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3篇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告別講臺之作。在書中,作者與青年教師促膝談心,將教育教學經驗與教訓和盤托出。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致青年教師》讀後感”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3篇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一

作爲一名教師,我從別人口中聽說了《致青年教師》,很多人對這本書表達了喜愛,讓我越加的好奇,直到我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吳非XX多年的教育經驗,這些經驗裏有他這些年的案例並且給我解答了很多教學中會遇到的困惑。

在從事這份教育事業的時候,我也有過困惑,疑問。而看了這本書後我突然茅塞頓開了,雖然只有短短几十頁的書籍,卻蘊藏了寶貴的財富,讓我感觸頗多。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始終充滿正氣,以陽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們,讓他們覺得每一天都應該是活力滿滿。因爲唯有正能量的面對所有人,那麼所有人才會時刻被正能量包圍。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記得有一次。很多孩子不好好聽課,上課講話,擾亂了課堂了秩序,也剛好那一天自己遇到了一些事,那一次自己失態了,不僅發火更接近於暴躁的狀態,把學生們都嚇壞了。雖然我還控制着自己的行爲,但那次的發火讓他們對我有了膽怯,不再向平時一樣看到我就笑嘻嘻的跑過來問好,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自責當中。

讀了《致青年教師》後我發現,原來作爲教師,我們要時刻約束要自己的脾氣和行爲,要耐心懂得釋放壓力,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面對教師職業。

我想每一個做教師的人,都很珍視自己的職業,我身邊的老師們也是如此。他們在教育的時候都能感受到教學的樂趣,每年和不同的學生認識,打交道,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裏,這是讓人值得高興的事情。儘管我們是多麼不捨看着他們畢業離開,目送他們離開校門的那一刻,心裏似乎空落落的。原來那一刻我們早就將他們當成我們自己的孩子一般。

生活要有儀式感,教學要有幸福感,而《致青年教師》一書裏吳非先生說“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掙米給你負責”。唯有對得起自己,對的這份職業,我相信在我們不斷教學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讓我們明白教師的可貴之處。看着學生一個個活潑天真的笑臉,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每天被這麼多孩子包圍,是多麼快樂的事呀。

而我也明白,從事教師職業我必須嚴格的要求自己,不僅僅是學生要學習,我也要學習。我們作爲教師,學習知識是重要的,這樣纔能有更好的知識,更好的方式,去進行“傳道、授業、解惑”。作爲一名時刻幸福的教師,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光去照亮所有的黑暗,用我們的熱,去溫暖每一個人。看着《致青年教師》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過去,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會有新的看法和結論,我想每一個人也都該如此,時刻的反省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的去成長。

在《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裏,我看到的都是吳非先生如何去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想,並且如何讓的待人接物,要做好一名老師要從細節上去真正的善於發現。看着裏面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吳非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深深的被其中的故事所打動,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樣。我特別喜歡這一段話:“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樣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爲樂園;他的學生纔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這段話對我感觸很深,唯有心胸寬廣的教師才能教出大氣、正直的學生,而心胸寬廣的人,在未來總能走出一片不一樣的天地。讓我們用行動、用青春,去爲我們喜愛的教師職業奉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吧!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二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他把他XX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有益於家庭,有益於學生的事。

這本書吳非老師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特別是每一個章節前面短短的幾句話對我的感觸最大。現摘錄如下:

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能發光,一直在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

如果上課可以不用課件,儘量不要用。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如果所有的教師都依靠電腦上課,我們有可能逐漸失掉母語教育的絕好傳統。你注意到學生作業的書寫嗎?他沒有從教師那裏得到書寫的示範。

教師心中沒有陽光,學生心靈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師,他的破壞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聰明,本不是他個人的不幸,而當他通過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個原本可以變得聰明的學生教育得和他一樣愚蠢時,教育的不幸就出現了。因爲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學生越是擺脫不了他。

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麼書,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將決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不僅需要詩,還應當有琴聲,有樹,有虹,有夢。

有位理科教師對我說,他上小學時,數學學得一塌糊塗,可是每次作業做錯,老師批改時用紅筆打叉,——那個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點還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對了,老師筆下的那“鉤鉤”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到,我們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當然,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

我做教師多年,每次給學生寫評語或是推薦信,最不願意寫的短語就是所謂“刻苦學習”。但是很多家長卻特別在意評價中有沒有這個“刻苦學習”,好像不寫上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

我看過一些青年教師死記硬背學生的生日,他們很想讓學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師的短信或是問候。動機很好,但我認爲這樣做可能多餘。愛自己的學生,教會他們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心他人,培養仁愛之心,可能更爲重要。

任何職業都有都有危險,教師工作也不例外。說起來好像有點玄乎,但這種危險性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個又一個學生的面容,感嘆生命的短暫,同時也讚歎生命的美麗。我感謝上天讓我有機會認識這些美麗的生命,讓我感受他們的仁愛和賢德,讓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讓我知道職業的使命與榮耀,讓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這是吳非老師一貫以來的追求,是他對青年教師的期待,也該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師自己敬重自己的職業,自覺進德修業,纔會真正擁有職業幸福感。而只有擁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他纔會更像一個教師。真正的發自內心地喜歡吳非老師的這個詞——“負責”,而不是常見的“熱愛”。沒有道理要求每一個職業人都熱愛自己的崗位,但是“負責”卻是從事每一項職業的前提。

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呢?。在吳非老師的筆下,我們欣喜地找尋到了最佳捷徑:教師要做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只有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才能讓自己的教師生涯永葆創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師這個職業,特別是特殊教育教師這個職業,讓我們更好的懂得了愛,體會了愛,體會了溫暖,體會了教師的酸甜苦辣。親愛的老師們努力吧,一切的一切總會有快樂的收穫。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三

翻開《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我不禁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爲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幹””。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書中平實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讀後感覺受益匪淺。

讀完後,就如同說的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也爲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當孩子聽寫詞語老是錯誤時,我們也會急,甚至有時會責罵他們。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們經常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爲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說:因爲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爲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 作爲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爲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爲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聾生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殘疾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