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沙淘盡英雄~~~”這首詩歌就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裏面包含珍藏着許許多多的詩情畫意,流瀉着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三國當是三個國家,但要屬曹操的領地最爲廣大,他的城池衆多,又有一百多萬大軍。兵馬。集中在北方,名爲魏國,最終曹操病死後將它交給了長子曹丕。

在東南方的領地,屬於孫權,名叫吳國,國土面積還算較大。西南方的蜀國爲最小,屬於劉備。

就在那時,因魏國實力強大,吳蜀兩國聯手,兩國交戰,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最終三國歸同土,名爲晉國~~~

三國有三絕:奸絕有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三人中,我最敬佩的人要屬諸葛亮了。孔明因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三顧茅廬,最終請了諸葛亮下山出兵,可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開始張。關都瞧不起他,覺得他只是個書生,不懂用兵,可孔明第一次交完戰,就殺的敵人大敗,大獲全勝,便讓張。關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孔明用兵厲害,還識人心,知天懂地。草船借箭一回中,周瑜讓孔明三天之內造十萬只箭,他便出船來到曹寨子,借自我算到了濃霧而讓曹兵看不清亂放箭,一會兒,船就紮了滿滿的箭,共十萬多支。周瑜的朋友魯蕭又擔心曹兵追來,可孔明卻喝酒笑道:“曹操怕中計,不敢來。”果然,開回原處,無見一位曹兵,周瑜明白後也大吃一驚。

孔明也很顧全大局,周瑜見他聰明過人,人稱“臥龍”。自我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便三翻五次的想要害死孔明,可孔明一向不在意這些事情,相反還一向在幫忙周瑜,只爲了蜀國。吳國兩國之間能夠聯手對抗魏國。

我們也應當像書中的人物英雄一樣,保護國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本名著,但是大多數人在看《三國演義》時候,總會被那兵戎相見、刀光劍影的場面所吸引,可《三國演義》當中還有一大看點那就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微妙的描寫。比如,曹操,有人評價他是奸詐的小人,而我認爲,用亂世奸雄來稱呼他是最恰當不過得了,因爲曹操雖說在做人方面毫無可取之處,而且讓人感覺很不厚道,不憨實,十分地奸詐,但此人求賢若渴、愛惜人才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另外,在看了多遍《三國演義》之後,我還真找到了一個讓我仰慕、敬佩,覺得幾乎十全十美的人——趙雲。他不僅是三國中呂布死後武藝最爲高強之人,而且其義薄雲天也能比關羽差不了多少,,並且他比其它的三國名將還多了一個優點:有謀略,知輕重緩急。有一點就可以證明:在《三國演義》的後半部分,關羽、張飛相繼死去,劉備決意要伐吳,爲兄弟報仇。但趙雲卻勸說:“我們應認準我們的大敵——魏國,不應該轉移目標去伐吳。劉備不聽,即大敗,最後還在白帝城把他那個被趙雲救下的兒子託孤給了諸葛亮。儘管作者有一百個不願,可歷史就是歷史,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淘盡的是前人的英雄事蹟,淘不盡的是後人的英雄情結。《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的史詩,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英雄情結的產物。雖然結局有些悲涼,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你也趕緊找來讀一讀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在我的眼裏,書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翅膀,生命的綠洲。我每天都要認真細細地“品味”它,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三國”發生的很多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這個故事。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主要反映出團結的重要性。在我們生活中,團結是很重要的。我平時不太願意團結,無論老師、同學怎麼勸我,我有時就是不聽,所以在各種比賽中難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後,讓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記得有一次,我們班和8班進行拔河比賽,我剛開始假裝用力,其實半點力都沒有使出來,心想:等你們累了,我再用力拔。可這時已經晚了,我咬緊牙,臉漲得通紅,腳不斷蹬着地,手拼命地拽緊繩子,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能把對方拽過來,結果是怎麼的,不用我說,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從這件事當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我每次總自以爲是的時候,就會想起“赤壁之戰”,於是我放棄以我爲中心的想法,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裏,團結力量大。

是的,書是人類的朋友,他教會我們很多道理,讓我們慢慢成長起來。《三國演義》就是我其中一個好朋友,他教會我“團結力量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我第一遍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後,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桃園結義的劉、關、張三兄弟,也不是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既不是遍觀天下羣雄如草芥的曹孟德,也不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更不是威震江東的孫氏父子,而是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道法無邊的兩位仙道,他們分別是——身披鶴氅,手執藜仗的于吉和眇一目、跛一足、頭戴白藤冠、身穿青懶衣的左慈。

于吉是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採藥,得神書於陽曲泉上,學的都是治人疾病的方術。孫策堅持認爲于吉妖言惑衆、煽惑人心,要把他給殺掉。手下謀士說:“現在天旱,讓他求雨贖罪。”結果限定時間一到,電閃雷鳴、大雨如注、街市成河、溪澗皆滿。隨着他大喝一聲,雲收雨住,復見太陽。讀到這裏,我想要是我早生一千八百六十一年,就可以當他的`徒弟了,把這個呼風喚雨的本領學到,這樣也就不要超級計算機和雷達來預報天氣了。

左慈的本領有過之而無不及。左慈在西川嘉陵峨眉山中,學道三十年,得到了三卷“遁甲天書”,能騰雲駕霧、穿山透石、雲遊四海、藏形變身、飛劍擲刀、取人首級。如果能學到這種本領,那更加了不得!跟神仙一樣逍遙自在。

古代的道士本領真是大,下次旅遊我要去峨眉山玩一玩,看看能不能拿到三卷天書。

其實我也知道,這些神仙道士全是作者虛構的,世界上哪有妖魔鬼怪啊!這種寫文章的手法讓讀者讀起來更生動而已,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兩個道士,他們救助百姓、不害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劇中向我們展們示了許多英雄,也向我們描繪出了許多奸臣。

寫出了劉備的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創造自己的事業,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但在歷史上是英雄。關羽可以說是忠義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稱爲“武聖”,他自視甚高,他的結局告訴了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張飛勇猛但是非常的魯莽、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的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都是一條心。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生,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後期他爲了回報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雲是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阪婆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了“一身是膽”的美譽。至於品德,自從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死入生,而且爲人耿直,劉備有這種人的.追隨真是三生有幸呀。孫權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他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我認爲曹操對他的評價非常對。周瑜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窄,嫉恨賢能,其實歷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人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其中我要向大家介紹諸葛亮這個人。

諸葛亮可算是智勇雙全,神機妙算,我對他可是無比的佩服。下面我就說說他的故事吧!

第一個是“空城計”的故事。自從諸葛亮失了街亭以後,準備帶兵離開西城縣。誰知司馬懿帶了十萬兵馬,向縣城逼近。而這時諸葛亮手下只有兩千老弱病殘的兵。怎麼辦呢?諸葛亮想了一條妙計。他挑了幾個好兵裝成老百姓的樣子,在掃大街,城門大開。司馬懿的部隊來到城門下,看見幾個百姓在慢悠悠的掃大街。諸葛亮在城頭上,手裏拿着鵝毛扇,一付很悠閒的樣子。司馬懿一看,心中想:“我帶着十萬兵馬諸葛亮都不着急,他肯定有埋伏。”所以司馬懿沒敢再向前進攻,便退兵了。

第二個是“木牛流馬”的故事。在一百二回,長史楊儀報告說:“我們的糧草在劍閣,如果派人馬去搬運,很不方便。”諸葛亮笑道:“其實我早想到這一點了,以前所積的木料,還有在西川買下的`大木料,我可以教工匠做木牛流馬,牛馬不喝水,不進食,搬運糧草非常方便。我已下令製造了,只是還沒有造好。”衆人聽了都非常高興。造好一千個木牛流馬後開始運糧草,非常方便省事。不料被魏軍看見了,搶走了五六匹。司馬懿派人比葫蘆畫瓢造了兩千只,也開始用於搬運糧草。手下人把情況報於諸葛亮,諸葛亮又教了一個辦法。他派兵攔截魏軍的運糧兵,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了一下,它們就不會動了。救援的魏兵來了,對木牛流馬擡也太不動,運也運不走,一點辦法也沒有。而諸葛亮又派五百軍兵裝作天兵天將的樣子,把木牛流馬的舌頭又轉了一下,就輕而易舉的把它們趕走了。

這兩個故事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過人才智。我非常喜歡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哈哈!我們又見面了!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2號組合——劉備、關羽、張飛。你看,我本來想一個一個的介紹他們,可是這三兄弟感情太深,說什麼也不肯分開。實在沒辦法,我只得把他們一起介紹給大家認識。

劉備,字玄德,今河北涿州人,漢景帝后裔,以賣草鞋爲生;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以賣紅豆爲生;張飛,字翼德,幽州涿郡人,以賣豬肉爲生。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亂世之中三位英雄相識相知,桃園中盟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不求同年同月生,只願同年同月死。”,結拜爲異姓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排行老二,張飛最小爲三弟。結拜後,三兄弟患難與共,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最後建立了蜀漢。後來關羽由於驕傲,被孫權所殺。張飛因要爲二哥報仇,心急如焚,苛待下屬,被下屬所殺。劉備兩位義弟相繼離世,痛心疾首,遂發傾國之兵——七十萬大軍,攻打江東,遭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大敗,只剩五百人據守白帝城。劉備最後也死在了白帝城。最令我感動的是:關羽無奈之下,屯土山約三誓,1、降漢不降曹,2、用劉備的俸祿養兩位嫂嫂,3、一旦得知劉備的下落便去找他。雖然曹操百般利誘,關羽始終不背信棄義。當得知劉備下落後,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終於護送二位嫂嫂來到劉備身邊。張飛長阪坡喝退曹軍、義釋嚴顏。

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的兄弟情義。劉、關、張三兄弟雖非親兄弟,但比親兄弟還要親。不管遇到什麼事,他們總是爲別人着想。而我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遇到一點小事,總是會爭吵不休。以後我要和他們和睦相處,互相謙讓,寬宏大量,遇到事情不計較。

哎呀!曹操等不及了,我們快一起去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這本書,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我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我不犯錯誤,不就應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就應因爲自我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就應爲自我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必須存在着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我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這本書都有不一樣感受,《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這本書包含了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漢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古代人知道,就連我們現代人也忘不掉這驚心動魄的場面,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這本書就是《三國演義》。

讀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胸懷大志、以仁義爲本的劉備劉皇叔;想到神機妙算、計謀超羣、爲蜀漢大業盡心盡力的諸葛孔明;想到貪婪好色、視衆諸侯爲草菅的呂布;想起高大勇猛、堅不可摧的.張飛;想起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雲長;想起假仁假義、居心不良、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想起恩將仇報、見利忘義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九十一頁,無論是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上方谷等都能讓讀者心存崇拜的感覺,比如我就崇拜諸葛亮,因爲他料事如神,先博望坡設計燒曹營,又以空城計打敗曹軍,然後用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孫劉聯手攻打曹操,周瑜見諸葛亮之纔不低於自己,就三番五次謀害諸葛亮,諸葛亮略施小計就讓周瑜的計謀次次失敗,最後周瑜自己氣死了自己,這告訴我們,能嫉妒他人的能力及才智,更不能陷害別人,不然自己最終會嚐到惡果,有人說曹操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只要讀過《三國演義》者會有定論。

古代沒有任何先進的儀器,可是還是有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文、畫等樣樣精通,這就是他們勤奮比常人付出百倍努力所得到的才智,現在科技發達,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回報祖國!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我愛看中國四大名作,其中又最愛看《三國演義》,這幾天來,我把三國演義連環畫冊六十冊,每冊仔仔細細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國演義,敘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吳、蜀、魏三國鼎立期間的一個個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趙子龍單騎救主和趙雲截江救阿斗的兩個故事,我認爲這兩個故事寫得最爲精彩。都真誠詳細描述出部下對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趙雲冒死在百萬曹軍中救出小主公,衝出重圍,將他交給劉備;趙雲截江救阿斗寫出了趙雲有膽有識,從東吳船上救下阿斗。從中告誡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對國家對人民要忠心。三國演義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戰、鐵籠山姜維困司馬,寫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能打善戰等的故事情節。

在吳、蜀、魏,三個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國家就是蜀國,雖然蜀國的物力、財力都比不上魏國和吳國,但蜀國人才很多,像智慧過人的臥龍先生(諸葛亮),有勇有謀的常山趙子龍,智勇雙全的關羽,能打善戰的張飛,無人能敵的馬超。,並且我此刻又生長、生活在當時的蜀國的土地上。

但我厭惡戰爭,厭惡你打我殺,厭惡對立,還好,此刻我們國家生活在和平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罪惡的子彈,沒有戰爭的硝煙,我愛我的國家。

我要學習三國演義中那些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對國家忠心耿耿精神!

#512462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臧克家曾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我們已經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天下,於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併,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比如:關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趙雲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裏。於是他奮不顧身地衝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後,他受主母所託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雲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爲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說起趙雲,我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於是他帶了兩名戰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裏面匍匐前進。衝鋒的號角吹響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往前衝,無數戰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着一個個倒下的戰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士們佔領了高地,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這就是我《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裏面有無數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去讀,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今年暑假,我利用空閒時間把四大名著其中一部:《三國演義》讀完了。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戰爭紛起,主要描述了以:劉備、曹操、孫權三方勢力爲主三國之爭……

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幾位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總是計差一籌輸給諸葛亮的周瑜;因此周瑜臨死前還說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含恨而終。老奸巨猾的的曹操;英勇的關羽;憨厚的`張飛;聰明沉穩而又不失謀略的劉備等等,這些性格特點鮮明的人物……看似一本戰爭武俠的小說,其實裏面蘊藏着非常細膩的人物刻畫。武打細節描繪的驚心動魄。故事情節蕩氣迴腸感人肺腑……把一段歷史描寫的栩栩如生,令我一看便喜歡上這本書。我看的這是少年版本的。等我長大我一定再看整版的《三國演義》!

文中描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兄弟之情!劉備惜才,爲了請得諸葛亮而三顧茅廬。這個情節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就好像學習一樣,不會的不懂的,要不恥下問的去探索詢問。草船借箭、火燒側壁等等一系列經典片段……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諸葛亮!他有勇有謀才華橫溢,被人們稱爲臥龍!關羽的勇敢也值得我生活中好好學習!劉備的寬厚仁義知人善用的謀略!我一定引用他們的優點來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做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暑假裏,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古文版。昨天剛剛看完。

《三國演義》是明代作者羅貫中寫的。主要寫東漢後期,十常侍亂政,又逢黃巾之亂,諸侯並起,,逐分爲三國:蜀、吳、魏。後魏丞相司馬炎奪位,滅了蜀、吳國。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的兩個人物,一個是黃蓋,一個是關羽。

黃蓋以國家爲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巧使苦肉計,被打得皮開肉綻,還深入敵境,詐降,使火燒赤壁圓滿成功。

關羽在華容道佈下天網,逃竄的曹操正遇着他。曹操求關羽放他們一馬。關羽想起他原來在曹操軍中的待遇多高,而自己卻斬了曹操六員守將,曹操都沒有怪罪他。雖然現在放他們有損國家的利益,但覺得自己不能忘恩負義,於是就放了他們。

我看到這兒,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生活中地一些事。有一次,熊老師佈置作業,我很快就馬馬虎虎地完成了。做完後就東看看,西玩玩,只顧自己開心,打擾別的`同學。我看了黃蓋的故事以後,就覺得我這樣做得不對,應以大局爲重,不能爲了自己玩而打擾別人。我一定會改正這個毛病。

雖然關羽不以國家爲重,私放敵人是不對的。但他不忘恩負義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一年級時經常找別人借筆,別人都借我,可別人找我借時,我理也不理。結果忘恩負義沒有好下場,我當時沒有同學和我做遊戲了。我十分着急,最後還是借筆給別人,別人才和我玩的。我看了關羽的故事後,就更深刻地瞭解到,別人幫助了你,你一定要回報別人。

我喜歡《三國演義》,它不但擁有豐富的情節,還能從中明白衆多道理。它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