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致教師》讀後感3篇

《致教師》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致教師》一書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的全新力作。教育生活中,各類繁瑣的問題究竟有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方案?教師成長中,優秀的教師是否有迅速拔節的訣竅?朱永新先生在書中,爲您一一解答。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致教師》讀後感3篇

  《致教師》讀後感(一)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爲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爲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班裏的萌宇同學,紀律不好,讓人頭疼,卻發現他熱愛勞動,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總是第一個舉手說“我來幫他掃。”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成了班裏的生活小老師,當上班幹部的他,果然不一樣了,還經常提醒別人要遵守紀律。另一個小熊,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強,還非常懂禮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學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裏掛着的鑰匙,批評的話會變成關心的話,慢慢的,學生和我關係好了,就不會在課堂上搗亂了。

班裏還有一個轉學生,一開始時成績很差,作業不寫、上課講話,每節課都攪壞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數學課上,黑板擦不見了,全班孩子都幫着尋找,突然,這個學生衝上講臺,趴在地上,全然不顧滿地灰塵,從角櫥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給我,短短几秒時間,孩子善良質樸的天性打動了我。

從那以後,我讓他每天數學課前幫我開投影機,他對這個從未有過的“待遇”也很吃驚,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之後的數學課上,各方面的表現開始一點點進步,每一個進步都會給他鼓勵,現在看看,似乎這孩子還挺可愛。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溫暖。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爲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爲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二)

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爲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裏所接受的教育,在爲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

他告訴我們,教育既要滿足學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與被愛的需要等,更要促進學生萌發高層次的需要,如愛他人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社會認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能夠讓每個受教育者獲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豐富的情感。

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與“完整”,成爲新教育最爲飽滿的兩枚理想種子。因爲它們的存在,教師掙脫一切“標籤”“臉譜”與“定型”,悄然還原成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個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對教育生涯充滿理想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動態的追求,反映了人的當下的一種心態。而教師的幸福又是什麼?教師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身邊有親友,家中有積蓄。如果僅僅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那麼在當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種讓人感到輕鬆愉悅幸福的職業。

如果沒有理想,任何一種職業都會是無趣的,更何況是教育。教育不能沒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註定精彩紛呈。教師職業畢竟比其他職業有更多憧憬,因爲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也許我們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說得那樣有詩意,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的工作會在不久的將來起作用,就能使我們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參天大樹時,常常想到曾經它們和所有的樹都一樣,曾經都是株幼苗,在經歷了百年、千年後,依然挺立於世,讓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廕,讓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同每一位詩人那樣,都是因爲有夢有理想,有夢有理想的教師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在中國教育的現實中,教師的忙與苦是勿庸置疑。教師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還有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故太多,問題學生層出不窮,只有當你理解了記憶的方法與過程,纔不會爲學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氣了,你也就不苦了;當你理解人的能力差異和發展差異,理解了所謂“差生”的形成過程時,就不會爲“差生”的存在而生氣了,你也就不累了;當你理解了少兒多動症時,就不會把學生的動當作對上課的反抗,也不會簡單地對自己教學能力的產生否定,你也就幸福並快樂着。

恨鐵不成鋼,這個恨是不理性的愛,因爲教師沒有掌握鐵如何成鋼的規律;從專家型教師身上可以看到,他們面對教育教學事故時,是那麼的自信與從容,是那麼的駕輕就熟。這是因爲他們見多了,把握了規律,從而讓事故變成了故事。

2、要有自己的特性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的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要善於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今天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教學個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主張。老師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個性和業務方面的獨到優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的同時,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個性,要求老師對於自身要有清晰的認識,並善於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在學校環境和個人條件之間尋求平衡。當今教育,教師最缺少的就是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導致培養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創新能力和獨特氣質。教學個性本身就意味着創造力。

3、要對學生一視同仁

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情況等等存在着客觀差別,但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絕對相等的。作爲老師要有一顆平等之心,對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

一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優有劣,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並愛護每個學生,是這一類老師所具備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看,把人當人看,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不惟家境論高低。有人說,關注每一個學生,就是要做到關注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一句,關注每一個學生,也要做到關注你最討厭的學生。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這讓我想起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當教師受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這些資質平平卻被實驗者認爲是“未來的花朵”的學生抱有期望,而且也會有意無意地通過各種態度、表情與行動方式將這種暗含的期待微妙地傳遞給他們,其中包括更多的提問、輔導等。當這些學生獲得期望的信息後,也會產生鼓勵的效應,更加努力地學習。長此以往,不僅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近了,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和對老師的感激與回報也會逐步提高。

  《致教師》讀後感(三)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後,我想了很多。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

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對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爲其開脫,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爲是學生的不對。因爲,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悅,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說來容易做到難。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們纔會贏得學生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說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首先,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

作爲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並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後發展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學會體諒和寬容。

學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爲,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第三,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爲,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並不表現爲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儘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勵少批評。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

作爲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銳地去發現並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