱小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另外本課教學,擔負着繼續培養學生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自主學習及創新精神。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經過小班化教育的薰陶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比較強,故而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組長的帶領下自主學習課文。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表現慾望不強,朗讀水平不理想,往往讀不出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因此本課教學應重視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繼續運用抓住關鍵詞語朗讀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陶冶學生情操。

三 教學目標設定

1、能在初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體會老麻雀爲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的精神,感受“一種強大的力量” 即母愛的力量;

3、能繼續學習、運用提問的方法;

4、能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特點,體會“一種強大的力量” 就是愛的力量;

繼續學習、運用提問方法;

·教學難點:

在初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手段:

1、多媒體技術運用;

2、引疑、導析,讀、思、劃、議結合法;

四、教法學法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因此,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設疑引思

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老麻雀、小麻雀、獵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課文中那些句子體現了他們的這些特點,爲什麼?”讓學生合作探究,採取“讀——找——劃——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2、引疑深思

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品讀,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感,積累詞彙。並引導學生進行邊讀邊劃邊思,讓學生自問自答,互問互答,小組、集體議論,引疑、導析,讀、思、劃、議結合法,提高學生質疑提問能力,咬文嚼字能力,語言文字欣賞能力,體會“敘述一要真實,二要具體”的作用。

3、拓展反思

爲了加深學生對母愛的理解,我特意設計了課後活動:課後熟讀課文,把感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課後收集關於動物或人類母愛的故事,召開“小小故事交流會”。目的有二:其一繼續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其二使課堂上被偉大母愛感動的情感共鳴得以延續、發展。

五、教學過程

(略)

六、板書設計

爲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層次,理清作者寫作的順序,我設計了以文本脈絡爲主線的板書,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背誦。

小學語文說課稿3

《神奇的絲瓜》是六年級拓展型課程教材語文綜合學習“一草一木也有情”中的課文,主要寫了作者一家隨意種下的絲瓜竟日益茁壯盡顯神奇令作者驚歎不已,表達作者季羨林泰然、悠然、坦然、怡然的處世態度。

絲瓜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是學生所熟悉的,而作者在這普通中突顯了它的神奇,巧妙地將絲瓜生長的軌跡和作者波瀾起伏的主觀感想,感情躍動,融爲一體,似乎讓人覺得絲瓜真的有思想甚至有行動的。其實普通的絲瓜之所以這麼神奇都是因爲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善於體悟人生的結果,這也正是我們大部分學生所缺失。現在大多數學生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缺乏一顆善於感動的心,其實生活中不缺乏感動不缺少美。

因此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通過朗讀、圈劃,瞭解絲瓜的神奇。

2.體會絲瓜神奇之內在,學習明暗線交融的寫法。

3.懂得一草一木也有情,明白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

將本節課的突破口定爲探究絲瓜的神奇,以此來統領對文本的解讀,達到有效的互動。

課上主要通過朗讀來促進學生對的理解,訓練學生圈劃、分析,整體感知能力,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先後安排3次朗讀,第一次散讀,意在讓學生走進文本,瞭解內容,第2次角色讀意在讓學生感受作者將絲瓜生長的軌跡和作者波瀾起伏的主觀感想融爲一體的巧妙。第3次讀意在對文本的深入體會,懂得一草一木也有情,明白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

同時作者季羨林是學生不熟悉的作家,通過對作者的視頻介紹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一位鴻儒,一方面意在讓學生有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體會。

爲了引導學生學會積澱學會反思也爲了課外更好的延伸因此課上設計了“收穫園”,課後設計了二選一小練筆和推薦閱讀的環節。

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肚擰返淖髡唄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K把生的螹讓給羣衆,把死的蜲樟舾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說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文本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爲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儘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2.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說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說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視頻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麼可怕,洪水又是多麼的無情啊。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出示課件(板書:16橋)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彙報。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裏發生了什麼?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踏在水裏。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麼?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着過橋,會造成什麼後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爲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麼說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着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着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衝、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說些什麼?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老漢?

附:板書設計:

16橋

洪水兇猛無情

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

老漢(老支書)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太陽》一課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本組專題“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選編的。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介紹了太陽的幾大特點,瞭解課文的說明方法。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3、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知道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說教法

1、 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說明事物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聯想,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 說學法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初步認識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講教學程序

(一)啓發談話,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我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對太陽的認識,並利用課件傳說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利用教具,理清層次。

1、摘錄。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小卡片摘錄有關太陽的知識點。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2、質疑。當有關太陽的知識點無序地展現於學生面前時,提出疑問:我們看得明白嗎?使學生領悟到要說明一種事物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

3、調整。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歸歸類。這個過程操作性強,訓練面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

4、再質疑,再調整。當材料比較有序時,提出一個層次問題,啓發學生說明一種事物除了要按順序,還要有層次。經過調整,全文材料已按幾方面清楚地呈現於每位同學的桌面。

(三)細讀課文,體會寫作方法。

讓學生劃出具體描寫太陽特點的句子,知道運用數據和作比較說明事物的方法。通過讀、議體會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四)交流,拓展:

1、“說”太陽的博愛、無私奉獻,感恩太陽的說話訓練。

2、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與人交流,學習傾聽,學習簡要介紹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時,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大膽地想象、暢談自己美好的設想:怎樣讓太陽把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可愛。整個過程以學生的操作、探索爲主,使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習語文的空間,掌握初步的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探索,激發學生課外研究探索的興趣熱情。

五、說板書設計

遠 和氣候的關係

大 太陽和人類關係十分密切 和動植物的關係

熱 和疾病的關係

小學語文說課稿6

《雷雨》是第四冊看圖學文。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我在《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談談《雷雨》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起始階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歌,讓學生邊結合看課文第一幅插圖(描寫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爲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祕的懸念,我設計如下的導語: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雨神奇莫測,十分有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場雷雨,好嗎?

爲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朗讀,邊欣賞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創設情境,有助於引導學生展開品詞析句的學習語言的活動。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把教室的燈關了,讓學生看圖: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着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

三、創設情境,觀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讓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各幅圖,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前、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如:雷雨前、中、後的天空,小樹、蟬、蜘蛛、雷、雨、閃電有怎樣的變化通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爲營造美的氛圍,我讓學生伴着輕柔的樂聲,聽着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後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機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如果你是一隻快樂的小蝌蚪,你能把雨後看見的雨後美景告訴大家嗎蜻蜓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小鳥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四、創設情境,發展思維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爲直觀可感的畫面,是培養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爲此,我設計以下的問題

小朋友,你們看圖。雷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請你們認真看,仔細聽。(請學生看雷雨前的有關錄像)

讓學生通過句子的填空練習,加深對抽象的關聯詞語的理解,從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報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我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先讓學生看錄像,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小學語文說課稿7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評委老師道一聲:"辛苦了!",因爲你們歷經了幾個小時,爲我們這些競聘的老師進行指導。我是語文-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爲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1.能認識個生字,會寫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卓有成效"等詞語。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理解文本,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教學難點確定爲:

二、說教法和學法(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設計)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範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分析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研讀賞析(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法、自學法、演示法等)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 拓展延伸(寫話訓練、說話訓練、蒐集資料、做小調查等等)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 課後作業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學語文組×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1、教材分析

《xx》是××版小學語文xx年級xx冊第xx單元的第xx篇課文,該單元以xx爲主題展開。《xx》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這部分可以從課文的地位、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1—2年級;第二階段:3—4年級;第三階段:5—6年級)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4、教學時間:(根據要求安排)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爲幾個課時,則說明現在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5、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歸納課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結合xx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畫面等),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

(要做什麼?怎麼做?爲什麼?目的/效果怎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寫景:美麗的景象;寫人:活動的情景),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

(同上):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例如課文中出現的含有修辭手法的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寫人:主人公表現情感的畫面;寫景:與內容相關的圖片)。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課文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根據內容而定的)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根據課文內容)(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

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

(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新穎):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寫景:優美的景象;寫人:主人公的情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寫景:可以按照課文內容畫一幅圖;寫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大家分成兩幾組進行角色扮演,讓大家一起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感受)。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寫出幾個詞句或安排新穎的板書)(時間控制1分鐘)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爲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現在我着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學會生字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難點

由於本組是以“自然奇觀”爲專題編寫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是學生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爲主體,我爲主導,訓練爲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文插圖、影像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影像資料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一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請看視頻),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裏。最後叫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 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進行討論並彙報結果,接着請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水牆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爲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羣的驚奇。然後聽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環節,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 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說說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通過同學們的讀與找,瞭解到: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爲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爲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我則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形式獨特新穎,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讓學生去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並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說板書設計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願》屬於讀課文識字單元。本課是一則寓言。讀課文識字是個重點,要學習“願、遲、取、幸、竟、碰、解、閒、需”9個生字,反覆讀文是基礎,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什麼是“不幸”什麼是“幸運”,從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體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能爲別人服務纔是幸福的事。

詞語中,“泉眼”可藉助圖片加以理解,“心願”可結合生活實際,配以說話訓練。指導說話時,要從內容入手,先讓學生思考有什麼心願,然後用“誰的心願是什麼”或者“什麼是誰的心願”兩種句式,說一句話。

“讀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說的重點句子,這是一句假設關係的複句,它從反面說明了小山泉的心願;第二句是根據課文的意思重新組合的句子。兩句話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達了寓言的含義。朗讀指導時,可以先要求學生讀正確,再注意讀出感嘆句的語氣。

二、學情簡介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謎、編口訣、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學時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來做小老師落實生字的音、形,溫故而知新。

在閱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有些基礎好的學生還能讀出句子的語氣。隨着識字量的增加,朗讀水平的提高,學生能夠初步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認讀本課9個生字;能讀準後鼻音“竟、碰、幸”;複習鞏固整體認讀音節“願、遲”。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已能認讀生字“取、解”,所以這幾個字,只要通過讀文鞏固即可。識字重點就落在其他7個生字上。我們可以將這7個字分散在課上,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且每一個生字教學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強調得是讀音,如後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閒”;整體認讀音節“願、遲”;有的是結合書寫,重在筆順,如“閒”半包圍結構,先外后里。這樣的教學就體現了層次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標二: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頓讀;並積累2句句子。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識字”。讓學生藉助豐富生動的語言環境識字、閱讀,同時在識字、閱讀中鞏固漢語拼音。所以,在課上創設各種環境讓學生反覆讀文,幫助學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由於本課採用對話形式展開的,朗讀課文時也可以採用對話的形式,同桌之間,或分角色朗讀,分別讀讀小山泉和野兔之間的對話,儘量使朗讀的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他們喜歡的形式下朗讀。

目標三:在反覆讀文中,讀懂小山泉的話,初步懂得爲別人服務是幸福的事。

讓孩子學得愉快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期望。老師要努力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如挑戰讀,同桌分角色讀等讓學生的朗讀更富有生氣,使學生更熱愛語文。

目標四:認識部首“石字旁”,並在老師的帶領下描摹“碰、取、閃、閒”。

複習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書寫順序,擺好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之前對學生的寫字訓練,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筆順規則及在田字格中將字描寫好的方法。所以在這堂課上,教師沒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個字的筆順。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教師起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自主識字,合作互動,重點反饋

一年級下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對於課文生字的學習,採用先獨立學、再小組交流、最後大組反饋的學習形式,通過互動,幫助預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生字、讀通課文,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大面積提高學習效益。教師在反饋時注意抓重點。如揭示課題時,重點學習整體認讀音節“願“並書空;讀文反饋時,關注讀準“碰、竟、幸”的後鼻音;複習整體認讀音節“遲”;注意“閒”這個三拼音的正確拼讀。而對字義的瞭解,則放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讀文,結合具體的語境,隨文理解字義。

二)反覆讀文,層層推進

閱讀教學要體現以讀爲本,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每一次的朗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什麼。該怎樣讀。精讀課文有關句子,使學生能讀懂內容。

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學生在反饋預習的同時,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瞭解,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認識。

再讀課文,思考小山泉真的認爲自己不幸嗎?它是怎麼想的?通過讀文找到小山泉所說的重點句子,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初步有所感悟,同時注意本單元的朗讀要求:不唱讀,不頓讀,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細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小山泉所說的重點句子,能讀出感嘆句的語氣。學生交流讀後感想,即讀懂了些什麼。在交流時,不作統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詳,或略,都可以,旨在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總結。

三)發揮想像,訓練說話

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注意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如:老師提供句式,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想想說說誰的心願是什麼。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老師提示,既展開豐富想象,又訓練了規範說話.從而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爲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簡明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 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教會學生處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選與整理。

二、 獨立閱讀課文。

獨立閱讀課文,達成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能幹什麼?它有趣嗎?還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3、交流學習成果。

4、小結,機器人,服務於人。

三、暢想心中的機器人。

24果園機器人(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

學習難點:

繼續培養學習後進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它對我們來說,有些陌生,只要我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關於機器人的知識那是應有盡有,我們彷彿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關於機器人的資料,還進行了認真地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12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入境,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寫柳樹的全貌,突出了柳樹綠的特點。柳樹枝葉翠綠,好像是用碧玉裝扮起來一樣。“萬條垂下綠絲絛”寫柳枝,突出了它們柔美而細長的特點。無數柳條如同一根根柔軟的絲帶,紛紛下垂。“不知細葉誰裁出”,寫柳葉,突出它們細巧的特點。“誰裁出”是詩人對柳葉發出的讚歎。那一片片細小精緻的新葉,是哪個心靈手巧的人剪裁出來的呢?“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對上一句的回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把這細巧的葉子裁剪出來的。這一問一答,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使我們感到強烈的春天氣息,抒發了作者讚美柳樹、謳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導入課題。

1、啓發談話: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解題:“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2、自己試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每句話讀通順。

3、指導讀課文,把課文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瞭解詩句大意。

1、自讀詩歌前兩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同學間互相解答,教師隨機點撥,理解重點詞語:碧玉、妝、萬條、絲絛等。然後,教師指導學生說說詩的大意。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2、同樣方法,使學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點詞語,瞭解詩句的意思。

3、把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看着插圖瞭解全詩描寫的內容。

(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評議指導;教師範讀,學生仿讀。使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腳,讀出感情。

2、看圖練習背誦,好像是面對真實的情景作詩。可指名到講臺上看圖背誦。

作業佈置:

春天是美麗的,正因爲如此古今中外有無數的人描寫春天,讚美春天。這些人中有畫家,音樂家,詩人等。大家回到家後收集一下有關的資料,當然也可以把你對春天的看法收集進去。我們來開展一次“春天”展示會。

小學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堂課是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春天中的一篇課文。

這首兒歌,通過想像和比喻,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農民伯伯艱苦的農業勞動,詩化了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的勞作場面。

這裏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和諧,富有詩情畫意。讀了這首詩,要讓學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之中是美的,人的勞動是美的!

二.學生的分析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對於感性的知識接受的很快,思維活躍、想象力強、知識面廣及有初步的空間概念,喜歡動手動腦,並有個別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和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見解。

讓學生通過對兒歌的學習,來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兒歌,認讀學習生字,能流利正確的朗讀、背誦課文,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內涵。

2.能力目標:

朗讀、背誦、獨立識字、想像力及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

3.德育目標:

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來來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並能體會到勞動的創造力和勞動創造美這一道理。結合學校進行的小種植活動,來教育學生對勞動的正確理解和認識。

四.教學過程

(一)看圖

1.看圖觀察,說一說圖上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圖來記憶課文。

2.出示課題,動態的表現出“插秧”。

(二)課文

1.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配樂聽教師範讀,標記出不認識的生詞。

2.自由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選擇要學習的字詞,並能根據提示拼讀,組詞,理解。

2.學習完生字後,進行詞語的抽讀鞏固複習。

(四)在課文中識字

1.學完字詞後,返回到課文中,在文中通過朗讀來加深記憶。

2.請學生朗讀課文,並進行全班評議。

3.對於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教師板書到黑板上。

(五)難點理解

“插秧”怎麼會插到藍天上、白雲上、青山上、綠樹上?

通過演示課件演示來解釋現象,並請學生上來嘗試。

(六)色彩的內涵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色彩,並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春天的顏色

(七)有感情的讀課文

回到課文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色彩和美麗的境界。

(八)課文的引申

1.再學生充分領會到課文(包括圖、音、語句和韻律)的美之後。進行德育教育,出示學生的美術畫、長高了的水稻等圖片來發現人們生活中創造的美。

2.出示學校小種植活動的圖片,讓學生們體會到,“人們在勞動中創造了美,在勞動中的人才是最美的。”這也是本堂課的主旨所在。

小學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彷彿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瞭解西湖的願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藉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爲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爲——,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麼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複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於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小學語文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體裁是現代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讚美了祖國的博大遼闊、美麗富饒以及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本文是詩歌,語言優美、簡練;結構清晰,總分總,且首尾呼應。教學時切忌橫講解豎分析,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讀好詩歌,在讀中體會、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從而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六年級學生閱讀的要求:朗讀詩歌,品悟詩歌,把握思想感情,我特制定以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會寫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頌詩句,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4、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創作一首詩。

其中,目標3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三 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對詩歌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有自主學習詩歌的能力,但是作爲老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掃除障礙。比如,課文第一小節有帕米爾高原、北國、南疆及東海,學生對這些詞語不理解,如果單從詞的本身來理解,學生還是不能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出我們祖國的幅員遼闊。這時,我以課件的形式演示中國版圖,讓學生從圖中找出北國、南疆等詞語,學生就會更直觀地感受到祖國的幅員遼闊,無需在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還有就是,學習這篇詩歌,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網絡,所以在學習這首詩歌之前,我還是讓學生提前預習,上網搜索資料,這樣學起來,就會輕鬆一些。在教學時,我會運用多媒體課件適時適當地展示出祖國山河、風景優美的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從而使心靈深處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四 說教法

針對以上情況,本課教學我採用朗讀法、討論法、讀悟結合法,讀寫結合,採取“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悟文本中走進文本,昇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