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通用32篇)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通用3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通用3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通用32篇)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剛見到這本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得很精神的小孩,穿着棉襖,低着頭,慢慢地踩在鋪滿楓葉的小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爲母親和獨立的龍應臺,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通過內心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作者龍應臺的文字溫潤樸實,情感深邃厚重。我最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每天,龍應臺細心地照顧自己的兒子。去接華安的路上,龍應臺一邊給華安做導遊,耐心地介紹這個世界,因爲他是新來的。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華安把所有長長的東西都比作了龍。我覺得安安是多麼的可愛,天真無邪。我也真希望回到安安那個年齡,整天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看見弟弟妹妹們在溜冰,我也想試試。剛穿上溜冰鞋,我一下子就滑倒了。我有些垂頭喪氣,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媽媽把我扶了起來,對我說:“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站起來繼續慢慢練習:首先,我用手扶着欄杆一步一步向前滑動,漸漸地我嘗試着放開欄杆,自己往前慢慢滑,我邁出左腳,接着又邁出右腳。突然我失去平衡,腳下的輪子往前滑,幸好我穿了護具,沒受什麼大傷。我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這時,媽媽走來說;“南南,怎麼樣啦,會溜了嗎?”我搖搖頭,於是媽媽說:“來,我來幫你,我拉着你的手慢慢溜。”我愉快地答應了。我拉着媽媽的手,她一步一步後退,我也慢慢溜上去。溜了幾分鐘,媽媽看時間不早了,該吃晚飯了,她讓我回去,明天再練。可我毅然堅持着自己的想法,讓媽媽先回去,我再練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下來我竟然學會了,我慢慢滑,心情樂開了花一樣。

“長長的路,慢慢地走。”——我想:做事都應該慢慢來,不能着急,一步一個腳印。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讀了不止一遍,每讀一遍它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和心靈的衝擊,這本書有太多的內涵,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每讀一遍我都彷彿與作者龍應臺女士共同溫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着她的育兒經驗和經歷,感受內心的美好憧憬,一邊回味我與女兒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在幼教工作中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

我和女兒也走過龍應臺女士所走過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經歷。每個嬰孩來到這個世界上,帶給這個世界的歡樂都是相同的,孩子用她清純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觸摸這個世界的靈魂,他將懷着怎樣打得好奇心啊!我們這些先於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師長,在享受嬰孩帶給我們的無限溫馨與歡樂之餘,更應該主動地,心甘情願的做他們的引路人,來幫助他們認識這個大千世界的同時,保護他們稚嫩的心靈!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紐約華爾街的證劵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淺的臺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從從容容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她五歲的手指。”這樣的幾句話爲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滿母性光輝的矇矓畫。母性的光芒閃耀在她的臉上有了深深的震懾力,因爲愛來自心底。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在家裏,多少次因爲時間的關係,督促女兒:“快點,抓緊時間!”在單位,爲了下一個活動的開展,催促孩子們:“快一點,抓緊時間!”曾有幾次對孩子說:“彆着急,孩子,你慢慢來!”的語言呢?

像龍應臺一樣告訴孩子——“孩子,你慢慢來”,媽媽,老師就要慢慢來,這樣的慢慢與速度無關,卻是一種淡定而從容,理性而豐富,真實而真誠;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誨,在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這就是母親和老師的天職!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作者龍應臺用濃重的筆墨和一張張引人深思的照片讓我瞭解到小孩安安從嬰兒到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這本書講述了小孩安安在八個月大時,什麼都不知道,看到什麼奇妙的東西就會問爸爸媽媽,但不太會說話,就抱着他們的褲腿,指着那樣東西咿呀作聲,家長就會告訴他答案。看見一些小東西,只要家長不阻止,安安就會好奇地放進嘴裏“品嚐”。在安安的成長過程中,他以天才能力,學會了瑞語、英語和中文,讓爸媽驚歎不已。當他五歲時,想把二十幾只桃紅色的玫瑰編上一個蝴蝶結,可他繞來繞去,怎麼也編不起來,可他還是繼續編。

安安的童年在龍應檯筆下變得生動、活潑和美好。我們也是一樣,童年都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對不懂的東西我們都想嘗試去做、去學。現在,四年級學完了,準備踏入高段。在高段的學習過程中,一定不能馬虎,不會的題目一定要鑽研到底,不浪費一節課。成績如下降,一定不能氣餒,找出原因,繼續努力,要像安安那樣克服,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沉下心來,想辦法予以解決。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4

讀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知道這是龍應臺寫的生活散文。這本書裏裏主要講的是龍應臺這個母親和他兒子生活中龍應臺給孩子的愛。

這本書裏龍應臺是一個母親,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她不僅僅是對傳統母愛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比如文中還有許多小故事:“漸行漸遠”“尋找幼兒園”還有“男子漢大丈夫”等等許多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在切水果的時候,一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小手,痛極了,流了許多血,媽媽正好走進來準備端水果,好像看見我的手指流血了,就問我怎麼了,我不想讓媽媽操心就猶豫的說:“沒事。媽媽發呆了一會兒才說:“哦。”說着,便把水果端到大廳,過了一會我也到大廳裏。咦,媽媽呢?說罷!就坐下來吃水果,大約過了兩,三分鐘媽媽回來了手上還拿着創可貼,說:“以後要小心點,別切到自己的手。頓時,不知是什麼力量使我感覺不到了疼痛。

讀完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令我感觸很大書中龍應臺這位母親愛着自己的孩子。尤其其中一篇,裏面講一個無聊的下午,媽媽有耐心的給安安講《水滸傳》講水滸傳中各個梁山好漢。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5

雖然我是第一次讀《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但從心底升起的卻是一種深深的感動。龍應臺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這是一本以母親角度來講述如何自己是培養孩子的書。它沒有以華麗的詞藻,而是將普通細小的事描寫的細膩動人,充滿了溫馨的感覺。

龍應臺這樣寫道:“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覺得到幸福……”是的,孩子的到來,給予了父母很多。但是,孩子的到來,也讓父母失去了很多!一個多年未曾謀面的閨中密友突然造訪,她是一個有着一般中年女性沒有的年輕美麗的單身貴族。龍應臺立刻倍感壓力!於是打掃衛生,化妝,施上厚厚的粉,抹上濃濃的胭脂,擔心朋友說自己是黃臉婆。無奈,見面的第一句話,朋友還是驚呼:你怎麼成了黃臉婆了?可龍應臺竟沒有失落和沮喪!她們談過去,談未來,談願望,作者龍應臺的願望有太多太多:出書、旅遊、社會調查、製作電視節目……但,最終,爲了兩個寶貝,她都放棄了。

龍應臺把她在陽光裏餵奶的照片放在書裏讓我們欣賞,說明她是多麼喜歡這張照片!看她如何描寫自己餵奶──

“總是坐在落地窗前,遠看觀音山與淡水河。嬰兒貪心地捧着媽媽的乳房,吸着吸着,感覺媽媽的溫軟和心跳。我哺華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現在,看見別的母親解衣哺乳,我還忍不住駐足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撫摸着豐滿的乳房,看那嬰兒滿足恬適的小臉,看那母親低頭的溫柔,啊,我神爲之弛,真想再來一次。”

有的母親說:“這是最美的風景!”爲了母乳豐盈夠量,富有愛心的媽媽不再在乎身材和形象,只是毫無顧忌的吃喝。龍應臺陶醉於這種吃喝:“我很快樂,覺得自己從頭到腳是一隻在咀嚼的母牛,沒有一寸頭腦,全是身體、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機,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爲生殖孕育的媒體,我變成造化的一部分,心裏充滿幸福。”母親爲了我們,不顧自己的身材,將身體膨脹得像球兒一樣無論是呵護,還是責罵,母親爲了我們付出了太多的辛酸。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爺爺、奶奶……我們的家人都爲了我們而過早地背上了重擔。

我們的調皮、任性都給他們添加了汗水。那麼,我們應該爲自己的母親,家人做些什麼呢?

從現在開始,認真品味愛,好好儘自己的努力,不要讓他們失望,長大後回報他們。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6

自打記事以來,耳邊就常常充斥着“快吃,要遲到了!”“快點兒做,看,都這麼晚了!”“呦,你怎麼會這麼慢啊?”這一類的話語。沒錯,這些話基本上都來自於我親愛的媽媽。“快”幾乎就是她的口頭禪,所以,我也只得在她的指令下,儘可能地快一點,再快一點。好像鐘面上一根被撥快了的分針,更像一個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所以當我拿起華人女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時,便被這書名給吸引了——就像封面上那金色的落葉般拂過我的臉龐,撩撥我的心絃。我忍不住打開它,慢慢的,慢慢的,看了起來。

當8個多月大的安安嘴裏發出“啵”時,他的媽媽竟如沒教養的女人般扯着喉嚨高喊,這該有多麼驚喜啊。不知道我牙牙學語時,說出的第一個詞是什麼,我的媽媽當時是怎麼的表情。可惜,記憶裏,媽媽似乎從沒有說起過。

安安的媽媽給他講《女媧補天》的故事時,安安突然用兩隻手指撐開媽媽的眼瞼,驚喜地告訴她“媽媽,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對!對!我也曾經在媽媽那不太深邃的瞳孔中看見過小小的我,甚至連表情都那麼清晰真切,宛如一泓清水。安安的那如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我能體會。

飛飛出生,安安不再像從前那樣可以獨享父母的愛了。他變得敏感,認爲自己不如弟弟可愛;他有點兒緊張,擔心媽媽更愛弟弟;甚至有些叛逆,不刷牙,不吃飯,只爲能像弟弟那樣得到媽媽的寬容。看到這兒,我忍不住會心一笑——安安的情感變化或許別人無法體會,但我卻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家也有兩個孩子,和安安、飛飛不同的是,我們是雙胞胎。從小到大,除了無數次被提問“誰是姐姐,誰是妹妹”外,還老被拿來比較:“來,讓我仔細看看你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嗯,眼睛好像姐姐大一些,個子似乎妹妹更高一點。”大有一種不分個子醜寅卯誓不罷休的意味。好在我們的媽媽會摸摸我們的頭,笑着說:“是啊,你看,老二的眼睛是不是特別有神?老大腿長,是班上的跑步運動員呢!”這看似不經意的回答,總讓我們姐妹倆覺得很舒服。

於是,我的視線離開書本,向媽媽的方向望去。她正將米飯平整地鋪在海苔上,做着我們愛吃的壽司。夏日的餘暉透過窗櫺照射在她的臉上,她靜靜地將黃瓜、蛋餅放在米飯上,用竹簾輕輕捲起……那樣仔細,那樣專注,竟察覺不到我就這樣一直看着她。就如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那個五歲男孩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紮好一樣。這一刻,我感受到“長長的路,慢慢的走”這一句從容不迫的話中,飽含着的是一位母親發自內心深處的最濃烈的愛;同樣的,“快一點,再快一點”裏,不也蘊藏着滿滿的愛嗎?只是,我的媽媽與龍應臺有着不同的表達方式。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7

寒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着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麗,那麼安靜。封面上還有這麼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龍應臺已經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着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裏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裏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國臺灣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爲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迴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爲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麼鮮豔甚至有些泛黃,傢俱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於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週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爲,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裏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麼用?

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臺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有些孩子一下子週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爲了不甘人後的家長們陪着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爲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8

朋友推薦了一本書,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感想,作文以記之!

觀題目《孩子你慢慢來》,似乎是龍應臺對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的一些勸告。

看序言,很殘酷,殘酷得讓人無法接受,但是可能真有發生,一種是貧困生,一種是落後生,難免被歧視,難免被打壓,很可憐,但是我們的社會能阻止其發生嗎?

再往下看,龍媽媽描述了孩子在美國和臺灣接受教育的差異。於筆者而言,既無臺灣教育的經歷,更無美國教育的經歷,寫這個讀後感實在是缺少基點,但是作爲一個關心教育的人,偶爾發發呼聲,也未嘗不可,畢竟教育關係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關係到國家社會,通過教育爲國家奉獻一個有用的人,總比通過不良教育奉獻一個罪犯好!

中外教育的差異,主要三點,第一,開放與封閉;第二,發揮與限制;第三,平等和權威。

大學時代,有位老師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考試回答問題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要發揮,發揮了就是錯了。最後補考的時候,估計是那位老師憐憫我,特別用以上的話提醒了我。

一直不解,直到前段時候和一位共青團的朋友溝通的時候,他講了一句話,在共青團做事,首先要政治正確。

可見在中國,蘿蔔和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以上這些導致了教育的填空式和在事情面前難有發揮和想像空間,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一些天才。

而美國的教育,在一些公開課上,看到的是一種開放的,不只講對錯,而是講可能性的,講可能的行爲導致可能的後果的。一般都是用結果去引導正確地處理問題的方式。

第二,發揮與限制。以寫文章爲例,美國的老師帶着學生去博物館,回來以後佈置作業,大家對你們感興趣的動物,自由發揮寫報告,題材不限,格式不限,字數不限,一切都不限,美國同學就拿了一堆資料,自由發揮,充分應用了目前最流行的解構主義。而中國學生寫作文,往往是講無謂的原則,常常是規定了格式,以什麼什麼爲中心,八百字左右,不得寫成詩歌散文。中國是號稱詩的國度,而我們的老師叫學生不能寫成詩歌、散文,不知道這些老師有沒有讀過荀子老先生的《勸學》和韓愈的《師說》,更記得有位同學在高中寫了一個關於教育的批評問題,直接得零分。無謂的原則和格式限制了同學們的成長,也限制了老師的教學。

第三,平等與權威。中國似乎老講尊師重教,老師在太多的時候扮演了神一樣的角色,特別是小學時代,那絕對是神,而隨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發展,神的光輝在不斷地淡去……這種局面的出現,也反應了我們教育的迷失……而當學生和老師發生見解上的衝突時,我想最痛苦的一定是學生。美國不瞭解,暫不做評論了。

在這個問題發帖即將結束的時候,引用一個叫徐靈胎同學的故事,徐同學是生活在康乾時代的人,他讀書的方法用歐美流行的方法,叫自主學習的構建主義模式。而構建主義起源於1967年,一個叫德里達的哲學家提出來的。

而徐靈胎同學——自《周易》、《道德》、《陰符》家言,以及天文、地理、音律、技擊等無不通曉,尤精於醫。最後成了一個水利專家、音樂專家、武術高手,醫學更是高手中的高手。這裏除了他認真自學外,家學淵源尤爲重要。所以孟母三遷這個千古流傳的典故對於家教是非常非常地重要。

所以生活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我們不必太多去糾結社會的教育問題。南懷瑾先生講過一個概念,以前中國沒有學校,更沒有所謂的大學,所有當官的、做事的都是靠的家庭教育,也就是學成文武藝,售於帝王家。

因此不是把孩子送到美國就完事了,現在經常有新聞報道,到美國求學的同學一代不如一代,常常可見中國留學生不用心學習,一身名牌,無所事事,無事生非。

教育問題歸根到底是兩點,一是家庭教育,因爲國家的教育和老師修爲往往是不全面的。二是自我教育,因爲只有自己開悟,才能學有所成。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9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算是一個沉重的開頭。婆婆對孩子的呵斥,也許只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對孩子的耐心等待,讓我看到了一種對孩子的尊重。“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作者對孩子打蝴蝶結時細膩的描寫,我彷彿真的看到一個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繩編蝴蝶結,由於還是個五歲的孩子,手眼並不是特別的協調,因此,總是穿不進洞裏,但是他沒有着急,仍然不緊不慢的做着,彷彿這個傑作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成就感。這種屬於孩子的內心的平靜,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作爲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可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對母親而言,對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作爲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女性長輩之一,作爲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們,更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有深深的思考和認識。

這本書中,第二個故事提到了一個孩子因爲交不起學費,被老師責罵,最後,帶着三個弟妹,在愛河邊跳了下去。看到這裏,我的心狠狠的糾了一下。其實,我一直沒有看懂這段文字被放在這裏的目的,也許是想說,若是這位教師能給孩子一個“慢慢來”的機會,孩子就不會因爲壓力與鄙視而自殺;也許,是想讓教師也能和作爲母親的一樣,關心孩子,耐心地對待孩子。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孩子低着頭,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看似一個在落葉中尋找寶藏的考古學家。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慾望,他們研究着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邊的風景,又比如,枯樹葉中的奧祕。《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夾雜着許多母親與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它記載着一個個母親用愛澆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邊上那些美麗的文字“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茫茫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讓我深有感觸。幼兒教師,正如孩子們的母親一般,我們照顧着他們的起居飲食,薰陶着他們的審美,豐富着他們的學識與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但是,他們帶給我們的卻是孩童般的心靈,他們爲我們展示着這個社會各種的美好面。這難道不是一種天賜的恩惠嗎?

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有着屬於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爲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我們驚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質疑能力。再者,孩子們的觀察力又有着他們獨到的一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觀察結果,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幼兒教師要做好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嘗試着去完成一件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它能極好地鍛鍊孩子的能力。事實上,只有孩子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師、家長逼着做的事情會讓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幼兒園的孩子,能力畢竟還很有限,對於一些事情,他們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這時,作爲教師,我們萬萬不可着急,我們要耐着性子,讓孩子慢慢來。我在給小班新入園的孩子上美術課時,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水彩筆,如何整理好用好的彩筆,在請他們演示操作時,他們不停地回憶老師是怎麼做的,動作放到了最慢,當時,爲了整節課進度的我,真想接過孩子的筆替他完成之後的操作,可是,我們的教育,不正是以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能力爲目的的嗎?爲此,我還是選擇了耐心地等待。孩子們也會有着急的時候,拿杯子接水的時候,排隊去玩的時候,上課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會露出焦慮着急的神情,有的甚至是用身體語言和眼淚來表達的,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勸他們不要着急,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在現代如此快節奏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不知是誰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萬家長整裝待發摩拳擦掌,千萬幼教機構調整課程加速發展,千萬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進斗金,在這千千萬萬的希望與期待下,孩子們收拾起童心,規範地坐在課桌前,從“你我他”到“123”而後又是“ABC”“あいう”,從鋼琴到小提琴而後又是琵琶古箏,從畫畫到書法而後又是圍棋象棋……林林總總,家長用自己曾經想學的,認爲孩子要學的種種課程填滿了孩子的童年。當聽着家長們交流“成功經驗”,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個,爲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藝自豪不已時,敢問孩子們是快樂的嗎?那些被逼着學來的東西真的全都會被堅持嗎?而填鴨式的教育到底是幫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還是毀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在今後會少了解更多呢?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快,還是反而毀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天生的創造力呢?成人們,我們何不讓孩子慢慢來,讓孩子慢慢的地學會識字,讓孩子慢慢地與人交往,讓孩子慢慢地觀察世界。而作爲一名老師,要去改變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長時間溝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爲孩子尋找樂趣,引發他們的興趣卻是一定要堅持實施的,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耐心,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給予教育與指導,這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更值得推廣。

“我的手還小,請別要求我在整理牀鋪、畫畫和打球時做得很完美。我的腿還短,請你走慢些,好讓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請讓我自己觀察。我的年紀還小,請拿出時間和耐心向我解釋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還很脆弱,請照顧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責我。”孩子是一個人,所以我們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們;孩子是一個還未完全發展成熟的人,因此,我們又不能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去對待他們,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對我們成人說的呢?

書的最後,龍應臺說寫道: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所以,回過頭去看第一個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動作太慢,但她卻又能放手讓孩子幫助她,去做這些爲客人服務的事情,看得出來,婆婆已經將這個最難的“放手”做到了,這種信任,又是對孩子怎樣的一種尊重啊!

孩子,請你慢慢來;成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請你們慢慢來啊……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0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閱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爲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爲什麼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爲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着母親的眼睛,聲音裏透着驚異和喜悅,一個字一個字地宣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着說着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裏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裏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着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爲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着樸實。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1

本來,我並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是個什麼樣的人,而當媽媽推薦我看了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我漸漸有些瞭解她並喜歡她了,同時我又特別羨慕華安、華飛有這麼一位既是母親、又是朋友的媽媽。

在《孩子你慢慢來》中龍應臺充當了一份偉大的職業—母親。這本書的開篇有點讓我驚嚇:在龍媽媽讀書的那個年代,孩子們在學校裏沒有尊嚴可言,有的因爲頑皮只得頭頂一盆水被教師罰站;有的因爲考試成績差必須帶着“我是懶惰蟲”的牌子在操場跑一週;甚至更有的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他們在這種冷酷的教育環境中艱難地生活着。於是,深受其害的龍應臺,在做了母親後,十分愛自己的孩子,以一種耐心、平等、潛移默化的方式,竭盡全力爲孩子們創造溫馨自由的成長空間,把自己的兒子華安、華飛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我多麼羨慕龍應臺的孩子華安和華飛啊!他們的母親總是以平等的姿態與他們相處,而且相處得十分融洽。無論孩子有多少個無知的要求,比如說要媽媽很溫和、要媽媽不打人不罵人、要媽媽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龍應臺媽媽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順其自然慢慢來,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聯想到我們的一些家長,就像拔苗助長的農夫,總是一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樣子,一會兒給孩子報這個輔導班,一會兒又報另一個興趣班,完全不尊重自己孩子的意見。每天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作業、做作業,還是做作業,恨不得孩子一天中就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

但願我們的媽媽們能和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一樣,都能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讓我們慢慢來,那該有多好!這樣我們也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幸福的空間了。

龍應臺對她的孩子們的愛一定是真正的母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2

最早讀龍應臺的書還是讀書的時候,愛極了她溫暖細膩的文風,在她的《親愛的安德烈》中,她就是一位慈祥安寧的母親,有着一顆溫和安寧的內心。而後在她的《這個動盪的世界》《我的不安》中,她又是對人和世界充滿着熱誠的人文關懷,從更高的視野看待着不同的文化,很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你慢慢來》是她從孩子出生寫起的“保姆日誌”“人生手札”,記錄下一個母親其間經歷過的每一絲喜悅和惆悵,當有人發問“在今天這樣的世界裏,我們到底要如何來帶領我們的孩子?從我們的子宮裏孕育出來的孩子,曾經和我們靠得那樣近,依賴得那樣深的孩子,在我們的血脈裏萌芽,在我們呼吸裏成長,在我們眼前哭泣着微笑着一天一天長大的孩子,他們將來的世界究竟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呢?”,她說,我願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教師也是這樣。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裏的風景,“慢”是最爲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她曾像所有的中國母親一樣,希望孩子的作業能寫得更漂亮一些,能得“三隻老鼠”(一種鼓勵),但是,淚水涌上了孩子的眼睛,她咆哮着說“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她楞在了那裏。正是這樣的吧,有了孩子,和孩子一起的時候,才能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世界,徹底顛覆成年人的自以爲是。

生命是一種過程,成年人總是誤以爲自己給予孩子的是最爲重要的,教師也是如此,總是希望給她灌輸更多的知識,能夠看到她帶來的成績上的進步。殊不知,孩子的成長是不可估量的,不能用“量”的標準來衡量。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認識這個世界就是最美好的,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孩子畢竟是個孩子,有任性,有無理取鬧,有無可奈何,可是這些讓你覺得煩躁甚至不能忍受的事情有時就是他們的可愛之處。他們天真,他們的世界充滿童趣,他們關注的事情永遠和你不在一個點上。爲此,你不能忍受,你暴躁,你狂怒,你覺得不可寬恕!停下來吧,慢慢來吧,生命本身就是需要一個慢速成長的過程。試着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世界,試着少些世俗的評判標準在孩子的身上,知道他們僅是一個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耐心,需要時間,彆着急,慢慢來!

龍應臺以一個母親淡然、溫和的心境看待着孩子的世界,用她細膩的筆觸在給我們老師們講述一個無痕的教育理念,“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慢慢來吧,彆着急!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3

偶然,在書店翻到龍應臺著作的《孩子,你慢慢來》,一下子被封面上的這段話吸引:“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段文字,讓我溫暖,也讓我感動,更讓作爲班主任的我思緒萬千。

記得那是高一下學期的某天,上午課間操結束後,我去教室裏溜達一下。一進門發現平日班級裏那個調皮搗蛋的學生H蹲在地上,手裏拿着幾張沾滿血跡的紙巾,面對他的是班級裏一個平日不怎麼愛說話的孩子Z,鼻子裏留着血。看到這個情況,我未加思索的就大聲訓斥H,你怎麼弄的,是不是又調皮搗蛋了,怎麼把人家弄出血了。H一臉委屈的說:不是的,老師。而我,沒有繼續聽他說下去。轉頭問候流鼻血的孩子怎麼樣了,要不要去醫務室。那個孩子卻告訴我:老師,是我鼻子有點發幹,自己弄碎的。H給我拿紙巾,幫我呢。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很差勁。思維定勢認定了H的不對,卻不想是我自己錯怪他了。在幫着Z清理好鼻子,確認沒事後。我把H叫到辦公室,誠懇的向他道了歉:老師錯怪你了,你在做好事,卻被老師誤解。是老師不對,向你道個歉。誰知H笑嘻嘻的對我說:沒事,老班,我都習慣大家這樣看我了。說實話,聽到這句話,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內心有一片藍天,只屬於他自己,從未讓別人看到過。如果我當時能有耐心一點,先聽他講完,或者當時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用定勢去貿然判定一個人,或許會讓他的這片藍天更開闊明亮。下午的課外活動課,我在教室講臺上,面向全班同學講了H今天做的好事以及我做的錯事,真誠的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品質,我看到他羞澀的微微笑了,也看到其他同學轉頭對他投去了肯定與微笑。再後來,我時不時的讓他爲班級做事,慢慢的我發現,他越來越自律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皮來皮去,對老師非常禮貌,成了同學們願意主動找他幫忙的紅人。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更大的天空。我知道,慢慢的,H會越來越好,教師對你有耐心。

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和教育學生時,難免會控制不好情緒,對孩子們有一定的衝動和訓斥,對孩子們缺乏耐心和等待,缺乏愛心與關懷。細細品讀《孩子,你慢慢來》,讓我更加堅定:我們應該學習作者所表達的那種母子之間的相處理念,讓我們慢慢來,讓我們耐着性子學會等待我們的學生。相信我們帶的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們,慢慢的變的越來越好。

我相信,教育的成功,不是隻盯住現在的一時,而是要放眼於未來。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種力量,只是還未找到釋放點。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肯定自己的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個優點,給與他們空間盡情釋放,讓他們心中的藍天更藍。而我們班主任也要與孩子們一起不斷地改善自身的缺點,相互監督進步。與孩子們一起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4

先前我對龍應臺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後來在李鎮西老師的博客中多次出現此人(開始還以爲這作家是個男的,呵呵),一時來潮網上搜索,發現此人的影響力還不小(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

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她那顆母愛的心便永遠的停留在了我——一個父親的心中!“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龍應臺用最簡單樸實的語言說出了父母親的心聲。想想自己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寶貝女兒,疲憊,煩惱都沒了;即便晚上10點回到家看到寶貝甜甜的進入夢鄉,心中泛起漣漪。想起書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僅僅是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就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叩問心靈,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嗎?有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的耐心嗎?作爲父親,至愛自己的女兒,但有些時候在教育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她惱兇成怒。(也有些時候看着她要掉淚時,禁不住要笑,女兒太可愛太善良了,真不忍心罵她)。的確,自己潛意識裏把對生活的期許,夢想的實現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她將來怎樣怎樣,卻忘記了,她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長需要肥沃的土壤。

看過龍應臺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善良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生命善良的本性。愛需要藝術,愛需要學習,更需要有一顆慢慢等待的心。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孩子是上帝派來指引成人生活的天使,教育應該是慢的藝術。作爲教師,也愛着班上61名學生,但很多時候有些孩子愛不起來卻恨之有加。我總希望學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於稍一出錯,就橫加指責。靜校晚自習的時候,期望學生個個不隨便講話,高效的學習;做作業考試的時侯,希望學生個個獨立完成得高分……看着班上學習上不優秀的孩子,卻忽略了他們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們陽光,他們自信,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們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爲什麼僅僅因爲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

其實,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允許孩子犯錯。我們應當給予孩子在學習上更多寬容和耐心,讓孩子有自我生長的空間和時間。只想對學生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啓,讓我們慢慢地、堅強地向前方走去!在其兒子華安寫的《放手》中,他回憶母親是一個“集責任於一身的嚴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滿溫暖……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卻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慢”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藝術,一種已開始被我們遺忘的教育真諦。一切都以“快”字當頭,這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特點吧。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種堅守,一種責任;是一份信任,一份寬容。正是由於應試教育功利讓我漸漸地疏遠了這份耐心,漸漸地不再習慣於等待。“孩子,你慢慢來”,這樣的慢慢與速度無關,卻是真實而真誠的態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誨、在“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慢”的過程就是信任和責任,是孕育驚喜的歷程。做父母的做教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般的父親和教師!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5

毛毛蟲只是變爲蝴蝶的前奏。不漂亮,不乖巧,或許還不討人喜歡。只是,表爲了美麗動人的蝴蝶是擁有危險的。毛毛蟲期望破繭而出,人呢?當你只注意到它陽光下的光彩,嫉妒又羨慕之時,那麼?你可曾看到她背陽處的那片陰影呢?你是否注意到了?是否體會到了?

成長,歷練造就的蛻變。華飛的成長依賴着母親一路的扶持。當然了,是父母在共同扶持,或許父愛不如母愛那麼多而已。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間存在的不僅僅是那年齡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差距。弟弟嘛,當然希望能黏着哥哥——安德烈斯。或許是覺得那樣會有安全感吧。不過,飛飛的表裏可不如一呢!嘴上說着無所謂,但是心中還是很迫切地希望能和哥哥一起去玩兒,真的是小孩的世界大人不懂麼?我也是個小孩子,小時候也會有這些心思。本性,天性?我不知道。

從小出生、長大在書香家庭的安安與飛飛課真是幸福啊!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久而久之,一定從書中學到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吧!我雖說不是在書香家庭中長大的,但是,我自幼酷愛書籍,家中的“良書益友”也是不少啊!不過,《蘇菲的世界——我無法懂得其中的深奧之處。我的愛與淚水被觸發——《夏洛的網》,是它,讓我在心中織成了一張愛的網,讓我懂得了對生命的禮讚,懂得了友誼的真諦。

好的書,可以伴隨一個人一生堅定地走下去……

成長是什麼?就是忘記以爲一輩子都會銘記的東西,銘記以爲會一輩子忘記的東西……

或許多年以後,回過頭去看一看,原來我是這個樣子長大的啊……

因爲,我們是在愛中成長着……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6

當今社會,“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話似乎早已成爲教育觀念,它讓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童年被一個個“不可以”終止,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把孩子們關在籠子裏,而臺灣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似乎讓人匪夷所思,他以豐富細膩的筆法記錄了《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華安和華飛的成長經歷,過程耐人尋味。我最喜歡其中的《葛格和底迪》。

故事在媽媽的叫喊聲中拉開序幕:吃晚飯的時間到了,媽媽發現安安滿臉淚水,原因竟然是媽媽愛弟弟多。

不一會,安安就出現在樓梯上,兩手插在褲袋裏,斬釘截鐵地對媽媽說:“你比較愛弟弟,他什麼都可以,而我什麼都不可以!”

媽媽把安安拉到自己面前,讓他坐在膝蓋上,溫柔安撫這頭怒髮衝冠的暴躁小牛,待安安漸漸安靜下來,媽媽開始發問:“每個星期五下午,媽媽帶誰去看戲?”

“帶我”;

“好,每天晚上的《西遊記》、《綠樹懶人》……是講給誰聽的?”

“給我”;

那冬天爸爸帶誰去阿爾卑斯山滑雪的?”

“帶我”。

待兒子有所領悟,媽媽把兒子的臉轉過來,四目相對,“安安,有些事是六歲的人可以做的,有些是兩歲的人可以做的,對不對?你是不是也要穿紙尿褲呢?”

“不要……!”安安覺得很可笑。

媽媽的做法實在令人驚訝,她在安安不理解父母時,沒有一味給他灌輸道理,而是在溫馨的母子對話中教導安安,甚至在安安用剪刀把卷毛飛飛的衣服剪的像叫花一樣破難不堪時也沒有將他關進小黑屋去反思,也有沒有在安安不遠涮牙時動用武力。一次次充滿愛的教育終於認安安和飛飛又玩在一起。

孩子,你慢慢來,你慢慢來……

也許,慢慢來會更好。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7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以一個個生動、真實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智慧媽媽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巧妙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讀完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悟到寬容與等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要用時間等待孩子慢慢做好一件事;不要責備孩子沒做好,要用寬容的心對待孩子沒有做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在嘗試中學會面對困難和挫折。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責怪埋怨孩子,很多時候就是因爲不懂得尊重孩子,不夠有耐心。我們往往責怪孩子“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們往往忘記了,孩子還小啊,這些事對大人來說也許十分簡單,但對孩子來說卻並不容易!我們老師有時也這樣批評孩子:“別人都學會了,你爲什麼學不會?”其實,我們忘記了個體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尊重個體差異,只要孩子盡力了我們就應當給予肯定。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內心有一種學生問候與念及的滿足,讓自己有一種學生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幸,這就是耐心的老師吧。

春風是冰河的等待,收穫是秋天的等待,陽光是萬物的等待,孩子是我們的等待。作爲教師的我們,可以抱着“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看天外雲捲雲舒”閒適、平靜的心態,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長大,用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愛每一個孩子,還他們一個自己主宰的童年!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8

細細回味我曾經匆匆流逝的那些時光,好似白駒過隙。從我倉促地降臨於這個衆彩紛呈的人世,在漸行漸遠的日子裏,沒有留下絲毫痕跡,也習慣了生活中細微的美好,逐漸融入那默默無聞、碌碌無爲的人羣之中。偶然間記起了不久前閱讀的一部溫馨的作品——《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再次感受到這世界的與衆不同,生活的清閒自在和孩子眼中五彩繽紛的一切事物。

簡介的開頭寫道:“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確實如此,龍應臺既有着東方特有的個性,也有着西方的教育體驗,從她的第一個孩子,華安,由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和之後成長曆程的每一個可貴的階段、細小的瞬間,她都用母親的極度溫柔和耐心去教導華安如何去發現這個世界不一般的美好。無疑,華安是幸運的。

龍應臺作爲一個母親、作家,以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去認知、定位所謂的美好童話,那些看似幸福的結局和正義的裁決,卻暗藏殘酷生存之道的虛擬世界,她不願意讓華安過早看到這世界的刻薄殘忍,也不願意華安過早丟失了純真的童年。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一個具有傳統思想的女性,她沒有龍應臺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修養,她只能以她過去的經驗向我指出這個世界的殘缺與不美好,教育我如何去辨別黑白與是非,至於彩虹,她願意任由我去描繪、去發揮。儘管這是兩種完全相悖的教育方式,但不可置否的是,她們的所作所爲都源自於母親對孩子深切的愛意與關懷。

《孩子,你慢慢來》筆者用簡單和細膩的手法,通過她對生活的描繪與理解,將母愛淺淺地藏於字眼中,表露她對世界的熱愛、生活的熱愛和對孩子的真情流露。我真誠地期盼所有的母親以及將成爲母親的女性看看這本書,願它能讓你感受到世界的美妙,生活的悠然和孩子的天真與可愛,願你們相遇那個小小而堅強的生命時能打從心底對他說句:“孩子,你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9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從微信上看到這句話,我認識了這樣一位母親——龍應臺。這句話震撼了我,所以趁着休息的時間買了她的書來看。

從龍應臺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他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他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只有真切的感受,纔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我們做父母的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它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她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孩子,你慢慢來,深刻的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的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

龍應臺的文字不僅告訴我要認識孩子,瞭解孩子,他還告訴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許他說“不”,允許他不完美。當龍應臺要求孩子把字重新抄寫一遍時,安安理直氣壯的回答:“”爲什麼?爲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的好,寫的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啊…”孩子有權利說不,有時候缺憾也是一種美麗。

我是一個母親,我的孩子總是不按照我的要求行事,也不按照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很無奈,也很着急,但孩子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急不得也急不來,我在適應中,也在學習中,學習做好母親這個角色。

由此我也想到自己的工作,我面對37個孩子,就有37種語言,37種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卻試圖把他們變成一樣的,變得一樣優秀,一樣聽話,不禁覺得自己太可怕。他們並不完美,會犯錯,也會調皮,作爲老師我需要的是一個寬容的心,允許孩子犯錯誤,並從錯誤裏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少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多一點耐心。是不是會讓我們自己的心境明亮起來?會不會使我們自己的內心充盈起來?苦悶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爲什麼不選擇快樂呢?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有一種學生成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慰。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過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老師也是這樣。因爲對於孩子來說,人生的路很長,他美好的人生纔剛剛開啓,所以這條長長的路我們要慢慢的走。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0

讀龍應臺老師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深有感觸,不禁想到了自己孩子的一路成長的歷程,我沒有龍應臺老師那樣的幸運,可以身處國外感受自由開放的育兒的環境,但是,我對自己現處的生活也是滿意的。

還記得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是我送他去的,當時我的心情如此的緊張,我中間觀察了一下他,他好像比我更加的從容淡定,老師們讓家長們稍作停留之後,便開始下“逐客令”了。

我想,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家長獨自面對生活的,當天孩子回來之後,我與他交流了在幼兒園一天的情況,他用稚嫩的聲音說,“好多小朋友都哭了,快要把我的耳朵的震聾了”,我當時就笑了,問到“那你有沒有哭啊”,他很自豪地說沒有,他還安慰別的小朋友不要哭了,你媽媽一會就來接你回家。

回想起與孩子的每一次分離,孩子都會哭鬧,小點的時候是大聲哭鬧,稍微大一點兒了便是抱住不放,現在孩子也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了,我不禁在想,孩子,我能陪你走多遠呢?

我也是第一次做母親,有了孩子之後,我與人生和解了許多,我也有了與這個世界重新開始的可能,孩子教會了我成長,教會了我責任,希望他今後平安健康。

今後,我也要對我兒子說“孩子,你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1

這本書我讀的很慢,有時候一頁反覆讀幾遍,特別感動於書裏面生活的瞬間,孩子對於母親的意義,母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一個溫柔的世界對孩子有多重要。開篇講了王愛蓮因爲交不起學費而被老師打個半死,最後帶着三個弟妹投河自殺了,水很髒很髒……接着又寫了一個五歲孩子在系蝴蝶結,我願意等上一輩子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看到這句話我挺心虛的,想到兒子自己脫衣服脫不下來,穿襪子穿反,我總是不耐煩地說他這麼大了還不會,想起兒子當時無助的表情,心裏覺得好對不起兒子,其實他都能做,只是做的慢,因爲平時都是奶奶給他穿了,所以自己穿的時候就特別費力,不熟練,以後一定多鼓勵兒子,不能一大早給他發脾氣。

安安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小孩,學說話的安安,聽故事的安安,調皮的安安,會說四種語言的安安……。其實孩子的內心是特別敏感又特別柔弱的,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歡喜的又是充滿無助的。記得兒子之前想學街舞,由於各種原因沒能學,因爲爺爺和他爸爸都不太喜歡讓他學,就沒有繼續。孩子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情,我也忘記了。一年級寒假之前,爸爸給兒子說去學跆拳道吧,說怎麼怎麼好,比街舞好什麼的,兒子突然就爆發了,我也特別意外,給爸爸發脾氣說:“好什麼好,爲什麼我喜歡的東西你就覺得不好不讓我學,讓我學我不喜歡的東西呢”哇的大聲哭了起來,哭的特別傷心,我當時都蒙圈了,我不知道兒子內心是這樣的,我抱住了兒子。爸爸也給兒子道了歉,我也給孩子報上了街舞班。因爲自己這兩年來回奔波於醫院公司,對孩子的內心瞭解太少了,覺得挺自責的。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外出幾個小時後媽媽回來了,問孩子“媽媽不在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孩子平靜的回答“我在想事情”’媽媽忍不住笑着問他“在想什麼呢”“恩,我想沒有媽媽我該怎麼辦?”這句話太深有感觸了,因爲兒子也同樣問過我這樣的問題,記得兒子說“媽媽如果沒有你了,我也活不下去了”記得那天給兒子說了好多話,突然覺得孩子是這樣的需要我,需要我慢慢陪他長大……

看了這本書突然覺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我以後一定當兒子合格的聆聽者,不去磨滅他的好奇心,耐心,對兒子更多的陪伴與關心。有時候快快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兒子穿衣服這件事,如果不是嫌他拖拉不讓他自己做,他不會現在也穿不好,快快放手更是給我們家長的任務!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2

龍應臺的文字,讀來如冬日陽光,字字溫暖,如三月春風,字字輕柔。每一位準備要做母親的、已經做了母親的、不想做母親的女人,都應該來讀一讀,看一看,作爲一個母親的幸福。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陳舊的鳳凰牌自行車後座上,有着我的"專屬"座位,那是專門爲我設計的"小椅子"。小時候,每當我哭鬧時,一直是媽媽用自行車推着我,從村子的一頭到另一頭,我總是一邊哭一邊還有"一萬個爲什麼"在媽媽耳邊晃悠,就這樣和媽媽邊走邊說,直到再也看不見夕陽,直到我早已忘記爲什麼哭泣。

"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麼深邃、說不出有多麼遙遠的門,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還記得我剛讀高中的那會兒,第一次遠離家,離開爸爸媽媽。爸爸和媽媽一起把我送到學校宿舍,媽媽一邊幫我理東西,一邊嘴裏嘮叨着:晚上睡覺毛毯蓋蓋好、想吃什麼自己去買、多吃點水果、多交幾個朋友……爸爸媽媽走後,頓時覺得——"悽慘",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也只想用這個詞來形容。三天後,給媽媽打電話,我大哭了一場,據說,媽媽也哭了。但我當時在電話裏沒感覺到。讀了龍應臺的文字,我才意識到也許媽媽比我傷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和媽媽都早已習慣了類似這樣的別離。我要來上海找工作,媽媽說:去吧!當時還覺得媽媽怎麼這麼狠心,沒有說一句挽留的話。現在想來,或許應該感謝她,因爲不知何時,媽媽已經學會了放手,放手讓我自己去承擔該承擔的一切。每一位媽媽的內心都是柔軟的,都是細膩的,但唯有作家是幸運的,因爲她們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來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表達對孩子無盡的綿柔。我的媽媽不能,但我依然愛她,因爲她是我的媽媽,我是她的女兒!

"而我,突然覺得人性是極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

選擇幼兒教師,只是因爲打從心底喜歡孩子,喜歡孩子天真的笑,喜歡孩子無邪的話、喜歡孩子純真的臉、喜歡孩子小大人似的語氣和神態……喜歡他們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細細的、軟軟的、小小的,做起事來慢悠悠的,但我願意做他們的媽媽,願意等着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3

在這個每天發生着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我們被一隻無形地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我們不再享受美食,而只關注一頓飯能否填飽肚子。我們不再欣賞風景,而只關注何時能抵達目的地。甚至,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卻少了許多深情的等待,不再願意用一顆柔軟的心,靜靜地守候着一顆幼小的“種子”發芽成長。我們似乎都忘記了:愛,需要慢慢來。

讀着《孩子,你慢慢來》,我感受到了龍應臺望子成龍的心願,在字裏行間,更多的是透露出她不急,希望孩子慢慢來,心慢下來,在慢慢的環境中,慢慢地成長。大多數人認爲這是一篇母愛日記,記錄作者兩個女兒——華安和華飛成長的故事。但最觸動我心的,是字裏行間的款款深情。力透紙背的,是一位深情母親殷切的愛意。是這位溫柔的母親願意同孩子一起蹲下來,保持同等高度去看待世界的耐心與關懷。一天一天,她陪伴着孩子慢慢成長,所以在常人眼中,令人生惡的`老鼠也瞬間因爲孩子的興趣盎然,而變得俏皮可愛起來。所以一個看似無趣的話題——觸電的小牛,居然成了母子之間能夠反覆交談的有趣談資。所以,綠林好漢譜寫的《水滸》傳奇,只成了孩子口中咿咿呀呀學習語言的學前練習。一個一個溫情的片段,一句一句動人的文字,使我仿若退到了一個安靜的角落,幼小的心靈被深深的愛意所溫柔地籠罩。

深情的語言,像一股清泉靜靜地流入我的心田。我逐漸體會到,我的媽媽對我的那份深切的愛意。以前我不懂,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我總是渴望得到媽媽的“救助”,每次她在一旁像個朋友一樣,和我一起爲困難煩惱時,我總是埋怨,爲什麼不能幫我一次解決?現在我才知道,這份等待與陪伴包裹的是濃濃的關愛。當一位母親,願意同孩子一起重新認識世界,給予孩子跌倒的機會,卻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她的身邊時,其中需要付出的是多麼強烈的愛。

孩子,你慢慢來!我想,我懂得了文字背後的那份用心良苦!愛,需要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4

養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而偉大的工程,這過程中的艱辛是難以斗量的。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心血纔可以把孩子培養成才。龍應臺則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從這就能看出她的育兒態度。這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現代,是多麼的難得。現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怎麼會讓孩子慢慢來、慢慢來呢?

但是,實際上,孩子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的需要一個過程,每個人學習一項技能其實都要時間,我們不能因爲自己掌握這項技能卻不能容許他人犯錯和給予學習的時間吧!我們有事情忙的時候,經常對孩子說“等一等”,“學會等待”,可是,我們作爲父母,爲什麼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長步伐呢?父母慢一點,懶一點,孩子就有多一點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孩子便能成長得快一點。

“生命的來處和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的孩子。”成爲母親後,我對人生的許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變。孩子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在某種程度上,孩子還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問題。從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兒的成長,一路走來,我似乎對生命的意義有了重新的認識。

剛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心裏是何等的驚喜,雖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做產檢的時候孩子的心跳聲,四個月後孩子的胎動,就連每個月增長的體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後的最後,這些音符組成一首美妙的華章。如果要給它取一個名字,或許,可以叫做《來處》。

倘若沒有這些經歷,我可能依然是一個沒心沒肺,肆意揮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學上課時教授問的一個問題:大家認爲人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幾歲纔不是一個孩子?

我的回答是:當我自己成爲別人的母親,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5

一本封面樸素唯美的書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樹林,金黃的梧桐樹葉鋪滿了地面,一個看似5歲多的捲髮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藍色大衣和一條大紅色的秋褲,只留下一張充滿稚氣的小臉露在外面。小男孩邊踢着樹葉邊一臉認真的慢慢走路,彷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在照片下面寫着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鏡透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一位多麼讓人感到親切和藹的母親啊!哦!這個作者叫做龍應臺!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

我用了近半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閱讀完整本書又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龍應臺阿姨一家人——龍阿姨是中國人,而她的丈夫是一個德國人,他們互相用英語交流。而華安從小就會說中文和德語,就像一個小小的翻譯機。在安安四歲時候有了飛飛這個小弟弟。這一對兄弟十分可愛:哥哥會因爲認爲媽媽偏愛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時候安安和飛飛還沒接觸到生理學,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飛飛會把衛生巾說成尿不溼……安安和飛飛童年時,對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因而產生的好奇心,經常會鬧出笑話,使讀者不禁笑出聲來。可是也有些片段會讓讀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淚……

看着正過着童年生活的兒童們,他們的天真和好奇會使他們做出許多令人發笑的趣事和醜事,但是隨着現在科技漸漸發達起來,孩子們總是會圍着電腦、手機、PSP……電子玩具,讓現在的孩子不會體會到更多童年的快樂。這些電子產品也使現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較早熟。而且電子產品對視力不好,過多使用會導致視力下降,嚴重的還會讓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電腦網絡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與同學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電腦網絡也被稱爲“雙刃劍”。我希望以後,中國的孩子能適當的使用網絡和電子產品,讓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美好、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夢!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6

暑假裏我讀了《孩子你慢慢來》,很多次被書中的孩子逗笑過,被書中的媽媽教育過,更是一次次被真實的感動過,媽媽和孩子溫柔的親密相處,像是一位長輩,像是一位朋友,更像是一位摯友,不禁讓我想起漫漫人生長路,誰來指引我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臺灣媽媽在兒子的故鄉,自己的異鄉陪伴孩子,撫育孩子,溫柔地譜寫着一個又一個平凡的生活故事,歌頌着偉大的母愛。

媽媽的愛,像一條條涓涓的小溪,流過孩子的心田。生活上,媽媽爲孩子的起居飲食而勞累,學習上,媽媽爲孩子的進步而操心,教育上,媽媽爲孩子的成長而堅持。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都要等待媽媽來打開,來閱讀,來理解……書中的孩子時而頑皮,時而淘氣,惹得媽媽無可奈何,正如我自己,有時叛逆的與媽媽作對,打冷戰……當我不願意寫作業,媽媽催促我,我卻嫌她嘮叨,當我在上網遊戲的時候,媽媽讓我停止,我卻不顧一屑,無動於衷。雖然媽媽很生氣,偶爾不像書中的媽媽那樣溫柔,卻也會以理服人的勸導我,說服我……看來做個媽媽比做自己還要難,不但要溫柔還要有智慧地引導孩子。

當我讀到街頭賣花的老婦女,因爲自己的小孫女打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當街大聲責罵孩子了,我爲小孫女委屈,她被自己的奶奶剝奪了尊嚴,同時,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那時候的孩子沒有尊嚴,沒有地位,因爲家裏窮,交不起學費而被老師嘲笑,被老師叼難,學生因爲成績差,而要掛着“我是大懶蟲”的牌子游走,他們被老師污辱,喪失了人格,實在太可悲。比起現在,我們的老師更像一位溫柔的母親,教我們知識,尊重我們,帶我們走進森林童話,慢慢跨越祖國壯麗山河的真正來源。

“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罵”像文中的媽媽一樣寬容,等上一輩子的時間,去等孩子打完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蝴蝶結”。啊!原來是隻有媽媽纔會用上一輩子的時間來指引我的漫漫人生長路。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7

作者龍應臺,這本書裏作者以散文形式描述一個母親與三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是對愛的昇華和生命本質的表達。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是培養孩子的起跑線,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直接打造成財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現在孩子的教育是我們大人還都沒有成長,知識不等同於智慧,無法同頻就無法溝通。學習教育,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沒有捷徑,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和堅持。我們靜待花開,如果不開花那便是參天大樹。人生別回頭,也別猶豫,太急沒有故事,太緩沒有人生。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智慧與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擁有是一顆不老的童心,一個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自由的心態,一份喜歡的工作,一個安穩的睡眠,還有一切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配擁有幸福生活,走到哪裏哪裏都是幸福。你終將明白,孩子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歡樂不是成績,而是陪伴。不是你上輩子造了什麼孽,纔會輔導他學習,而是你們修了幾輩子的緣,纔會有今生的相遇。

珍惜吧,趁他翅膀還沒硬,還躲在我們懷抱,趁他還沒有長大,你還沒有老。趁他現在還跟我們在一起。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不必太過強求,有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8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我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長大成人,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來》的作者龍應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文章字裏行間體現了龍應臺作爲母親內心最柔軟、最細膩的的款款深情。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葛哥與底笛》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認爲媽媽更愛弟弟,所以他玩“失蹤”變得很麻煩,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媽媽每次都用溫暖的懷抱和愛解決了問題,同時也讓兄弟倆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時欺負弟弟,媽媽要打哥哥,弟弟飛飛卻把整個覆在安安身上,爲哥哥求情。兩人相依爲命的抱成一團,再擡頭時,媽媽已經不見了。我彷彿看見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來,慢慢來,她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刻,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我也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把自我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愛,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和細節中,給了我無數的溫暖和啓迪。媽媽是一位中學教師,但她從不強求我讀書。每當夜幕降臨,我和媽媽都會坐在牀頭,面前擺上幾本兒童讀物。此時,溫暖的燈光撫摸着我和媽媽的臉龐,媽媽溫柔的讀書聲迴盪在耳畔,“這天的故事叫‘老鼠開會’”,很久很久以前……”每一個字讀來都是那麼慢慢的,柔柔的,像音樂一般舒緩人心。而我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打斷媽媽,提出自我心中的疑問,媽媽則會耐心地透過比喻或遊戲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明白故事的內涵。從一個個短小、搞笑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優美的散文,媽媽都一向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漸漸地,我越來越愛讀書了,閱讀在我的心裏已然成爲了一種受益終生的習慣。

母親,母親,天下所有的母親們,我向你們致敬。你陪着自我的兒女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隱約間你的青絲已斑白;你送了兒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雙頰已佈滿滄桑。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9

看完《孩子你慢慢來》是一個內心糾結的過程。一邊,我迫不及待想明白更多的安安的成長趣事;一邊,我又擔心太快把它看完了,怕那美麗就如曇花一現。之後真的就看完了,平平淡淡地過渡到最終,毫無察覺。因爲,這並不是故事的最終,安安還在繼續着他的生活。所以小說的結束也就不需要一個形式上的結局。而我也不再懼怕美麗就這樣被畫上句點,因爲我明白,更多的好作品在等着我。我想要在大學還剩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看更多自我喜歡的作品。畢竟畢業後,無論是直接工作還是繼續學習都好,我可能都不再有這樣好的機會和心境來品味這些簡單樸實的文字。

或許那時,我會整天埋在學生的作業裏忙着批改;又或許,我會沒日沒夜地忙於蒐集各種數據信息,然後廢寢忘食地寫學術論文和分析報告。這樣的心境有點趁年輕趕緊遊戲人生的感覺,可是誰也沒法說這有什麼不好。我明白,沒有哪個應聘者會把自我看過幾部童話、幾部親情故事寫進工作簡歷,也沒有哪位學者會把童話裏的故事當作論證的例子來支持自我的一套理論,這樣看起來,即使是莎士比亞的劇作也是無用的。可是,什麼纔是有用的呢?很多時候很多人連自我想要的是什麼都不明白,這樣誰又能看清真諦在世界哪個角落呢?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爲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樸實。你看,一個憨厚淳樸的果農和一個雍容華貴的國王種的果樹結出的果子,誰的會更芳香更甜美呢?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30

好久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了,覺得自我應當充實一下自我,選擇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閒暇時翻看着這本書,與這位母親一齊分享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

從龍應臺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她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她有自我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能夠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纔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關於教育孩子的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我的情緒,但在應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都會忍不住要拿自我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認爲他樣樣都不應當落後,我們期望他有出乎意料的提高,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這就是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我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期望他強大,期望他優秀。有的時候卻忘記了,誰是孩子命運的主導,誰是自我生命的主人。

看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其實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堅持。

想起文中龍應臺在買花時,遇到幫她包花十分吃力的5歲男孩,她這樣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涼的小孩

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的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龍應臺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們在應對班裏的孩子時,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應對班裏的孩子們不斷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自我是否有耐心讓孩子慢慢來呢?耐心是贏得成功的一種手段,而我們有時候有,有時候卻沒有,這是因爲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堅持爲同一種心態,也不可能脫離紛雜事物的干擾,但我們如果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是不是會讓我們自我的心境明亮起來?會不會使我們的內心充盈起來,會不會讓我們的心境歡樂起來?苦悶是一天,歡樂也是一天,爲什麼不歡樂呢?耐心能夠換來感動,急躁易有抱怨。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歡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我內心有一種學生問候與念及的滿足,讓自我有一種學生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幸。這就是耐心的教師吧。

我願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教師也是這樣。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

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裏的風景,“慢”是最爲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31

生活中影響我們最深的往往是些平常事。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決定着我們對一些事的看法,影響着我們做出的決定,近而影響着我們世界觀的形成。我們就在這些平常事中慢慢長大,懂得愛與被愛。

龍應臺的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來》講的就是這些平常事,平常事中的母親與我們。

龍應臺是一個幸福的母親,因爲作家的工作性質,反而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重要的幼年時光,能親眼看到孩子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

她以樸實、細膩、簡潔的文字,還原了孩子成長的一幅幅歲月畫面,幾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議論和說教。通過乾淨利落的描述,讓你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後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讓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使孩子出衆,而是讓人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遺失的細節。

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因爲愛,她並不遺憾爲了孩子而佔去她原本計劃好的時間、不在乎歲月侵蝕漸漸變成“黃臉婆”的容顏。她知道:一旦身爲母親,“有些經驗,是不可言傳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大人成長的過程。用心的父母,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東西並獲得快樂。

讀罷《孩子你慢慢來》,我對自己說:我能不能不當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實的觀衆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能不能經常給孩子不經思索的熱愛,而不是給予沉重思考後的要求?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讓孩子在興趣中快樂成長?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愛好與選擇,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讓孩子在充滿鼓勵的沃土中成長?能不能不要單純讓孩子學外國話,而是讓他學英語的時候,通過閱讀書籍或觀看錄像,觀察美國人和英國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異?能不能在家中爲孩子買一個地球儀,只要在電視上看到某個陌生國家,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儀上尋找,直至最後成功“發現”爲止?能不能經常帶孩子去去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讓孩子在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中認識世界?能不能不把網絡當成洪水猛獸,而是經常就某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詢相應的信息和知識?

我們是應該尊重一下孩子,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還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了,畢竟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我們作父母的作老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雖然,打破慣性思維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但“孩子你慢慢來”希望成爲我們的口號!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32

龍應臺老師的名字早有聽說,卻遲遲未看她的書,記得同事和我聊起過,她告訴我,龍應臺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親,看龍應臺老師的書,會很有收穫。但沒有看過,我沒有感覺,直到這個暑假,我從手機上下載了龍應臺老師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來》電子版書,由於手機不離手,讀起來方便,於是讓我以電子書的方式與龍應臺的文字相遇。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位母親,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這本書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我認爲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以《蝴蝶結》作爲序,描述了她看着一位五歲的孩子爲自己包紮一束花,因爲花枝太多,而孩子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人又偏偏想打一個蝴蝶結,反反覆覆打不起來,阿婆的着急,我的耐心等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坐在石階上,耐心等候孩子扎蝴蝶結的母親的畫面,這是一個多麼有耐心的母親,無論外界如何紛亂,我只願做一個願意等孩子慢慢來的媽媽,是多麼的恬靜,溫暖。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當她成爲了一位母親,當她感受溫柔的小生命時,當她陪伴這個小生命慢慢長大時,她深深體會到了作爲母親的幸福;從孩子認識“啵”(鳥)開始,媽媽就逐步帶着他認識了宇宙,認識生活的世界。世界之大,許多事情孩子都在探索,從牙牙學語中到“龍”帶給孩子的想象,從認識黑人到認識自己的身體等等,媽媽都陪在身邊,一同感受着孩子的點滴成長,感受着作爲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

作爲母親,她是用心的,在給孩子讀故事書時,不想讓孩子接觸血腥的場面,不想讓這些文字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爲此把一些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書束之高閣;作爲母親,她是精心的,爲孩子選幼稚園,不想讓一些不好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跑遍了臺灣的很多幼兒園;作爲母親,她是有耐心的,當孩子犯錯誤時,她會耐心聽孩子講,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害關係,並給孩子適當的懲戒,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故事:原野上有一羣乳牛,成天悠閒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於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那是界線,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停下腳來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告訴了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的,有些線是不能觸碰的道理。

整本書,透露出一位母親的萬般柔情,讓我們感受到了作爲一位母親的責任,作爲一位母親的萬般之愛,作爲一位母親陪伴孩子成長中體會到的點點滴滴幸福。世界是紛繁複雜的,世界是浮躁的,我們只有靜下心來,靜待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同感受成長中的快樂,孩子你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