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最後一課,本單元可以說是一幅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卷。“刷子李”是生活於市井裏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絕妙的粉刷技藝應該是民間藝術之海中一朵晶瑩的浪花,我們在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之時,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奇人軼事又何嘗不值得去大寫一番呢?

在本課中,我將情節分析確定爲教學重點,將語言的品味學習人物速寫確定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雖然課改倡導學生主體,淡化教師的作用,但作爲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協作者教師還得統籌全局,當然“統籌”決不等於“包辦”,但更不等於拋幾個問題,分幾個小組,隨意討論就能替代,我據此擬定了以下教學原則:高起點巧點拔重創造悟精華

所謂高起點,就是學生課前熟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熟悉故事情節,也就是採用自讀自悟的學法。

所謂巧點拔是我在本課中主要使用的教學法,我設計了三種點拔方法:問中點拔演中點拔示範中點拔。

重創造就是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表演人物。

悟精華需要學生採用合作討論的學法,品味優美句段,透析課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還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激趣法”“示範法等”。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本劇表演的相關道具

四、下面就是我實施的具體步驟

一、導入:採用“激趣法”。根據教參建議,可採取相聲,小品,雜技,魔術等導入。我便自耍了一個小魔術引入:“同學們也許早就看出我魔術中的破綻了,老師的這點小把戲的確不高明,不過我今天倒要領同學們去認識一位有真絕活,有真本事的民間奇人”。多媒體展示課題:俗世奇人——刷子李。這樣的開場白奠定了“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氛圍——趣

二、學生展開討論,共同提出學習目標

由於這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自讀課文,學生興趣濃厚,又因爲新大綱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目標是可行的,老師在學生討論後進行取捨和歸納。

知識目標:解決生字詞,瞭解作家作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情感目標:感悟作品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尋找情感的共鳴點。

能力目標:品味優美句段,學習人物速寫的方法。

三、落實目標

1首先檢查同學們的預習筆記,看他們是否自主趟過了字詞的沼澤地,是否走進過作家作品的領地。根據學生的筆記總結,投影打出生字詞的讀音和解釋及作家作品的相關知識。這也許是新課改中許多教師不屑一顧大局事情,但我不願意在字詞難點都沒有越過時,對課文作無畏的引申和發揮。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一環節,我回避了一般的複述情節的方法,而是設計了填空題,降低了感知的難度。由於我任教的班級是普九班,基礎相對較差,如果要他們複述可能會囉囉嗦嗦,抓不住要點,在填空的過程中適時點拔出複述故事的要領即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和結果,略去經過。

填空:()碼頭有個手藝高超的(),人稱(),一年的一天,他收了個徒弟名叫(),徒弟()次跟師傅出去幹活,便由對師傅()變成佩服得發怔發傻。

(2)分析情節,導演課本劇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積累,感悟,不提分析,訓練。但在語文教育實踐中這些問題是無法迴避的,把較多的精力用在空“悟”上,我在實施新課標之初是走過這個彎路的,結果學生課後仍然一片茫然,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採取指導分析法。首先從整體感知中啓發學生提煉出“刷子李”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奇”,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2至5段,分析“刷子李”奇在何處?

我事先預測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答案,他們會很輕易的找出“刷子李”粉刷時着黑裝標準嚴派頭足這些答案,但很可能就會遺漏“手藝絕”這一基本奇特之處,因此,我預先設計了啓發;“如果‘刷子李’僅僅憑裝腔作勢的做派,能成爲作者筆下的奇人嗎?最終還是靠什麼使他名聲遠播?”這一啓發,學生會恍然大悟,找出“手藝絕”這一特點。

屏幕上打出一個大的“奇”字,圍繞“奇”字周圍的便是學生找出的有關奇在何處的答案。對情節的分析是重點,爲了落實這一重點,我設計導演了一場課本劇,讓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描述表演人物,大膽想象,自由發揮。我充當旁白的角色,以駕馭整個表演過程,同時配一段音樂,營造表演的氛圍。在演中啓發點拔學生更深刻的領會人物形象。學生參與準備和活動的也許會偏長,可能會影響到本堂課目標的完成,但《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過程其實就是至關重要的目標。因此,我提醒自己決不能因爲要直奔預設目的,就讓“過程”擱淺在“任務”面前。這種創造性的表演使學生樂此不疲,也是學生與文本的撞擊,在撞擊中往往會閃現靈感的“火花”那麼,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

(3)表演高潮過後,立即着手情感移植,感悟課文精華。提問:在故事結束時,刷子李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你以爲別人的名氣都是虛的`,那是你自己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與課文第一段的哪句話相照應?

估計學生能準確的找到答案:“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着。”點燃學生情感之火的最佳時刻終於到來了,我依舊採取點拔法,啓發學生感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得出“優勝劣汰”這一生存原則,再步步緊逼:“生活是美好的,但有時也是殘酷的,作爲一名普九班的學生,也許大多數人就處在“劣汰”的形勢之下,我們該怎樣來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呢?在這裏,我設計了自己的“表情術語”:滿懷深情,滿臉真誠,力求與學生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引起他們的深沉思考。重塑差生們的堅強意志和抗爭精神。

至此,師生共同完成了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

(4)接下來要完成的任務是品佳句,學寫法。

品佳句仍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也具有“多元化”的結果。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找出自己心中的佳句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讀與品味。最後老師從學生的回答中選出典型的句子,配樂朗讀,賞析,讓文學,音樂,朗誦交融一體,從而把品佳句推向高潮。

學寫法是本課的難點,要突破難點,我採用分析點拔法和示範法。學生合作討論提煉出本文主要的寫作特色。教師在各討論小組巡迴指導,點拔,這不象品佳句那一環具有無限的“開放性”,對不着邊際的,跑題的討論要適時糾正。雖然新課改要推翻教師“一人講”的模式,強調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但我並不希望從“一言堂”又轉變爲“大放羊”,對學生的發言一律讚賞有加,不置可否。如果師生之間沒有思維交鋒,學生始終不會明白探究的真諦。

討論結果應引導到:A語言採用方言,幽默傳神。B情節起伏,敘事一波三折。C人物形象豐滿逼真。

老師選擇班上一位同學作爲人物速寫的主人公,模擬本文的寫作方法,在示範中點拔學生的靈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文章附後)

佈置課後作業: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選擇自己熟悉的人物進行速寫練習,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寫出其奇特之處。

(四)總結:本課的設計始終是在“析”中悟精華,在“演”中賞人物,在“練”中描生活,開啓了學生的智慧之門。他們會在本課的學習中獲得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他們也會在對課文的感悟中和寫作練習中更加熱愛生活,更執着於自己的人生理想。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於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幹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說教學目標】

因爲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並在誦讀的過程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

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鑑賞水平。

  【過程與方法】

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說教學重難點】

餘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教學難點

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闢的語言。

  【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瞭如下的“教法/學法”、

〖教法

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學法

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教學過程】

包括“解題導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的整體要求是: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同時,還要求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和想像,學習抒情性的語言。《浪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紀伯 的散文詩《組歌》中的一篇,在這首散文詩裏,詩人主要運用抒情的表達方式,通過聯想與想象,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文中,充滿了作者哲理性的思考和澎湃的激情。並且,詩人還用優美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敏感而豐富的內心。這篇文章不同於其它寫景散文,在詩歌中,詩人選取了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從寫海浪與海岸的愛情入手,進而歌頌了海浪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詩文中處處閃耀着詩人自身人格的光輝。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爲《浪之歌》的教學目標應該定爲:在積累字詞的同時,通過反覆朗讀,理解海浪的形象及情感內涵,進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律動,感受詩人的內心世界。

這篇文章的學習難點可能在於:難以把握文中所蘊含的哲理性。當然,如何去體會文中優美的語言,也非常重要。

二、說學生

初二學生已歷經三個學期的學習,朗讀有一定的基礎,有一部分學生朗讀水平應該不錯。本篇文章屬於散文詩,適宜朗讀,但內涵較深沉,對初二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且學生生活在內地,對大海印象不深,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因此,若能加深學生對大海的印象,發揮學生誦讀的特長,可以比較順利的完成對《浪之歌》的學習。

三、說教法

依據以上分析,我覺得以朗讀是理解這篇文章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輔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因爲在朗讀中,學生可以品味語言,進而理解作品思路,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在交流與協作中愉快地完成對知識的學習。最後,如果學生能夠通過朗讀,完美的把這篇文章描寫的海浪形象再現出來,就說明他們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我的教學目的,也算達到了。

四、說教學設計

對於生長在內地的孩子們來說,很少有機會見到真正的大海,所以,在導入部分,我選擇了有關海浪的圖片,剪輯成視頻,在課前播放,讓學生欣賞。給學生一個生動、直觀的感受。這個導語,意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接下來的新課教學分聽讀、品讀、研讀與誦讀四個部分。

聽讀部分通過教師配樂示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形成一個整體印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展示的意境中,並引導學生談談對浪花的情感態度。接下來讓學生對過自由朗讀與齊讀的形式,完成對本文字詞的積累,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瞭解,爲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必須主動去獲取知識,並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與協作,去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因此,在品讀中,我設計了兩個研討問題:1、文中哪些詞語和句子,表現出海浪怎樣的形象?2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情感基調來朗讀本文?1-4節和5-7節的朗讀基調是否一樣?

讓學生分組去討論解決學習過程中,對課文關鍵詞句和海浪形象的理解,以及該怎樣去朗讀的難題。並且在學生回答後,給予朗讀評價與指導。既給了學生以鼓勵,又給他們明確指出以後努力的方向。研讀部分讓學生通過自由組合,去理解作品所蘊含的哲理,感受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之所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是爲了讓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必有所顧慮。在學生們討論之後,我準備用多媒體展示我的理解,供他們參考。

誦讀部分意在檢驗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通過配樂領讀和齊讀相結合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優美浪漫的意境,如果學生們能把海浪的形象通過聲音演繹出來,就說明我的教學目的實現了。

在作業設置上,同樣要突出朗讀的重要性,同時落實語言的學習與運用,學習本文的寫法,靈活運用這堂課所學的知識。

我擬定以下三項: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結合本文的學習方法,學習《雨之歌》。

3就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進行描寫,模仿本文的寫作方式,在作品中儘量展示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些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