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答李翊書讀後感

答李翊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答李翊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答李翊書讀後感

答李翊書讀後感1

“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這是他的終身追求;“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這是他的片刻失神;“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他的不懈努力。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餘年,聲名賽天”,他是文壇領袖,政治精英,他是韓愈!

不拘於時,倡導古文,不懼潘鎮,天下歸一。跨越歲月長河,你的言辭依舊清晰,經歷青史蹉跎,你的氣魄依舊挺立。“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後學”,寧負千古罵名,行心中大義之舉。

因相信“業精於勤,荒於戲;行成於思,毀於隨”,你進書君王,整頓朝政,改革教育,不恥於師。因相信“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你倡導習聖賢之文,“師其意,不師其辭”。因相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你親授學業,論說師道,激勵後進。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生盡臣子事,死輔帝王家。

常言“文以載道”,一篇答書盡顯你“所志於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之風采,借李生之事,闡己所思所想,“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要寫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尋找一盒能讓東施變西施的外用美麗霜,不要被狹隘的功利所驅譴,而要像爲樹養根,給燈加油那樣,去加強道德修養,有了教高的道德水準,詩之樹、文之燈才根深葉茂、光焰萬丈!有了較高的道德修養,就有了經濟蒼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憫難憐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則鳴,有憤激則書,敢於爲民請命,敢於爲一切正義和真理搖旗吶喊、奔走呼號。金銀財色不能動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鉗其口。  “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爲直而加人也。”欲修其文,先修其身,立言先立身。接己身經歷,教導求學者,親切而不失莊重,嚴謹而不失現實,用心良苦,不愧爲人師表。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寥寥幾筆盡顯積累重要性,成如其所言“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道德修養非一日之事,經年久月,水到渠成。

文辭有據,育人有方,“文起八代之衰,”當之無愧。

答李翊書讀後感2

李翊曾就如何作文章向韓愈請教,其實這大概是每個人在寫文章的時候都會有的疑問,寫作的技巧是什麼?怎樣的文章纔算好文章?在讀退之的《答李翊書》之前這也是一個非常困擾我的問題。嘗試過詞藻華麗的風格,但卻總是空有其表,空洞淺泛;嘗試過刻意的加深文章的深度,卻又總是生硬晦澀;嘗試過口語式的簡單的風格,卻會顯得幼稚簡陋。而《答李翊書》在關於寫作的問題上給了我很多的啓發。

書生以筆殺人,一個文人手上的筆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劍,這把劍是會指向奸邪還是會指向良善之人就取決於這個文人是怎樣的人。道德修養高的人自是心懷正義之人,手中的劍也定會指向這世間的一切不公不平;沒有道德底線的人自是自私無恥,手中的劍也許就會爲了自己的利益指向無辜的人。退之也在文首即言到:”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因爲李翊書信所表現出來的謙虛恭敬的修養讓退之欣賞,所以才願意將自己在寫作上的心得技巧授予李翊。可見道德修養是一個文人寫出好的作品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修養高的文人寫出的文章也定是或能帶給人正能量活能披露不公之事的。所以要寫好的文章就要先提升自己的內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應該要有藝術價值,更應該起到一定教育引導作用,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首先我們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明確文章所應該含有的能量;其次,我們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敢於理性的揭露批判不公平不正確的事,像我們的先輩一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大家都知道六朝以來,驍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一味地堆砌典故,講求對偶聲韻和華麗的詞句,雖然也產生一些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但是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到了中唐仍流行不衰,這嚴重影響了文章的價值,讓社會中的一些腐敗的現象一直隱祕的存在着。個人認爲這甚至是間接影響大唐盛世拉下帷幕的原因之一。正因爲社會普遍不重視文章的思想教育作用,讓社會的腐敗一直慢慢的積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氣盛則言宜,寫文章的技巧就來源於良好內涵,有良好的內涵寫出來的文字才能是充滿正能量的,才能是適宜的文字。

評判文章的好壞也不應該只看它的藝術價值,更應該看它的社會價值,是否起到文章該承擔的作用,是否傳達出了文章該傳達的能量。

氣盛測言宜,步入大學之後更是我們提高自己涵養的重要階段,一定要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

答李翊書讀後感3

“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這是唐代文學大家韓愈在《答李翊書》中對寫文章,寫好文章的看法。“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是因爲他明白文以明道的真理。儒家經典《大學》也曾說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此《答李翊書》一文便表明了爲人與爲文、立行與立言之間的關係以及道德修養對治學爲文的重要作用。

而“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這一句也體現了韓愈自己對於古文的態度。刻苦專研,不求速成。堅持君子正不欲苟合取用於世俗之人,而是以堅持其道,立言不朽,傳請後世爲樂事。對比於今世之文人,抄襲者有之,狂妄自大者有之,專注於名利者有之……對於著文不專注,不堅持其道的人比比皆是。這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的弊病,是這個浮躁之風盛行時代的弊病。

然而韓愈的崇古不是一昧的推崇古文,全無自己的考量,而是結合了自己對於古文的思考,汲取了古文中的精華所在進行推崇。因此,他在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時,才重點強調了自己在研讀古籍時“惟陳言之務去”,致力於“識古書之正僞與雖正而不至焉者”的精細功夫。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大國工匠》這檔節目。大國工匠們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致力於作品的完美程度,這和寫文章,做學問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和自己硬磕到底,與難題硬磕到底,也不爲求什麼功名利祿,只爲求得自己內心的一份滿足,一份自得。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需要有韓愈先生這種對著文刻苦銘心,堅持本真,不忘初心的態度。這種即使他人非難與譏笑自己的文章,也淡然處之,堅持自己的爲文之道的態度。當今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階段,社會大衆對於文化創建工作的重視度,關心度在一步步提升。這對文化科學領域的學者們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中國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對於中國大學生適當增負文件的下發便是最好的證明。作爲新中國建設的中流砥柱,作爲祖國未來發展的建設者,廣大青年學子都應學習韓愈先生對於著文的精神與態度。“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有着普遍意義,對我們新一代的祖國建設者有着不落時,不落俗套的啓發與鼓舞。《答李翊書》不僅是對李翊不要壞勢利之心,以求真正有成的勉勵,也是韓愈先生對廣大文人學子的勉勵。期望我中華之學子能拋勢利之心,求真正之學;懷道德之心,鑄中華輝煌。