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選】邊城讀後感15篇

【優選】邊城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邊城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優選】邊城讀後感15篇

邊城讀後感1

我與邊城結緣是在語文課本上,雖說沒讀過全文,但僅僅節選的這一小節,就讓我感到自己彷彿成了小說中的人物,隨着故事的發展而情感波動。

這裏,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爭吵,沒有情敵間的怒目相向,沒有親人的反目成仇。有的只是人們的坦誠,寬容,有的只是被世間遺忘的熱情助人。茶峒——不屬於外面繁雜的世間,這兒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坐看夕陽西下,雲捲雲舒,聆聽風撫過竹林留下的眷戀之音,鳥兒飛過河面的傾慕之聲。此地實屬神仙仙境啊!

人性該是這世上最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現代迷失森林裏,我們還保留多少真正的人性呢?它,纖塵不染,晶瑩剔透。可是,在大城市裏終日勞苦奔波的人們,卻沒有將它放在應該被保護的環境裏,任由它被塵埃所吞噬,所掩埋。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喪失造就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美德被死死地壓在寶盒最底層。在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裏,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的`山美,水美,人更美。邊城以其獨特的柔美養育了翠翠。這裏的山教會了她堅強,這裏的水賜予了她忍耐。初開的情竇。翠翠心裏喜憂參半。因爲她那純樸的心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想儺送表達愛意。一切因善而起。但正因爲善使得她上演了一出孤單悽苦的悲劇!先生以此爲結局,留給我們無盡的遐想。

看完,我就在想:我的匆匆,是否真的就只是徒勞?但不管怎樣,路依舊要走,生活依舊要過,不管悲慘與完美,我們都要走下去。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屬於我們的昨天已經隨風而逝,等待我們的明天正迎風而來……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剛剛開始,我們既是主演又是編劇,股市的進程全由我們自己決定,人生路漫漫,趁現在,請記住,珍惜…

邊城讀後感2

自從上了高中就很喜歡看小說,所以這次沒有猶豫地就選了這本《邊城》。記得初次接觸這部沈先生的作品是在高中的語文讀本上,上面節選了一段翠翠和外公在船上聽儺送和天保唱歌求婚的內容,當時只是覺得是行文舒緩的一篇文,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印象。但在這次短短几天的閱讀中,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卻讓這幾年看過了太多浮華、功利、YY文的我感到了久違的寧靜,心像承載着祖孫二人渡船的河水一樣平靜的流淌着,用每一滴的觸覺去感受沈先生筆下那充斥着詩意和人性美的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沈先生的代表作,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這樣一個奇特的.家庭:靠擺渡爲生的老船伕和孫女翠翠二人。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託人向老船伕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地等着儺送歸來。

以上是邊城的大致內容。僅從大致來看,似乎全文沉浸在情感的糾葛和平緩卻抑鬱的氛圍裏;其實不然,熟讀全文後的感覺絕對不是區區一小段文字可以展現的。沈先生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獨立的文學世界。文章之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流露出川湘地區熱情淳樸的民風,平靜自然的環境。《邊城》寄託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

文中的“邊城”以現實中的茶峒爲原型,茶峒是位於川湘交界的小城,是名副其實的邊城。以“小溪”渡口爲起點,繞山?韉南??閎氬栳即蠛櫻?箍?絲躋岸煽諫倥

邊城讀後感3

善,並不一定能夠抵達喜,也可能是悲。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兩座重要的“城”——一座是錢鍾書的《圍城》,另一座是沈從文的《邊城》,它們都對後世文學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圍城》寫的是現實,而《邊城》寫的是夢幻般的現實。

《邊城》是湘西如詩如畫的風土人情的白描,也是對苗族樸實善良的年輕男女愛情的記述。整個故事也很簡單,用現代的語境翻譯過來的話,是一個富二代,不,是一家兩個富二代同時愛上出身不好的姑娘。

我驚歎故事裏對“自由戀愛”高度的認同,很美好、很超越、很現代、很浪漫。但《邊城》是浪漫的悲劇,裏面找不出誰是壞人,也沒有突發事件,就事論事,誰都是對的。可是看到最後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有一種悲情涌上心頭,特別是明天頭上的那個雙引號,太悽美。

《邊城》寫於19世紀30年代,與同時代的文學作品相比較,對跨“階級”戀愛的故事的描述不一樣,主流價值觀體系下,故事的講述方式是這樣的,要麼是富二代玩玩女性就拋棄了,要麼就是男方頂不住父母壓力撤了,要麼女方父母也強烈反對,女方最後都“死”得很慘,想都不用想,沒有別的結局。不過,《邊城》不是這樣的,爺爺支持翠翠自由戀愛,船總順順也沒有干涉兒子們,按說已經很另類了,很可貴了。

這就是沈從文作品獨特的地方,他沒有按主流方式反映階級之間的.“鬥爭”。他就是描寫人與人矛盾衝突,象徵意義不是反映當時的主流,他更文學,更文藝,沈從文在《邊城》裏表達了人性的複雜,善,並不一定能夠抵達喜,也可能是悲。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漢學家馬悅然曾經透露,沈從文原本應該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只可惜他在頒獎之前去世了。因爲按照傳統慣例,諾貝爾獎只能頒發給在世的人,所以沈從文錯過了。馬悅然的做法其實嚴重違背了諾貝爾獎的保密原則,但是他說自己願意爲了沈從文而打破這個規則。

邊城讀後感4

愛情或可爲邊城增加些熱鬧,但是這種炙熱的情感在邊城卻似乎受到了霜降。茶峒的溪水滋養着她,也養成了她溫柔的情感。邊城似乎是一個超時空的介質,在這裏沒有爭鬥似的,所有的事情進行的都是有條不紊的,一種無形的、在所有人腦中自然而然存在的約束力,規範着邊城的一切人和事。愛情這在這塊土地上,一點也不張揚,像是墮入溪水中的石塊,泛起幾圈的漣漪就恢復了原樣,好像什麼也沒發生。

茶峒最優秀的兩個青年,既爲兄弟,又同時喜歡上了翠翠,這本身是醞釀着 激烈的故事。然而兩兄弟不可能:“霍的把刀抽出,站到空闊處去,接着就同這個人用肉搏來解決。”於是天保大老走“車路”,或可叫做自上而下的追求翠翠,弟弟走“馬路”。天保車路不通,用退出來成全弟弟,卻不幸在闖灘時溺水身亡。小說的唯一可算的激烈處就在這裏,茶峒的溪水也在這個時候偶一次的不平靜,沖垮了白塔,沖走了渡船,雷雨夜也帶走了祖父的生命。但是埋葬了祖父後,一切又歸復平靜,渡船依然每天往返於溪流的兩岸。生活並沒有因爲某個人的離去而有多大的變化,世界的可悲之處就在這裏。祖父的辭世就像換掉某個零件一樣,如此簡單和微不足道。當楊馬兵替代祖父,翠翠這樣的感嘆道:“去了一個祖父,又新得了一個伯父”。但真正有誰能替代她的`祖父?

對翠翠來說,親情是植入生活的情感,他就有這麼一個祖父相依爲靠。她曾搶着幫祖父渡船、嚷着要聽祖父唱歌、想着祖父進城的經歷偷笑、她會和晚歸的祖父使小性子??也在看完賽舟後尋找祖父不得,在心裏形成可笑的想法——“假若祖父死了”。翠翠離不開祖父,並不是說離開後物質生活的無法保障,而是有誰能來替代這份感情?祖父也在想把自己走後,翠翠該怎麼辦,誰來做這個“渡船”的,誰來代替他照顧翠翠。

若要說,親情和愛情於翠翠什麼更重要,恐怕是難以決斷的。在一年的端午,翠翠先是答應祖父獨自到船總順順的吊腳樓看賽舟,而後又反悔,她總會說:“可是一個人有什麼意思?”這是愛心與玩心相戰爭的結果,倘若換成愛情又何嘗不是這樣。親情在翠翠那裏,經不起分離。

邊城讀後感5

文學巨匠沈從文一部《邊城》,將他魂牽夢繫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書畫大師黃永玉走遍了世界,卻固執地用一座“奪翠樓”書寫他濃烈的戀鄉情懷。也許你會好奇,那到底是怎樣的一方土地,會使他們如此眷戀。我也有過這樣的疑問,但當你真的踏上那千年鳳凰的土地,相信你也會對鳳凰有一份莫名的情愫。

閒適地踏上歲月滄桑的青石小巷,輕輕地撫摸着斑駁的灰牆,他彷彿正在喃喃訴說着鳳凰千年的歷史。左手邊,從沱江引來的江水緩緩流淌在鳳凰人家門前,一座風韻小橋悠悠架起。嗬,頗有一種徽派建築的情調。

悠悠走出小巷,在亭子裏吹着微風可真是個享受。面前就是沱江,平穩、靜謐得如同一塊上等的綠寶石。只有當古城裏的居民在江邊洗衣時,泛起的圈圈漣漪纔會又把你拉回現實。江的那邊是一排吊腳樓,雖不如紫禁城般雄偉,但也隱隱透出一種威嚴。據說,這可是當年土司王的避暑勝地呢!

繼續向前漫步,穿過虹橋,又走進了鳳凰城內條條相通的古樸小巷。巷內安靜得不可思議,朝陽宮精美的雕飾透露出鳳凰當年的雍容。不過,如今的鳳凰更像一位古稀老人,歷經滄桑才能如此淡定。如此,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油然而生,令所有身心疲憊的人都卸下了僞裝。鳳凰又多了一種純淨之美。

不久,我們就踏上了鳳凰古城的城牆。城牆上的一個個小孔,據說是當年鳳凰勇敢的人們把槍伸出去擊退侵略者的通道。遊客們都靜靜地沿着望不到頭的城牆漫步,輕輕地撫摸着古舊的城牆,好像也在回憶着點滴的過往。

依着城牆緩緩流淌的沱江,哺育着古城世代的兒女。坐上烏蓬船,聽着艄公的.號子,看着兩岸已有百年曆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沱江的水十分清澈,水流或緩或急。如果幸運的話,還能看見水底招搖的水草。忍不住把手伸進江中,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迅速蔓延。鳳凰這座古城,似乎要替你洗淨所有的凡塵喧囂。

難怪鳳凰古城會被稱讚爲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城內石板小巷,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槳聲舟影。這一派寧靜安詳的小城風光,怎能不令人動情呢?

邊城讀後感6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那剛剛萌發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進。然而就是那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或許他就是爲這裏的渡船而存在的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如老船伕的渡船被沖走,但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着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衆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下,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生命的真諦。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悽婉的悲壯!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地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觀音一樣的女孩,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把她帶到很遠的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她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地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羣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輕聲訴說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爲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爲何取名《邊城》?在心裏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些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着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邊城讀後感7

手捧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從頭至尾,一抹淡淡的愁雲縈繞在心頭。小說以真摯的感情、優美的語言、詩化的意境,把我們帶入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唯美時空裏,使我們陶醉於一曲清新悠遠的牧歌。

小說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翠翠在滿眼蔥茂的山林中,無知無覺地長到了15歲,她的世界裏除了爺爺,黃狗和渡船,如今中心竟涌出了“薄薄的淒涼,“翠翠和二老之間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爲作家娓娓道來,點燃着清風白月,浸潤着流水淙淙,青春的夢如一顆晶瑩剔透的玻璃球,被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碰撞得破碎之離——夢的碎片。卻留待主人公用她稚嫩的雙手在餘生裏日復一日地撿拾!這樣的結局怎不令善良的讀者爲翠翠的命運起到:青春的夢幻請你駐留!

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當“水鴨子”的老大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老二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有人說,世界最痛苦的人是藝術家,因爲他們最敏銳地看見美的逝去,可時間最快樂的人也是藝術家。因爲他們可以活在自己編織的夢境裏,而我要說,今天最幸運的人是《邊城》的讀者,因爲這些人在心底留存了一個夢,塔駐留在湘西的一座邊城……

邊城讀後感8

兩年前,與父母一起遊鳳凰古城。倚靠在河邊客棧的扶欄上,看着河面上往來的船隻和正在河裏洗衣的人們,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裏的水太美了,這裏的生活太樸質了。

兩年後,我讀這這本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忍不住把書裏的畫面與鳳凰古城串聯在了一起,彷彿故事就在眼前。

書裏的水晶瑩澄澈,書裏的人善良淳樸,而書裏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故事卻悽美動人。湘西小鎮沒有霓虹閃爍,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浪花洶涌,沒有萬馬奔騰,卻也景緻卓然,讓人流連其中。

書中的.主人公翠翠天真爛漫、美麗善良,與爺爺相依爲命。爺爺在知道他不久於世的時候,因爲疼愛,也確實是疼愛,給翠翠安排了婚事。可因爲爺爺的安排,讓翠翠和老二與幸福失之交臂。雖然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卻也是我們當下父母與孩子的演繹。

今天的我們,就像翠翠,而我們的父母,就像是翠翠的爺爺。不可否認,我們的爸爸媽媽對我們都像翠翠爺爺愛翠翠一樣,他們願意把他們最好的給我們,也總是爲我們安排他們認爲最好的生活,與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我們都是爲你好一樣。可是,他們從來沒有問過我們,我們要什麼?什麼纔是我們想要的?爸爸媽媽常常會說,相信他們,他們是過來人,有經驗,會讓我們少走彎路。可很多時候我們就失去了我們權利,我們沒有選擇與對比,好與幸福也可能瞬間從我們身邊擦身而過。媽媽的一個好朋友,她的女兒原本學習成績平平,可有一次期末考試,考了全班第一名,阿姨便認定她女兒能力是沒有被挖掘出來,於是語數英各科一對一的補課,終於考上了競賽班,無奈那姐姐在班級裏始終跟不上進度,於是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成績一落千丈,對阿姨的這個決定她耿耿於懷,現在母女關係勢如水火。

整本書,我除了看到美麗的湘西景色,更多的是感到惋惜!如果爺爺有與翠翠深入的溝通,如果他們沒有這個誤會,那故事的結局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呢?希望生活中的我們,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朋友與朋友之間多一點溝通與瞭解,少一些誤會,那美好一定會多很多的!

邊城讀後感9

懷着一顆明朗、恬靜的心,我翻開了《邊城》,一本讚頌鄉土人情的中篇小說。情節也許並不吸引人,但書中所寫景物,着實讓人着迷。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廿丈,河牀爲大片石頭做成。靜靜的水即或伸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說一開始便描述瞭如此美景,引人入勝。而主人公翠翠就生長在這美麗的環境中。

文中所寫的自然風景,盡顯民風的淳樸。在這淳樸的民風中,翠翠單純、善良的特點依舊那麼引人注目。她好似一顆水晶,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過客。

翠翠自打出生就只有爺爺、小黃狗、渡船。作者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了翠翠與爺爺平淡而孤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描寫了他們與自然共存、相適應的`生活。淳樸的民風、善良的本性,在清澈的河流、湛藍的天空、清爽的風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人物善良的本性愈加突顯。

但文章在描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外,摻加了爺爺和翠翠生活中的淒涼。拿翠翠的愛情悲劇來說,翠翠夢幻般的愛情天使一般從天而降,卻在翠翠伸手去接住它的那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在這裏可以看到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總是有隔閡的,不會有人做到完全將心掏給他人。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悲哀之處。

總的來說,《邊城》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沒官場腐朽、明爭暗鬥,沒有功成名就、利祿勢利的淨土,令人心馳神往。

回首看看今天的社會,到處充滿着金錢唯物主義。人們爲了一己之利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多少人都爲了那永不可能滿足的私慾喪失人性。與湘西比起來,完全就是地獄式的輪迴永不止息。貪婪的心隨着得到的越多而愈加貪婪,完全沒有了絲毫的淳樸。

身處在當今,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沒人知道,也許只能讓經驗與教訓,去帶回那些迷失在黑暗中的人。

邊城讀後感10

這個冬天,陽光溫暖,伸出溫暖的手,讓人感覺很舒服。剛吃完午飯,我坐在椅子上,擡頭看《邊城》。

這部小說是沈從文寫的。剛看的時候會覺得語言平淡,情節甚至很一般。然而,當你仔細閱讀時,你會被鎮上的休閒和舒適、爺爺的簡單、崔璀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美麗和詩意所吸引。看書看書,似乎我也融入了這個多年前的'故事。

小說開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純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穿着碎花布的天真少女,一隻忠誠的黃狗。沒有喧囂和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這在我們看來可能很無聊,但對於那些一直生活在青山綠水中的人來說,他們仍然對這種生活有着充分的品味。

本該如此悠閒,但在一個熱鬧的端午節,崔璀走上了愛情的“道路”.

在那次盛大的會議上,崔璀遇到了年輕英俊的水手,他給崔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諾送的哥哥也喜歡崔璀。兩兄弟沒有按照當地的習俗進行決鬥,而是用唱民歌的公平浪漫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感情,讓崔璀從中選擇。諾鬆是個好歌手。天寶知道自己比不過弟弟,心灰意冷。他肯定是遠航去做生意了,可惜淹死在了洶涌的旋渦裏。因爲天寶的死,諾鬆自責,愧疚,於是自己一個人下桃源。

悲劇並沒有停止.

夜裏雨下得很大,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說,崔璀不怕,崔璀說不怕。兩個人靜靜地躺在牀上,聽着雨聲和雷聲。第二天,崔璀起牀發現船被沖走了,房子後面的白塔倒塌了。崔璀害怕去找她的祖父,卻發現老人在雷死的時候已經死了。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死後解開了心中的心結,但他們答應只要願意,就娶崔璀爲妻。於是崔璀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想起了原來的那句話是這樣的:“冬天,倒塌的白塔又被修復了。但是那個在月光下歌唱的年輕人,那個讓崔璀在睡夢中歌唱,讓他的靈魂輕輕浮動的年輕人,還沒有回到茶洞。這個人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再來吧!"

這樣有多難過.

也許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邊城.

邊城讀後感11

近段時間對古鎮特感興趣,也正是這個原因,我細細地閱讀咯沈從文先生的作品--《邊城》。

先從小說的書名來講,和很多人一樣,我一直以爲邊城就是湖南的鳳凰古鎮,其實不然,在看完書之後,我才知道書中所寫的邊城是一名叫“茶峒”的小山城。

再說說小說的內容,《邊城》並不是一本大團圓結局的小說,它以寧靜,恬適的古鎮生活作爲背景,講述了一場愛情悲劇,樸實唯美,感人至深。在湘西青山綠水、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的溪邊的一塔下,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活了70年,年紀雖老但是骨子硬朗;孫女翠翠十五歲,爲人天真活潑,善良乖巧。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兩人都喜歡上彼此。但是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並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後來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爲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地等着儺送歸來。我喜歡翠翠對愛情的執着,那份執着讓我們感受到她對愛情的忠貞。她在渡河邊等待儺送的回來。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讓人對其無限憧憬,更祈禱翠翠能有她的完滿愛情。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騰出心的所有位置。翻滾幾個世紀的矢志不渝。守望一生的迷夢,他們三人的愛情故事無不讓人嘆息的。

其實我從全書來看,我最喜歡的是先生的文筆。先生的遣詞造句非常令我佩服,文筆淡雅樸實卻不是內涵。我喜歡在細節上看,比如氣力是現在的力氣,歡喜是現在的喜歡,是誰人是現在的是誰,而傍岸則是靠岸的意思,還有很多很多文字,都深深的蘊含了當時的文字風格:理蔥,逗在等等。我喜歡在晚上看這樣一本抒寫着淡淡憂傷的小說。赤子其人,星斗其文。先生的才華是名副其實的。

假期就要過去咯,但很多書還是值得我們去看看的,所以我們還是要不斷的閱讀,不斷的成長。

邊城讀後感12

川湘交界是茶峒,依山傍水有邊城;遠離塵囂與世絕,平靜祥和如仙境;山環水繞景如畫,白塔屹立人如蘭;一老一少孤相依,一狗一船常相伴。

讀了《邊城》這本書,腦海便有了翠翠這個縮影;看了《邊城》這部電影,腦中就有了翠翠這個人影;重溫《邊城》這個故事,心中就想到了愛情,回顧《邊城》這一情節,眼前便看到了親情。我忘不了翠翠那一雙不諳世事,清澈明朗的大眼睛;我忘不了翠翠那一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臉龐;我忘不了翠翠那一段無疾而終,感天動地的愛情。

我也忘不了爺爺那一雙飽含滄桑,深邃有神的眼眸;忘不了爺爺那一張皺褶慢慢,歷經風霜的面孔;忘不了爺爺那顆疼愛孫女,關懷朋友的真心;忘不了爺爺那一種豁達開朗,海闊天空的釋然。

翠翠是那麼的天真,那麼的善良,那麼的溫柔,那麼的單純,那麼的清純;她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動人,那麼的熱情,那麼的勤儉,那麼的質樸;她是那麼的堅強,那麼的勇敢,那麼的倔強,那麼的真摯,那麼的純情,那麼的真情。失去了雙親的她令人憐惜,沒有親人疼愛的她叫人同情,和外公相依爲命的她使人疼惜,和渡船爲伴的她讓人傷心,愛上儺送的她叫人揪心,矢志不渝等待愛人的她叫人痛心。

翠翠的爺爺是那般的善良,那般的樸實,那般的勤勞那般的.勤懇,那般的忠實,那般的憨厚。他獨自承擔起了照顧翠翠的責任,一直在爲翠翠的將來着想,爲翠翠的未來鋪路,他一直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他一直樂善好施,不求回報。可是老天爺對他實在太不公平了,他失去了兒子兒媳,只留下一個苦命的孩子要照顧;他一心爲自己的孫女着想,卻讓翠翠留在了等待的苦海中;他一直樂觀討生活,卻不幸患病,死於非命;他一直爽朗豁達,但卻帶着不捨,帶着遺憾,帶着無奈,帶着辛酸離開了人世,這樣的結局,實在叫人心痛,實在叫人難受。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留給了我們悲痛,也留給了我們深思,但願每個人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看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得到一些有深意的啓迪。

邊城讀後感13

茶桐是個美麗的小城。

一碧如洗的天空彷彿藍寶石般熠熠發光,與奔騰不息的長河對應着,河中埋藏了不知多少幽幽的回憶和哀傷。河邊白色的塔下臥着幾戶人家。這美如唐朝水墨畫的風景,不僅引出了《邊城》這段美麗的故事,更是茶桐人淳樸民俗的搖籃。

翠翠是個純真善良的姑娘,與爺爺相依爲命。她是個多麼可愛的孩子!懂事,肯照顧爺爺,能吃苦,常幫爺爺拉渡船。同時,女孩子可愛的愛幻想的一面也在她身上體現了出來:追小羊,採花扮新娘,聽小鳥唱歌等都無一不刻畫了她清澈純淨的天性。難怪船總順順家的兩個兒子會同時喜歡上她!只不過大老因其淹死,把自己美麗的愛情夢想永遠埋葬在長河之下,二老賭氣遠行,再也不知影蹤的結局,未免太悽婉了一些。

作者大概是同情翠翠的吧!那纏綿在少男少女心中如同小鳥振翅,琴兒撥絃的柔美之情,比那山中的山雀還要純潔,比它的歌聲還要唯美的`戀情,被魂牽夢繞的記掛着,卻就像一張過期的支票般無法兌現,該是多麼可悲!所以他纔會在結尾充滿同情之情的說:“也許,他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他‘明天’回來!”……

河水轟隆隆地如黃色的長龍奔過,遠去的心安,在世的平安!這句祝福成爲了《邊城》的結局。我們依稀能看見,翠翠那天真的面孔,爺爺慈祥的雙眼,幻燈片般在激盪的波浪上回轉,許久,才慢慢地消隱在平靜地見證了一切的青山腳下。

這是一場執着感人的戀情,也是一次樸實祥和的民風的展現。與和鴨子嬉戲的人羣,互贈香菸與茶水的渡者和被渡者,我們總比茶桐差些什麼。如今所謂的大城市裏,再難見到鄰里間親密的交往。遠遠望去,皆是一片冰冷的防盜門,隔開一顆顆陌生的心臟。這個世界本皆如茶桐般熱情友好的啊!可以預想到,在科技如此飛速發展下,人們不久便會變得如機器人般毫不出錯,卻也更加枯燥沒有思想了。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我明白了作家爲什麼總是偏愛農人,因爲從農人身上,我們才能讀到那被高科技掩蓋下的人們真切的本性。

邊城讀後感14

來到地下室,東西雜亂無章地堆着,母親讓我好好收拾收拾,我有些心不在焉,隨意的翻騰着,眼前一個小盒子孤單的在牆角放置着。思緒來到幾年前。

那是外婆去世的幾天前,她已經被病折磨得下不了牀,整個人面黃肌瘦,講的話也不清不楚,當時她喊來我,指了指牀底下,我知道那有個小盒子,是外婆最寶貝的,之前外婆時不時的就會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輕輕的擦拭着,但是那時的外婆,已經沒有這麼多力氣去再將它擦洗。我小心翼翼的拿了出來,輕輕撣了撣上面的灰塵,打開了正前面的小扣,裏面躺着的是一本破舊的書,書名依稀可以辨認,是《邊城》。

我拿着走上客廳,母親和我一起翻閱了起來。《邊城》的主人公有翠翠,翠翠的爺爺,儺送還有天保。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故事,情節樸素優美。湘西山城茶峒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選擇了退出。這種手足情深讓我有些情不能自己,我知道這是哥哥對弟弟的愛。結果卻是讓我意外,天保孤獨的外出闖蕩,死於意外。天保的死給儺送也帶來了承重的打擊,以至於最後儺送也離開了,看到這,我覺得爲了親情放棄了愛情,是可悲的,而翠翠獨自承擔着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邊城》裏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也讓我向往。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着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故事的結尾,不是那麼堅定有力,充滿希望的,我看到了無奈。但是讓我回憶更多的是人性的美麗,是愛情的美麗,親情的美麗,鄰里之間友愛的美麗。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好似一股清泉流淌於全身。

或許全書着重在於愛情,但是我看到的是更多的親情,在我心中,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一直揮之不去,久久縈繞。

邊城讀後感15

《邊城》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我們湖南鳳凰的沈從文先生,鳳凰地處湘西地帶,多與少數民族苗族爲主。沈從文先生的作品取材廣泛,這本《邊城》就是反映了湘西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一部文學經典。

翠翠母親的死,是老人心裏的隱痛,老船伕爲了不使翠翠重走其母的老路,卻無意中爲孫女的婚事設置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不久,天保爲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尋兄過溪時,又得不到翠翠的一點暗示,便賭氣遠走他鄉。老船伕帶着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也溘然長逝。翠翠忍受着親人離去之痛,愛人負氣出走之苦,仍決定留在渡船上翹首企盼心上人歸來。

故事發生在湘西的一個小小的山城茶峒,這裏鳥語花香,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小白塔,一脈清流相伴隨……翠翠美麗迷人,天真活潑,他的父母因一段私情不被當地的風俗所容許後自盡了。翠翠從小與爺爺在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爲命。隨着年齡的增長,便有了青春期少女同有的心事。端午節,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划船比賽中了頭獎的儺送。從此她覺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種新的需要,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

兩年後端午節前夕,翠翠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的.對爺爺說“那人很好。”與此同時,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美麗、善良、而又一貧如洗的翠翠。當兩兄弟發現自己同時都愛上翠翠時,他們不但坦誠相告自己對翠翠的深情,而且既不願意按照當地人的規矩,拔刀來一次流血的拼搏,又不願意像城市怯懦男子那樣,拱手將情人奉讓。他們公平地憑命運來決定自己的幸福,把選擇的權利賦予了翠翠。

《邊城》是一部充溢着濃濃湘西土味,鄉土味的佳作,作者在渲染大自然的美的同時,更讚美了生活在這淳樸的人們。人與人之間沒有圖財害命的金錢交易,沒有爾虞我詐,逢場作戲的官場交易,有的只是純真的友誼,真摯的關愛。在當今社會,我們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