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你的名字》觀後感11篇

《你的名字》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你的名字》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你的名字》觀後感11篇

《你的名字》觀後感1

昨天看了一遍《你的名字》後,今天忍不住又再看了一遍。我是很少這樣做的,上一次這樣子做,是三年前看《小王子》的時候。

這是一部光聽背景音樂就整個人會陷進去的電影,至少我是這樣。

這感覺就像高三的時候,那會應當是盛夏,但已然是傍晚時分,晚風夾雜着一點餘熱踏過草葉來到身邊,我一個人坐在走空的教室裏,看教室裏側窗外泛着紅霞的天空,以及天空下陳舊停車棚頂上的雜草邊慵懶伏着的貓咪。

所謂身心放空,就是這樣了吧。沒有半點雜念,只覺得一切都按照軌跡穩穩地走着。

但說實話,越是長大,到了被時光催着快成熟起來,要考慮諸如以後的工作和在學習和愛好權衡上的矛盾,時常無法放空自己,反而有時感覺腦子被抽空。

所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音樂響起,畫面跳動,忽然有一種全身的神經都被提了一下,然後又極溫柔地放下來的感覺。

這感覺,大概叫感動吧!

電影裏,在東京生活的瀧和小鎮女孩三葉交換了身體,從自己發現自己的變化到周圍人的描述,他們漸漸意識到,這一切都不是夢,像平行時空一樣,有個人一直和自己隨機地交換着身體。

於是脾氣壞壞,又暗戀奧寺前輩的瀧會在顧客故意找茬的時候安安靜靜地站着,讓溫柔的奧寺來處理,當發現奧寺的裙子被割破時,一步上前抓過奧寺的手,去小房間讓奧寺把裙子脫下來,自己幫她縫好並且巧妙地點綴上幾點小花。

於是向來溫柔可人的三葉聽到有人議論自己,一腳踢翻了桌子,擺出很欠的表情。

他們因爲偶爾交換身體,很快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和見識都發生巨大變化。但沒有章法的交換會讓兩個人都很尷尬,於是約好交換身體的時候自己做了什麼都要記錄下來。

他們也無比熱忱地想要見到那個時常和自己交換身體的人,尤其是瀧發現她是三年前的一個人,除了空間,時間上也有差距,夢醒後彼此都會迅速想不起對方的名字。

兩人還一起爲了化解那場彗星災難做了很大的努力。

瀧很想見三葉,很想很想,瀧也是。

傍晚,非日非夜的時段,世界的輪廓變得模糊,可以看見非人之物。

隔着無法穿越的時間,兩人短暫地見面了。遠處是低矮叢林般的山丘,淡淡的晚霞已經逐漸展開,星星也出來了。他們就像熟人,有埋汰,也有感動,最後怕之後又忘掉彼此在彼此手心寫上名字,但還沒寫完,再也看不見。

像所有故事裏的遺憾。

“我想告訴她的,無論她在世界的哪一方,我都會再一次去見你。”

下一秒,記憶瞬間被揉成一團丟掉了。

“你的名字是……你是……誰?我爲什麼會來這裏?”

時間如白雲蒼狗,須臾而已,瀧已經穿着西裝,行色匆匆,忙於尋找工作。三葉也穿着成熟的衣服,來到了一直想來的東京。

兩人隔着車窗對視的時候,忽然像被電擊了一下,列車下站後,彼此朝着彼此的下一站跑去,落了空。

而低着頭經過橋的時候,明明都沒看見彼此,也都從正面相迎成了錯身而過,多少年後的瀧忽然回頭問:“請問我再哪裏見過你麼?”

兩個人的眼淚瞬間掉了下來,“我也是”,三葉說。

最後故事停在了兩人同時發問“你的名字是”。

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我知道的,故事還在繼續。

我想起《向左走,向右走》裏的兩個人,明明相隔很近,卻總是從未見面。

他們都十分寂寞,一個人吃飯睡覺走路,一個人默默承受生活,一個人看書,想有個人可以傾訴。

但事實是就連生病在身邊照顧的人都沒有。

等偶然一次相見後,便默默喜歡上了對方,但一場大雨後,寫着聯繫方式的紙條被雨淋溼。而各自的身邊,都出現了追求者,而且都是很誇張的追求者。

追求者都認爲自己就是主角命中註定的那個人。

而他們心裏都知道自己真正心心念唸的,是誰,病到需要住院,都想要把家裏電話留言開起來,以免漏掉他的電話。

他們一直一直,都沒放棄掉等那個電話,也嘗試過按模糊的字跡一個個打過去。

“怎麼都不是,我該怎麼做,誰教教我?”

固執到,一開始刻意搗亂且心知肚明的追求者也把留言改回去,讓他們自己隨緣。

最後兩個人都要去國外了,臨走前,他要打一通讓心無憾的電話,電話接通了,是她。

我好像在哪見過你。

有時候緣分就是這樣一件巧妙又有些捉弄人的事,難怪日本人喜歡把緣分叫做“羈絆”。

兩個真正有緣的人,隔着山長水遠共讀一本書,看同一片星空,都算是天涯共此時吧!

而我只想,一步一步地,讓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我想要有無數的花草破開堅冰,然後有一個草原,那麼無論你是野馬也好,小兔也好,都有一個家。

這樣等那個羈絆來的時候,纔不至於被自己絆着腳跟。我會很穩很穩地走向你,義無反顧地站在你身邊。

“我好像在哪見過你?”

“我也是。”

《你的名字》觀後感2

事實上,新海誠一直都不是我個人所喜歡的動畫電影導演。他的動畫總是充滿絢爛多彩的畫面,給人一種非常夢幻而不真實的感覺,唯美而憂傷,莫名其妙的哀愁。不過畫面的美麗也算得上是新海誠的重要優勢之一,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其在故事腳本上的弱勢一直爲人所詬病。

對於一部分影迷,包括我自己而言,一部電影的故事的重要程度要遠超於其畫面的美麗或者其他一切藝術手法。而新海誠導演的幾部動畫電影都有着同樣的問題,過分重視畫面的質感,而忽視了電影的故事性。比如《秒速5釐米》中漫天隨風落下的櫻花,《言葉之庭》中細膩真實的雨水。美則美矣,但故事總是讓人接受無力。

不過這一問題被其最新作品《你的名字》所改變了。這部電影不僅僅有着新海誠標誌性的美不勝收的畫面,而且還在故事腳本上有了質的突破。畫面與故事的盡善盡美,一起成就了這部電影。最終電影在日本上映兩天拿下超過7億日元的票房,被新海誠自稱爲他的最高傑作。

據新海誠自己介紹說,電影的故事來源於一首著名的日本和歌,歌詞大意爲:“夢裏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裏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新海誠把這個夢中相見的故事更進一步地改編成爲了一個兩個人在夢中交換身體生活的故事,並加上了一個千年一遇的彗星重返地球的“末日背景”,這讓整個故事變得有趣而吸引人了。

女主角三葉是一個生活在深山之中的鄉村女孩,母親早逝,父親忙於競選,自己與外婆和妹妹一起生活。小鎮生活平淡無聊,三葉早已厭倦這裏的一切,希望去往大城市東京生活;而男主角瀧則是東京的一名高中生,與父親生活,經常去餐廳打工,同樣平淡而無聊的生活。

一切都從他們的夢中開始改變。

夢中的'三葉進入了瀧的身體,過上了她一直想要的東京生活;而夢中的瀧則進入三葉的身體,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女生,勇敢地面對所有流言蜚語。就這樣,他們不定期地在夢中交換身體,並給對方留下當天的日記,用文字互相交流。

電影中的這一部分非常有趣,同一個身體卻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三葉變得時而內向膽怯時而勇敢帥氣,瀧也變得時而神經大條時而溫柔體貼,這對他們各自的生活都產生了非常有趣的影響,更是讓他們的朋友感到困惑。

在新海誠以往的電影中,男女主角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世隔絕般地孤獨、思考、獨自生活。而在這部《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終於一反常態,進入了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他們也被賦予了朋友、家人、同事這樣的社會關係網,讓這一切都變得更廣闊和大衆,不再是孤芳自賞般的個人情緒的展現。

少年與少女在時空之間不斷地穿越,互相交流也互相影響,但他們始終沒能相遇。

這一設定已經足夠吸引人了,但新海誠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彗星來臨的“末日情緒”,更是讓人大吃一驚。雖然電影的前半段,彗星的來臨一直被作爲是一種美麗的自然天象來展示的,直到最後才突然意識到彗星即將毀滅小鎮的事實,這讓整部電影的故事性更上一層,變得更加精彩了。

隨着彗星的接近,故事不斷髮展,少年瀧突然意識到好像在某一次之後再也沒有類似的夢境了。他開始懷疑一切,懷疑這夢中的故事究竟是夢還是事實,夢中的那個少女到底存不存在。爲此,他踏上了尋找那個夢中小鎮的道路。

然而他所發現的事實不僅讓他大吃一驚,更是讓觀衆也同樣驚訝。原來夢中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穿越,還是一個時間的穿越。少女三葉是三年前的少女,而少年瀧是現在的少年,他們共同做的這個夢的終極意義是試圖拯救整個小鎮的居民。

故事的最後,他們共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拯救了小鎮。少女三葉終於在災難之中活了下來,來到東京生活;少年瀧也同樣一直在東京繼續生活。但是他們卻互相遺忘了夢中的故事,忘記了那個不能忘,也不想忘的名字,只是隱隱記得一直在追尋的那個人。

要是以新海誠以往的調性,或許故事會就此結束,留下淡淡憂傷的結局,甚至會更催淚的讓男女主角在人海中插肩而過卻無法相識。但在這部電影中,新海誠竟然給出了一個Happy Ending,反而更加催淚更加動人。

冬去春來,地鐵上的偶然一瞥,驚人的似曾相似的感覺,讓他們互相尋找對方。可是見面之後,卻又沒有勇氣說話,強忍着衝動,默默低頭插肩而過,直教所有觀衆爲他們着急。

直到少年瀧一低頭,一咬牙,大喊一聲:請問,我在哪裏見過你嗎?

少女淚如雨下,微笑着說:我也是。

感動在這一瞬間達到極致,這種純粹美好的愛情讓人無比羨慕,少女心在這一刻都值得原諒,真是抵擋不住的美好。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複,即使沒有真正的遇見過彼此,但或許是在夢中。畢竟夢這種東西,醒來之後就會消失的。

享受夢境吧,或者珍惜每一個相遇的人,或者告訴我你的名字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3

新海誠很擅長畫“城市景觀”的空鏡。從《秒速五釐米》到《你的名字》,地鐵站擁擠的人羣,交錯行駛的電車,黃昏時分空蕩蕩的街角,便利店裏購買香菸的白領,這些看似於發展主線劇情毫無意義的空鏡,一直是新海誠動畫的標籤。

這不禁讓我們發問:這些對城市生活細節專注得近乎偏執的空鏡,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於新海誠來說,東京的每處角落都彷彿充滿不具名的魅力,值得他以癡迷的筆觸一一還原。那麼,在新海誠的動畫世界中,東京的魅力究竟是什麼呢?

《你的名字》的結尾,遺忘了一切的三葉與瀧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過。他們的心中充滿震動,雖然仍然只是叫不出彼此名字的“陌生人”,卻對彼此感到莫名的親近。其實這樣城市空間中的“擦身而過”,在《秒速五釐米》中就已經上演了無數次。很明顯,這是新海誠一直以來的執念。這樣浪漫又憂愁的“擦身而過”,正是都市生活的特有現象:因爲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纔會不斷在同一個空間中共處,卻仍然無限疏離。

也就是說,在現代都市產生之前,這世上的陌生人本可以永遠陌生,毫無交集。然而現代都市生活使“陌生人”這個概念變得十分怪異:陌生卻總有交集,有交集卻仍然陌生。

新海誠對“陌生人在城市空間中不斷短暫邂逅”的深切迷戀並不孤獨。從波德萊爾的《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女》,到戴望舒的《雨巷》,施蟄存的《梅雨之夕》,張愛玲的《封鎖》,甚至再到王家衛《重慶森林》那個經典的開場白:“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的距離只有0。01公分”,講的都是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間微妙又難以言說的紐帶。

這種都市陌生人之間的紐帶是既悲哀又充滿希望的。通常我們只能看到它的悲哀之處,因爲擁擠的都市中,兩個陌生人的身體無論怎樣在空間上無限的接近,也不能直接轉化爲精神上的親近。有時候,甚至會反而更加對照出都市人精神上的冷漠,隔膜和孤立。

《你的名字》中,三葉和瀧第一次面對面的相見,就是在東京擁擠的地鐵上。因爲時間的錯位,三葉對於瀧來說只不過是每天都會撞見的無數陌生人中的一員。此時陌生的三葉告訴了瀧她的名字,但瀧很輕易地便遺忘了這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某種意義上,電影設定中,三葉和瀧對彼此名字的健忘症,也似乎是在模擬城市生活中,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對彼此不斷的遺忘。三葉和瀧“在無數次交集之後,仍然無法記住對方名字”的無力,彷彿正象徵地映照了現代人在城市空間中“無數次身體的靠近,卻仍然很難在精神上真正親近”的無力。換句話說,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孤獨彷彿一種詛咒。在《你的名字》裏,正是這種孤獨的“詛咒”使三葉和瀧用盡了全力也無法記住對方的名字。

然而《你的名字》想要表達的顯然不止於這樣悲觀的論調。通過這部電影,新海誠終於開始珍惜着一種理想化的希望。不同於《秒速五釐米》中,曾在年少相知的男女主人公在城市街頭擦身而過後永遠“錯過”,曾經擁有的,若有似無的美好愛戀如櫻花飄落般逝去,《你的名字》不再滿足於這種自怨自憐,無可奈何的憂鬱。

如果《秒速五釐米》是在現代都市生活中重塑日式“物哀”,一種美學上對“錯過”,“逝去”的崇尚,《你的名字》終於開始探索都市人的“希望”:

與“空間上再接近,也無力改變精神上的疏離,無力解除人的孤獨”相對,這種希望強調,“空間上再遙遠,也並不能阻隔精神上的親密,不能斬斷人與人的羈絆”。

瀧和三葉在互換身體的過程中並沒有真正見過面,但他們擁有更徹底的“相遇”。通過“住進”而非“接近”對方的身體,他們真切地體驗了彼此的身體和生活,從而纔在精神上產生了難以抑制的`共鳴。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即使無法記起對方的名字,瀧仍鼓起勇氣叫住了眼前“陌生”的三葉,他們相對流淚。

如此,對於“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你的名字》給出了一個複雜又平衡的答案:

雖然兩個陌生的人,在城市空間中無數次的交集,都無力真正靠近對方,但再有無數次的遠離,其實也並不能真正斬斷他們之間的紐帶。

那麼兩個陌生的人之間無法斬斷的紐帶到底是什麼?

《你的名字》中有一段令人費解的核心臺詞。三葉的奶奶對穿越到三葉身體裏的瀧說:“聚結成狀,交錯糾纏,時而回轉,中斷,卻又再次續接。這就是組紐。這就是時間。”

這一段玄妙的話中,“組紐”指的正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紐帶。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紐帶爲什麼會被等同於“時間”?

有兩種解讀方式:在第一個層面上,這段話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是靜止的存在,而是不斷處於變化中的,並且在時間的維度中向永恆無限地延伸。因此,在《你的名字》中,即使三葉和瀧看似已經徹底失去聯繫,仍能重新尋回彼此;或者即使兩人面對面站着,仍會在下一秒就面臨分離。因爲他們之間忽遠忽近的紐帶,正如時間一樣永遠流逝向未知的前方。

在另一個層面上,奶奶的這段話也重新定義了“時間”。“時間”不再是機械客觀的,跟隨着鐘錶標準的刻度一板一眼的流逝,而是由人的主觀體驗來度量的。這正如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畫作中融化的時鐘所暗示的,正是在人的主觀感知中,當人與人之間築建對彼此的愛意時,時間的線性才被瓦解,變得可以“迴轉,中斷,又再次續接”。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相比新海誠的前作,《你的名字》終於不止於簡單講述少男少女的孤獨和情愛,而是在描摹細膩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進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學命題:尤其是對現代人生活的“空間”與“時間”的重新解讀。

《你的名字》觀後感4

想帶着喜歡的人去看,想邂逅一切不顧一切的風月,我不記得你的名字,但我還記得喜歡你。 ------------題記

新海誠的新作《你的名字》,我看了三遍,看完後也讀了一些影評和資料。我從來沒有這麼認真的對待過一部日本動漫電影,也從沒有被一部動漫電影感染得深入內心;印象中,日本愛情動漫情節都脫離不了俗套,不是青梅竹馬,就是浪漫偶遇。《你的名字》就像一羣身着校服的女孩當中卻有一位模特裝,這般讓人驚奇和歡喜;男女交換身體的設定吸足了觀衆們的眼球,相隔了時間和空間的愛戀卻最後能走在一起也滿足了觀衆的心願。從《追逐繁星的孩子》、《秒速五釐米》一路走來的新海誠讓過了自己,也讓過了觀衆。《你的名字》畫質太美,感情太細,容易不經意間讓人淚流滿面;所以,適合一個人靜靜的看,有紙巾作陪,氾濫的情緒再無需隱藏。在《你的名字》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青春。

一、年少的夢想

宮水三葉是一個生活在偏遠鄉村的女孩,每天過着單調乏味的生活。她有一位總愛讓自己在同學們面前責怪自己的嚴厲父親,愛吵嘴的兩位死黨,還有可愛的妹妹和繼承宮水神社的奶奶。她抱怨小鎮太偏僻,又小又擠,電車兩小時纔有一趟,便利店9點就關門,既沒有書店也沒有牙醫,小酒館卻有兩家,沒有地方招人,沒有人願意嫁過來,日照時間又短,咖啡店是路邊的一個自動售貨機。她厭倦年復一年的.口嚼酒祭典儀式,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夢想着延續前一天的“夢”——到東京去成爲一個帥哥。但冥冥之中,三葉似乎明白自己無法離開小鎮,因爲祖傳的神社,她被自然賦予神聖的使命。所以彗星降臨小鎮,給小鎮帶來了災難,對她何嘗不是一種重生,雖然重生的現實不比夢想那般美好,但是使命和夢想都完成了。我們在同情她的同時,卻也爲她高興。可惜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生命中都沒有一次彗星降臨般的變數,最後只能聽憑命運的驅使,最後漸漸淡忘了年少的夢想。

二、無疾而終的單相思

可以看出,瀧曾經暗戀的奧寺前輩是非常喜歡瀧的。這種喜歡也許源於靈魂交換後的瀧(三葉)的貼心和可愛,同樣也因爲瀧尋找三葉時的努力和執着。所以奧寺會說“喜歡最近的瀧,雖然他以前也是一個好人但最近更好了,總感覺他很努力很可愛,他說的話雖然很奇怪,但是他一定是與某人相遇了改變了他”。“你以前是不是有點喜歡我呢?不過現在你是不是有另外喜歡的人了?”奧寺在與瀧約會時察覺到了瀧的心不在焉而向瀧問的話;這句話,是我迄今聽到最無力悲慘的表白,我同樣感受到了她離開後心那般莫名的絞痛。奧寺前輩是一個非常年輕漂亮的女孩,一直是身邊男孩暗戀的對象,就是這樣的女孩喜歡上了小自己的瀧。她甘願爲他戒了煙,陪在他身邊,相信他說的胡話,最後不得不離開他嫁給了別人還要假裝高興的祝願他在未來獲得幸福;奧寺這樣的女子柔軟得讓人心疼。

而敕使同樣是那個讓觀衆心疼的男孩。他對三葉的愛已經不能再明顯了。雖然早耶香同樣和敕使如影隨形,但在敕使的心裏早耶香是好友,而三葉纔是那個喜歡的人啊。所以當三葉說他和早耶香很般配,他會急着否定;所以當三葉提出彗星會毀滅村莊,要想辦法拯救大家時,敕使沒有一點懷疑,三葉的每一句話他都無條件相信,特別是靈魂互換後的三葉(瀧)對自己如同哥們兒般相處時,敕使更是充滿了幹勁,那句“我只能陪你到這兒了”無奈又讓人感動,雖然我不是那個你愛的人,但我卻願意默默的支持着你的一切,敕使對三葉的單相思有點虐,卻又有點甜。

喜歡的瀧的還有司,他的說三葉靈魂的瀧更可愛會臉紅,他會陪着瀧去找不知道名字不知道地點的人,他會在奧寺說喜歡瀧的時候一驚。遺憾的是電影描述他的情節太少,所以這也只是我個人的猜測,畢竟他的單相思不是主流的情感。

奧寺嫁給了別人,敕使與早耶香訂了婚,司找到了工作,每一個單相思的人都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單相思不可怕,可怕就是一個人一直沉迷在其中。青春中何處不是無疾而終的單相思,成長會讓單相思這種回憶漸漸隨風而去。

三、奮不顧身的愛戀

不同於新海誠成名作《秒速五釐米》中的遠野貴樹、篠原明裏、澄田花苗,三葉和瀧最後獲得了完美的結局,但這結局來得太不容易。以至於有些人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最後見到他們在階梯相遇時才終於鬆了一口氣。三葉和瀧靈魂的交換,鬧出了許多笑話。瀧和三葉面對雙方的身體,表現出不同的舉動。瀧愛摸三葉身體的胸,三葉對瀧的身體充滿好奇又害羞。瀧在三葉的身體裏,不愛打扮,坐姿隨意,愛好籃球和畫畫,獲得了男生和女生的表白。三葉在瀧的身體裏看到了東京的繁華,在嚮往已久的咖啡店裏面吃鬆餅,到餐館裏打零工,幫助瀧獲得了奧寺前輩的約會。

一切似乎都是這麼美好,但美好都相對短暫。三葉按捺不下自己的好奇心,不遠萬里的來到東京尋找瀧,辛苦奔波後終於找到他,卻發現瀧已經不認識自己。傷心之下,三葉減掉了自己的頭髮(女孩失戀會減掉自己的頭髮和男孩失戀會蓄起鬍鬚是同樣道理吧)。當天晚上,她與好友三人在去往觀看秋月祭的途中恰巧彗星隕落在她們小鎮上,隨即她便斷了與瀧的一切聯繫。

未知所以的瀧,在奧寺和司的陪同下,踏上了尋找三葉的路途,但由於只有一張風景畫爲線索,所以尋找過程艱難。三人在在吃高山拉麪過程中,風景畫被面館老闆娘認出畫上的村莊就是在附近的三年前就消失的糸守鎮。親眼目睹了一片廢墟的糸守鎮的瀧不相信三葉已經三年前就死亡,但消失的日記和遇難名冊告訴了他事實。他因此沉迷在過往與現實的迷惑中,夢境和現實無法分清。

《你的名字》觀後感5

這波宣傳給力得讓人覺得,哎呦我去,這麼厲害,不看好像損失了500萬人民幣,必須趕緊看一下。

首先來看一下導演。

新海誠,個人風格強烈,影壇稱號“壁紙大師”,作品畫面極其唯美,隨便一幀都可以直接截圖當桌面。每逢出新片,粉絲們的狀態更新都是“謝謝大師又來送壁紙”,“又可以換桌面了”。

新海誠的另一個特點是故事非常、非常簡單。

比如,一對中學男女同學,早戀,分離,全劇終。

比如,男主女主在涼亭裏,躲雨,送鞋,全劇終。

相比之下,新作《你的名字》劇情複雜許多,廣大影迷紛紛熱淚盈眶:新海誠爭氣啊,終於補上了劇情簡單這最後一塊短板啊。

《你的名字》講述一名高中生女主住在鄉下,憧憬着東京大都市生活,男主則是生活在東京的同齡高中生,某天醒來,他們互換身體了。

哇塞,互換身體!是不是有點兒好看?

而且這個技能的觸發還不由他們控制,他們只好盡忠職守地替對方做好角色扮演——喂!你別搞砸我的生活啊!

這種歡喜冤家又冥冥之中的套路只能註定愛上對方。

但當男主決心跑去見女主的時候,發現——嗶嗶,前方高能預警,如果劇透一臉我表示不負任何責任——女主的鄉下在三年前已經被一顆彗星的碎片砸成了廢墟,女主三年前就掛了!

掛了?!男主和觀衆都一臉懵逼。

所以,這段時間身體互換的是三年前的女主,真是造化弄人的時間差啊!

不過,男主憑着強大的愛的能量,找到了女主的口嚼酒,喝一口,就和三年前的女主通靈了,告訴女主小彗星馬上要砸地球,趕緊帶鄉民們離開。

女主迅速行動,到最緊急的'時候女主摔了一跤,短暫昏迷,醒來時她覺得不行了想放棄啊,但想起男主對她的愛,又爬了起來繼續行動,最終救了鄉民和自己。

一個因爲“愛”的力量救了一方水土人民的感人故事。

如果女主沒有想起男主對她的愛,沒有爬起來繼續跑,後果真是不可想象啊(認真臉)。

大家可能都發現了,這裏面有一個因素特別突出——愛。

愛讓男主找到辦法和三年前的女主通靈。

愛讓女主在最緊急的時候有了繼續向前的力量。

最後改寫了小彗星砸地球的歷史,拯救了500個鄉民性命的也是愛。

誒,這個展開好像似曾相識啊?

小時候看的《美少女戰士》,月野兔每次救地球也是靠着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一個記憶深刻的畫面:飄浮在太空中的地球上各個角落出現亮光,象徵着全世界人民的愛的力量,都匯聚到月野兔那兒,本來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月野兔突然開掛實現逆襲,打敗超級大魔王。

這個亮光匯聚到主角那兒的畫面堪稱經典,許多動畫片都出現過,比如《中華小當家》、《奧特曼大戰哥斯拉》、《百變小櫻魔術卡》……

電視機前的我們目瞪口呆,世界觀的大門打開,被愛的偉大力量所折服,心中暖暖的,充滿了愛——只要有愛,我也能打敗超級大魔王拯救世界成爲一個超棒的人。

無論主角原來有多弱雞,只要心中有愛,全世界人民都會無條件幫助你。

無論困難有多大,眼看都要被團滅了,但只要心中有愛,就能戰勝強敵,解決一切困難。

這是小時候動畫片告訴我們的世界觀,愛能作爲所有問題的答案。

但現實是,別說全世界人民,就是樓下門衛大爺也不會無條件給錯過門禁時間的你開門,哪怕你也很有愛,每天都喂流浪貓狗,希望工程捐款一次不落,心中充滿愛的你連大爺也感動不了。

因爲,現實世界講規則,講契約,講能力,甚至講運氣,也不能只講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想打敗超級大魔王,就老老實實地練級。

想別人幫助你,首先要成爲值得幫的人。

現實世界殘酷有趣且複雜,愛不能作爲所有問題的答案。

如果小時候的動畫片,每逢主角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的時候,編劇就讓愛出場,這無可厚非,畢竟,“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模塊思想之一,大家都能秒懂,這樣小朋友比較容易理解劇情,也比較容易理解解決困難的手段。

你和小朋友說,這是運用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可變唯一不變量是引力將黑洞引力的參數代入方程就能得出關於黑洞運動的解,小朋友也聽不懂是不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培養小朋友真善美的正直心靈也是個好事。

但是,當一個作品的觀衆定位是成年人,看了半天,你最後告訴我解決困境的方法還是和小時候的動畫片裏的套路一樣——因爲愛。

那麼,我覺得我的白眼也是可以理解的。

用一個現代愛情故事橋接時空穿越,這隻能說是俗套。俗套安全,也符合流行,但無法給人更多的餘味,也無法給人新的感悟。

宮崎駿的作品多是構建一個邏輯自洽的新世界,人物的動機多樣,解決困境的方式也多樣。就拿大衆最熟悉的《千與千尋》來說,有人喜歡千尋和小白龍的純愛,但那絕對不是全部,因爲也有人深深地理解那個無臉怪,有人跟着千尋在奔向自由,有人覺得千尋通過努力、通過理解這個這個世界,讓自己成爲自己困境的解答……

一個影壇大師宣佈隱退,我們也希望有新大師能接棒創作出讓人靈魂灌頂的作品。

可惜大師難得。

每當故事編得圓不回來,困境大得無法解決,就讓愛出場,這招通俗易懂,萬試萬靈。

但仔細一想,其實愛什麼都沒有解決,只解決了編劇編不下去的困難。

《你的名字》觀後感6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誠執導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主要配音演員由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擔任,人設由參與過《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將賀擔當,作畫導演是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如此強大的製作團隊,奠定了《你的名字》的不平凡。

新海誠真的到了一個高度。片中各種插敘倒敘手法的炫技,真是"亂花漸如迷人眼",卻仍讓人感覺到自然,對人性的理解以及整個故事架構表現得幾近完美,功底深厚。這部片子拋開了畫面,吸引人的是他的故事架構和完美的表述。

女主葉,很不喜歡自己生長的小鎮。"我受夠了這個小鎮,又小又擠,什麼都沒有,小酒館也只有兩家。"、"沒地方招人,也沒有女人要嫁過來。"、"畢業以後,我要去東京。"過了吃奶依戀期,忘了"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的.歡笑,大多數的我們,都曾一遍一遍幻想過逃離。

離開破舊閉塞的小城市,想去北上廣闖蕩,那裏的車水馬龍,喧囂着大城市的繁華;那裏的燈火璀璨,照耀着如夢般的奢靡。就像,女主第一次穿入男主身體,看到自己身處夢想中的東京,高樓大廈,地鐵穿行,還有裝修洋氣的咖啡館她一臉花癡地形容:"東京到處都像過年一樣熱鬧。"可是,當小鎮面臨彗星被撞的危險時,女主比任何人都要心急,懷着"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的雄心壯志,爲了拯救小鎮的人,她跟小夥伴跑去炸發電站,在街上大喊疏散人羣,甚至狂奔到父親面前,極力爭取。爲了這個她"受夠了"的地方,她依然全力以赴。

我們很少會像以前的人,濃烈地感受思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成了很遠古的情緒。

很多人說,這部動畫片是給所有單身狗的精神,新海誠用一場不管不顧的愛情,溫暖城市中每一個仍然願意相信愛的人。對愛情的細膩,暴擊了形單影隻的人。男女主角之間,隔着三年時間的交錯,因爲消除太快的金魚記憶,而不斷糾結於名字的情節,不免想到《千與千尋》。

當年保暖思文藝的男主,變成了穿西裝穿梭面試的待業青年,依然念念不忘地繼續尋找。他和女主的錯過也讓我們更加明白:從現在開始,能接吻就不要說話,能擁抱就不要吵架,能行動就不要發呆。瀧與三葉的這場愛情,擁有最厚重的外殼,彗星撞地球這種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但他們的愛情本身,是很純粹的簡單,不必問"你喜歡我嗎?"不用追究"你到底喜歡我什麼?"戀人間的你追我趕,你試我探,在這裏統統沒有。最純粹的喜歡,就足夠我拼盡全力去追逐,哪怕"上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火,然後走過來,陪你一起。你在人羣中,看到了他的火,你快步走過去,生怕慢一點他就會被淹沒在歲月的塵埃裏,你帶着你的熱情,你的冷漠,你的狂暴,你的溫和,以及對愛情無理由的相信,走得上氣不接下氣,結結巴巴地對TA說:"你的名字是。"

《你的名字》讓當年的"美好"長大,在"現實"裏繼續存活。我們在《你的名字》裏看到了《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未聞花名)《千與千尋》、《穿越時空的少女》、《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甚至是男女主始終無法觸摸到彼此的《螢火之森》。。。。。。當年宮崎駿的觀衆都已經長大,滿臉稚嫩的少年少女們變成了大叔熟女,老練地穿梭在樓宇森林裏。我們都很難再有當時當日看電影到鼻酸的難過,也很難再有爲重逢捏一把汗,憋尿憋到瑟瑟發抖也不願意挪窩兒的緊張。

宮崎駿認爲命運感的愛情,纔是時空旅行的意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愛情比死亡遙遠》,在死亡和愛情面前,靈魂是赤裸的,沒有遮蔽,也沒有裝飾。人與人,到底要跨過多少山海才能夠在一起?在遙遠的時間與空間之外,是否有一個未來註定和你有際遇的人在同樣期待着你?我一直在想象有你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由此,距離成爲了愛上一個人的理由。爲什麼有那麼多的愛情發生在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因爲在他的身上,有你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新鮮氣息。那股氣息,將你深深吸引。

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了而已。

《你的名字》觀後感7

拾起了失傳的東方愛情

當我們習慣了現代愛情語境裏最直接的肉體慾望;當我們習慣了感情被都市生活的繁忙瑣碎功利化處理;當我們習慣了愛情故事被送花,看電影,旅行,吃飯等等模式化的橋段填滿,我們內心極其渴望一種超越俗套的愛情,哪怕她只是一場夢,對很多人來說,能做一場這樣的夢也足夠了。

而《你的名字。》恰逢其時出現在觀衆的眼前,各種走心和圈淚。其實在我們的文化裏,有着太多的東方傳奇愛情,只不過被現代社會裏的功利愛情沖淡了。但當愛情成爲奢侈品時,人們又哭着喊着尋找。

驚夢

有多少人會記得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的《牡丹亭》?有多少還記得那場遊園驚夢?沒有見過面的人真的能相愛嗎?當杜麗娘蜷縮在"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的春閨苦悶時,高中女孩三葉也厭煩於困在這個安靜偏僻的小村子,渴望下輩子變成東京的帥哥。於是,愛情女神眷顧了他們,賦予他們一段夢幻之旅。杜麗娘於春花掩映中,夢到了翩翩公子柳夢梅,而三葉索性變成了東京的高中帥哥瀧。夢是我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慾望挖掘。

杜麗娘日日鎖在深閨,當二八少女的情竇初開時,卻不得不表現的端莊持重,三從四德。就連教書先生都要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解釋成后妃之德這般可笑時,她根本不可能懂得何爲愛情,但她內心卻有一個說不清的本能指引着她。三葉在靜謐小鎮的生活一成不變,2小時一班的電車,晚上9點就關門的便利店,而唯一的"咖啡店"是一個路邊的自動售貨機。但她也有着一種改變現有機械生活的本能衝動。此時,一場奇怪的夢助力她們突破現實,直達慾望本體。

杜麗娘在夢裏被柳夢梅抱到牡丹亭做了羞羞的事情。三葉與東京帥哥瀧交換了靈魂,走在了東京的繁華忙碌的生活中。而這不可思議的一切都在夢中完成,當內心的慾望以另一種方式得到滿足時,現實中是一個更加孤零零的存在。當我們被互換身體的一幕幕畫面逗得大笑不已時,一個更加嚴肅的命題出現,有穿越生死的愛戀嗎?愛情禁得住生死的考驗嗎?

生死

《牡丹亭》題記裏有這樣一段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然而杜麗娘自遊園驚夢以後,思春成疾,竟香消玉殞了。三葉死的更意外,在一場流星雨中結束了生命。似乎愛情結束了。但導演新海誠和湯顯祖都在倔強的說不,故事還沒有完,他們賦予柳夢梅和瀧另一重身份,即挽救自己愛人的天使。而杜麗娘和三葉也有自己的使命,她們要突破生死,和愛人重逢。

其實他們所追求的是愛情的生命力和保質期,爲了愛情不惜對抗閻羅,上天入地,翻山越嶺,無視法律規則,突破生死界限。這可能是這個物質孵化愛情的.時代,人們難以企及的犧牲。杜麗娘爲了與柳夢梅再相逢,於閻羅殿據理抗爭,終於魂歸故里。三葉爲了拯救自己和村子,帶着發小炸燬供電站,盜取廣播頻段,極力勸說父親,幫助整個村子避難。

聽到杜麗娘夢中召喚,柳夢梅便掘墓開棺,找到復活的愛人,甚至日後因此而入獄。得知三葉死亡的瀧從東京翻山越嶺,來到被摧毀的村子,終於再度穿越,救活了三葉。證明愛情的方法有很多,可誰能抵擋穿越生死式的唯美和蕩氣迴腸。

名字

爲什麼我們愛的如此深沉,卻記不住對方的名字?

三葉和瀧時時不忘提醒,卻依然走不出忘掉對方名字的現實。愛到最後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喜是悲?而杜麗娘和柳夢梅則要浪漫一點,夢中只留下一首詩:"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但我們依舊會因爲不確定的愛情而欣喜,畢竟愛情如果可以用搜索引擎精確尋人,那所有的小鹿亂撞,臉紅心跳,都會因爲已知而煙消雲散。因爲即便忘記了名字,卻依舊記得彼此熟悉的感覺。誰能否認那種尋找的過程,極美妙。誰又能否認喜歡你的那顆真心,比記住你叫什麼,更重要。

命運

東西方的愛神有着巨大的差別,丘比特對準男女射出的愛情之箭強調隨機和偶然,而月下老人的紅線是前生姻緣註定,強調緣分的堅韌,羈絆和生生不息。杜麗娘臨終前讓侍女春香把她的花香藏在太湖石下,纔有了三年後柳夢梅尋得畫像,與杜麗娘重逢。而三葉更向前一步,親自去東京尋找瀧,把扎頭髮的紅繩,交到尚未對她有記憶的瀧手中。或許這是東方人看待生活的一種方式,一種源自農耕文明的生生世世的命運認同。命運的堅韌,正如春去秋來周而復始;而命運的劫數,正如永遠無法預知的天災。所以我們又對命運,這個強大的力量會如此尊重。

在片尾男女主角相遇中,男主角說:我好像在哪裏見過你?還記得嗎?《紅樓夢》裏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怎麼說的?"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而王家衛那句經典臺詞"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更是如此:

"我並不是遇見你,而只是對於早該有的相遇的重複。我並不是愛上你,而只是回憶起了我對你的愛。我們爲什麼相愛?因爲我們命中註定要相愛。我必須在遇見你之前已經遇見過你,在愛上你前已經愛上過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愛得理直氣壯、愛得心裏踏實。就好像我遠遠看見一個靶子豎在那裏,我所要做的只是射出那支箭。。。。。。"

但我們要知道,現實中的愛情與浪漫主義式的愛情往往都相反。忘記前世姻緣註定,奮不顧身抓住眼前真實的存在。

《你的名字》觀後感8

《你的名字》,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是,誠哥還是那個誠哥。與現實界限模糊的都市街景,光影重疊變幻和絢麗的雲舒雲卷等標誌性元素在本片依然得到最多的展現,無限貼合着人物內心的舒緩曠遠。與之前從現實出發表現愛情衝突不同的是,此次故事的支架建立在時間上,通過對多重時空的交錯性刻畫,並輔之以日本傳統文化的敘述性描寫,講述了一個龐大而又細膩的跨時空愛情故事。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及其幽默詼諧的方式展現了互換身體的荒誕感。對東京無限憧憬卻無奈被困於鄉下的少女三葉,在東京生活卻兢兢戰戰的叛逆少年立花瀧,他們在流星降臨前莫名的互換了身體,經歷着一日自己一日他人的奇妙生活,與彼此約定的諾言未得到對方遵守,由此引發着靈魂與肉體的不協調而帶來的尷尬與衝突。

三葉的靈魂寄生於瀧的身體,少女天生的手腳靈巧讓奧斯前輩對瀧刮目相看,也逐漸拉近着二人的關係,並促成瀧與奧斯前輩的第一次約會。而瀧在深山裏私自濫用着作爲寄主的三葉身體爲其打抱不平,看似衝動易怒的少年之心卻在祭祀神明時發生了感動。

前半部分的敘述視角主要圍繞三葉展開,在日復一日單調卻刺激的互換人生裏,用少女此時天生細膩敏感的神經暗示着兩人感情的緩慢升溫。前往東京前,三葉對着鏡子不明所以的淚流滿面說穿了一切。當她攜帶着三葉的肉身初涉東京,實現二人第一次相見時,面對瀧的陌路,她沮喪萬分,同時,二人由紅絲帶牽引的結界也正式形成。

此時誠哥的.一盤大棋初現端倪。觀衆此時明白,二人原本處於不同的時間維度中,而這樣的時間卻又不是純粹的過去與現在的關係:瀧的時間是正常向前併線性延伸的,而三葉的時間卻是散亂無章的,是基於“現在”的基礎之上才成立的。所以,我們才能在後面看到瀧以現實者的身份進入時間隧道並篡改歷史。

電影始終貫穿了“結”的主題,瀧的手鍊、三葉的髮帶都是結繩編織而來。正如片中所說,“結”是神的作品,形式上一頭牽一頭也象徵了結繩所連接着的倆人的羈絆。

而 “結” 又是時間流動的體現,“ 聚集、成型、扭曲、纏繞,有時還原、斷裂,再次連接”,奶奶作爲唯一一個看穿真相的人, 此番話又像是在暗中藉機表達倆人慾說還休的心境與想見難見的痛楚。

當互換身體的體驗結束,瀧帶着腦海中的深山之景踏上尋找的旅途之時,主觀視角自然地切換到他身上。前半部分的稀鬆幽默被削減大半,取而代之的是誠哥式尋找與失去的落差感,引用一位網友的用詞—— “深海孤獨症”,太貼切!

無法接受小鎮三年前已經被流星摧毀的現實,瀧孤身來到另一個世界入口。喝下口嚼酒的他頓時陷入時間的輪迴旋渦中,此時動畫的線條之美得到了極致的表現,以結繩連接起來的預言與真實,化作流星墜入人間,又變爲母親與孩子間的臍帶,串聯起三葉的一生……而結繩另一頭始終牽連着的瀧,以旁觀者的身份目睹了這段歷史的短暫複述。

此時上文所講的碎片化時間在這裏得到了印證。 瀧再次進入三葉的肉身,試圖以一己之力拯救小鎮,而這與“之前發生過的歷史”發生了矛盾。

在“上一個歷史”中,三葉身穿和服在山坡賞流星時遭遇死亡,而在“此時此刻的歷史”中,她卻聯合好友試圖製造騷亂忤逆大衆。

兩人在山頂的相見應該是片中最浪漫化的片段, 而這也在前文老師所講的“他是誰是黃昏的語源,此時能看到非人之物”中早已得到了鋪墊。

而對結局的處理新海誠這次顯然是溫柔了許多。不同於《秒速五釐米》中的擦肩而過,二人再一次相見於軌道上錯過的電車,隨後拼盡全力的製造相遇,而在階梯前卻又害羞矜持得不知所措的場景,有滿滿的現實的代入感,觀衆在替他們着急的同時也會不自覺熱淚盈眶。誠哥在採訪時也說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並藉此寄語所有孤獨的靈魂都能找到真愛。

此次誠哥在《你的名字》 中的一盤大棋其實在此前的作品中早已初現端倪。 主人公總是通過電話進行初步聯繫,隨即是長途跋涉的相見。《秒速五釐米》有言,“櫻花下落的速度大概是秒速五釐米”,一分一秒的流逝下能改變的東西太多,少男少女見面被呼嘯的電車阻隔, 而年少時的悸動也隨之慢慢化爲咫尺天涯的無奈。

而在《你的名字》之中,流星的墜落似乎是在踐行着櫻花秒速五釐米的約定,毀滅也有美學主義既視感。三葉和瀧之間的聯繫則比《秒速五釐米》中的二人更爲緊密,熟悉彼此身體的親切感,以君之名向前努力像是抓住救命稻草的動力,就算跌倒也不想忘記的初心,還是敵不過時間的一眼萬年。所幸紅絲帶的心靈感應有着臍帶般某種原生化的力量,讓短暫相遇的二人得以善終。

《你的名字》觀後感9

我好想逃離這片土地,進入那道光芒之中,爲此我拼命的奔跑,就在追逐光芒的盡頭,我遇見了你。

如果說《你的名字》是講述一個關於緣分的故事,那麼《天氣之子》則可以看做導演新海誠對自己初戀的一次盛裝緬懷。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少男少女一見如故、怦然心動,只不過,和《你的名字》相比,新海誠這次給了兩位主角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可以在銀幕前轟轟烈烈的痛快愛一回。

少年帆高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家庭和成長環境,獨自一人來到東京這個大城市闖蕩。然而,東京遠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經歷了沒錢、無家可歸的困境後,帆高終於被須賀收留,在他的事務所幹點零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帆高遇見了同樣生活艱難的少女陽菜,從此,二人的人生軌跡開始改寫。和帆高的平凡不同,陽菜是上天選擇的晴女。她有一個特殊能力,只要祈禱,局部區域就可以短時間變成晴天。

於是,她逐漸成爲許多人心中的女神,而陽菜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享受着這種快樂。自從母親離她而去後,獨自帶着弟弟謀生的她,已經很久沒有體會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

如果說帆高給了他第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那麼晴女的身份則讓她徹底明白了自己活着的意義。

電影把背景放在大雨連綿幾個月的東京,讓這個夏天少了正常的炎熱,卻多了幾分雨後的焦慮。

日本是一個島國,長期以來當地居民都有一種恐慌心理,認爲自己腳下的土地隨時會沉沒或被大海吞噬,這種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們時時刻刻都緊繃着神經,以至於對任何環境異常都變得特別敏感。

在東京極端的天氣下,人們生活變得十分壓抑,連想見一下久違的.藍天,竟也變成無法實現的奢望。陽菜的出現,是命運的選擇,卻也是悲劇的開始。

因爲,在帶給別人幸福的同時,陽菜卻一直默默承受祈禱後的反噬,身體開始漸漸變得透明,雖然她不想承認,但夏美的提醒讓她明白,自己的使命和結局會是什麼。

分別前的那個夜晚,兩顆年輕的心緊緊依偎在一起,他們想抓住命運,卻發現伸出去的雙手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八月份的東京竟然下起鵝毛大雪,像是在憐惜他們的經歷,又像讓這場告別披上聖潔的外衣。

在《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終於慢慢學會用畫面和衝突來講述故事,《天氣之子》中的情節轉換更加流暢和自然,不再只是簡單的依靠旁白和臺詞推動。

雖然劇情依舊是他作品中薄弱的環節,但情感的表達和氛圍的烘托很好彌補了這些缺陷。電影的本質依然還是少男少女那種純純的悸動,只不過這次增加更多超自然的元素,讓影片增添一種宗教的肅穆和獨特的儀式感。影片最成功的地方無疑是人物的塑造。在外人眼中,帆高不過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缺少閱歷的年輕人。他叛逆、衝動,做事有些偏激。然而,當摯愛離自己遠去的時候,他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執着卻讓每個成年人都汗顏。也許,人只有經歷過不同的歡樂和痛苦,纔會有失去時的不捨和眷念。

帆高說:你們這些大人什麼都不懂,其實,我只是想再見她一面。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理由,讓他義無反顧衝破警察的圍堵。

那個奔跑的帆高,是如此的決絕和勇敢,爲了找尋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他無懼任何挑戰和磨難。“就算天氣再也不會放晴又有什麼關係,我只希望你一直在我身邊”。

陽菜的犧牲,是她個人的選擇,這個淳樸少女,將所有的美好都留給別人,卻把本不應該承擔的責任扛在自己瘦弱的肩膀,連帆高對自己的愛,她都不敢輕易去接受。

只是,那漫天的煙花下,在孩子臉上綻放笑容時,是否還有人記得,曾經有一個女孩,爲了幫助他們實現這些願望,最終選擇犧牲了自己。

影片的畫面溫暖而純淨,就算是雨天,空氣中都彷彿充滿着淡淡的清新氣息。人羣中透明的雨傘、陽光穿過綠葉的點點斑駁、染滿整片天空的煙花……這些新海誠標誌性的符號,配合唯美動聽的音樂和傷感的故事情節,讓觀衆彷彿置身在一次豪華的古典音樂演奏會中,不捨得大聲喧譁去破壞靜謐的氣氛。

電影中處處透着對《天空之城》的借鑑和模仿,少男少女手牽着手從天空緩緩飄落,懸浮在空中大片的雲朵,以及白雲頂層綠油油的草地。這些熟悉的場景和畫面再次出現時,是新海誠對宮崎駿的一種致敬和膜拜。然而,作爲觀衆,我們卻寧願相信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影片最後,東京依然還是沒有逃脫被淹沒的命運。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尾,反而是一次全新的開始。因爲東京被淹只是回到它兩百年前的狀態,就像孩子又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我們總以爲當時的選擇改變了世界,其實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大自然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法則,這個世界也不會因爲一兩個人就違背它向前發展的軌跡。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請靜下心來,爲身邊最愛的人祈禱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10

《你的名字》票房累積達到194.9億日元,超越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排在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196億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以及神一般的《千與千尋》(308億)。

如果票房不能證明電影好看,那麼《你的名字》同名小說拿下了年度文庫銷量榜冠軍,售出119.7萬冊,也足以證明這個故事有多受歡迎。

高中生戀愛的故事,不僅讓二次元少男少女迷之感動,更讓無數中年大叔爲之淚流滿面。

新海誠終於從“二次元”火到了麻雞世界。

一位迷妹在導演見面會上問:“導演,你高中的時候談過什麼樣的戀愛,才能拍出這樣的作品啊?”導演愣了一下,回答說:“正是因爲我高中的時候沒談過戀愛,所以才能構思出這樣的電影啊。”

新海誠大叔,年芳43,動畫界奇才,以唯美的畫風享譽世界。畫面有多美?人人都說,隨便截個圖就可以當桌面。

新海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關於學生戀情的。爲什麼他對高中女生如此癡迷呢?是因爲高中時期留下的遺憾,亦或者乾脆就是一種癡漢行爲?不得而知。

但或許我們能從大叔們的共鳴中找到答案。據說不少直男在電影院裏哭得死去活來,於是便有了這樣一則社會新聞:日本調布市的一位女高中生被一個穿棒球服的陌生男子搭訕,對着女生說了一句,我好像認識你。隨後對方報警。

你根本想象不到,高中沒談過戀愛的`大叔心底有多單純啊,如同新海誠,還有那位看完電影就找姑娘搭訕的癡漢一樣。

可以想象,新海誠在高中時期也像大多數人一樣平凡着,孤獨着,暗自喜歡某個姑娘,卻抵不過心底裏的自卑,於是一切只能靠想象,那個姑娘是不是也喜歡着我啊?

遺憾的是,來不及多看一眼,就在茫茫人海中暈開不見。全都是遺憾,終生遺憾,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無數次擦肩而過,也沒辦法再說一句,我喜歡你。

你瞧,新海誠的故事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從《秒速五釐米》到《你的名字》,情緒和套路都差不多。最初最單純的感情總是讓人在慢慢長大之後回味到一絲酸楚。

電影的結尾處,男女主角終於在街頭偶遇,雖然記不得彼此的名字,但那張有故事的臉卻印在心裏,一句“你的名字”?讓所有孤獨着、尋覓着的靈魂得到了溫暖的慰藉。何時能在千萬人中找到你,是多少單身大叔魂牽夢繞的心結。

新海誠的幾部長片,有一點一直被人詬病——故事講的零散瑣碎,唯美的畫面背後其實是一片無盡的空虛。

其實,新海誠真的不會講故事嗎?也不是,他的電影就是情緒多過於敘事。情緒這種東西是一把雙刃劍,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誠的電影,無論是美輪美奐的畫面,還是好聽到要死的BGM,全都是爲了把觀衆帶到某種特定的情緒當中去,情緒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就像是你的初戀,回味一下,是心酸還是甜蜜,是會心一笑還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緒。瑣碎的細節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覺似乎還近在咫尺。

新海誠的作品就是爲了讓你重新回味某種情緒,回憶、孤獨、遺憾、落寞、依依不捨。打動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種情緒。

只不過,情緒電影特別容易失控,太過於沉浸就顯得自憐自哀、矯情做作,一旦情緒傳遞失敗,整部作品就會不知所云。《言葉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證,一味的烘托情緒,但卻忽略了觀衆對於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於顯得有那麼一絲乏味和無趣。

觀衆們不想一味體會情緒啊,遺憾和悲傷成不了多久就會乏味啊,他們喜歡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歡跌宕起伏的懸念,喜歡最後一分鐘營救,喜歡大團圓結局,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實也在一直不斷地烘托無法相見的急迫情緒,和《秒速五釐米》如出一轍,就連結尾處在大街上尋尋覓覓的戲碼都一樣。但爲什麼這次的電影更加打動人心,以至於癡漢大叔信以爲真呢?

因爲《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緒,它在故事層面上,更貼近了人民羣衆,而不是一味的情緒導向。新海誠把情緒和敘事做到了完美融合。雖然有點俗套,但講故事這碼子事兒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於砸了老祖宗的招牌,與觀衆爲敵。

《你的名字》相比較新海誠以前的作品來說,複雜的有點兒燒腦。平行世界、時空穿越、人與人的情感連接、男女身體互換的橋段、尤其是身體互換之後的情節,爲故事增加了許多歡樂逗趣的氛圍。

依然是高中生的戀愛,但又不僅限於此。人與人之間的關聯纔是這個世界運行着的唯一動力,一旦人與人失聯,那麼整個世界都將毀於一旦。連接是人生、是時間,更是存在的意義。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必然。

也許我會忘記你的名字,沒關係,我一定會找到你,親口告訴你我的名字。

用愛意拯救世界,成爲了電影宏大的主題,在這一主題的基礎上,依然是高中生懵懂的情感。遺憾和酸楚到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團圓結局,觀衆一旦被帶入到那個情境當中去,不哭死你纔怪。

有人說正是因爲沒有辦法超越吉卜力,所以新海誠乾脆下決心去做一部中學生、高中生甚至笨蛋都能看懂的電影。現在好了,他成功了,笨蛋們不僅看哭了,還學着電影裏的人到街上找人搭訕,《你的名字》就是這樣一部給笨蛋們看的電影。

《你的名字》觀後感11

20xx年的某個夏日,男主角瀧在電車上遇到了陌生的女生向自己搭話,瀧對她的言行表示不解。臨下車之際,女生急匆匆地將自己的頭繩解下遞給他。並衝他喊出自己的名字,他沒有聽到……不過自那以後,瀧便常將頭繩系在手腕上。

那女生便是女主角:宮水三葉。

影片開始於男女主角的起牀,更衣,洗漱,的畫面,配上他們的內心言語。

男主角瀧是生活在東京的高中生,在餐廳做服務生打工,曾暗戀餐廳裏的前輩,擅長繪畫。

女主角三葉生活在名爲“糸(mi四聲)守”的小鎮,和祖母妹妹生活在一起,她們和身爲鎮長的父親不和。

三葉家世代主持着名爲“宮水”的神社,三葉常進行編頭繩,做口嚼酒供神等的活動。三葉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煩躁並常和朋友抱怨,說自己想去東京生活。

不知從何時開始,三葉會和遠在東京的瀧進行爲期一天的身體交換。兩人用對方的身體表現出極端的違和。慢慢地兩人適應了彼此的生活。並將對方活出一番滋味:瀧將三葉活成了豪放的女漢子,三葉則將瀧活成了會縫衣把妹的奶油小生。

兩人將彼此的日子過得很快活,不知不覺間感情也在積澱着。

三葉幫瀧把在餐廳工作的前輩約了出來,瀧經歷了一場尷尬的約會後意識到自己對前輩並沒有愛戀的感情——也許是因爲他喜歡上了三葉。

回去後,瀧看到三葉留下”當晚有彗星“的消息,而當晚並無彗星,瀧感覺很莫名其妙。

而在糸守,新聞長期報道的彗星終於墜落了,剪短了頭髮的三葉望着壯觀的景象,從眼神透露出了驚恐。

“彗星墜落之後”,兩人再也無法交換身體了。瀧迫切地想和三葉聯繫,便帶上前輩和朋友在不知道詳細地址的情況下去飛驒(tuo二聲)找三葉。

費勁千辛萬苦,在糸守人的指引下,瀧來到糸守的舊址。卻驚恐的發現所向往的地方成了災難禁區。

通過查閱資料,瀧瞭解到3年前夏日的發生在糸守的由彗星墜落引發的災難。三葉一家便死在這場災難中。

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瀧不相信這是夢。

瀧想起了過去的經歷。

從前的某天,切換到三葉身體的瀧和祖母妹妹去拜神,祖母給妹妹和瀧講了關於“結靈”的傳說,結靈連接人與人,也連接着時間。她們今日便是去進行連接神與人的儀式。三人將口嚼酒作爲供物放在岩石下的祭壇裏。象徵着將自己的“半身”留在此處。

(這段有點難懂,你可以理解爲瀧在玩不能及時存檔的RPG遊戲,口嚼酒就是即時存檔的道具,瀧在進行到祭拜土地神劇情的時候存了檔)

瀧意識到,和自己交換身體的是3年前的三葉,他決定通過那神祕的儀式來穿越時空,拯救三葉。

(20xx年,彗星墜落的前一天,三葉坐電車到東京,見到了當時的瀧,發生了開頭的一幕。當時的瀧自然不認識她。誤會了一切的三葉以爲之前的一切都是夢,回去後便剪去長髮,以示對舊情的斷絕。)

瀧認爲通過找回的半身,便冒着雨來到以前祭拜神的地方。爬到岩石低下,喝下了三葉的口嚼酒(讀檔),通過結繩(頭繩)得到了結靈(土地的神)的力量,瀧得以穿越時空,他見證了三葉原本的自出生到死亡前一天的命運。並以她的身體來到了三年前,災難發生的當日。

瀧把情況告訴三葉的朋友敕(chi四聲)使和早耶香,並和他們制定好疏散人們的“作戰計劃”。但當他去尋求三葉父親的幫助時,卻被父親視作神經病。

瀧決定去把本來的三葉(災難發生前的三葉,切換到了瀧的'身體)找回來,讓她去向父親求援,終於兩人在高崖上碰面了。

瀧告訴了三葉即將發生的災難。並拜託她去向父親求助。

同時,激動的少年少女按耐不住心中的情感,進行互相的告白,兩人相約用筆在彼此手心寫下自己的名字,永遠銘記。瀧剛給三葉寫完名字,兩人的時空便已分離。瀧回到了20xx年,以自己的身體。

因爲時間線的複合,瀧和三葉忘記了彼此,在山崖上,彼此剛告白完。瀧便忘記了三葉的名字,隨後三葉也忘記了瀧的名字。因爲瀧在她手心寫下的並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我愛你”。

但三葉還記得那場災難,她向鎮長父親求助,終於父親做出了行動。協助鎮上的人們進行了避難,大家終於躲過這場災難。

失去了關於三葉記憶的瀧回到了20xx年後,草草地結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旅行。回到東京。

然後便是很多年後。瀧和三葉忘記了彼此,卻仍在心中保留着“追尋某個人”的衝動。

5年後,在20xx年的東京。已成人的瀧每日在爲求職而辛苦地奔波。他似乎忘卻了關於的一切,只是對8年前的那場彗星事件抱有興趣,並時常抱有“在尋找某人”的直覺。

某日晚,他在餐廳就餐時遇到了即將結婚的敕使和早耶香,兩人秀恩愛的場面引起瀧的注意。

某個雪夜,瀧在天橋上與疑似三葉的女子擦肩而過。

天終不負有情人,故事的最後,乘坐電車的瀧無意間對面車廂內的三葉碰面了,隨即喚起了彼此內心的感覺,命運督促着兩人下了車,焦急地在街道上跑着,追尋着彼此的氣息。

兩人重逢在臺階上下,異口同聲地問對方:

“你的名字是?”

彼此相愛的兩人,縱使相離天涯,縱使感情經受時間的消磨,待到重逢時也必會將彼此的手緊緊相握。

願你也有一份這樣的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