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教師說課稿優秀

教師說課稿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說課稿優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說課稿優秀

教師說課稿優秀1

基本理念:

提倡個性化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闡述教學過程時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有個性的學習。”

一、個性化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

我所教學的《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二、個性化學習要重視學生體驗

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必須加強體驗性學習。然而,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不同,體驗和感悟也就不一樣,學生的理解就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學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如何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形式。

首先,利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小徒弟的畫。然後採用對話形式理解師傅爲什麼會稱讚小徒弟。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誰願當小徒弟,你們有什麼要問他的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

3、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通過對話,學生感受並學習了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三、個性化學習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根據自己的語言積累、生活積累和情感積累去體驗,大膽發表自己富有個性的見解,讓學生的學習閃現創造的火花。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的評價,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當學生分段出現分歧時,我引導學生學會找依據理清結構。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過了不久畫師又想考考三個徒弟了,於是他出了這樣一道題──深山藏古寺。

1、出示一個徒弟的畫,請學生評價這個徒弟畫的畫怎麼樣?

2、再請學生髮表見解,你怎麼畫這幅畫?

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各抒己見,積極思考答案。他們的答案恰恰就是課文中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教師說課稿優秀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詩兩首》中的《詠柳》。

一、說教材

《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讚美了春天的創造力。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確定本課。

二、說學情

這首詩是描繪了春天裏一種常見的柳樹作爲詩歌描繪的內容。題材是學生易於接受的,整首詩也淺白易懂,讀來非常有畫面感,加上二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具有愛表達、愛表現得慾望。因而我在教學中初從實景入手引導暢說所見;然後指導學生自讀自認,自由吟誦來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最後達到吟誦的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詠、妝”等生字,會寫“柳、絲”。

2、通過古詩教學,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背誦。

四、說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五、說學法教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心靈對話的過程,古詩教學也是如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的情境創設、自讀自想、邊看邊說等方法學習。爲了充分體系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運用最多的便是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想象畫面,感悟情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將以讀爲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說說、讀讀,吟吟,誦誦中輕鬆領悟詩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談談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畫

課前我以一首《我的家鄉——我的枝江》這首歌爲引子,引出孩子們最熟悉的家鄉景色,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五柳公園的話題說到春柳圖,然學生有順序的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接着引入正題:今天我們就帶着愉快的心情來學習一首春天的詩。並且在此環節還要完成認詠,寫柳的任務。

二、初讀—入詩

有了前面的情境創設及鋪墊,首先用飽含深情的範讀詩歌,把學生引領學生帶進詩中。然後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字形記清楚,把詩歌讀流利,學生自讀自學後,我採用齊讀、開火車等多種方式檢查指導認讀生字,指導學生寫好“絲”字並給生字介紹詞語朋友。此環節的最後一步是讓學生將正確讀整首詩。從上課後的效果看,這兩個環節的把握也是非常得當的'。

三、品讀——入境

起初這個環節我是想借助學生的邊讀邊想象着讀詩歌,讀出詩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覆一斟酌自己的這個環節二年級的孩子怎麼會有讀出詩味的能力了,而且學法指導不明確,於是我臨時更改了當時的設計初衷,把此環節定爲邊讀邊想,邊想邊吟,同時告訴學生讀出停頓、讀出重音詩的味道便會水到渠成。看到學生們高昂的小手,強烈的吟誦慾望,我才發現我的更改是合適的。

四、吟誦—入情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適時進行引導:二月的春風吹呀吹呀吹綠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紅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歡嗎?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詩人也來吟頌一下這首詩呢,接着我會放上音樂,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把詩中豐富的內涵大聲的朗讀出來。乘着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我會鼓勵學生,試着背誦古文,積累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最後引用雪萊的名言,旨在激發學生對春天的想象,滲透生活經驗、學習方法,哪就是鼓勵多到春天裏,去觀察、去尋找、去發現。

七、說預期效果及反思

1、整個教學過程,以生爲本,以讀爲本,以畫促說,以讀促想,充分關注到學生學法的指導。適時注重用恰當的評價語言引導學生去讀、去說、去想象。

2、同時,緊抓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的每一步設計無論是開課的激趣還是初讀檢查、吟誦環節,我都力求讓學生帶着盎然的興趣進行到底。

3、第三,因爲文本的內容是一首古詩,針對古詩的內容少、畫面感強等特點,於是我讓學生從生活踏入詩歌的殿堂,然後由詩中走入大自然。

教師說課稿優秀3

一、教材分析

《“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講述了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前收到了哥哥送給他的禮物——一輛嶄新的轎車。小男孩讓保羅把他的新車開到家門口,目的是爲了讓有殘疾的弟弟能看一眼,並告訴他自己有一天也會送給他一輛新車,這情境讓保羅感動,他與兩個男孩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故事的敘述很有些波折,特別是對“我”心理的描述,如當“我”初次看到小男孩時,以爲小男孩時羨慕“我”的新車;邀請小男孩坐上“我”的新車後,又以爲小男孩想在鄰居面前誇耀一番;最後沒想到的是,小男孩只是想讓他的腿又殘疾的弟弟相信自己:有一天哥哥也會送一輛新車給弟弟作聖誕禮物。故事動人,所講述的道理也很明瞭:給予是快樂的。

二、學情分析

本班27位同學,能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正確地讀通課文。但對於有些形近字仍會發生混淆甚至讀錯的情況。加字、漏字的情況亦有發生。故在課堂上反饋預習情況時,更要耐心地指導,將形近字歸歸類。其次,在說話方面存在兩極分化,有一部分學生敢於開口,說話能力較強。但也有部分學生在表達時語言的組織能力弱,表達不流暢。課堂中,對後者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可以請能力強的學生先來說,讓能力較弱的學生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

三、教學目標:

目標一:積累表示“看”的詞語;能照樣子填寫表示人物說話時神態的詞語。

本課沒有生字,但是對於形近字的比較,積累詞語這樣的訓練,就要放在知識和技能的板塊中,作爲一個訓練地重點。

目標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保羅兩次都想錯了,他錯在哪裏。

讓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讀,讀懂課文。瞭解保羅的兩次誤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該在這部分的教學上,多下力氣。思考如何能把這個重點和難點深入淺出地教給大家。

目標三:懂得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

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環環相扣,逐層遞進。讀懂了課文,才能瞭解保羅兩次想錯的原因,從而理解“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這個道理。

四、教學設計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學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然而,貫穿課堂教學的讀又不是簡單地機械性重複,這樣,學生必然會讀得索然無味。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環節和目標的不同,引導學生採用恰當、多樣的方式,有目的地進行朗讀,在讀中學習字詞,在讀中感悟語言,在讀中練習說話。

本課的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能瞭解保羅兩次誤解小男孩,他錯在哪裏,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故在設計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保羅對小男孩的兩次誤解作爲抓手,來重點展開教學,通過讀讀、說說、做做,讓學生最終感悟到“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

(一)課前預習、讀通課文

本課安排在最後一個單元,沒有生字,且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能讀通課文,在教學時,可以抽些基礎較落後的同學來讀書,讓其他學生認真聽,遇到讀錯的地方集中進行指正。讓兩個層次的孩子能夠共諧發展。

(二)讀做結合、感悟語言

在研讀課文的板塊,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靜下心來讀文章,讀讀畫畫;然後教師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再通過串讀文章,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去讀。不同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對文章的語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讀中積累

語文的核心是語言。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綜合性中,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說話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內容。那學生規範的語言從何而來?無疑教師在鑽研教材的同時,應善於去尋找到每個文本語言訓練點。讓學生能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通過反覆朗讀,來學習運用語言的方法。比如:本文中所出現的“讀句子,說說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的作用,照樣子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教師就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滲透提示語的重要性,指導學生讀出語氣。這樣,就爲學生理解提示語的作用做了較好的鋪墊。

總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朗讀,使朗讀成爲語文課堂教學的“熱點”,提高學生朗讀質量,讓學生從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