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梅嶺三章》說課稿大綱

《梅嶺三章》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梅嶺三章》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梅嶺三章》說課稿

  《梅嶺三章》說課稿1

《梅嶺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絕句組成的一組現代詩,它的格律是和諧的,意境是清新的。語言修辭則是文言和白話相融合,是以舊詩形式抒寫現代革命情懷的成功範例。因此,學生通過這組詩的學習,既能學到詩歌方面的知識,又能夠受到革命精神的薰陶。這麼多年來,《梅嶺三章》一直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見這一課在詩歌教學這一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根據大綱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領會詩歌所抒發的豪壯的情懷

2、品味詩的語言的準確、生動和音樂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初一的學生,他們對詩歌還停留在一個識記的階段,那麼怎樣通過分析教材讓學生從識記水平逐步上升到賞析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根據這些情況,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掌握詩的思想內容及內在聯繫。

  教學難點:

品味詩的語言的準確、生動和音樂性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賞析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

本課安排一個課時,強調課前預習,課上採用啓發式和討論式方法教學,以學生朗讀、討論感悟爲主,教師檢查、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我把這堂課分爲:導入新課、把握語脈、品味語句、拓展思維、提高能力五大版塊。

  具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首先用多媒體打出陳毅同志的畫像,簡單介紹他的生平,讓同學們初步瞭解陳毅這位“元帥詩人”。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這組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

2、接着學習小序,讓學生了解這組詩的寫作背景。根據小序提出問題:小序交代了那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二、把握語脈

1、聽三首詩的範讀錄音。

聽的時候,提示學生聽清重音與語調,聽完後讓學生自己朗讀。

2、學生朗讀全詩,回答下面二個問題。

①這三首詩各着重寫什麼?分別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詩之間是什麼關係?“斷頭”一句在全詩中起到什麼作用?

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後再明確答案。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對這三首詩有一個宏觀的把握。

  三、品味語句

下面我主要談一下我如準備何突破本文難點,我的設想是:提出問題,給學生搭個知識平臺,引學生思維上路,分三步來化解本課難點:通過幾組詞的對比、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詩的語言的準確性;通過分析詩的修辭手法,讓學生認識到詩的語言的生動性;通過分析詩的節奏和韻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語言的音樂性。

1、爲了讓學生認識到詩的語言的準確性,並學會、體味這些詞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①針對第一章設計了這個問題:揣摩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表達作用,如果換用括號的字好不好?爲什麼?

此去泉臺招舊部(集、收、率)

旌旗十萬斬閻羅(打、殺、伐)

通過“招”、“斬”與括號內的字的比較,學生就會認識到一些字、詞的恰當運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針對第二、三章設計了第二組問題

a、“此頭須向國門懸”,一個“須”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b、“捷報飛來當紙錢”的“飛”字換成“傳”“飄”“交”字行不行,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c、“投身革命”改爲“參加革命”可不可以?爲什麼?

通過這幾個題目的練習,第一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2、爲了攻破第二個難點,品味詩的語言的生動性,我設計了下面這個問題

這三首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通過這個題目使學生認識到詩中修辭手法的使用,給詩賦予了生命力,使詩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了。

3、爲了使學生能把握詩的節奏和韻律,我以第一首詩爲例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詩的韻律,從而體會到詩的語言的'音樂性。

通過以上幾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變被動爲主動地吸取知識,使我們這堂課的重點難點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

  四、拓展思維

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並培養他們的比較閱讀能力,我設計了下面的比較閱讀訓練。

下面三首詩的詩意與《梅嶺三章》有相似之處,請比較它們抒發的感情有何異同?

a、李清照《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b、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c、裴爲菲《自由詩》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五、提高能力

作業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加強誦讀,準備參加本班的詩歌朗誦比賽。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梅嶺三章》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梅嶺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絕句組成的一組現代詩,它的格律是和諧的,意境是清新的。語言修辭則是文言和白話相融合,是以舊詩形式抒寫現代革命情懷的成功範例。因此,學生通過這組詩的學習,既能學到詩歌方面的知識,又能夠受到革命精神的薰陶。這麼多年來,《梅嶺三章》一直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見這一課在詩歌教學這一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說學情

初一的學生,他們對詩歌的學習還停留在一個識記的階段,那麼怎樣通過分析教材讓學生從識記水平逐步上升到賞析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這應是一個思考的話題。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

2、體會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3、體會作者的豪壯革命情懷;學習陳毅同志面臨險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基於初一學生的學情,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爲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五、說教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賞析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本課安排一個課時,強調課前預習,課上採用啓發式和討論式方法教學,以學生朗讀、感悟爲主,教師檢查、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當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隊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着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脫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裏。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這組詩的寫作背景。

(二)作者介紹

1、首先用多媒體打出陳毅同志的畫像,簡單介紹他的生平。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初步瞭解陳毅這位“元帥詩人”。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這組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

2、接着學習字詞、小序,根據小序提出問題:小序交代了那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三)朗讀感知詩歌

1、聽三首詩的範讀錄音。(錄音朗讀,學生朗讀、齊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亦可模仿錄音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朗讀聆聽,體會清重音與語調,體悟詩中情感,聽完後讓學生自己朗讀。

2、學生朗讀全詩,回答下面二個問題。

①這三首詩各着重寫什麼?分別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詩之間是什麼關係?“斷頭”一句在全詩中起到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後再明確答案。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對這三首詩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同時通過這幾個題目的練習,便於第一個教學難點突破。

(四)精讀細研

1、爲了攻破第二個難點,品味詩的語言的生動性,我設計了下面這幾個問題:

①揣摩下列語句中加線字的表達作用,如果換用括號中的字好不好?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斷頭今日意如何?(犧牲、殺頭)

此去泉臺招舊部(集、收、率)

旌旗十萬斬閻羅(打、殺、伐)

捷報飛來當紙錢(傳、飄、交)

設計意圖:通過“犧牲”“招”、“斬”“飛”與括號內的字的比較,學生就會認識到一些字、詞的恰當運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通過幾組詞的對比、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詩的語言的準確性。

這三首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題目使學生認識到詩中修辭手法的使用,給詩賦予了生命力,使詩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了。

爲了使學生能把握詩的節奏和韻律,我以第一首詩爲例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詩的韻律,從而體會到詩的語言的音樂性。

(五)拓展思維——誦讀下面兩首詩

李清照《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設計意圖: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並能深刻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更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會學”。

(六)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這三首詩圍繞“斷頭”構思,扣住“意如何”鋪開,思想感情逐步昇華,把過去、現在、將來融爲一體。三首詩有共同的詩題,既能各自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集中表達了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態度、獻身精神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做課堂總結可以讓學生對詩歌有個完整的賞析。

  七、作業佈置

運用上述方法學習第三章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

2、詩中哪些關鍵詞語體現這種精神?

3、詩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