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合集7篇大綱

【精選】說課稿合集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合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十三歲的際遇》是北大素有“才女神童”之稱的田曉菲所撰寫的一篇抒情散文。她以優美空靈的筆調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十三歲的際遇以及北大的人文精神,此篇課文堪稱爲散文閱讀的經典之作。

《十三歲的際遇》是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課文,初中第一冊要求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係,着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第二單元也要求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方法,掌握科學的閱讀技能。本課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起到了彙總歸納的作用。此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進而在鑑賞閱讀中,既調動學生的現象思維能力,也要輔之以抽象思維能力,更要注意激活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根據以上教學大綱、教材編排及本單元特點,我爲本課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本課生字詞。

2、能力目標:掌握自學課內自瀆課文的技巧。

3、情感目標:激活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第二單元的單元提示,對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做了如下要求: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對課文的整體感受,學習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根據這一提示,應把本課的能力目標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根據本課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更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因此本課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我教學的對象是初一的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文學鑑賞能力。同時,他們對散文已經不陌生了。第一、二單元已出現了朱自清、魯迅、魏巍等作家的經典之作。因而大多瞭解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本節課抓住現有學情,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探索、研究。

三、教法、手段分析

《十三歲的際遇》是散文鑑賞的分水嶺。既承接了前邊課文又對今後的散文自學起到了領起、示範的作用。因此本課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爲主體,以啓發、設疑、討論爲主線,着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基於上述認識,我準備採用教師啓發、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爲了提高本課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手段上,我準備採用投影儀將本課的不同階段顯示出來。

四、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我抓住學生與作者的年齡共同點,導語爲:“同學們此時的夢想是什麼?”進而導出作者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進入北大。

其次提出自學問題。爲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此環節由學生到講臺板書、解疑。目的是爲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明確自學步驟。

再次展示北大相關圖片,簡介北大。此環節目的是爲了暗示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北大的人文精神。

第四默讀全文,佈置相關思考題。

1、本文的形和神分別是什麼?

2、本文的段意分別是什麼?

此環節目的是,爲了檢驗同學們的自學課內自讀課文的能力以及對散文的掌握程度。

此環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並及時給出參考答案。

接下來爲課堂練習,我主要抓住課文題目《十三歲的際遇》的“際遇”二字,採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際遇。此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並鍛鍊學生的競爭意識。

再接下來爲課堂小結。具體做法是學生先說,教師做結。此環節目的是理順知識體系、突出重、難點。

最後爲佈置課後作業。針對本課的重、難點,我抓住學生對成功的片面理解,採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成功。此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關注生活、投入生活、熱愛生活的精神。

附板書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

思考題:

1、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和“神”分別是什麼?

“形”:“我”圍繞北大的見聞感受。

“神”:北大具有的精神。(求知、進取、創造、永不滿足等)

2、本文用空行隔開的三部分各概括了什麼?

第一部分:夢想及夢想成真。

第二部分: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

第三部分:對未來的暢想。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中國衛星飛太空》是省編義務教材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文章。課文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形象地描述了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飛越北京上空時,人們歡呼雀躍的動人場面,概括介紹了20多年來,我國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整篇文章洋溢着作爲當代中國人的無比自豪感。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1—3自然段描述了人造衛星飛越北京上空時人們歡呼雀躍的情景。第4自然段介紹了20多年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第5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結,指出“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二、教學重難點:

《綱要》指出:三年級的學生應學會部首查字法,並能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詞義。本單元在第一單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和第二單元“學會部首查字法”的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據詞定義的能力,這將爲以後句、段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因此,繼續訓練據詞定義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課文的第4、5自然段要求背誦,而以往學生背誦的內容多爲記敘和描寫。這兩段話有不少科技術語,且多爲長句,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指導背誦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二。而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爲中國人的自豪,以及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從不同的角度,用變化的語言來描述人們因中國衛星飛太空而歡呼激動的情景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出示)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樂”;能讀寫26個新詞,理解它們的意思。(認知目標)

2、時,能比較熟練地根據詞語確定帶點字的意思;能給文中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會聽寫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5自然段。(能力目標)

3、知道我國航天科學技術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受做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情感目標)

四、教法簡述: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在本課具體教學中,我主要注意了兩點:

一是創設情境,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悟課文語言的準確、精練,感受作爲中國人的自豪。

二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對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出示)

(一)創設情境 解題激趣

(二)自學課文 整體感知

(三)渲染氛圍 讀中品味

(四)小結學法 拓展延伸

五、課時安排:

本課我打算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出示)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第1、2、3自然段。

第二課時 學習第4、5自然段,指導背誦。

六、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具體講講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 解題激趣(出示)

一上課,我直接出示課題《中國衛星飛太空》,讓學生讀

一讀,引導他們讀出自豪、光榮的語氣。然後,我又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火箭升空”的錄像片斷,並加以語言渲染:“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滿載着全國人民的希望,飛向了浩瀚的太空。它標誌着我國沒有人造衛星升空的歷史將成爲過去,中國人民從此可以揚眉吐氣了!”並告訴學生:這篇課文就記敘了當年人們觀看這顆衛星飛過北京上空的情景。

這樣,通過畫面再現和語言渲染,烘托出一種激情向上的氛圍,喚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自學課文 整體感知(出示)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

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因此,我讓學生自學課文,並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分四步進行訓練:

第一步 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練習:(出示)

1、劃出新詞,用聯繫上下文和據詞定義 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人們觀看人造衛星飛越北京上空的場面。

設計練習1是因爲據詞定義是單元訓練重點,也即本課

教學重點。而在前兩課(《節日的大街》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學習中,這種方法已基本掌握。本課則以練爲主,要求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據詞定義。

設計練習2是爲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以便更好地學習課文。

第二步 檢查自學情況,完成課後練習3(出示)。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你願意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三)渲染氛圍 讀中品味(出示)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認爲:“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

練語感。”而朗讀則是理解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表象、聯想和情感等全方位地參與,多角度地感悟課文語言的內蘊,品味文字的情趣。因此,我以朗讀爲主線,注意渲染情境,讓學生在讀中比較揣摩,品味感悟課文的語言。

這篇課文的內容,主要分爲場面描寫和情況概述兩部分。我便就這兩部分,分別設計了幾個訓練點,展開教學: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主要描述了人造衛星飛越北京上空時,人們歡呼雀躍的情景。而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寫出人們爲此歡呼激動的情景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讓學生自由讀讀1—3自然段,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人們這種企盼、激動的心情,使學生與文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鳴。而我則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這些句子,讓他們進行比較、體會、感情朗讀。

學生可能會找出(出示)

“‘來了,來了,快看!’人羣中有人高聲喊了起來。”

這句話,我就緊接着出示

“‘大家快看啊,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飛過來了!’人羣中有人喊了起來。”

讓學生通過朗讀,進行長句和短句的比較,體會出課文這裏使用短句,突出“高聲”地喊,更能表現出當時人們企盼衛星出現的急切心情和衛星出現後欣喜萬分的樣子。然後,再進行感情朗讀,要求讀出急切、欣喜的語氣。

學生可能也會找出(出示)

“人們高興得蹦啊,跳啊!”

這句話,我也同樣讓學生與(出示)

“人們高興得蹦跳着。”

這句話進行比較,在感情朗讀中體會出第1句話更富有節奏感,讀來琅琅上口。而且,也更能表現出人們歡呼雀躍的場面。藉此,我又簡介了當時中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射這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一種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外,學生可能還會找出(出示)

“1970年‘五一’節晚上,天安門廣場彩燈齊放,人山人海。”

“人們一個個仰着頭,遙望着深藍色的夜空。”

“頓時,廣場上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這來自太空的樂曲聲,激動着億萬顆中國人的心。”

這些句子,我又通過看圖說話,運用圖畫再現、音樂渲

染和語言描繪等多種手段,以讀代講,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物,感受文章內在的情感蘊含。最後,配上《東方紅》的背景音樂,有感情地朗讀1—3自然段。再次感受當時人們欣喜萬分的情緒和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

第二部分(4—5自然段)

精確地概述了20多年來,我國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及取得的成就。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背誦,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爲了落實這個重點訓練項目,我又分四步進行訓練:

第一步 讓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給句子標上序號,想想每句話講了什麼?理清本段的條理。

第二步 出示“從那以後,( ),我國先後發射了( )顆( )、( )和( )衛星。其中有( )顆衛星,還能( ),從浩瀚的太空返回地球呢!”要求學生按照課文內容填一填,說一說。並且想一想,如果不用括號裏的詞行不行,爲什麼?讓學生在體會到課文語言非常準確、精練的同時,感受到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不僅時間短、速度快,而且數量多,種類全。在感情朗讀之後再進行——

第三步 說話訓練:讀到這兒,你不禁會怎樣讚歎?由此引出課文的最後一段話(出示):“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要求學生讀出光榮、自豪的語氣。

第四步 藉助習題,熟讀成誦。在進行背誦時,仍以上面的填空題爲支點,幫助學生背誦課文。所以,這道習題的設計可謂一舉多得。

(四)小結學法 拓展延伸(出示)

我認爲,語文教學不能只侷限於教材中的知識,而應盡

量增加信息密度,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量。所以,我除了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以外,還要求他們課外尋找並閱讀有關我國航天科技方面的書籍和資料,課後安排時間進行交流。使他們意識到課外查閱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好方法。

七、教法小結:

《中國衛星飛太空》一課,我緊扣(出示)“(一)創設情境 解題激趣 (二)自學課文 整體感知 (三)渲染氛圍 讀中品味 (四)小結學法 拓展延伸 ”這四個環節,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爲起點,以朗讀爲主線,將其貫穿於各個訓練之中,並串連起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在熟讀中積累語言,在比較中理解語言,在說話中運用語言。並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能力,發展思維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八、板書設計:

本課既有場面描寫,又有情況概述。因此,我將板書設計如下:(出示)

10中國衛星飛太空

1970.5.1 第一顆

(仰望 高喊 歡呼 蹦跳)

自豪

三十多顆

二十多年 (十四顆)

這一板書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詞語,使文章的條理一目瞭然,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和老師,上午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課文《生命多麼可貴》。這篇課文位於本冊的第一個單元——愛美麗的生命。作爲本冊的第一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爲了引導學生體會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感激,從而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義,更加珍惜這美好、溫馨、幸福的生活,對未來人生充滿積極的期待。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學生對生命已經有了思考,但在一些問題的認識上還存在着偏差,生命意識比較淡薄,接受生命教育的途徑單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迫切任務。根據本課的要求和五年級小孩的特點,結合新課標中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我制定了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追蹤生命的誕生和成長的過程,感受家人、學校、社會對我們的愛與關懷,引導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

2.學會通過生活細節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可貴,形成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針對教學目標,我認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感受親人和社會對兒童的關愛,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珍愛;難點是: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以上目標,我將在課堂上採用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角色表演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學生將在欣賞電影、蒐集資料、說話和書寫等過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可貴,形成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簡單闡述我的教學設計。我這一課分爲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媽媽肚子裏的我。

第二個環節是感激生命。

第三個環節是生命中的感動。

第四個環節是設計愛心卡片。

現在,我將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每一個教學過程。

(一)媽媽肚子裏的我

在第一環節中,我將先帶領學生觀看《生命的誕生》的錄像,瞭解媽媽肚子裏的我是怎麼樣的,我們是怎樣來到人間的。接下來,我將請幾位學生把重物綁在肚子上,做走路、跑步、彎腰撿物等活動,讓他們負重體驗孕婦的艱辛。最後,學生和老師共同交流對生命的感受。

通過觀看錄像、負重體驗、交流暢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讓學生深刻地瞭解一個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從感性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和喜悅,學生通過看電影和做遊戲,在輕鬆的氛圍中滲透本課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

(二)感激生命

在第二環節中,學生在分享“感動一刻”、欣賞“社會關愛”圖片、交流關愛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老照片中自己經歷的溫暖故事;交流收集有關社會對少年兒童關愛的故事等資料的活動,才能切身讓學生感激生命,感受生命的美麗。

(三)生命中的感動

在第三環節中,學生將欣賞汶川地震中的令人感動的故事和交流自己身邊有關生命精彩的故事,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觀看、交流自己身邊有關生命精彩的故事,從而獲得感動,懂得要珍愛生命,要珍惜平凡的幸福,還要熱愛生活。

(四)設計愛心卡片

學生情感的昇華是品德與社會課的重要目標。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親手爲自己感恩的人設計“愛心小卡片”,並分享自己的卡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用力所能及的能力地回報自己的愛。

六、說板書設計:

生命多麼可貴

感受→感激

↑ ↓

感恩←感動

我的板書是我這一堂課的教學環節的濃縮。“感受”、“感激”、“感動”、“感恩”四個詞語,展現了我的四個環節給學生的情感感受。同時,四個箭頭相連,形成了一個循環鏈,展現學生情感的層層遞進,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生命是多麼可貴,在感激感動的同時,讓他們學會感恩,從而又重新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真諦。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童話故事《小花籽找快樂》。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材《語言》第22頁。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小花籽找快樂》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使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爲大家服務纔是真正的快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

(一)知識點分析:本故事所含的知識內容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風及小花籽的本領。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他們對幾種事物的功能還沒有全面系統地認識,而本作品重點就是以小花籽找快樂爲線索描寫出幾種事物的特點、作用,幼兒只有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才能更好的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動前帶領幼兒到戶外親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並在活動區裏進行體現,讓幼兒能夠初步瞭解幾種事物,進而掌握知識點,爲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萌發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兒愛護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2.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豐富詞彙:勤勞。

依據:一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

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尤其考慮到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爲重要。二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旨在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爲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理解太陽、小鳥、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靈”,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爲。《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故事中幾種事物的不同本領。

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進而意識到真正的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種事物的本領的基礎上,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說將它定爲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

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小花籽看見太陽問“太陽公公,請你告訴我,你快樂嗎?”太陽公公笑呵呵回答“快樂、快樂!”然後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爲什麼太陽公公快樂?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當講述太陽公公的語言時,我採用低沉的、語重心長的口氣,及和藹可親的表情來表現,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蜜蜂爲什麼要給大家採蜜啊?)、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活動中,我採用多媒體和錄音機兩種教具,來提高教學效果。如,當小花籽看見太陽時,就讓“太陽”出現在屏幕上,當小花籽看見小鳥時,就讓“小鳥”飛到老槐樹上等。這樣,

幼兒既感到新鮮,調動起活動興趣,又利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三、說學法指導:

通過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愛與憎、美與醜的道德意識,提高鑑賞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幾種事物的本領,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發現爲什麼太陽要給大家帶來陽光和溫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在調動幼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採用啓發幼兒想象的方法,給幼兒空間去自由發揮,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

其次,我利用生動、形象

的動畫,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設計活動如下所示:

a.激發學習興趣b.理解故事內容c.遷移故事主題

引出故事主題掌握學習方法滲透思品教育

活動流程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太陽、小鳥、蜜蜂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它們有哪些本領,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幹什麼?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小花籽先看到誰?問了什麼?(2)太陽公公是怎樣回答的?(3)小花籽碰到了誰?它們是怎樣回答的?(4)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樣做的?在教學過程中,豐富詞彙:勤勞。提問幼兒: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樣勤勞?怎樣做纔是勤勞的好孩子?

3、完整欣賞課件,教育幼兒保護所有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通過討論,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服務的,可包括三個方面:(1)爲爸爸媽媽;(2)爲小朋友;(3)爲老師。教育幼兒懂禮貌,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足球是青少年十分愛好的一項運動。這首歌曲正是這一熱潮的一個生動寫照,小小足球賽雖然是以書包當球門,但踢起來卻像模像樣。既踢又頂,左鏟右傳甚至還有倒鉤,雖然摔了個大跟斗卻也引來了大家的歡樂。歌曲的旋律既有一定的抒情性,又有較多的寫實性,充滿了童趣和形象性。

(二)、說教學目標:

1、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賽》

2、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足球賽事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2、歌曲中“哎呀呀呀呀”一句中休止符能否準確掌握,完整演唱。

(四)教學方法:

聆聽記憶學唱法。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環境,導入新課。在這一環節我採用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什麼運動?然後實物展示。然後做節奏小練習、模仿旋律。

(二)、學習歌曲。在這一環節我選用先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然後讓學生說一說歌曲中都唱到了什麼?然後攻克歌曲難點,講解拉拉隊的`口號,以及介紹反覆跳躍記號。在學唱歌曲階段,我讓學生採用節拍的強弱規律念歌詞。然後教師採用聽唱法分句教唱歌曲。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採用多種方式演唱歌曲。首先是身體律動演唱歌曲,然後採用師生接唱、生生接唱、最後我採用分角色演唱歌曲(紅隊、綠隊、解說員、拉拉隊、觀衆)。

(三)、拓展:我通過讓學生了解足球比賽啦啦隊助威時使用的樂器進行拓展。我還通過讓同學們怎樣才能贏得比賽的勝利呢進行提問,讓學生了解到不光是足球比賽中球員的配合非常重要,我們班集體也同樣需要同學們團結一心,互相配合,和睦相處,才能使我們班集體成爲最優秀、最有凝聚力的集體。

四、說教學反思

(一)、運用視頻,觀看足球賽場上精彩的畫面,引發學生談談對足球的簡單瞭解,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達到了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二)、本節課中,我把培養學生的識讀樂譜能力和音樂表現力作爲目標,將情境融入到整個教學環境中,用一段旋律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並理解旋律的不同行進可表現不同的情緒,以此同時還解決了歌曲演唱的難點,使學生在後來的識讀樂譜中視唱自如。

(三)、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是教育的宏偉而系統的工程,整節課中我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在學生學唱歌曲後,讓學生髮揮想象,設計出能夠生動地表現出比賽場面的演唱形式。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激烈、緊張、而歡快的場面。在學生以學會歌曲後,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演唱,這一環節,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多媒體去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術與音樂整合所帶來的美的感受。

(四)、在拓展延伸這個環節裏,我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在足球比賽場上光靠一兩個球星是不可以取勝,要靠集體的力量。教育學生要學習運動員身上的品質,深刻理解,一個團隊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努力拼搏,配合默契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鞏固階段,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繫實際,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運動的氛圍,讓學生的生活融入到音樂中,彷彿就在激烈的比賽當中。在這種氛圍之中演唱歌曲,學生個個喜氣洋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到,我沒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了,那樣學習任務會很快地完成,而且還能保證質量。還有我對課程的把握不是很好,時間沒有掌握好,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研究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表現音樂。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我們的科技樂園》是《品德與生活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課文設計的基本目的,是將前面兩課學習的內容轉化爲學生綜合的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習效果的內化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樂於參加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興趣和合作意識。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勇敢、堅韌、不驕不躁的意志和品質。

3、啓發學生從小立科學之志,行科學之事,熱愛科學事業的精神。

4、初步瞭解科學技術發展爲人類造福的道理,學會運用簡單的科學技術工具盒方法。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要點:

1、重點。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科技活動,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2、難點。

科學思維與方法的啓發。

3、要點。

(1)啓發科學思維盒科學方法:教師的示範、舉例非常重要。

(2)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縱橫:不求系統,但求願意講,能講。

(3)科技手工製作活動:重在過程體驗,不在於結果是否完美,應特別關注製作不成功的學生的心裏反應。

(4)科普知識競賽與辯論活動:看樣學生的自我組織和合作了解科技發展及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法:

整堂課,我以學生爲主體,活動時採用示範引領、啓發多向思維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挑戰智多星”活動。運用同學推薦、自由發言等方法,完成“科技小講堂”活動。應用比賽、自我講解、小展示等活動,開展“科技製作坊”活動。通過競賽、辯論、探究思考等方法,開展“擂臺爭霸”活動。通過“說科學願望”活動,拓展信息窗及整個學習效果。

五、 說學法。

這節課,學生主要採用了合作探究法、實驗體驗法、故事領悟法、直觀法、表演法、聯繫舊知法。

整節課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主題貫穿整體教學。如課前學生收集有關的:

(1)書刊——科學及研究方法資料、科普讀物、當代科技成就圖片等:

(2)影像——少年科學院活動介紹。

(3)實物實例——學生科技製作成果、學生自制的簡易飾物如博士帽、小紅旗等。

然後分小組合作學習各個樂園區,讓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小活動,在活動中肯動腦筋,勤於動手,願意和同伴合作。最後在課堂上交流,培養學生大膽、主動表達看法、觀點和意見,形成一定的科學興趣,掌握一些科學方法,立定初步的志向。

六、 說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挑戰智多星。

步驟1:教師啓發:給出方法與步驟參考要點,並以某個具體步驟爲例進行說明。

步驟2:由學生填寫科學發明的方法和步驟,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分小組。

步驟3:交流討論學生的填寫結果,重點分析不同之處。

步驟4:總結學生學習過程,不要給列唯一答案,重點總結學生的創新之處。

(二)活動二:科技小講堂。

步驟1:資料準備。在教師、親友的輔導下,蒐集當今科技發展成就的資料,並擬出講演提綱。

步驟2:採取自由發言的方式開展講演,講演完畢可安排時間回答學生問題。

步驟3:投票選出科技小博士。

(三)活動三:科技製作坊。

步驟1:組織全班同學按照興趣,自由分成若干科技製作小組。

步驟2:海模、航模等先期製作,機器人比賽、積木拼圖、魔方比賽等現場表演。

步驟3:交流總結活動的收穫。

(四)活動四:擂臺爭霸。

1、科普知識競賽活動:

步驟1:學生分成科普知識競賽命題小組(兼作評比小組)、競賽小組、啦啦隊、主持人等。

步驟2:開展競賽活動,觀衆可以回答競賽小組回答不了的問題。

步驟3:啓發學生自主總結活動結果。

2、科技辯論會:

步驟1: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設計出辯論題目,組成小評委。

步驟2:自願報名、選題,參加辯論比賽。每個辯論小組可以以原班級小組爲單位。

步驟3:開展辯論活動,並由教師、特聘人員點評。

步驟4:由學生在小組推選代表,總結活動收穫。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常見運動損傷預防是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四,屬於健康知識領域。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際交往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方法。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學生更加的關注人際交往,培養了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法。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有關運動損傷的一些基本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運動損傷的掌握,學生能夠增強與他人交往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發展團隊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培養團結協作意識,熱愛自然、熱愛健康。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教材分析,以及教師的演示和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瞭解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難點: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二、說學情

初中的學生對體育課具有濃厚的興趣,開始具有獨特見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求知慾和好奇心強烈。已經對社會交往有了一定的瞭解,爲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在人際交往等方面還有所不足。

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將首先觀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運動損傷進行分析、將運動損傷原則進行概括。針對本節課的難點,也即是運動損傷處理的方法,我將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生通過觀察及交流感受等活動,更能加深瞭解。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內容,針對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心裏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式上我採用講授法、引導法等相結合的教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四、學習方法

學生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學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課程的內容而定。通過對課程內容及學情的分析,我將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等學法參與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在課堂的開始,採用提問的方式導入今天的課題。同學們大家知道運動中,如果活動不當容易引起損傷,那大家知道如何處理損傷嗎?通過提問建立關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

(二)講授新知、增強理解

1、分析教材

展示運動損傷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原則,通過對人際交往結構的探討與分析達到對意志的認識與理解,爲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分組討論

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扭傷的處理原則,得出團隊交往、交往有度、自尊自愛、保持獨立的異性交往原則。

3骨折

通過討論與講解,組織學生進行初步的學習,通過交流感受的方法加深對骨折的瞭解。最後,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憶的方式,師生共同總結所學內容。

  六、板書設計

運動損傷的處理

擦傷

扭傷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