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飄》的讀後感1500字(通用25篇)

《飄》的讀後感1500字(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飄》的讀後感15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飄》的讀後感1500字(通用25篇)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手捧一杯清茶,在萬物蕭瑟的秋天裏,我讀完了由老師所推薦的百年佳作《飄》,自覺感受頗多,它像鑰匙一般,使我不由得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心房,走進了複雜的內心世界。

合上最後一頁,我最強烈的感想就是人性是複雜的。我喜歡斯佳麗的機智勇敢,喜歡瑞特的成熟沉着,喜歡艾希禮的溫文爾雅,也喜歡梅蘭妮的賢淑溫柔。整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生動而又富有現實存在感,將人性中的善與惡、自私與不忍表現得十分到位。若說最感染我的,就是作品的女主人公斯佳麗。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個體,得到的和擁有的有時自己也沒有弄明白過。或許,只有像斯佳麗一樣,到了最後一切才撥雲見日,明白這一路走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談起斯佳麗,她算是一位讓我又愛又恨又不得不敬佩的女人。她骨子裏有着貴族獨有的傲氣,活得那般自信樂觀。她喜歡艾希禮,但可悲的是她卻不瞭解艾希禮。如若她瞭解艾希禮,就不會在他和瑞特之間陷入茫茫之感,就不會在他和梅蘭妮結婚後還對他抱有一絲念想。她只是給艾希禮穿了一件自己意向的、喜歡的華美外套,而她愛的,只是那件外套,而非艾希禮本人。遺憾的是,這些直到瑞特最後離開的那一刻,她才明白過來。在愛情上,瑞特不停地付出着,而她卻一直理所應當的接受着。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是相互的,一味索取的愛情必將破裂,所以最後一個愛她的人也離她遠去便定格爲了整部作品的結局。

多麼的遺憾、糾結:到底是因爲她的私心還是因爲不懂?但這些都無法掩飾一個事實:在情感的世界裏,她是一個無可非議的失敗者。因爲她和瑞特都不是神,一潑,水就淌出來;一砸,夢就摔碎了;而瑞特一離開,她的魂魄也就散了……

突然想起錢鍾書在《圍城》中所說:對於吃一串葡萄,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先挑最好吃的,另一種人把最好吃的留在最後。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爲她每吃一顆都是剩下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爲他每吃一顆都是最壞的。但是事實卻適得其反,緣由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我想斯佳麗就是第一種人,所以她活在了回憶裏。梅蘭妮是幸運的第二種人,所以活在了希望下。斯佳麗啊,慾望裝飾了你的外表,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可誰來裝飾你內心枯竭的渴望和思念?你的感情包裹着這般的.凌亂之美,你還能愛,能恨嗎?

但是在現實中,她是卻是生活的強者。逃難的時期,她竟由五彩變爲黑白,放棄貴族的身份,下地幹農活;在北方佬佔據之處做起生意,經營着父親的莊園……她的肩上擔負着太多的責任,這些無形的責任對於一個女人而言,是否太過沉重?但她沒有妥協,迎面而上,並且在最危難的時候,她沒有丟下待產的梅蘭妮,陪伴她順利生產,在以後的日子裏還同她共同生活。多麼善良的姑娘啊,喜歡她,喜歡她對土地的執着熱愛,對生活的樂觀。她使我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要靠自己的奮鬥來創造、改變命運。她的身上有着太多女性所缺乏的東西,在她的身上我看見了女性身上堅強、執着、樂觀的金子光芒。

這樣一來,我似乎也分不清我對斯佳麗究竟是愛還是恨,自己也陷入了矛盾之中。但是我想只有讓人又愛又恨,又憎惡有憐憫的文字人物纔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骨架有情感的人,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整部作品應該來說是以悲劇收場,但就在這讓人無限回味的遺憾中,我們看見了人性的自私與善良,果斷與決絕,看見了一個複雜而又深刻的內心世界。《飄》,就如名字一樣,沒有形式,也沒有任何方向地,飄進了我的心中。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

作爲一部美國內戰時期以女性爲主人公的小說,《飄》這一小說作品對主人公郝思嘉追求愛情、事業、金錢的描述中滲入了很多女性主義思想,這些女性主義思想較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對當時男權社會的不滿,而在筆者對這一作品的閱讀中,同樣深深體會到了郝思嘉身上所蘊含的濃濃女性主義思想,所以我認爲想要真正理解小說《飄》的內涵,就必須明晰小說《飄》中滲透的女性主義思想。

爲了更好的理解小說《飄》中的女性主義思想,筆者特意對女性主義思想的具體含義進行了調查,照西蒙·波娃的認知,筆者任務女性主義思想可以定義爲“獨立於階級鬥爭之外,專門爲女性問題而奮鬥的主義”。不過在不同時代與社會背景中,所產生的女性主義理論往往也有着較大的差別,但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爲了批判與改造父權文化,所以全球的女性主義者事實上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即“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必須加以解放”。結合這一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較好的理解小說《飄》中滲透的女性主義思想。

在小說《飄》所滲透的女性主義思想中,女性作爲愛情與婚姻的主宰正是這一女性主義思想的最佳體現之一,這一點在小說《飄》中主人公郝思嘉的婚姻歷程中有着較爲直觀的體現。在傳統的思想中,女性頻繁改嫁、決定自身的婚姻在很多國家都被視作是一種醜聞,人盡可夫、公車等詞彙的發明就屬於這一對女性迫害的最直觀體現,而小說《飄》中女主人公年輕時勇敢的表白、與自身追求者結婚對深愛對象的報復、照顧所愛之人妻子的行爲、自身對愛情幻想的破滅、生活逼迫之下搶走妹妹的情人、爲了錢嫁給他人,這些行爲哪怕在當時的美國也廣受輿論的迫害,在很多國家甚至會受到家人的鄙視與剛剛提到的女性侮辱詞彙的責罵,但筆者從郝思嘉不遵從傳統的道德倫理、不顧及他人想法、注重自我主動追求愛情的行爲,卻能夠感受到新女性的光輝。事實上只是通過筆者的論述,或許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郝思嘉這一位女性主人公,但將相同的事情放在男性身上,感到反感的人數就將大幅降低,這種心理情感正表明了我們還沒有脫離男權社會思想的束縛,對於性生活不檢點男性與女性的差別對待就是這一問題的最好表現。筆者認爲之所以小說《飄》的作者安排了主人公郝思嘉如此坎坷的愛情經歷,以期更好的體現主人公對傳統思想的顛覆,展現出對愛情的'追求恐怕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一。

除了愛情與婚姻的主宰者,傳統女性價值觀的顛覆也是小說《飄》中女性主義思想的滲透表現,這點同樣體現在主人公郝思嘉身上。在郝思嘉的一生中,拒絕父親的要求去做乖乖女、拋頭露面經營生意、在戰爭中的傷痛中快速振作起來、獨自經營莊園,這些行爲事實上都屬於對傳統女性價值觀的顛覆。在小說所描繪時期的美國,女性的人生任務就是做一名賢妻良母,當時的美國人認爲,順從和依附於男性是女人的天職,但郝思嘉對男權壓迫的覺醒和反抗卻使得其真正作爲一名女人站立起來。在全書中,主人公郝思嘉不畏苦難,逐步實現了自身經濟上的獨立,做到了婚姻中夫妻經濟地位的平等,這使得着其本人從男性的附屬物中脫離出來,擺脫了男性爲了統治女性而專爲她們設置的行爲準則,我們可以將郝思嘉視作男權社會的反叛者,因爲她的一生浸透了女性主義思想。

在小說《飄》中,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將自身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知融入其中,塑造了郝思嘉這一經典的女性主義者形象,爲20世紀女性主義思想的發展撐起了一面旗幟,這也使得美國女性主義思想發展日漸完善,但對於我國來說,我國當下仍舊存在着很多對女性的壓迫,這就使得想要真正實現我國女性的解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飄》的讀後感1500字 3

《飄》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它是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的長篇小說。由它改編而成的電影《亂世佳人》也成爲了經典中的經典。很久以前就想看這部書了,一直到這個暑假才把上集看完了,也就是看到主人公思嘉在艱難地重建農場。儘管如此,但我已經覺得《飄》是本好書。是的,只是南北戰爭這個特殊的背景,已經使《飄》擁有了過人的魅力。

但是,最令我感概良多的不是媚蘭的善良與堅忍,也不是瑞德對思嘉無私的奉獻……而是,思嘉面對逆境的時候,對傳統,對自己沿襲甚久的道德的勇敢挑戰。

戰爭開始的時候,思嘉對這並不感興趣。她是縣裏男人們中的明星,她的世界裏只有參加不完晚會、野宴,以及與男人們不停的'調情。她是她父親的掌上明珠,她體內混和着勇敢的愛爾蘭人血液以及傳統的法蘭西血液。她以一個遼闊的塔拉農場爲家,有上百的黑人奴隸供她差遣……這就是思嘉,一個驕傲的而又與別不同的大小姐。

可是,一場戰爭毀滅了一切。那些漂亮的小夥子死了;迷人的農莊被燒了;沒有了漂亮的舞裙和首飾了;她尊敬的母親患病死了;開朗的父親也變得沉默了;塔拉農場的黑人幾乎都跑光了;甚至連溫飽都成了問題……一切的重擔都落在思嘉的19歲的肩脖上。她要在一無所有之下養活9張嘴巴。這對於一位原本活在鑽石之中的大小姐是多大的落差啊?要是換了其它人,就像她的妹妹蘇倫,那是怎麼樣都難以接受的。可是,思嘉卻堅強地撐下來了,而且根據內容簡介我還知道,她不只令所有人活下來,而且還活得很好!她面對生活的轉變時,那種敢於改變自己的勇氣是何等令我佩服啊?

生活就好想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當從顛峯下落時,很多人會跌得頭破血流,會跌得絕望了,會跌到失去生存的勇氣。畢竟一個大老闆淪落爲撿破爛的,是需要多大的心靈負荷才能夠接受啊!可是,轉變也意味着機遇。能夠迎合轉變的人,才能夠在殘酷的社會生存下來。還記得在深圳特區剛剛建立的時候,有很多勇敢的人放棄內地的穩定職業,到了南方來。他們根本不知道,在這個新興的城市,能夠找到什麼。可是,正是這些敢於吃螃蟹的人,建設了特區也撈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而那些遲到的人,只能夠看着人家首先佔領市場了。可是,誰又想到,那些先到深圳的人,在離開自己原來熟悉的環境時,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呢?不知在哪本書裏看到過這麼一句話:離家的人最有出色。離開了家的人,他沒有了家庭的保護,遇到什麼事情,都得自己應付,於是便又有了應付轉變的能力。就像上文說到的那些先到深圳的人,他們大都離開了家,也大多有了出色的事業。

思嘉也像那些人一樣,爲生活的轉變付出了巨大的勇氣。相對於她,她的妹妹蘇倫就只懂得在戰後一味懷念那個逝去的時代,而思嘉卻決心要創造一個時代。家裏已經沒有人去收棉花了,思嘉就自己下田,甚至刮破了母親千叮萬囑要保護的纖纖玉手也在所不惜。可是蘇倫只懂得一味地埋怨,從來就不懂得自己所處的已經是生命都沒有了保障的時代了。

當我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那些香港人。我家看的是香港的新聞。一天到晚上,看到那些香港人說,經濟不好,負資產啊,就覺得討厭。埋怨政府是無濟於事,要政府“看倉派米”也只可解燃眉之急。失業了,就應該趁找工作的機會充實自己,讀些書,或者上些課程。甚至,到內地來走走也是一個辦法啊。就只知道埋怨,申請宗援也不是辦法啊。相對於思嘉,這些人的環境要好得多,可是卻被驕慣了!

《飄》的確是一部好書,即使跨越了那麼長的時間,也適於這個社會形勢。面對轉變而改變自己的,甚至改變自己價值關的勇氣是哪個時代都需要的,而思嘉正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飄》的讀後感1500字 4

每每去圖書館借書,總不會去看《飄》,它很顯眼但讓我很害怕,因爲它的厚度。第一次決定讓《飄》離開書架是在觀看了電影《亂世佳人》之後,近4個小時的電影正如其近千頁的著書,只要你開始邁入,開始欣賞,其長度或者說厚度便讓你的膽怯之情消失殆盡。我向來最怕看外國名著,難記的人名、多線的人物關係以及複雜的故事情節,總是讓自己放棄接受外圍著作薰陶的機會。不過,《飄》是除《巴黎聖母院》之外,又一本讓我喜歡上的外國文學。

說《飄》“厚實”,一點也不爲過。不僅是指它的頁數多,更是指其覆蓋面的廣——政治、經濟、道德、愛情等諸多方面都有涉及。《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作品。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以莊園主小姐Scarlett(斯嘉麗)與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的糾纏爲主線,伴隨戰爭發生後的各種變遷,奏響一曲人類愛情的絕唱。其堪稱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愛情鉅著之一,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影片亦成爲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愛情片經典。

相對於《飄》,它有個更爲熟悉的名字——《亂世佳人》,不過,後者的命名過於直白,且直指主人公斯嘉麗;而前者更具內涵,更富想象力。無論愛情、夢想,還是一種文明,乃至一個生命,都終有隨風而飄、而消失的一天。

主人公斯嘉麗的前兩段婚姻,一個是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Melanie(梅蘭妮)的弟弟查爾斯,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斯嘉麗成了寡婦。另一段是爲了重振破產的家業,由此騙取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和自己結婚。這兩段婚姻中,斯嘉麗都是不幸福的,因爲她的心裏一直都藏着一個人—Ash—ley(艾希禮)。儘管艾希禮已經與梅蘭妮結婚,斯嘉麗還是抱着“艾希禮是愛我”的幻想,導致真正愛她的和她所愛的Rhett(瑞德)離她而去。小說中艾希禮的愛對於斯嘉麗來說,就像一個“逝者”,已經飄遠,遠得那麼縹緲、虛幻、不真實,卻一直被斯嘉麗追隨,空虛地緬懷愛情。她感情的悲劇,提示我們:總說逝者如斯,當不捨晝夜地來到的那麼一天——夢想被現實打破,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夢想;抑或是愛情面臨抉擇,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仔細掂量和權衡;抑或是突然發現原來死亡離我們那麼近,我們不得不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時候。我們是選擇看清一切然後悲觀空虛不知所以地活下去?還是拋開死亡這一終端,“盲目”地積極活下去?面對“逝者”,是在緬懷中活下去?還是拋棄過去,重新上路?

或許,這就是《飄》這本著作,除去愛情、政治、社會、道德之外,更深層的思考。

小說塑造的斯嘉麗是剛強的、堅韌的、虛榮的、貪婪的、殘忍的、自私的女人,但時代的變遷,讓我們看到了她的成長。她勇於承擔責任,她敢愛敢恨,讓我實在佩服瑪格麗特·米切爾女士能將她塑造得那麼鮮活,那麼有血有肉,不愧是十年磨一劍的作品。

小說結尾寫道:“……無論如何,明天總已換了一天了。”在開頭,斯嘉麗的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所有的愛,所有的恨,很可能只需一縷陽光就可以消融,也很可能像平行線永不相交。所以,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擁有的人,因爲我們總是並不確切知道我們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去珍惜。泰戈爾有一句詩說:“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淚了,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歷盡滄桑,才學會忽略過去,因爲——“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飄》實在值得一看,每看一次,就會有新的感慨。

《飄》的讀後感1500字 5

《飄》是美國作家馬格麗泰。密西爾所著,作者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寫亂世中佳人的命運,寫飄然而逝的美國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也深受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作者成功刻畫了一個個真實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人難以忘懷。

小說中的主人公郝思嘉總是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她對於一切好奇的都想知道都想得到。對衛希禮的追求對衛希禮的愛就屬這種情況。在希禮身上有着一種思嘉思佳所不瞭解的東西,這種神祕性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也就足以使她的對他的愛更加深切。

希禮喜歡製造種種顏色鮮明的夢讓自己在夢的世界裏活動,他不願回到現實中來,對人生冷眼相待,不樂觀也不悲觀,在現實中感到不耐煩的時候,便聳聳肩向他的音樂、書本里去躲避。現實中的希禮是懦弱的無能的,就像瑞德說的,衛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即使他在戰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場戰爭將奪取他賴以生存莊嚴與輝煌的生活,可他卻不曾試圖改變它。既無力於改變,那就選擇逃避,於是他選擇媚蘭作爲他和舊時代聯繫最後的精神依託,直到隨着媚蘭而去才崩潰於瞬間.所以對希禮,與其指責不如同情。

思嘉眼中希禮有一道神祕的光圈圍繞着,爲此思嘉必須得到他。思嘉的厭惡分明,立場堅定,只要讓她明白了或者要做的事,她可以不擇手段的去爭取,作者在向我們毫無保留的展現她的貪婪、自私、虛榮。以及她的暴躁與率真,我認爲我們沒有必要去對她的這些與生俱來的本性說三道四,讓人覺得可悲的.是思嘉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僅僅是光環是夢幻。當思嘉認清他時,認清她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僅僅是虛幻是光環時,她卻失去了瑞德的愛!可惜的還是思嘉,因爲她的簡單率真,爲此付出了她此生最高昂的代價!

瑞德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思嘉,但他更瞭解思嘉,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 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深地愛着思嘉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思嘉,寵愛思嘉,照料思嘉,讓她事事稱心,而思嘉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思嘉,被衛希禮,被思嘉愚蠢的固執磨光的。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的心,死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沒有勇氣再去嘗試,最後,他絕望了!

思嘉和媚蘭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思嘉對媚蘭的言行舉止都看不慣,而媚蘭卻在任何場合下處處維護着思嘉。思嘉爲了丟去黑紗竟在一個支持戰爭的舞會上與白瑞德跳起舞來,這種行爲在當時真算是把一個上等女人的名譽給丟盡了,於是周圍一切人的議論、指責一起向思嘉壓來,這時只有媚蘭爲思嘉辯護,當一個北佬兵來到陶樂搶劫時,思嘉憑着她一時的衝動,將北佬兵擊斃在血泊中,她頓覺害怕了,又是媚蘭的無聲支助給了思嘉勇氣,然而這一切改變不了思嘉對媚蘭的反感,直到媚蘭將要去世之時思嘉突然醒悟了過去的幾年裏她的確是依靠着媚蘭給予的力量闖過來的。思嘉是愛媚蘭的,需要媚蘭的。這時思嘉知道她一向依靠媚蘭並不亞於依靠她自己,媚蘭是她的刀、她的盾、她的安慰和她的精力。然而知道這一切爲時已晚,她已永遠失去了媚蘭。

這就是小說中可悲的思嘉,她無法把握、珍惜眼前的幸福,無論是瑞德的愛還是的媚蘭友情,她用一生的精力和情感去追求一個光環,最後留下的是永遠的痛苦永遠的悔恨,一切都隨風飄逝。現實生活中又何嘗沒有像思嘉這種情形呢?我們身邊已經擁有的幸福愛情、友情、親情我們是否用心去體會了?不然的話我們是否也會像思嘉那樣留下永遠的遺憾?

《飄》的讀後感1500字 6

她的父親曾經是塔拉莊園的主人,她曾經是如此富有、美麗,她曾經被無數人包圍、呵護,她曾經是個徹徹底底的大小姐。但是,不幸的是,戰爭爆發了。打破了她彩色的生活,於是,她開始了她的新生活,只屬於她自己的新生活。無論是痛苦也好,煎熬也好,她掙扎,她不屈服。她相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些終究是成長了她。她名叫斯嘉麗——瑪格麗特所創造的,獨特的,唯一的,有着不同於一般人魅力的,存活於亂世裏的佳人。

有許多人,是討厭斯嘉麗的。說她自私,說她任性,說她謊話連篇恬不知恥。可是我偏偏喜歡她,喜歡她狂野的愛爾蘭血統,還有那種絕不對生活妥協,堅定地不可思議的意志。我知道,她和梅蘭妮是徹頭徹尾不一樣的人。梅蘭妮很完美,溫婉善良,不認爲任何人身上有什麼不高尚之處。可是,她不能生存,她不存在。她只是一種夢想,美好而飄渺。

斯嘉麗卻不一樣。當戰爭打破她的生活,當她的母親去世父親發瘋,當她差點失去塔拉莊園,當她每天受凍受餓。她決定站起來,作爲家裏的長女,作爲斯嘉麗。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塔拉莊園的大小姐,她決定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在這個亂世中生存。需要她照顧的人太多,想逃避卻不能逃避。

所以,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爲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所以,卡勒德·胡賽尼寫,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我想,斯嘉麗,其實也是一瞬間成長的吧。她說,她活在一個比死還痛苦的世界,一個無她容身之處的世界。她還來不及享受她的青春。她真實,公然與世俗對抗。她工作,在這個女人毫無地位的時代,做得甚至比男人更好。她從不用道德禮教來僞裝自己,不顧世俗的冷眼,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他們罵她,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說她不該下地,不該工作,不該在懷孕的時候還走上街,說她驕傲,說她不知羞恥。可是他們卻看不見她的掙扎,在那個時代的堅持。看不到她從一個什麼事都有別人幫忙做的大小姐,成長爲這樣一個勇敢、堅強、自立的女人。別的女人都成天呆在家裏,哭哭啼啼懷念自己的丈夫兒子,假裝還可以繼續過以前的生活,遵守着可笑的那種所謂的道德規範。只有斯嘉麗,她知道,這個時候必須成長,爲了生存,爲了生活。她打破規矩,她懷抱希望。她相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想,現實有些時候比小說還來得更加殘酷一些吧。雖然我們也許再沒有什麼機會捲入戰爭之中,也許再沒有什麼機會爲了生存親手收割食物,也許再沒有什麼機會去經歷她所經歷過的.任何一點。但是,你畢竟只是個普通人,你有時也會害怕會不安。你有時也會找不到自己的勇氣,會迎合世俗會隨波逐流。

這個社會之於每一個人都是殘酷的,甚至世故,甚至虛僞。它在前進,也逼着你前進。有些事,你明知不對,卻不反抗。你漸漸戴上面具,漸漸變成複製人,你的心漸漸變得不堪一擊。你終於還是妥協了,等着別人來打破沉默,過着你以爲的和平生活。可是你要知道啊,現實中梅蘭妮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你只能去成爲斯嘉麗。和平年代,並不是意味着真正的和平,也許還有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存在着,並且發芽開花。

所以,讓?保羅說,在黑暗的時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謀。所以,別害怕,你不必害怕。在挫折、苦難、不公、冷漠、腐朽面前站直身子。去與世俗對抗,不用管旁人的冷眼,改變你能夠改變的。去做個真實的人吧,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堅強、勇敢,去創造一個屬於你的塔拉莊園吧。

我想,你會願意看到一個新的世界的。我想,你的真實你的勇敢會讓你不孤單不遺憾的。我想,從今天開始的話,明天不會太遠。人總該抱有希望,至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飄》的讀後感1500字 7

《飄》又名《亂世佳人》,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唯一的一部作品。正是這本《飄》,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瑪格麗特幾乎一夜成名。

自1936年問世以來,《飄》憑藉着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讀者。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的確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然而最能感染我的,是主人公思嘉的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思嘉任性、倔強。優雅的舉止只是她的表面,那是在母親的嚴厲管教下形成的,她的骨子裏還是留着父親不羈的血液。這從她的眼睛裏完完全全暴露出來。那雙淡綠色的眼睛純淨得沒有一絲褐色,雖然生在一張甜美的臉上,卻仍然是任性的,充滿活力的'。如小說中說道,思嘉並不是特別漂亮,男人們被她吸引更多的是因爲她自身的魅力而不是容貌。像思嘉·奧哈拉這樣的一位佳人,卻不幸遭遇亂世。南北戰爭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讓這位莊園主家庭的小姐一下子失去了優渥的生活。但或許也是因爲這場戰爭,讓她迅速成長起來。戰爭時期在醫院裏當護士救助傷員的經歷讓她不再只是一個嬌生慣養、自我中心的大小姐,而是學會了照顧別人;家中的變故又讓她骨子裏的堅毅性格完全表現出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句話雖然只出現在小說結尾處,卻始終貫穿着整本書。思嘉只說過一次,但我想她一直是這樣信奉着的,這種信念讓她在面對種種不幸時,仍然堅強勇敢。

思嘉的堅強勇敢表現在勇於面對世人的眼光;成爲寡婦之後,她仍然在舞會上翩然起舞;戰爭結束後,她獨自在外面辦起了木材廠;烈日炎炎下,她放下小姐的架子像一個黑奴一樣在地裏勞作。作爲一個接受了良好家教的小姐,她的行爲在同時代的人眼裏是叛逆的,然而她從不畏懼別人的流言蜚語。思嘉的堅強勇敢還表現在她面對戰爭時。戰爭來臨時她本可以自己逃走,但她強忍住心中的恐懼留下來,爲即將生產的梅蘭妮接生;黑夜裏她艱難地趕着一匹瘦馬,駕車帶着奄奄一息的梅蘭妮和她剛出生的嬰兒、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以及一個什麼忙也幫不上的黑人小姑娘穿過紛飛的戰火。思嘉·奧哈拉就是這樣一位亂世佳人。

思嘉的堅強勇敢更表現在她遭遇不幸時。當她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塔拉莊園,卻發現家裏已經面目全非時,她緊緊握拳,向上天發誓將決不再飢餓;本來還是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年齡,她卻已經成爲一個孩子的母親,在母親因病去世,家中的頂樑柱父親也倒下了時,她用柔弱的肩膀獨自撐起了整個家。許多人不喜歡思嘉,她把愛情當作玩物,從沒有認真對待過她的婚姻。正因如此,思嘉的幾次婚姻都是不幸的。她一直以爲自己愛着阿希禮;當她最終明白自己的真愛時,瑞德已經決定離她而去。在她不斷失去了身邊重要的人後,她又成了孤身一人。然而即使在最愛的人也拋棄她時,思嘉還是這樣告訴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有明天就仍有希望。今天想不通的事,或許明天就會豁然開朗;今天沒有辦法解決的事,就交給明天去處理。或許今天過得一塌糊塗,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樣的一句話裏或許也包含着思嘉的無奈,但我相信這更多的是思嘉面對未來的勇氣。是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即使在經歷那麼多不幸,即使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思嘉仍然這樣說道,那麼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遭遇困境時是否能有這樣的勇氣?

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不一定會像思嘉那樣不幸,但我們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要經歷許多歷練。有的困難很容易過去,但有的則看起來很可怕。若我們勇敢與之戰鬥,或許我們就能戰勝它;然而若我們懼怕它,它也可能會把我們壓垮。因此即使是面對再大的困難我們也不能放棄希望。畢竟,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了。

《飄》的讀後感1500字 8

瑪格麗特是女作家.米切爾唯一出版的小說。這是我最喜歡的小說。它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卡利和幾個男人之間的愛與恨。同時,它還揭示了人性的醜陋,讚揚了人性的善良。

讀完整本書,我覺得每一章,每一段,都讓人感觸頗深,但最讓我感動的是《飄》的結尾。

斯卡利,我從來都不是這樣的人。我不能耐心地撿起一塊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後告訴自己,修好的東西和新的完全一樣。一件破碎的東西就是破碎。我寧願記住它最好的樣子,也不願記得它修好了。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破碎的地方。瑞德嘆了口氣,親愛的,我什麼都不在乎。

她默默地看着他上樓,感到喉嚨痛,好像窒息了。隨着他在樓上的`腳步逐漸消失,她覺得世界上最後一個與她關係密切的人已經不復存在了。她對她愛的兩個男人都很困惑,所以他們最終都失去了。現在她恍惚地意識到,如果她解決了艾希禮,她永遠不會愛他,如果她解決了瑞德,她就永遠不會失去他。

此刻,她的心處於恍惚狀態。根據她的經驗,她知道這種麻木很快就會變成劇烈的疼痛。我不能讓他走!會有辦法的!她說得很大聲,我想回塔拉,明天就走。她站了一會兒,回憶起一些小事,比如通往塔拉的翠鬆夾道的林蔭道,粉色牆壁映襯着一排茉莉花。

我明天回塔拉再想想。那時,我能忍受一切。明天,我會想辦法把他帶回來。畢竟,明天是另一天!

看到這裏,整本書就結束了。爲什麼我的心看到這個結局會這麼難過?如果斯卡麗珍惜瑞德的愛,不去癡心妄想追不愛自己的艾希那麼一切都會幸福嗎?

很多時候,像文章中的斯卡麗一樣,我們不懂得珍惜,但它,但當我們最終想到珍惜它時,我們什麼也沒有。

我最喜歡的角落顏色比斯卡麗好。我喜歡她的勇敢和堅強,也喜歡她的個性,在文章的結尾,她決定找到瑞德,安慰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這無疑加深了我對她的好印象。

但我有時認爲斯卡利就像一個孩子,堅持自己想要的,但不珍惜自己擁有的。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放手,放下我們得不到的東西。

斯卡麗盡了這麼多努力,但最終什麼都沒有。艾希麗、瑞德、邦尼和梅蘭都死了。他的親戚也因病去世了。所以我們應該區分是非,不要因爲一個錯誤的決定而毀掉一切。

每當我遭受挫折和痛苦時,我都會像斯卡麗一樣對自己說:休息一下。明天是新的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不知道這句話陪伴了我多少起起落落。

我也很喜歡看列夫.雖然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和《飄》都是愛情小說,但它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戰爭與和平》的結局是美好的。娜塔莎和皮埃爾終於在一起了!但《飄》的結局令人心碎。我想這也是兩本書吸引世界眼球的一部分!

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想知道爲什麼《飄》這本書的名字只用飄這個詞來概括括?我猜很多答案,也許是爲了表達女主角斯卡麗的愛是如此的不穩定,總是在飄動。或者表達斯卡麗愛的男人是如此的虛幻。

《飄》的魅力體現在男女情感錯位上。在這裏,一切都是混亂的,混亂的情感,混亂的背景,混亂的時代,混亂的婚姻……然而,斯卡麗在所有的混亂中追求艾希麗,但最終發現她愛瑞德。我們應該學習斯卡麗無畏的精神,追隨我們想要的。我不禁想起斯卡麗的話:混亂,是一個美麗的人。

在我看來,《飄》是歷史上最好的小說。剛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像還是看不懂。後來看了好幾遍,終於從書裏學到了很多道理和知識。

斯卡麗沒有留住瑞德,但她留住了希望。明天,她會用剩下的希望去尋找瑞德。只要有明天,就會有希望,新的一天的黎明又會到來。

《飄》的讀後感1500字 9

《飄》這本書被譯名爲“亂世佳人”。是美國著名作家瑪格麗持·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故事,故事情節忐忑曲折。從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讓我學習到自強不息的精神,她令我感到頗深。

斯佳麗是一個從小生活在農莊裏的女人。她性格倔強,高傲,叛逆又愛慕虛榮。在她十六歲的那一年,她喜歡上了阿希禮,而當時正值南北戰爭爆發之際。阿希禮打算娶梅蘭妮爲妻。任性的斯佳麗知道後,一氣之下嫁給了梅蘭妮的哥哥查爾斯。此後,在北方聯軍的戰鬥中,查爾斯不幸死於戰場。不久斯佳麗的母親因病早逝,父親也因此喪失了勞動力。

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斯佳麗難以忍受,在一次醫院舉行的捐募舞會中,斯佳麗遇到了那個曾經在莊園與父親辯論過的瑞德。現在,瑞德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商人,很是有錢。舞會的過程中,瑞德邀請斯佳麗做他的舞伴。斯佳麗忍不住誘惑,步入了舞池。從那以後,斯佳麗頻繁地和軍官們調情,但是,她心裏仍然愛着阿希禮。

在聖誕節的前夕,斯佳麗決定把自己喜歡阿希禮的`事情告訴阿希禮。但是,經過戰爭磨難的阿希禮已經喪失了過去的激情,沒有理會斯佳麗。第二年年初,阿希禮在戰中受傷被俘於巖島。

在戰爭的逼迫下,斯佳麗不得不逃離這座滿城炮聲的城市,在絕望中,斯佳麗只好求助瑞德。瑞德設法幫她逃出了城,連夜趕往塔拉莊園。此時戰爭終於結束了,新政府要拍賣掉塔拉莊園,斯佳麗想要保住塔拉莊園。這時,阿希禮回來了,他衣衫襤褸,原有的氣質消失殆盡,變得膽小怕事,根本幫不上什麼忙。絕望中的斯佳麗想到了瑞德,而此時瑞德卻因生意在外奔波。

在回家的路上,情緒沮喪的她無意中遇到了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弗蘭克現在是個老闆,斯佳麗心生一計,讓弗蘭克與她結婚並生下了個女兒,但不久並發現,弗蘭克對自己的生意並無幫助。

在一次運送貨物的旅途中,貨物遭受到黑人的襲擊,弗克蘭被打死了,阿希禮受了傷,在瑞德的幫助下斯佳麗活了下來,並嫁給了瑞德。一年後,他們的女兒美藍出生了,瑞德把全部感情投到了美藍身上。在阿希禮生日會前夕,斯佳麗與阿希禮擁抱被瑞德看見了,瑞德一氣之下與斯佳麗吵架,與此同時,美藍意外墜馬身亡。梅蘭妮因疾病喪命,臨死前,把阿希禮託付給了斯佳麗,斯佳麗不顧一切撲向阿希禮,緊緊擁抱住他,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阿希禮,斯佳麗終於明白,她愛的阿希禮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愛的是瑞德。

斯佳麗匆忙趕回家裏,決定告訴瑞特她真正愛的人是他。而此時傷心欲絕的瑞德決心重返老家。經過一系列的家庭變故,斯佳麗決定重新創造新的生活,期盼美好明天的到來,她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

《飄》這部小說文字優美,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在小說中,我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德的機智果斷,喜歡梅蘭妮的外柔內剛。斯佳麗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當她面對愛情時,她卻選擇逃避,後來,卻爲時已晚。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的生命何其短暫,前十年渾渾噩噩,後十年年老體衰,即使能活八十年,真實度過的也許只有六十年的光景。當你把這幾萬天做成一個日曆,撕一頁你的生命就會少一天,這份煎熬又有誰能夠忍受?所以,請珍惜眼前的一切事物,不要總想着後面還會有更好的,結果只會是碌碌無爲,後悔莫及。

人生,何其短暫,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請不要退縮,要披荊斬棘,斬草除根。我們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要放棄,相信一切,正如主人公所說:“Tomorrow is another day!”所以,讓我們一起鑄造自己的輝煌人生吧!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0

記得,我第一次讀《飄》還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在書店裏無意中被這本書的封面所吸引,於是就買了下來。在我看來,《飄》和其他的有些名著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你一翻開它,你就想要一口氣把它讀完,並且,在讀完過後,你還是捨不得去合上它。那個時候年紀有些小,主要是被男女主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所吸引。

後來,我又去看了根據這本書所翻拍電影《亂世佳人》,電影裏面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斯嘉麗在生產的時候,弗雷德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的時候的場景,他覺得荒唐的是爲什麼他不可以進去看他的孩子,他一點兒都沒有嫌棄是個女孩兒,並且他還覺得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孩子,誰也及不上。我覺得他是愛屋及烏,正是因爲他熱愛着斯嘉麗,所以他纔會那麼地激動,那麼地喜歡那個孩子。

就在不久前的這個暑假,我又在家裏重溫一遍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看完後我對這本書又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認識。

女主斯嘉麗自私、虛榮、傲慢、自私自利,她樂於炫耀自己的美貌,就像一隻花蝴蝶一樣穿梭在異性之間,喜歡被衆星捧月地對待,以此來滿足自己那膨脹的虛榮心。她是不會愛的,男主竭盡所能想要把自己所擁有的,女主所想要的全部都給她,想要像寵一個孩子一樣地去寵她,想要把自己最好的、更好的,全部都給她。可是,女主卻沒有在乎過,她跟男主在一起只是因爲男主的富有,只是因爲她想要過上安穩的生活,只是因爲她窮怕了,她 想要變成人上人。所以,她就一次次的'踐踏男主的真心。

同時,女主又是可憐的,因爲沒有人來教她應該如何去愛,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經歷了親人的離世、戰亂、飢餓、寒冷,戰爭的殘酷,讓她看透了人性的險惡,同時也看淡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沒有任何的過渡,她直接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變成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只想要自己不會再餓肚子,除了自己,她不再去相信任何人。她變得不擇手段,她又一次出賣了自己的婚姻就是爲了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她變得無比刻薄,爲了降低成本而去僱傭那些勞改犯,壓榨他們的勞力。同時她又有着一腔孤勇,在被人劫持的時候,她並沒有太過驚慌失措,而是拼了命去與他搏鬥。但是,沒有人去教會她成長,沒有人教會她愛。

男主弗雷德對於女主是愛的,哪怕是最後離開了她,但是毫無疑問,他還在愛着她。只是他愛得太累了,他是最瞭解她的人,能夠看清她的每一個想法,自私自利的、愚蠢的、不情願地想法。他甚至知道她從來就沒有愛過他這個人,之所以會跟他結婚,只是因爲她愛極了他的外在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富有。

但是,弗雷德以爲總有一天,總會有那麼一天,自己會得到她的那顆高傲地心,她也會像愛上阿希禮一樣,愛上自己。可是,真的太難等了,太累了,她永遠都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一樣,永遠都對他的付出選擇視而不見,永遠都愛着她的阿希禮。而他,就像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一樣,在她的面前放下了自己全部的驕傲和尊嚴,卻也換不來她絲毫的憐惜,她只是冷冷地看着,心裏甚至還止不住地冷笑。也許是他太過於高估自己的,哪怕是在虔誠的教徒,也都有停止信仰的一那天。

喪子之痛使他幾乎痛得快要死掉,那是他一心一意去愛的孩子,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真正屬於他的人,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最珍貴的寶貝。誰也不知道對於他來說,這個孩子的重要性,這是他對斯嘉麗愛的延續。

最後的最後,他離開了,帶着滿身的傷痕,他需要去到一個溫暖的地方,一個沒有她的地方,也許是爲了療傷,也許只是爲了不讓自己更加難過,他真的是痛到怕了。

《飄》是一本世界名著,裏面有許多的經典名言,但是,我最最喜歡的還是在最後男主對女主所說的那一段話,他說“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也不願把它修補好,然後終身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男主一直想要的都是女主完整的愛,她卻始終都不願意給。這是他最後的自尊與驕傲,他不願再愛她了。

最後,我還是想引用斯嘉麗最後所說的那句話,“Tomorrow is an other day”,希望無論發生了什麼,大家都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1

《飄》是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發表的唯一一部小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它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講述啦主人公斯卡麗與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同時,也揭露啦人性的醜惡,讚揚啦人性的善良。

閱讀完整本書,我覺得每一章,每一段,都讓人感受頗深,可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飄》的結尾啦。

“斯卡麗,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啦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破碎啦就是破碎啦,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起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碎啦的地方。”瑞德嘆啦口氣,“親愛的,我一切都不管啦。”

她默默地望着他上樓,感到嗓子裏痛得厲害,彷彿要窒息啦。隨着樓上穿堂裏他的腳步漸漸消失,她覺得這世界上對她關係重大的最後一個人也不復存在啦。她對她所愛過的兩個男人哪一個都不啦解,因此到頭來兩個都失掉啦。現在她才恍惚認識到,假如她當初啦解艾希禮,她是決不會愛他的,而如果她啦解瑞德,她就無論如何不會失掉他啦。

此刻她心裏是一片恍恍惚惚的麻木,她依據經驗懂得,這種麻木會很快變爲劇痛,“我不能讓他走!一定會有辦法的!”她說很響,“我要回塔拉去,明天就走。”她站啦一會兒,回憶着一些細小的東西,如通向塔拉的那條翠鬆夾道的林蔭道,那一排與白牆相映襯的茉莉花叢。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啦。明天,我會想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看到這裏,整本書就完結啦,爲什麼看這個結尾,我的心會有那麼些許難過呢?如果斯卡麗珍惜瑞德的愛情,不去癡心妄想追那個並不愛自己的艾希禮,那麼,一切不就都皆大歡喜啦嗎?

許多時候,我們都和文中的斯卡麗一樣,不懂得珍惜,可最後想到去珍惜的時候,便什麼也沒啦。

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莫過於斯卡麗啦。我喜歡她的勇敢堅強,也喜歡她的有個性,在文章結尾時,她決定要找回瑞德,安慰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時,無疑更加深啦我對她的好感。

但我有時也認爲,斯卡麗就像一個孩子,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非常執着,但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懂珍惜。我們要懂得放手,放下那些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

斯卡麗盡啦如此多的努力,但到頭來卻什麼都沒啦,艾希禮走啦,瑞德走啦,邦尼和媚蘭也都死啦。自己的親人也因病無一倖免。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不要因爲一個錯誤的決定,而葬送啦自己的一切。

每當在遭受挫折,痛苦不堪的時候,我都會像斯卡麗那樣對自己說:“歇一歇,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也不知這句話陪我走過啦多少風風雨雨。

我也挺喜歡看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雖然它和《飄》都是愛情小說,但帶給我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戰爭與和平》的結局是美好的,娜塔莎和皮埃爾最終在一起啦呀!可《飄》的結局卻是令人心痛的,我想,這也是兩本書吸引世人眼光的一部分吧!

不知多少次,我疑惑《飄》這本書的名字,爲什麼只用“飄”這一個字來概括?我猜想啦很多個答案,或許是想表達女主人公斯卡麗的愛是那麼的不穩定,總是在飄一樣。也或者是表達啦斯卡麗愛的男人是那樣的虛無縹緲。

《飄》的魅力體現在男女情感錯位之上。在這裏,一切都是混亂的,混亂的情感、混亂的背景、混亂的時代、混亂的婚姻……然而斯卡麗在這所有混亂之中堅強、不畏艱險地追求着艾希禮,可最後卻發現自己愛的是瑞德,我們應該學習斯卡麗無畏的精神,去追隨自己想要的。我不由得想起斯卡麗的一句話:“亂,是佳人。”

我認爲,《飄》是歷史上最棒的小說。剛讀這本書時,我似乎還有些讀不懂,後來又看啦幾遍,終於從書中讀懂啦許多道理,學到啦許多知識。

斯卡麗沒有留住瑞德,但她留住啦希望。明天,她就會用剩下的這希望去尋找瑞德。只要有明天,就還會有希望,新的一天的曙光,將會再次來臨。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2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的,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纔是面向未來的。”

——題記

我起初對《飄》這本書是不大感興趣的,因而並未看過這本小說。那會兒我的好友正着迷於《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她看後便買了原作來品讀。中文版和英文版加起來刷了有小十遍,重點情節幾乎都儲存在腦海裏,完全成了個《飄》迷。後來她得知我並未看過《飄》,因此熱情的向我推薦。好友她,從書裏生動的故事情節一直講到《亂世佳人》電影裏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以及細膩逼真的人物形象,而且對電影裏出演的女主角費雯麗感到非常驚豔,直呼:費雯麗飾演的斯佳麗是從書中走出來的!

於是乎,在她的影響下我對《飄》來了興趣。七月盛夏,瓦藍藍的天,偶有陣陣涼風吹散暑熱,指尖掠過象牙白的書頁,彷彿憶起了一個隨風而逝的舊夢,彷彿把我帶到了塔拉,斯嘉麗她的紅土家園。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其唯一的作品。小說通篇滲透着女性主義思想,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斯佳麗這個女性主人公進行描述。生動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斯佳麗、白瑞德、梅蘭妮、艾希禮等經典南方人形象。故事中斯嘉麗對她紅土家園塔拉的熱愛、渴望與失去的情愛,是如此的扣人心絃和光彩奪目。書中每一個鮮活段落,都點明老南方逐漸隨風而逝的文明魅力。《飄》這部作品,不失爲那個時代的絕世佳作。

斯佳麗,是我最鍾愛的角色。她是一個性格十分複雜的南方女性,她天真活潑,敢愛敢恨,聰敏機智,慎重又有遠見。但她也有着高傲、叛逆、貪圖虛榮和爲達到目的不惜一切的性格特徵。

她同時也是一個倔強的人。面對家中一貧如洗的打擊,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母親的離世,父親變成癡呆,姐妹們身患重病,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農場的近乎荒蕪就連解決溫飽都成難題,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斯佳麗她熱愛着塔拉這片紅土地,像它一樣承受着苦難,卻也飽含希望。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的,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纔是面向未來的。”

小說中也很好的體現出社會鉅變所帶給個人的一種改變。斯佳麗經歷了戰爭,經歷了頻繁改嫁,經歷自主創業與奮鬥,漸漸地顯現出了她不輕易認輸、堅定信念、不屈不撓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女性意識。把她的行爲重新放到當時的美國,也免不了遭到輿論的迫害。瑪格麗特·米切爾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身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識,非常成功的塑造出了斯佳麗這一女性主義者的光輝形象,是新世紀女性主義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閃光點。但對於我國來說,女性參政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比例偏高的問題、流產和遺棄女嬰問題以及婚後居住在男方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在當下仍然存在。我國的女性壓迫問題如果能真正的解決了,才能真正實現我國女性的解放。即使在這一方面會有很長很困難的道路要走,但我始終相信,在21世紀的我們所熱愛着的中國,一定能實現男女平等。

我最愛戰爭時期,守護塔拉的斯佳麗。曾是千金小姐的她在戰後被軍隊洗劫的土地上默默挑揀乾癟的胡蘿蔔以果腹。“上帝作證,我絕對不要再捱餓!”獨立堅韌而又美麗的斯佳麗站在黃昏塔拉的土地上哭過後對着上天發誓永不飢餓那一幕我永遠也忘不了。

這種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生活態度何嘗不打動人給人以熱愛生活的力量?自強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憲問》中的“不怨天,不尤人”正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但請記住,不管面臨什麼困難,明天還是要繼續的。正如斯佳麗一樣,好像什麼都無法打倒她,她永遠能找到一個支點,重新站起來。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是的,在這永恆的紅土地,你力量的源泉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人的一生中註定了要經歷困難的考驗,那麼讓我們用像斯佳麗一樣自強的心坦然接受,勇敢面對。總會度過的。一切困難,終將都會隨風而逝。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3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唯一作品,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大受歡迎,成爲了經典之作。作爲一部講述美國內戰時期的小說,它並沒有在戰爭場景上花費太多筆墨,而是從塔拉深閨中的驕傲——郝思嘉的視角,講述一個女性,如何克服戰亂之苦、面對殘酷現實,併成爲一個不畏困難的生活中的強者的故事。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是郝思嘉的座右銘。毫無疑問,思嘉是一個樂觀的人,然而樂觀得複雜。她不是事事輕鬆灑脫的樂天派,在看似平靜中總有着豐富的內心活動;她也不是格式化的“受難者”,面對人生的重重苦難和跌宕起伏時,她不讓自己被動地成爲苦難的承受者,她有着生活的熱情、對愛情的憧憬,她的堅韌頑強中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和可能性。

郝思嘉雖出生於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可她一直是個與衆不同的女孩,並反對着那些束縛她自由的規矩。她儘管在媽媽埃倫和黑人嬤嬤的嚴厲管教下顯得儀態端莊、很有教養,可她綠色的眸子卻將她騷動任性的真性情暴露無遺了。她敢愛敢恨,不是一個被教養塑造的完美的人,她是有點不安分的,有時甚至任性和自私。她愛上風度翩翩的衛希禮,卻對南方世俗的道德傳統、條條框框一屑不顧。在宣佈衛希禮與表妹韓媚蘭婚事的野餐會上,思嘉單獨找到希禮,表白被拒後,毫不猶豫地給了希禮一巴掌,又一意孤行地嫁給了韓媚蘭的哥哥查理作爲報復。可是她根本不愛他,在查理死後她沒一點傷心,反而感到解脫,甚至因穿喪服不能參加舞會而憤怒。在戰爭重建期間,她爲了保住種植園塔拉,不擇手段,甚至搶了妹妹的未婚夫。經營木材廠時,她比男人更精明。她向一切舊傳統所設定的條條框框發起挑戰。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也是一個有責任心、愛家人、愛塔拉、永不氣餒的人,是她,在戰爭重建時帶領大家振作起來。只有思嘉,在面對無盡的恐懼和絕望時,才能重又燃起希望。思嘉在戰敗和廢墟中完成了自我蛻變,她叛逆瘋狂,她挑戰着教條陳規,她不屑於往日的榮光,她的綠眼睛總看着窗外,正是這樣的個性使得她在戰爭和文明的坍塌來臨時,能夠面對慘淡的現實,從而催生出迎接新時代和未知命運的巨大勇氣,蛻變的勇氣和堅韌能夠化爲無窮的力量。

可她有時候又像一個孩子,任性、固執,對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很執着,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卻又不願放手。或許她認爲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可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理性、傲慢白瑞德是唯一一個真正瞭解到思嘉真面目後還真心愛她的人,可她卻辜負了他的愛,追求着不切實際的希禮。

如果她瞭解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少女時期的夢。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強加給希禮,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希禮穿上,而後自認爲愛上了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瑞德,纔是她真正愛的人,只是,她被希禮華麗的衣服所矇蔽了雙眼,一直都不知道罷了。

可當認清了現實,卻爲時已晚。瑞德愛思嘉的路上總是有希禮,可思嘉又不真愛希禮,這就產生了一種誤解,直到最後瑞德說,他的愛已經枯竭了。可思嘉是不知道什麼是失敗的,她接受了這一令人痛苦的事實。她說“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她堅信,所有的困難痛苦都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明天又是另外一天”,這不是無賴之徒“明日復明日”的揮霍放縱,也不似浴火鳳凰的鏘鏘之音般的悲壯激烈,這像是一簇閃動的火苗,在灰燼的餘煙中依舊燦然,閃動着微弱而溫暖的光亮。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復又失去的旅程,總是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或多或少,或好或壞,在這個旅程中,我們不斷成長,漸漸明白自己想要的,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管怎樣,未來還有太多變數,黑夜還很漫長,光明不會是永恆的,同樣,黑夜也是。沒有誰能預知明天的悲歡離合,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或許,當初的思嘉是因爲太年輕,一如現在的我們,正當最好年齡的我們,認爲只要換一個方式,一切就會好起來了。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連一場匆匆而過的夏天都太完美,可我們不必追求一個答案,我們都還在成長的路上。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4

人真是怪。十幾年前讀《飄》的時候,我是喜歡郝思嘉的。可最近,無意中拿起舊書重讀,卻深深地被媚蘭吸引住了。難道是年齡的緣故,人的思想真的會改變的嗎?

哪個年輕女孩看了《飄》不喜歡郝思嘉呢?漂亮不說,又聰明倔強,周圍總有男人圍繞着。特別是有瑞德這樣有魅力的男子始終追隨,寵着,太過癮啦!還有,她十分有個性,當在衆多男孩子中間鶴立雞羣的艾希禮,最終婉言拒絕了她的愛,一怒之下,順手扔出一隻花瓶!這不是舊貴族的淑女風範,卻很符合當今潮流,“野蠻女友”的典型呀!她在募捐舞會上,因爲寡婦身份無法跳舞,而急得團團轉的樣子,真是可愛!而在亞特蘭大淪陷時,趕着馬車,帶媚蘭逃往塔拉。還有,北方逃兵闖進塔拉,舉起槍幹掉他那一幕,又表現得頑強堅定。她穿着母親窗簾做的新衣服,瞪着據瑞德說在一尺之外的槍對面看到的綠眼珠,靠撒謊把自己嫁給了弗蘭克,努力撐着木材廠,多麼的狡猾!最後,當知道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瑞德,而這時瑞德已經對她深深的失望,決定要離開她的時候,她依舊平靜地把下巴高高地翹起。這個時候,是多麼地喜歡這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郝思嘉啊!

可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我注意到,在莊園聚會上,媚蘭安靜地坐在一旁,她瘦小的身體一點也不顯眼。募捐舞會上,她痛苦而毅然地摘掉手上的結婚戒指,捐給了隊。在亞特蘭大淪陷的那天,因爲臨產,她虛弱的身體正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可她不動聲色,我能想象到一個虛弱的產婦,臨產之後躺在顛簸的馬車上行進數十公里時是怎樣蒼白的臉。可從沒有對郝思嘉說過她的痛苦,而因爲在這場逃難與郝思嘉逐漸建立起來的感情,使得媚蘭從始自終默默站在郝思嘉的身後,時時刻刻保護着她,維護着她。北方逃兵來的時候,她拖着虛弱的身體,拿着沉重的大刀,準備隨時幫助郝思嘉。冷靜地出主意幫助郝思嘉那北方逃兵埋起來。當亞特蘭大所有的人都拒絕與郝思嘉交往,是媚蘭堅持立挺着她。甚至在艾希禮與郝思嘉的隱情被人發覺,傳遍亞特蘭大時,她仍毅然決然地站在郝思嘉的一邊。而她是對他們之間的事情,一直知曉的。最後,她死時,米德大夫憤恨地對郝思嘉說不要對她懺悔!永遠揹着沉重的十字架吧!不要去傷害這個善良的女人!可媚蘭僅僅是善良的嗎?不,應該是偉大的,代表了一種傳統性格的女性形象。堅韌,內斂,勇敢,賢良。如果說郝思嘉是一位有衝勁,敢做敢爲的'新女性,那麼,媚蘭是舊階級貴族中最值得尊重的典型婦女。

即使是到了現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媚蘭的身上仍有我們值得欣賞的光輝。我們承認,《飄》一書,把媚蘭過於美化了。可能是作者太寵愛她的緣故。把她描繪得過於完美,幾乎找不到缺點。如果有缺點,就是不算美麗,和郝思嘉正好是個對比。我一直在想:媚蘭真的沒有私心嗎?在這點上,作者描寫得很模糊。尤其不能接受,臨死時表露出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知道郝思嘉與艾希禮多年來的曖昧關係的。她真那麼大度的嗎?而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她聰明的緣故。她什麼都看得清楚。其實,艾希禮與郝思嘉根本沒有什麼,也不可能有什麼。她放任他們,是最明智的舉動。

相比較,郝思嘉真是一個糊塗蟲。愛了艾希禮多年,到最後,媚蘭去了,才發現根本就不愛他。瑞德才是最愛。而瑞德呢,已經被她傷害得退縮,失望。象瑞德說的,她要艾希禮。不過是小女孩想要洋娃娃似的,可她要來有什麼用呢?她嫁過三個男人,其實從來不懂男人。她那套把戲,不過糊弄一下小男孩而已。或者弗蘭克這樣老實的老傢伙。

翻開手裏的《飄》,紙張已經發黃,發脆。若不小心,手指會把紙張碰破。這樣的書,拿在手裏非常有歲月感。覺得自己就象這手裏的書一樣,終究有一天容易碰破,易碎。而書籍本身的內容是不會碎的,書中人物的精神也不會碎。如果有靈魂,我也不會碎的。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5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與進步,人們對於人權、平等自由意識等的追求呼聲也越來越高。杜絕性別歧視,追求女性主義,這是女性羣體集體的呼聲。作者站在一個南部邦聯支持者的角度,書寫了一幅愛恨交織的精彩畫卷。郝思嘉和白瑞德都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都鄙夷當時的道德標準,各自的性格也好壞兼之。

郝思嘉富有魅力、熱情奔放、敢作敢當、重信守諾,同時也愛慕虛榮、冷酷無情、不講道德;繼承了母親嬌美與端莊的淑女儀態,同時也具有父親的北方粗獷氣質。她是含着金匙出生的富家千金,是公子少爺們狂熱追求的情場高手,生活看似一帆風順。她會不擇手段地得到一切想要的東西,卻不懂得珍惜已得的幸福;她接受人們對她的愛,卻把這種愛當做攻擊對方的武器,刺痛每一個關心她的人。

她具有她的家庭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即使失敗就擺在眼前。她就是憑着這種精神,“永遠把下巴高高翹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是出自《飄》的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這句話,激勵着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歲月裏沉浮的女主角——郝思嘉,也直抵讀者之心。而這個被我品味數次的故事,也在這句結尾話的餘香中令人倍感回味。

然而,接二連三的打擊令她頭一次體會到了命運的殘酷。首先是她心儀的'對象、她以爲會與她結爲連理的衛希裏的閃電訂婚——新娘不是她。然後是終於爆發的南北戰爭奪走了她爲了跟衛希裏賭氣而與之結婚的査理。她帶着兒子背井離鄉去了亞特蘭大。那之後,戰爭的蔓延又逼迫她回到家,冒着生命危險。然而,母親病亡,父親先瘋後亡,家庭的重擔全壓在了她的肩上,生活天翻地覆。並且,她允諾照顧衛希裏的妻子美蘭,只因衛希裏的懇求。戰爭的災難還讓她差點失去了父母遺留的農莊,她拼了命地把農莊保住,而後因爲生活窘迫再婚,丈夫卻又身亡了。她頂住悲傷,努力賺錢,生活逐漸有了好轉,然而她做爲一個女強人卻爲人們所唾棄。當視她爲最親密戰友、最可信任朋友的美蘭死後,她才驚奇地意識到,原來始終追求的衛希裏,從來都不是自己的真愛,她“愛”他只是因爲從來沒有得到他。

瑞德由於自身經歷而玩世不恭,對一切都滿不在乎,但是精明成熟,他支持南部邦聯,在南方戰敗前夕毅然參軍,但也認清了那場戰爭南方必敗的結局,並利用亂世獲取財富。他藐視一切道德的框架,因此也愛上了沒有南方“淑女樣”的郝思嘉,他總是譏諷嘲笑思嘉,卻總能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甚至爲她甘冒生命危險。他一直等待思嘉的心意能從衛希裏轉而投向自己,卻始終沒有等到,最終“愛枯竭了”。思嘉最愛的人原來是美蘭和白瑞德,這兩人都在背後默默支持着她,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但她卻從來沒有對他們付出自己的感情,當她因美蘭的死終於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瑞德對她的最永恆的愛也終於枯竭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

讀完之後,我掩卷沉思。郝思嘉在經歷這一切之後,她是用什麼力量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呢?白瑞德離開她之時,她在文章末尾想準備用那個老法寶——暫時不去想那些,先做好準備迎接新的一天。這一點是郝思嘉的老法寶,不也正是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方法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有太多太多。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我們唯恐與之照面的惡魔,我們只有從自身心態調整去衝破這些挫折。

不要害怕失敗,我告訴自己。要像郝思嘉那樣在重擔、在勞累、在天大的打擊前面依舊把下巴高高揚起,因爲生活仍在繼續,因爲明天的太陽依舊普照四方,因爲我們還享受陽光的恩惠——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轉過身去看看那輪紅日,我們並非只擁有腳下的黑影。昨天已成爲過往,何苦留這過眼雲煙在心中降下大雨、瀰漫大霧?撥開雲層,光明相迎。郝思嘉暫且沒能留住白瑞德,但她自己爲自己挽留住了希望,而明天,她又能用這最後的一點點找回失去的一切。

只要有明天,就還會有希望,看那輪朝陽,黑夜之後,就是新生。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6

人真是怪,我以前讀《飄》的時候,我是喜歡郝思嘉的。可最近,無意中拿起舊書重讀,卻深深地被媚蘭吸引住了,難道是年齡的緣故,人的思想真的會改變的嗎?

哪個年輕女孩看了《飄》不喜歡郝思嘉呢?漂亮不說,又聰明倔強,周圍總有男人圍繞着。特別是有瑞德這樣有魅力的男子始終追隨,寵着,太過癮啦!還有,她十分有個性,當在衆多男孩子中間鶴立雞羣的艾希禮,最終婉言拒絕了她的愛,一怒之下,順手扔出一隻花瓶!這不是舊貴族的淑女風範,卻很符合當今潮流,“野蠻女友”的典型呀!而且她在募捐舞會上,因爲寡婦身份無法跳舞,而急得團團轉的樣子,真是可愛!而在亞特蘭大淪陷時,趕着馬車,帶媚蘭逃往塔拉。還有,北方逃兵闖進塔拉,舉起槍幹掉他那一幕,又表現得頑強堅定。她穿着母親窗簾做的新衣服,瞪着據瑞德說在一尺之外的手裏的槍對面看到的綠眼珠,靠撒謊把自己嫁給了弗蘭克,努力撐着木材廠,多麼的狡猾!最後,當知道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瑞德,而這時瑞德已經對她深深的失望,決定要離開她的時候,她依舊平靜地把下巴高高地翹起。這個時候,是多麼地喜歡這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郝思嘉啊!

可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我注意到,在莊園聚會上,媚蘭安靜地坐在一旁,她瘦小的身體一點也不顯眼。募捐舞會上,她痛苦而毅然地摘掉手上的結婚戒指,捐給了部(bu)隊。在亞特蘭大淪陷的那天,因爲臨產,她虛弱的身體正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可她不動聲色,我能想象到一個虛弱的產婦,臨產之後躺在顛簸的馬車上行進數十公里時是怎樣蒼白的臉。可從沒有對郝思嘉說過她的痛苦,而因爲在這場逃難與郝思嘉逐漸建立起來的感情,使得媚蘭從始自終默默站在郝思嘉的身後,時時刻刻保護着她,維護着她。北方逃兵來的時候,她拖着虛弱的身體,拿着沉重的大刀,準備隨時幫助郝思嘉。冷靜地出主意幫助郝思嘉那北方逃兵埋起來.當亞特蘭大所有的人都拒絕與郝思嘉交往,是媚蘭堅持立挺着她。甚至在艾希禮與郝思嘉的隱情被人發覺,傳遍亞特蘭大時,她仍毅然決然地站在郝思嘉的一邊。而她是對他們之間的事情,一直知曉的。最後,她死時,米德大夫憤恨地對郝思嘉說不要對她懺悔!永遠揹着沉重的十字架吧!不要去傷害這個善良的女人!可媚蘭僅僅是善良的嗎?不,應該是偉大的,代表了一種傳統性格的女性形象。堅韌,內斂,勇敢,賢良。如果說郝思嘉是一位有衝勁,敢做敢爲的新女性,那麼,媚蘭是舊階級貴族中最值得尊重的'典型婦女。

即使是到了現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媚蘭的身上仍有我們值得欣賞的光輝。我們承認,《飄》一書,把媚蘭過於美化了。可能是作者太寵愛她的緣故。把她描繪得過於完美,幾乎找不到缺點。如果有缺點,就是不算美麗,和郝思嘉正好是個對比。我一直在想:媚蘭真的沒有私心嗎?在這點上,作者描寫得很模糊。尤其不能接受,臨死時表露出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知道郝思嘉與艾希禮多年來的曖昧關係的。她真那麼大度的嗎?而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她聰明的緣故。她什麼都看得清楚。其實,艾希禮與郝思嘉根本沒有什麼,也不可能有什麼。她放任他們,是最明智的舉動。

相比較,郝思嘉真是一個糊塗蟲。愛了艾希禮多年,到最後,媚蘭去了,才發現根本就不愛他。瑞德才是最愛。而瑞德呢,已經被她傷害得退縮,失望。象瑞德說的,她要艾希禮。不過是小女孩想要洋娃娃似的,可她要來有什麼用呢?她嫁過三個男人,其實從來不懂男人。她那套把戲,不過糊弄一下小男孩而已。或者弗蘭克這樣老實的老傢伙。

翻開手裏的《飄》,紙張已經發黃,發脆。若不小心,手指會把紙張碰破。這樣的書,拿在手裏非常有歲月感。覺得自己就象這手裏的書一樣,終究有一天容易碰破,易碎。而書籍本身的內容是不會碎的,書中人物的精神也不會碎。如果有靈魂,我也不會碎的。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7

時隔八年,再讀了一遍《飄》,仍然是這麼多年裏我最喜歡的書。

我初二的時候第一次讀這本書,現在已經快要大學畢業了。我有些奇怪甚至是驚訝,我依然能夠清晰地想起來某段文字和大致的故事情節,或許青春期看過的書總是忘不了吧。從前我喜歡思嘉和媚蘭,現在我還是熱烈地喜愛着這兩個姑娘,或許是我沒有長進,這時隔八年的閱讀體驗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我是一個膚淺的人,小時候不喜歡看戰爭背景,長大了仍然不喜歡讀有關南北戰爭的敘述,直接略讀,也不想去糾結到底南和北誰纔是正義的一方,這世上可沒有絕對的對錯。一些細小的變化是,以前我把它當作一個完完全全的愛情故事,但那時候我一丁點也不懂愛情,就是一些小女生的幻想,這八年裏,我似乎也沒有懂愛情,卻變得不太相信愛情,也沒有經歷過什麼糟糕的情感,就這樣慢慢地自然而然地不願意與異性接觸,再大一點來說,不喜歡與人接觸。所以這次看的時候,並沒有把情感戲當成多麼重要的地方,倒是格外關注思嘉身上所顯示出的自私虛榮的人性的小毛病,也正因爲這小毛病,才讓我愛她。

我以前沒有發現思嘉是那麼有魅力,她的主見甚至她的自我,都叫人深深着迷,但是說實話,比起思嘉,我當然更喜歡媚蘭這樣的朋友,在現實中的思嘉,或許真的會愛不來。她對別人沒有同情心,更沒有同理心,她的眼中只有她自己,甚至希禮,瑞德也只是她內心自我的一個投射罷了。在最後,她才發現自己愛的不是希禮,而是瑞德。但是對瑞德的愛難道真的是發自靈魂的愛嗎,也許在很久以後,忽然的某一天,思嘉又會發現,她似乎也不是那麼喜歡瑞德。

思嘉註定是一個人,她有着傲氣與卑劣混雜的靈魂,而這個靈魂只有她自己可以吞嚥。塔拉那個有着充滿靈動與狡黠的綠眼睛的少女,十二橡樹那晚風光無限卻內心愁苦的舞會美人,害羞靦腆的查理的寡婦(我倒挺喜歡查理這樣的男孩子),在戰亂中帶着媚蘭逃回塔拉的英勇戰士,搶了妹妹的老公只爲了拯救塔拉的卑劣女人(肯尼迪對思嘉確實也很好了),精明能幹的木材廠女主人,最後成爲了瑞德的妻子。

每一個階段的思嘉,都和下一個階段的思嘉沒有任何共通點,修養極好的貴族小姐不會想到有一天她要在塔拉的土地裏幹農活,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掉進錢眼裏爬不出來。她勇敢果斷,有着叛逆的.內心和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但她確實也存在着許多的毛病。與有婚之夫曖昧不清,這是一種沒有原則的愛和勇敢,自私冷酷,僱傭囚犯壓榨勞動力,愛錢不是問題,人們都希望自己可以過的好些,再者她經歷過饑荒以後極度缺乏安全感,從錢中去尋求安全也能夠理解,只是一種財富的積累不應該是在對另一種財富的壓榨之上的。

可人總是有缺點的,她的那些缺點使她更加的生動,她能讓人忘掉原則地去喜歡她。媚蘭是聖人,她嬌弱的同時卻又勇敢,只是我不能理解她對孩子那樣極端的渴望,明明已經有了博了,非得再要一個孩子嗎,以至於送了自己的性命。瑞德對邦尼的寵愛也有些過頭了,如果是把對思嘉的愛加註在孩子身上,那還是難以理解的,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愛一個人的時候難道不該只是愛他,而不要夾雜其他人的影子嗎?我想興許是我還沒結婚,對待孩子問題上,我實在是無法找到共鳴,再過十年再讀這本書,也許,也許會有新的想法吧。

瑞德和思嘉本可以不要這麼互相傷害的,但是對愛的猜疑和顧忌迫使他們這樣去做,我愛你但我也希望你愛我,可是我又不能夠確定你愛我,所以我要惡言相向保住自己的面子同時不讓你看出來我愛你,然後自己一個人內心承受着極大的痛苦,啊,這樣還蠻沒意思的。

希禮…一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對他我沒有太多喜歡也不討厭。至於亞特蘭大其他的居民,不生活在那樣的政治背景下,我真的不知道體面的貴族和北方佬的區別在哪裏啊,這兩種稱謂之間真的隔了那麼遠的距離嗎?思嘉一系列的行爲在如今看來也並沒有很逾矩啊。我還很喜歡白蝶小姐,誰不想做一個到老都被大家保護被大家疼愛的人呢。

愛是虛榮,愛是佔有,這世上沒有誰陪你到最後,只有自己對自己說,明天會更好。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8

長大後,我們很少會說,“一切都是很有希望的樣子。”可是卻有這樣一個女人,出生於大種植園主家庭,虛榮任性,驕傲自負,對一切男人都採取曖昧的態度,但在面對戰爭後被摧殘的莊園時,卻選擇同那些黑奴一樣沒日沒夜地辛苦勞作,當自己的莊園受到北方騎兵的入侵時,選擇勇敢地舉起了槍。土地是她唯一想要緊緊抓在手裏的東西,戰爭讓她變得堅強獨立,也讓她變得冷酷無情。可是她在愛情面前又如此柔軟,艾希禮是她浪漫和天真的源泉。她是一個矛盾體,身體裏住着一個強大的男人和一個柔弱的少女。也許少女會偷偷跑出,但男人卻主導着她的精神。她活得這樣的矛盾又令人豔羨,想要強大的時候,有精神和智慧去支撐,想要示弱的時候,也有人願意爲她亮一盞明燈,溫暖心靈。

無論今天經歷了何種不堪回首的事情,感受到了何種不堪忍受的痛苦,郝思嘉對未來總是充滿着無限的熱情與期待。明明戰爭的殘酷,母親的逝世,父親的發瘋已然讓她俗不可耐,但心底那份狂熱的天真卻又讓她對未來充滿了驚奇。“樂觀”這個詞不適合用來形容她,她不是樂觀的,但她是堅強的,那份堅強使她對一切傷害可以選擇遺忘,從而滿懷着希望等待明天的來臨。樂觀的人精力是有限的,積極向上的態度總會在被人戳中心事時陡然遇到瓶頸,但郝思嘉的堅強卻給她提供了一個永遠不會枯竭的水井,在心愛的白瑞德離開自己之後,她又再次說出那句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對困難的不服輸不會停止,她像是一個身穿鎧甲的勇士,不害怕那些刀槍長矛,憑着一腔孤勇,一直向前進軍。

她不是傳統的那種溫柔型女子,也不是那種思想開放的新時代女性,她是千千萬萬的我們,帶着一點虛榮心,在喜歡的人面前會經不住害羞的女子,但她又顯得如此不同,“不管內心多麼痛苦,都要好好吃飽,好好睡飽。”她也許令人討厭,但她卻又給人力量,堅定地,去抵擋那些傷害的力量,“因爲你曾做到,所以我相信自己也一定可以。”想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扮演怎樣一個角色,無論是暴戾的,虛僞的,糟糕的,還是溫柔的,真誠的,優秀的,只要我們明白這將是我們願意爲之付出而且不斷努力的,那麼我們就能夠對着那些將要面對黑暗說,“我向往光明。”

世上的人來來往往,不知幾人心裏有所憧憬或是有所希望。匆匆忙忙,人生不過彈指間的事情,渾渾噩噩的一輩子也結束的倉促。在戰亂的年代,索性放棄生命原來有着無限的驚喜,只得在年老之際悔恨回憶青春。說來郝思嘉也不過是芸芸衆生之中的一介平凡肉身,但靈魂卻因爲那心底的堅強而顯得奪目。因爲對土地的執着守護,她的青春,她的熱情,她的勇敢,她的智慧,她生而爲人的不同都顯得這樣讓人倍受鼓舞和歡欣。

人生在世,活的坦蕩而又赤誠是件多麼艱難的事情,因爲生命中有負不完的責任,我們要考慮的麻煩也太多,於是我們心底唯一想要守護的初心也慢慢地消失。別人的看法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干擾到我們,所以我們太過容易放棄。思嘉的生存方式在有些人看來未免過於自私又不負責任,活得隨心所欲,恣意瀟灑是要付出代價的。但生命太過短暫,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所以不妨抓住當下的每分每秒,去實現自己想要實現的所有,去擁有自己想要擁有的一切,只要我們開始,那麼堅持,勇敢,走在未知的路上,路邊籬笆是繁花相送還是荒涼悽清,因爲內心不斷燃燒的火焰,因爲我們心底的赤子之心,因爲有“讓繁花之上再生繁花”的情懷,也有“走過荒涼河岸仰望星空”的底氣,我們可以努力地,拼命地,去熱愛生活,去感知生活,用最靈敏的觸角去試探那些可能性,即使跌倒,我們也能說毫不後悔,人生的每一個瞬間回憶起來都寶貴而值得。

她活得多認真,生活是她的對手,每天都是比賽,精神高度集中,以防生活突然對她的襲擊;可她又活得多俏皮,活潑一點,可愛一點,找到那些苦難夾縫裏的溫情,得以支撐能夠一直戰鬥下去。在一個競技場上,她是優秀的參賽者,能夠摘得生活的桂冠。

大概人生在世,變幻莫測,唯有未知的一切可能和內心靈魂尖梢處的執着使得日子有所期待,因爲認真地努力,即使今日的我悲傷絕望失去,但也能不懼怕地說一聲,“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飄》的讀後感1500字 19

不經意間的驚鴻一瞥,《飄》便輕而易舉的融入了我的心扉。從此,那片生長着大片大片棉花的紅色土壤便成了夢中最美的風景,羨慕那個叫斯佳麗。奧哈拉的少女,得天獨厚的將父親的剛毅和母親的絕美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的寵兒。生活於她,原本幸福。豐足。寧靜。但是,有人曾說性格決定命運,因此一個如此倔強,執着的女子也許註定會演繹傳奇…

故事開始於一個美麗的黃昏,當歸來的塔爾頓兄弟神祕的把斯佳麗的夢中情人——阿希禮即將結婚的消息告訴她時,年輕的斯佳麗的明淨天空飄過第一塊陰霾,這也由此釀成了斯佳麗一生的情感悲劇。阿希禮是特別的,他的神祕與含蓄引發了斯佳麗強烈的好奇,只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懂得,讓自己迷惑的人,註定是與你生活在不同世界裏的人。阿希禮是明智,所以“懦弱”的選擇了迴避……很多年以後,斯佳麗依舊割捨不斷對阿希禮的情愫,纔會一而再的忽略現實中的真愛。與許,有很多的人,原本我們已經不愛了,只是可是曾經的那份美好感覺卻在心中生根。發芽長成了參天大樹……

美國南北戰爭的到來將斯佳麗的生活攔腰截斷,從此昔日的美好已成往事,戰爭將痛苦。瘟疫。傷痛。飢餓等一切不幸降臨到南部州每一個人的身上。在最初那些母親去世,父親癡呆的日子裏。曾經的那個十七歲的青澀少女逐漸成長爲塔拉莊園的新主人,生活將巨大的落差橫亙在她的面前,簡單而勇敢的斯佳麗學會了忘記回憶,面對生活的苦難,她總是告訴自己“等有時間再想”。她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擺脫飢餓和噩夢的折磨。那時的斯佳麗是孤單的,一個人去方丹老太太家;一個人前往十二橡樹莊園持瓜果蔬菜;一個人應對塔拉的危機;忘了玫蘭妮的友誼和瑞特的愛。所以纔會一個人在濃霧瀰漫的夢境中狂奔不止,只是她的孤獨她並未知曉。在現實的世界中,斯佳麗一直生活在現在,而在情感的世界中,她一直生活在過去…這不能不說是她的.悲劇。

一直很喜歡《飄》中瑞特的這個角色,欣賞他的矛盾型的人格:貌似很花心,其實很專一;所以纔會一直割捨不下那個抓起杯子砸門的斯佳麗。貌似很堅強,其實很脆弱;所以纔不能忍受斯佳麗的虛情假意和欺騙。貌似很勇敢,其實很脆弱,所以纔會強壓下深沉的愛意…如果說,斯佳麗是一個任性。執拗。勇敢的公主,在不期而遇的亂世中,飽受驚嚇卻依然昂揚,那麼瑞特和玫蘭妮則是她的守護神,一個用溫厚的大手牽她走出了死氣沉沉的寡婦生活,教會了她亂世中的生存法則,用無盡的愛和包容呵護着她,而玫蘭妮呢?她一直“固執”的相信斯佳麗是個善良而勇敢的人,就算世人都唾棄斯佳麗的時候,就算阿希裏和斯佳麗的祕密被公開的時候,她依舊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用她弱小的身軀庇護斯佳麗躲過了人生一次又一次責難,只是這些,年輕的斯佳麗並未發覺,不想去過多的嗟嘆斯佳麗的愚昧,只是滾滾紅塵中又有幾人能逃得出這樣的悲劇輪迴,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往往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故事的最後,玫蘭妮去世了,斯佳麗一生唯一的女朋友去世了,恍惚中斯佳麗忽然憶起,當年她殺死那個北佬的時候,弱小的玫蘭妮舉着軍刀站在她的身後的情景,原來這樣的玫蘭妮一直存在,默默地站在斯佳麗的身後,給她勇氣和力量,而自己傻傻的從未發覺…最後的最後,大霧瀰漫的夢境出現在玫蘭妮離去的那個晚上,斯佳麗痛苦的不能自已的在迷霧中狂奔,又迷茫有害怕,直到家的那邊從瑞特的房間傳來溫暖的燈光,一直不明白自己在夢中到底要奔向何方,原來是在尋覓一個溫暖的港灣…

或許《飄》在很多人的眼裏是一部愛情名著,但我卻認爲它是一部關於人生情感的小說,因爲在這部小說中和愛情一樣動人的還有友情和親情。主人翁斯佳麗的一生是充滿缺憾的,正如很多人一樣,我們往往信奉“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殊不知曾經的那些美好感覺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而同樣斯佳麗堅持想要挽回的只是自己年少時受挫的驕傲和虛榮。“癡”一個字,“悔”一個字,活在自己堅持中的人往往會錯失人生中更加美麗的風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的一生又是完美的。最溫厚的親情,最綿長的友情,最刻骨銘心的愛情,她一樣都不缺,而且她也是興高采烈的接受了,只是一顆心被過去所累,來不及珍惜,來不及回饋,來不及也給他們同樣厚重的情意……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0

作者通過“梅蘭妮因小產而離世”這一情節給其他三個人敲響了警鐘。或許真的要經歷一些重大打擊和災難才能讓人徹底清醒。梅蘭妮,一個集衆多沒得品質於一身的婦女形象。她是天使的化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任何的溢美之詞都不足以完全地描繪她。她是瑞特心中偉大的象徵,她是阿希禮戰後活下去的動力,她是斯嘉麗不斷奮鬥的另一精神支柱,她是亞特蘭大衆多親朋好友大力舉薦的領頭人,她是衆人心中的女神。她的離世讓斯嘉麗、阿希禮、瑞特三人從迷霧中找到了方向,重又清醒過來。斯嘉麗終於發現她一直以來愛着的阿希禮其實只是自己的一個幻想的白馬王子,只是小時候因虛榮心作祟求而不得的一件玩具。在不知不覺中,她早已愛上了瑞特和梅蘭妮,雖然口中還是經常噴出對這兩人的詆譭之詞,可是瑞特和梅蘭妮纔是她一直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後知後覺中,梅蘭妮已經去世,瑞特也不再愛她,要離她遠去。

而瑞特在接連的打擊下,重新喚起了心中那份對故土的思念,對從前嗤之以鼻的,現在卻能夠重新思考,認真審視自己喜惡。而對於斯嘉麗,她是他一見鍾情的女子,愛了很多年,苦苦等了很多年,夢寐以求的女子。她以爲憑着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完整的她,可是美蘭死了,梅蘭妮也走了,她似乎再也無法擁有一個完完整整屬於自己的東西。一向睿智多謀的他也終於被打垮了。這時候他終於想起了自己的家,他需要這樣的地方靜下心來,好好思量。阿希禮,一個不適合在亂世中存活的才子佳人,一個只會吟詩作對而不懂人間煙火的浪漫主義者。正是這種不存於人世的氣質,讓斯嘉麗輾轉反側。妻子的離世讓他幡然醒悟,原來梅蘭妮纔是自己的最愛。斯嘉麗因他錯過了瑞特,而他也因斯嘉麗錯過了梅蘭妮。其實他和梅蘭妮纔是一對。他們倆都不屬於這個真實殘酷的世界,人世間的一切邪惡只會玷污他倆純白美好的品質。而斯嘉麗和瑞特,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倆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在亂世中,必能脫穎而出,獨樹一幟。

“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等過了明天,斯嘉麗會重新振作起來,昂揚鬥志,再次追回自己的真愛。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結局,雖然瑞特暫時離開了她,但那主要是因爲接連的打擊對瑞特傷害太大了,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兩個重要的女人,而他也年近半百。到了這樣的人生旅途,他已經疲倦了,沒有精神再繼續下去。但他對斯嘉麗的愛不可能那麼快就耗的一點也不剩。斯嘉麗已經完全成長了,她不再愛阿希禮,也不再以得到瑞特的愛而反過來報復他,羞辱他。只要讓瑞特明白這兩點,那麼他們倆終能再次走到一起。

整部小說中,有一個到結束都沒有明確給出答案的問題,那就是梅蘭妮是否知道斯嘉麗與阿希禮之間的感情。縱觀全文,答案不言而喻。雖然梅蘭妮有時候膽小怯懦,很多時候連大聲都不敢出,但她並不愚蠢。在北方佬闖進莊園時,她會拿起沉重的刀奮力拼搏,看到斯嘉麗開槍打死北方佬後,她並沒有驚慌失措,大聲尖叫,而是露出了讚賞冷靜的微笑。反觀斯嘉麗,雖然她開了槍,但事後她是緊張的,哆嗦的,難以置信的。在阿希禮他們刺殺黑人卻失手的那一晚,面對敵人,她沉着冷靜的面對,掩飾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和瑞特兩人完美地演了一出雙簧,不可謂不心有靈犀,默契十足。反觀當時斯嘉麗的表現,完全不知就裏,呆呆地坐在房間,一副懵然不知的表情。所以,這樣一個高智商、高情商、高謀略的女子怎能不會發現他丈夫和斯嘉麗偶爾從對方眼裏流露出的曖昧呢。連自己的小姑都能發現,她怎麼能不會知道呢。

可就是因爲知道,瞭然於心,所以她纔始終堅信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她堅信他們倆雖然互相傾慕對方,但絕對不會做出越軌之事,即使要表達愛意,也完全可以坦坦蕩蕩,她完全能夠接受。阿希禮是她的鐘愛的丈夫,儘管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可她愛他。爲了民族的事業,哪怕心中再不情願,他丈夫也能挺身而出。而斯嘉麗呢,每一次她身陷困境,他丈夫不在身邊,都是斯嘉麗扮演着這一角色。幾次死裏逃生,都是斯嘉麗陪伴在身邊。其實她也知道斯嘉麗並不喜歡自己,甚至是討厭自己,但比起斯嘉麗爲自己做的,這些小情緒完全可以拋諸腦後。

作者用斯嘉麗展現了人性的黑暗與光輝的兩面,而用梅蘭妮彌補了所有這些不足。她們倆是這部鉅著的主角,互相輝映。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1

一部《飄》史詩般波瀾壯闊地展現了美國佐治亞洲內戰時期、重建時期的生活。伴隨着包括十二棵橡樹與塔拉在內的莊園昔日一派富麗堂皇風姿的消逝,南方人悠哉遊哉的生活方式在戰火中也已然天翻地覆。傳統的南方社會與道德規範及其守護者一同在亂世中飄搖,即便重建最終結束,一切隨風飄逝,似乎戰火的硝煙也在民主黨執政的那一刻平息,可是屬於戰前那個時代的人們與另一種生活的鬥爭又何曾停止?在歷史長河中時代的更迭、不同文明的衝突等各種不可觸的硝煙亦永久延續。

戰前悠閒安寧的氣息散佈在南方人呼吸的空氣中,那些相沿成習的社會倫理與道德規範滲透在每個南方人的修養中,還有莊園裏的每一抔泥土,每一片喻示豐收的棉花地,每一對主僕與鄰里的微妙關係,都成爲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而在衆多南方人中,阿什禮較他人而言與他所熱愛懷念的那種文明更深刻地融爲一體,併成爲它的一部分。於是對於舊生活的這一件“富於魅力,勻稱完美”的藝術品的眷戀之深遠勝於他人,在新生活之中表現出的格格不入也袒露無遺。他有着與瑞特一樣的遠見,能看透戰爭的本質,也當然明白“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卻缺乏勇氣拋棄他所歸屬的時代去擁抱新社會,害怕一切真實鮮活的人和事,甚至連斯佳麗也想盡力迴避。因此,阿什禮只是舊文明的一部分而不能成爲其最佳代表,一個文明即使不可避免地終結,卻從來不應只存在於幻影與夢境中,不應只是牢牢鑲嵌在爲其量身定做的社會中,真實鮮活纔是一個文明存在的保證。

與阿什禮同屬一個時代的梅拉妮則活出了一個時代的傲骨。戰爭使“生活正伴着鏗鏘的馬刺遠去”,她不是不知道,也並非無動於衷,只是更願堅強勇敢地面對社會鉅變的艱辛過程,她纔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如果說埃倫與梅拉妮同屬一個時代衍生出的偉大女性,我想梅拉妮更具代表性,雖然同樣的溫惠端敬、柔中帶剛,但畢竟埃倫不幸地在戰爭前期與世長辭,卻有幸地避免了在亂世中掙扎;而梅拉妮經歷了這一切,在苦難面前即保持了上流社會的修養,成爲一個階層的主心骨,又堅定地開始新生活,從未放棄人生的希望。所以當她高潔純良的生命最終飄零時,阿什禮的精神幾近崩潰,斯佳麗才明白自己對她的依賴之深,彷彿一代人的夢想,一個傳奇故事就此結束。

戰後的生活徒剩一片廢墟,生存的渴望與生命的力量則悄然滋長。斯佳麗顧盼生輝的綠眸子見證了生活的苦難,卻永遠充滿希望。她的先輩們都經歷過毀滅性的打擊,卻用自己的雙手從厄運中奪取最好的結局,與其說她的堅強源於家族一脈相承的血統,不如說這是頑強的生命在災難面前的共性。所以每當斯佳麗因背離埃倫的教導而心痛,她都會告訴自己“明

天又是新的一天”,來日方長,痛定思痛的日子多得是,解決當下困境纔是最緊要的。而塔拉,作爲一片孕育生命的大地,一個對生存的最直接定義,被斯佳麗視爲自己的命運與戰場。直到後來生命中的'至愛一一離去,塔拉依然是她最終選擇的靈魂歸宿。

飄於亂世,無論像阿什禮般苟延殘喘,像梅拉妮般守住信仰,還是像瑞特和斯佳麗般爲了生存不擇手段,過往的一切,包括故人、故事與故園,都與遠去的文明一同無法可止地隨風飄逝。縱然前往查爾斯頓的瑞特最終真的與現實社會和解,斯佳麗能從塔拉的懷抱中再度汲取力量,阿什禮能重新面對生活,誰都能與風逝的過往冰釋前嫌,但真實存在而不可觸碰的硝煙卻不曾停止。正如阿什禮所言“不論何時文明毀滅,結果總是重演歷史。有頭腦有膽識的人活下來,沒頭腦沒膽識的被淘汰”,鬥爭總在繼續,不過是後人演繹前人的故事,後代再以別樣方式上演不同於前朝的榮辱興衰。

人人都像斯佳麗般有一個逃不掉的夢魘,有自己在特定處境下的一番掙扎,所謂掙扎,也不過是新陳代謝規律發生作用的必經過程。但凡能像沉舟側畔那行進的帆船般從容的人,無非是深刻得認識到:過往隨風逝,硝煙未曾止……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2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厭惡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十分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向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爲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十分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爲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爲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着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着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最終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忙他們,因爲她期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着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着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着地要再爲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着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能夠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終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瞭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經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終,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3

當我看完《飄》真本書的最後一頁時,我已淚流滿面。

這本書以美國的南北戰爭爲歷史背景,講述的是女主人公思嘉的千迴百轉的愛情故事。她原本是一個農場主的女人,身嬌肉貴,卻在戰爭後爲了家人的生存不得不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她自以爲始終不渝地愛着心中的男神艾希禮,最後卻發現那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紙人兒,根本經不起一點兒風吹雨打。她熱愛父親留給她的塔拉農場,但在戰爭結束後她卻沒有辦法使用正確的方法保留它、經營它。她正在失去屬於她的最珍貴的東西,因此她以爲只要她需要,拋個媚眼、使點手段,她就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自己所有想要的一切!

說到這裏,我就不得不說說艾希禮的妻子媚蘭了。或許有一部分女性身上都有思嘉的特點,卻在內心中認可着媚蘭。

她是一個身軀瘦弱個頭矮小且長相很一般的女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子,纔是作者在這本書中真正推崇的人物。我這樣說大家會覺得奇怪,畢竟這本書用了80%的篇幅書寫了思嘉和瑞德,書寫媚蘭的部分不足20%,怎麼能說媚蘭是本書的核心呢?那接下來讓我仔細地分析一下我的這個觀點吧!

之前我們沒有在書中找到書寫媚蘭的篇幅,直到當思嘉自以爲是地認爲艾希禮一定會被她吸引放棄與結婚卻慘遭失敗時,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媚蘭是個什麼樣的女人,爲什麼艾希禮不願意放棄她而選擇魅力十足的思嘉?就在艾希禮去參戰前把媚蘭託付給思嘉照顧時,人們都以爲,媚蘭的秉性會跟她的身材一樣膽小、懦弱,但之後媚蘭所有的表現卻讓人們肅然起敬。當她在思嘉殺死一名北方佬後靠瘦弱的身軀舉起舉起查爾斯的軍刀保護思嘉時,當她在丈夫和思嘉傳出流言蜚語後堅定地捍衛她所愛的人時,她賢良淑德、知恩圖報,她是那麼的充滿智慧而又溫暖。亞特蘭大的人們爲什麼那麼喜歡媚蘭,總是以她爲中心,爲什麼艾希禮說她是自己永遠的夢,爲什麼瑞德非常尊敬她,爲什麼思嘉在媚蘭死去的時候意識到自己與媚蘭之間的感情其實就是她與自己的母親之間的那種感情,這其中的含義不明而喻。

媚蘭的角色設置,貌似暗淡無華,卻以其多重人物身份作爲線索人物貫穿小說始末,在見證故事發展的同時,對思嘉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用力的對比、反襯、烘托、呼應等作用,從側面體現了作者對思嘉的審美判斷,表達了作者自身的審美評價。我覺得這本書,其實有兩條主線,思嘉是作爲主線存在的人物,而媚蘭是作爲暗線存在的人物。直接去讚揚某種事物或者某類人的品質,人們總是難以開口的,所以作者一直在寫思嘉的事蹟,甚至詳細的描述了思嘉的父親、母親,以及瑞特,一直是在借這些人物的感情和表現來襯托媚蘭的可貴。

其實媚蘭這個形象也非常符合我們中國人對待婦女們的要求。中國幾千年來總是都是崇尚知書達禮、相夫教子的女人的,即使是當代的社會裏,婦女也已經成了社會的半邊天,承受起了生活的一半負擔,但這些美德也應該被女性們傳承下來,好的文化不該被時代所遺棄。而媚蘭,恰恰就是我們心目中一位賢淑、能夠依賴的母親形象!

書中有幾次強調,媚蘭在人們心中是個真正的'上等女人。我認爲,作者對上等女人這個詞,不是簡單的認爲她曾經的家庭是上層階級她就是上等女人,而是她的行爲的的確確是上等行爲。但思嘉呢,她原先的家庭夠富足,就總是以魅惑年輕小夥子們作爲她的滿足點,後來經營了木材廠,也沒有變的溫柔可人,再後來嫁給了瑞德有了大筆的金錢可以揮霍,但她依然沒有作出上等女人會做的行爲。

媚蘭的死,沒有讓思嘉明白她的過錯。但我們這些陪思嘉一起經歷種種的讀者們,在金錢的取捨方面,在對待自己的夢想方面,在對待丈夫、家人方面,在對待其他人方面,是否明白了些什麼呢?這篇文章的標題,實際上是我想讓大家問問自己,我們是思嘉,還是媚蘭?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4

《飄》是一部有關戰爭的小說,但作者米歇爾並沒有把着眼點放在戰場上,而是着重描寫了留在後方家裏的婦女所受戰亂之苦的感受。戰爭失敗了,有人因此意志消沉,從此失去鬥志,無法調整好心態來面對戰後支離破碎的生活。反之,另一部分人則克服了失敗的心理,凜然面對嚴酷的現實,成了生活中不畏艱難,重新前進在生活道路上的強者。

這其中就有女主人公郝思嘉。應該說,小說中最吸引人的人物非他莫屬。出身種植園園主的思嘉年輕漂亮,個性鮮明。不幸的是,她尚屬十六歲花季年華,就情場失意。她愛上了風度翩翩的鄰居衛希禮,可衛希禮卻娶了他的表妹韓媚蘭。更不幸的是,戰亂接踵而至,在殘酷的戰爭和艱辛的.生活的重壓之下,歷經磨難的郝思嘉在二十八歲就成爲了一個成熟女性。

小說《飄》出版後,美國評論界對她的性格莫衷一是,有人把郝思嘉說成一個毫不足取的女性,認爲她“吝嗇迷信,自私自利,簡直無人可比,她只知道她那珍貴的皮膚、土地和錢財,其他什麼也不看中”。可以說這些人把郝思嘉身上被人鄙視的一面做了精準的概括,但思嘉身上,同樣也有爲人欣賞的一面。

思嘉的性格中最爲人稱道的一點是她面對現實、不畏困難的精神。縱觀她的一生,從故事開端開始,情場失意,打擊一個接着一個,如果不是能夠面對現實這一點支撐着她,她早就被挫折打倒了。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幕:亞特蘭大失陷前夕,郝思嘉拖着剛剛生過孩子的媚蘭和孩子回到塔拉,思嘉從小崇拜媽媽,一有困難就去尋求媽媽的保護,此時她之所以一心要回塔拉,是因爲她認爲到了塔拉之後自己就可以卸下肩頭的擔子。殊不知,當思嘉因沒有被無情的戰火而感到慶幸時,一場更大的災難在等着她。她愕然發現媽媽在前一天剛剛去世,爸爸因爲媽媽去世已經傻了,全家十幾張嘴等着吃飯,而塔拉留給她的幾乎一無所有。

注視着默默地望着她的一雙雙眼睛,面對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思嘉沒有放棄,她親自摘棉花,騎着唯一一匹孱弱的小馬到鄰居家去借種子,甚至殺了一個前來偷盜的北方佬。在塔拉陷入賦稅危機時,她來到亞特蘭大希望靠自己的魅力贏得白瑞德的幫助,此計不成,又轉向小有資產的弗蘭克,儘管思嘉收到了很多指責,但她不畏困難的勇氣值得我們敬佩。

最後的最後,思嘉意識到自己愛的是白瑞德,而瑞德已經離開了他,可她並沒有放棄,而是非常堅強的接受了這一事實,“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是思嘉的座右銘,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思嘉的座右銘,同樣適用於我們。生活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易的。只有在困難面前昂首,解決困難的,纔是強者。我曾經經歷過學習成績波動的低谷,而思嘉則是我堅持不放棄的力量,當我重新找回那真正的我的那一晚,我擡頭望天,無數的星星閃爍着,似乎在告訴我明天又是一個大晴天。今天終將過去,不管今天取得了多少成績,經歷了多少痛苦,一切終會過去。只有把每一個明天都當做新起點的人,才能成爲強者。

不僅在學習上是這樣,在生活上也是如此。當我第一次體育中考遺憾的錯失滿分時,我感到很沮喪。轉念一想,小說中的思嘉在回到塔拉後遇到的情景比我困難得多,但她依舊不放棄,最後成功的挽救了塔拉,思嘉可以,我爲什麼不行?於是我每天中午都跑到體育館去強加練習實心球,每一次實心球“咚咚”的落地聲,每一滴汗水,都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終會好起來的。思嘉的座右銘。最終成爲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

《飄》的讀後感1500字 25

正如同“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不同的人來說,“愛”這個字眼所包含的意義都是大相徑庭的。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去詮釋着愛,收穫着愛:在有的人心中,愛是舉足輕重的,他們苦心經營着愛;相反,在有的人心中,愛是微不足道的,他們肆意揮霍着愛。

而《飄》的主人公之一——郝思嘉——一個桀驁不馴的女孩,就把愛視爲微不足道的。她肆意踐踏着這份青澀的、朦朧的愛。16歲的她,聽說自己的意中人衛希禮將與媚蘭結婚,便想在第二天的宴會上奪回希禮,並與他私奔,沒成想衛希禮竟婉言拒絕了。她惱羞成怒,便在衝動之下與媚蘭的哥哥查理結婚——當然,她只是想讓衛希禮生氣罷了。但不久,南北戰爭爆發,在婚後一週,查理入伍,不到兩個月,便死在了軍營裏。

3年後,北軍包圍了亞特蘭大,當時住在亞特蘭大的思嘉帶着媚蘭回到了塔拉,艱難地生活着。知道南軍投降,思嘉的生活才稍有好轉。但爲了籌集300美元的稅款,她與親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結了婚。

儘管思嘉已有兩個孩子,但她依舊想着衛希禮。不久,甘扶瀾爲了給思嘉復仇,中槍身亡。思嘉爲了榮華富貴,違心地與白瑞德結婚。雖然瑞德全心全意待她好,但她對衛希裏始終念念不忘。她的三次婚姻沒有一次出於真心,她把愛情與婚姻作爲交易。直到最後她才發現衛希禮的軟弱無能,不值得去愛。倒是白瑞德才是思嘉真正愛的人。當她明白過來時,瑞德卻已離她而去。“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最後,思嘉身心疲憊地說。

但“明日何其多”,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有那麼多的明天。消失在人海中的人明天已找不回來,曾經的青蔥歲月也不會再回頭。儘管小說中的郝思嘉纔剛剛28歲,還是花樣年華,但她卻白白浪費了整整12年的歲月。她爲了一個在內心深處並不愛的男人,辜負了一個以真心對待她的人。她的愛情不是充滿詩意和浪漫情調的那一種,而是現實的和功利的。爲了達到目的,她甚至不惜使用爲人所不齒的狡詐伎倆。原本可以很美滿的結局,卻因她對愛的幼稚見解變得令人嘆息。她一開始的抉擇就決定了她的命運。

但當我們在爲思嘉的愚鈍與幼稚惋惜、哀嘆時,其實,像思嘉這樣的人物就如同空氣——無處不在。當我合上書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一個朋友——小靜。她的內心很柔弱,表面上卻十分堅強,因爲她是一個單翼天使,父母離異。曾幾何時,她的母親還很年輕,風韻十足,但性子孤傲。她的父親不停地追求她,並與她結婚。可日復一日,她的父親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她的.母親,並不喜歡她那喜怒無常、養尊處優的性子,當時只是因爲她高高在上,難以匹及才產生了仰慕之情罷。他們之間的隔閡已不能用深淵來形容,因此他們屢屢吵架,並不因爲顧及小靜就在旁邊而停止下來,反而越吵越兇。最終,在懂事的小靜的勸解下,他們離了婚。雖然到最後,他們還是收穫了自己的自由,但13年的光陰就這樣如流水般地過去了,身上的包袱也變得更重了——小靜母親已是人老珠黃,魅力全消;而小靜的父親則變得膽小怕事、唯唯諾諾。一次錯愛,使兩個人,兩個家庭承受了許多不該承受的磨礪,錯過了許多不該錯過的機遇,浪費了許多不該浪費的光陰。

愛,並不是微不足道的,它很重要。也許有愛時並沒有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我們卻不能沒有愛,不能失去愛。有愛,就該好好的去愛。不要把愛當做兒戲,因爲一旦愛了,就要付出諸多努力,付出諸多珍貴的事物;不要把愛當做交易,因爲一旦如此,這場交易就一定會輸得一敗塗地。當你幡然悔悟時,卻猛然發現,自己已一無所有。

然而,當愛已成往事,或許,放手纔是最好的選擇。這時的愛,只會是一個累贅,倒不如放手。人生已經太匆匆,將往事留在風中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