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你的名字觀後感優秀篇

你的名字觀後感優秀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導語:兩個人、兩個時間、兩個空間,“三者”之間距離時近時遠交錯而成的“結”,是《你的名字。》相比新海誠過去影片強調平行線風格的最大不同,也是他終於學會了如何用電影講一個好故事敲下的定錘之音。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動漫《你的名字》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你的名字觀後感優秀篇

  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1】

昨天已經幸運的在首映禮上看了《你的名字。》一遍,說點感想吧。接觸新海誠的作品不算早,13年的夏天看了他當時最負盛名的《秒速五釐米》,男女主人公穿越千里雪夜的一吻和片末經典的火車交錯而過,回頭伊人成空的情節與畫面定然每個看過的人都記憶猶新。

同時秒五的音樂和畫面都是恰到好處的動人,山崎將義那首onemoretime,onemorechance至今仍縈繞耳際,飛舞的櫻花,藉着兩隻孤飛之鳥展現的整個城市的夜景和夏日海濱的淡淡色彩也都歷歷在目。這部作品不能說很震撼我,除卻畫面音樂,那傷感綿長的劇情確實不去用心體味是很難理解的。不過13年初夏的秒五卻無比地貼合我彼時的心境,讓我覺得自己就是新海誠口中那些“需要他作品的人”,但拋開感性層面作爲混跡二次元多年的一個觀衆來說卻隱隱覺得這樣的片子和很多同樣青春題材的動畫(未聞花名、龍與虎以及後來的四月君噓等等以及日本國內同檔期的聲之形)在哪裏很不一樣,卻又說不上來究竟哪裏不一樣。

那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新海誠和他的作品,照着秒五-言葉之庭-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追逐繁星的孩子-她與她的貓(97版)-crossroad-某人的目光-大成建設的四支廣告補完了當時在大陸能看到的新海誠所有作品。那時候應該已經是14年的冬末了,其實我個人印象每一部有每一部的特色,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畫面漂亮而劇情單薄。追星的劇情其實是很豐富實在的,只不過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有點學宮崎駿的奇幻,那之後13年他迴歸製作70分鐘的個人動畫《言葉之庭》,其實那裏面對萬葉集不溫不火的運用,情感依次展開到最後涌泉式爆發是很流暢的,或許用商業作品的標準來衡量言葉之庭,言葉之庭並不成功,因爲他還是沒能以唯美的畫面和師生戀的話題吸引到絕大多數觀衆羣體,但不得不說言葉之庭很“新海誠”。

如果非要給新海誠也來排個三部曲我認可的新海誠三部曲應當是星之聲-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不論畫面風格主題都是一脈相承遙相呼應的。並且都沒有采用製作委員會制度,誠哥能自己把控的地方肯定也更多,無奈這樣的製作模式在商業上始終沒有成功,其知名度始終沒有提高,在國內恐怕也只是一些忠實粉絲在一如既往地關注與支持他。這個三部曲其實都是在講成長帶給主人公的一些不適應和孤獨感,或者至少都有講到。

  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2】

《你的名字》在日本上映後,不僅是好評如潮的程度,各類觀後感的可閱讀型也是強到令人髮指,“全場哭成一片”只是一個普遍而保守的描述,什麼幾條漢子嚎啕大哭、字幕滾完都無法行走;男女情侶看完都去領證了,倆男的看完了都十指相扣要親上了……

實際上呢,不黑不吹,《你的名字。》是部好片,值得一看,值得不去看盜版熬到DVD/BD出來甚至國內引進正版上映,但絕不至於厲害到上面描述的那種級別。我看的那場亦是滿員但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哭得很慘烈,我想這不應該是千葉縣民比東京都民或者神奈川縣民冷血無情,左右兩側都是情侶也沒見他們要去領證,但連聲說着“太好了,真是太好看了”離場,恐怕是一個更值得參考的評價。

請注意,第一個“太好了”指的是劇情,第二個指的是整片觀感。

新海誠出道表現驚豔並且發展相當順利,很快就成了後宮崎駿時代的代表導演。但作爲一個電影導演,在《你的名字。》上映之前,毫不客氣的說他是名過其實的代表之一。新海誠賴以成名的絕技有二,一是細膩的情感表達,二是畫照片。尤其是這畫照片的技法簡直引領了一股動畫製作的流行風潮,有那麼一陣子連中國的年輕人去動畫公司應聘,問有什麼特長,極高概率會回答“畫得像新海誠”。

“畫照片”造就了新海誠《星之聲》之後作品的在畫面美感上的超凡競爭力,尤其是《秒速5釐米》《言葉之庭》兩部現實題材作品,將攝影師視角的畫面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攝影講究的是通過構圖和光影的運用,表現出肉眼看不到的'畫面之美。這意味着視覺衝擊力極強,但新海誠太過於依賴這個特長,靠驚豔的畫面吸引了一大批粉絲,也在市場上給自己豎起了招牌,可是對於電影鏡頭語言的運用卻相當有限。所以我們看到了新海誠在他過去的作品裏,炫耀一般的大量使用定幀和短鏡頭來表現畫面美感,但卻缺乏用鏡頭順暢且巧妙的講故事的投入。

所以,新海誠過去被很多人譽爲一流的MV導演、遊戲片頭動畫導演、CM導演,但凡內容長度超過20分鐘,弱點便暴露無遺,片子只剩下每一秒暫停都是壁紙的漂亮畫面,節奏乏味而沉悶,劇情演繹得更是一塌糊塗。而說到劇情,他賴以成名的細膩情感表達,同樣有着很明顯的侷限性——女孩子對新海誠的評價普遍低於男孩子,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擅長表現青春期男生細膩情感的人,沒有之一,但女生則完全是另外一種生物,不太可能理解長眠於回憶中的思緒被喚醒後的那份惆悵。

《你的名字。》解決了新海誠12年來兩大的痼疾,讓他真正成爲了一位出色的動畫電影導演,而不在只是優秀的動畫/遊戲OP、CM、MV導演。嚴格的說,《你的名字。》的劇本確實比他過去的作品好,但可以好到拿下《言葉之庭》百倍票房、打破吉卜力對動畫電影百億俱樂部的壟斷創造歷史嗎?絕對沒有,實際上《你的名字。》的劇本跟不止一部作品相似,能看到很多類似題材作品的影子。劇透對《你的名字。》的觀賞性會造成致命打擊,而這又不是一部懸疑片,由此就可以推想到故事的厚度並不是那麼的出色。

  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3】

今天新海誠在中傳的見面會上說自己學生時代是一個很怕“出社會”的人。這其實是熱衷於相較現實世界而言更加純粹理想的二次元世界的很多動漫迷以及“死宅”們共同的心理狀態。新海誠作爲動畫監督一貫的作品風格是很不“二次元”的,其實一批我們熟知的動畫導演如宮崎駿、細田守、新海誠、今敏所導演的動畫都是疏離於二次元核心動畫風格之外的,他們更慣用電影的敘事與表現手法來做動畫,把動畫作爲電影的一種形式,不過在今天動漫越來越注重人物的塑造而忽視劇情架構的時代要讓懷揣匠心的他們去迎合這種潮流纔是最不可能的。阿宅們有時候不能在這些人的作品中獲得單純的快樂也是很正常的事。扯遠了,回到君名。

我已經在影院看完全片了,要說他是三部曲的延續我是不願意的,但是票房的大熱和誠哥自己的一再推崇又讓作爲一直喜愛他支持他的粉絲們很矛盾。他自己說這是講了一個相遇前的故事,故事到男女主人公相遇就結束了。這樣解釋全片當然很妥當也很有值得人玩味的地方,不過作爲誠哥一直以來的粉絲私心是希望最後瀧和三葉的回首是對秒五明裏和原野錯過的一份補償或者說時隔九年的追憶吧。當然這樣要求新海誠要求這部單獨來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作品是很不公平的。商業上的成功纔是談情懷的資本,不過既然君名已經在日本國內拿下年度票房冠軍,似乎要拿他和之前新海誠認可度最高的作品做一個比較也並無不妥。整部作品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戲劇衝突不那麼激烈的細田守所作,當然細田守不會以這麼內斂的敘事節奏展開就是了。

看完細田守的作品往往讓人大呼過癮,心潮澎湃,即使狼孩其實內在覈心也是很“激昂”的。而看完新海誠的作品就是心裏會泛起淡淡的憂愁,激起人強烈的傾訴欲。這次君名做到了第二點,卻沒能讓我再度體會到那種難言的卻也很令人享受的敏銳的惆悵。電影的中段不再有空曠的教室、凌亂的桌椅和翩飛的窗簾這些以往他的作品裏似乎必備的空鏡頭,雖然也因此豐富了故事性,終於擺脫了“新海誠只適合拍廣告”的戲謔,卻讓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也就恍然發現,那些如散文般的鏡頭和節奏纔是新海誠動畫獨具特色的地方,剝離了這些,更多人能接受他的動畫了,因爲唯一一點和二次元相像的部分被抽離了。也難怪有人說新海誠在這部作品裏“背叛了”過去的自己,不過其實我想說新海誠早就“背叛”過自己了並且還失敗了,就在11年做追逐繁星的孩子之時他就在像市場更能接受的方向改變自己的作品風格,那是他第一部引進製作委員會制度的作品,全片只有頭尾才讓人覺得有新海誠一貫的特色並且銜接地很生硬,換言之把我之前的一段分析批評放到那部電影上也完全適用。

而至少君名頭尾新海誠式的演繹方式與中間緊鑼密鼓的劇情並不違和,所以其實是我們從很早開始就誤會誠哥了,他早就開始改變自己的風格,言葉之庭不過是他初次嘗試失敗後的迴光返照,而這次君名攜田中將賀等一衆王牌人設王牌製作成功地完成了他風格的轉變。可以理解爲由散文家新海誠變成了小說家新海誠了。以後應該不會有人調侃誠哥是“壁紙狂魔”或者每次他一出新作就說“一大波壁紙正在靠近”了,雖然我懷念着那樣被每個深愛着他的人調侃着的新海誠,卻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他的改變能讓更多人接受他喜歡他,那也是值得的。

可能很多很早就開始喜歡新海誠的動漫迷們從來沒有真正想到過誠哥的作品有朝一日會進軍中國內地,而且是以如此聲勢浩大的排場,不過所有的沒想到所有的不滿意都在商業成功面前顯得有些無力,我們只需看到,如今,他來了,帶着他最滿意的作品,他要征服的,遠遠不止阿宅們,而且我相信,他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