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四篇大綱

【精選】說課稿四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爲依據,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以學生爲發展,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力求使師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情與智慧在課堂上得以充分體現,使學生自覺、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以體現改進教育思想和方式、教學內容和評價爲立足點,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快樂體育爲重點,以中華武術爲切入點,以保護動物和環境爲德育滲透點,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爲終身鍛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思路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和自主創新始終貫穿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並且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導入學生感興趣的情景,使原來比較枯燥的教材,在學生的眼中,變得生動起來,並且通過音樂的感染,使學生的學習環境充滿了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得到鍛鍊。

  三、教材分析

中國武術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特點,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我將五禽戲作爲本次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特點比如:虎的威猛、鹿的安閒、熊的沉穩、猿的靈巧、鳥的輕盈,使學生的四肢筋骨以及五臟六腑得到全方位的運動,達到舒筋活血、氣血流通、強身健體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對中華武術的興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學生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還是以直接興趣爲目標,學習的動機來源於體育活動的本身,還不具備明顯的、直接的自我意識。兒童的邏輯思維有所發展,但還是需要直接與感性經驗相關聯,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所以作爲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一優點,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加以引導,有意識的學生認識自我,體會自我,提高自身潛能的開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本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特點,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瞭解及五禽戲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健身的文化遺產之一,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2、技能目標:能夠初步掌握五禽戲的基本動作、基本姿態,形象的模仿五種動物的姿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3、情感目標: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使學生了解和熱愛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培養學生得民族自豪感。

六、教學重點:動作的方法和要領,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上下肢協調配合,充分表現動物的神韻。

教學難點:動作的規範性、身體重心的控制和動作路線及習武興趣的培養。

七、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示範法、學練法。

學生學法:模仿學習法、自主練習法、小組練習法、小組展示法

  八、教學步驟

(1)情景導入:闡述五禽戲是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熱身活動:創設情境,動物園暢遊,帶領學生進行熱身跑。

(3)導入新課內容:利用故事創設情境學習五禽戲動作,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鍛鍊身體的功效,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創造力。

(4)根據本課內容設計遊戲:1、石頭,剪子,布;2、動物運動會,鞏固學習內容,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團隊合作,積極向上的精神。

(5)放鬆活動:通過舒緩優美的音樂是學生的身體得到良好的恢復,緩解身心的疲勞。

五禽戲:第一戲虎戲第二戲鹿戲第三戲熊戲

第四戲猿戲第五戲鳥戲

教學任務

1.培養學生對民族傳統優秀遺產的熱愛,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3.培養學生創造美、表現美、品味美的能力。

重點:1姿勢正確,方法清楚。

2進一步體會和感受保健氣功的動作要領和技法

難點:1入靜的掌握

2以意領氣

3呼吸深長均勻

知識目標:學生知道五禽戲的動作要領及動作的的基本練習方法。

能力目標:學生能做好五禽戲動作,並能在此基礎上能夠完整連接動作。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覺積極參與練習,在愉悅中掌握技能,學會健身方法。

教與

學的

基本

方法

教法:1、講解與技術分析法2、口令與手勢提示法

3、記憶法4、指導糾正錯誤動作

練法:1、分解與完整練習結合2、自學自練法

3、重複練習法

身心

健康

知識

五禽戲的基本知識簡介

課的內容

組織教法和要求

運動量

時間

強度

次數

分鐘

一、課堂常規

1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佈課的內容要求

4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活動

1.繞操場慢跑三圈

2.遊戲:老師要求學生模仿動物

一、課堂常規

組織:如圖:

××××××

××××××

××××××

××××××

教法:教師領操,學生練習

要求:整隊時做到快、靜、齊

2

分鐘

1

5

分鐘

3

分鐘

4X8拍

1

三、課的基本部分(30分鐘)

一、起勢調息

起勢調息動作的習練目的是調整呼吸,使身體放鬆,爲練功做好準備。其動作要點一是鬆沉。在兩腳分開站立後兩手上舉前,身體有個向下鬆沉的動作,鬆沉的實質就是脊柱的微屈與骨盆微前傾,同時兩膝關節微屈。做到鬆沉的要領是注意肩關節的放鬆,即“沉肩墜肘”。二是圓活。起勢調息的兩手上提下按,切忌直上直下,要做到圓活自然。上提時,在鬆沉的基礎上,微伸膝、微伸髖使骨盆微後傾;當兩手上提接近與胸高時,伸腰、伸胸,胸廓微開展,同時兩手邊上提邊內合,從而使兩手在上提與內合的“轉彎處”自然劃出圓弧形。

二.五禽戲動作學習

1.虎戲----虎舉:“虎舉”運動是脊柱由屈到伸,再由伸到屈的過程。“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欲揚先抑”,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矛盾哲理。要做到兩手上舉時“提胸收腹”的伸脊柱動作,必須先有脊柱“含胸鬆腰”的屈脊柱動作。因此,“虎舉”在兩手抓握後的姿勢應該是“脊柱微屈,臀部內斂(即骨盆前傾),低頭看手”這樣一個屈脊柱動作。兩拳上提,至胸前由拳變掌,兩掌向上託舉,整個動作過程就是脊柱漸漸伸直的由屈到伸的過程。

虎撲:“虎撲”中的前撲動作是在體前屈時最大能力的伸脊柱動作。動作要擡頭、塌腰、尾閭上翹,兩手儘量前撲。假想身體直立時做“虎撲”的軀幹動作,那麼伸脊柱的動作就容易理解了——擡頭挺胸、伸腰翹臀(骨盆後傾)、兩手上舉。本動作在軀幹前屈時再伸,加大了腰背肌肉的負荷,使腰背部的肌羣得到了鍛鍊。

2.鹿戲

鹿抵:“鹿抵”模仿鹿運用“鹿角”相互磨抵嬉戲的動作,其動作實質是脊柱的側屈加回旋,同時異側骨盆前傾內收。在重心前移成弓步時,膝關節前頂使得骨盆成前傾內收姿勢固定,然後轉腰、轉頭,同時脊柱側屈,形成對一側臟腑的按摩和異側脊柱的牽拉拔長。

鹿奔:“鹿奔”的整個運動是脊柱由伸到屈、再由屈到伸的過程。弓步屈手腕時,脊柱處於自然放鬆狀態;重心後移、脊柱後弓時,整個身體由伸膝、扣髖(骨盆盡力前傾)、弓腰(腰椎屈)、含胸(胸椎屈)、扣肩,再兩臂內旋把腰背的力量傳至手指尖,使脊柱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拔長。

3.熊戲

熊運:“熊運”的整個動作是脊柱的組合運動過程,其要領是依靠脊柱的運動帶動兩手圍繞肚臍劃立圓。具體的動作要點是:由兩腳左右開立的預備姿勢開始,兩手握空拳成“熊掌”放在下腹部,微屈膝、斂臀(骨盆前傾)、鬆腰(腰椎微屈)、含胸(胸椎屈)、低頭(頸椎屈)看手,身體重心放在預備姿勢的重心垂直線上(身體中正,重心點微下移,身體不能前後傾斜)。然後,脊柱屈時加側屈,即前屈加側屈的組合動作。上動不停,再做脊柱伸的動作,這時骨盆後傾,變成脊柱側屈動作。上動不停,骨盆後傾,同時配合伸脊柱動作。爾後,側屈脊柱,做側屈加前屈動作,骨盆配合脊柱運動由後傾至前傾(即尾閭前上卷)。上動不停,脊柱恢復至屈脊柱狀態。整個運轉過程中,兩手在脊柱運動的帶動下,從肚臍下的起點到一側髖骨上角、到肚臍上、再到另一側髖骨上角,最後回到肚臍下的起點。

熊晃:“熊晃”的動作較爲複雜,是習練者感到較難掌握的動作。這個動作不僅有脊柱的屈伸回旋,還有重心的前後移動,上下肢與軀幹運動的整體協調。“熊晃”中的提髖動作是單腿站立的脊柱側屈動作,要注意骨盆側傾與脊柱側屈的相互配合。然後膝關節屈膝前領,骨盆前傾,脊柱回覆到伸直狀態。重心前移,落步踏實。上動不停,重心微前移,同時迴轉脊柱帶動肩、手臂前靠。重心邊後移,脊柱前屈加側屈形成對一側臟腑的按摩。重心繼續後移,脊柱邊迴轉、邊伸直,依靠脊柱的迴轉帶動兩臂前後自然擺動。上動不停,重心再由後向前移動,脊柱前屈加側屈形成對另一側臟腑的按摩,爾後,脊柱邊伸直、邊迴轉,同樣是依靠脊柱迴轉帶動兩臂前後擺動。

4.猿戲

猿提:猿提”動作較爲簡單,頭頂百會上領,提踵、提肛、聳肩三個動作一氣呵成,使得身體重心在直立姿勢時的重心垂線上面向上移動,然後屈胸椎、兩肩內扣。

猿摘:“猿摘”要注意以脊柱的轉動帶動手臂,在成丁步轉頭看桃時,收手收腳在脊柱迴轉的帶動下同時完成,達到整體的協調一致。

5.鳥戲

鳥伸:“鳥伸”是脊柱由屈到伸、再由伸到屈的過程。由兩腳開立開始,微屈膝下蹲,兩手在腹前相疊,這時屈脊柱,同時骨盆前傾;然後,伸膝、伸髖(骨盆後傾)、伸腰(腰椎伸)、挺胸(胸椎伸)、擡頭(頸椎伸),同時兩肩展開、兩肩胛骨內靠,形成以頭和後伸的腳爲端點的整個身體向後的弓形。隨後,屈膝、屈髖(骨盆前傾)、鬆腰(腰椎屈)、含胸(胸椎屈)、低頭,回覆到兩手腹前相疊的屈膝微蹲動作。

鳥飛:“鳥飛”動作以兩臂的大開大合模仿鳥的翅膀飛翔的動作,兩臂的開、合要依靠脊柱伸、屈來帶動。兩臂上舉時,伸膝、伸髖、伸脊柱;兩臂下落時,屈膝、屈髖、屈脊柱。

從上述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健身氣功?五禽戲是非常重視脊柱運動的。因此,在習練的過程中,高度重視脊柱運動,深刻認識功法內涵,將有助於提高練功效果。

2、教學組織方法和要求

教學組織方法:(1)教師示範正確的動作,建立初步的完整動作表象。

(2)分解進行學習、練習,讓學生掌握分解動作。

(3)整體進行組合練習,教師領做。

(4)跟隨五禽戲的背景音樂進行完整動作練習,熟練後可以讓學生獨立練習。

(5)分組進行動作的學習、掌握和提高。

(6)針對典型錯誤動作進行重複糾正,同時講解如何提高動作質量和表現。

組織隊列隊形:

××××××

××××××

××××××

××××××

要求:(1)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解和要求。

(2)學生認真看教師示範。

(3)學生模仿教師動作,並自己能主動完成動作連接。

(4)學生在學習完動作之後,能夠完整練習五禽戲。

3、五禽戲的基本手型

1、基本手型:

虎爪鹿角熊掌猿鉤鳥翅

四:五禽戲的好處:

虎,強腎固本;鹿,疏肝瀉膽,增加關節靈活,身體柔韌;熊,強脾胃;猿,通血強心;鳥,強肺。

10

分鐘

1、恢復身心(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放鬆)

2、整理隊伍(要求快、靜、齊)

3、教師總結本次課所學的內容和安排學生課後練習。

4、宣佈下課,師生再見。

5、歸還器材。

組織隊列隊形:

××××××

××××××

××××××

××××××

說課稿 篇2

《孤獨之旅》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編輯在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雖是節選,但敘事簡練,情節完整,完全可以作爲一個短篇小說來引導學生學習。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均是小說,是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選編的課文有《故鄉》、《孤獨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聲》四篇。《孤獨之旅》寫少年杜小康因家景敗落,被迫與父親離家去遙遠的地方牧鴨生活的故事。課文描繪了柔弱、幼稚、戀家的少年杜小康,歷經牧鴨生活最初的孤獨和恐懼,終於戰勝自我,變得堅強的一段生活歷程。小說語言平實,通俗易懂,於平白中飽含真情

《課標》要求,七-九年級學生,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瞭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和評價,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學習本單元時,要緊密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人物形象。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引導學生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小說的藝術特色也是本單元的教學要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講“教材是例子”,作爲課文《孤獨之旅》是一個什麼例子,這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最先弄明白的。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雖然在教學中我們並不一定要把小說這種文學樣式的基礎知識強灌給學生,但在教學實踐中,作爲教師的我們理應按照小說教學的規律來引導學生學習。基於此,我把引導學生按照情節變化的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曆程,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作爲教學的第一個目標,這也是本篇課文學習最基礎的目標。環境是人物生活的處所和憑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說普遍採用的藝術手法之一,作者曹文軒把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杜小康置身於“如萬重大山圍住的蘆葦蕩”和“彷彿世界末日來臨的暴風雨中”,環境的單調、冷漠、惡劣,家景的敗落、失學的痛苦、牧鴨的艱難和辛酸(人文環境),而就是這一切,這不可改變的一切,把一個膽小、柔弱、對未來茫然不知所措的杜小康鍛造得成熟和堅強。作爲小說,出色的環境和細節描寫是本文最成功的一個方面。引導學生品讀出色的環境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徵,我把它作爲第二個教學目標。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正確、準確的解讀文本的內涵,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創意的解讀文本,並從中得到人生的啓示和藝術薰陶是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和理想。因此,聯繫學生的生活,領會杜小康的典型意義,建構學生的精神家園,我把它作爲第三個教學目標。

歷史不能倒退!!!草房子,簡陋、破敗;破敗、簡陋。就是這破敗、簡陋的草房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一羣活潑、可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少年兒童在裏面學習了六年,在那時,草房子是一所學校;佈局規範、窗明几淨、書香襲人、廣播室、因特網,這是現在的學校!很顯然,我們的學生非但沒有那樣的生活經歷,即使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那段生活恐怕也很難了。再有,杜小康爲何失學而牧鴨?(生活所迫)。離家與父親二人孤苦地行走五六天,途中渺無人煙,好似走進了一片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這一切,學生又怎能體驗?貧窮是那個時代的特徵。“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到閱讀中來,把我們的學生置身於杜小康的生活境遇中去”,理解杜小康的茫然和恐懼,理解杜小康的無奈和孤獨,理解杜小康從萬重大山似的蘆葦蕩中走出來,理解杜小康從世界末日似的暴風雨中長大了,這就成了課文學習的難點。

杜小康在放鴨,但課堂不能放鴨,不能放羊!沒有教師的課堂是散亂的、無序的。頻繁出現在我表述中的“引導”和“理解”兩個詞語,奠定了我教學的思想和理念。既是“引”,“道而弗牽”、“不憤不啓”,誘導是我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按照認讀——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解讀——領會杜小康的性格特徵及典型性→建構——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三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研討。

作爲教材的《孤獨之旅》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平常的教學經驗,略讀課文只安排一個教學課時。但課文篇幅較長,近6000字,依每分鐘讀500字的速度計算,學生讀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鐘。爲此我安排一節課預習,提出兩個要求:一、利用註釋和工具書弄通課文中出現的8個生字和12個生詞;二、熟悉課文內容,用兩三百字複述小說的故事情節。通過一節課的預習,爲正式上課作好準備。

有人說“說課是紙上談兵,上課是實戰演練”。下面我開始實戰演練。

導語:同學們,當你早晨背上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的時候,當你和同學們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時候,你是否知道,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個比你還小三四歲的孩子,由於家道中落,被迫輟學,只得跟隨父親到茫茫無際的蘆葦蕩放鴨的故事?此時此刻,你一定很難過,你一定很同情比你還小的那個孩子。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走進《孤獨之旅》,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去旅行吧!

悲涼的語調,憐憫的言辭,三言兩語,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營造了低沉的氛圍,把學生的情感體驗力求引導到閱讀中來。

按照我的教學流程,整個課堂我預設了4個問題。(問題用多媒體出示)

1、瀏覽課文,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的每個部分擬一個小標題。並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提示:課文以自然間行的形式已經把課文分成了幾個部分)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失學離家→孤獨行程→風雨尋鴨→少年長大

概括:小說寫了杜小康因故失學,被迫與父親離家前往蘆葦蕩放鴨的經歷。

引導學生一進課文,通過5分鐘的自主瀏覽,擬定小標題,教師用3分鐘時間引導歸納,力求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進而理解“孤獨之旅”的第一個含義: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生活的孤獨行程。

2、瀏覽課文,按照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四個階段,劃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標誌性語句,體會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歷程。

出發——到達——安頓(時間久了)——暴風雨後

茫然恐懼→害怕膽怯→孤獨無助→不再恐慌→長大堅強

概括:杜小康由茫然恐懼到孤獨害怕到勇敢戰勝孤獨、戰勝困難,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

引導學生二進課文,自主閱讀,估計用5分鐘的時間可以找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五處標誌性語句。教師再給3分鐘的時間討論:從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你發現了一個什麼問題?學生通過討論發現,這看似零亂的五句話,一旦連在一起,一個由茫然恐懼到孤獨害怕到勇敢戰勝孤獨、戰勝困難的杜小康就站到了學生的面前。進而理解“孤獨之旅”的第二個含義:杜小康牧鴨生活過程中心理上的孤獨旅程。

教師設計以上兩個問題,在於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小說線索分明,一明一暗,由表及裏揭示了孤獨之旅的雙重含義。杜小康正是在牧鴨生活的孤獨中,伴隨鴨子的長大而長大了,堅強了。

3、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環境描寫的語段,體會環境描寫與杜小康性格之間的關係。

(1)對鴨羣呈扇面形的描寫(略):幼弱、孤獨

(2)“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無人和他們說話”:膽怯、害怕、孤獨

(3)對暴風雨的描寫語段。(精讀)思考:

①用一個詞語概括天氣的特點。(比喻、誇張)惡劣

②面對暴風雨杜小康有什麼感受?

彷彿到了世界末日

③本語段對刻畫杜小康的性格有何作用?

爲杜小康暴風雨中找鴨作鋪墊。

品讀環境描寫的語段,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重點。本文的環境描寫非常出色,課文環境描寫的語段有十多處,教師引導學生三進課文,學生在自主完成思考題(3)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上面三個語段。“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環境一是小說主人公賴以生活的自然之景,二是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爲杜小康的成長在勾畫藍圖。教學時,可以採用學生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深入體會這些語言文字的妙處。對“暴風雨語段”教師設計了3個小題肢,要求學生在3分鐘內自主完成。整個這一環節預計15分鐘。

4、速讀杜小康暴風雨中尋鴨這一段。討論:

(1)面對惡劣的天氣,杜小康不去尋鴨行不行?(不行,迫於生計。)

(2)杜小康暴風雨中尋鴨表現怎樣?(勇敢、堅強。)

你從小說主人公杜小康身上發現了什麼?(略)

暴風雨中尋鴨是課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速度課文(四進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三個看似很小的討論題,卻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生討論時,教師用多媒體補充杜小康生活的社會特徵和家庭變故的文本資料,通過對前兩個問題的討論,已經比較深刻地認識了杜小康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最後一個問題可以放在這裏,也可以單獨設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孤獨之旅》的解讀,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這一環節大概10分鐘。整個課堂安排了4分鐘的機動時間。

下面這些答案,對學生來說已是水到渠成:

生:要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困難。

生:人的成長總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階段。

生:要敢於面對磨難,磨難鍛鍊人,造就人。

生:“人定勝天”。

生:戰勝自然,必須先戰勝自己。

結束語: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話題,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當把它當成生活的調味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散失的十幾只鴨子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們遭遇孤獨,遭遇磨難時,請你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便在孤獨中,也要風雨兼程,去收穫那溫熱的鴨蛋!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期望。通過充分的預設,我認爲對課文《孤獨之旅》的學習定能達到預期的收穫。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孤獨之旅》,以小說的主要人物杜小康爲中心,以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生活經歷爲主線,學生先後四進課文,梳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進而理解孤獨之旅的雙重含義。引導學生品讀環境描寫的語段,賞析暴風雨中尋鴨的精彩畫面,深刻認識杜小康的性格特徵,“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杜小康就鮮活地站到了學生的面前。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架空的分析,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習,學生走進了《孤獨之旅》,走進了杜小康的心田,與作者曹文軒交流,與人物杜小康對話。“潛移默化,薰陶感染”。至此,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實現了和諧的統一.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格拉底之死》,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情、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六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蘇格拉底之死》選自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閱讀部分。主要通過對蘇格拉底面對死亡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及其周圍人的言談舉止,表現了蘇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所表現也來的勇敢、智慧。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此前學生並未接觸過蘇格拉底這位西方哲學的奠基人,對他的爲人和思想知之甚少。所以教學中要將蘇格拉底及柏拉圖的人生軌跡、思想主張向學生作以必要的介紹,以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爲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

據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蘇格拉底的人生軌跡和主要學說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在蘇格拉底身上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啓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知其人,聽其言,觀其行,認識蘇格拉底這一偉大形象。

教學難點是:初步瞭解蘇格拉底的深邃思想。

  五、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將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學生自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自己會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強調動口動腦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2.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表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3.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創設教學情景,啓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樂學、愛學。

  六、本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首先.課堂導入: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面對死亡,仁人志士,大義凜然,爲了追求理想和真理,他們毫不畏懼,中國人如此,西方人亦如此,他們的死重於泰山,今天我們來學習《蘇格拉底之死》,去認識一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表現出勇敢與智慧的人物——蘇格拉底。(從中西方仁人志士對待死亡的態度談起,意在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接下來,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簡要介紹蘇格拉底,並出示達維德的名畫《蘇格拉底之死》,使學生對蘇格拉底的人生經歷及主要思想有初步瞭解,爲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

第三步,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談一談對蘇格拉底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第四步,深入研讀,理解蘇格拉底的偉大形象

1.抓住課文結尾柏拉圖對蘇格拉底的最準確的評價:最勇敢、也是最智慧、最正直。以此作爲切入口,帶起對課文的解讀。這裏柏拉圖用詞非常嚴密、準確,他強調蘇格拉底是“我們這個時代”,“我所認識的人中”最勇敢、最智慧、最正直的人。

2.蘇格拉底之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他是西方歷史上(或許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因爲思想和言論而被處死的哲學家。在當時,哲學家這個稱呼意味着今天的思想家、科學家、知識分子之類的角色,所以,也可以說蘇格拉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爲真理而殉道的科學家,或因執着於真理而被處死的知識分子。他本人是述而不做,未留下隻字片墨,這麼一個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資料的人卻能獲得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的從容赴死給他帶來了廣泛關注。和一切真正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思想家一樣,蘇格拉底的生活經歷本身是更有力的因素。

3.請學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了蘇格拉底的“最勇敢”,要求學生在文中畫中能表現出蘇格拉底“勇敢”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

如:①面對死亡,蘇格拉底在痛苦的同時感到快樂,並且認爲是得到一種至上的幸福。沐浴後容光煥發,主動要求把毒藥端過來。不留戀無意義的生命。

②興致勃勃,沒有慌亂,臉色和表情沒有絲毫改變。目光沉穩,平靜,沒有絲毫厭惡的一口喝光。

告訴別人不要這樣,一個人應該精神鎮定的迎接他的末日。平靜,堅強。

③當提及他的葬禮時,他“優雅”地笑了笑,指出被埋葬的中只是肉體,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埋葬。

蘇格拉底的死亡給他人帶來的巨大痛苦:“會成爲無依無靠的孤兒”。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教者適時點拔。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本文表現蘇格拉底這一人物形象時所運用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方法。除正面描寫之外,還要啓發學生思考:寫周圍人的反應對錶現蘇格拉底的形象,有何意義?從而進一步認識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對於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在此過程中,緊緊抓住周圍人的“哭泣”來深入體會蘇格拉底的性格特點。爲此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對於哭泣,蘇格拉底勸說別人不要哭泣,可爲什麼對於典獄官的哭泣他卻說是“慷慨地同我灑淚告別”?從而使學生深入認識蘇格拉底的勇敢。

4.認識蘇格拉底“最智慧”的一面。此處,可以先向學生講述蘇格拉底給以造船爲喻向弟子們告訴弟子們什麼是快樂的故事。

(弟子們到處尋找快樂,他們向老師詢問:快樂到底在哪裏? 蘇格拉底說,你們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弟子們只得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放在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49天造好了一條獨木舟。船下水那天,他們把老師請到船上,一起划着船唱着歌。 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弟子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爲着一個目標忙得無法顧及其他的時候它就不知不覺地到來了。)

蘇格拉底想要告訴人們:充實的就是快樂的。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面對死亡時,蘇格拉底思考到了快樂與痛苦的關係,二者相生相伴。面對死亡能如此從容,本身也是一種智慧。從而使學生深入地體會蘇格拉底“智慧”之所在。

5.認識蘇格拉底“最正直”的特點:當有朋友勸他逃走時,蘇格拉底從尊重法律的角度出發,不肯背叛他的信念,泰然領死。

這樣,通過對蘇格拉底“最勇敢、最智慧、最正直”三個方面特點的剖析,學生充分理解蘇格拉底這一偉大形象,從而落實本課的教學重點。

6.探究臨死前囑託克里託還給阿斯克勒皮俄斯一隻公雞。

此處採用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各抒己見,通過討論使學生初步瞭解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

最後進行課堂小結:本文作者通過寫蘇格拉底安靜之死,塑造出了最勇敢、最智慧、最正直的哲人形象。生動圓滿地詮釋了“修養道德,尋求智慧”的主旨。

作業是讓學生課後蒐集並積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名言。

說課稿 篇4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2.瞭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學習舉辦科普講座,以提高講座的科學性、規範性;

2.通過和本單元前面的課文進行比較,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熱情。

四、美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講演幽默的語言風格,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2.瞭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難點:

1.學習舉辦科普講座,以提高講座的科學性、規範性;

2.通過和本單元前面的課文進行比較,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2.瞭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3.通過和本單元前面的課文進行比較,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在當今世界的自然科學領域,能夠和愛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應當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輝煌的科學成就,其堅強的意志品質也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演說辭《宇宙的未來》(板書課題)。

仰望燦爛的星空,我們會肅然起敬,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和想像。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宇宙的猜測和探索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如屈原在《天問》裏就發出了一系列的探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於濛汜,自明及晦,所行幾裏?”中國古代的宇宙學有渾天說、蓋天說、宣夜說等,西方有日心說、地心說等。然而直到20世紀誕生現代宇宙學,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當代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他以“宇宙的未來”這樣玄而又玄的話題在劍橋大學作講演,對我們認識宇宙有哪些啓示呢?

2.作者簡介

史蒂芬·霍金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先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學和宇宙學。1963年,霍金經診斷得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會引起肌肉萎縮,導致癱瘓;說話會越來越困難,直至完全喪失語言能力;患者通常因併發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過,患者的思維能力包括記憶能力不受影響。醫生告訴霍金他最多隻能活兩年。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失望和沮喪後,霍金又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霍金後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暢銷書。霍金被確診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研究,仍在爲大統一理論而耕耘不已。霍金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也是牛頓爵士曾擔任過的職位。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在講演的開頭,作者就指出,預言將來是非常困難的,預言宇宙的將來尤其困難。雖然如此,科學家對此仍然滿懷信心。

課文第2段,作者卻話題一轉,考察起預言的歷史。提及預言,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術。女巫用“毒藥或火山溢出的氣體”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過是爲了增加一點兒神祕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於解釋”。近代宗教預言也是這樣,不斷用新的解釋來掩飾預言的失敗,如“首先要數出獲救者名單”等。那麼,科學家的預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預言家一樣是一時的“騙術”呢?作者指出,“科學預言也許並不比那些巫師或預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對天氣預報、對“極端條件下物體的精確的定律”,以及對大腦的工作機制等,都還缺乏準確的判斷。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來”,還是可以預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運動也許會出現混沌狀態,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預測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脹,其他星系正在飛速離我們遠去。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證明了宇宙的膨脹大體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爲如果宇宙的膨脹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勻,來自宇宙各個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就不會如此一致。“這表明,宇宙的行爲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簡單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們可以預言宇宙遙遠的未來。”

從目前的情況看,宇宙中星系之間的距離在增大,但是星系之間的引力吸引有可能降低膨脹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於某個臨界值,引力吸引將最終使膨脹停止並使宇宙開始重新收縮。宇宙就會坍縮到一個大擠壓。”“大擠壓”和“大爆炸”前的狀態相似,“具有無限密度”,“物理定律在這種狀態下失效”。

這樣,預言宇宙的未來,“關鍵問題在於: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臨界值小,宇宙就將永遠膨脹。但是如果它比臨界值大,宇宙就會坍縮”。

但是,計算宇宙的平均密度並不容易。把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恆星質量加起來,還不到臨界值的百分之一;即使加上“氣體雲的質量”,最多達到臨界值的百分之一。但是,我們能不能據此得出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的結論呢?還不能。因爲宇宙中還存在許多暗物質,這些暗物質我們肉眼看不見,不能直接觀測到。黑洞就是這類暗物質,它是超大恆星死亡的產物。霍金對黑洞的解釋是:“空間一時間的一個區域,因爲那兒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任何東西甚至光都不能從該處逃逸出來。”(見《時間簡史》一書所附《小辭典》)我們雖然看不見黑洞的存在,但可以通過觀察螺旋星系和星系團來判斷它們的存在:能使大質量的星系或星系團繞之旋轉的東西,其質量一定比這些星系和星系團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