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8篇)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晏子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8篇)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

今天,我讀了《晏子使楚》這個故事,感受頗深。

晏子是齊國的一名大夫,後來被齊景公拜位相國。公元前531年。齊國想看看“蠻子國”楚國的實力到底有多強,便派晏子做了使者去楚國察看一下情況。楚靈王得知晏子是一個小矮個兒,便讓他從城門旁的一個五尺高的窟窿裏鑽進去,可晏子是何等人士,他見了這窟窿,不慌不忙,笑着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如果你們國家是狗國,我就從窟窿裏鑽進去。”士兵當然不可能承認,只好讓晏子從城門走進去。

楚靈王見來者“不善”,便輕蔑地笑道:“難道楚國沒有人了嗎?”“楚王怎麼能這樣說。齊國的一部分人甩一把汗就能下一場雨;舉一下袖子就能連成一片雲呢!”晏子面不改色的回答。楚靈王又取笑他說:“那齊國爲何打發你這般面容醜陋的人來?”晏子聽得出話中有話,便說:“我們國家有個規定,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訪問下等國,就派下等人,我最沒用無能,就派到這兒來。”說完晏子還故意笑了笑。

其他楚國大臣也不停地譏笑晏子,但都被晏子拿話駁回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晏子這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別人的嘲笑中能夠隨機應變,對答如流,在楚王面前,也能從容地回答,真是妙語連珠,要是換了我。在別人的嘲笑中早就羞愧地回自己國家去了,更別談什麼回答了。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諸葛亮、魏徵這種足智多謀的人物。他們的慧贏來了世人的讚賞。而我呢,遇到一些難題總是半途而廢,看來要想學好知識,也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呀!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2

晏子這個人對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爲我們曾學過《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讓我知道晏子是一個機智勇敢、有愛國精神、能言善辯的人,可今天,我讀了《晏子的故事》,讓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寬廣、知錯就改、謙虛有禮、以誠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馬營救了久聞的賢人越石父,並誠心把他安頓在自己府中,晏子由於工作繁忙,沒有來得及認真照顧越石父,最後越石父不但沒有向晏子謝恩,反而指責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無禮,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齊相,但面對他收留的門客越石父的指責,他不但沒有要求越石父的回報,沒有對他感到不滿意,也沒有怨言,反而反思自己的行爲,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虛心接受越石父的批評。晏子的做法太出乎我意料。如果按平常的人來對待這件事,一定會很在意他的態度,會責備他忘恩負義,沒有報答他的搭救之恩,更不會向他道歉。而晏子卻深刻反思了越石父的責備他的話,認識到了自己沒有好生對待越石父,救了人而存有驕矜的心思,知錯就改。這充分地體現了晏子博大的胸襟。

這個故事使我明白:爲別人做了好事時,不能自恃有功,傲慢無禮;受人恩惠的人,也不應謙卑過度,喪失尊嚴。誰都有幫助別人的機會,誰也會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難題,只有大家真誠相處,平等相待,人間纔有溫暖與和諧。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3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齊國晏子的思想言行、反映晏子政治主張的古代文學名著。

晏子是一個讓人景仰的愛民宰相。書中記載,叔向問晏子:“意孰爲高?行孰爲厚?”晏子回答說:“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齊景公向晏子詢問治國良策,晏子說:“政必合乎民。”《晏子春秋》這部書,體現晏子愛民思想的話語比比皆是,可以說,晏子是用愛民思想來要求和衡量君王的。更爲可貴的是,作爲齊國的宰相,晏子的愛民思想不僅僅掛在口頭上,還落實在行動上。齊景公時,大雨接連下了十七天,齊景公不知體恤民情,只管在宮中飲酒,歌舞不斷,日夜相繼。晏子多次請求發粟賑民,景公不許。晏子只好把自己家中的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然後向景公辭職。景公無奈,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

晏子還是一位智者。《晏子春秋》一書的重點不是表現晏子的足智多謀,但晏子的超人智慧仍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從“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中,我覺得晏子只要略施小計,就可以置對手於死地。

《晏子春秋》作爲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特別是晏子的高尚人格,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他讓我們看到智慧可以幫我們走出困境,智慧可以讓我們走上成功之路,智慧是我們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4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齊國晏子的思想言行、反映晏子政治主張的古代文學名著。

我們能從晏子治齊,晏子勸諫景公善政的傳說中悟出點管理經驗和領導藝術來的。

領導個人修養方面:仁、儉、謙、正、實。

仁者愛人,具體到領導者而言,仁就是愛民,就是有愛心,有同情心,就是急羣衆所急,想羣衆所想,時時刻刻把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的努力下,傷槐者、傷竹者、驚鳥的野人、養馬的官員都免除了酷刑,保全了性命;逢於何的母親得以安葬,北郭騷的母親得以頤養天年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晏子的公僕意識之強,愛民之深,是顯而易見,處處見着於行動的,這在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心不古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裏確屬難能可貴。

晏子尚儉,但對自己物質慾望的抑制簡直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不但穿破衣服,吃粗劣的飯食,而且不講排場,不比闊綽,甚至不惜寒酸齷齪,丟人現眼。

就晏子的儉,我領悟到,一個領導的儉樸,不僅關乎個人修養和公衆形象,而且事關整個羣體的利益;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問題,而且是一種工作作風的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方面的問題,而且是一種政治方面問題。

謙,即謙虛。一個人謙虛,則有禮,能平等待人,

虛懷若谷,海納百川,宰相肚裏能撐船,大概是每一個爲官者必須遵守的寶貴原則罷。

晏子謙恭有禮,穩重大方,從不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更不自以爲是、唯我獨尊。

身正則立。腳正不怕鞋歪。上不正則下邪。所謂正,就是作風正派,集中精力,務正業,幹正事。具體到領導者,就是事業心強,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不良嗜好。實事求是地分析,

實,就是努力實踐,紮紮實實的做事。晏子對領導者華而不實的工作作風是頗有微辭的。

晏子是很重視禮的,晏子既討厭貴族化的繁文縟節,又強調要有禮,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定的界限和規範。古今同律,萬事一理。雖工作性質,工作對象千差萬別,大相徑庭,但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有着驚人的一致,帶有一定規律性的。古人云,修身然後齊家;齊家然後治國;治國然後平天下,是頗有道理的。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5

讀了《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我體會到了晏子是個聰明、機智,善於辭令的外交家;也體會到了楚王是個知錯就改的國王。

課文主要寫了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仗着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楚王三次侮辱了晏子,但都被晏子反駁了,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說晏子機智,我是從晏子讓楚王大開城門迎接他,我只所以覺得晏子十分機智是因爲晏子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楚王一定要讓晏子鑽”狗洞“的話,楚國就是狗國,如果楚王打開城門的話,楚國就不是狗國。作爲楚國國王,總不能讓國家成爲狗國吧!如果楚國成了”狗國“,那麼他不就成”狗王“了。所以楚王只能打開城門。因此,我認爲晏子甚爲聰慧。

說楚王是知錯就改的好國王,我是從”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這句話中體會到的。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但都沒有成功,所以他只好給晏子賠不是了。但如果換成其他人,可能就不會像楚王這樣,而可能會繼續侮辱他,但楚王沒有那樣做,所以我認爲楚王是個知錯就改的好國王。

晏子真了不起,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能說會道,隨機應變的能力,同時也要學習楚王知錯就改的品格哦!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6

《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他,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從而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第一次鬥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點,關閉城門,挖了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入城,來侮辱晏子,進而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晏子不卑不吭,將計就計,一楚王之法反擊楚王。他的話很明白,楚王只要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那他就鑽狗洞。楚王若說自己的國家不是狗國,就應打開城門。最終,楚王只好打開城門。這一次,晏子未見楚王,就給了楚王一次迎頭痛擊。

第二次鬥智楚王藉口齊國無人,諷刺晏子無能,諷刺齊國無能人。面對楚王有一次對自己和國家的侮辱,晏子大義凜然,再一次回敬楚王:齊國人多得快要裝不下了,怎能說齊國無人?然後又一本正經地貶低自己,再貶低楚王及楚國。表面上似乎爲自己的無能難爲情,實際上正是在這不動聲色的裝模作樣中,回擊了楚王,讓楚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第三次鬥智楚王譏笑齊國人沒出息,而晏子舉了一個楚國上下都熟知的'現象,再用同樣的道理證明,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勞動,一到楚國就就做了盜賊,也是因爲兩國水土不同。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兩次針對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言語中充滿挑釁和嘲弄,對齊國的大夫直呼“你”,已是無理之極;後一次直指齊國“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嘲笑之語更是肆無忌憚。面對這樣盛氣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氣凜然,沉着應對,機智反擊,結果楚王一敗再敗,不得不賠禮認罪。

在晏子和楚王的脣槍舌戰、爭鋒相對中,一個是聰明機智、膽略過人、維護國家尊嚴的使臣;一個是傲慢專橫、驕傲自大的君王,誰贏誰輸,誰好誰壞,顯而易見。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7

晏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外文家。而今天,我們就學習了一篇有關晏子的課文——《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出國,在與楚王三次鬥智中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我非常佩服晏子,因爲他善於言辭的本領,他話中有意,意中有話。如:楚王第一次想羞辱晏子時,讓人把城門關起來,開狗洞。晏子說:“只有訪問‘狗國’才從這個洞過去。晏子的這句話代表的意思是:楚王要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的話,那他就鑽狗洞,楚王要說自己的國家不是狗國的話,就應開城門。晏子以機智的語言,還未見楚王就給了他迎頭痛擊。

我除了佩服晏子他善於言辭的本領以外,還很佩服他的愛國精神。例如:楚王用抓盜賊羞辱齊國人時,晏子用柑橘打比方:生在淮南和在淮北長得不一樣是因爲水土不同,來說明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在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也是因爲水土不同的原因。這句話的意思是:齊國人能在自己的國家安居樂業,在楚國就做起強盜來,說明楚國是個‘強盜國’。這樣既有力地反駁了楚王的侮辱,又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從晏子與楚王三次鬥智中,我覺得晏子是一個聰明、機智、隨機應變的人。同時我懂得了——如果像楚王一樣陰險狡詐,往往到最後都是自取其辱;如果像晏子一樣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有膽有識、維護祖國的尊嚴的話,往往到最後的得到的都是大家的尊重。要成爲有用的人,必須要經過許多風風雨雨,首先必須會隨機應變,另外要有勇氣、信心、智慧……和一顆愛國的心。在以後日子裏,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勇敢面對,不能退縮。費蘭克曾經說過: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敵人;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朋友。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晏子使楚》,讀完後我深受感觸。

這個故事是根據《晏子春秋》改寫的,主要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三次鬥智的故事。第一次,他想利用晏子身體上的不足讓他出醜,顯顯自己的威風。可沒想到被晏子機智地駁回了。“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楚王總不能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吧。“只好”寫出了楚王的無奈,也說明了楚王不會善罷甘休,從而引出了第二次鬥智。楚王說晏子是不中用的人,“冷笑”寫出了對晏子輕蔑的態度。晏子則回答的機智、巧妙,“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晏子表面上貶低自己,實際是貶低了楚國,如果楚王承認晏子不中用,也就等於說楚國是下等國家。楚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晏子的回答讓他無言以對。第三次,楚王讓士兵抓來兩個齊國的盜賊來,“笑嘻嘻”看出了楚王的陰險狡詐。很顯然,出使國外聽到自己國家的醜聞是很丟面子的事,可晏子卻遇事冷靜、大膽,以柑橘因水土而異爲例闡述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暗諷了楚王治國無方。晏子的每一次回答都那麼巧妙,他並沒有直接說出對楚王不滿的話,而是婉轉地、不失禮儀地回擊了楚王。晏子依靠自己的智慧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

讀完這篇課文,我覺得在生活中,大家不能在別人做錯事的時候嘲笑別人,最重要的是: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9

今天我讀了晏子使楚的文章,晏子是春秋末期齊國的大夫。他能言善變,面對楚王的嘲笑不卑不亢、不急不躁顯得大義凜然。

當我讀到晏子過小城門時,說:“這是狗洞,只有訪問狗國才走這個狗洞過。”我感到晏子真機智,很快就想到了辦法,又能保護自己的尊嚴,又能罵楚國是狗國。如果換做我,我肯定會破口大罵,這次出使的任務不就被我搞砸了嗎?

我又讀到晏子說:“我們國家對上等國就派上等人,下等國就派下等人,我最沒用就被派到你們國家來了。”我看到這捧腹大笑,笑堂堂楚王被晏子不動聲色地羞辱了一番,還不能降罪於晏子,我真是太高興了。

楚王在第三次要羞辱晏子時,把齊國囚犯帶來,不料,晏子說是楚國的風氣和水土有問題,又羞辱了楚王一次,看了這三次晏子和楚王的對答,我覺得晏子真是機智過人,真不愧爲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啊!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我們國家著名的外交官周恩來總理,在一次大會上記者問總理,爲什麼林彪要往蘇聯跑,周總理說:“這不奇怪,大自然好,蒼蠅還要往廁所跑”。

我有個願望長大以後我也能當上名垂史冊的外交官。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晏子使楚》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被晏子一一挫敗。晏子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了楚王,贏得了楚王對自己的尊重以及齊國的尊嚴!晏子是多麼勇敢、機智啊!我曾想過如果自己是晏子,面對這樣的事,會怎麼樣?結果我的第一反映竟然是腿軟?晏子在那種情況下竟然能機智對答,我不得不說,晏子面對危險時那種冷靜讓我佩服!生活中這種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萬里挑一。試問,這些人面對危險時爲什麼能那麼冷靜呢?難道他們真的不怕?答案是:不!他們也怕死!既然怕死爲什麼能那麼穩定?因爲他們都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自信!正是因爲有了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那種緊張的心情就穩定下來了。擁有自信的人,並不是很少,爲什麼能夠冷靜的人這麼少呢?答案是,他們的自信心還不夠堅定!面對死亡,誰的信心能夠存在?可是,爲什麼有些人的信心,不但不倒塌反而更堅強?這就得換位思考了。如果你是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你是選擇順從還是反抗?在這種時候,選擇前者的人,就是軟弱、沒有勇氣的人!這種人不能算是“生活的智者”。選擇後者的則爲“勇士”。勇士擁有自信、勇氣、智慧的能力。但是生活中這樣的“勇士”太少太少,這樣的晏子太少太少。

要成爲生活中的“勇士”,必須要經過許多風風雨雨,勇氣、信心、智慧……這些都是經過磨難的!所以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勇敢面對,不能退縮,雨後見彩虹!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故事的題目是《晏子使楚》。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叫侍衛讓他從矮小的門洞進入。晏子對侍衛說:“我訪問的不是狗國,只有狗國纔有這樣的洞。”楚王只得讓他從大門進入。楚王一見晏子便嘲笑說:“齊國是沒有人了,派你這既瘦又矮得人當使者。”晏子說:“我們國家有規定,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像楚國這樣粗野無禮的地方,也只能派我這樣醜陋得人來。”楚王被說的十分尷尬。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其結果只能是自辱其身。同時也爲晏子的聰明感慨。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知道晏子和《晏子春秋》,最早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教讀過《晏子使楚》等篇目。這位個子矮小的外交官聰明機智,不辱使命,使蓄意取笑他的楚王君臣自取其辱,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讀書漸多,又從其他渠道較多地接觸了其中篇章。但通讀全書,卻是近年的事。

《晏子春秋》八卷,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分內篇、外篇兩部分,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主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外篇兩篇內容較爲駁雜,與內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裏說:此書“舊本題齊晏嬰撰。晁公武《讀書志》:‘嬰相景公,此書著其行事及諫諍之言。’《崇文總目》謂後人採嬰行事爲之,非嬰所撰。然則是書所記,乃唐人魏徵《諫錄》、李絳《論事集》之流。特失其編次者之姓名耳。題爲嬰者,依託也。”這樣的甄別應該是不錯的。

晏嬰(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諡平,習稱平仲,又稱晏子。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父爲齊國上大夫晏弱。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病死後,晏嬰繼任爲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生活節儉,謙恭下士。他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不辱使命,名聞諸侯。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爲管仲,在《史記》中與管仲合爲一傳。

據考證,《晏子春秋》大約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但蒐集整理者爲何人,迄無定論;今本系經劉向再次整理。其思想傾向,或以爲儒,或以爲墨,或以爲亦儒亦墨、非儒非墨,其實恰足以證明其自成一家而已。其著述體例,或以爲子,或以爲史,其實非子非史,《四庫提要》謂其“雖無傳記之名,實傳記之祖也”;今人羅焌(1874-1932)《諸子學述》謂其“當屬俳優小說一流(俳優即古之稗官)。非晏子爲小說家也,輯是書者小說家數也”,倒是比較符合實際的。讀後感覺,輯錄者是蒐集了當時有關晏子的各種傳說,統一編定時取捨亦不甚嚴,以致其中頗有同一故事之不同版本兼收幷蓄者,亦有前後自相矛盾者。但不管怎樣,作爲留存不多的先秦典籍,此書記載了晏嬰生平事蹟及言行的大量重要資料,即便不能作信史看待,其價值還是不可低估的。

晏子打交道最多的是齊景公。按書中的描寫,這位齊國君主既顢頇又不乏可愛之處。據史書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史記·齊世家》),對此,書中也多有反映。他受燕子的諫諍之後往往一犯再犯,更不要說能舉一反三了。然而儘管如此,卻是他給了晏嬰用武之地;難能可貴的是,晏嬰多次弄得他下不來臺,他雖然不無怨言,卻能不計前嫌,長期信任晏子。這一點,是後世的許多權勢者所難以做到的。也正因如此,他在位58年,保持了國內治安相對穩定,終其一世,齊國總算沒有直接敗在他的手裏。

書中頗有精彩語句,不少已成爲成語或格言,如“衣莫若新,人莫若故”、“爲者常成,行者常至”、“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等,不勝枚舉;更有許多故事成爲習用的典故,這對豐富漢語詞彙顯然發揮了積極作用。

和其他先秦典籍相比,《晏子春秋》相對好讀。近年中華書局先後出版陳濤(2007,選本)、湯化註譯本(2011,全本),頗便於一般讀者閱讀。而對於研究者而言,仍以吳則虞等撰《晏子春秋集釋》最有參考價值。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前些天,我讀了《晏子使楚》這一課文,感受特別深刻。

課文主要講了:春秋末期,楚、齊兩國都是大國。有一天,齊王讓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讓人開了一個五尺高的洞。等晏子來後,關了城門,讓他從洞裏進去。晏子生氣地說:“這是狗國嗎?只有訪問狗國才進狗洞。”楚王聽了很倒黴,只好吩咐大臣打開城門,讓晏子進去。

楚王見了,冷笑了一聲:“難道齊國沒人了嗎?”晏子說:“我國人多的是,只要把袖子舉起來,就像一片雲,甩一把汗,就像一陣雨”楚王說:“那爲什麼讓你來呢?”晏子拱了拱手,說:“我國有個規定!訪問上等國家就讓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讓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到這裏來了。”說着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他笑。

事後,楚王很生氣,安排了酒席招待晏子,突然,兩名武士押着一個囚犯,楚王問:“他犯了什麼罪,是哪裏人?”武士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

楚王問:“齊國人會做這種事?”晏子說:“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一到了楚國就做起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風俗之故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本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從此之後,楚王十分尊重晏子了。

我讀了這篇課文後,讚歎道:“晏子真是偉人,一張嘴的幾句話就能讓楚王如此尊重他”。而我呢,平時沒多少人尊重,那如何才能受人尊重呢?我想了想,暗暗勉勵自己:只有好好總結經驗,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自己,長大後才能做個受人尊重的人。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4

最近,我們學了(晏子使楚)這篇文章,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晏子是一個冷靜的人。

因爲晏子出使到楚國了的時候,城前關了,讓晏子從洞裏鑽進去,可是晏子沒有發恕,只是叫士兵進去問個明白,楚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所以我覺得晏子是一個冷靜的人。

我又覺得楚王是一個服輸的人。

因爲他們也就是晏子和楚王還有大臣吃得很高興的時候武士押着囚犯進來,是犯盜竊罪,是齊國人,楚國王說:“齊國人沒出息”,可是晏子爲了自己的祖國面不改色地說:“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可爲什麼一到楚國卻做起盜賊來了,”最後楚王賠不的,被 大夫取笑了,說明楚王服輸了。

所以我覺得晏子是一個冷靜的人楚王一個服輸的人。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5

尊嚴來源於他人,同時也來源於自己只有自留住自己的草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或是看請輕他人的尊嚴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最近我閱讀了一篇文章名叫《晏子使楚》,《晏子使楚》主要講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家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但晏子都巧妙回擊,當讓楚王搬起石頭贏了自己的腳,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的故事。

通過簡單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楚王是一個自作聰明,仗勢欺人,輕曼無禮的人,而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辨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愛國的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絲毫沒有退縮,反而進行反駁片言隻語間化被動爲主動。既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又不失禮節,楚王不得不認輸。我們這當學習晏子身上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藝術。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如果看不起自己,放棄自己的尊嚴,那麼別有人會尊重你嗎?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讀了《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深有感觸。它講了有一次晏子代表齊國出使楚國,巧言應對楚王對他的羞辱,讓楚王對他另眼相看的故事。

晏子是多麼勇敢、機智啊!我曾想過如果自己是晏子,面對這樣的事,會怎麼樣?我估計我會嚇的腿軟!晏子在那種情況下竟然能機智對答,我不得不說,晏子面對危險時那種冷靜讓我佩服!

生活中能像晏子遇到那樣的事情而能冷靜面對的人少之又少。俗話說的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你總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完整。你如果不經歷世事怎能叫成功。遭遇不幸,是上天對自己的一種考驗和歷練。你只要堅持就會到達勝利的彼岸,我希望每個人在面對挫折時,都能勇往直前,愛惜自己。讓自己從生活中變得強大。學習晏子的這種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加油!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7

晏子雖然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是,他在另一方面卻絕對是一位有“力量”的巨人,因爲齊國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成爲任何強國都不能輕視的強國;連楚國國君都敬他三分。

他罵人,可以不怒,不急,不吼,不用一個髒字,如果不聽他說話的內容,簡直就是在和你心平氣和的聊天。但他能把你說得無地自容,讓你又好氣,又好笑,而且還拿他沒有辦法,這,就是聰明和智慧的作用。

還有,那種不懷好意,誠心看別人出醜的人,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楚靈王就是一個最好例子。他成心想侮辱晏子,可是呢,搞得自己一次次的張口結舌,最後只能是自己出醜而已。

如果你像晏子一樣矮小,或者也是其貌不揚,不要自卑,只要你也擁有晏子一樣睿智的大腦和淵博的知識,那麼恭喜你,你一樣可以成爲頂天立地的好男兒、一樣會受人尊敬的。

晏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8

今天,我們剛學完了《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文章是講齊國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總是想乘機侮辱晏子,但是次次都被晏子有力地反駁回去。第一次是讓晏子從狗洞鑽進去,但晏子以“從狗洞進去等於訪問狗國”的這句話使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第二次是說齊國沒人才,但晏子先講自己國家的規矩,再貶低自己,達到貶低楚國的目的;第三次是楚王說齊國沒出息出盜竊,又被晏子以“因爲水土不同”而反駁了回去。晏子的反駁從不出口傷人,而是很尊重對方。晏子既維護了齊國和自己的尊嚴,又表現出他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超的語言藝術。

從這文章可以看出晏子很看重尊嚴。但在現實中,我們的同學就不像晏子那樣說話尊重人了。前幾天我在學校小店門口看見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同學不小心撞到了另一個同學,於是開始了激烈的“戰爭”,說的每一句都是粗口,還罵個不停,我上前阻止,他們竟然連我一塊兒罵。

同學們,做一個像晏子一樣文明說話的人吧!讓我們成爲有禮貌有文明的少先隊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