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志》裏曾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讀書要反覆讀,反覆思考,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是啊,一本書的價值何其之高?不反覆讀幾遍,怎能理解其中所蘊藏的道理呢?前年爸爸買了一套四大名著作爲生日禮物送給我,而我卻只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並且愛不釋手,來來回回看了三、四遍。這個暑假,我又品讀並研究了《三國演義》,獲得了新的感悟。

這本書裏講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崛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羣雄,經官渡之戰後佔領中原;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又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後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佔據西川;孫權則繼兄父基業,統一江東。三國鼎立後,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稱帝,廢漢立魏。劉備爲報孫權害死關羽之仇,興百萬人馬進攻東吳,卻遭陸遜火燒連營,敗回白帝城,之後病逝。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六出祁山,卻回回以失敗告終,自己也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怎知劉禪昏庸,聽信奸臣,蜀國日漸衰落。此時,曹丕之子曹睿病死,司馬氏奪權,司馬炎篡位,建西晉,又滅蜀亡吳,統一天下。

在魏、蜀、吳三國中,每個國家都很強大,既有謀士,又有武將,且地廣人多,但最後卻讓後來居上的司馬氏當了皇帝,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求勝心切,都想一步登天,還十分多疑。就如曹操,他猜忌所有人,先殺了自己的好友呂伯奢一家,後又殺死了可以治他頭疾的華佗,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而劉備卻是一個善用人才的人。他胸懷大志,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隨後又憑藉諸葛亮的謀略與武將們的驍勇才得以建國稱帝。但他最後卻一意孤行,不聽諸葛亮、趙雲勸諫,攻打東吳,最終導致蜀國元氣大傷,自己也病死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要腳踏實地地去完成自己的抱負,也不能一時怒火衝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像呂布那樣的人,自恃武藝高強,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裏,最終還不是被曹操給殺了?想要成功,不僅要有抱負,還要有行動,要努力去實現,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完成功之路,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三國演義》中,每一個人都能告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真理:關羽告訴我們,做人要時刻講義氣,不背信棄義,不去做小人;諸葛亮告訴我們,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能魯莽;周瑜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像他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做一個氣量大的人,做一個不嫉妒別人的'人;曹操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敵視對方,猜忌對方,要化敵爲友,才能成就大事······

一本好書,就像一個朋友,能相伴人一生。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了成功的關鍵,體會到了書中的奧祕。明白:成功其實並不困難,只要你有一顆執着的心,敢於拼搏的心,堅持不懈的心去奮鬥,去實現理想,我相信,成功的大門一定會爲你開啓!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在上一篇讀書筆記裏面,我是通過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當中的“義”的眼光和觀點看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而這次我有感而發的書籍,是集“五常”――仁義禮智信爲一統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說《水滸傳》是一道菜,那它則是一大鍋火辣的火鍋――雖然只有一個“義”這一個味道,卻也是濃墨重彩,讓人慾罷不能,大呼過癮。而《三國演義》,則更像是一桌子的盛宴,五常俱在,五味齊全。對了!這本書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另一部宏篇鉅作――《三國演義》。

說到《三國演義》,還是要從他的故事背景開始說起。東漢末年,昏君無能,宦官當道,逆行倒施,天怒人怨。正所謂是“時代造就豪傑”,和水滸傳一樣,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只不過這次,是連東漢王朝也一起反了。而本篇故事,正是講述了從黃巾起義,到三國一統,司馬立晉這段時間中的傳奇人物和傳奇故事所共同繪製的.演繹的一篇可歌可泣的宏篇長卷。

前面說到,《三國演義》是集君子五常精神的大成之作,那麼它到底“大集”在哪兒呢?

首先,是仁。整篇《三國演義》,都瀰漫着“褒劉貶曹”的味道。這個“劉”當然就是劉備。而所褒獎的,就是劉備的仁義的王者之道。他愛民如子,恐治下民衆受曹操屠戮,攜民逃亡;愛惜將領,甚至一怒摔子。這,就是一個仁者的風範。論兵數戰力,蜀國不及曹魏;論糧草後勤,蜀國不及東吳。可就是因爲劉備的仁,才使得蜀國具有其他二國所不及的一個優點,就是人才。正所謂仁者,天下向也。

再者,是義。關羽,不失爲其中的佼佼者。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幕是:關羽被曹操所俘虜,但曹操對關羽禮賢下士。他看關羽身上的粗布綠袍已舊,故讓人縫製錦緞翠袍一件,並讓人給關羽送去。關羽卻言“舊恩不忘”,把劉備送給他的粗布綠袍穿在裏面,貼身而着。從這些小事,我們也能看出,什麼是義。

還有,禮。劉備三顧茅廬,對諸葛亮以禮相待。張飛嚷着要將“諸葛小兒”“捆綁來見”,劉備阻止了他,並以禮數征服了諸葛亮的心,使得臥龍出山,幫劉備達成三分天下之宏圖帝業。這就是待人以禮的魅力吧!

第四,智。魯迅先生曾經評價諸葛亮:諸葛之智近乎妖。火燒博望,草船借箭,華容道設伏,七擒孟獲。乃至到死,還設計了一次“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妙計。還有在整個故事中的各個謀士,不管是連環計的鳳雛龐統,還是毒計滿腹的賈詡,又或者是曹

操敗走赤壁而大哭曰“奉孝在世不至於此”的郭嘉,都是智的代表,體現了古人的高超智謀。

最後,便是信了。最講信用的,還是要提到關羽。關羽被曹操俘虜之後,提出幾條苛刻要求,其中有一條:一旦得知哥哥下落,便要領兩位嫂嫂投奔大哥而去――這是兄弟的信義。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投哥哥而去, 曹操也講了信用,放他而走。待到日後,關羽在華容道念曹操之恩,放其一命,這些不都是古人間的信之美麼?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五常俱在。這就是中華傳統的美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假期與兒子親子共讀的時候再一次閱讀了《三國演義》,也許有人會覺得《三國演義》已經過時了,但我認爲這部小說至今仍有許多值得我們鑑賞的地方。

這部小說具有較強的史學性,是明朝的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內容而撰寫的歷史題材的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火連年,百姓苦不堪言的歷史故事。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在《三國志》裏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傳記,《三國志》裏的人物形象,歷史事件都是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如同飲水平淡無味。但《三國演義》中刻畫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像吃火鍋一樣火熱,酣暢淋漓,使這些枯燥的歷史鮮活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小說部具有較強哲學性,比如“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敗走華容道”這些故事體現出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爲人之道。

著名的“出師表”充分體現出諸葛亮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一代賢相。且不說他運籌帷幄,身處茅廬卻能知曉天下大事;且不說他戰羣儒,激將周瑜,讓東吳成爲自己的聯盟;且不說他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方;且不說在他的帶領下,蜀軍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單說他的忠心,就足以讓一代代讀者歎服!而三顧茅廬的另一位主人公——劉備,之所以能屈駕枉尊,向一個“山野村夫”討教治國之道,都在於他虛懷若谷,禮賢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爲已任。這樣的人,善於識人,善於用人,他不成功誰成功?這些都體現出處世哲學

這部小說有着極強的文學性,比如描寫戰爭,善於把宏大的戰爭場面幾筆帶過,而把戰爭的場景留給讀者去想象。就說溫酒斬華雄,羅貫中把關羽和華雄廝殺的場面省略不寫,而關羽上陣前劉備等人溫了酒,等關羽取下華雄的頭,酒還是溫的。這是用側面手法烘托關羽武功高強,衆人難敵的華雄,遠不是關羽的對手,而關羽斬華雄不消片刻,可見關羽武功已是登峯造極。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手法多樣,善於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語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經過羅貫中的描寫,在中國古典文學畫廊中熠熠生輝,多少年來,他們在中國老百姓之間,婦孺皆知,再一次感謝這位偉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經典致敬!

總之,這部小說不僅讓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讓我享受了文學之美。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在親子共讀的時光裏縮短了與孩子的年齡差距,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奠定了孩子的文學基礎,增強了自身的文學修養,讀書有諸多益處,讓我們一起快樂閱讀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使我受益匪淺。這本古典名著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禮賢下士的劉備,壯志勃勃的曹操。

義薄雲天的關羽,足智多謀的孔明······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先說關羽,此人極爲忠義,忠於劉備,身在曹營心在漢。當他知道兄長下落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與兄長相會。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胯下嘶風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成爲獨擋一方的統帥。

不過他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驕傲自負,獨服劉備一人,曹操,孫權等輩介視爲草芥。最後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殺害。我們應該像關羽一樣忠義,切勿驕傲自負,否則功虧一簣。再說周瑜,智謀很多,但心胸狹隘。

赤壁之戰前,他出計刁難諸葛亮,當看見諸葛亮草船借箭,借來東風便想要除掉諸葛亮,可是都被諸葛亮識破。在三氣周瑜的故事裏,周瑜自以爲妙計很成功,卻又被諸葛亮一一點破,不但沒有取回荊州,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這何嘗不是由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呢?因此做人應該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嫉妒。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憑三寸不爛之舌戰江東羣儒,陣前罵死王朗,一條舌頭能殺人。

還有很多故事情節把諸葛亮寫神了:七擒孟獲,空城計,收姜維,火燒司馬懿於上方谷,七星燈,死諸葛嚇退活仲達,錦囊殺魏延。我在想,爲什麼諸葛亮這麼厲害,首先他飽讀詩書,第二他知己知彼,所以百戰不殆。例如他抓住司馬懿生性多疑的特點,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而蜀軍纔不過五千人。更絕的是他的木像把司馬懿嚇跑了,諸葛亮真是神人啊!我們也只有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知識,做事謹慎,三思而後行,才能成爲一個人才,爲國家做貢獻。

本書不僅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節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當我讀到趙子龍單騎救主時,深深地被趙雲的忠義和武勇所折服,左手持槍,右手執劍,六進六出曹操大軍,就會少主劉禪。可是也有一些情節令我費解,諸葛亮那麼聰明,料想曹操必走華容道,卻又爲何讓關羽守呢?仍張飛或趙雲去一定可以殺了曹操。我又反覆看幾次,大致瞭解諸葛亮的用意。

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如果曹死在劉備之手,那麼曹操之子必會找劉備報仇。諸葛亮知道曹操厚待過關羽,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何不送一個人情,這樣正好兩全其美。《三國演義》雖然只是一部小說,離我們的生活也較遠,但我們可以學習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幫助的,至少在學習方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前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前史感興趣,惟有在前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前史變爲廣闊公民羣衆所膾炙人口的故事,那麼它纔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歡,《三國演義》便是個很好的比如。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前史,一百多年的悽風苦雨在中國前史中,可它卻成了廣闊民衆茶餘酒後喜歡議論的論題,這首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瀉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收羅全國對三國的民族回憶,這種回憶其實遭到人們對前史的改編,交融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括人們的真是抱負,下面咱們來一同討論《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着“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役輸贏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公民心中的抱負形象,公民十分巴望有這樣一位英豪人物呈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量是人們最喜歡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六合,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規劃殺戮,其魂靈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丟魂失魄。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身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喊爽快!因而,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重神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春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爲家喻戶曉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產生過,有些可能是公民增加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其時人們期望當朝統治者委任像諸葛亮這樣的賢達之人的期望。其間最精彩的我以爲便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期望江東產生戰役,期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攀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間有這樣的語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恨!“周瑜聽罷,怒髮衝冠,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只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往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仰。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只爲整部小說增添了異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公民羣衆的抱負,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爲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其時稀少難得的人才,體現其時人們巴望社會安定,巴望日子幸福美滿的期望。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劃過;花開花落,英雄們的迴響似乎仍未停息。回顧歷史,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把我帶到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是大戰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風平浪靜;月上東山,皎如白日;江水東去,如橫素練;萬檣林立,如箭在弦。再東視柴桑,西觀夏口,南望樊山,北覷烏林,江天空闊,怎不令人靈感生髮。想到頃刻之間,揮手即可掃平江南,一統華夏,這叫佇立江頭的那個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萬分?於是橫槊,於是賦詩,這個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幾何,全然忘卻了身後的大戰,已然成爲了一個詩人。

每每讀到這兒,我總會聯想到“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而曹操,不僅有李白飄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賞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戰前夕,依舊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後來歷經劫難之時,仍就仰天長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邁的一生。

自桃園結義到溫酒斬華雄,再到三英戰呂布,關羽在一場場戰爭中成爲了一代名將。然而,此時此刻,被擒的關羽站在土山上,面對無法挽回的敗局,面對兄弟之情、君臣之義、託付之責——他追求並恪守的信條,他提出了“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的一個不似降者之約,卻似勝者之規的驚人約定。這就是關羽,一個從皮到骨都充斥着“義”的壯士,一個在他投降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敗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敗者的人。他不拘泥於權利,更不爲地位王權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忠義”二字而已。知關羽者曹操,未與關羽相處,曹操僅知其武藝,當與關羽相處之後,才深知關羽的忠義之心!對於關羽,後人的'崇拜,歷代君王的加冕,雖說動機不一,但標準卻是一致的,取其忠心義膽,“英風突兀山河壯,正義憑陵日月高。”

在這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諸葛亮、一身是膽的趙子龍、仁義的劉備、羽扇綸巾的周瑜、老當益壯的黃忠,乃至二袁、劉表、孫堅等輩,都在亂世中尋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繹出一段段不朽的傳奇。

這就是《三國演義》,一部最成功的戰爭英雄史詩,它給予了英雄們一個最好的舞臺,在那裏上演着他們的《英雄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直至今日,雖然浪花淘盡英雄,他們都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產生的影響卻遠未停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知引發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熱淚,“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又讓多少企盼天遂人願的人長歌永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不知蘊涵了後人對英雄們多少的景仰與遺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句千古名句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共100多年的歷史,用宏闊的筆觸勾畫出了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逐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是一部歷史演義的典範。讀完後,我深深體會到了那時戰爭的殘酷。

讀《三國演義》,我有以下兩點感受。

做事不能剛愎自用,也不可驕傲自大。關羽雖然講義氣,武藝高強,但也有着驕傲、固執的性格。在攻打樊城之時,他不聽大將王甫的勸告,以至於失了荊州,還被孫權所擒,最後被吳軍處死。看到這裏,我想起了自己因驕傲自大以致失敗的一件事情。四年級的一次演講比賽,我自認爲已將演講稿背得滾瓜爛熟,信心滿滿,接下來的幾天就沒有再準備。媽媽多次勸我再好好背背演講稿,我卻有些不耐煩了,只是敷衍了事。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我一會兒看看小說,一會兒看看電視,一會兒又在客廳閒逛。媽媽見我有些不在狀態,就有些生氣,說我應該好好背稿子,萬一比賽時忘詞了,那可怎麼辦!媽媽還說,人做事應專心,這樣才能成功。我對媽媽的勸告不以爲然。沒想到,比賽那天,我真得把一句演講詞忘了,我在腦海中回憶了半天,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當時,我急得頭上豆大的汗珠流了下來,看着臺下華老師急切的眼神,又看着臺下選手嘲笑的表情,我徹底把演講詞忘了,我不甘心,在臺上站了老半天才下來。比賽結束了,我的`成績很不理想,我非常後悔。這時我想起媽媽說的“人做事要專注,這樣才能成功!”我想:我要是好好背稿子,就不會這樣了。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千萬不能學關羽的剛愎自用,否則只會敗得一塌糊塗!做人一定要謙虛謹慎,萬萬不可驕傲自大,要聽取別人有益的勸告,不能固執己見。

做人心胸要開闊,不能妒才忌能。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盡一切辦法去爲難諸葛亮。臨死前,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比我們還優秀的人,我們不能總想着去嫉妒他們的才華,爲他們設置障礙,應該去汲取他們身上的優點,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纔可能超越他們,讓自己變得更好。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學習特別好,每當聽到老師表揚他時,我就有些嫉妒,心想:爲什麼他總能考好成績?不行,我得想個辦法爲難他,讓他出一下醜……後來,當讀完“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後,我才逐漸領悟到:做人要豁達,要心胸寬闊,做一個大度的人,不要嫉妒別人的才華,否則,就會像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誰也得不到好處,反而兩敗俱傷,要見賢思齊,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三國演義》是一本富有許多人生道理的小說,這些道理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三國,一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時代,也就此在羅貫中的筆下慢慢拉開了帷幕。

可以說,《三國演義》成功的塑造了很多人物,如仁義雙全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詐卑鄙的曹操等等。從文學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部偉大的文學鉅著。但是如果從歷史方面看,《三國演義》必須受到人們的正視,演義和歷史畢竟不同,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爲了小說的可讀性而在歷史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渲染,和歷史真相已經大不同了。

《三國演義》這部書對曹操的黑化嚴重,曹操本是一代奸雄,但在人們印象中是個奸臣,曹操從一代亂世奸雄成了白臉奸相的亂臣賊子,受到老百姓的厭惡和文人的口誅筆伐。殊不知,曹操的文學造詣極深,挑出來個詩歌都是經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謂是出神入化,他詮釋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用兵之道。後人詬病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事實上,曹操只是說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本是就事論事,但加了寥寥幾字,將曹操推進了萬丈深淵。而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太片面,那並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的謀士獻計,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敵方勢力爲了把他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才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沒有曹操,東漢亡得更早,曹操早期是漢室忠臣,只不過後來野心膨脹,也理所當然。漢室氣數已盡,必須有人來開創一個新的王朝。曹操代表了寒門庶族打壓士族,欲開創一個新的王朝,卻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寫成奸佞。可悲可嘆可惜,但曹操依舊是曹操,是那個胸有韜略、頗有英主之氣的曹操。過了千年萬年,他依舊是曹操。

至於劉備,則是爲了曹操而生。有反面就要有正面,有對比才會有傷害。他將劉備塑造成了一個仁義禮智信的梟雄,一個儒家思想的產物。在演義中,劉備成了仁義雙全的人,也是個靠眼淚吃飯的人,但他實則是個豪氣沖天、英姿勃發的亂世梟雄。卻因爲演義和歷史中劉備形象的反差,造成了劉備又一個奸詐虛僞的名聲。劉備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了一番話,簡單來說就是“這孩子你看的上的話就輔佐,看不上的話就廢了他”,這是個試探,諸葛亮也不傻,所以承諾輔佐幼主,至死不渝。很多人因此說劉備虛僞,可是他們又如何懂得帝王心術,都是被儒家思想蒙了雙眼。還有等等事例,梟雄如此,筆桿子的責任有多大。

還有很多人被神化,比如關羽,還把孫堅斬華雄的戰績扣到了關羽帽子上,大力渲染,好事都歸劉備他們了,尊劉貶曹的主旨毀了人們的三國觀。但主要原因還是讀者,對演義要正視,對演義和歷史要區分,不能混淆一談。

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三國鼎立,三雄都有各自的過人之處,李宗吾的《厚黑學》中寫到“曹操黑,劉備厚,孫權又黑又厚,卻黑不過曹操,厚不過劉備”,這是個簡明扼要、一針見血的評價。我也希望大家正視歷史,正視演義,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正確對待、理性思考每一個問題。做一個智者,是學生的目標,更是天下學子的責任。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寫實類小說,主要描寫了吳、魏、蜀三國爲爭霸天下而發生的故事。羅貫中下筆並未偏向任何一個國家,所謂三國,均有他們各自的優劣短長。

先說魏國,其國雖強大,但是除了司馬懿這位厲害的軍師外,幾乎無才人可用。蜀國相對來說,雖弱小,卻有許多優秀的軍師,如龐統、諸葛亮、徐庶、姜維等人,外加五虎上將,故而諸葛亮在世時打了許多的勝仗,近乎所向披靡。再論吳國,它的各方面相對比較均衡,但因有一道長江天險,所以能夠安據江東。

想劉備思賢若渴,以己尊之身三顧茅廬,誠邀諸葛孔明出山;又憑義氣之舉贏得了趙子龍的信任。相較而言,曹操就淪爲“奸雄”了,他雖有一統天下之智,但缺乏對待謀士的誠心,並且曾要挾皇上,亂屠漢室老臣,令衆人敢怒不敢言。我們再論獨佔江東的孫權,他頗有仁心,而且有着很強的領導能力,所以深得江東百姓們的愛戴。三國之首雖各有千秋,但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卻諸葛亮了,他睿智仁義,所以即便在蜀國的“五虎上將”死後,他也努力的爲蜀國皇帝劉禪北伐,正可謂是殫精竭慮,可惜最終獨木難支……

故事從漢靈帝時期說起,黃巾軍起義,天下大亂,三好漢桃園結義。此時,正值董卓掌控大權。袁紹、曹操、鮑信、公孫贊等一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待董卓被除掉後,逐漸形成了蜀、魏、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戰爭之後,蜀國因劉備之死走向了滅亡,獨剩下吳魏兩國。在魏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爲“晉”,隨後,派晉國大將羊姑迎戰吳國大將陸坑。話說吳國,孫權死後,其子孫登仗着長江天險,便整日飲酒作樂,荒廢朝政,讓陸坑一個人在邊疆苦苦支撐。陸坑死後,司馬炎抓住了機會,順勢而爲,派大軍一舉攻破吳國,大統了天下。

細細想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有相似之處的,那就是“忠”和“義”。“忠”是指大臣對於自己主公的'忠誠,諸葛亮就是其中典範。自從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山後,他就發誓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說到“義”,三國之中最講義氣的應該是關公了,他曾被迫效命曹操,雖然曹操對他熱情款待,還贈與他呂布的赤兔馬,但關公認爲他已經斬了顏良、文丑二將了,算是已經報答曹操了,故而不爲其所用。不過在最後曹操敗走華容道時,他還是念着舊情,對其網開一面。當然,還有一個字也是非常重要,那就是“誠”,劉備當年用自己的誠心,禮賢下士,納得一幫豪傑。

讀了三國演義,我懂得了,一個國家要想強大,不僅需要有精忠報國的勇將,還需要有爲自己國家鞠躬盡瘁的謀士,更爲重要的是,國家的元首要正己身,心懷天下,這樣才能贏得將士們的忠心和百姓的信任。內政安定,才能不畏他國,才能國泰民安。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一、桃園三結義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英雄偶然相遇,就惺惺相惜,意氣相投,以天下爲己任,在桃花紛飛的園林裏,舉酒結義,對天盟誓,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開始了他們的英雄之旅,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這說明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至少要二人、三人甚至更多的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曹操此人,生性多疑,但也是個有義之人。他敢殺董卓,但在殺呂伯奢一家時,無不顯示出他多疑的特點,連縣令陳宮也棄他而去、投奔他人了。

在這裏我對曹操與劉備做一個比較:劉備心胸寬廣,曹操心胸狹窄;劉備信任他人,曹操性格多疑。我還有個想法:如果劉備沒有結義,他能建國嗎?如果陳宮把曹操送到京城去,他還有命嗎?

我覺得,歷史有時候是個巧合,有時候是個奇蹟。

二、三英戰呂布

讀了這一回合後,我首先要說說我的感想。

劉備滅黃巾軍,卻只當上個縣令,我有些抱打不平。可公孫瓚路過那裏,順便帶了他們,在此又是一次巧合。要是華雄殺了兩員大將後又帶兵衝入諸侯營中,恐怕或者的只有關羽和張飛了吧。董卓這個人陰險無比,我最不喜歡,打不過就殺人掠財,倉皇逃跑,真是卑鄙無恥。

在這一回閤中司徒王允用貂蟬使離間計,迫使呂布殺死了董卓,拯救了老百姓。在此我想說明一點,這計應該是美人離間計,因爲離間也是分男女的。

我還有兩點疑問:要是關羽不是因爲殺華雄消耗精力,或許就有可能直接把呂布給殺了;呂布在紀靈打劉備時的'勸和,說明呂布也不是那麼小人。所以,歷史中的人是最好不要輕易去評判的。

三、煮酒論英雄

讀了這一回合,我覺得曹操借別人的命以定軍心,雖軍心定了,但曹操的行爲不禁讓人指責。雖然打敗了袁術,佔了壽春,但他的行爲讓人心驚膽寒。

佔了壽春,他又攻打徐州呂布。這時呂布不聽陳宮的勸告,整日飲酒作樂,濫殺無辜,仗着自己武藝高強,還有赤兔寶馬,自以爲是,結果被手下抓了送給曹操。呂布這個人可以說並不完全是壞人,但也不能說是個好人。所以一些人我們很斷定他是好是壞,就像秦朝丞相李斯,也是難以分辨出來的。

這回我要講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稱王條件,只有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什麼是天時?天時就是你的運氣,比如劉備和曹操論英雄時的打雷,讓劉備掩飾了自己,藉機逃離了許都,纔有機會成就蜀國偉業,這就是天時。什麼是地利?那就是根據地的優勢。比如曹操的老巢就在許都,他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和就是,人心所向,上下一心。例如劉備除了有關羽和張飛,還有諸葛亮、趙雲、黃蓋等人的相助,有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纔有可能建國建業。

這短短六個字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玄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名著四大之一。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十分逼真、顯露無遺、富有真情實感之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他寫的文章妙筆生花,更是令人着迷。

有人喜歡他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他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他的精彩情節;而我卻喜歡他給讀者帶來的單純而五彩繽紛的故事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三國有魏、吳、蜀三國進行交打。裏面有:神機妙算、智勇雙全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實的魯肅……其中,我最欣賞神機妙算、智勇雙全的諸葛亮,同時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也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智勇雙全。

讓我們一起打開電視,來觀看精彩的《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白髮漁樵江楮上,浪花淘盡英雄,慣看秋月春風……都付笑談中。”僅是首歌將我們帶進電視中,將我們帶進古代的生活,將我們帶進烽火連天的前代。隨着一首,拉開了我着急的心理。

節目終於開了,這集演的《草船借箭》。接下來由我爲大家介紹:周瑜一直對諸葛亮心懷妒忌。總是想方設法,打敗諸葛亮。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 他故意,請諸葛亮來商議軍事。就想趁這機會消滅他。諸葛亮,早就知道了,所以他將計就計。周瑜故意拿造箭打曹操爲理由,並告訴他十天內完成,爲難諸葛亮。諸葛亮機靈一想,說道:“我三天就能造10萬支箭,若造不出,我願立下軍令狀。”諸葛亮,第一天不見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什麼動靜。第三天,諸葛亮讓魯肅借20條船和30名軍士,把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當天大霧迷濛,曹軍不敢派兵出來,所以曹操用箭射,而魯肅和諸葛亮在亭中飲酒,魯肅非常擔心,怕曹軍派兵出來。而諸葛亮卻胸有成竹,說:“這時大霧迷濛,曹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諸葛亮把船都連接起來,當曹軍打滿了一面的時候,就會很快的將船的另一面繼續插箭。當週瑜過來取箭的時候,已經夠了十萬支箭。最後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

諸葛亮真是1、神機妙算。2、智勇雙全。3、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神機妙算、智勇雙全。表現在:(1)知曹軍用箭打。(2)知魯肅忠厚老實。……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體現在:知第三天必有霧。……

我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能在周瑜的折磨下還依然想出辦法。而我一遇到挫折就放棄,不堅強面對,想起這些我真慚愧呀!

《三國演義》裏面的故事情節非常有趣,裏面也有一些做人的道理。一次,我從下午一直看到晚上,廢寢忘食,就連媽媽叫吃飯都沒聽見,直到知道了,我還捨不得放下,還是被媽媽拖進餐廳裏的。

《三國演義》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你也要來看喲!別忘了看“神算”與“智勇”的諸葛亮喲!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說到書,大家會想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到用時方恨少……等名言警句。讀書不僅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還幫我解決了許多難題呢!下面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書的收穫吧。

平時經常聽爸爸媽媽說:《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可我總是沒有時間好好看看這本書,因此感到很遺憾,終於等到了假期,我拿出爸爸的《三國演義》翻看起來,閱讀了許多章節以後,果然,真像爸爸媽媽說的那樣好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回《空城計》。這一回表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遇事不慌、機智勇敢的特點。

話說南方安定之後,諸葛亮終於可以開始伐魏大業了。幾場戰役打下來,蜀軍勝多敗少,形勢非常樂觀。可麻煩事來了:司馬懿正率領十五萬大軍向這邊逼近!因整個城裏只剩下了兩千五百名士兵,而對方卻擁有十五萬兵力,所有人都嚇得臉色慘白,大吃一驚,但諸葛亮卻穩如泰山,並且下令:“第一,收起所有軍旗;第二,所有站崗的士兵都回到營裏,大家都不要出聲,凡有大聲講話者,一律斬首;第三,四面的城門都打開,每個城門前留二十個軍士裝扮成老百姓的模樣,清掃街道。魏軍一到,大家都不要驚慌,我自有防禦敵人的好辦法。”大家雖然聽得有點摸不到頭腦,但都相信諸葛丞相的能力。等一切都安排好之後,諸葛亮披上鶴氅,帶好綸巾,走上城樓,憑欄而坐。又令童子點上香爐,抱來古琴,他神情自若撫起琴來。

司馬懿大軍趕到,一看敞開的城門、掃地的百姓、先是大吃了一驚,再看見城樓上自得其樂的諸葛亮,又吃了一驚。心想:諸葛亮能這樣悠閒,肯定早有防備,我一攻打必定會輸得很慘。想到這裏,司馬懿還是撤退了。就這樣,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轉危爲安。

你看,諸葛亮多聰明呀!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靜、能隨機應變,我們也應該向諸葛亮學習,遇到危險、困難要靜下來想辦法,不能慌張,勇敢的面對,做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我不由的想起,有一天我放學回家,走到家門口習慣性的摸口袋拿鑰匙,突然發現鑰匙不見了,家裏又沒有人,我也沒有電話,急得我團團轉。但是我知道只是着急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站在門口四處張望,想着辦法。突然看到了前面不遠處的小區超市,對了!我可以去小區超市裏,讓裏面的阿姨幫我給媽媽打個電話,我自己就暫時在那裏等媽媽回來。主意拿定,我擡腿就向小區超市走去……後來這件事還受到了媽媽的誇獎,說我沒白讀課外書,能動腦子解決問題了。

呵,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不僅讓我瞭解了歷史,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不讀三國,怎知英雄?都說“男孩看三國,可添英雄氣”三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來《三果演義》。打開扉頁“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讀起來蕩氣迴腸,餘味無窮,讓少年的我沉醉其中,嚮往着那英雄縱橫,逐鹿天下的三國時代。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成功塑造了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在《三國演義》裏,羅貫中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個如此鮮活的形象,有“寧將我負天下人,休將天下人負我”的.一代梟雄曹操;愛民如子。以賢德服人的劉備;手執青龍偃月刀的義士關習;勇猛耿直的張飛;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這羣英雄豪傑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忠肝義膽、一身正氣的關羽關雲長。

驍勇善戰·猛土

“將軍秉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這首詩寫的就是驍勇善戰的關羽。關羽溫酒斬華雄,董卓的手下華雄打敗了許多大將,正在營前挑戰,關羽親自請戰,說如果斬下華雄的腦袋,就砍下他自己的頭。曹操聽了,很佩服關羽的勇氣,於是親自爲關羽倒酒,但關羽卻說:“沒事,斬了華雄,再喝酒也不遲!”然後,關羽提刀上馬就衝出去,只用了一個回合就斬了華雄,回來時,酒還溫着呢!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乃至焉。勇者,才能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堅毅無畏·勇士

關羽刮骨療毒,關羽率兵攻擊樊城,冷不防被毒箭射中,他忍痛拔出毒箭,但毒深入肌肉,很快腫了起來,手下尋來神醫華佗,心裏很高興,問這毒能否治,華佗微微一笑:“我自有方法,就怕你不敢!”關羽毫不猶豫要一試!華佗用刀把關羽的傷口劃開,把骨頭上的毒一點一點地颳去,衆人不敢直視,但關羽卻在飲酒,下棋,談笑風聲!

我們在生活、學習中也要像關羽這樣堅毅無畏的精神,做個關羽那樣的勇士,積極面對學習的困難和生活的磨鍊!

忠肝義膽·壯士

關羽在“桃園三結義”後對劉備忠心耿耿,在投靠劉後恪守信義,因保護嫂嫂被曹操捕獲,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即使是赤兔馬美人溫酒,這樣的招待也不爲所動,最後千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復歸劉備。

忠、義、仁、信、勇,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是忠於師長、夢想;勇是勇敢地面對挫折、敢於見義勇爲;氣是做人要有骨氣,仁是愛家人,愛生活,信是信守承諾,言行一致。

讀了三國,方知天座英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圍歸晉,歷史如夢。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輩當努力,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